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二十年之电影艺术史概论

中国当代艺术二十年之电影艺术史概论
中国当代艺术二十年之电影艺术史概论

中国传媒大学2013—2014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题目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学生所属学院

任课教师

教师所属学院

成绩

中国当代艺术二十年之电影艺术史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旧时代的结束,新时代的到来。时代的巨变,为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开创了广阔的道路。中国电影在继承三四十年代进步电影和解放区革命文艺两个方面传统的基础上,开始了新的征程。新中国当代电影可分为三个大阶段:1949年—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1966年—1976年十年浩劫期;1976年—1989年新时期。在此主要以前十七年中国电影的情况作简要论述。

一、该时期中国电影的发展轨迹

新中国的成立,使整个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影也不例外。人民政权的建立,为新中国的电影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新政权很快建立了国营电影的生产体系、工业体系、发行放映体系,“成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努力奋斗的有力武器”①。

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历经大起大落,分为四个时期。

建国初期的第一次发展:1946年10月1日在东北解放区建立第一个人民自己的电影制片厂——东北电影制片厂(简称“东影”,后来长春电影制片厂前身);1949年4月20日成立北平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前身,简称“北影”),同年11月26日建立上海电影制片厂。1949年4月,东影完成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

1951年3月8日在全国26个大城市

同时举行“国营电影厂出品新片展览月”,

标志着建国初期电影创作的第一次大发

展。展览月展映了《新儿女英雄传》、《白

毛女》、《团结起来到明天》、《人民战士》

等20部故事片,《中国人民大团结》等6

部新闻纪录片。

建国初期,革命形势空前高涨,电影

工作者满腔热情地歌颂工农兵、歌颂新生

活。这批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

强烈的时代气息。中共中央和政务院高度评价建国初期我国电影战线所取得的成绩。周恩来总理为新片展览月亲笔题词:“新中国人民艺术的光彩”②。

我国电影能在短时间有这样活跃的发展得益于党对电影事业方针政策的正确,同时也与电影艺术家们长期的生活积累、艺术积累分不开,与他们本人勤奋刻苦的努力分不开。

第二次电影活跃发展的局面的到来,经历了长期的酝酿过程。从1953年2月开始召开了电影剧本创作会议、电影艺术会议等一系列批评“左”的思想、公式化概念的学术会议。1956年5月,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对促进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与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经过“舍饭寺会议”后,电影战线确立了“以导演为中心,自由组合、自由选题、自负盈亏的‘三自一中心’”的改革方案。

1953年《智取华山》一次性获得三项国际大奖,卓别林称赞其“这样的影片是必不可少的!它包含着几千年的中华文化。”③1954年《鸡毛信》是解放以来第一部影响较大的儿童剧。还有《上甘岭》、《铁道游击队》等革命战争题材电影在英雄人物塑造上都有了较大突破。现实题材影片《新局长到来之前》是讽刺官僚主义喜剧影片。故事片《祝福》、《家》;传记片《李时珍》;戏曲艺术片《天仙配》等都是这个时期涌现的优秀影片。

1959年中国电影进入第三次大发展,达到了20世纪50年代的最高峰。为迎接建国十周年、建党四十周年,周恩来、邓小平同志亲自抓一批重点项目,邓小平同志代表党中央对

①《中国当下独特影像及独立精神的阐述》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②《新电影》1951年1卷3期

③《大众电影》1954年第13期

电影提出要求:“……在明年至少生产出七部无论思想和艺术方面都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彩色艺术片。”④文艺界电影界的广大创作人员虽然经历了反右斗争和“拔白旗”的打击,但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在全国人民大跃进形式的鼓舞下仍能鼓起饱满的创作热情,保证国庆十周年献礼片任务的胜利完成。

从1961年6月到1963年12月间,一个电影创新高潮正在形成。电影事业的又一次发展,首先应该归功于周总理等中央领导对电影事业的关怀。1961年开始陆续召开多次会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中心是“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为知识分子松绑,此后制定了《文艺八条》、《电影三十二条》。

