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突击》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合集下载

《士兵突击》的若干探讨

《士兵突击》的若干探讨

《士兵突击》的若干探讨现代企业所有的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重要、最关键的资源,有人把它称为“第一资源”。

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特征就是重视人的作用,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

那么如何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呢?在此,笔者通过前几年风靡一时的《士兵突击》这部电视剧谈一谈对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原则的几点看法。

一、善待“绩效较差”员工《士兵突击》在“无美女、无明星、无恋情”的“三无”情况下取得了出人意料的高收视率,就是因为它的精神震撼力猛烈地撞击着人们的心扉,而其中“不抛弃,不放弃”就是这部军旅电视剧的灵魂。

主人公许三多从一个“猪都被他气死了”的“倒数第一”逐渐成为英勇善战、冲锋陷阵的“老A兵王”。

当人们津津乐道于这个一口气连翻了333个回转的“傻根”时,不得不佩服对他倾注心血全力培养的老班长——史今。

因为曾在许三多父亲面前承诺过“一年之内把许三多培养成一个堂堂正正的兵”,史今力排众议将这个“一根筋”保留了下来,将这个抡铁锤砸了自己手的“龟儿子”保护了起来。

他以宽容和鼓励使许三多终于开窍,创造了一系列令人难以置信的成绩。

史今所遵循的原则是什么?那就是“不抛弃,不放弃”,而这六个字正是钢七连的连训,是每个士兵在入伍仪式上必须大声复颂的连队精神。

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中,恰恰暴露出人们在这六字上的缺陷。

一些领导者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绩效较差”的员工身上,很少花气力去鼓励和鞭策这些“弱者”。

如目前大张旗鼓开展的“绩效管理”、“薪酬管理”,乃至于员工的职位升迁,一般基于员工以往的业绩,是一种“表彰先进,惩罚后进”的管理模式。

如此一来,许三多式的“绩效较差”员工很容易被边缘化,更不用说重用了。

至于若干年前的“末位淘汰”,更是使“绩效较差”员工的生活蒙上一辈子也挥之不去的阴影。

于是就出现了“好员工越来越好,差员工越来越差”的局面,亦或出现“20%的高绩效员工创造出80%的利润”的极端失衡现象。

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并不是单纯地针对高绩效员工而言,同样包括那些“绩效较差”员工。

从《士兵突击》看职场

从《士兵突击》看职场

从《士兵突击》看职场文/葛升前程无忧《新前程》月刊2008年5月号战场与职场何其相通,看了《士兵突击》,你会从中发现自己在职场中的影子。

作为职业经理人我总是忙忙碌碌,因而难得有时间看全一部电视剧。

可是偶尔看了一集《士兵突击》,我便找来光碟一个人花了两天时间看完了30集约20个小时的“一部没有一点女人戏的纯爷们电视剧”!熬红眼睛的同时,剧中许三多从一个窝囊“龟儿子”成长为陆军最顶级的特种部队的优秀士兵的过程,带给我了很多管理感悟与共鸣:1.不管身处何种环境,都不能没有目标!《士兵突击》中五班班长老马说:“你现在混日子,小心将来日子混你!”现实生活中,很多业务人员处于《士兵突击》中五班班长老马所说的“你现在混日子,小心将来日子混你”的状况而不自知,成天处于郁闷、忐忑、烦躁的不快乐状态。

细细分析这种不快乐的根源后,其实就是因为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有极少数即使有了所谓的目标,但目标却是不准确的,都是些当上什么职务、拿到多少万元年薪的类似回答。

如果你继续问他:计划用多少时间,从哪些方面着手以帮助自己实现目标等具体问题时,他们很多人基本就答不上来了。

自己想要的东西,我们称之为个人的目标。

树立目标的核心问题在于:你目前是谁?你想成为谁?要用多长时间达到目标?目标定位不同,则个人的成长路径选择、达成目标的实施手段以及个人的精力付出等方面一定会有很大不同。

一个人没有准确与清晰的奋斗目标,所以也就不知道现实与目标的差距是什么、有多大,不知道差距有没有、有多大,所以也就无法补足什么。

差距没有被补足,所以现状不会改变什么;现状没有改变,所以也就得不到什么;得不到什么,所以很多人就不快乐!2.你只要用心做事,就一定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士兵突击》中的连长高成说许三多是“明明是个强人,天生一副熊样”——他虽然实力挺强,但总是不自知;他踏踏实实做事,总是会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影响周边的人,并进而提升身边的环境层次。

