河南.文化小论文

合集下载

姓氏文化论文

姓氏文化论文

姓氏文化: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根摘要:形形色色的姓氏寻根追宗,全不能避开河南。

因为《新百家姓》中,有73个姓氏能在河南找到发源地,而且有48个姓氏的主要发源地就在河南。

形形色色的姓氏寻根追宗,全不能避开河南。

因为《新百家姓》中,有73个姓氏能在河南找到发源地,而且有48个姓氏的主要发源地就在河南。

河南处于河洛一带,河洛是黄河与洛水的简称,也指黄河中下游和洛水流域的一些主要地区,是中原地区最核心的部位。

这片土地孕育了母系氏族社会最繁荣的代表——仰韶文化,曾经是“人祖”伏羲、炎帝、黄帝、颛顼和帝喾的活动区域,还是夏和商的国都所在地、政治与文化中心,“八大古都河南居半”,无论如何,炎黄子孙的祖先曾经深情地眷念这片土地是毋庸置疑的,河南历史上最辉煌的年代都与姓氏的开端、发展息息相关。

正是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催生了这个“大姓的故乡“。

河南是中华姓氏的摇篮,中华姓氏无论肇始与大量衍生都与中原关系密切。

姓氏文化是河南独有的文化现象。

——徐光春关于姓氏文化姓氏文化,是指与姓氏有关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其内容包括姓氏起源、姓氏流变、家族播迁、名人事迹与遗迹、家谱、宗祠、世系、家训、郡望、堂号、堂联、字辈等等,以及由此形成的尊祖敬宗、报本反始、寻根问祖等族姓与民族文化认同理念。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姓氏是区分人类血缘与族群关系的文化符号,一个个的姓氏把一个个不同的家族群体区分开来。

对于任何人类个体,姓氏都与生俱来,并将终生相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姓氏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符号,更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文化徽章。

无论你身处何地,只要见到同姓之人,即刻就会产生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姓氏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联系着同一姓氏的人们。

在中国人看来,姓氏是祖宗所赐,是一个人尊严的表现,尊重姓氏便是尊重祖宗和自己。

因此,对于一个家族来说,姓氏就是凝聚一个族人的最重要力量。

寻根溯源,很多姓氏的根都可以上溯到人文始祖黄帝与炎帝,因此中国人都称自己是炎黄子孙。

优秀的古今河南人

优秀的古今河南人

河南人,河南魂朋友你知道吗?最古老的中国人就是“河南人”!古往今来,有太多河南人令我们骄傲,今天,就让我介绍古今优秀的河南人给你们听。

河南人的精彩,紧扣着我们的心弦。

睡梦中,我常常因心弦被河南人激鸣出沸腾的潮涌而澎湃而清醒。

清醒时,我看见的还是我衷爱的河南人。

一、诸葛亮东风阵阵,风吹云变。

我看见了我们的智慧之神——诸葛孔明,一羽鹅毛扇,一身智慧衣,我看到了他那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在草庐之中,明察千里之外,赞叹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他凝结自己的心血,为蜀主刘备出谋划策,谁会策划出那盛传不衰的战略蓝图?是他!他不仅智慧,更是对先后二主无限忠诚!总感动着他于益州疲弊之时,热忱地提出出师伐魏。

那般真情,激落了多少风流人物的热泪!东风长叹,我似乎听见陆游在称赞“出师一表身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白云悠悠,我好像闻到杜甫在感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而我自己也不禁惊叹:我们豫乡人决非等闲之辈!二、韩愈慈祥的面孔若隐若现,那是我的老乡,是我们的哲人——退之,他像一棵历经沧桑的古松,浩然的雪海漫不了他心中燃烧的火花,年幼丧失父母、死别兄长的伤痛早已被激情的热泪化解。

