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如病毒的消毒隔离与个人防掮措施1

诺如病毒的消毒隔离与个人防掮措施1
诺如病毒的消毒隔离与个人防掮措施1

诺如病毒的消毒隔离与个人防掮措施(1)

————————————————————————————————作者:————————————————————————————————日期:

?

诺如病毒的传播途径及消毒方法

诺如病毒传播途径包括人传人、经食物和经水传播。人传人可通过粪口途径(包括摄入粪便或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或间接接触被排泄物污染的环境而传播。食源性传播是通过食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进行传播,污染环节可出现在感染诺如病毒的餐饮从业人员在备餐和供餐中污染食物,也可出现食物在生产、运输和分发过程中被含有诺如病毒的人类排泄物或其它物质(如水等) 所污染。牡蛎等贝类海产品和生食的蔬果类是引起暴发的常见食品。经水传播可由桶装水、市政供水、井水等其他饮用水源被污染所致。一起暴发中可能存在多种传播途径。例如,食物暴露引起的点源暴发常会导致在一个机构或社区内出现续发的人与人之间传播。

(一)病例管理

鉴于诺如病毒的高度传染性,对诺如病毒感染人员进行规范管理是阻断传播和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控制手段。原则如下:

1、病例:在其急性期至症状完全消失后72小时应进行隔离。轻症患者可居家或在疫情发生机构就地隔离;症状重者需送医疗机构按肠道传染病进行隔离治疗,医疗机构应做好感染控制,防止院内传播。

2、隐性感染者:建议自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后72小时内进行居家隔离。

3. 从事食品操作岗位的病例及隐性感染者:诺如病毒排毒时间较长,尽管病例症状消失72小时后,或隐性感染者自核酸检测阳性算起 72小时后的病毒排出载量明显下降,但仍可能存在传播的风险。为慎重起见,建议对食品从业人员采取更为严格的病例管理策略,需连续2天粪便或肛拭子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阴性后方可上岗。

(二)手卫生

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和控制传播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应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 年版)》中的6步洗手法正确洗手,采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需要注意的是,消毒纸巾和免冲洗的手消毒液不能代替标准洗手程序,各集体单位或机构应配置足够数量的洗手设施(肥皂、水龙头等),要求相关人员勤洗手。此外,还需注意不要徒手直接接触即食食品。

(三)环境消毒

1. 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机构等集体单位和医疗机构应建立日常环境清洁消毒制度。

2.化学消毒剂是阻断诺如病毒通过被污染的环境或物品表面进行传播的主要方法之一,最常用的是含氯消毒剂,按产品说明书现用现配。

3.发生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时,应做好消毒工作,重点对患者呕吐物、排泄物等污染物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生活用品、

食品加工工具、生活饮用水等进行消毒。

4. 患者尽量使用专用厕所或者专用便器。患者呕吐物含有大量病毒,如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传播,当病人在教室、病房或集体宿舍等人群密集场所发生呕吐,应立即向相对清洁的方向疏散人员,并按呕吐物消毒的方法进行消毒处理。

5. 实施消毒和清洁前,需先疏散无关人员。在消毒和清洁过程应尽量避免产生气溶胶或扬尘。环境清洁消毒人员应按标准预防措施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注意手卫生,同时根据化学消毒剂的性质做好化学品的有关防护。

(四)食品安全管理

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急性胃肠炎患者或隐性感染者须向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报告,应暂时调离岗位并隔离;对食堂餐用具、设施设备、生产加工场所环境进行彻底清洁消毒; 对高风险食品(如贝类)应深度加工,保证彻底煮熟;备餐各个环节应避免交叉污染。

(五)水安全管理

暂停使用被污染的水源或二次供水设施,通过适当增加投氯量等方式进行消毒;暂停使用出现污染的桶装水、直饮水,并立即对桶装水机、直饮水机进行消毒处理;经卫生学评价合格后方可启用相关饮用水。集体单位须加强二次供水监管和卫生学监测,禁止私自使用未

经严格消毒的井水、河水等作为生活用水,购买商品化饮用水须查验供水厂家的资质和产品合格证书。农村地区应加强人畜粪便、病例排泄物管理,避免污染水源。

诺如病毒的消毒方法

一、病人呕吐物、粪便

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沾取5000mg/L~10000m g/L 的含氯消毒液完全覆盖污染物,小心清除干净。清除过程中避免接触污染物,清理的污染物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或用含有效氯 5000mg/L 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30min后处理。厕所马桶或容器内的污染物可小心倒入足量的 5000 mg/L~10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作用 30min以上,排入有消毒装置的污水处理系统。清洁中使用的拖把、抹布等工具,盛放污染物的容器都必须用含有效氯500

0mg/L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30min后彻底冲洗,才可再次使用。厕所、卫生间的拖把应专用。

二、地面、墙壁及物体表面

用于消毒地面、墙壁及物体表面的消毒液,应含有效1000mg/L 。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清除污染物再消毒。无肉眼可见污染物时,

家具和生活设施用消毒液进行浸泡、喷洒或擦拭消毒,作用 30 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墙壁可直接用消毒剂按100mL/m2 ~300mL/m2用量擦拭或喷洒消毒。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洒一次,喷药量为100mL/m2~300mL/m2 ,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洒一次。消毒作用时间应不少于 15 分钟。

一、衣物、被褥等织物

收拾被污染的衣物、被褥等织物时应避免产生气溶胶。先将固体污秽物移除后浸在有效氯为5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内30钟然后清洗。也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钟。若不能即时消毒,应把它们放置在密封的袋内,并尽快处理。

三、食品用具餐(饮)具和食品加工工具

清除食物残渣后,煮沸消毒30分钟,也可用有效氯为500mg/L 含氯消毒液浸泡或擦拭,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四、皮肤、粘膜

皮肤被污染物污染时,应立即清除污染物,然后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0.5%碘伏消毒液擦拭消毒3分钟以上,使用清水清洗干净;粘膜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或0.05%碘伏冲洗消毒。

五、医疗废物

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一次性诊疗用品采用双层医疗废物袋,按医疗废物集中收集处置。

六、生活饮用水和供水设施

导致暴发的水及水源,应立即停止使用。对污染的供水管网、水箱、桶装水机、直饮水机进行消毒处理,应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可用有效氯 100mg/L 消毒液浸泡1小时,或 50 mg/L 消毒液浸泡24小时,然后冲洗管网后使用。污染的水井需进行彻底消毒清掏后再开放取水。消毒时需保持余氯量为0.5mg/L 以上,按水井的容量计算所需含氯消毒剂的量,加入井水中充分混匀,保持30分钟以上。抽出井水,清除淤泥,用清水冲洗井壁、井底,再抽尽污水。待水井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按1立方水加含有效氯25%的漂白粉150g~200g(含有效氯 25 mg/L~50 mg/L)进行消毒,浸泡12~24小时后,抽出井水。再待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按正常消毒方法消毒,即可投入正常使用。污水按每升加4g漂白粉或2片消毒泡腾片搅匀,作用60分钟再排放。

计算方法:

已知漂白粉精上澄液的含量为60%(C),要配制500mg/L(V1)的有效氯含量药液,10L(C1);问60%漂白粉精上澄液多少mL?应加稀释液多少mL?

