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MM和35MM电影胶片的来历

合集下载

电影发展史——精选推荐

电影发展史——精选推荐

电影发展史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

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

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

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尔兄弟在巴黎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1872年的一天,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酒店里,斯坦福与科恩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马奔跑时蹄子是否都着地?斯坦福认为奔跑的马在跃起的瞬间四蹄是腾空的;科恩却认为,马奔跑时始终有一蹄着地。

争执的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就采取了美国人惯用的方式打赌来解决。

他们请来一位驯马好手来做裁决,然而,这位裁判员也难以断定谁是谁非。

这很正常,因为单凭人的眼睛确实难以看清快速奔跑的马蹄是如何运动的。

裁判的好友———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知道了这件事后,表示可由他来试一试。

他在跑道的一边安置了24架照相机,排成一行,相机镜头都对准跑道;在跑道的另一边,他打了24个木桩,每根木桩上都系上一根细绳,这些细绳横穿跑道,分别系到对面每架照相机的快门上。

一切准备就绪后,麦布里奇牵来了一匹漂亮的骏马,让它从跑道一端飞奔到另一端。

当跑马经过这一区域时,依次把24根引线绊断,24架照相机的快门也就依次被拉动而拍下了24张照片。

麦布里奇把这些照片按先后顺序剪接起来。

每相邻的两张照片动作差别很小,它们组成了一条连贯的照片带。

裁判根据这组照片,终于看出马在奔跑时总有一蹄着地,不会四蹄腾空,从而判定科恩赢了。

按理说,故事到此就应结束了,但这场打赌及其判定的奇特方法却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兴趣。

麦布里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们出示那条录有奔马形象的照片带。

一次,有人无意识地快速牵动那条照片带,结果眼前出现了一幕奇异的景象:各张照片中那些静止的马叠成一匹运动的马,它竟然“活”起来了!生物学家马莱从这里得到启迪。

他试图用照片来研究动物的动作形态。

当然,首先得解决连续摄影的方法问题,因为麦布里奇的那种摄影方式太麻烦了,不够实用。

我对电影机镜头简介

我对电影机镜头简介

我对电影机镜头简介今年1月份,我买了人生第一台微单nex3,本是给自己多一个玩物的心理,想不到因为微单所特有的强大的转接功能无意让我接触到电影镜头这个领域,我开始在各个地方收集有关电影镜头的资料、史料,想不到这个过程异常艰难,因为国内没有一个论坛有专门讨论电影镜头的专区,也没有人专门分门别类的详细介绍过他们,尤其是针对某个镜头的介绍和讨论少之甚少,似乎所有人都在自己玩自己的,这让我一度很迷茫。

因为电影镜头拥有很长的历史,相同的镜头有多个不同版本,每个版本的用料,色彩甚至结构都不甚相同,很长一段时间,我只能从js的报价中对比长相来区分所谓的优劣,但我首先想阐述的一个观点是,没有所谓的优劣,只有适合不适合自己的镜头,当你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风格的镜头的时候,却很有可能买了一个价格较高却不是你喜欢的版本,而你却没有办法像在器材城里一样一个一个的试,这是我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也是至今都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接触试用电影镜头的机会太少了。

一.电影镜头的分类理一下我的思路,还是从最基本的说起,对于喜爱或者有志于玩电影镜头的朋友,了解下列知识非常重要。

真正的电影镜头分三大类:35MM,16MM,8MM。

这个所谓的分类是根据它们对应的胶片尺寸来定的。

35MM电影镜头我们去电影院看的电影都是用35MM的电影胶片拍的(当然还有70MM胶片,但据我了解依然使用同样的电影头),而这种35MM摄影机所用的镜头就是35MM电影镜头,这些镜头都是工业化的顶尖产品,在产的蔡司头5枚镜头的套装价格都在百万人民币以上,所以全新的现代的电影头基本不是我们讨论的范围。

SONY F65 CineAlta此文所针对说的,是指至少20年以前的二手镜头,但这些35MM的头对普通人来说依然是天价级别的,因为一款外观老旧,结构相对简单的,完全没有任何自动功能的大光圈(F2左右)定焦头一般要卖到2-3万元,这是一般人无法承受的。

我认为这些价格人为炒作的成分太多,很多镜头就成像来说完全无法值它的高价,但稀有是其最大的资本。

影视制作中的专业名词对照解释

影视制作中的专业名词对照解释

影视制作中的专业名词对照解释如今,胶片已离开了我们的生活,柯达又把文稿进行了重新规整,并翻译了多种语言,其中包含中文版本。

柯达在以对待人类文明的方式在对待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在这背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品牌对于电影行业深深的热爱,这不是柯达的广告,而是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实实在在的全部传递给在这个行业里的从业者。