职场上,每一个经理人都有可能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不满,你可以抱怨它、离开它,也可以适应它、改变它。

士兵突击与企业团队建设

士兵突击与企业团队建设

士兵突击与企业团队建设2007-12-13,公司组织员工就《士兵突击》电视连续剧进行观后感和心得的交流。

之前一周,人力主管徐丹已经给每位员工购买了盘片,方便每位员工观看。

组织此项活动,意在利用这部片子,带给我们新组建的地产团队每一位成员启迪,带给我们团队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启迪,增强团队凝聚力,提升团队合力。

公司员工在或多或少观看、思考或深或浅的情况下,都坦诚地交流和阐述自己的心得体会。

交流增进了员工相互了解,在业余时间至少也增多了交流的共同话题和语言,这次活动我认为从形式到效果都很成功,只要往上走,哪怕一小步,也是新高度。

加入地产团队的很多员工,都积极主动地为企业建设、团队建设思考、行动,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已经渐渐地体现出来,也逐步发挥作用。

我为地产公司新团队的员工感到骄傲,我能感受到大家一起成长的快乐和喜悦。

团队建设的水平和深度决定着后期我们经营和管理的成功,也决定我们项目成功的级数。

我个人对《士兵突击》有很多感悟,结合在团队文化和团队建设方面,主要从员工个人和每一个层次的管理者描述一下我的感悟。

员工个人应具备的素质和心态一、坚持和上进。

1、面对来自同伴的轻视和轻微的反感,除了无声而尽力地努力。

-新兵连2、面对来自同伴的敌对和拉拢,不放弃个人的信念和追求。

--草原五班3、想处理好关系(开始有些不得其法,急于求成,却适得其反)。

学会交流和替别人着想。

为了班荣誉和班长史今,333个腹饶杠、成长、尖子---钢七连4、老A 选拔赛5、老A 训练6、老A 模拟对抗暴徒,独力坚持7、模拟战争的坚持,14米高空坠落受伤后坚持到达行动目标后帮助对友完成目标。

说到坚持,有些人觉得许三多不过是机械的遵从别人的话。

纵观全剧,其实他的遵从是有选择性的。

他遵从了父亲的“好好活着”、史今的“做有意义的事”、钢七连的“不抛弃、不放弃”,却常常把成才的“机会有限,生存不易”抛掷脑后。

可见在他的心里对别人的话其实是有自己的取舍的,一旦认定,便不再动摇(套用袁朗的话“死心眼儿!”)。

组织观看《士兵突击》心得体会[大全五篇]

组织观看《士兵突击》心得体会[大全五篇]

组织观看《士兵突击》心得体会[大全五篇]第一篇:组织观看《士兵突击》心得体会“不抛弃”告诉我们心中要有理想,有追求,“不放弃”告诉我们要敢于坚持。

现在很多人都觉得自己的工作枯燥又重复,但是,枯燥不代表可以忽视,重复不代表没有意义,只要我们认真去做好自己的工作,平凡中,会孕育出伟大,总有人为你点赞,为你打call。

以下是写写帮文库网为大家整理的《组织观看《士兵突击》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供大家参考学习,欢迎阅读组织观看《士兵突击》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一】许三多从一个稚气未脱的天真男孩成长为一名坚毅刚强的兵营战士,他的改变,无疑让人刻骨铭心。

他的出现,正为中国影视的柔风细雨添了一道闪电,有力的敲响春的钟铃。

许三多,他勇敢,却又自卑;他坚定,却又无知。

他不懂得什么是人生的意义,却在一步一个脚印的执着中最完整地升起充满意义的人生。

相比之下,聪明的成才也只是他的影子,被许三多的单纯掩去了光芒。

可是,这样也好。

人生历练本该如此。

成才这个名字里蕴涵着天下父母的期盼,也是莘莘学子的夙愿,但埋头于应试教育的我们可曾想过,当自我果真成为一名开口成章但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生时,自我就成才了吗不,不是,中国需要的并不是一群群动作单一,思维迟钝,怕苦怕累,柔弱无力的文学傀儡。

中国的人口多,文盲多,下岗职工多也是三多,但那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美德在哪儿呢应对外敌进犯时,奔腾热血的勇敢在哪儿披星戴月,增删十载的耐心在哪儿幻想月亮是一只白玉盘的天真在哪儿成才,也许真的不如许三多。