公式:V=(V1×C1)/C

漂白粉精V =500mg/L×10L÷60%=8.3(mL)

10000mL- 8.3mL=9991.7mL

答:需60%漂白粉精上澄液8.3mL,水9991.7mL。

水井水量和投药量的计算方法:

园井水量=[水面直径(米)]2×0.8×水深(m)

方井水量=边长(m)×边宽(m)×水深(m)

4、计算投药量(例如:井口直径0.8米,井深2.5米,需用25%漂白粉多少?)

井水量=0.8㎡× 2.5×0.8 = 1.28m3

应加有效氯量=1.28m3× 2 g/L = 2.56 g

需用漂白粉量=2.56 g ÷25%=10.24 g

七、室内空气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也可采用循环风式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无人的空间也可用紫外线对空气消毒,不可采用喷洒消毒剂的方法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九、运输工具的消毒

可采用10000mg/L有效氯消毒剂溶液喷洒至表面湿润,对密闭空间可用2%过氧乙酸进行气溶胶喷雾,喷雾量为8mL/m2。

十、个人防护

严格消毒措施,为被被确诊或高度怀疑诺如病毒感染的患者护理时,应着工作衣帽、戴医用口罩必要时佩戴眼罩。接触排泄物、呕吐物时应戴手套,处理完毕应及时脱掉手套,脱掉手套后应立即采用采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

十一、病人家庭终未消毒

进行病家消毒时,应仔细了解病人患病前和患病期间居住的房间、活动场所,用过的物品、家具、吐泻物、污染物倾倒或存放地点,以及污水排放处等,测量污染范围内需消毒的房屋体积及地面面积,以及需消毒的污物量,以便确定消毒范围,并根据不同对象及其污染情况,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将需集中消毒的污染衣服、床单等用品收集在一起进行处理。必要时,检验人员对不同消毒对象进行消毒前采样。消毒前应关闭门窗,保护好水源(盖好灶边井、水缸等),将未被污染的贵重衣物、饮食类物品、名贵字画及陈列品收藏好,消毒室内地面、墙壁、家具和陈设物品时,应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依次进行。当几个房间均需消毒时,先外后内,由污染轻的到污染重的。病人

的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残余食物等,以及装前述污物的便器、痰盂、痰杯和用过的日常生活用品(食具、毛巾、抹布、牙刷、毛巾等,以及皮张、兽毛、奶制品等)应严格进行消毒。病人用过的餐(饮)具、污染的衣物可就地进行煮沸或浸泡消毒。浸泡消毒时,必须使消毒液浸透被消毒物品;擦拭消毒时,必须反复擦拭2 次~3次;对污染重、价值不大的物品,征得病家同意后进行焚烧。室内消毒后,应对厕所、垃圾、下水道口、自来水龙头或饮用水井等进行消毒。

根据需要,到达规定的消毒作用时间后,检验人员对不同消毒对象进行消毒后采样。

十五、消毒效果的评价标准

(1)消毒后消毒对象中未检出诺如病毒。

(2)消毒后消毒对象中自然菌的杀灭率≥90%。

(3)消毒后物体表面上人工污染的大肠杆菌杀灭率≥99.9%。

(4)饮用水消毒后水样中大肠菌群下降至0/100mL;污水消毒后大肠菌群≤500个/L;连续3次采样通过检验,符合以上全部要求,可判为消毒处理合格。

(5)消毒结束后,在一个潜伏期内,未发生诺如病毒感染,则可判定为上次消毒合格;若在一个潜伏期内再次发生诺如病毒感染,则需进一步调查发病原因,考虑是否是消毒不合格引起。

手术室消毒隔离措施

手术室消毒隔离措施 手术室的布局要求 1.手术室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分为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区域间标志明确。 2.手术室内应设有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隔离手术间应靠近手术室入口处。每一手术间限制一张手术台。 3.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缝,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 于清洗和消毒。 4.每台手术结束后,应及时清理室间污物、敷料及杂物,地面及物 品应采用湿式清洁。 病人消毒隔离管理 1.入手术间的病人,需戴帽子及更换干净病人衣服,扶入手术间。 2.病人不带任何物品进入手术室。 3.有传染病的患者,按感染性或特殊感染性手术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医疗器械用物管理 一、无菌物品管理 1、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必须分开放置,严防混淆。 2、无菌敷料及无菌器械包,均有专人负责,保持柜厨清洁、干燥。 3、灭菌后物品应存放于无菌物品存放室的专用柜内(离地面20、距

天花板50 、离墙5以上,无菌包注明灭菌日期,并按日期先 后顺序排列,先灭菌的先用,日期近的排在前面,排列整齐清楚,以便于保管和使用。包外要有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期、化学指示带、签名。 4、负责人应每天检查无菌包的灭菌日期及保存情况,在未污染及包布 未破损情况下保存7天,纸塑包装为6个月,过期或包装受潮应重新灭菌。无菌包一经打开,24小时内有效,过期重新灭菌。 二、一次性物品管理 1、一次性物品的购入需经过严格把关和审定。 2、对进入手术室内的一次性物品要严格把好包装、产品质量、消毒灭 菌情况和价格关。对产品外包装上的中文标识项目逐一按要求确认。 3、每次使用一次性物品打开包装前,必须再次确认灭菌方法和灭菌有 效日期,包装有无破损、潮湿。 4、一次性无菌物品应存放在专用的无菌物品存放库内,并设专人定期 检查、管理,不许与非灭菌物品和其他仪器存放一起。 5、使用和开启无菌物品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6、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应严格按照医疗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 随意丢弃。锐利的物品应放入专用锐器盒内,按损伤性医疗废物规范处理。 7、开启但未使用的一次性物品不得自行重新灭菌,制造商通过广泛的 管理及测试手段保证一次性无菌物品的清洁、无毒、无致热性,具有相容性、无菌并质量稳定,自行重新灭菌便解除了制造商的责任。