他喜吟道:“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他的“文起八代之衰”令我羡慕,他的“随事赋形,各肖其人”使我惊叹,他的“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叫我绝赞!他的一枝独秀,为我们的世界增辉生色,他的奇崛宏伟乘着精深的文风飘飞了万代,传遍了祖国的每个角落,他告诉我们:豫的文化灿若星辰!三、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风雨歇”。

他的名字我们都不陌生,没错,他正是我们的民族英雄——岳飞,他颇具传奇色彩的一生,是爱国忠君的一生。

背负着母亲刺的“精忠报国”四字,他舍生忘死,赤胆忠心,为了收复失地而一次次浴血疆场。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凭借着出色的指挥才能,缔造出了令金军闻风丧胆的威武之师——岳家军。

“驾长车踏破,驾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谒饮匈奴血”。

论文

论文

豫剧的溯源、变革及明天发展豫剧又名河南梆子,出生时间大体就在清乾时期。

河南讴,靠山吼,土梆戏,属于梆子声腔系统,其个性特点,粗犷豪放,大气磅礴,质朴通俗,节奏明快,热闹红火,北方观众大都能接受并喜爱它。

河南梆子很像一个黄河汉子,身强体壮,胃口极好。

既能吃苦,在穷乡僻壤,广场高台演出,又善于吸收其他相邻艺术的艺术语汇,这一特点使得它成长迅速,很快发展为引人嘱目的大剧种,占据了全省,流布到全国过半的省份,成为喜受戏曲的人们注意的目标。

对于它的出生地,以往有不少说法,有的说,它原本是东路秦腔,跑到开封落了户,有的说它就出生在河南、山西、陕西交界的三角地带,辗转到了河南。

可是近些年来,随着它越来越受人关注,越来越多的人都说它的原籍就是河南开封,很难找到它具体出生时间的确切记载,最早透漏出它的蛛丝马迹的是乾隆十年(1745)编修的《杞县志》,其中的《风土风俗》说,愚夫愚妇,多好鬼尚巫,烧香候佛,又好约会演戏,如逻逻、梆弦等类,尤鄙恶败俗,直到民国时期,河南的一些地方还存在着“梆锣卷”戏班,就是河南梆子戏,直到民国时期,河南的一些地方也还存在着“梆锣卷”戏班,就是河南梆子戏与锣戏、卷戏同台演出的戏曲班社,老百姓把这不同剧种的同台演出称为“三下汤”,意思是说这乐中演出把梆子戏、锣戏、卷戏一锅煮。

豫剧得天独厚,它不仅融合多种艺术形成锻铸了它那茁壮的身躯,而且在中原文化的渗沃土中生存繁衍,因而形成了它特有的艺术特性,和不同一般的影响力、辐射力。

河南的平原面积占全省面55.7%,而且开发较早。

大平原一望无际,浩浩荡荡,让人舒展,旷达,在这样的环境长期生活的人们,其性格像大平原一样豪华坦荡。

所以在河南能够流行全省的艺术往往是这两种特征的综合:粗犷豪华,大气磅礴。

汴梁即今日之开封,简称汴,有汴州,汴京,东京等称调,战国的卫五代的梁、晋、汉、周、北宋、金都建于此,又有“七朝都会”之称,在这时,物质生活的丰富,使人们的娱乐需求增强“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九家夜宴”(《东京梦华录·序》)。

河南民营文化企业发展现状论文

河南民营文化企业发展现状论文

河南民营文化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摘要】民营文化企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和政府对民营文化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视和政策引导,当前我省乃至全国的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异军突起。

本文分析了当前河南省民营文化企业现状以及所面临的问题,认为我省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存产业政策不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乏力以及融资困难,企业税费负担较重等问题。

通过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解决我国民营文化企业发展问题的途径,即完善财税和融资等政策以及产业政策体系,精心打造现代旗舰型民营文化品牌企业,积极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民营文化产业蓬勃发展要积极推进与非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给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民营;文化企业;发展现状;瓶颈;对策一、文化产业的定义及分类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中把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定义为“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并在范围的表述上对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从内涵)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从外延)做出解释。