由于自然灾害的影响,进口胶片有限,从1961年以后,每年电影的总产量都不多,但质量较高。1961年共拍摄故事片20多部,较好的影片有《洪湖赤卫队》、《红色娘子军》等。1962年有《甲午风云》、《燎原》等故事片及地方戏曲艺术片。1963年较好的电影有《小兵张嘎》、《冰山上的来客》、喜剧片《满意不满意》等。1964年和1965年的优秀影片有《英雄儿女》、《阿诗玛》、《舞台姐妹》等。

二、该时期的艺术特点

建国初期的第一次大发展时期,革命的艺术家们以真诚饱满的热情表现工农兵的生活,充满真情实感。因此拍摄出来的影片真实朴素、充满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其次当时影片创作从生活出发,从人物出发,大胆创造,“提倡从纪录片基础上来发展我们的故事片”⑤,影片结构比较自由,不很戏剧化。

1956年中国电影的第二次发展阶段拥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总结起来有以下三个特点。

①向生活的各个方面拓展。

这一时期,我国电影创作继续沿着现实主义道路前进。题材反映生活现实的更加丰富。不仅反映工农兵生活,也反映出知识分子等不同身份的人群的生活。

②艺术上大胆突破。

重新将镜头对准了人,敢于大胆挖掘人情人性。中国电影回到了写人,写人情人性,使电影艺术家重新显示了各自的艺术才能和个性,是电影艺术重新获得了感人的力量。

③风格样式上丰富多彩。

喜剧样式的大胆尝试。

1959年艺术高峰时期电影艺术的特点是

①反应历史真实,将时代精神融入革命历史题材中;

②创作方法与时代一致;

③影片艺术质量普遍提高,新生力量迅速成长。

60年代在创新的浪潮中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目标,而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三、总节评述

中国当代电影,虽经历了艰难险阻的曲折道路,但是所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当然由于文化大革命的论调,很多经典影片被远远对迟到人们遗忘。其中值得接见的预算在内的达到十六部之多。

①时代性与现实感

②注重人物形象塑造

③造就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电影艺术家

④继承了我国优秀的民族文艺传统,创造出一批不同风格样式的,观众喜闻乐见的具有

④《大众电影》1958年22期

⑤《文艺报》

中国特色的影片。

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回顾与思考

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回顾与思考 对于中国当代艺术,有人说它是中国社会向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有人说它是当代中国思想解放的鲜明标志,有人说中国当代艺术已步入世界艺术强国之林。也有人说,中国当代艺术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而精神文明严重滞后的具体表现,也有人说它是中国痞子文化的最典型代表,也有人说那些都是垃圾。面对这些截然不同的观点,我们如何做出自己的判断,如何给它一个全面公正的评价,如何思考其价值和弊端,这一切都需要在历史中进行寻找、分析、梳理、定位。 一、发展初期的中国当代美术状况 上世纪70年代末,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终于宣告结束,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正值此时,国家在思想领域中的解禁以及更为广泛的对外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为中国学术思想的开放提供了绝好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新的文化介入获得了成熟的条件,于是启蒙主义就漂洋过海进入了敞开的国门。正是在这样一个发生学意义上的被动发生或刺激应变的过程中,启蒙主义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发展。 这股思潮从诗歌界开始,很快波及了整个文学艺术界。与此同时,美术界开始了一系列重要发展:星星画会,85美术新潮,黄山会议,89现代艺术大展等。现代主义的欢呼,打破了传统的保守与陈旧。各种标榜西方绘画先验的群体,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这种波澜壮阔的景象汇成一股洪流,冲击着我们的思维与观念。一场以青年人为主的美术新潮运动,以其独特的活力与锐气,开始向中国传统官方艺术