幼儿园卫生制度与消毒隔离制度资料

幼儿园卫生制度与消毒隔离制度

幼儿园卫生制度与消毒隔离制度 一、环境卫生制度 1.要建立健全室内外环境清扫制度。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分片包干,定人、定点、定期检查。 2.幼儿玩具要保持清洁,定期消毒、清洗。 3.要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冬天也要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室内要有防蚊、防蝇、防暑和取暖设备。 4.厕所要清洁通风,定时打扫并消毒。 二、个人卫生制度 1.幼儿每人一巾一杯;日常生活用品专人专用,做好消毒工作。 2.幼儿饭前便后洗手,早晚用流动水或净水洗手和脸,经常保持清洁。 3.饭后要漱口,大、中班幼儿每日早晚要刷 牙。 4.定期洗头和洗澡。 5.每周剪指甲一次,每周剪趾甲一次 6.保护幼儿视力,室内要注意采光。看电视一次时间不宜过长,看电视时不要离得太近,电视机安放高度要适中。 7.工作人员个人卫生:经常保持仪表整洁,勤洗头洗澡,勤剪指甲,便后给幼儿用肥皂洗手。

三、消毒隔离制度 为了幼儿身体健康,根据国家卫生部颁发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要求,幼儿园特制定以下: 1、空气消毒。幼儿教室、寝室、活动室、洗漱、卫生间每天用紫外线灯照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2、口杯消毒。每日早晚用流水清洗口-杯,每日消毒一次。 3、毛巾消毒。擦手、洗脸、用水毛巾要求每日消毒一次,并每周清洗、暴晒一次。 4、桌椅消毒。要求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洗一次。 5、门把手消毒。教学区幼儿在园期间,每隔3小时用消毒液擦洗一次;生活区幼儿每次回寝前,用消毒液擦洗。 6、玩具消毒。幼儿玩具每日用消毒液浸泡一次,并晒干。 7、厕所消毒。保持厕所清洁卫生,每日用厕清或消毒水冲洗消毒。 8、床上用品消毒。床单、被套每月清洗、消毒一次,枕套每月两次。被子、垫被、枕头每月至少暴晒一次。 9、做好幼儿每日晨、午检。 10、如遇传染病毒传播时期等特殊情况,将另行通通知加强卫生消毒工作。 11、发生传染病人的消毒要求 发现传染病人时要做好发病登记,立即报告上级有关部门,同时隔离传染病(或疑似)患者,并安排好去医院就诊。对发病

2014艾滋病知识试题以及答案

艾滋病知识试题 一、选择题 1、艾滋病是() A、一种肿瘤; B、一种血液病; C、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2、当HIV侵入机体后,未进入发病期者被称为:() A、艾滋病病人; B、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C、窗口期 3、对于HIV/AIDS的诊断最重要的是根据() A、临床表现; B、经确认HIV抗体阳性 C、具有高危行为 4、下列哪个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A、性接触; B、血、血制品、器官移植和污染的注射器: C、蚊虫叮咬: D、母婴垂直传播: 5、下列哪项不是急性HIV感染的临床表现() A、发热; B、咽痛; C、淋巴结肿大; D、口腔真菌感染 6、HIV感染的确证实验是:() A、免疫印迹法查HIV抗体; B、酶联免疫法查HIV抗体; C、PDR法检测HIV RNA D、流式细胞仪检测CD4细胞数 7、HIV感染人体后主要导致下列哪个系统损害:() A、消化系统; B、免疫系统; C、循环系统 D、骨胳系统 8、HIV不可以用下列哪些方法杀灭:() A、37度,10%漂白粉处理30分钟; B、56度,30分钟; C、焚烧; D、温室,3天 9、艾滋病不可以通过下列那些方式传播() A、共用针头或注射器; B、性接触; C、日常生活接触;

D、母婴传播 10、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为:() A、1—2年; B、2—3年; C、3—4年; D、7—10年 11、艾滋病患者常见的肿瘤是() A、霍奇金病; B、淋巴肉瘤; C、卡波济肉瘤; D、非霍奇金淋巴瘤 12、下列那类人群不属于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A、同性恋者; B、性乱交者; C、静脉吸毒者; D、医护人员 二、是非题 1、初筛检测结果为HIV阳性并伴有临床症状,可以诊断为HIV感染者。() 2、与HIV感染者及AIDS病人日常生活和工作不会感染艾滋病。() 3、一般用于乙型肝炎的消毒药物完全可以用于艾滋病病毒的消毒( 4、性交时只要使用安全套就可以预防艾滋病。() 5、保护HIV/AIDS患者的合法权益,是做好预防控制艾滋病的重要内容之一。() 6、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以机会性感染和机会性肿瘤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7、HIV感染的确诊需病原学检查,如两次初筛试验抗体阳性即可确诊HIV感染。() 8、如母亲为艾滋病人,其新生儿血中HIV抗体阳性,即可确诊是感染了HIV。()

幼儿园卫生消毒及隔离制度

1 1 幼儿园卫生消毒及隔离制度 1、环境卫生 (1)要建立健全室内外环境清扫制度。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分片包干, 定人、定点、定期检查。要消灭蚊、蝇、蟑螂等害虫。 (2)幼儿玩教具要保持清洁,定期消毒、清洗。 (3)要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冬天也要定时开窗通风换气。每天早班老师负责开窗通风,室内要有防蚊、防蝇、防暑和取暖设备。 (4)厕所要清洁通风,定时打扫并消毒。 2、个人卫生 (1)幼儿每人两巾一杯;日常生活用品要专人专用,做好消毒工作。 (2)幼儿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漱口,用流动水或干净水洗手和脸,保持清洁。每周剪指甲一次。 (3)培养幼儿良好的大小便习惯,提醒幼儿每天大便一次。 (4)保护幼儿视力,室内要注意采光。看电视一次时间不宜过长,看时不要离得太近,电视机安放高度要适中。 (5)教职工个人卫生,经常保持仪表整洁,勤洗头澡,勤剪指甲,饭前便后和给幼儿开饭前用肥皂洗手。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不戴戒指,禁止吸烟。 3、消毒隔离制度 (1)设立保健室、隔离室,隔离室用品专用。 (2)幼儿用餐前由保育员负责用消毒液擦拭桌面,再用清水擦两遍,每餐用完的勺碗及杯具清洗干净,消毒柜消毒1小时。 (3)儿童玩具要保持清洁,每周由保育员负责清洗消毒一次,用84液浸泡20分钟后清洗晾干,图书用紫外线照射2小时。幼儿活动室和卧室每天紫外线灯照射1 幼儿园卫生消毒及隔离制度