专业名词对照表1D LUT:一种一维度的对照表,它是静态色彩转换表,将一个输入值转成另一个输出值。

16 mm 毫米: 画面是 35mm 画幅的四分之一并且为1.33:1 的电视画面比例。

其软片可以有单边齿孔或双边齿孔。

当跟35mm 对照,颗粒比较明显。

2K:一个有 2048 图元宽的影像。

标准全画幅35mm的2K 扫图有着2048x1556 图元。

3:2 Pull-down: 过带将软片每一格转换为视频。

软片以每秒24 格转换成每秒30 格,每格软片画面对应到3 画场/2 画场交替的NTSC 格式。

3D LUT:一种三维度的对照表,它是静态色彩转换表,将一组三个输入值转成另一组三个输出值。

35 mm 毫米: 标准专业电影规格,也是主流的戏院发行规格。

4K:一个有 4096 图元宽的影像。

标准全画幅35mm的4K 扫图有着4096x3112 图元。

65 mm 毫米: 机底片的宽银幕规格,例如 IMAX。

70 mm 毫米:发行用拷贝片的宽银幕规格,例如 IMAX。

AA Wind 卷(绕)片: 当您手持一盘16 毫米或者其他单齿孔的软片,使软片前端向右时,齿孔会在朝向观察者的一边。

Abrasion Marks 擦(刮)痕:由污物、不正确的处理、砂砾、乳剂堆积和特定类型的软片损伤导致的软片擦(刮)伤(例如:齿孔磨损)。

Academy Aperture 学会标准片格(标准银幕片窗):在放映过程中,按照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会的标准,该学会为银幕影像提供大约1.37:1 的比例,也叫做“有声片窗”。

Acetate-Base Film 醋酸片基软片∶任何由三醋酸纤维素酯作为片基的软片;又称安全软片。

胶片的发展史

胶片的发展史

胶片的发展史文章来源:/yiyongjiaopian胶片,又名菲林,是一种成像器材。

现今广泛应用的医用胶片是将卤化银涂抹在聚乙酸酯片基上,此种底片为软性,卷成整卷方便使用,所以又称胶卷,当有光线照射到卤化银上时,卤化银转变为黑色的银,经显影工艺后固定于片基,成为我们常见到黑白负片。

彩色负片则涂抹了三层卤化银以表现三原色。

除了负片之外还有正片及一次成像底片等等。

早期的底片用玻璃作片基,19世纪晚期塑胶工业技术成熟,压成薄片的塑胶片取代玻璃成为片基。

于是胶片成为底片的代称。

底片以感光速度(din/ISO)来分别,由最低速之ISO 25度至高速之ISO 3200,一般来说感光度越低,画质越细腻。

最常用的胶卷为din21度/ISO100.其次是快片,即din24度/ISO200.其它速度的胶卷,由于价格,冲片技术要求特殊,在2000年左右数码摄影兴起后,几乎只有专业人士才会使用。

以片幅大小来分别有常用的120型(中画幅底片)、135型(最常用,底片宽35mm)、110型(小型匣式)等,还有另外为拍摄广告或大型海报而设的诸如4"x5"或8"x10"大画幅散页底片。

以感光类型来分的则有黑白底片、彩色底片、红外线底片及X光片等。

而彩色底片因应不同的光源色温,又分为日光片与灯光片,若用灯光片拍摄日光下的景物,则相片色调会偏蓝,反之则偏黄。

以包装方式来分别,又可分为软片和硬片。

制成长条卷状的软片又称胶卷。

120型胶卷可以拍摄8张6x9、12张6x6或是16张6x4.5,俗称2吋半的底片。

用一条较长的不透光纸卷起,一头插在铁片做的轴心上。

纸向里面黑色,向外黄色(也有粉红色绿色),印有数字。

部分照相机后背有小窗孔,拧转卷片把手或卷片钮,看到号码对正窗孔就是到了预定位置。

135型胶卷可以拍摄36张俗称1吋的底片。

片基上打有齿孔(见图),相机内有齿轮勾住齿孔,拍摄时拧转把手过片。

1960年代以前,常用的底片规格是120型。

早期35mm电影胶片的正确识别

早期35mm电影胶片的正确识别

早期35mm电影胶片的正确识别王瀛;訾舒涵【摘要】识别各类电影胶片是与电影胶片打交道的电影技术工作者必备的工作技能,但这种看似简单的技能并非每个接触电影胶片的技术人员都已了解掌握.笔者在多年的工作中,记录并整理了各类电影胶片的识别方法,现将早期35mm胶片识别方法整理出来,以期能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期刊名称】《现代电影技术》【年(卷),期】2010(000)008【总页数】4页(P31-33,62)【关键词】早期35mm胶片;片基;画面;种类;时间;解读方法【作者】王瀛;訾舒涵【作者单位】中国电影资料馆【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85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电影胶片保存至今,已经成为珍贵的国家影像档案。

感光胶片是影片的基础载体。

各国生产的各种类型胶片在胶片边缘都会印制一些标志性的数字、字母等,用来表示特定的含义。

作为一名电影工作者,了解这些数字、字母的含义,准确、便捷地解读各类胶片,可以给我们的工作带来颇多便利。

近年来,我们对工作中遇到的早期35mm胶片上的标记进行分类整理,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了解它们的含义,并结合工作经验,掌握了一套识别早期35mm电影胶片的方法,现提供给大家,以期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

