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技术概论
影视艺术概论电影

恐怖片通常通过营造紧张、压抑的氛围和惊悚的情节来 引发观众的恐惧感。
代表作品有《午夜凶铃》、《鬼影实录》等。
科幻片
科幻片是以科学、技术、未来 或外星世界等元素为主旨的电
影类型。
科幻片通常关注科技对人类社 会和未来的影响,通过虚构的 未来世界或外星文明来展现人
03
动作片通常需要高水平 的特效和拍摄技巧,以 呈现紧张刺激的场面和 动作效果。
04
代表作品有《速度与激 情》、《碟中谍》等。
动作片
01
动作片是以激烈的动作 场面和刺激的冒险为主 旨的电影类型。
02
动作片通常关注英雄主 义、刺激和冒险,通过 惊险刺激的场面来吸引 观众的眼球。
03
动作片通常需要高水平 的特效和拍摄技巧,以 呈现紧张刺激的场面和 动作效果。
影视艺术概论电影
• 电影的起源与发展 • 电影的语言与表达 • 电影的类型与风格 • 电影的创作与制作 • 电影的批评与鉴赏 • 电影的未来发展
• 电影的起源与发展 • 电影的语言与表达 • 电影的类型与风格 • 电影的创作与制作 • 电影的批评与鉴赏 • 电影的未来发展
01
电影的起源与发展
01
化某些元素。
电影剪辑与特效
01
02
03
剪辑
通过剪辑将不同镜头组合 在一起,形成连贯的故事 情节和节奏感。
特效
通过特效如数字合成、3D 效果等,增强画面的视觉 冲击力和表现力。
剪辑与特效的作用
使故事更加紧凑有力,突 出重点,营造氛围,增强 视觉效果。
电影剪辑与特效
01
02
03
影视技术概论3

胶转磁工艺:现行的高质量的电视广告大 都采用这种制作工艺。使用直接拍摄的素 材(需通过载体的转换)完成编辑工序, 编辑的结果也不能直接用作产品。
通常我们称这种方法为脱机编辑(简称脱 机编);相对于此种工艺,前面所述的直 接使用拍摄所得的素材进行编辑,这种编 辑的结果可用作产品的方法就称为联机编 辑。
在电影数字工艺的流程中涉及到数字技术的三大部分是, 胶片扫描输入;计算机图形和图像设计及处理;胶片输出 记录。这中国关键的技术是胶片影像信号的数字化转换和 存储问题。使用的胶片输入设备是一种叫做高清晰度胶片 扫描器的设备。
中间部分的计算机处理工作可以分为两大 块;一是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它包含了 造型合成与恢复等类工作。二是由计算机 来完成剪辑编辑工作。
影视技术基础
授课老师:张云锦
动态影像形成的原理
动态影像形成的原理:光线对人眼的作用 所产生的影像不会立即消失,一般认为会 保留1/5到1/36秒的时间(通常以1/10 秒来计算)(快动作与慢动作原理)
活动影像拍摄的原理
电影最初将动作分解、记录、重放的原理和过 程,实际上成为后来电子影像和数字影像动态 再现的共同基础,所有不信息传递的方式都离 不开这一机理。(总原理)
活动影像的摄取与在再现速度 1932年,24幅/秒定为有声电影的
拍摄频率标准。
(与96幅/秒比较,讲解升格镜头)
电视25帧/秒或30帧/秒)
例如:打交尔夫球的一个抡捧动作过程。 假设动作过程实为1秒钟,用24幅/秒拍摄, 就等于动作将分割成24个瞬间,每个瞬间 为1/24秒,如果重放的速度也是每秒24幅, 则抡捧仍旧在1秒钟内完成,影像动作与实 际动作的快慢一样。
制作时,要将样片放映出来,录音师以画面为基 准将各种声音和效果录制在磁片上,以保证声画 的同步。有一套与画面完全同步的磁片和一套完 整的故事样片,可以供任何需要审查的人员观看, 这就是所谓的“双片送审”工序。
《电影学概论课件》

3 文化传承
电影在文化传承中起到重要作用,传递和延续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传统 和价值观。
电影学概论课件
分享我们对电影的热爱和知识,从电影的起源和发展开始,深入探讨电影的 审美、艺术特征,以及电影制作的各个环节和影响因素。
电影的审美
1
视觉扣人心弦
电影通过镜头运用、色彩组合和画面
声音引发触动
2