挑战。 热情一直持续到1989年的北京中国现代艺术大展。这次大展是80年代中国当代美术运动的大阅兵,现代和后现代主义的大集结。而颇具意味的是,展出场地是中国美术界最高殿堂的中国美术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中国当代艺术在地位与认同上取得的巨大成功。 二、随之而来的中期发展阶段 80年代出现在中国大地上的当代艺术虽然天生带来了某些缺陷和弊端,但它也展现了一片崭新的艺术天地,它的“当代性”是一种时代精神的体现,因而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带着迷茫、激情和喧闹,中国当代艺术步入了90年代。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过程中,随着真正的商业化和市场经济的全面到来,现代化和城市化带来的中国社会的剧烈转型,使得中国社会发生了诸多变化,个人主义思想愈演愈烈,集体意识逐渐淡薄。在艺术上表现为从集体主义经验到个人经验的转换,大众文化和微观政治时代的来临。 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发展,一种被称之为“玩世现实主义”、“政治波普”、“艳俗绘画”等的架上绘画开始活跃起来。1990年的刘晓东、俞红画展,王劲松、宋永红画展,1991年的方力钧、刘炜画展,新生代画展,曾凡志画展等让我们意识到一种新的表达内容开始出现,并迅速形成一种风气。加之刘震云的新现实主义文学,崔健吼出的“在雪地上撒点野”等摇滾之声,这种种文艺界的响应,使当代艺术进入一个泼皮艺术的时期。无聊成为他们对当下生存状态唯一的体验,意义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消遣,用荒唐、无意义、平庸、幽默

专业电影拉片

第一遍,先看光,每个镜头中光是怎么用的,下一个镜头的光有什么变化,有没有投影的变化,有没有黑天白天的变化,有没有阴天、下雨。 第二,空间有没有大小的变化,大房间,小房间,有没有室内室外的变化。 第三,听声音,是同期还是后期,每个镜头中有有没有表现出的音空间来,它是什么样的,下个镜头的声音空间感有什么变化。 第四,背景是什么,与前景的关系,它怎样变的(这是透视关系)。 第五遍,有没有运动,是画面内的被摄体在运动,还是摄影机在运动,是水平运动(左右横移)多还是纵深运动多。 第六遍,有没有用变焦,它是准确地表现了两个人物关系,还是造成了错误的关系。变焦用得多不多;摇镜头有没有增加新的信息或含义; 第七遍,运动的动与静的关系,是前景有运动,背景没有;或是背景有运动,前景没有;或是前后景都有,或前后景都没有; 第八遍,剪辑点在哪里,起幅的画面是怎么样的,落幅的画面是怎样的,如果是一个人在跑,注意起幅的人体造型好不好,好与不好,看的时候有什么不同;是用切换多,还是用叠化多。 第九遍,在一个镜头中人物的调度是怎样的,有没有第四面墙的舞台处理(即所有镜头中的人都排成一排面向摄影机,就象幼儿园里的排排坐,吃果果。)演员的单独表演也是力求面向第四面墙? 第十,音乐用在哪里;有没有主题歌,有作用吗?音乐与人物动作(或称表演)关系,音乐与摄影机运动的关系,音乐与色彩变化的关系,音乐与对话的情绪及节奏的关系,音乐与自然音响(即噪声)的关系等等。 第十一遍,如果是故事片,情节的转折点是用什么手段来表现的,是用嘴皮子说出来的,还是无声的段落,如果是你的话,你能用无声把这一段落表现出来吗? 第十二,画面上人物关系的变化,有变化,还是没有变化,A在整个镜头里始终站在B 右边,就没有走到B的左边去过,等等。 第十三遍,画外空间是怎么用的,是作为画面内的空间的延伸,还是另外一个非叙事的空间。 第十四,对话写得是否生活化,还是舞台腔,好念吗? 第十五,每个镜头中人物都穿什么颜色的服装,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说,有没有色彩的调度,即作为流动色彩来使用。 第十六,道具的时代,地域,民族,文化方面准确吗?

