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练习题一

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练习题一
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练习题一

《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练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为了区别,统计上规定凡是参数均用希腊字母表示,如总体标准差用符号( A )。 A 、σ B 、x C 、μ D 、S

2、为了区别,统计上规定凡是统计量均用拉丁字母表示,如样本平均数用符号( B )。

A 、σ

B 、x

C 、μ

D 、S

3、同一性状重复观察,各观察值彼此接近的程度称为( C )。

A 、 准确性

B 、 可靠性

C 、 精确性

D 、 随机性 4、统计分组时,在全距一定的情况下,( D )。

A 、 组距越大,组数越多

B 、 组距大小与组数多少成正比

C 、 组距大小与组数多少无关

D 、 组距越大,组数越少

5、资料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称为 ( D )。

A 、组距

B 、组限

C 、组中值

D 、全距

6、常用于表示间断性变数、质量性状资料的次数分布状况的统计图是( D )。 A 、折线图 B 、矩形图 C 、多边形图 D 、条形图

7、变量数列中,各组的频率之和应该( C )。 A 、 大于1 B 、 小于1 C 、 等于1 D 、 等于零

8、受极端值影响最大的平均指标是( A )。 A 、 算术平均数 B 、 调和平均数 C 、 几何平均数 D 、 中位数M e 9、连续性资料的整理与分组是采用:( C )

A 、统计次数法

B 、单项式分组法

C 、组距式分组法

D 、评分法

10、间断性资料的整理和分组基本上是采用: ( D )

A 、多项式分组法

B 、评分法

C 、统计次数法

D 、单项式分组法 11、将连续性资料进行分组时,每一组内的范围称为:( C ) A 、全距 B 、组中值 C 、组距 D 、组限 12、组中值=1/2组距+( B )

A 、组上限

B 、组下限

C 、全距

D 、组限

13、组距的大小是根据全距与( A )的关系决定的。 A 、组数 B 、组中值 C 、组上限 D 、组下限

14、将资料内所有变数从小到大排列,位于中间的那个变数即是:( B ) A 、众数 B 、中数 C 、几何平均数 D 、算术平均数

15、当变数个数是( A )时,则以中间两个变数的平均数作为中数。

A x

H x G x

A 、偶数

B 、奇数

C 、小数

D 、整数

16、如有n 个变数,其相乘积开n 次方所得的方根,即为: ( C ) A 、平均数 B 、算术平均数 C 、几何平均数 D 、调和平均数 17、几何平均数可用来求家畜的:( A )

A 、平均增殖率

B 、受胎率

C 、分娩率

D 、发情率 18、各变数倒数的平均数的倒数即为:( D )

A 、算术平均数

B 、几何平均数

C 、中数

D 、调和平均数 19、常用的次数分布图有: ( A )

A 、折线图

B 、直线图

C 、抛物线图

D 、方形图

20、由于离均差平方和为最小,所以( C )与各变数是最接近的一个数值。 A 、中数 B 、众数 C 、平均数 D 、离均差

21、如有n 个变数,其相乘积开n 次方所得的方根,即为: ( B ) A 、几何平均数 B 、算术平均数

C 、平均数

D 、调和平均数

22、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的现象称为( D )。 A、不可能事件, B、小概率事件。 C、必然事件。 D、随机事件。

23、任何事件(包括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率都在( B )。 A、-1与+1之间。

B、0与1之间(包括0、1)。

C、-1与0之间。 D、+1与-1之间。

24、在平均数 μ 左右一倍标准差范围内的变数个数约为变数总个数的( A )。 A 、68.27% B 、95.45% C 、31.73% D 、99.73%

25、在平均数 μ 左右二倍标准差范围内的变数个数约为变数总个数的:( C ) A 、60.27% B 、68.27% C 、95.45% D 、99.73% 26、在平均数 μ 左右三倍标准差范围内的变数个数约为变数总个数的:( D ) A 、60.27% B 、68.27% C 、95.45% D 、99.73%

27、在平均数 μ 左右一倍标准差范围以外的变数个数约为变数总个数的:( A )

A 、31.73%

B 、68.27%

C 、95.45%

D 、99.73%

28、在平均数 μ 左右二倍标准差范围以外的变数个数约为变数总个数的:( B ) A 、31.73% B 、4.55% C 、95.45% D 、99.73%

29、在平均数 μ 左右三倍标准差范围以外的变数个数约为变数总个数的:( C ) A 、60.27% B 、68.27% C 、0.27% D 、99.73%

30、任何事件(包括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率( A )。

A 、 0≤P (A )≤1

B 、0<P (A )≤1

C 、 0≤P (A )<1

D 、0<P (A )<1 31、随机变量x 服从标准正态分布记为x ~N (0,1),其平均数为( D )。

A 、 1

B 、 –1

C 、 不确定

D 、 0

32、统计学已经证明,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x 在区间(a ,b)内取值的概率P (a ≤X ≤b )=( C )。

A 、?∞

-a dx x f )( B 、?a

b dx x f )(

C 、?b a

dx x f )( D 、?∞-b

dx x f )(

33、已知

),(~2σμN x ,若对x 作下列之一种变换( D ),则就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A 、σμ/)(+=f a

B 、σμ/)(x b -=

C 、

2/)(σμ-=x t D 、σμ/)(-=x u

34、已知x ~ N(μ,σ2

),作变换u =(x- μ)/ σ,则u 叫做x 的 ( C )。

A、变换化 B、非变换化 C、标准化 D、非标准化 35、若随机变量X 服从标准正态分布记为X ~N (25,4),其标准差为( D ) A 、 25 B 、 4 C 、 不确定 D 、 2

36、同一试验,若重复次数多,则误差就小,例如,一个用9头动物重复的试验,其误差将是1头动物重复的 ( B )。

A、三倍。 B、三分之一。 C、一半。 D、一倍。 37、当

μ=x 时,正态分布密度函数F(X)具有最大的纵坐标=)(μF ( C )。

A 、

σ

1

B 、

π21 C 、

π

σ21

D 、

π

σ

21

2

38、设有相当多的围棋子放在一个坛子内,黑子和白子的比是1:2。把它们充分混合后随机摸出3只棋子,其中摸到3只黑子的概率为 ( A )。

A 、1/27

B 、6/27

C 、12/27

D 、8/27 39、统计学中,把

x df x df S t x S t x )(05.0)(05.0+≤≤-μ叫做总体平均数μ的95%

置信区间,其x df S t

)

(05.0叫做 ( A )。

A 、置信半径

B 、置信上限

C 、置信距

D 、置信下限

40、双变量x 与y 之间的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 D )。

A 、0≤r ≤+1。

B 、-l ≤r ≤0。

C 、

1≥r

D 、一1≤r ≤+1。

41、猪的瘦肉率不仅与背膘厚有关,还与胴体长、眼肌大小等有关,这称为( D )。 A 、单相关 B 、无相关 C 、曲相关 D 、复相关 42、标准化的协方差,称为( B )

A 、离均差

B 、相关系数

C 、回归系数

D 、变异系数 43、两相关变量x ,y 其36.0=xy SP ,2.0=x SS ,8.0=y SS ,则其回归系

数yx b

为 ( A )。

A 、1.8

B 、0.45

C 、2.5

D 、0.16 44、两相关变量x ,y 其

765.0=xy SP ,3.0=x SS ,7.2=y SS ,则其相关

系数为 ( C )。

A 、2.55

B 、0.28

C 、0.85

D 、0.04 45、两相关变量x ,y 其

yx b 为2.3,x 的平均数为5,y 的平均数为14.5,则参数a 为 ( B )。 A 、-3 B 、3 C 、26 D 、,38.35 46、两相关变量x ,y 其yx b