构图来创造独特的视觉体验。
音效与配乐为电影赋予情感、营造氛
围,增强观众的沉浸感。
3
剧情引人入胜
经典的电影剧情是引领观众情绪波动 的关键,让人产生共鸣和思考。
角色塑造
电影剧本要塑造真实、立体和 有吸引力的角色,以吸引观众 和传递影片主题。
对白
精彩的对白能够表达角色的个 性、情感和关系,让观众产生 共鸣。
电影拍摄的技术与设备
1 摄影技术
2 音频设备
摄影技术包括镜头选择、 摄影机运动和光线处理, 是创造影像美学的重要 手段。
优质的音频设备能够捕 捉真实清晰的音效,为 电影增添真实感和沉浸 感。
电影的音效和配乐
音效设计
逼真的音效能够营造真实 感和氛围,为观众创造身 临其境的听觉体验。
配乐创作
配乐与电影画面相互呼应, 增强观众的情感体验和故 事内容的表达。
音乐版权与选用
选择合适的音乐,并确保 遵守版权法律,才能合法 使用和传播电影。
电影的类型与流派
主流类型
电影通常可分为动作、冒险、 喜剧、爱情、恐怖、科幻等各 种类型。
3 特殊效果
特殊效果可以通过后期 制作和CG技术创造出 逼真的特效场景,增强 观众的视觉冲击力。
电影的剪辑和后期制作
1
剪辑艺术
剪辑决定着电影的整体流畅度、节奏
电影技术概论

电影技术概论第一讲导论一、电影:技术与艺术电影是工业时代的艺术--电影技术的更新不断刺激着电影表现形式的更新;崭新的技术带给了电影艺术崭新的表现内容;技术的滞后在某种程度上也会阻碍艺术表达;电影技术的三次变革--1.默片时代终结,1929年《纽约之光》爱迪生:有声电影之父(1910)《爵士歌王》:意外的第一(1928)卓别林对有声电影的反对:a.削弱了蒙太奇手法b.减少了摄影机运动2.黑白时代终结1932,美国特艺色公司,"三色染印法"《白雪公主》(1937)、《乱世佳人》(1939)1950年代初,柯达公司,伊斯曼彩色胶片工艺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红色沙漠》(1964)*1950年代,美国电视工业发展。
大量电影观众流失。
宽银幕电影相继出现。
3.数字化时代开启《星球大战》乔治·卢卡斯(1977)"工业光魔公司"(ILM:Industrial light&magic)《阿甘正传》、《黑客帝国》、《指环王》…视觉暂留与似动现象--动态再现视觉暂留:物体在快速运动时,当眼所看到的影像并不立即消失,而是继续保留0.1秒左右。
(笼中鸟)似动现象:人们把客观上静止的物体看成是运动的,或者把客观上不连续的位移看成是连续运动的现象。
示例1*动态再现的原理是人类生理和心理综合作用的结果。
第二讲剧组的构成1.制片部门制片人(出品人):投资者执行制片(监制):项目运作助理制片:具体事务制片主任(制片经理):制定拍摄计划确保拍摄实施制片助理(剧务):后勤、日常生活2.编剧团队文学策划--决策原著--小说、戏剧故事(创意)--故事提要编剧--完成剧本改编--接手工作剧本医生--润色修改3.导演组导演--从剧本到影像执行导演--剧组协调助理导演--挑选演员、制作故事板动作导演(武术指导)--动作场面设计场记--保证连贯性、为剪辑提供参考4.制作设计制作设计师(艺术指导)--视觉风格美术--置景道具服装化妆5.摄影组摄影指导--首席摄影师操作员--掌机摄影助理--装底片、操作轨道或升降机跟焦员特殊摄影师--摇臂摄影、斯坦尼康摄影或航拍及水下摄影等6.灯光组灯光师--灯具摆放灯光助理--附件、反光或遮挡电工--供电实施场务--搬运、吊具7.录音组录音师--现场收录同期声麦克风吊杆操作员混音师--录音棚声音剪辑特效师(拟音师)配乐8.演员领衔主演--具有票房号召力的明星配角客串演员--非合约演员、友情出演替身--走位、打光、危险性镜头特技演员--专业性较强的高难度动作演员助理--教师、指导、驯兽师群众演员--背景9.剪辑合成剪辑师--现场剪辑、剪辑台剪辑特殊效果--运动捕捉、电脑合成模型师字幕输出第三讲感光件--胶片与CCD一、胶片的构造◎乳剂--照相明胶、卤化银卤化银:感光剂(对蓝光敏感)明胶:粘合剂蛋白质的一种,从动物骨胳或兽浇中提取保证感光剂均匀的附着在载体上。
电影学的基础概念和流派