幼儿园卫生消毒及隔离制度 2 2 小时。毛巾每周用84液浸泡清洗一次,抹布、拖把等保持清洁,经常用84液消毒。 (4)幼儿及教职工患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立即隔离治疗,所在班彻底消毒,患者待隔离期满痊愈后,持医生出具的康复证明方可回园。 (5)传染病流行季节,幼儿离园一个月以上或外出(离本市)返回时,应向家长询问有无传染病接触史,并要经过医务人员重新检查。未接触传染病的要观察两周。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待检疫期满后方可回园。 (6)教职工家中及幼儿家中发现传染病人时应报告园领导,采取必要措施消毒隔离。

消毒隔离整改措施

消毒隔离整改措施

篇一:20XX年医院消毒隔离工作自查总结 20XX年***人民医院消毒隔离 专项工作自查总结 根据市卫计局下发的《关于开展全市医疗单位消毒隔离专项监督检查的通知》有关内容,我院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人员对上述各项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自查,现将自查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及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标准、规范。我院成立了以分管副院长为组长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完善了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制订了各层级院感监控人员的岗位职责,责任明确。院感科负责全院的消毒隔离督导工作,并及时对科室相关工作予以指导,认真抓好日常消毒工作。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对各科室的消毒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对全院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统计、分析。强调各科室消毒隔离小组的职责,加强对消毒隔离小组成员的培训,定期检查相关制度、规范的落实情况,使各科室对消毒隔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增强。 (二)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做好消毒隔离监控工作。 1、加强手术室、产房、人流室、供应室、口腔科、内镜室、注射室、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等重点部门对消毒隔离

制 度及无菌操作技术的学习,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和无菌技术规程。手术室采用空气层流消毒、各室间能按各项消毒规定执行,每月做空气、手术室人员手及物体表面微生物污染监测。各重点科室每季度进行消毒液、空气、医务人员手及物体表面微生物污染监测。紫外线灯消毒登记具体到每一支灯管,准确登记消毒时数、更换时间、每周酒精擦拭时间,每季度测试紫外线灯管的照射强度,保证消毒的有效性,并作好详细记录。 2、加强供应室的消毒管理工作 医院领导非常重视供应室的建设,保证医院消毒工作的落实。供应室坚持做到“三区”“三分开”“三通道”。 在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时,坚持在包外使用指示胶带、包内使用指示卡、每天进行工艺监测、每周进行生物监测,保证了消毒灭菌质量。 3、加强对消毒药械、一次性无菌物品的管理。库房严格检查购入产品的证件是否齐全,包装及质量是否过关,把好关口,购进后对相关物品按照要求进行贮存管理。严格防止将不合格的消毒产品、一次性无菌物品使用到病人身上,保证医疗安全。 4、加强医院消毒隔离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消毒隔离知识,从而使临床医务人员自发参与到消毒隔离管理工作

幼儿园卫生消毒及隔离制度.doc

幼儿园卫生消毒及隔离制度 (一)环境卫生 1、要建立健全室内外环境清扫制度。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分片包干,定人、定点、定期检查。要消灭蚊、蝇、蟑螂等害虫。 2、幼儿教玩具要保持清洁,定期消毒、清洗。 3、要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冬天也要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室内要有防蚊、防蝇、防暑和取暖设备。 4、厕所要清洁通风,定时打扫并消毒。儿童用的便盆,每次用后要立即倾倒,刷洗干净,每日用消毒液浸泡。 5、小儿桌椅高度应符合要求。 (二)个人卫生 1幼儿每人一巾一杯;日常生活用品要专人专用,及时消毒。 2、幼儿饭前便后洗手,早晚用流动水或干净水洗手和脸,经常保持清洁。 3、饭后要漱口,中大班幼儿每日早晚要刷牙。 4、定期洗头和洗澡。 5、每天洗脚、洗屁股,洗屁股巾要每天消毒。 6、每周剪指甲一次,每两周剪脚指甲一次。 7、手绢要专人专用,每日换洗。并用日光暴晒。 8、保持儿童服装整洁,衣服、被褥、床单要勤洗勤晒。 9、保护幼儿视力,室内要注意采光。看电视一次时间不宜过长,看时不要离得太近。电视机安放高度要适中。 10、工作人员个人卫生:经常保持仪表整洁,勤洗头洗澡,勤剪指甲,饭前便后和给幼儿开饭前用肥皂洗手。和幼儿接触时不抽烟。 (三)消毒隔离制度 1、园内要设立保健室,要根据本单位条件建立隔离室或观察床。隔离室用品要专用。 2、儿童及工作人员患传染病应立即隔离治疗,所在班要彻底消毒。患者待隔离期满痊愈后,经医生证明方可回园。 3、对患儿要专人护理,仔细观察,按时服药和喂饭。 4、对患传染病的幼儿所在班和与传染病患者接触过的幼儿进行检疫、隔离、观察,检疫期间不收新儿童,园所儿童不混班,不串班。检疫期满后无症状者方可解除隔离。 5、幼儿离园一个月以上或外出(离本市)返回时,应向家长询问有无传染病接触史。并要经过医务人员重新检查。未接触传染病的要观察两周,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待检疫期满后方可回班。 6、工作人员家中及幼儿家中发现传染病人时应报告园领导,采取必要措施。 7、幼儿园内每天进行卫生清扫工作,每周进行大扫除工作。 8、每天进餐前和点心前做好桌面的消毒工作(用1:100的施康消毒液擦拭)、幼儿的手部的清洁工作(肥皂清洗),工作人员的手部消毒工作(肥皂清洗)。 9、进餐前,工作人员按照《食品卫生法》的规定,戴口罩、穿工作衣、戴手套以及不披长发等要求进行分餐工作。 10、每周五为玩具消毒日,这一天应进行所有的教玩具的消毒工作和紫外线灯管的擦灰工作(用95%的酒精进行擦灰)。 11、一般季节每天对室内空气进行1次的紫外线消毒,传染病流行季节须