中国当代艺术的特点

中国当代艺术的特点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由于科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互联网和电子媒体的出现,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文化都将面临着许多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在艺术创作上, 世界各国的艺术家既深受自身文化传统的浸染和影响而表现出自身强烈的地域性特色,同时也处在国际文化大背景的交互作用当代性之中。因此,优秀的艺术作品也就是在深厚的文化传统基础之上,同时体现了我们时代的文化特征,以及艺术家个人独特的艺术语言的创新之作。 在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考察当代艺术家的文化背景和身份时我们注意到许多艺术家已具有多元的文化背景, 因而很难简单地用一种单一地域性来加以界定。当代社会由于交流与移民的日益频繁,许多艺术家在世界各国漫游,如著名当代中国艺术家蔡国强、徐冰、谷文达等都先后在几个不同的国家长期居住和从事艺术创作。20世纪以来由于西方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和军事上的领先地位, 西方国家的文化和艺术也受到世界的普遍关注。似乎形成一种西方艺术也处于领导国际艺术发展潮流的错觉。亚洲、非洲、拉美第三世界国家的艺术只能尾随其后, 亦步亦趋地模仿或照搬。今天这种局面应该有所改变。 中国当代艺术应该包括在中国大陆的艺术家和旅居海外的中国艺术家的艺术创作。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艺术家的创作已逐渐分化和发展成为以大陆为基地的艺术家和居住在海外的艺术家,长期以来一部分海外中国艺术家已融入西方主流艺术的大军,他们无论在艺术语言上还是在主题上都出于西方主流的话语范畴,唯一保留的只是作为早期文化背景上中国的身份。如蔡国强、谷文达、徐冰和黄永砅等人。他们的艺术创作更多地关注对文化冲突和权力的思考,特别有关文化权力的斗争。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的日益开放以及文化传播和信息交流发达,中国的大陆艺术家也分化成传统中国画型,学院架上油画型和新媒体和材料型(行为、观念、装置、多媒体等)等各种艺术观念的认识和理解的不同而越来越多元化。从艺术生态和社会赞助关系的角度来分析,由于艺术的展示方式、渠道、策划方式,赞助来源的多样化使今天的中国艺术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生态。海外中国艺术家由于所处的国际文化背景中,因此,每天每时都在接触和思考更加广泛、深入的艺术问题,以及社会政治、经济、种族、历史和文化权利斗争的主题与问题。从而使他们的艺术创作具有更大的国际性。 关注中国历史与现实、中国的当代艺术第一要强调中国的当代性,中国近百年来的发展与变革,同时也交织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全球化与本土化,国际性与民族性的冲突与交融的时代性之间。因此如何面对中国文化传统,以及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重合正是中国当代艺术必须关注的问题与特点。中国当代艺术与西方当代艺术(后现代文化)并不完全等同,当代中国同时具有前现代社会,现代社会与后现代社会的交织并存的状态。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及社会形态不断变革正是中国当代艺术必须关注的中国当下社会与文化的问题。如人性与价值问题、环境与生态问题、民族与地域问题、生存与权利问题等。从而构成中国艺术的

《中国现代艺术史》课程学习心得、艺术感悟教学内容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中国现代艺术史》课程学习心得、艺术感悟 导读: 艺术教育意义深刻,因为人类的生存不只是吃饭、睡觉,人类自古以来就有着对艺术,对美本能的需要,人类在精神上的要求从来就是伴随着人类的进步而进步的。 最近通过网络看了那特艺术学院的艺术教课程,了解到了很多过去想学而没有学习到的知识。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简单、方便、不出家门就可以学习。我已经看完吕澎老师全部的关于《中国现代艺术史》的课程。吕澎老师的讲述系统、全面、生动、清晰。让我在不长的时间内了解了现代中国艺术史的脉络与发展,人物与作品。为我补上了从1900年—1949年这段历史时期中国艺术史过去了解不多的知识。同时我也观看了那特学院录制的其它艺术教育课程,受益非浅。 那特艺术学院所有的课程设置与安排,聘请老师的资质与讲授,教学的方式与影像的品质都是非常好的。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当今网络信息时代的一种创举,一种新的思维理念。其全球范围的普及性和教育水平的高标准,都是过去想做而做不到的。这要归功于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这更要归功于那特艺术学院人敢想、敢做的魄力和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 艺术修养与文化水平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素质体现的重要标志,同时也会制约着一个国家的文明进步和整体发展。今天,不能想象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整体艺术修养低下,文化水平不高而这个国家却有着高度的社会文明和强大的经济发展,事实上这已经是人类进步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我觉得那特艺术学院做了一件大好事,做了一件对世界人类文明进步起到积极推进作用的大好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中国的文化先趋蔡元培先生曾经提出用“美育代宗教”,可见美的教育是何等的重要。吴冠中先生说“今天我们的社会文盲不多了,但美盲还很多”,这是当今社会的现实,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而接受教育绝不仅仅是从十几岁的小孩到二十几岁年轻人的事情,而应该是全社会的事情,应该是每一个人的事情,应该是人一生从始至终的事情! 我会把那特艺术学院所有安排的课程全部学完,重点部分、重点段落、关键人物、重要作品会反复听,反复看。做到记得住、说得出,最终完全消化成为自己的知识储存。同时我也会把这套教学片介绍给我的朋友们,让更多人知道、了解、并观看学习,让这些学习课程使更多人受益! 艺术教育意义深刻,因为人类的生存不只是吃饭、睡觉,人类自古以来就有着对艺术,对美本能的需要,人类在精神上的要求从来就是伴随着人类的进步而进步的。世界各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考古发现一再为我们证明着这一点。今天经济的增长、科技的创新,同样也在提高着人们审美的理念和新的艺术需求。 感谢那特艺术学院,感谢你们用心做了这样一件好事,感谢你们做了这么全面系统的课程设置。感谢你们选择了这么多资深的教师讲解这些课程内容。我将是你们永久的学生,我