电影学的基础概念和流派电影学作为一门研究电影艺术的学科,对于理解和分析电影作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电影学中,有一些基础概念和流派,它们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电影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本文将介绍电影学的基础概念和几个主要的流派。
一、电影学的基础概念1. 摄影术摄影术是电影制作中最基本的技术之一,它通过运用光线、镜头和构图等要素,将故事情节以影像的形式呈现给观众。
摄影术的应用可以直接影响到电影的氛围、情感表达和视觉效果。
2. 剪辑技术剪辑技术是在电影制作后期对拍摄素材进行修剪和组合,使其呈现连贯故事情节的过程。
剪辑能够控制电影的节奏、紧张感和叙事效果,是电影表达的关键环节之一。
3. 音效设计音效设计是通过声音的运用,为电影增添真实感和情感上的共鸣。
音效可以传递角色的内心状况、环境的氛围和情节发展的暗示,是电影视听体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 导演风格导演风格是指电影导演在电影制作过程中呈现出的个人特色和风格。
每位导演都有自己的拍摄手法、叙事方式和审美取向,导演的风格也是影响电影作品品质和观众接受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主要流派1. 剧情片剧情片是电影中最常见的一种流派,它以讲述人物心理、社会冲突和故事情节为主要特征。
剧情片强调角色刻画和叙事逻辑,旨在通过情节发展和人物关系的呈现,引发观众的思考和共鸣。
2. 动作片动作片是以激烈的动作场面和紧张的情节为特色的电影流派。
动作片侧重于刺激感官和展示华丽特技,通过动作镜头和打斗场面吸引观众的眼球,给予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紧张感受。
3. 喜剧片喜剧片以幽默和笑点为核心,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引发观众的笑声和欢乐。
喜剧片一般通过夸张的情节、搞笑的对白和滑稽的表演来制造喜剧效果,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得到放松和开心的体验。
4. 科幻片科幻片通过设定虚构的未来或异度空间,带领观众进入奇幻的科幻世界。
科幻片常常涉及未来科学技术、外星生物以及人类前进的思考,通过对未知和想象的探索,让观众感受到科技进步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
电影技术概论

电影技术概论朱宏宣第一节影视技术发展概况电影产生和发展的四大阶段:1.电影产生前的萌芽——1895年前的活动图画时期视觉暂留幻盘(thaumatrope)1824年,费东和约翰·安东·派里斯日光胶版术1827年诡盘、费纳奇镜(早期无声电影雏形,一个个间断的影像,最早的动画形式)1832年,比利时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多、奥地利大学教授西蒙·斯丹普弗尔走马盘、西洋镜1834年英国威廉姆·乔治·霍尔纳活动视镜(praxinoscope)1877年法国爱米尔·雷诺(动画的创始人)活动影戏机(Theatre Optique)1878年雷诺《可怜的小丑皮埃诺》最早的动画动物实验镜1879年爱德华·幕布里奇第一台电影放映机活动图画和电影的关系:静止图画→活动图画真实图像的获取——照像术银版照像术1839.8.19 达盖尔AGI (碘化银(AgI))特点:拍摄需三十分钟左右,由于曝光时间太长,只拍静止物体1838《坦普尔大街街景》现代摄影术——卡罗摄影术1875——1878 幕布里奇试验连续照像:将马奔跑的动作拍摄下来1888年,柯达(乔治·伊斯曼)产出胶卷(AgBr溴化银),为连续记载影像创造必要条件1876 轮转摄影机1882 摄影枪1.