为3.2,2.0 xy

b ,则r 为 ( D )。

A 、1.6

B 、0.64

C 、0.0625

D 、0.8

47、现有6只雏鸡,其中4只是雌的,2只是雄的,从中抽取两次,每次取1只,在返回抽样情况下,取到的两只雏鸡都是雄的概率是 ( C )。

A 、5/9

B 、4/9

C 、1/9

D 、8/9 48、表示数据资料变异程度大小的统计量有( D )。

A 、平均数

B 、平方和

C 、相关系数

D 、标准差

49、为了研究山羊毛色的遗传规律,用白色山羊与黑色山羊进行杂交,结果在260只杂交子二代中,181只为白色,79只为黑色。问是否符合孟德尔遗传分离定律。该资料所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应为( D )。

A .t-检验

B .两因素的方差分析

C .卡方检验的独立性检验

D .卡方检验的适合性检验

50、在研究牛的毛色(黑色、红色)和角(有角、无角)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分离现象时,用黑色无角牛与红色有角牛进行杂交,结果在360头子二代中,黑色无角牛有192头,黑色有角牛有78头,红色无角牛有72头,红色有角牛18头。问这两对性状是否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中9:3:3:1的比例。该资料所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应为( D )。

A .t-检验

B .两因素的方差分析

C .卡方检验的独立性检验

D .卡方检验的适合性检验

51、为研究雌激素对子宫发育的影响,现有4窝不同品系未成年的大白鼠,每窝3只,随机分别注射不同剂量的雌激素,然后在相同条件下试验,并称得它们的子宫重量,见下表,试作方差分析。该资料所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应为( B )。 各品系大白鼠注射不同剂量雌激素的子宫重量(g)

剂量 品系 B1

B2

B3

A1 106 116 145 A2 42 68 115 A3 70 111 133 A4

42

63

87

A .单因素的方差分析

B .两因素无重复的方差分析

C .卡方检验

D .两因素有重复的方差分析 52、在第51题中,品系这个因素的水平数为( D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二、填空题

1、从总体中计算所得到的数值,称为____参数___。

2、从样本中计算所得到的数值,称为__统计量____。

3、___变异程度______可以用标准差来估计。

4、回归系数b的意义是在参数a 的基础上,X 每变化一个单位,Y 将要变化的单位数。

5、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是[-1,+1]_。

6、将一般的正态变量标准化,必须变换,其方法是

σμ/)(-=x u 。

7、方差是指____标准差_____的平方。

8、当n→∞时,二项分布的极限是___正态____分布。

9、相关系数r的绝对值越大,则____回归______的效果越好,由X 估计Y 的准确性越高。 10、试验设计的随机原则是指每头试验动物都有___同等机会____进入试验组与对照组。 11 、协方差分析是将____回归分析_______与方差分析结合起来的一种统计方法。

12、相关系数r的 平方 称为决定系数或相关指数。 13、表示样本资料集中趋势的统计量是__平均数_____。 14、随机单位组设计的特点之一是每一窝组内动物头数等于__处理数___。 15、一个二项分布依赖两个参数是试验总次数n 和_事件A 发生的概率p__。 16、一个二项分布依赖两个参数是事件A 发生的概率和__试验总次数n___。 17、算术平均数两个最基本特性是之一是离均差的__平方和___最小。 18、数据资料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称为_____全距_______。 19、几何平均数 适用于数据资料是呈倍数关系时求其平均数。 20、折线图的横坐标为各组的____组中值__,纵坐标为各组的次数。 21、直方图的横坐标为各组的___组限_____,纵坐标为各组的次数。 22、方差是指____平方和___与自由度之比。

23、相关系数r 的意义是表示变量间相关的密切程度及相关的性质。 24、连续型资料的整理和分组是采用___组距式___分组法。 25、间断性资料的整理和分组是采用___单项式 分组法。 26、样本的标准误,是平均数_____标准差_____的估计值。

27、在生产实践中,我们所期望知道的是__总体______,而不是样本。

28、畜牧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所常见的变量,都是服从于一定的__正态___分布。 29、总体是指被研究对象的__全体______。

30、从总体中抽出来的若干个个体所组成的单位称为___样本____。 31、参数是一个__真值_____,没有受抽样变动的影响。

32、卡方检验的独立性检验所用的理论次数是根据两类因子相互 __独立的假设推演出来的。

33、样本统计量是参数的__估计值_____。

34、随机单位组设计的特点之一是重复数等于___窝组数_____。 35、试验设计的三大基本原则是___重复__、随机和局部控制。 36、试验设计的三大基本原则是重复、 随机 和局部控制。 37、相关系数r的___绝对值___越大,则回归的效果越好。

38、通过度、量、衡的方式得到的数据资料,称为___计量资料___。 三、多项选择题(略) 四、简答题及问答题

1、数量性状资料可分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P12

2、 计量资料整理与分组的方法和步骤是怎样的?P15—16

3、统计学中常用的平均数有几种?P24—29

4、何谓算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有哪些基本性质?P26

5、什么是标准差?它的特性是什么?P29、32

6、什么是变异系数?它有何特点?P32

7、概率的基本性质是什么?P37

8、什么是小概率事件实际不可能性原理?P37

9、正态分布曲线的特性是什么?P40

10、什么是标准正态分布?P41

11、t分布曲线的特点是什么?P55

12、什么是非配对试验设计?P67

13、配对试验设计?P70

14、什么是显著性检验的显著平准?统计上常用的显著平准有哪两个?P61

15、何谓方差和方差分析?P79

16、方差分析的基本步骤是什么?P96

17、多重比较有哪些方法?各在什么条件下适用?P91

18、多重比较结果如用标记字母法,一般该怎样表述?(见笔记)

19、试述F—分布的特点?P86

20、何谓试验指标、试验因素、试验水平、试验处理、试验单位、重复?P79

21、χ2分布曲线的特点是什么?P137-138

22、试述适合性检验与独立性检验的区别?P146

23、在什么情况下,卡方检验需要连续性矫正?如何矫正?为什么?P138

24、什么是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P156

25、相关系数、回归系数的意义是什么?P158、P166

26、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的关系如何?P167

27、什么是决定系数?P165-166

28、什么是试验设计?

29、动物试验有哪些特点?P225-226

30、试验设计的三大基本原则是什么?P231

31、动物试验的要求?P226

32、完全随机设计有何优缺点?P233-234

33、拟定一个合理的切实可行的试验方案应考虑那几个问题?P229—P230

五、计算题

1、10头母猪第一胎产仔数为9,8,7,10,12,10,11,14,8,9(头)。计算这10头母猪第一胎产仔数的平均数、标准差与变异系数。

2、某奶牛站测得5头黑白花奶牛某一天的产奶量分别18、20、2

3、17、22kg,求其产奶量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及标准误。

3、100头成年母牛的平均体重为610KG,标准差为32.3KG,而50头育成母牛的平均体重为360KG,标准差为20.7KG,试问两种不同年龄的母牛其体重哪种变异程度大?

4、某品种成年猪体重总体平均数μ=98kg,标准差σ=18kg,计算

⑴小于80kg的概率;

⑵大于134kg的概率;

⑶介于80-134kg之间的概率。

5、由某个总体中随机抽取—个样本,容量为25,测得样本平均数为x=35,样本标准差S 为4,求总体平均数的95%和99%的置信区间。

6、母猪的怀孕期为114d,今抽测10头母猪的怀孕期分别为116、115、113、112、114、11

7、115、116、114、113(d)。试检验所得样本的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114d有无显著差异。7、某种猪场分别测定长白后备种猪和蓝塘后备种猪90kg时的背膘厚度,测定结果见下表。设两品种后备种猪90kg时的背膘厚度值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相等。问这两个品种后备种猪90kg时的背膘厚度有无显著差异?