根据《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将文化产业分为10个大类,即“新闻出版发行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文化信息传输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工艺美术品的生产”“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文化用品的生产”“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等。

其中“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分类首次在《分类》中被提出。

二、河南民营文化企业发展现状分析(1)民营文化企业迅速实现异军突起。

目前全省已建成10个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7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涌现出禹州钧瓷、镇平玉雕、宝丰魔术、民权画虎、平乐牡丹画等一批文化强县、文化强村,形成了富有活力的特色文化产业集群。

涌现出河南小皇后豫剧团、河南天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河南凯瑞数码有限公司、河南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南阳市拓宝玉器有限公司等一大批知名民营骨干文化企业。

浅谈豫剧的基本概况与发展论文.doc

浅谈豫剧的基本概况与发展论文.doc

浅谈豫剧的基本概况与发展论文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幅员广阔、历史悠久,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

河南豫剧就是其中之一。

豫剧,前身河南梆子,是河南省地方戏最大的剧种,也是全国四大剧种之一,因河南简称“豫”。

故把河南的代表戏曲成为豫剧。

豫剧的形成大概有三百年历史了,与我国的昆曲相比闻世较晚些,据老一代艺人的传说和某些记载,受昆曲梆子戏(陕西、山西)的影响,加之地方口音的民间小调逐步发展形成的,大约在明朝末年,清朝初年开始流传于民间。

形成河南之腔(梆子腔)。

新中国成立后,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经过几代老一辈艺术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正式更名为豫剧,这标志着豫剧艺术产生了飞跃性的发展和变化,也标志着一门戏曲艺术新的开始全面繁荣。

豫剧音乐朴素大方、高亢奔放、乡土气息浓厚,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

豫剧的唱腔音乐结构属板式变化体,基本声腔板式有:慢板、二八板、流水板、非板这四大正板,但在这四大正板的基础上伴随着历史的发展,经过本剧种的前辈艺人无数次的发展和变化,形成了四大正板的各自的变化板。

一、慢板:慢板是豫剧中常用的板眼之一,它的节拍是一板三眼,即4/4拍子。

因为它的速度较为缓慢,所以就叫它“慢板”。

慢板的结构是由上韵和下韵所构成的一个基本乐段,乐段和乐段相连就构成了大板唱腔,慢板的开始是有过门的,或是六梆过门(即大过门)或是四梆过门,再者是迎风板。

慢板的乐句一般都是从眼起(即第三拍起)在板上落(即在第一拍上落)。

慢板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接续别的板类,比如“滚白”等。

慢板的旋律优美动听,变化多种多样,唱腔非常丰富,最适合表现各种抒情场面,加上速度和强弱的变化,慢板所能表现的情感面就更宽了。

慢板中间的交织板(上下韵的唱法)就有三句腔:低音过板,下行腔过板,上行腔过板,双过板,单过板,简过板,高音过板,花腔过板等,变化板有:迎风、金钩挂、反金钩挂、连环扣、五音、七折、哭剑、拐头钉、导板等。