一、识别胶片的片基电影胶片片基主要分为三类:硝酸片基 (易燃片)、醋酸片基 (安全片)、涤纶片基 (安全片)。

识别胶片片基,方法如下:1、片边标记硝酸片 (易燃片):片边有F/N/NITRATE任意一种标记。

醋酸片或涤纶片 (安全片):片边有S/SAFETY任意一种标记。

涤纶片:片边有D/ESTAR/CRONAR等标记。

2、产品编码从各制造商的产品编码可以知道其胶片的片基种类,例如:柯达的产品代码为4位数的阿拉伯数字,第1位数是胶片片基的代码:1代表35毫米硝酸片基;2代表35/65/70毫米聚酯片基;3代表16毫米聚酯片基;5代表35/65/70毫米醋酸片基;7代表16/8毫米醋酸片基。

中国电影技术大事记(1949年-1979年)

中国电影技术大事记(1949年-1979年)

中国电影技术大事记(1949年 1979年)本刊1949年㊃1949年4月上旬,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直接领导的中央电影管理局在北平成立㊂1949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成立,电影局正式划归文化部领导㊂㊃1949年4月21日,北平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㊂1949年10月1日,北平电影制片厂改名为北京电影制片厂㊂㊃1949年5月,东北电影制片厂完成‘桥“的拍摄㊂这部影片被电影史学家认为是新中国电影的第一部故事片㊂㊃1949年9月 10月,北影厂拍摄的‘新中国的诞生“是新中国成立后摄制出的第一部纪录片,该片由各制片厂40余位摄影师共同拍摄而成㊂1950年㊃1950年6月,文化部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在北京成立㊂次年6月,改名为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电影学校,1953年改名为北京电影学校㊂1956年6月1日改制为北京电影学院㊂㊃1950年9月5日,北京电影洗印厂成立㊂这是我国第一家加工16mm黑白拷贝的专业洗印厂㊂到1951年底,洗印16mm电影拷贝175万米㊂㊃1950年,南京电照厂试制成功50V400W (后改为30V400W)电影放映灯泡㊂这是我国电影系统中第一代电影光源产品㊂1951年㊃1951年1月15日,中国影片经理公司建立,后于1958年改名为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㊂㊃1951年3月,以总政治部军事教育电影制片厂的名义开始筹建解放军电影制片厂㊂1952年8月1日正式建厂,命名为解放军电影制片厂,1956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㊂㊃1951年5月1日,中西电影公司成立新星电影工业社,生产出建国后第一套35mm移动式放映机,名为 中西皮包机 ㊂㊃1951年7月1日,中国电影器材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负责全国统一配置供应电影物资器材和管理技术㊁设计和生产等工作㊂㊃1951年,上海电影制片厂为八一电影制片厂研制了第一套35mm光学录音机㊂1952年㊃1952年12月,长春电影制片厂研制成功35mm暗室黑白洗片机㊂㊃1952年,上海电影制片厂集中技术力量,自力更生制造了我国第一台洗片机(2号机),专门冲洗已混录好的整卷声底,并解决了声带底片可单独用高反差显影配方冲洗的工艺,淘汰原来的手工冲洗分段再接的落后工艺㊂1953年㊃1953年2月2日,以拍摄科学教育片为主的专业电影制片厂 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㊂㊃1953年3月,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和彩色舞台艺术片‘梁山伯与祝英台“,系新中国建立以来首次拍摄彩色影片㊂上影厂自行设计制造了我国第一台彩色洗片机,采用自制彩色显影剂T S S的冲洗工艺,用它冲洗了我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底样片㊂之后,各制片厂先后都掌握了彩色胶片的拍摄与冲洗工艺,使得中国的彩色片产量逐年上升㊂㊃1953年7月7日,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成立㊂㊃1953年12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电影制片工作的决定“和‘关于建立电影放映网与电影工业的决定“,从此我国电影放映网走上了按计划发展的道路㊂这时的电影放映单位已达到3883个㊂㊃1953年,上海八一电影机械厂根据总政文化部要求,组织力量试制成功第一台 解放101型 35mm移动式电影放映机,并于当年投产㊂㊃1953年,汕头感光材料厂成立㊂该厂1955年投产,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家感光材料生产厂,也是首先提供国产胶片和国产胶卷的厂家㊂1954年㊃1954年6月,由上影㊁长影和北影等厂的技术机修人员共同合作,研制出我国第一台16mm复式洗片机㊂该设备通过了电影局的技术验收,成为五十年代初电影洗印行业摆脱手工操作㊁实现机器洗片的主力设备㊂㊃1950年-1955年,相继在哈尔滨㊁上海㊁新疆㊁山东㊁广东㊁南京成立电影机械厂,生产电影放映机等设备㊂1955年㊃1955年6月,南京灯泡厂试制成功110V㊁3k W电影摄影灯泡,用于电影片的拍摄㊂㊃1955年,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拍摄成功中国第一部彩色科教片‘桂林山水“㊂1956年㊃1956年3月,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我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祝福“㊂㊃1956年,上影厂制作了三台磁性录音机㊂在这个基础上,1957年试制了新型磁性录音机并批量生产,为上海各电影制片厂1958年推行全面磁性录音打下基础㊂㊃1956年,北京首都电影院改建成我国第一家宽银幕立体声电影院㊂1957年‘电影技术“创刊封面(1957年第1期)㊃1957年1月,文化部电影局报经中央宣传部批准,‘电影技术“杂志创刊发行㊂1959年后由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负责编辑,是国内发行的第一个电影技术专业期刊㊂该杂志在 