电影的发明——活动图画演变为活动图像时期1894 爱迪生电影视镜1888 狄克逊(爱迪生助手)电影视镜(发明留声机第二年)1893 爱迪生黑玛丽摄影棚(世界上第一个摄影棚)卢米埃尔兄弟:真正公开卖票放映影片活动电影机(Cinematographe)1895.12.28 第一次放映《工厂大门》《水浇园丁》《火车进站》1896——1897 全世界拍摄700多部影片2.电影的稳固和发展四大时代:默片时代-有声片时代-彩色片时代-数字技术时代无声片:无法将声音和画面记录在同一胶片上,声音和画面无法同步播放。
电影艺术概论

❖一、电影的定义❖电影从物质技术和美学艺术两个方面来界定❖物质技术:电影就是根据“视觉滞留”原理,运用摄影和录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和声音摄录在胶片上(数字电影除外),通过放映以及还原技术在银幕上形成能表达一定内容的活动影像和声音的一种技术。
❖美学艺术:电影就是以电影技术为手段,以画面和声音为媒介,在银幕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形象,再现和反映生活的一门艺术。
❖1919年法国著名导演路易*德吕克《电影与其他》电影“既是技术的产物,又是人类精神的产物”,技术是艺术的物质存在基础,艺术又是技术的创造和升华。
❖1、电影的诞生❖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一家咖啡馆公开售票放映电影短片的日子,使电影正式诞生的时间。
五个短片《水浇园丁》《工厂大门》《火车进站》等❖2、电影的原理❖电影的发展与物理学、机械学、光学、声学、化学、电学、计算机科学发展有关。
❖1829年比利时科学家约瑟夫*普拉托发现物体在人的视网膜上形成的物象不会因为物体移开而马上消失,而是会继续滞留0.1至0.4秒的时间,由此提出了“视觉滞留”原理。
这是电影发明的科学原理。
普拉托因此被称为“电影的祖父”❖照相术的发明,是电影诞生的一个必要条件。
胶片24格,磁带25巾贞❖升格降格❖3、电影技术的发展❖默片、黑白——彩色有声❖录音技术的发明,给世界电影带来了第一次重大革命。
❖美国影片《爵士歌王》标志着电影从此由纯视觉的无声电影进化到了视听结合的有声电影时代❖声音的分类:语言、音乐、音响❖语言:节目语言:解说同期❖角色语言:台词:对白独白旁白群杂❖独白和旁白的区别:独白是第一人称,内心情感的抒发,旁白是第三人称,对叙事的补充❖音响:环境音响:不同于噪音,大环境❖音乐:乐音的运动形式❖纯画面表达一些东西❖信息80%来自视觉,≤19%来自听觉,≥1%来自别的感觉器官❖20世纪20年代苏联黑白影片《战舰波将金号》利用胶片填色。
导演爱森斯坦,蒙太奇学派创始人。
电影概论与实务

电影概论与实务电影是一种具有强大影响力的艺术形式,它通过影像、音乐、剧情等元素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而电影概论与实务则是对电影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全面探讨和研究的学科。
本文将从电影的起源、发展、类型、制作流程等方面,介绍电影概论与实务的相关内容。
一、电影的起源与发展电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早期影像技术,如幻灯片和动画。
但真正的电影诞生于1895年,由路易·吕米埃尔和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可连续播放的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
从此,电影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并得到了快速发展。
二、电影的类型与流派电影有许多不同的类型和流派,如剧情片、喜剧片、动作片、科幻片、恐怖片等。