慢板的速度伸缩性较大,可以随其内容情绪的变化用快、中、慢的速度来运用。

论文化视阈下河南太极文化产业传承发展的缺失

论文化视阈下河南太极文化产业传承发展的缺失
t u r a l i n d u s t r y , a n d t h a t e f f o r t s s h o u l d b e i n v e s t e d i n e x p a n s i o n o f d o me s t i c a n d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Ta i j i t r a i n i n g
ma r k e t ,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T a i j i - r e l a t e d p r o d u c t s , 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T a i j i r e s o r t , b r a n d b u i l d i n g o f Ta i j i c u l t u r a l t o u r i s m, a n d p r o d u c t i o n o f Ta i j i c u l t u r e ma s t e r wo r k s .
首 都 { 本 育 学 院
J o u r l l a ]o f Ca pi t a l Un i v e r s i t y of P h ys i c a l
论文化视 阈下河南太极文化产业传承发展的缺失
Re s e a r c h o n T h e L a c k o f C u l t u r a l I n d u s t r i e s i n T a i j i D e v e l o p me n t i n He n a n F r o m T h e
s e t s t o a n a l y z e a n d s u mma r i z e t h e c u l t u r a l i n d u s t r i e s , e s p e c i a l l y T a i j i c u l t u r e i n d u s t r y i n He n a n . Th e r e —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a l t h o u g h T a i j i c u l t u r a l i n d u s t r y i n He n a n h a s b e e n s t a r t e d a n d e x h i b i t s a f a v o r a b l e p o t e n —

地方“释梦”——关于《中原文化与20世纪河南文学》

地方“释梦”——关于《中原文化与20世纪河南文学》

南方文坛2023.6 Southern Cultural Forum关于中原文化、河南文学,我不准备再多啰嗦些什么了,那样只会暴露我言语的笨拙。

从根本上讲,文学与文化的关联,实非个体思维能洞悉道尽的,而之前连续十章(含绪论)论述跋涉也让我意识到,无论语言还是方法,自己都已站在了“我”的“极境”或“边际”。

《中原文化与20世纪河南文学》断断续续写了十几年。

读者直观的阅读感受估计是长。

除《李季论》外,其余各章均不落两万字。

绪论和姚雪垠一章各四万余言,徐玉诺一章七万多,原以为这是最长的了,孰料还有八万言的《刘震云论》等在后面。

倘是别人写的,我可能会劝他“割爱”,但置于自身,不免觉得毕竟有些价值。

它们真切地标记、绽现了那已然逝去的十多年岁月,包括我的生活、思索和成长。

都云人生如梦,梦醒之际了无所得,可梦中的确、明明有世界啊。

看一个人认真、耐心地“做梦”应该有所益处。

我能保证的是,这里你不大会感觉学术的枯燥的,它也绝不止于知识的推导铺陈。

事实上,在所谓的学术研究中和豫籍作家的相遇、相识,对我宛然已成命运的开示。

2017年写毕《师陀论》不久,突来一场大病,一切都停顿了。

康复的时间很长,我做了最糟糕的打算……曾思忖生病的原因,一个念头突然晃过:莫非是文章写得太“透”、话讲得太“深”了?古训有云,察见渊鱼者不祥,而我自来相信病由心生……一年后,重读之前写的文章,我惊讶于其中情绪与思考的跌宕,那么熟悉,又如此陌生。

可以肯定地讲,这绝非是我“一个人”(完成)的作品,其主体应该来自一个与我相连的世界、地方。

作为研究者,虽免不了贪大求深的弊病,但总体而言,我属于素位而行的倾听者、理解者(这是论述的原则与自律),我“碰巧”或“幸运”地引出、记下了那个叫中原、河南的地方“心声”。

我开始修改之前写的《姚雪垠论》,并着手准备《李佩甫论》《刘震云论》,写得很慢、很慢,生活的车轮就这样辘辘前行。

有朋友反映,在我的文章中能感觉到明显的对话性,这话听来颇可欣慰。

浅析河南非遗洛宁竹编的活态传承

浅析河南非遗洛宁竹编的活态传承

[摘 要]洛宁竹编作为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受河洛文化影响具有浓厚的中原特色。

通过对洛宁竹编的历史及发展现状的研究,分析影响其传承创新的内外因素,揭示竹编技艺在传承过程中活性缺失的痛点,积极探寻洛宁竹编工艺在当代社会传承发展的有效路径,积极构建洛宁竹编活态传承体系。