文化大革命 期间停刊,1979年复刊㊂1994年更名为‘影视技术“,2005年更名为‘现代电影技术“㊂现由中央宣传部电影技术质量检测所主办㊂㊃1957年3月29日,广州电影制片厂正式动工兴建㊂1958年建成投产,改名为 珠江电影制片厂 ㊂㊃1957年4月11日 16日,中国电影工作者联谊会(简称 中国影联 )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㊂1979年11月,中国影联改名为中国电影家协会㊂㊃1957年4月,上海电影制片厂体制改革,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㊂㊃1957年,上海电影机械厂研制成第一台35mm 中型摄影机 上海牌1201型中型摄影机,并在1964年3月1日举办的全国新产品展览会上获二等奖㊂㊃1957年,上海电影机械厂国产声画合成35毫米循环固定式电影放映机试制成功㊂‘上海厂试制成功声画合成放映机“图片来源:‘电影技术“1957年第12期1958年㊃1958年5月1日,我国第一台宽银幕电影立体声扩音机 北京Ⅰ型宽银幕电影立体声扩音机制造成功㊂㊃1958年5月,国产宽银幕放映设备全部试制完成㊂㊃1958年7月1日,我国第一座现代化电影胶片厂在河北保定动工兴建,并于1965年9月建成投产㊂当时称保定电影胶片厂,后改名为化工部第一胶片厂,现为中国乐凯胶片公司㊂㊃1958年8月23日,西安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㊂㊃1958年9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成立㊂㊃1958年9月,中国电影资料馆成立㊂㊃1958年,峨眉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㊂㊃1958年,新疆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㊂1979年改名为天山电影制片厂㊂㊃1958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我国第一部彩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采用了小比例机关模型㊁多层玻璃回话接景等特技摄影方法㊂‘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中国电影技术飞跃前进“图片来源:‘电影技术“1958年第7期1959年㊃1959年2月7日,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研制35mm 偏光法双机立体电影㊂㊃1959年4月,在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和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协作下,上海电影机械厂试制成上海1401型全景电影摄像机㊂㊃1959年9月,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与八一电影制片厂合作,研制出35mm 立体电影摄像机,摄制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立体电影‘漓江游记“㊂㊃1959年10月,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与上海电影机械厂协作研制成功全景电影摄影机㊂该机首先试拍了‘第一届全运会“的部分镜头㊂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第二摄影棚曾一度改为全景电影厅,并由新影正式拍摄全景电影㊂1960年㊃1960年3月12日,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成立㊂㊃1960年3月,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与有关单位协作研制染印法获得初步成功,首次印制‘大白菜“等短片㊂㊃1960年3月,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牵头组织有关省市技术人员,编写了‘电影放映技术规程汇编“㊂㊃1960年5月30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上海电影技术厂的协助下,创制出富有我国民族色彩的 水墨动画摄制工艺 ,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㊂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轰动了世界影坛,先后获得中国首届百花奖的 最佳美术片 奖以及国外电影节四个奖项㊂㊃1960年11月22日,由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进行工艺设计的北京大观楼立体宽银幕电影院竣工,28日正式对外公映㊂首映影片为‘漓江游记“和‘杂技艺术表演“㊂㊃1960年,我国用自行研制生产的电影胶片成功地制作出电影‘兵临城下“的拷贝㊂那时候,化工部第一电影胶片厂从筹建到投产不足两年㊂1961年㊃1961年7月21日,文化部颁布了‘关于试行电影放映单位技术操作规程及九项技术管理制度和办法“㊂这些制度和办法是:‘流动电影放映单位放映技术操作规程(草案)“;‘流动放映单位安全与防火试行条例“;‘固定电影放映单位放映技术操作规程(草案)“;‘固定放映单位安全与防火试行条例“;‘电影放映设备的保养检修与技术检验标准暂行规程(草案)“;‘电影放映单位技术登记审核暂行规定(草案)“;‘电影放映人员技术资格审核暂行规定(草案)“;‘使用影片与保护影片的五项办法(草案)“;‘银幕亮度标准(草案)“㊂㊃1961年9月4日,文化部电影局在长春召开录音技术座谈会,制定了‘电影录音技术标准“‘电影磁性录音工艺过程“等文件,后在全国颁布执行㊂㊃1961年9月,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开始研制磁性声带标准片,并编制了普通银幕与宽银幕两用电影院的工艺设计资料供各地使用㊂㊃1961年12月,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制定了电影光学录音和磁性录音标准㊂