艾滋病防治知识试题

艾滋病防治知识试题 单项选择题 1、艾滋病病毒的英文缩写是(C) A、HAV B、AIDS C、HIV D、HBV 2、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B) A、免疫缺陷综合征 B、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C、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D、继发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3、我国目前艾滋病传播方式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A) A、性接触 B、母婴传播 C、输血 D、共用针具注射毒品 4、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会通过什么途径将病毒传染给婴儿(C) A、妊娠,分娩,亲吻 B、哺乳,亲吻,妊娠 C、妊娠,分娩,哺乳 D、搂抱,亲吻,呼吸 5、下列哪项是预防经性途径感染艾滋病的有效措施( A ) A、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 B、拒绝毒品 C、到正规医院拔牙 D、不与人共用牙刷 6、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指(D) A、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而且已经出现AIDS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人 B、接触过艾滋病病人的人 C、接触过艾滋病病毒的人 D、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还没出现AIDS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人 7、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到血液中能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的这段时间,称为什么期( D ) A、急性感染期 B、无症状感染期 C、临床症状前期 D、窗口期 8、下列哪项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D ) A、性传播 B、母婴垂直传播 C、血,血制品,器官移植和污染的注射器 D、蚊虫叮咬

9、HIV传播必须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 D ) A、有大量的病毒从感染者体内排出 B、排出的病毒要经过一定方式传递给他人 C、有足量的病毒进入体内 D、以上都是 10、艾滋病的治疗原则是(D) A、抗感染 B、免疫调节和免疫重建 C、抗病毒、抗肿瘤治疗 D、以上各项均是 11、已怀孕妇女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有效措施是( D ) A.给孕妇注射疫苗 B.鼓励母乳喂养 C.替婴儿注射疫苗 D.母亲在妊娠期及围产期、婴儿在出生后应用抗HIV药物 12、以下吸毒行为中最容易传播艾滋病病毒的是( D ) A、鼻吸入毒品 B、口服毒品 C、静脉注射吸毒 D、数人共用注射针具静脉注射毒品 13、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是( D ) A、坚持使用安全套 B、拒绝毒品 C、避免与艾滋病病人发生性关系 D、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 14、我国预防控制艾滋病的工作机制是(A) A、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 B、政府组织领导、卫生部门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 C、政府组织领导、加强宣传教育、全社会共同参与 D、以上都不是 15、我国预防控制艾滋病的工作方针是( A ) 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B、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 C、广泛发动群众,全社会动员 D、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16、下列哪种行为有传染艾滋病的危险( A ) A、共用剃须刀 B、共用毛巾、马桶 C、共用茶杯和餐具 D、蚊

诺如病毒的消毒隔离与个人防掮措施(1).doc

诺如病毒的传播途径及消毒方法 诺如病毒传播途径包括人传人、经食物和经水传播。人传人可通过粪口途径(包括摄入粪便或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或间接接触被排泄物污染的环境而传播。食源性传播是通过食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进行传播,污染环节可出现在感染诺如病毒的餐饮从业人员在备餐和供餐中污染食物,也可出现食物在生产、运输和分发过程中被含有诺如病毒的人类排泄物或其它物质(如水等)所污染。牡蛎等贝类海产品和生食的蔬果类是引起暴发的常见食品。经水传播可由桶装水、市政供水、井水等其他饮用水源被污染所致。一起暴发中可能存在多种传播途径。例如,食物暴露引起的点源暴发常会导致在一个机构或社区内出现续发的人与人之间传播。 (一)病例管理 鉴于诺如病毒的高度传染性,对诺如病毒感染人员进行规范管理是阻断传播和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控制手段。原则如下: 1、病例:在其急性期至症状完全消失后72小时应进行隔离。轻症患者可居家或在疫情发生机构就地隔离;症状重者需送医疗机构按肠道传染病进行隔离治疗,医疗机构应做好感染控制,防止院内传播。 2、隐性感染者:建议自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后72小时内进行居家隔离。

3. 从事食品操作岗位的病例及隐性感染者:诺如病毒排毒时间较长,尽管病例症状消失72小时后,或隐性感染者自核酸检测阳性算起72小时后的病毒排出载量明显下降,但仍可能存在传播的风险。为慎重起见,建议对食品从业人员采取更为严格的病例管理策略,需连续2天粪便或肛拭子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阴性后方可上岗。 (二)手卫生 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和控制传播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应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 年版)》中的6步洗手法正确洗手,采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需要注意的是,消毒纸巾和免冲洗的手消毒液不能代替标准洗手程序,各集体单位或机构应配置足够数量的洗手设施(肥皂、水龙头等),要求相关人员勤洗手。此外,还需注意不要徒手直接接触即食食品。 (三)环境消毒 1. 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机构等集体单位和医疗机构应建立日常环境清洁消毒制度。 2. 化学消毒剂是阻断诺如病毒通过被污染的环境或物品表面进行传播的主要方法之一,最常用的是含氯消毒剂,按产品说明书现用现配。 3. 发生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时,应做好消毒工作,重点对患者呕吐物、排泄物等污染物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生活用品、

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一、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隔离制度,进入人体组织或人体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高压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后,再消毒或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二、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械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气灭菌;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可选化学方法。 三、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四、消毒隔离措施 1、医务人员在做无菌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洗手,戴好帽子、口罩。治疗车上的无菌器械、敷料罐、缸,使用后应及时盖严,定时更换和灭菌,并注明灭菌日期和开启日期及时间。 2、治疗室每日定时通风换气,用消毒液擦地,每周大扫除1次,治疗室用的擦布及拖布等应有标记且专物专用。