长白后备种猪与蓝塘后备种猪背膘厚度

8、计算完成下表,并作F检验,如果显著,则作相应标记。

单因素方差分析表(等重复)

变异来源SS df MS F 临界值

处理间(t) 2 F0.05=4.26

处理内(e)20 F0.01=8.02

总变异56 11

9、通过计算,

将右表补充完整。

变异来源SSdfMSF

处理间136 68

误差9

总的163

10、对下列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当df为2、9时,F0.05=4.26、F0.01=8.02)

组别变量

1 13 15 1

2 15

2 11 10 9 12

3 13 12 15 13

11、以三种不同饲料对12头仔猪进行饲养试验,经过一段时间,仔猪增重资料如下,

试比较三种饲料的饲养效果有无显著差异?(当为df=2,9时,F0.05=4.26,F0.01=8.02)

料增重

A 12 12 11 9

B 10 12 14

C 8 8 6 9 9

12、动物的性别比例是1:1,某猪场102头仔猪中,公猪48头,母猪54头,问是否符合

理论比率?(

84

.3

2

)1(

05

.0

=

x

63

.6

2

)1(

01

.0

=

x

13、用甲乙两药治疗鸡的球虫病,结果如下表,问甲乙两药疗效是否有差异?

治愈未愈小计

甲药8060140

乙药402060

小计12080200

14、在研究四川白鹅的生产性能时,得到一组初生重与70日龄重的数据,试求初生重与70

日龄重的相关系数,并建立70日龄重(y)与初生重(x)的直线回归方程。

四川白鹅初生重与70日龄重测定结果单位:g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初生重(x)70d重(y)

80

2350

86

2400

98

2720

90

2500

120

3150

102

2680

95

2630

83

2400

113

3080

105

2920

110

2960

100

2860

15、P66例5.1 16、P68例5.3 17、P69例5.4 18、P71例5.5 19、P76例5.9 20、P83例6.1 21、P96例6.3 22、P99例6.4 23、P159例8.1 24、P166例8.6

另:附表

附表1、正态分布表(部分)————————————————————————————————————

u -1.00 -1.50 -2.00 -2.50 -3.00

φ(u)(左侧)0.1587 0.0668 0.02275 0.00621 0.00135 ————————————————————————————————————

8 2.306 3.355

9 2.262 3.250

10 2.228 3.169

15 2.131 2.947

16 2.120 2.921

21 2.080 2.831

22 2.074 2.819

23 2.069 2.807

附表3、F 值表(方差分析用) 注:上行是5%F 值 下行是1%F 值

e df

t df

2 3

9 4.26 8.02 3.86 6.99 10 4.10 7.56 3.71 6.55 11 3.98 7.20 3.59 6.22 12 3.99 6.93 3.49 5.95 13 3.80 6.70 3.41 5.74 14

3.74 3.34

附 χ2

值表(一尾)(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f 0.05 0.01 —————————————— 1 3.84 6.63 2 5.99 9.21 3 7.81 11.34 4 9.49 13.2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第五版-课后习题[前六章]

生物统计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生物统计?它在动物科学研究中有何作用? 2.什么是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统计分析的两个特点是什么? 3.什么是参数、统计数?二者有何关系? 4.什么是试验或调查的准确性与精确性?如何提高试验或调查的准确性与精确性? 5.什么是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如何控制、降低随机误差,避免系统误差? 6.统计学发展的概貌可分为哪三种形态?拉普拉斯、高斯、高尔顿、皮尔森、哥塞特、费 舍尔对统计学有何重要贡献? 第二章资料的整理 1.资料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它们有何区别与联系? 2.为什么要对资料进行整理?对于计量资料,整理成次数分布表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3.统计表与统计图有何用途?常用统计表、统计图有哪些?编制统计表、绘制统计图有 何基本要求? 4.某品种100头猪的血红蛋白含量资料单位:g/100ml列于下表,将其整理成次数分布表, 并绘制次数分布直方图与折线图。 表格1 4某品种100头猪的血红蛋白含量(g/100ml) 13. 4 13. 8 14. 4 14. 7 14. 8 14. 4 13. 9 13. 13. 12. 8 12. 5 12. 3 12. 1 11. 8 11. 10. 1 11. 1 10. 1 11. 6 12. 12. 12. 7 12. 6 13. 4 13. 5 13. 5 14. 15. 15. 1 14. 1 13. 5 13. 5 13. 2 12. 7 12. 8 16. 3 12. 1 11. 7 11. 2 10. 5 10. 5 11. 3 11. 8 12. 2 12. 4 12. 8 12. 8 13. 3

本科《生物统计附实验设计》2793

本科《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课程代码:02793 一,名词解释题 1.中位数:将资料所有观测值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的数. 2.I型错误:是拒绝H0时犯下的错误,其错误是把真实差异错叛为非真实差异. 3.总体:是由研究目的的确定的研究对象的个体总和. 4.参数:是指由总体计算的特征数. 5.相关分析:即两个以上的变量之间共同受到另外因素的影响. 6.回归分析:即一个变量的变化受到一个或几个变量的影响. 7.精确性:是重复观测值之间彼此接近的程度. 8.显著水平:是检验无效假设的水准.但另一方面它也是进行检验时犯错误概率大小. 9.随机单位组设计:它的原理与配对设计类似,抽每一头试验动物具有相等的机会,接受任一处理而不受人为影响. 10.统计量:由样本计算的特征数. 11.准确性:是观察值与真实值间的接近程度. 12.随机误差:是由试验中许多无法控制的偶然因素所造成的试验结果与真实结果之间产生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13.系统误差:是由于试验处理以外的其它条件明显不一致所产生的带有倾向性的偏差. 14.样本:是在总体中进行抽样,从中抽取的部分个体. 15.众数:资料中出现最多的观测值或次数最多的一组中值. 16.样本标准差:统计学中样本平方差S^2的平方根 17.试验处理:在一项试验中,同一条件下所做的试验称为一个处理.

18.几何平均数:几个观测值相乘之积开n次方所得的方根称为几何平均数. 19.顺序抽样法:是将有限总体内所有个体编号,然后按照一定顺序每隔一定的数目,均匀抽出一个个体,组成样本,对样本进行调查. 20.试验指标:用来平衡量试验效果的量. 21.随机抽样法:是将总体内所有的个体编号,然后采取抽签,拈阄或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部分个体取出而做为样本进行调查. 22.小概率原理: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实际不可能发生的原理. 23.重复:在试验中,同一处理内设置的动物数量,称为重复. 24.局部控制:在试验设计时采用各种技术措施,控制和减少非试验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 25.算术平均数:资料中各观测值的总和除以观测个数所得的商. 26.变异系数:是标准差相对平均数的百分数,用CV表示. 27.II型错误:在接受H0时犯下的错误,其错误是把真实差异错判为非真实差异. 28.因素水平:每个试验因素的不同状态(处理的某种特定状态或数量上的差别)称为因素水平. 29.配对设计:是指将条件一致的两头动物酿成对子,然后采取随机的方法在同一对子内两头动物进行分配处理. 30.试验处理:指对受试对象给予的某种外部干预或措施,是试验中实施的因子水平的一个组合. 31.调和平均数:资料中各观测值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称调和平均数. 32.效应:是指因素对某试验指标所起的增进或减退的作用. 33.顺序抽样:它是按某种既定顺序从总体(有限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构