1962年㊃1962年6月11日,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我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故事片‘魔术师的奇遇“㊂该片在混录时,还首次尝试了两声道立体声制作㊂全国有20多个城市电影院上映了这部立体故事片㊂㊃1962年6月,单机单镜头立体电影拍摄装置由宁波市立体显示技术研究所研制成功,经浙江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委托宁波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持通过技术鉴定㊂㊃1962年,我国首次上映遮幅式宽银幕影片㊂㊃1962年,由北影厂摄制完成的我国第一部画幅比为1ʒ1.85的35mm遮幅式宽银幕影片‘杨乃武与小白菜“在我国首次上映㊂1963年㊃1963年12月,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与上海电影机械厂合作,研制成功磁性标准录音设备及标准片,并在全国各制片厂推广使用㊂为配合球幕电影的研究工作,电影科研所与上机厂㊁哈机厂共同完成10路磁性录音㊁还原设备(在一条35mm 磁带上记录10路音频信号),以利球幕电影顶棚㊁地面㊁四周放置扬声器㊂㊃1963年,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与上海电影机械厂合作,共同设计制作黄浦江Ⅱ型染印机,印出‘丝腰带“拷贝,而后投入试生产㊂㊃1963年,上海市电影技术研究所㊁天马电影制片厂与上海电影技术厂共同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光学技巧印片机㊂该机质量接近国际水平,次年,在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工业新产品展览会上荣获一等奖㊂㊃1963年,上海市电影技术研究所与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在上海市打捞局协助下,试制成功水下摄影装置㊂㊃1963年,上海电影技术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字幕动画摄影机㊂㊃1963年,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与上海电影机械厂等单位协作,研制有关设备以及电影光学㊁磁性标准声带片,分发全国各电影制片厂使用,提高了录音与还音的技术质量㊂1964年㊃1964年9月,南京电影机械厂试制成功B S-Ⅱ型F=35㊁50和75毫米的摄影镜头,并通过文化部鉴定㊂1965年㊃1965年7月,由上海电影技术厂㊁上海电影机械设计研究所和上海电影机械厂联合研制的32型单式洗片机投入试生产㊂随后,在此基础上生产出获得普遍使用的4401型单式洗片机㊂㊃1965年9月23日,保定胶片厂正式投产㊂㊃1965年,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研制出16mm涂磁机㊂㊃1965年,南京电影机械厂为了更好地为工农兵服务,特别是满足山区㊁边区的农民兄弟能够看到㊁看好电影的要求,设计试制成了8毫米㊁16毫米和35毫米三种新型移动式放映机㊂1966年㊃1966年2月,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与北京电影机械厂开始联合研制8.75mm电影,并完成了设计任务㊂㊃1966年2月,上海电影机械厂研制出35mm 电影印片机㊂㊃1966年,化工部第一胶片厂研制的水溶性彩色电影正片正式投产,大量用于印制大型音乐舞蹈史诗电影‘东方红“的拷贝㊂1967年㊃1967年,临夏电影机械研究所研制成功4ˑ8.75mm缩片机㊂㊃1967年,福建电影机械厂研制成功L T-4型磁性涂布机㊂1969年㊃1969年10月,中央批准了在 三线 建立第二胶片厂的方案㊂有关方面立即组织选址筹建㊂1972年1月定址于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㊂第二胶片厂于1977年7月竣工投产㊂㊃1969年,南京电影机械厂生产出微光摄影机㊂㊃1969年,上海电影机械厂等单位试制成功三色分光摄影机㊂该机是为染印法工艺设计,借助棱镜分光可同时拍摄3条分色底片㊂㊃1969年,上海电影机械厂研制出跃进牌2202型4ˑ8.75mm磁性转录机系列,以及4ˑ8.75mm 专用洗片机㊂1970年㊃1970年6月,北京地区研制成功电影染印机 北京701型电影彩色染印机,并交付北京电影洗印厂试用㊂㊃1970年12月,上影厂新光源组与上海灯泡厂㊁灯具厂协作,研制成功5k W电影溴钨灯㊂至1972年制成了该灯种系列产品(含9个不同功率),用以取代陈旧笨重㊁低效的钨丝白炽灯系列㊂至1977年已全部实现照明用新灯具㊁新灯泡国产化㊂㊃1970年,上海八一电影机械厂在有关单位配合下,研制成功井岗山牌Y J-35型光学技巧印片机㊂㊃1970年,上海电影机械厂研制出上海牌4401型35mm单式洗片机㊂㊃1970年,上海电影技术厂录音车间研制出4ˑ8.75快速播录机㊂1971年㊃1971年5月,广州电影机械厂自行设计生产出16mm双片道电影放映机㊁16mm光磁两用电影放映机和16mm固定式电影放映机㊂㊃1971年7月1日,北京六零八厂正式成立,试制生产8.75mm电影放映机配套放映镜头㊂㊃1971年9月,天津市电影机械修配厂改名为天津市电影机械制造厂㊂同年10月,试制成功东风F G-35mm固定式放映机,该机在国内首家采用3k W氙灯光源㊂㊃1971年12月,上海青浦电器厂研制生产出可控硅整流器系列产品,用以替代六十年代的晒整流器,成为我国第一家生产电影放映可控硅整流器的工厂㊂㊃1971年,甘肃光学仪器厂研制出G S S-35型35mm高速摄影机(拍摄频率可达300格/秒)㊁红旗牌S-16型摄影机和S K型8.75mm摄影机㊂其中,红旗牌S-16型摄影机为临夏电影机械研究所与甘肃光学仪器厂共同研制而成的手提摄影机㊂1972年㊃1972年2月,上影厂特技车间试验成功玻璃珠银幕正面放映合成摄影法,并投入制片生产㊂㊃1972年,上海感光胶片厂油溶性彩色电影正片研制成功㊂㊃1972年,沈阳化工研究院研制生产出35mm 