[关键词]河南;洛宁竹编;非遗;活态传承;策略[中图分类号]J528.5 [文章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1)11-0052-04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蔡玉硕,黄晴晴,朱蔚君.浅析河南非遗洛宁竹编的活态传承[J].天工,2021(11):52-55.浅析河南非遗洛宁竹编的活态传承蔡玉硕 黄晴晴 朱蔚君河南大学美术学院注释:①洛宁县古称“永宁”,永宁这里制作竹器的人很多,以制作竹器的种类来划分,制作技艺各不相同,周边的商贩都来这里取货。

②夜里燥热,有一张菀簟(指草、竹混编的凉席),才可以安睡。

基金项目:该论文系2019—2020年度河南省文旅厅非物质文化遗产科研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洛宁竹编的活态传承研究”(项目编号:20HNFYB5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蔡玉硕(1972.02—),女,汉族,河南开封人,河南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中国民间美术、设计史论。

豫西山区“绿竹之乡”——洛宁地处洛河中上游,当地的竹编历史悠久,起源于传统农耕社会,在社会生产及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承担着重要角色。

而“竹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早已伴随着先民长期的生产实践和文化活动,凝结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竹制生活器物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生活风俗和文化景观,凝聚了民族精神和民族智慧,历经千百年的文化流变。

进入工业社会后,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传统技艺逐渐失去其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和自然传承的文化语境,在物质丰裕的当代社会,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对物质产品有了更高的期待和更多元化的需求。

洛宁竹编由百姓日常的手工技艺产品逐渐发展为传统手工艺品,再到今日的“非遗”身份,边缘化已成为其毋庸置疑的存在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我为您骄傲
河南省商水县平店一中八(五)班 冯慧坤 辅导老师:王红

这是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地方。这是一个气势恢弘、魅力四射的地方。这是一
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地方。这就是神奇而美丽 河南,这就是养育了世世代代勤劳勇敢
的人民的河南。河南,我的家乡。我骄傲于你的历史,享受于你的现在,更祝福你的未来。!

历史的丰碑

我的家乡河南,位于黄河中下游。这里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地域辽阔;这里是中华文
明的发祥地;这里蕴育了华夏几千年的文明史。
黄河是中华儿女的母亲河,我们的祖先在此繁衍生息;
开封是闻名遐迩的历史名城,几代帝王建都于此;
洛阳是蜚声中外的九朝古都,九朝天子在此建都;
安阳是殷商时代的都城,这里留下了远古时代甲骨文的文明印记;
濮阳是五帝之一颛顼及其部族的活动中心,有“颛顼遗都”之称,也是“龙文化”的发
祥地;
„„
古之河南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河南,我为您骄傲!
当历史的车轮步入二十世纪初期,河南人民饱受煎熬,帝国主义用铁蹄蹂躏她,封建官
僚盘剥欺压她,自然灾害吞噬她,河南人民多灾多难,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河南人民在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浴血奋战,赶走了日本强盗,推翻了蒋家王朝,建立了新中国。在
这血与火的洗礼,河南涌现出杨靖宇、吉鸿昌、彭雪枫等多位英雄儿女。河南,我为您骄傲!
解放后河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治黄河、战盐碱、修渠道,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建设河南,
改造河南。闻名中外的人间天河-----红旗渠,就是智慧勇敢的河南人民的伟大创举。

悠久的文化

河南文化也很令人神往,传言伏羲女娲就是在中原一带奠定了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基
础。这才有了现在的中华儿女,才有了华夏民族五千年的辉煌历史。河南省的许多杰出人物
都为祖国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河南的思想文化在古代是十分先进的,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庄子、墨子等,他们
的思想境界是很高,很深奥的。老子的《相对论》,他提出的“每个事物都有相对的两面,
有好有坏。”到现在,这种思想依然有一定的意义。墨子早就要求人们要保护环境,与动物
和谐相处,这如今不正是人们奉行的思想文化吗?悠久的历史给河南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历史
文化遗产。河南也是少林和陈式太极拳的发源地,堪称中国功夫的故乡。
河南的思想文化在现代属于中等水平。河南人的团结力量很大,但却不是最好的。河南
人素质水平属于中上等水平。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责任。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河南的
思想文化也在飞速前进,紧跟时代潮流向前进。
现在的辉煌