生物统计学实验指导

《生物统计学》实验教学教案 [实验项目] 实验一平均数标准差及有关概率的计算 [教学时数] 2课时。 [实验目的与要求] 1、通过对平均数、标准差、中位数、众数等数据的计算,掌握使用计算机计算统计量的方法。 2、通过对正态分布、标准正态分布、二项分布、波松分布的学习,掌握使用计算机计算有关概率和分位数的方法。为统计推断打下基础。 [实验材料与设备] 计算器、计算机;有关数据资料。 [实验内容] 1、平均数、标准差、中位数、众数等数据的计算。 2、正态分布、标准正态分布有关概率和分位数的计算。 3、二项分布有关概率和分位数的计算。 4、波松分布有关概率和分位数的计算。 [实验方法] 1、平均数、标准差、中位数、众数等数据的计算公式。 平均数=Average(x1x2…x n) 几何平均数=Geomean(x1x2…x n) 调和平均数=Harmean(x1x2…x n) 中位数=median(x1x2…x n) 众数=Mode(x1x2…x n) 最大值=Max(x1x2…x n) 最小值=Min(x1x2…x n) 平方和(Σ(x- )2)=Devsq(x1x2…x n) x 样本方差=Var (x1x2…x n) 样本标准差=Stdev(x1x2…x n) 总体方差=Varp(x1x2…x n) 总体标准差=Stdevp(x1x2…x n) 2、正态分布、标准正态分布有关概率和分位数的计算。 一般正态分布概率、分位数计算:

概率=Normdist(x,μ,σ,c) c 取1时计算 -∞-x 的概率 c 取0时计算 x 的概率 分位数=Norminv(p, μ, σ) p 取-∞到分位数的概率 练习: 猪血红蛋白含量x 服从正态分布N(12.86,1.332),(1) 求猪血红蛋白含量x 在11.53—14.19范围内的概率。(0.6826)(2) 若P(x <1l )=0.025,P(x >2l )=0.025,求1l ,2l 。 (10.25325) L1=10.25 L2=15.47 标准正态分布概率、分位数计算: 概率=Normsdist(x) c 取1时计算 -∞--x 的概率 c 取0时计算 x 的概率 分位数=Normsinv(p) p 取-∞到分位数的概率 练习: 1、已知随机变量u 服从N(0,1),求P(u <-1.4), P(u ≥1.49), P (|u |≥2.58), P(-1.21≤u <0.45),并作图示意。 参考答案: (0.080757,0.06811,0.00988,0.5605) 2、已知随机变量u 服从N(0,1),求下列各式的αu 。 (1) P(u <-αu )+P(u ≥αu )=0.1; 0.52 (2) P(-αu ≤u <αu )=0.42; 0.95 参考答案: [1.644854, 0.63345; 0.553385, 1.959964] 3、二项分布有关概率和分位数的计算。 概率=Binomdist(x,n,p,c) c 取1时计算 0-x 的概率 c 取0时计算 x 的概率 练习: 1、已知随机变量x 服从二项分布B (100,0.1),求μ及σ。 参考答案: 见P48,μ= np, σ=(npq)0.5 2、已知随机变量x 服从二项分布B(10,0.6),求P(2≤x ≤6),P(x ≥7),P(x<3)。 参考答案: 0.6054, 0.38228, 0.012295 4、波松分布有关概率和分位数的计算。 概率=Poisson(x,λ,c) c 取1时计算 0-x 的概率 c 取0时计算 x 的概率 练习: ),(m n Permut C m n =

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

《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 习题集 (动物医学专业用)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含量随机样本参数统计量准确性精确性 二、简答题 1、什么是生物统计?它在畜牧、水产科学研究中有何作用? 2、统计分析的两个特点是什么? 3、如何提高试验的准确性与精确性? 4、如何控制、降低随机误差,避免系统误差? 第二章资料的整理 一、名词解释 数量性状资料质量性状资料半定量(等级)资料计数资料计量资料 二、简答题 1、资料可以分为哪几类?它们有何区别与联系? 2、为什么要对资料进行整理?对于计量资料,整理的基本步骤怎样? 3、在对计量资料进行整理时,为什么第一组的组中值以接近或等于资料中的最小值为好? 4、统计表与统计图有何用途?常用统计图、统计表有哪些? 第三章平均数、标准差与变异系数 一、名词解释 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调和平均数标准差方差离均差的平方和(平方和)变异系数 二、简答题

1、生物统计中常用的平均数有几种?各在什么情况下应用? 2、算术平均数有哪些基本性质? 3、标准差有哪些特性? 4、为什么变异系数要与平均数、标准差配合使用? 三、计算题 1、10头母猪第一胎的产仔数分别为:9、8、7、10、1 2、10、11、14、8、9头。试计算这10头母猪第一胎产仔数的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2、随机测量了某品种120头6月龄母猪的体长,经整理得到如下次数分布表。试利用加权法计算其平均数、标准差与变异系数。 组别组中值(x)次数(f) 80—84 2 88—92 10 96—100 29 104—108 28 112—116 20 120—124 15 128—132 13 136—140 3 3、某年某猪场发生猪瘟病,测得10头猪的潜伏期分别为2、2、3、3、 4、4、4、 5、9、12(天)。试求潜伏期的中位数。 4、某良种羊群1995—2000年六个年度分别为240、320、360、400、420、450只,试求该良种羊群的年平均增长率。 5、某保种牛场,由于各方面原因使得保种牛群世代规模发生波动,连续5个世代的规模分别为:120、130、140、120、110头。试计算平均世代规模。 6、调查甲、乙两地某品种成年母水牛的体高(cm)如下表,试比较两地成年母水牛体高的变异程度。 甲地137 133 130 128 127 119 136 132 乙地128 130 129 130 131 132 129 130 第四章常用概率分布 一、名词解释 随机事件概率的统计定义小概率原理正态分布标准正态分布双侧概率(两尾概率)单侧概率(一尾概率)二项分布波松分布标准误t分布

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广东药学院自编教材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2014.8

第一章绪论 在医药卫生、食品等专业研究领域,常需要开展大量的试验来确定或验证研究者在科研过程中提出的科学假设,例如临床上研究某种新的降糖药的疗效时,研究者需要将研究对象(如糖尿病患者)随机地分组,使其中一组患者服用研究中的该降糖药,另一组患者服用传统的降糖药,进而比较两组药物的疗效。但在具体的试验实施之前,研究者需要面对很多问题,如试验中试验对象应如何选择和分组?如何在试验过程中避免服用不同试验药物对试验对象心理产生影响,继而影响到最终疗效的判断?选择什么样的指标可更好的反映药物疗效?样本量需要多少?试验数据应如何收集以及运用何种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等等问题。因为研究过程中研究结果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如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和病情可能影响药物疗效,如果不采取科学的方法使这些因素在比较组间分布均衡,就不能得到令人信服的结论。因此为使科学研究在消耗最少人力和物力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减少误差,获得科学可靠的结论,需要在研究开始之前对整个试验过程做出精心安排,制定详细具体的试验实施方案,即进行试验设计(experimental design)。一个科学合理的试验设计,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试验获得成功的关键。 一、试验设计的基本要素 医学试验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处理因素、试验对象和试验效应。如研究某降糖新药的疗效,处理因素为降糖新药及比较的传统降糖药;研究者需用糖尿病患者作为试验对象;试验效应是能反映药物疗效的指标,如患者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的下降。处理因素作用于试验对象后产生试验效应(图1),三个要素缺一不可,因此试验设计时要先明确三个基本要素,再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 1. 处理因素 处理因素(treatment)是指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施加于试验对象,以考察其试验效应的因素。如临床上研究降糖药的疗效,降糖药即为处理因素。在试验过程中处理因素的状态称为水平(level),如比较降糖新药和传统降糖药的疗效,