不同的类型和流派可以满足观众不同的需求和兴趣。
剧情片通常注重人物心理的刻画和情节的发展,喜剧片以幽默和搞笑为主题,动作片则强调打斗和追逐的场面。
科幻片和恐怖片则通过未来科技或恐怖气氛来吸引观众。
三、电影的制作流程电影的制作流程可以分为五个主要阶段:剧本创作、筹备、拍摄、后期制作和发行。
首先,编剧创作剧本,确定故事情节和角色的设定。
然后,制片人进行筹备工作,包括预算、选址、演员的选择等。
接下来是拍摄阶段,导演和摄影师根据剧本来拍摄实际的画面。
拍摄完成后,进入后期制作,包括剪辑、配乐、特效等工作。
最后,电影进入发行阶段,通过电影院、电视、网络等渠道向观众展示。
四、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许多独特的表现手法。
例如,摄影是电影的基本元素,通过不同的镜头运用和拍摄角度,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氛围。
音乐也是电影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通过配乐和声音设计,可以增强电影的气氛和情感。
另外,剪辑和特效等后期制作手法也对电影的表现力起到重要作用。
五、电影对社会的影响电影作为一种大众娱乐形式,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电影可以传递思想和价值观念,引发观众的思考和讨论。
其次,电影可以成为社会话题,引起社会关注和讨论,甚至引发社会变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技术概论第一讲导论一、电影:技术与艺术电影是工业时代的艺术--电影技术的更新不断刺激着电影表现形式的更新;崭新的技术带给了电影艺术崭新的表现内容;技术的滞后在某种程度上也会阻碍艺术表达;电影技术的三次变革--1.默片时代终结,1929年《纽约之光》爱迪生:有声电影之父(1910)《爵士歌王》:意外的第一(1928)卓别林对有声电影的反对:a.削弱了蒙太奇手法b.减少了摄影机运动2.黑白时代终结1932,美国特艺色公司,"三色染印法"《白雪公主》(1937)、《乱世佳人》(1939)1950年代初,柯达公司,伊斯曼彩色胶片工艺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红色沙漠》(1964)*1950年代,美国电视工业发展。
大量电影观众流失。
宽银幕电影相继出现。
3.数字化时代开启《星球大战》乔治·卢卡斯(1977)"工业光魔公司"(ILM:Industrial light&magic)《阿甘正传》、《黑客帝国》、《指环王》…视觉暂留与似动现象--动态再现视觉暂留:物体在快速运动时,当眼所看到的影像并不立即消失,而是继续保留0.1秒左右。
(笼中鸟)似动现象:人们把客观上静止的物体看成是运动的,或者把客观上不连续的位移看成是连续运动的现象。
示例1*动态再现的原理是人类生理和心理综合作用的结果。
第二讲剧组的构成1.制片部门制片人(出品人):投资者执行制片(监制):项目运作助理制片:具体事务制片主任(制片经理):制定拍摄计划确保拍摄实施制片助理(剧务):后勤、日常生活2.编剧团队文学策划--决策原著--小说、戏剧故事(创意)--故事提要编剧--完成剧本改编--接手工作剧本医生--润色修改3.导演组导演--从剧本到影像执行导演--剧组协调助理导演--挑选演员、制作故事板动作导演(武术指导)--动作场面设计场记--保证连贯性、为剪辑提供参考4.制作设计制作设计师(艺术指导)--视觉风格美术--置景道具服装化妆5.摄影组摄影指导--首席摄影师操作员--掌机摄影助理--装底片、操作轨道或升降机跟焦员特殊摄影师--摇臂摄影、斯坦尼康摄影或航拍及水下摄影等6.灯光组灯光师--灯具摆放灯光助理--附件、反光或遮挡电工--供电实施场务--搬运、吊具7.录音组录音师--现场收录同期声麦克风吊杆操作员混音师--录音棚声音剪辑特效师(拟音师)配乐8.演员领衔主演--具有票房号召力的明星配角客串演员--非合约演员、友情出演替身--走位、打光、危险性镜头特技演员--专业性较强的高难度动作演员助理--教师、指导、驯兽师群众演员--背景9.剪辑合成剪辑师--现场剪辑、剪辑台剪辑特殊效果--运动捕捉、电脑合成模型师字幕输出第三讲感光件--胶片与CCD一、胶片的构造◎乳剂--照相明胶、卤化银卤化银:感光剂(对蓝光敏感)明胶:粘合剂蛋白质的一种,从动物骨胳或兽浇中提取保证感光剂均匀的附着在载体上。