3、病室各房间每日定时通风两次,每日晨间护理时用湿部套扫床,一床一套;每日擦小桌,一桌一布,浸泡消毒后清洗晾干。 4、每周更换被服一次,并根据情况随时更换。 5、注射器使用后放入指定容器内,利器放入利器盒内。 6、治疗室、产房、手术室、换药室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7、体温表一人一支,每次使用后浸泡于250mg/L含氯消毒液内消毒—冲洗—晾干—备用。 8、门诊采取血标本,实行一人、一针、一巾、一止血带。 9、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1)隔离患者有条件时住单间或单隔内,病室内或病室门口要备隔离衣,悬挂方法正确。 (2)患者专用体温表、便器,应用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餐具,使用后回收集中处理。 (3)隔离患者用过的医疗器械应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血压表、听诊器等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液擦拭,血压计袖带若被血液、体液污染应先使用含有效氯的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再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10、凡患者有气性坏疽、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伤口,应严格隔离。所用的器械、被服菌要进行“双消”处理,所用敷料放入专用塑料袋烧毁。

艾滋病知识试卷

艾滋病知识试卷 一、单选题 1、当hlv侵入机体后,未进入发病期者被称之为: a、艾滋病病人 b、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c、窗口期 2、艾滋病病毒,是一种能生存于人的血液中并攻击的病毒。 a、免疫系统 b、神经系统 c、骨酪系统 d、肌肉系统 3、艾滋病病毒通过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的概率,大约是%。a、40 b、60 c、80 d、100 4、对艾滋病病毒易感的人群是: a、静脉吸毒者 b、性乱者 c、同性恋者 d、每个人 5、对于hiv/aids的诊断最重要的是根据: a、临床表现 b、经确认hiv抗体阳性 c、具有高危行为 6、下列哪个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a、性接触 b、血、血制品、器官移植和污染的注射器 c、蚊虫叮咬

d、母婴垂直传播 7、下例哪项不是急性hiv感染的临床表现: a、发热 b、咽痛 c、淋巴结肿大 d、口腔真菌感染 8、艾滋病常见合并症有: a、pcpp b、隐球菌脑膜炎 c、弓形体感染 d、以上都是 9、hiv感染的确证实验是: a、免疫印迹法查hiv抗体 b、酶联免疫法查htv抗体 c、pdr法检测hiv rna d、流式细胞仪检测cd4细胞数 10、pcp首选治疗是: a、氟康唑 b、复万新诺明 c、戊烷脒 d、乙胺嘧啶 11、hiv感染人体后主要导致下列哪个系统损害: a、消化系统 b、免疫系统 c、循环系统 d、骨胳系统 12、hlv不可以用下列哪种方法杀灭: a、37度,10%漂白粉处理30分钟

b、56度,30分钟 c、焚烧 d、温室,3天 13、艾滋病毒不可以通过下列哪种方式传播 a、共用针头或注射器 b、性接触 c、日常生活接触 d、母婴传播 14、下列哪项检查能够最终确定病人感染了艾滋病毒: a、血常规 b、尿常规 c、hiv抗体筛查试验 d、hiv抗体确诊试验 15、艾滋病患者常见的肿瘤是 a、霍奇金病 b、淋巴肉瘤 c、卡波济肉瘤 d、非霍奇金淋巴瘤 16、下列哪类人群不属于艾滋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a、同性恋者 b、性乱交者 c、静脉吸毒者 d、医护人员 二、是非题 1、初筛检测结果为hiv阳性并伴有临床症状,可以诊断为hiv感染者,( ) 2、于hiv感染者及aids病人日常生活和工作不会感染艾滋病。() 3、一般用于乙型肝炎的消毒药物,完全可以用于艾滋病病毒的消毒。() 4、性交时只要使用安全套就可以预防艾滋病。()

消毒隔离整改措施

消毒隔离整改措施 篇一:20XX年医院消毒隔离工作自查总结 20XX年***人民医院消毒隔离 专项工作自查总结 根据市卫计局下发的《关于开展全市医疗单位消毒隔离专项监督检查的通知》有关内容,我院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人员对上述各项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自查,现将自查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及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标准、规范。我院成立了以分管副院长为组长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完善了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制订了各层级院感监控人员的岗位职责,责任明确。院感科负责全院的消毒隔离督导工作,并及时对科室相关工作予以指导,认真抓好日常消毒工作。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对各科室的消毒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对全院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统计、分析。强调各科室消毒隔离小组的职责,加强对消毒隔离小组成员的培训,定期检查相关制度、规范的落实情况,使各科室对消毒隔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增强。 (二)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做好消毒隔离监控工作。 1、加强手术室、产房、人流室、供应室、口腔科、内

镜室、注射室、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等重点部门对消毒隔离制 度及无菌操作技术的学习,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和无菌技术规程。手术室采用空气层流消毒、各室间能按各项消毒规定执行,每月做空气、手术室人员手及物体表面微生物污染监测。各重点科室每季度进行消毒液、空气、医务人员手及物体表面微生物污染监测。紫外线灯消毒登记具体到每一支灯管,准确登记消毒时数、更换时间、每周酒精擦拭时间,每季度测试紫外线灯管的照射强度,保证消毒的有效性,并作好详细记录。 2、加强供应室的消毒管理工作 医院领导非常重视供应室的建设,保证医院消毒工作的落实。供应室坚持做到“三区”“三分开”“三通道”。 在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时,坚持在包外使用指示胶带、包内使用指示卡、每天进行工艺监测、每周进行生物监测,保证了消毒灭菌质量。 3、加强对消毒药械、一次性无菌物品的管理。库房严格检查购入产品的证件是否齐全,包装及质量是否过关,把好关口,购进后对相关物品按照要求进行贮存管理。严格防止将不合格的消毒产品、一次性无菌物品使用到病人身上,保证医疗安全。 4、加强医院消毒隔离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消毒隔

医院感染的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感染的消毒隔离制 度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医院感染的消毒隔离制度 1. 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特殊感染症患者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2. 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械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油、粉、膏等应选择干热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如环氧乙烷灭菌等;内窥镜可选用环氧乙烷灭菌或2%戊二醛浸泡灭菌。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可选化学方法。 3. 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4. 患者使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和婴儿温箱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并干燥保存于消毒物品柜内。湿化瓶应每日消毒更换灭菌水。呼吸机的螺纹管、湿化器、接头、活瓣通气阀等可拆卸部分应定期更换消毒。 5. 手部皮肤的清洁和消毒执行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及相关手卫生规范要求。 6. 地面的清洁与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当有血迹、粪便、体液等污染时,应当即时以含氯消毒剂消毒,消毒剂浓度按要求配制。拖洗工具应有不同使用区域的标识,使用后应先消毒、洗净、再晾干,如有污染时应先消毒。 7. 医院应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患者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关于艾滋病的知识_资料阅读完美版