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题目

《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复习题 (考试共有五种题型:其中名称解释5道共10分,单选10道共10分,判断题10道共10分,计算题4道共60分,问答题2道共10分) 一、名词解释题 1.总体: 4.准确性: 7.系统误差: 8.样本: 11.随机样本: 12.样本容量: 13.假想总体:, 15.数量性状资料: 17.全距: 18.简单表: 20.众数: 21.样本标准差: 22.几何平均数: 23.算术平均数: 24.调和平均数: 26.离均差: 28.变异系数: 29.统计推断: 30.小概率事件实际不可能性原理: 31.显著水平: 32.I型错误: 34.非配对设计: 35.配对设计:, 37.试验处理: 38.试验指标: 39.重复: 40.试验单位:

41.因素水平: 42.多重比较。 44.独立性卡方检验: 46.相关分析: 47.回归分析: 51.相关系数: 52.试验设计(狭义): 53.试验方案: 56.局部控制: 57.完全随机设计: 59.多因素试验: 试验中只进行一种因素的测定 62.完全随机抽样: 二、单项选择题 1、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数学模型是()。 ①x ij =μ+αi+εij ②x ij =μ+αi③x i =μ+αi+βj +εij ④x ij =αi +εij 2、.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一定有() ①SST=SSt+SSe②SSt〉SSe③SSt=SSe④SSt<SSe 3、一元线性回归的假设检验()。 ①只能用t检验②只能用F检验③两者均可④两者均不可 4、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一定有() ①dfT=dft+dfe②dfT≠dft+dfe ③dfT=dft ④dft=dfe 5、简单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①-1MSe②MST≠MSt+MSe ③MST=MSt+MSe④MSt<MSe 8、生物统计学创始人的是()

生物统计附实验设计(明道绪__第四版)题库及答案

,生物统计 1,总体: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2、个体:总体中的一个研究单位 3、样本:实际研究中的一类假象总体 4、样本含量: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数目称为样本含量或大小 5、随机样本:一类从总体中随机抽得到的具有代表性的样本 6、统计量:由样本计算的特征数 7、参数:由总体计算的特征数 8、精确性:指在试验或调查中某一试验指标或性状的重复观察值彼此接近的程度9、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又叫做片面误差。它是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对同一个被测尺寸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时,误差值的大小和符号(正值或负值)保持不变;或者在条件变化时,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10、偶然误差:一类由于偶然的或不确定的因素所造成的每一次测量值的无规则变化(涨落),叫做偶然误差,或随机误差。 11、连续性变数资料:指用量测方式获得的数量性状资料 12、离散型变数资料:指用计数方式获得的数量性状资料 13、算术平均数:指资料中的各观测值的总和除以观测值个数所得的商,简称平均数或均数 14、平均数:资料或代表数,主要包括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几何平均数及调和平均数 15、标准差:是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距离的平均数,它是离均差平方和平均后的方根,用σ表示。 16、方差:度量总体(或样本)各变量间变异程度的参数(总体)或统计量(样本)。 17、离均差平方和:样本各观测值变异程度大小的另一个统计数 18、试验:在一定条件下对自然现象所进行的观察或试验统称为试验 19、随机事件:随机试验的每一种可能结果 20、概率:事件本身所固有的数量指标,不随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人们称之为概率 21、正态分布:若连续性随机变量X的概率分布密度函数,则X服 从正态分布 22、标准正态分布:我们把平均数u=0,σ2 =1时,称为标准正态分布,记为N(0, 1) 23、双侧概率:我们把随机变量X在平均 数u加减不同倍数标准差σ区间 (u-kσ,u+kσ)之外,取值的概率称为双 侧概率 24、单侧概率:对应于两尾概率可以求得 随机变量x小于小于u-kσ或大于u+kσ的 概率 标准误:反映样本平均数的抽样误差的大 小的一种指标 25、假设检验(显著性检验):假设检验是 数理统计学中根据一定假设条件由样本推 断总体的一种方法。 26、t检验:两总体方差未知但相同,用 以两平均数之间差异显著性的检验。 27、无效假设:被检验的假设,通过检验可 能被否定,也可能未被否定。 28、备择假设:是在无效假设被否定时准 备接受的假设。 29、显著水平:用来确定无效假设是否被 否定的概率标准。 30、Ⅰ型错误:把非真实差异错判为真实 差异。 31、Ⅱ型错误:把真实差异错判为非真实 差异。 32、双侧检验(双尾检验):利用两侧尾部 的概率进行的检验。 33、单侧检验(单尾检验):利用一侧尾部 的概率进行的检验。 34、分位数:又称百分位点。若概率 0Za)=α的 实数 35、配对设计:是指先根据配对的要求将 试验单位两两配对,然后将配对成子的两 个实验单位随机分配到两个处理组中。 36、区间估计:是指在一定概率保证下指 出总体参数的可能范围。 置信区间:是指在进行区间估计时所给出 的可能范围。 37、置信度(置信概率):是指在进行区间 估计时所给出的概率保证。 38、方差分析:实质上是关于观测值变异 原因的数量分析。 39、试验指标:用来衡量试验结果的好坏 或处理效应的高低,在试验中具有测定的 性状或观测的项目。 40、试验因素:实验中所研究的影响试验 指标的因素。 41、因素水平:试验因素所处的某种特定 状态或数量等级。 42、试验处理:率先设计好的实施在试验 单位上的具体项目。 43、试验单位:在试验中能够接受不同试 验处理的独立的试验载体。 44、多重比较:统计学上指多个平均数两两 之间的相互比较称为多重比较。 45、主效应:由于因素水平的改变而引起 试验指标观测值平均数的改变量称为主效 应。 46、简单效应:在某因素同一水平上,另 一因素不同水平试验指标观测值之差称为 简单效应。 47、适合性检验:判断实际观察的属性类 别分配是否符合已知属性类别分配理论或 学说的假设检验。 48、独立性检验:根据次数资料判断两类 因子彼此相关或相互独立的假设检验。 49、相关变量:存在相关关系的变量叫做 相关变量。 50、回归分析:是确定两种或两种以上变 数间相互依赖的定量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 方法。 51、相关分析:研究随机变量之间相关性 的统计分析方法。 52、直线回归分析:如果在回归分析中, 只包括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且二者 的关系可用一条直线近似表示,这种回归 分析称为直线回归分析 53、直线相关分析:对两个相关变量间的 直线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称为直线相关分析 54、相关系数:统计学上把决定系数r2 的平方根称为x与y的相关系数 55、试验设计: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理 论基础,经济地,科学地安排试验的一项 技术。 56、随机:使用随机方法对试验动物分组, 使参试动物分入各试验处理组的机会相 等,以避免试验动物分组事试验人员主观 倾向的影响 57、重复:试验的每一个处理都实施在两

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试卷A

2006-2007第1学期生物统计考试试卷(B 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10×2) 1、参数:描述总体的特征数。 2、连续性变数:指在任意两个变量之间都有可能存在只有微量差异的第三个变量存在,这样一类变数称为连续性变数 3、唯一差异原则:除了被研究的因素具有的不同水平外,其余各种环境因素均应保持在某一特定的水平上。 4、两尾测验:有两个否定区,分别位于分布的两尾。 5、显著水平:否定无效假设0H 的概率标准。 6、互斥事件:如果事件1A 和2A 不能同时发生,即12A A 为不可能事件,则称事件1A 和2A 互斥。 7、无偏估计:在统计上,如果所有可能样本的某一统计数的平均数等于总体的相应参数,则称该统计数为总体相应参数的无偏估值。 8、相关系数:表示两组变数相关密切程度及性质的变数,r *9、否定区:否定无效假设0H 的区间。 *10、偏回归系数:任一自变数(在其他自变数皆保持一定数量水平时)对依变数的效应。 二、是非题(5×1) 1、二项分布的平均数为np ( √ ) 2、在二因素完全随机化设计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中,误差项自由度为(1)(1)n ab --。( × )