回想指缝中流沙一般的时光,我猛然醒觉,童年时代常做的美梦连同怪梦一同消失了。

再也没有会走在水面上的我,再也没有庞大可怖的食肉恐龙,再也没有找我一同办案、穿梭于黑夜的柯南,再也没有会跑来跑去的月亮,有的只是枕头下尚未完成的作业,白雪般飞舞的试卷和血一样红的分数。

我发现,自我不会为能够跳一午时的橡皮筋而将喜悦显颜,不会再抱着大堆的零食看画工不优的漫画,不会再拿着网兜捧着铁罐去捉蚂蚱网蝴蝶。

从士兵突击看团队建设[5篇模版]

从士兵突击看团队建设[5篇模版]

从士兵突击看团队建设[5篇模版]第一篇:从士兵突击看团队建设从士兵突击看团队建设所谓团队是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它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

有很多人可能会将团队与群体的概念混淆,认为团队和群体是一个概念。

实际上,团队和群体有着根本性的区别,汇总为如下六点:(1)在领导方面,作为群体应该有明确的领导人,而团队可能就不一样,尤其是团队发展到成熟阶段,成员共享决策权。

(2)目标方面,群体的目标必须跟组织保持一致,但团队中除了这点之外,还可以产生自己的目标。

(3)协作方面,协作性是群体和团队最根本的差异,群体的协作性可能是中等程度的,有时成员还有些消极,有些对立,在团队中则是一种齐心协力的气氛。

(4)责任方面,群体的领导者要负很大的责任,而团队中除了领导者要负责之外,每个团队成员也要负责任,甚至要一起相互作用,共同负责。

(5)技能方面,群体成员的技能可能是不同的,也可能是相同的,而团队成员的技能是相互补充的,把不同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人综合在一起,形成角色互补,从而达到整个团队的有效组合。

(6)结果方面,群体的绩效是每一个个体的绩效相加之和,团队的结果或绩效是由大家共同合作完成的产品。

接下来我们通过电视剧士兵突击中关于团队合作取的例子来进一步深入地剖析下团队建设在现今企业和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我们按故事发展的顺序,即许三多一步步进升的过程来看,一开始由于其表现非常“另类”就被分到红三连五班。

这是一个远离团部几十公里的作训基地,主要为了保证野战部队训练时燃油的供给。

这里十分荒凉,方圆几十里不见一棵树。

那么在许三多没来之前的这个班,这个团队是个怎样的状态呢?完全是“自由民主”,积极发展个人爱好特长,借此来消磨漫长的无聊。

这个团队就完全丧失了原则,完全抛弃了一个军队该有的作风和纪律。

就连曾经在团部十分优秀的老班长老马,在这里磨泡一阵后也跟大家保持了高度一致,唯一一起合作愉快的是打扑克牌。

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看士兵突击

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看士兵突击

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看《士兵突击》摘要:自播出之日起,《士兵突击》就风靡全国。

数亿观众不分年龄、性别,统统被他吸引、感动。

《士兵突击》的成功不是偶然,这样一部讲述现代军营生活的电视剧中包含了太多太多的人生哲理、社会技能。

本文将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对它进行简要的分析。

主要包括了两部分的内容:《士兵突击》对招聘与培养的启示;中层管理者的管理艺术。

关键词:1.招聘与培养的启示1.1诚聘“许三多”他是父亲眼中的“龟儿子”,是高城连长口中的“明明是一个强人,偏生一副熊样子”,是团长眼中的“好兵”,是成才眼中的“三呆子”。

从被众人超越、淘汰到草原上的五班,到钢七连眼中的“沙子,再到成为七连“有地位的人物”,最后成为一名全团人仰望的“老A”,许三多的转变可谓脱胎换骨。

在看过《士兵突击》后,众多招聘管理人员纷纷想要招揽许三多这样的职员。

那么为什么许三多这样的职员招人喜欢呢?1.1.1忠诚“不抛弃、不放弃”是钢七连存在的根本,其实质就是忠诚。

战争去了又走,而我的战士却永远忠诚。

很多企业正是凭借着员工的忠诚才得以发展下来。

NCR 前董事会主席艾伦将过一个故事。

1945年二战结束后,艾伦被允许进入德国查看公司在当地的状况,当他穿过废墟来到工厂竟然看到有两个6年未曾谋面的员工在收拾残砖重建被战火摧毁的工厂,艾伦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正在他们清理现场时,吃惊的看到一辆美军坦克径直开进了工地。

一个美国大兵冲着他们微笑:“你们好,我是奥马哈,NCR的员工,你们几位这个月的定额完成了吗?”艾伦和那个美国士兵紧紧相拥。

战火可以摧毁周围的一切,但在员工忠诚的拥护下,NCR公司得到了重生!所以,忠诚对于员工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素质。