油溶性彩色电影负片㊂㊃1972年,上海电影机械厂研制成光磁两用还音机㊂1973年㊃1973年5月,由第一机械工业部机械科学研究院㊁上海热工仪表研究所㊁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㊁华北工学院与八一电影制片厂联合研制改革摄影棚灯光两化工程通过验收㊂该项目于1978年受文化部嘉奖㊂㊃1973年6月,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采用手动海泽丁彩色配光仪配光,从此配光工艺由减色法改为加色法㊂㊃1973年,甘肃光学仪器厂研制生产出S35-L B型低噪音摄影机㊂㊃1973年,上海险峰电影机械厂研制生产出S H-35动画字幕摄影机和S Z G逐格拍摄装置㊂㊃1973年,上海电影机械厂试制出35mm特技洗片机㊁16mm磁性转录机㊁35mm宽银幕镜头㊁塑料银幕和分光摄影机的附件㊁X D K320型宽胶片洗片机㊂㊃1973年,上海感光胶片厂与华东化工学院协作,研制出银漂法彩色电影正片和油溶性彩色电影负片㊂㊃1973年,化工部保定胶片厂分色浮雕片投产㊂该厂胶片系列基本配套,可以生产13个品种的胶片,4个品种的磁片和磁带㊂1974年㊃1974年4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北京电影机械研究所正式成立㊂该所成立后,相继研发并生产了成套的电影录音设备㊁电影印片设备㊁幻灯制片设备㊁缩微设备等㊂当年,该所研制成功X Y-35加色法印片机㊂㊃1974年,临夏电影机械研究所研制出S X16型16mm新闻电影摄影机㊂㊃1974年,陕西电影机械厂研制生产出S X16型16mm低噪音新闻电影摄影机㊂㊃1974年,保定胶片厂多层工艺的彩色中间片转入大量生产㊂至此,我国基本上实现了国产影片的彩色化㊂1975年㊃1975年5月,上海电影机械厂研制出16mm 光学录音机㊂㊃1975年7月1日,北京电影光源研究所成立㊂该所主要研制生产电影摄影与电影放映专用电光源㊂㊃1975年,临夏电影机械研究所研制出35mm X射线屏幕电影摄影机㊂㊃1975年,上海电影机械厂研制出35mm光学录音机㊁16mm光学录音机㊁16mm反转片洗片机㊁35mm字幕机㊁摄影升降台等㊂㊃1975年,上海险峰电影机械厂在上海光学仪器厂和上海科学教育制片厂的协作下,试制成功S X-35型水下摄影机㊂1976年㊃1976年,秦皇岛视听机械研究所研制出Y S35/4ˑ8.75B型光学缩片机㊁S8型8mm摄影机㊁S8.75型8.75mm摄影机㊁S X-16K型16mm 新闻快速电影摄影机㊁35mm X射线摄影机㊁35mm快速摄影机㊁F G16T型16mm固定式放映机㊁F12.5-75/2.2型16mm变焦距摄影镜头和F30㊁F50㊁F75型特技摄影镜头以及F80/2型35mm放映镜头等㊂㊃1976年,北京608厂试制成功35mm电影5倍变焦距摄影镜头(F20-100mm),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㊂㊃1976年,化工部第一胶片厂开始研制H D-3黑白中速电影负片和H D-4黑白高速电影负片,并于1980年通过技术鉴定,1981年投入生产㊂1977年㊃1977年7月,八一电影制片厂研制完成 电解法再生赤血盐漂白废液 研究项目,并获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奖㊂㊃1977年8月,八一电影制片厂环保组织与南开大学化学系㊁北京环保研究所共同研究0610#离子交换树脂再生油溶彩底显影液试验成功,该项科研成果获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奖㊂1978年㊃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有32项电影科研成果获奖㊂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意味着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开始了新的里程㊂㊃1978年3月,北京电影机械研究所研制的J S X-1型通用加色法灯箱在全国第一次科学技术代表大会上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㊂㊃1978年3月,八一电影制片厂使用国产电影胶片 代代红 拍摄了故事片‘猎字99号“㊂㊃1978年7月,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恢复建制,并重新设立了电影声音㊁电影洗印㊁电影建筑工艺㊁标准㊁情报研究室和‘电影技术“‘国际电影技术“期刊编辑部等㊂㊃1978年,甘肃光学仪器总厂生产的G S S-35mm高速摄影机和J C M-101磁带机获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㊂㊃1978年,由北京电影学院㊁北京第一光学仪器厂㊁成都光明器材厂㊁北京电影洗厂㊁上海有色光学玻璃厂等单位,历时5年,共同研制完成国产 东风 摄影滤光器系列产品(含12类175种)的生产,并进入市场推广使用㊂该项目获文化部和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㊂㊃1978年,北京电影机械研究所研制成功35mm双声道磁性录音机㊂1979年㊃1979年9月24日,文化部派代表团参加了在比利时召开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 S O)的T C36技术委员会(电影技术委员会)㊂我国成为该技术委员会O成员(观察成员),后成为P成员(积极成员),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成为其在国内的归口单位㊂㊃1979年12月,上海感光胶片厂研制的油溶性彩色电影正片通过技术鉴定,并获化工部科技成果奖;染印法无银染料声带(平板工艺)通过技术鉴定,并获文化部科技成果一等奖㊂㊃1979年,北京电影机械研究所研制成功Y L M型35mm加色法面板式连续印片机㊂㊃1979年,上海八一电影机械厂研制出104-X 型35mm氙灯移动式放映机,有效光通量达到了2250流明;后又推出了103-X型500瓦氙灯35mm 移动式放映机㊁103-G X型500瓦氙灯35mm固定式放映机㊁103A-X2型750瓦氙灯35mm移动式放映机㊁104-X2型1000瓦氙灯35mm移动式放映机等多种光源(氙灯㊁溴钨灯㊁铟灯㊁锡灯)的16mm和35mm放映机型㊂㊃至20世纪70年代末,国产电影胶片工业经历了由黑白到彩色㊁由正片到负片㊂先水溶后油溶以及由单一品种到多品种,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电影胶片的生产能力已达1.6亿平方米㊁品种近200个㊂产品不仅供国内需要,还向约20个国家输出㊂(未完待续)。