3、2χ分布是随自由度变化的一簇间断性曲线,可用于次数资料的假设测验。( × ) 4、一个显著的相关系数或回归系数说明X 和Y 变数的关系必为线性关系。( × ) 5、在一组变量中,出现频率最多的观察值,称为中位数。( × ) 三、选择题(10×2) 1、算术平均数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离均差的总和( C ) A 、最小 B 、最大 C 、等于零 D 、接近零 2、一批种子的发芽率为0.75p =,每穴播5粒,出苗数为4时的概率( A ) A 、0.3955 B 、0.0146 C 、0.3087 D 、0.1681 3、回归截距a 的标准误等于( D ) A 、X SS n Q )2(- B 、 X X Y SS x X n S 2 )(1-+ C 、X X Y SS x X n S 2 )(11-++ D 、 X X Y SS x n S 2 1+ 4、Y~N(10, 80),当以1210n n ==进行抽样时,128y y ->的概率约为[ B ]。 A. 0.10 B. 0.05 C. 0.025 D. 0.01 5、成对比较的特点不包括( D ) A 、加强了试验控制 B 、可减小误差 C 、不必考虑总体方差是否相等 D 、误差自由度大 6、方差分析基本假定中除可加性、正态性外,尚有[ C ]假定。 A 、无偏性 B 、无互作 C 、同质性 D 、重演性 7、若否定 H ,则( ) A 、必犯α错误 B 、必犯β错误 C 、犯α错误或不犯错误 D 、犯β错误或不犯错误 8、随机抽取200粒棉花种子做发芽试验,得发芽种子为150粒,其与00.8p =的差异显著性为( A )。 A 、不显著 B 、显著 C 、极显著 D 、不能确定 9、当30n ≤时,测验一个样本方差2 s 和某一指定值C 是否有显著差异的方法用( B ) A 、F 测验 B 、2 χ测验 C 、t 测验 D 、u 测验 *10、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假设测验可用( A )。 A 、F 测验 B 、F 或t 测验 C 、t 测验 D 、u 测验

生物统计附实验设计(明道绪__第四版)最全资料--复习题、课后思考题、试卷及答案

二、填空 1、生物统计分描述性统计和分析性统计。描述性统计是指运用分类、制表、图形以及计算概括性数据(平均数、标准差等)来描述数据特征的各项活动。分析性统计是进行数据观察、数据分析以及从中得出统计推断的各项活动。 2、统计分析的基本过程就是由样本推断总体的过程。该样本是该总体的一部分。 3、由样本获取总体的过程叫抽样。常用的抽样方法有随机抽样、顺序抽样、分等按比例抽样、整群抽样等。 4、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的差异叫抽样误差。常用 S/√N表示。 5、只有降低抽样误差才能提高试验结果的正确性。试验结果的正确性包括准确性和精确性。 6、试验误差按来源分为系统误差(条件误差)和随机误差(偶然误差)。系统误差(条件误差)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随机误差(偶然误差)影响试验结果的精确性。 7、系统误差(条件误差)可以控制,可通过合理的试验设计方法降低或消除。随机误差(偶然误差)不可控制,可通过理论分布来研究其变异规律,或相对比较其出现的概率的大小。 8、样本推断总体分假设检验和区间估计两大内容。常用的检验方法有t检验、F检验和卡方检验。 9、置信区间指在一定概率保证下总体平均数的可能范围。 10、t检验是通过样本平均数差值的大小来检验处理效应是否存在,两样本平均数的差值代表了试验的表观效应,它可能由处理效应(真实效应)和误差效应引起,要检验处理效应是否存在,常采用反证法。此法先建立无效假设:即假设处理效应不存在,样本平均数差值是由误差引起,根据差异在误差分布里出现的概率(即可能性大小的衡量)来判断无效假设是否成立。 11、判断无效假设是否成立的依据是小概率事件实际不可能原理,即假设检验的基本依据。用来肯定和否定无效假设的小概率,我们称之为显著水平,通常记为α。 12、t检验通常适合两样本连续性(非间断性)随机变量资料的假设检验,当二项分布逼近正态分布时,百分数资料也可用t检验。 13、F检验也叫方差分析。通常适合三个或三个以上样本连续性(非间断性)随机变量资料的假设检验。顾名思义,F检验是用方差的变异规律(即F分布)来检验处理效应是否存在。 14、F检验是从总离均差平方和与自由度的剖分开始,将总变异剖分为组间变异和组内变异。因为组间变异由处理效应和误差效应共同引起,组内变异由误差效应引起。因而,将计算出的组间方差和组内方差进行比较,就可判断处理效应是否存在。 15、F检验显著或极显著说明组间处理效应存在,但并不能说明每两组间都存在差异,要知道每两

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填空题 1.数据资料按其性质不同各分为资料和资料两种。 2.有共同性质的个体所组成的集团称为。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观测,用以估计总 体的一般特性,这部分被观测的个体总称为。 3.由总体中包含的全部个体求得的能够反映总体性质的特征数称为;由样本的全部观察 值求得的用以估计总体参数的特征数叫。 4..试验误差可以分为误差和误差两种类型。 5.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要具有代表性,必须是抽取的样本。 6.样本根据样本容量的多少可以分为和。 8.小麦品种A穗长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值为12cm和3cm,品种B为18cm和3.5cm,根据__________,判断品种______的 该性状变异大。 9.某海水养殖场进行贻贝单养和贻贝与海带混养的对比试验,收获时各随机抽取抽取50绳测其毛重,结果如下所示: 平均数X(kg)极差R(kg)标准差S(kg)变异系数CV% 贻贝单养42.70307.0816.58贻贝与海带混养52.1030 6.3412.16根据和,判断的效果好。 10.在统计学中,常见平均数主要有和。 11. 12. 13. 14. 15. 16. 17. 简答题 1.如何控制、降低随机误差,避免系统误差? 2.什么是准确性,精确性?如何提高试验的正确性? 3.统计表与统计图有何用途?常用统计图、统计表有哪些? 4.生物统计学中常用的平均数有几种?各在什么情况下应用? 5.为什么变异系数要与平均数、标准差配合使用? 多选题 1.下列总体中属于有限总体的是()。 A 保定地区棉田中棉铃虫的头数 B 20m2的试验小区中鲁玉4号玉米的株高 C 66.7万公顷鲁玉4号玉米的株高 D 320株水稻中糯稻的株数 2.下列数据资料中属于连续型变数资料。