许三多的“三忠”即是忠诚于团队、忠诚于队友、忠诚于理想。

首先,他忠于团队。

草原上的五班被人称作“被放逐的地方”,许三多却把它当成“家”。

由于修路有功,团长将他调往钢七连,别人眼中的“天上掉馅饼”“狗屎运”在他眼中却如同死过一般,为了避免被指导员带走,他在外面冻了一宿,最后是被马班长用武装带绑着押往团部。

《士兵突击》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士兵突击》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士兵突击》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作者:李琳来源:《职业》2008年第05期一部《士兵突击》不但赢得了观众的普遍认可,更引起了许多企业的关注。

一些企业管理者把“许三多”看作是优秀员工的典范,一些企业则是组织管理干部和员工观看并讨论这部电视剧。

那么,《士兵突击》这部军营戏到底能给企业带来那些管理启示呢?“许三多”的招聘效应在剧中,许三多和成才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

许三多是父亲口中的“龟儿子”,战友口中“能把猪气死的人”,然而这个看似“愚钝”的小士兵却是忠诚卫士。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成才则是一个是聪明的士兵,业务尖子、领悟能力强、表达能力好,还懂得不少“人情世故”,但在发现钢七连竞争太激烈后,缺乏团队精神的他背着连长联系了别的连队,和七连说拜拜了。

事实上,职场中类似成才这样的人物并不少见。

进入到一个行业以后,有些人觉得跟上下级的关系处不好,干了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就走了;有些人觉得领导交给他的工作太繁琐,不屑于去干诸如打水、打印之类的工作,频繁地跳槽;有些人看到一个工资更高的岗位,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也和原来工作告别了。

和剧中的成才一样,这些看似机灵、富有应变能力的人常常是面试宠儿、应聘高手。

然而,他们却经常在职场上“骑驴找马”,对工作的忠诚度不高。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者而言,《士兵突击》剧中这两个迥然不同的人物或许能给他们带来新的想法。

长久以来,企业管理者在实际招聘中往往更看重应聘者的能力,甚至希望招聘的人一进公司就立即能够上岗并胜任,甚至是出色!正因为如此,人力资源管理者常常会陷入这样一个困境:能力强的员工留不住,能力稍差但忠于公司的人却得不到青睐。

通过《士兵突击》许三多和成才两个角色的不同表现,一些人力资源管理者渐渐认识到,像许三多这样的求职者,乍一看并不能让人印象深刻,但他们都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和忠诚的工作态度,是企业不可多得的人才。

于是,招聘市场上的变化也渐渐出现了。

以往在各种招聘会上,退伍军人由于缺少技术,并不受企业重视。

从“士兵突击” 看人力资源管理

从“士兵突击” 看人力资源管理

从“士兵突击”看人力资源管理涂满章[文] “士兵突击”描写的是一个叫许三多的士兵,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一名优秀特种兵战士的心路历程的优秀军事题材作品,自其热播以来,其所取得的收视率与好评,足以证明观众对其的认可度,作为一名人力资源从业者,该剧给我的不仅仅是一种精神上的震撼与感动,更多的也给予我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上的启发,近年来,管理学界就有人提出了向军队学管理的口号,我觉得士兵突击就可算是一部很具代表性的作品,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选、用、育、留”理念在该剧都有很突出的体现,在此,我就谈谈该剧在这几方面给我的感受。

一、如何选人班长史今是许三多成长历程的一个重要人物,作为招兵负责人,他选了许三多;作为班长,他培养了许三多;在招兵时,他以“部队正在加强机械化建设,对兵员的素质和反应能力要求都特别高,他们连队在这几年内要争取实现全高中连”为由,委婉拒绝了具备“人好、心善、见不得人受苦”等良好品质与身体素质,但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且反应能力与理解能力都暂时无法达到基本要求的许三多,他对许三多的父亲说,许三多不错,也能成为一个好兵,但部队没有时间等他慢慢适应与成长,如果他进去了就只能玩命。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素质条件是许三多无法入选的关键因素,我们的企业在日常招聘中,也经常会对一些岗位设置经验要求,行业背景要求等,其目的就是为了招聘来的人才能马上使用,缩短其适应时间,学习时间,降低企业人才培养成本,保证团队整体人才质量。