◎片基--三醋酸纤维、涤纶片基:支持体赛璐珞(硝酸纤维)因其易燃的特性被全面淘汰二、胶片的分类--按制片过程中的不同用途划分负片:作底片用的胶片。
经曝光、冲洗加工后,得到的是负像。
即与景物亮度和颜色相反的影像。
正片:用来大量制作拷贝的胶片。
影像的亮度和色彩与原景物一致。
中间片:用来复制原底片的胶片。
在复制底片过程中的翻正片和翻底片。
反转片:拍摄后,经冲洗可以直接得到正像的胶片。
染印法胶片:浮雕片、空白片、和声底片。
*另有按照胶片的尺寸规格划分:35mm、16mm、S8mm、65mm、70mm等三、胶片的型号电影胶片的型号一般以四位数表示国产胶片、柯达胶片、富士彩色胶片例如:柯达胶片型号编排规范按黑白、彩色分别表示胶片型号的变化胶片所属类别胶片的规格*胶片所属类别:2-负片类3-正片类9-牵引片胶片的规格:5-35mm 7-16mm例如柯达5247:35mm彩色负片(底片)四、胶片成像原理◎黑白胶片1.曝光:AgBr+光→Ag+2.显影:AgBr(感光)+显影剂→Ag+显影剂氧化物显影剂实质上充当还原剂3.定影:保留Ag,未感光的AgBr被溶解定影液实质上充当溶剂*光线越强,则金属银颗粒密度越高,底片上则越"黑"反之同理4.负片生成正片:光线透过底片达到生胶片上,密度大则透光量少,密度低则彩色胶片成像过程中所遵循的减色法则:色彩加色后的彩色减色后的白色白红+绿+蓝无光黄红+绿蓝品红红+蓝绿青蓝+绿红红红青(蓝+绿)绿绿品红(红+蓝)蓝蓝黄(红+绿)黑无光白(红+绿+蓝)五、胶片的照相性能◎密度:胶片经曝光、冲洗加工后所形成的金属银或染料的量值。
大小以阻光率的对数值表示,标为D。
阻光率:O=F0/F(F0:抵达胶片的总光量;F:透过的光量)透光率:T=F/F0 X100%D=lgO例:T=F/F0 F/F0 F/F0 F/F0透光率100/100 50/100 10/100 1/100阻光率1 210 100 O=F0/F F0/F F0/F F0/F密度lgO 00.3 12◎感光度:感光材料对光照反应灵敏程度的量值,是反映胶片感光快慢的指标。
以S标记S=k/H0 H0:达到某一规定密度所需要的曝光量K:常数二者均有不同标准值例:国际标准--ISO美国国家标准--ASA常见ISO100 200 400 ASA新制=ISO(适用于照相底片)ASA曝光指数=ISO/2(标于电影底片)*感光度主要取决于乳剂本身成分中感光剂颗粒的大小,因此快速片(高感片)常比慢速片影像颗粒粗糙;其次也与胶片的保存条件和显影条件有关。
◎反差及反差系数反差:景物或影像的明暗差别,又称对比度。
景物反差=最大亮度-最小亮度影像反差=最大密度值-最小密度值反差系数:胶片影像上的反差和原被摄景物反差之比,记做γ。
γ底=底片影像反差/景物反差(通常控制在0.65)γ正=正片影像反差/底片影像反差γ=γ底Xγ正=正片影像反差/景物反差◎宽容度:胶片按比例记录景物亮度差别的范围。
实际上就是摄影曝光量的容许范围。
一般的说,负片宽容度大于正片宽容度,黑白胶片宽容度大于彩色胶片宽容度。
自然界景物亮度范围为140:1,高质量的胶片宽容度可达到1:64甚至1:120。
◎感色度:感光材料对不同波长光的敏感程度。
最初的卤化银胶片只对蓝、紫光明暗,成为盲色胶片。
在增感剂的作用下,感色范围逐渐扩大,出现全色片、正色片、红外片和紫外片。
◎解像力和清晰度:解像力:胶片对景物细部的分辨能力,又称分辨率,以R标记。
用每毫米能够分辨多少条线来度量。
取决于乳剂颗粒、曝光条件、显影条件和被摄景物的反差清晰度:影像上每个个别细部边缘的清晰程度。
清晰度受分辨率影响,但两者并不等同--清晰度高的影像,其分辨率一定高;但分辨率高的胶片,清晰度却未必高。