(完整版)动医生物统计附实验设计(明道绪__第四版)复习题及答案

总体: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个体:总体中的一个研究单位 样本:实际研究中的一类假象总体 样本含量: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数目称为样本含量或大小 随机样本:一类从总体中随机抽得到的具有代表性的样本 统计量:由样本计算的特征数 参数:由总体计算的特征数 精确性:指在试验或调查中某一试验指标或性状的重复观察值彼此接近的程度 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又叫做片面误差。它是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对同一个被测尺寸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时,误差值的大小和符号(正值或负值)保持不变;或者在条件变化时,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偶然误差:一类由于偶然的或不确定的因素所造成的每一次测量值的无规则变化(涨落),叫做偶然误差,或随机误差。 连续性变数资料:指用量测方式获得的数量性状资料 离散型变数资料:指用计数方式获得的数量性状资料 算术平均数:指资料中的各观测值的总和除以观测值个数所得的商,简称平均数或均数 平均数:资料或代表数,主要包括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几何平均数及调和平均数标准差:是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距离的平均数,它是离均差平方和平均后的方根,用σ表示。 方差:度量总体(或样本)各变量间变异程度的参数(总体)或统计量(样本)。 离均差平方和:样本各观测值变异程度大小的另一个统计数 试验:在一定条件下对自然现象所进行的观察或试验统称为试验 随机事件:随机试验的每一种可能结果 概率:事件本身所固有的数量指标,不随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人们称之为概率 小概率原理: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看成是实际不可能发生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实际不可能原理 正态分布:若连续性随机变量X的概率分布密度函数,则X服从正态分布 标准正态分布:我们把平均数u=0,σ2 =1时,称为标准正态分布,记为N(0,1) 双侧概率:我们把随机变量X在平均数u加减不同倍数标准差σ区间(u-kσ,u+kσ)之外,取值的概率称为双侧概率 单侧概率:对应于两尾概率可以求得随机变量x小于小于u-kσ或大于u+kσ的概率 二项分布:设随机变量x所有可能取得的值为0或正整数,且有P(ξ=K)=Cn(k)P(k)q(n-k),k=0,1,2….n,则称随机变量x服从n和p的二项分布 标准误:反映样本平均数的抽样误差的大小的一种指标 t分布:由于在实际工作中,往往σ是未知的,常用s作为σ的估计值,为了与u变换区别,称为t变换t=,统计量t 值的分布称为t分布。 假设检验(显著性检验):假设检验是数理统计学中根据一定假设条件由样本推断总体的一种方法。 t检验:两总体方差未知但相同,用以两平均数之间差异显著性的检验。 无效假设:被检验的假设,通过检验可能被否定,也可能未被否定。 备择假设:是在无效假设被否定时准备接受的假设。 显著水平:用来确定无效假设是否被否定的概率标准。 Ⅰ型错误:把非真实差异错判为真实差异。

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基础

第1章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基础授课时间 2学时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 (1)明确食品试验研究的目的意义; (2)深刻理解试验设计有关基本概念; (3)掌握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4)了解试验设计的常用方法;

第一节试验设计的目的意义 食品研究离不开实验,要想把实验做好仅靠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能够事先把实验设计好,并且把实验数据分析好。 一、实验设计的意义 在食品生产和科学研究中,为了革新生产工艺,开发新产品,寻求优质、高产、低消耗的方法等,经常要进行各种试验研究。试验研究包括试验设计、试验的实施、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等步骤。而试验设计是影响研究成功与否最关键的一环,是提高试验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如何安排试验,如何对试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既是食品生产、科研工作者经常遇到的现实问题,又是其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实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ts, DOE),也称为试验设计,就是对实验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以达到最好的实验效果。 实验设计是在实验开始之前,根据某项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制定是实验研究进程计划和具体的实验实施方案。其主要内容是研究如何合理地安排实验、取得数据,然后进行综合的科学分析,从而达到尽快获得最优方案的目的。 如果试验安排得合理,就能用较少的试验次数,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试验目的;反之,实验次数既多,其结果还往往不能令人满意。试验次数过多,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有时还会由于时间拖得过长,使试验条件发生变化而导致实验失败。因此,如何合理地安排试验方案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试验设计的目的在于能用比较经济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得到较为可靠的结果,准确地控制误差和估计误差的大小,还可使多种试验因素包括在很少的试验之中,达到高效的目的 实验的设计和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是密切相关的,只有按照科学的统计设计方法得到的实验数据才能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得到客观有效地分析结论。反之,一大堆不符合统计学原理的数据可能是毫无作用的。因此对实验工作者而言,关键是对用科学的方法设计好实验,获得符合统计学原理的科学有效的数据。 试验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试验目的是否明确:没有明确的目的,就谈不上科学周密的设计。未经设计的实验是无用的实验。对课题缺乏深刻的认识,就难以明确试验的目的。

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自学考试大纲

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自学考试大纲 一、本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的目的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是在生物学领域应用非常广泛的一门学科,是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的基础课。主要特点是: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较广、基本理论较强;设计基本统计方法较多,要求要明确每一种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条件才能正确地选择;一些教学内容涉及到专业知识,故要协调、衔接本课程教学内容与专业课教学内容。 (二〉、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任务与作用 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原理来研究生物界数量变异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目的是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和资料的能力,处理信息和资料的能力以及解释统计结果的能力,由于动物试验受到各种条件限制,干扰的随机因素多,试验误差较大,因此对试验数据必须进行统计学处理。掌握试验设计方法和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是学生将来从事生产、科研和管理工作所必需的。因此,本课程在国内外同类课程中更具有应用价值,在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总的要求是掌握生物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培养针对具体的实际问题选择正确的统计分析方法的能力;利用掌握的统计学知识解决生物学领域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中的数据分析问题。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是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目的是为学习普通遗传学、数量遗传学、家畜育种学及饲养学奠定统计学知识基础,为开展动物科学试验提供统计分析工具。 学习本课程应具备的基础知识是: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的初步知识。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绪论 (一)自学目的与要求 1、一般了解:生物统计的发展概况。 2、一般掌握:生物统计的作用及其主要内容。 3、熟练掌握:总体与样本、样本含量、参数与统计量、变数与变量、错误与误差、准确性与精确性的概念。 (二)本章课程内容 第一节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的概念 第二节学习本课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三节本学科发展概况 第四节常用统计术语 (三)考核知识点

试验设计和统计课程论文

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实习论文 题目:不同栽培模式及施氮量对土壤水分含量、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的影响

不同栽培模式及施氮量对土壤水分含量、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 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通过合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已被认为是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推广小麦配方施肥,特别是研究氮、磷肥料对小麦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已刻不容缓,高产品种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施肥方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实验设计】通过研究对比不同种植模和施氮量下耕层土壤矿化氮的含量及冬小麦的产量,找出最佳栽培模式和合理的施氮量,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田间试验采取裂区设计,试验设栽培模式和施氮量2种因子。栽培模式设露地栽培(常规)、麦草覆盖(覆草)、垄上覆膜(覆膜)、垄上覆膜沟内覆草(垄沟)、冬季补灌(补灌)五种方式;施氮设不施氮、施120 kg/hm2N和240 kg/hm2N三个水平。【结果】试验结果表明,五种不同栽培模式中麦草覆盖、陇上覆膜和陇上覆膜沟内覆草能显著增加耕层土壤(0-20cm)的储水量;在水分充足的情况下不同栽培模式对耕层土壤(0-20cm)矿化氮含量及冬小麦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不同的施氮量对耕层土壤水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小麦产量、生物量和耕层土壤矿化氮含量影响极为显著,施氮量为120kg/hm2N和240kg/hm2N处理的生物量比不施氮均能增加50%以上,但两者生物量之间差异很小;施氮量为120kg/hm2N和240kg/hm2N处比不施氮小麦产量均增加23%以上,土壤矿化氮含量均增加55%以上,但两者生物量之间差异很小。 关键词:不同的栽培模式;不同施氮量;水分含量;小麦产量;硝态氮氮含量;铵态氮含量 前言:不同氮、磷营养对小麦生长发育、养分吸收、产量及其构成和品质有明显的影响。适宜的氮、磷配比及用量可提高小麦干重、有效穗数、穗长、穗粒数、百粒重,提高小麦植株对氮、磷养分的吸收。氮是小麦营养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它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由于土壤中有效氮素含量低,而小麦的需氮量有很多,施氮肥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小麦吸收磷主要在拔节孕穗期,但早期的磷营养对于植株,尤其对根系极为重要。据Black的试验[1],磷肥可以显著增加分蘖与次生根数;在磷肥充足的条件下,氮肥促进分蘖与次生根数的作用