《关于艾滋病的知识》 关于艾滋病的知识(一): 关于艾滋病的十条基本知识和十条相关重要信息 一、十条基本知识: 1、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能够预防。 2、艾滋病主要透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3、与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4、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5、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6、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 7、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8、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9、关心、帮忙和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 10、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职责。 二、十条重要信息 1、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能够预防。 ※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人 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 最终导致死亡。 ※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只可生存数小时至数天。高温、干燥以及常用消毒药品都能够杀灭这种病毒。 ※感染艾滋病病毒4-8周后才能从血液中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但在能测出抗体之前已 具有传染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内含超多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平均经过7-10年的时间(潜伏期)才发展为艾滋病病人。在发 展成艾滋病病人以前外表看上去正常,他们能够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但能够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消毒灭菌与隔离制度

消毒灭菌与隔离制度、措施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医护人员上岗,必须穿戴好工作衣、帽;严禁留长指甲、戴戒指;不得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宿舍、图书馆、会议室、行政办公室、离院外出及其他公共场所。接触传染病人应穿隔离衣、鞋、帽、口罩,禁止穿隔离衣、鞋等进入非隔离区。下班就餐,开会时脱去工作服。 2、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彻底清洗(擦拭) 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再消毒或灭菌。特殊感染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严格执行“双消毒”。 3、根据物品的性质、污染后的危害程度、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危害性选择合适消毒灭菌方法。凡能耐受高温高压的物品,一律采用高压蒸汽灭菌。不耐受高温高压的物品,采用低温环氧乙烷灭菌处理。手术器械禁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4、使用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消毒药械,并按照批准的范围和方法使用。根据不同情况合理选用高、中、低效消毒剂和灭菌剂。定期监测使用中的化学消毒剂。科室自配消毒药液,应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程序和所需浓度准确配制,并按要求监测、登记配制浓度、配置日期、有效期等。 5、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规范洗手,使用符合

要求的洗手设施。医护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后、进入或离开隔离病房,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脱去手套后,均应进行洗手和或手消毒;在进行外科手术前、接触特殊感染病原体后,应进行手的消毒。 6、严格病区管理。卫生工具按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分别固定使用, 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物体表面、地面应保持清洁,湿式清扫;被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时,应进行消毒处理。 7、病室每天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依据Ⅰ、Ⅱ、Ⅲ、Ⅳ类环境室内空气的消毒要求,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和时间对室内进行净化和消毒。 8、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等区域划分明确,标识清楚,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有效期内使用,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品分开放置,私人物品不准带入室内。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戴口罩,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隔离伤口用物立即处理不得进入换药室。换药包使用小包装,使用一次性无菌石蜡油棉球及油纱条。开启的药液须注明时间,抽出的药液不得超过2小时,封存开启后输液瓶或袋需用“输液瓶口贴”。室内每天通风换气,清洁、消毒,抹布、拖把等用具应专用。有合格洗手设施。 9、消毒用碘伏及酒精注明浓度并每日更换,消毒瓶应加盖并每周灭菌2次。 10、常规器械灭菌合格率100%,灭菌物品包装的标识应注明物品名称、包装者等内容。灭菌前注明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灭菌日期

艾滋病知识试卷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艾滋病列入哪类传染病?(B )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丁类 2 .当HIV侵入机体后,未进入发病期者被称为:( B) A.艾滋病病人 B.艾滋病病毒感染 C.窗口期 D.艾滋病 3.对于HIV/AIDS的诊断最重要的依据是:(B ) A.临床表现 B.经确认HIV抗体阳性 C.具有高危行为 D.免疫功能下降 4.某人到卫生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检测,初筛结果HIV抗体阳性,则可以判定为( C) A.感染了HIV B.没有感染HIV C.怀疑感染了HIV,需要确认实验才能判断 D.不能确定 5.我国预防控制艾滋病的基本原则是:(A ) 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B.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 C.广泛发动群众,全社会动员

D.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的内容?( A ) A.对所有艾滋病病人实行免费抗艾滋病病毒药物治疗 B.为自愿咨询检测的人员免费提供咨询和初筛检测;对艾滋病病人的遗孤实行免费上学 C.对孕妇实施免费艾滋病咨询、筛查和抗病毒药物治疗,减少母婴传播 D.关心关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 7.艾滋病病毒通过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的概率大约是:(D) A.40% B.60% C.80% D.100% 8.艾滋病患者常见的肿瘤是(C) A.霍奇金病 B.淋巴肉瘤 C.卡波氏肉瘤 D.非霍奇金淋巴瘤 9.艾滋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是:(A) A.肺结核病 B.肝炎 C.感冒 D.心肌炎 10.我国于哪一年发现首例艾滋病?(B) A.1981年 B.1985年 C.1990年

11.我国艾滋病的流行现正处于:(C) A.传入期 B.扩散期 C.快速增长期 12、当HlV侵入机体后,未进入发病期者被称之为(B) A、艾滋病病人 B、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C、窗口期 13、一般用于乙型肝炎的消毒药物,完全可以用于艾滋病病毒的消毒。(对) 14、PCP首选治疗是: B A、氟康唑 B、复方新诺明 C、戊烷脒 D、乙胺嘧啶 15、对艾滋病病毒易感的人群是。D A、静脉吸毒者 B、性乱者 C、同性恋者 D、每个人 16、我国HIV-l主要流行株是HIV-l的B,E亚型。(错) 17、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抗体可测出的这段时间称为窗口期。 4、目前预防艾滋病病毒最好的办法是:(B) A、注射疫苗 B、改变危险行为 C、吃保健品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一、医务人员工作期间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及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规范。 二、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人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接触完整皮肤、完整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三、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其中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与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清洁消毒或灭菌处理。 四、灭菌物品应注明灭菌日期及失效日期,各科室、病区按照日期先后存放,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使用,并做好标识。并按灭菌日期排放,有效期不超过7天,超过7天应重新灭菌方能使用。 五、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 六、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按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009版)》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要求,与普通门诊要做到挂号、候诊、收费、取药、检验、注射、厕所等分开。 七、医院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并有明显的隔离标志。黄色为空气隔离标志,粉色为飞沫传播隔离标志,蓝色为接触隔离标志。