实验:用楔形物将胶片部分遮挡,并对其余部分曝光。
密度变化并非如理想情况界限分明,而是存在着蔓延。
这种影响影像边缘清晰度的因素称之为锐度。
?感光特性曲线D-H曲线:表示了感光材料在所接受的曝光量和冲洗加工后所获得的相对密度值之D间的关系。
ab段和cd段为弯曲部分,分别称为趾部和肩部bc段称直线状,称为直线部。
趾部和肩部,曝光量和密度之间不按比例变化直线部,二者成比例增加。
影像的主要记录区域在直线段,它是拍摄时确定正确曝光条件的主要依据。
直线段的斜率表示被测胶片的反差系数γ=ΔD/ΔlgH直线段的亮度范围代表胶片的宽容度L=lgH1-lgH2 CCD?摄像管:光电效应--hγ=1/2mv^2 h:普朗克常量γ:波长1/2mv^2:动能根据电子动能可以推导出入射光的频率?CCD:硅载体上的电势阱第四讲摄像机原理及使用?摄影机--人眼生理感官过程的模拟和延伸(1)焦距:人眼为定焦,约为17mm;摄影镜头焦距为可变,从14mm到300mm甚至更广泛;(2)光圈:人眼瞳孔变化范围为2~8mm,面积变化为16倍,相当于4档光圈;镜头光圈变化可达8~10倍以上。
(3)分辨率:人眼的分辨率在明视距离上为14线/毫米;而胶片最高可达3000线/毫米。
(4)光谱范围:可见光范围是人眼的光谱范围;而胶片则能感应红外线及紫外线;(5)功能:人眼只能传递和接受光信号;胶片能够记录光信号;摄影机的基本构造1.光学系统:镜头、取景器等;2.机械系统:间歇机构、遮光器、片门、和供收片系统等;3.驱动系统:马达及其控制系统;4.辅助监测系统:一系列计数器及显示装置、安全保护装置等;5.辅助支撑设备:三脚架和云台、升降机和轮组、移动车和轨道、稳定器和摇臂?摄影机镜头◎摄影机镜头由镜片和支撑它的镜头筒组成。
镜头筒上附带调节光圈和焦距等参数的装置。
现代变焦镜头常由一系列多重复杂的镜头组构成。
著名的厂家有:英国莱卡、法国安琴、德国蔡司、日本佳能、美国PANAVISION。
◎透镜成像原理:摄影机镜头为一个或一组透镜。
光线可经由透镜会聚,在另侧形成一个倒立的实像。
遵循公式:1/f=1/v+1/u f--透镜焦距u--物距v--像距放大率M=A`B`/AB=v/u=f/u-f因此,当f一定时,u越大,v越小,M越小;而当u一定时,f越大,v越大,M越大这就是用长焦镜头可以拍摄远处景物的原理(1)焦距:当被摄物位于无限远时,在镜头后能够形成清晰的像,这个像所在的位置到镜头光学中心之间的距离。
根据1/u+1/v=1/f,当u=∞,则v=f因此,焦距只是习惯性称法。
事实上,指的是像距。
而摄影胶片所处的位置,即为成像位置,称作焦平面。
*调焦:在应用中,需要调整焦平面的位置以获得清晰的影像摄影物镜常为一组镜头组,可综合计算得出f值,仍遵循公式1/u+1/v=1/f;所谓调(对)焦即调整v值,即焦平面与镜头之间的距离*变焦:可变焦摄影镜头由复杂的一系列镜头组构成,通过改变它们的相互关系可获得不同的f值,以拍摄到适当距离的景物。
因此变焦实际是改变f值,以改变镜头放大率。
(2)视角:根据1/u+1/v=1/f,当u不变时,f变大则v变大假设影像投射在一个固定面积的平面上,v变大意味视角变小;反之,f变小则v变小,视角变大。
同理,若投影平面面积加大,同样意味着视角变大。
因此,25mm镜头对于35mm胶片拍摄来说是广角镜头,而对于16mm胶片来说则是标准镜头。
*标准镜头焦距:沿对角线方向将影像放大一倍的焦距。
*改变镜头焦距与改变摄影机距离的不同:用改变焦距的方法放大景物,画幅中的所有景物以同等放大率放大;而用改变物距的方法放大景物,则离摄影机近的放大倍数大。
(3)景深:摄影机拍摄的焦点前后清楚的范围距离模糊圈--如点光源在焦平面成像,前后移动焦平面位置,则点光源扩大成一个光斑。
这个光斑称为模糊圈。
当模糊圈小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将其看成一个清晰的点,此时称之为最小模糊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