中国电影影院标准

中国电影影院标准

中国影院计算机售票软件系统技术规范(暂行)一、引言通过本规范,明确对影院计算机售票软件开发商(下称开发商)资格准入及影院计算机售票软件(下称售票软件)准入的基本要求,规范售票软件的开发,促进软件开发企业的良性竞争,以适应电影产业化发展的需求。

为了保证售票系统的稳定、安全、先进实用,本规范应遵循以下原则:先进性:开发商应利用先进技术进行开发,力求体现影院计算机售票发展的方向,提高功能、使用、维护等方面的先进性。

完整性:本规范规定售票软件系统中任何与原始票务数据相关的录入、修改、删除的操作及其结果都将被系统保留并作为数据上报,同时在本地保留相应操作记录。

本规范对与售票软件相关的开发、功能及概念作了最基本的要求。

开发商在售票软件系统的开发、销售、维护和升级方面应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

影院计算机售票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影院售票管理的一项具体应用。

为了规范影院管理,健全经营秩序,保证国家电影专项资金收缴以及市场竞争的规范性和公平性,促进售票软件产品的完善与提高,根据《电影管理条例》(国务院2001年第342号令)、《软件开发规范》(GB8567-88、GBT12505-90、GBT12504-90)的规定,对软件开发商及其售票软件产品做出以下规定:1、开发商必须是独立法人,有软件开发的经营许可,有相对稳定的技术开发人员,具备对该软件产品的后续服务、升级能力。

需提供《企业营业执照》、《软件企业认定书》、《专职人员及管理人员名单》、《专职人员学历证书及复印件》。

2、软件商开发的售票软件产品必须拥有合法版权,并经国家相关管理部门认可,拥有相应的《著作权证明书》和《软件产品登记证书》。

3、售票软件必须符合《电影管理条例》及电影行业规范的要求,并拥有完整的售票软件所需的文档,包括《软件需求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测试分析报告》、《用户手册》、《操作手册》。

4、开发商要确保提交的文件真实、清晰,不得以任何形式隐瞒、替代、篡改。

【摄影史话】摄影术170年大事记

【摄影史话】摄影术170年大事记

【摄影史话】摄影术170年大事记一、摄影术的诞生和初期发展(公元前400多年——1839年——1870年)◆公元前400多年,中国哲学家墨子观察到小孔成像的现象,并记录在他的著作《墨子·经下》中,成为有史以来对小孔成像最早的研究和论著,为摄影的发明奠定了理论基础。

墨子之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数学家欧几里德、春秋时期法家韩非子、西汉淮南王刘安、北宋科学家沈括等中外科学家都对针孔成像有颇多论述,针孔影像,已为察觉乃至运用,但只可观察,无法记录。

◆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出现了供绘画用的“成像暗箱”。

◆1704年,英国人牛顿首先论及“干涉色”现象。

◆1725年,德国纽伦堡阿道夫大学医学教授亨利其舒尔茨(Heinrich Schulze1687-1744)发现硝酸银溶液在光作用下会变黑,并于1727年发表论文《硝酸银与白垩混合物对光的作用》,论文讨论了硝酸银混合物在光作用下记录图案的功能,德国人称之为现代摄影的始祖。

◆1756年,奥地利人福伦达在维也纳创立福伦达公司。

◆1757年,英国人道龙发明消色差透镜。

同年,意大利人贝卡利发现了氯化银的感光性能。

◆1793年,法国尼埃普斯兄弟两人首先设想利用感光物质来固定针孔镜箱所形成的影像。

◆1802年,英国人汤姆斯维吉伍德(Thomas Wedgwood)完成“晦影照相机”,使用可感光的硝酸银纸,其学生亨弗利爵士以氯化银取代硝酸银定影,制成人类史上第一张较能久存的照片。

此二人被誉为“暗箱”与感光材料结合的先驱者。

◆1816年,尼埃普斯用自己定名的“人工魔眼”的透镜装配成第一架照相机。

并使用它制作出一些不能耐光的负像照片。

◆1817年,德国人格罗特胡斯创立光化学反应的理论,并在1818年公开发表。

◆1819年,英国人赫谢尔(John Herschel)发明了定影法,可使已感光的氯化银固定下来,从而可长期保存影像。

其方法一直被沿用至今。

◆1825年,尼埃普斯用晒相法在涂有沥青的石板上制作了《牵马少年》照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MM和35MM电影胶片的来历
现在世界电影工业中使用的35mm电影摄影机的主要生产厂家有美国的潘纳维申(Panavision)公司,德国的阿莱(ARRI)集团和法国的阿通(AATON)公司。