八、病人用的一次性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等要严格一次性使用,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置,复用的应一人一用,送供应室集中消毒。呼吸机螺旋管、湿化器、接头、活瓣通气阀等可拆除部分应定期更换消毒。湿化液应为无菌水,每日更换。 九、吸痰操作执行一人一次一管,一次性吸痰管使用后放入医垃圾袋;盛放吸痰管的容器每日更换灭菌;吸痰器的吸引瓶使用时,应先放入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再吸痰,紧急情况可先吸痰再放消毒液;使用中的吸引瓶,应每班倾倒吸引物,使用完成后进行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十、病人使用体温表先清洗再放入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捞出冲洗擦干备用,盛放体温表的容器每日清洁,每周高压灭菌两次;含氯消毒剂现用现配,用时监测,每日更换。十一、紫外线灯、空气消毒机每日空气消毒2-3次,有记录;紫外线灯管有累计照射时间、更换日期及强度监测记录,使用中紫外线灯管低于70uw / cm2 应更换灯管,灯管每周用70%~80%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并记录。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及时擦拭;空气消毒机过滤网每月清洗一次,有记录。 十二、地面与物体表面应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地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10ml),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用后抹布或拖把需浸泡于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30分钟后,再清洗晾干备用。被肝炎病毒污染时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洗。拖把要分室使用,标识明确,使用后清洗、消毒、悬挂晾干备用。)十三、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如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洁净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等病房与部门的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日

卫生消毒与隔离制度

卫生消毒与隔离制度 一、环境卫生 1.要建立健全室内外环境清扫制度。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分片包干,定人、定点、定期检查。要消灭蚊、蝇、蟑螂等害虫。 2.幼儿玩具要保持清洁,定期消毒、清洗。 3.要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冬天也要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室内要有防蚊、防蝇、防暑和取暖设备。 4.厕所要清洁通风,定时打扫并消毒。 二、个人卫生 1.幼儿每人一巾一杯;日常生活用品专人专用,做好消毒工作。 2.幼儿饭前便后流动水洗手,经常保持清洁。 3.饭后要漱口。 4.定期洗头和洗澡。 5.每周剪指甲一次,每周剪趾甲一次。 6.保护幼儿视力,室内要注意采光。看电视一次时间不宜过长,看电视时不要离得太近,电视机安放高度要适中。 7.工作人员个人卫生:经常保持仪表整洁,勤洗头洗澡,勤剪指甲,便后给幼儿用肥皂洗手。 三、消毒隔离 1.幼儿的水杯和毛巾坚持天天消毒,消毒液浓度配比为1:200。 2.对消毒药品必须坚持所要许可证制度,保证使用的消毒药品科学安全。

3.负责消毒的教师要按规定科学合理配置消毒用水。 4.儿童及工作人员患传染病应立即隔离治疗,所在班要彻底消毒。患者待隔离期满痊愈后,经医生证明方可回园上班。 5.对患儿要专人护理,仔细观察,按时服药和喂饭。 6.对患传染病的幼儿所在班级和与传染病患者接触过的幼儿进行检疫、隔离、观察,检疫期满后无症状者方可解除隔离。 7.幼儿离园一个月以上或外出返回时,应向家长询问有无传染病接触史。并要经过医务人员重新检查。未接触传染病的要观察两周,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待检疫期满后方可回班。 8.工作人员家中及幼儿家中发现传染病人时应报告园领导,采取必要措施。 下关希望幼儿园

艾滋病问题答案

一、简答题 1、一般的接触不会,病毒不会通过空气、皮肤或者唾液传染。感染者的体液含 有病毒,但只存在于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中,同时母乳也含有病毒足够导致传播。成年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途径必须是通过血液和血液接触(如通过注射器具、输血和血液制品)以及性接触传染 2、不会 3、在艾滋病病毒肆虐的国家里,男女感染的人数大致相等,然而,妇女通常是 在年纪较轻的时候感染上的. 4、目前还没有治愈的方法。疫苗的研制也遥遥无期 5、多数情况下,感染者是通过与他(她)信任的人有亲密接触后感染上病毒的 6、广泛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以及唾液、尿液、乳汁、脑脊 液和有神经症状者的脑组织中,尤以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中的浓度高。 7、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有三个: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8、针灸、纹身、器官移植针灸、纹身时如共用或使用了被艾滋病病毒污染而 未彻底消毒的针器;接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器官移植,都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 9、这是因为一方难免有牙龈炎、口腔溃疡等口腔常见病;另一方的外生殖器又 难免在口交时被对方的牙齿划伤。即使双方或一方的操作是极浅表的,均便于艾滋病病毒渗出或侵人 10、是 11、1.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 施。2.进行安全的性行为,每次发生性行为时都正确使用安全 套。3.及时、规范地治疗性病可大大降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可能 12、1,避免使用血液或血制品,必须使用时,要使用经艾滋病抗体检测的血 液和血制品;避免不必要的静脉注射,使用一次性或经过严格消毒的输液器。 2,不使用毒品,已有毒瘾者应尽量不要静脉吸毒,静脉吸毒者不要与他人共用注射器。3,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用品,不到消毒不严格的理发店、美容院剃须、修脚、纹身等 13、日常生活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下面这些行为,都不会传播艾滋病 病毒(1)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握手、拥抱、抚摸、礼节性接吻(干的接吻又无口腔粘膜的破损,不会感染艾滋病,但如果带有大量唾液且有口腔粘膜破损,血液渗出,则可能传播艾滋病)。(2)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吃饭、喝饮料以及共用碗筷、杯子。(3)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使用公共设施,如厕所、游泳池、公共浴池、电话机、公共汽车。(4)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居住、劳动,共用工具,上学校。5)购物、使用钞票;(6)咳嗽、打喷嚏、流泪、出汗、撒尿。(7)蚊子、苍蝇、蟑螂等昆虫叮咬。只要没有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和乳汁进入到血液里,是不会受到感染的 14、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只可生存数 小时至数天。高温、干燥及常用消毒药品如漂白粉、酒精等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 15、1、主要攻击人体的T淋巴细胞系统。2、一旦侵入机体细胞,病毒将会 和细胞整合在一起终生难以消除。3、病毒基因变化多样。4、广泛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尿液、乳汁、脑脊液、有神经症状的脑组织液,其中以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中浓度最高。5、对外界环境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