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一声春雷奏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河南九千万的儿女治愈治贫,从缺
衣少食到解决温饱,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三十年里河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省委省
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建设和发展。中原油田、平顶山煤矿等领跑我省重工业,随
后的安钢、中铝、洛玻、洛轴、永煤以及南阳单晶硅基地等企业的崛起为我省经济的发展注
入了新鲜的活力。中原大地风起云涌,星汉灿烂,成为祖国建设事业的一面旗帜。作为人口
大省的河南,继续保持着祖国粮仓的重要地位。教育事业由最初的扫除文盲到现在的义务教
育,高校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人口质量普遍提高,这是一个多大的进步啊!高速公路更多,
新郑机场更大,乡村也实现了村村通,便捷的交通为经济发展铺平了道路。“两免一补”之
后,农民没有了后顾之忧,农村经济也实现了长足的发展,中原城市群的发展更加促进了中
部崛起的强劲步伐。
在经济、教育等高速发展的同时,文化产业也没有落后。安阳、洛阳、开封等地的旅
游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并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新郑的祭祖大典尤为火爆,每年都吸引大量
海内外游子寻祖归根,炎黄子孙共拜先祖。
乾坤变,经纬易,三十年河南,模样大变。政治全面而稳妥,经济快速而稳健,文化推
广而提高,他们共同在中原大地上奏响了一曲和谐的交响乐。春风暖大地民心,改革新城市
农村。社会和谐,经济发展,老各有所乐,壮各有所为,幼各有所教,看到河南三十年来的
变化和发展,想到尧舜之年也不过如此吧。在我们感受到河南过去和现在的变化的同时,也
发现河南的未来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让我们共同 期待着更新更美的新河南。!

美好的明天

崭新而又古老的河南,绽放着永恒的魅力。我们河南人,沐浴着河南文化的阳光、雨露,
一定会把明天的家乡建设的更加美好。
身为一名21世纪的中学生,我们担负着建设祖国的重要使命,首要的就是学好文化,
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青年,这是我
们所有青少年应该而且都能做到的。作为一名河南人,我会时时关注河南的动态,为河南的
未来而奋斗,把河南建设成一个引领全国的文化大省!我的河南,不远的将来,您定会因我
而自豪!

教师简评:
冯慧坤同学一向热爱中国文化,他知道我省举办“河南文化小论文”评选
活动的消息后,跃跃欲试。先到图书馆借阅了和文化有关的书籍,并查阅了网
络上相关的文章,读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他觉得河南文化博大精深、悠久灿
烂,各地文化独具特色、丰富多彩。通过参加这一活动,他学到了很多东西,
长了很多见识,也更加激发了他爱国爱家乡的感情。
这篇小论文采用小标题的形式写了河南的历史、文化、现在和未来,思路
清晰,同时使文章结构十分鲜明完整,主题明确,把我们的故乡、我们的母亲——
河南充分展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领会到河南绚丽多彩的文化。本文的另一个
优点是,把自己对河南的爱融入在字里行间,感情充沛,充满了以河南为骄傲
的激情, 让读者受到感染,也燃起了对河南的爱。在此,我们都希望我们河南
蒸蒸日上,经济不断提高,让每个人都成为小康家庭的一员;每个人都继承和
发扬我们的河南文化,祝愿我们河南文化源远流长,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河南文化,我们要想把它融会贯通,就要亲身地去感受难受它非凡的魅
力,了解它灿烂的文化内涵。敞开心扉,张开双臂,去接纳它,拥抱它。本文
作者正是在学到了有关河南文化的知识文化的知识后产生这样的创作思想的。
突出了河南独特的文化内涵,语言比较精练,创新新奇。了解河南的历史感受
河南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河南文化的伟大。
(河南省商水县平店一中 辅导老师: 王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