《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复习题

《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样本与样本含量 2、区间估计 3、正态分布 4、试验设计 5、样本标准误 6、参数与统计量 7、相关系数 8、样本标准误 9、配对试验设计 二、单项选择题 1、从一个总体中抽出一个样本,其观察值为23、24、25、26、27、28、29,则样本方差为( )。 A 、28/5 B 、4 C 、14/3 D 、28 2、样本方差S 2=( )。 A 、)1()(2--∑n x x B 、n x x ∑ -2 )( C 、 N x /) (2 ∑-μ D 、)1/()(2--∑n x μ 3、一元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中,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的关系有r 2=( )。 A 、2 2xy yx b b B 、bxy byx . C 、xy yx b b D 、2b 4、一元回归分析中,回归自由度为( )。 A 、n-1 B 、n-2 C 、n-3 D 、1 5、若x ~N(10,4),P(x ≥12)等于( )。 A 、0.9545 B 、0.1587 C 、0.0938 D 、0.6827 6、某样本有n 个观察值,其乘积开n 次方根所得的值即为( )。 A 、算术平均数 B 、调和平均数 C 、几何平均数 D 、中位数 7、显著性检验中,否定或接受无效假设的依据是( )。 A 、中心极限定理 B 、小概率原理 C 、方差分析原理 D 、数学模型 8、若x ~B (5,0.7),则P (x =0)等于( )。 A 、0 B 、0.3500 C 、0.3000 D 、0.00243 9、下列关于平均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平均数是资料的代表数 B 、样本平均数服从或逼近正态分布

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期末复习)

1、生物统计学是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是一门应用数学。 2、作用:提供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提供试验设计的方法 生物统计的两个特点:通过样本推断总体(基本特点);有很大的可靠性,但有一定的错误率。 3、术语 总体:研究对象的全体。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个体。 抽样: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过程。 随机抽样:总体中的每个个体都有相同的机会被抽取作为样本的抽样方式。 变量:存在变异的某种可描述或可度量的特征。 观测值:对变量的变现进行观察或测量所获得的数值。 参数:描述总体特征的数。由样本来推断,描述整体随机变量的特性;希腊字母;在群体内不变。 统计数:描述样本特征的量。由样本估计出;描述样本随机变量的特性;不同样本结果不同;拉丁字母。准确性:度量值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又叫准确度。 精确性:同一样品不同观察值之间的接近程度,又称精确度。 随机误差:无法控制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引起的,也叫抽样误差。影响精确性;由偶然因素引起,不可预测系统误差:试验条件引起,又称片面误差。可重复;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试验因子:被固定的因子在全试验中保持一致,构成了相对一致的试验条件; 被变动并设有待比较的一组处理的因子称为试验因素。 水平:量的不同级别或质的不同状态。 4、数据的分类: 离散型资料→计数资料 分类资料:无序:公称尺度(毛色、性别) 有序:等级尺度(难产、成绩、疗效) 5、条形图——离散型、分类 直方图——连续型 饼图——分类(类别少) 线形图——动态变化 散点图——变量间的关系、变化趋势 6、描述性统计量 集中趋势:算术离散趋势:极差 几何方差:离均差平方和/自由度 调和标准差 中位数变异系数 众数 离散趋势之间的比较: ①全距:易计算,易受极端值影响,只利用2个值,随样本数增大而增大 ②方差:计算量,利用所有的观察值,随数据的离散程度变化而变化,但单位不直观

生物统计附实验设计(明道绪__第四版)复习题及答案

总体: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研究对象的全体个体:总体中的一个研究单位 样本:实际研究中的一类假象总体样本含量: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数目称为样本含量或大小 随机样本:一类从总体中随机抽得到的具有代表性的样本统计量:由样本计算的特征数 参数:由总体计算的特征数精确性:指在试验或调查中某一试验指标或性状的重复观察值彼此接近的程度 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又叫做片面误差。它是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对同一个被测尺寸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时,误差值的大小和符号(正值或负值)保持不变;或者在条件变化时,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偶然误差:一类由于偶然的或不确定的因素所造成的每一次测量值的无规则变化(涨落),叫做偶然误差,或随机误差。连续性变数资料:指用量测方式获得的数量性状资料 离散型变数资料:指用计数方式获得的数量性状资料 算术平均数:指资料中的各观测值的总和除以观测值个数所得的商,简称平均数或均数 平均数:资料或代表数,主要包括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几何平均数及调和平均数 标准差:是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距离的平均数,它是离均差平方和平均后的方根,用σ表示。 方差:度量总体(或样本)各变量间变异程度的参数(总体)或统计量(样本)。 离均差平方和:样本各观测值变异程度大小的另一个统计数 试验:在一定条件下对自然现象所进行的观察或试验统称为试验 随机事件:随机试验的每一种可能结果 概率:事件本身所固有的数量指标,不随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人们称之为概率 小概率原理: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看成是实际不可能发生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实际不可能原理 正态分布:若连续性随机变量X的概率分布密度函数,则X服从正态分布 标准正态分布:我们把平均数u=0,σ2 =1时,称为标准正态分布,记为N(0,1) 双侧概率:我们把随机变量X在平均数u加减不同倍数标准差σ区间(u-kσ,u+kσ)之外,取值的概率称为双侧概率 单侧概率:对应于两尾概率可以求得随机变量x小于小于u-kσ或大于u+kσ的概率 二项分布:设随机变量x所有可能取得的值为0或正整数,且有P(ξ=K)=Cn(k)P(k)q(n-k),k=0,1,2….n,则称随机变量x服从n和p的二项分布 标准误:反映样本平均数的抽样误差的大小的一种指标 t分布:由于在实际工作中,往往σ是未知的,常用s作为σ的估计值,为了与u变换区别,称为t变换t=,统计量t 值的分布称为t 分布。 假设检验(显著性检验):假设检验是数理统计学中根据一定假设条件由样本推断总体的一种方法。 t检验:两总体方差未知但相同,用以两平均数之间差异显著性的检验。 无效假设:被检验的假设,通过检验可能被否定,也可能未被否定。 备择假设:是在无效假设被否定时准备接受的假设。显著水平:用来确定无效假设是否被否定的概率标准。 Ⅰ型错误:把非真实差异错判为真实差异。Ⅱ型错误:把真实差异错判为非真实差异。 双侧检验(双尾检验):利用两侧尾部的概率进行的检验。 单侧检验(单尾检验):利用一侧尾部的概率进行的检验。 分位数:又称百分位点。若概率0Za)=α的实数 配对设计:是指先根据配对的要求将试验单位两两配对,然后将配对成子的两个实验单位随机分配到两个处理组中。 区间估计:是指在一定概率保证下指出总体参数的可能范围。 置信区间:是指在进行区间估计时所给出的可能范围。 置信度(置信概率):是指在进行区间估计时所给出的概率保证。 方差分析:实质上是关于观测值变异原因的数量分析。 试验指标:用来衡量试验结果的好坏或处理效应的高低,在试验中具有测定的性状或观测的项目。 试验因素:实验中所研究的影响试验指标的因素。因素水平:试验因素所处的某种特定状态或数量等级。 试验处理:率先设计好的实施在试验单位上的具体项目。试验单位:在试验中能够接受不同试验处理的独立的试验载体。多重比较:统计学上指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