史今之所以最后选了许三多,也许更多的出于对许三多的一种怜悯或者同情,也许还因为在许三多身上看到了自己以前的影子,但不能否认他在选择许三多时也是对许三多的信息进行甄别与了解的,通过与许三多的交谈,史今了解到许三多想当兵的真正的驱动力是不想再做“龟儿子”,不想再挨打,而不是许三多父亲所说的谋个好前程;不是许三多父亲说的胆小,而是心善,见不得人受苦。

所以,在“许三多拼命,班长陪你拼命,我保证在一年内把许三多带成一个堂堂正正的兵”的承诺下,许三多终于进了新兵连,对于史今而言,选了许三多是他的责任,但如何用好他才是更大的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部《士兵突击》不但赢得了观众的普遍认可,更引起了许多企业的关注。

一些企业管理者把“许三多”看作是优秀员工的典范,一些企业则是组织管理干部和员工观看并讨论这部电视剧。

那么,《士兵突击》这部军营戏到底能给企业带来那些管理启示呢?
“不放弃,不抛弃”的企业文化
《士兵突击》有个场景让许多人记忆犹新,许三多在体能训练方面需要做翻转动作,但这个动作一直做不好。

后来班长跟他说,再做不好就要拖累班上的成绩。

为了不成为班里的负担,许三多拼命地练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许三多不但完成了训练要求,而且还达到360度的翻转,创出了新的记录。

许三多的这种“不放弃,不抛弃”的精神使得他在面临一些重大考验的时候,第一考虑的是团队。

从某种意义上说,许三多能够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兵转变成为一名业务骨干,钢七连的“不抛弃,不放弃”信念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不抛弃,不放弃”是英雄连队钢七连的坚定信念,也是这个团队的核心文化。

一方面,许三多所取得的一切成绩,受益于这个文化,他的一点点进步,都是因为他更好地遵守了这个文化,执行了这个文化;而另一方面,作为一名高绩效“员工”,许三多的表现也是对这个文化做出的很好诠释。

相比之下,剧中的成才虽然是一个很聪明的士兵,但在面对重大考验的时候,却总是认为这个事情我做不了,选择了放弃。

而他不仅是放弃了自己,还放弃了队友和团队。

许三多”的招聘效应
在剧中,许三多和成才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

许三多是父亲口中的“龟儿子”,战友口中“能把猪气死的人”,然而这个看似“愚钝”的小士兵却是忠诚卫士。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成才则是一个是聪明的士兵,业务尖子、领悟能力强、表达能力好,还懂得不少“人情世故”,但在发现钢七连竞争太激烈后,缺乏团队精神的他背着连长联系了别的连队,和七连说拜拜了。

事实上,职场中类似成才这样的人物并不少见。

进入到一个行业以后,有些人觉得跟上下级的关系处不好,干了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就走了;有些人觉得领导交给他的工作太繁琐,不屑于去干诸如打水、打印之类的工作,频繁地跳槽;有些人看到一个工资更高的岗位,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也和原来工作告别了。

和剧中的成才一样,这些看似机灵、富有应变能力的人常常是面试宠儿、应聘高手。

然而,他们却经常在职场上“骑驴找马”,对工作的忠诚度不高。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者而言,《士兵突击》剧中这两个迥然不同的人物或许能给他们带来新的想法。

长久以来,企业管理者在实际招聘中往往更看重应聘者的能力,甚至希望招聘的人一进公司就立即能够上岗并胜任,甚至是出色!正因为如此,人力资源管理者常常会陷入这样一个困境:能力强的员工留不住,能力稍差但忠于公司的人却得不到青睐。

通过《士兵突击》许三多和成才两个角色的不同表现,一些人力资源管理者渐渐认识到,像许三多这样的求职者,乍一看并不能让人印象深刻,但他们都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和忠诚的工作态度,是企业不可多得的人才。

于是,招聘市场上的变化也渐渐出现了。

以往在各种招聘会上,退伍军人由于缺少技术,并不受企业重视。

但因为《士兵突击》和许三多的影响,退伍军人也
逐渐成为职场里的香饽饽。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转变不仅仅是体现在青睐退伍军人方面。

对于考察招聘者的综合素质,企业的态度也渐渐发生了变化,从重视能力转向更重视人品。

有的企业把《士兵突击》用到了面试问题中:“你怎样看许三多?你跟他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而一位外贸公司人事部负责招聘的张女士则说:“看过《士兵突击》后,我特别喜欢许三多,同时也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

我希望能为单位招到‘许三多’这样的人。

我们坚持在同等条件下,人品放在第一位。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