这三家公司中,阿通公司的35mm摄影机35III 型多用于纪录片拍摄,如前两天在北京上映的法国影片《迁徙的鸟》就是用其拍摄的。

美国影片大多使用潘纳维申摄影机,其系列中最新,最高级的型号为千禧型。

潘纳维申摄影机使用其公司自己设计组装的潘纳镜头,其质量极为出色。

特别是变型宽银幕镜头,质量极佳。

德国阿莱集团现今生产的摄影机中,最新最先进的型号是ARRICAM ST 型。

阿莱集团自己不生产镜头,但与蔡司公司合作生产PL卡口的UP 系列镜头,成像质量极为出色。

另外蔡司公司还生产一套可用于阿莱摄影机的最大光孔为F1.2(T1.3)的高速镜头。

除此以外英国的柯克公司生产一套可与UP系列镜头相媲美的S4i系列镜头。

而拍电影使用的胶片则大多都是美国柯达伊斯曼公司的电影胶片,感光度从ISO50-800的都有。

35mm电影使用的胶片规格和照相用135胶片是一样的。

确切的说是当年,莱卡相机的发明者奥斯卡〃巴纳克就是直接借用的35mm电影胶片。

但是现在的35mm电影胶片虽然从规格和基本结构上和照相用135底片是一样的外,在处理工艺和具体的性能指标上已经有很大的不同了。

摄影机常规每秒是24格,也就是说快门速度是1/48秒,别的就和照相机的相同,可以通过光圈及胶片的感光度来调节暴光组合,光强就缩小光圈或选用低感的胶片,或加灰片挡光及调节快门叶子板的
开口角度,光弱则反之。

灯光是电影摄影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一是技术指标上的,首先必须得达到基本的暴光量(目前最大的单只电影灯具功率可达到2万4千瓦,简称24K);其次也就是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灯光的造型功能,摄影师在灯光师的配合下用灯具模仿和制造出各种光效,用光也是摄影师风格和功力的最直接表现。

由IMAX公司发明并不断加以完善的IMAX电影系统仍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影像系统,该系统集电影技术之大成,拥有最大的银幕、最清晰的图像、最高的精密度、功率最强的放映设备以及最高级的六声道多喇叭音响系统。

IMAX的矩形银幕可高达七八层楼,球形银幕的直径可长达三十米,让逼真的图像呼之欲出,巨大的震撼力惊天动地。

观看影片的观众们尤如身临其境,与电影场景浑然一体,能够获得与其他各类电影截然不同的,全身心的感受。

IMAX格式
传统的电影胶片是35MM格式的,而IMAX每FREAM的面积是35MM的10倍,也就是IMAX电影可以多提供比传统电影多 10倍的信息给观众,当影片放映时,另人惊艳的画面和完美的声音创造了一个幻想世界会使你有身在其中的感受而不仅仅是在观看电影。

英国电影协会IMAX伦敦电影院使用世界上最大的电影胶片格式,面积分别是是16MM的20倍,35MM的10倍以及70MM的3倍。

IMAX 投影机
IMAX投影机是世界上最高级,精细的投影系统。

电影摄制者在IMAX的初始发展阶段,是通过多组照相机和投影完成身在其中的视
觉感受的。

那时没有单一的照相机或投影设备能提供要求的尺寸和画面精细程度,所以他们一直在寻找和创造新的独立没有相互复杂连接的系统。

他们发明了15PERF/70MM,70MM高宽是15个穿孔。

电影通过投影机以每秒24FRAME放映,而放映一分钟胶片的长度是334英尺,一部电影的IMAX电影胶片长度通常能够达到2英里,而传统的35MM电影放映一分钟胶片的长度只有90英尺。

35MM电影是垂直的通过投影机的,而IMAX是水平的。

IMAX 电影的放映是连续的WAVE,而不像传统的投影机使用间断的传输系统。

IMAX投影设备通过真空装置将要投影的画面吸在光学玻璃上,确保胶片的平整,已达到最佳的放映效果。

IMAX的投影灯使用的是15000瓦的弧型XE灯,采用水冷制冷。

关于摄影机——潘纳和阿莱都已经推出更新型的摄影机了!爱克发的确如你所说已经退出了电影底片的市场只生产电影拷贝片了。

但是富士还是有电影底片在生产的,只是在中国的市场上几乎全被柯达垄断了,很少能看到用富士胶片拍摄的国产片。

(电影《英雄》部分使用了富士的F-250T 8522)另外,柯达的电影底片也进行了更新型号有所变化了!
摄影机有几种片门可选,接近正方形构图的是1:1.66(近似于摄象机和电视画面的4:3画幅);上下留黑的宽银幕电影又分两种:最常见的是1:1.85(近似于摄象机和电视画面的16:9画幅);遮幅宽银幕是1:2.35(好莱钨大片常用这种画幅)。

现在的电视机都
可以在4:3和16:9之间切换,所以“有时是上下留黑,有时却可以放满屏,但是两边的图像却没有少。

”用1:1.66片门拍摄,在电视上是满屏效果,如果用16:9画幅播放则人物景物的比例被压缩了;用1:1.85片门拍摄,在电视上是上下留黑的效果,如果用4:3画幅播放(满屏)则人物景物的比例被拉长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