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

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 一、中国当代艺术目前基本的发展状况 中国现、当代美术的特点是多样性和丰富性。在20世纪中期比较简单,就是大家熟悉的国、油、版、雕,年、连、宣,现在就比较多样了。再一个就是在渠道和结构上的多样。过去比如美术家协会就可以把全国的美术家组织引导起来。但是现在除了体制内的也有体制外的艺术家和艺术活动,而且也有体制内外之间的艺术家和艺术活动。 近十年来,全国美术空前繁荣,美术形式也很多。比如油画、国画、装置艺术、新媒体艺术等等。原有的主流品种象国画、油画、雕塑等方面,这些东西在发扬和继承原有传统的基础上也有很多新的发展,比如中国画,它的整体格局已经和近百年的格局完全不一样了。在50年代,当李可染、黄胄这些人出来的时候,他们把写生、速写放到国画里,老的国画家对他们的作品持一种批评的态度,但现在李可然已经成为国画传统的代表人物了,而在50年代他们代表的是新的观念,他们在那个时候也是有“前卫”色彩的。黄胄以速写进入国画,李可染是以写生进入国画。再拿油画来说,以前是“苏派”的,学习俄罗斯,现实主义的这一路为主流样式。而到现在,从80年代开始,中国的油画有各种风格和样式,目前很难说哪种风格,哪个“主义”完全代表了中国的油画。 像一些装置艺术、新媒体艺术等所谓的当代艺术。“当代艺术”是有两方面的,一方面是它有一个时间因素在里面,它就是表现或者说是关注艺术家所处的这样一个时代的这么一种艺术;另一方面就是一般认为当代艺术在观念上,形式上,在艺术语言上与传统的包括与“现代艺术”有所区别。要比较客观和全面地理解当代艺术的话,不能放开它的时间性,它属于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我们所处的历史阶段。一般来说,从时间上来讲,做美术史的人就把20世纪60年代后出现的艺术划到当代艺术当中,但是20世纪60年代后出现的艺术有些还坚持了传统的样式、坚持了传统的风格,而且继续关注着传统艺术所关注的问题,比如宗教、神话题材、写实的肖像、静物等,人们一般不把这些划到当代艺术当中。 拿绘画来说,我们提到当代艺术一般要提到装置艺术、行为、新媒体艺术,但是有些绘画也有很强的当代性,比如像刘晓东的绘画,徐唯辛最近的绘画,徐唯辛在绘画技巧上是写实的,但他前一阶段创作了70年代中国众生相,画了那个特殊年代的不同位置的人物肖像,从普通百姓到领袖人物,他的观念已经很前沿了。再比如大家很关注的画家张晓刚、刘晓东,特别是刘晓东,他是学院的教授,他也一直从事写实的绘画,但是他关注的问题,比如关注当前社会民生底层状态,包括三峡移民,包括社会底层的、处于边缘状态的人的精神状态,这显然是非常当代的。 目前刚刚开始兴起的新媒体艺术,一般所谓的新媒体就是通过数字化的影视和图象来创作的作品。在国际上,通过数字化的图象表达自己的艺术观念的作品已经比装置和传统的行为艺术更加前卫和当代一些。就拿行为艺术来说,一个人把自己关在什么地方,在笼子里待多少天,牛肚子里待多少天,半年时间不和别人说话等等,这种样式虽然不能说已经落伍,但是至少它在60年代已经在国外出现了,现在已经屡见不鲜了。前卫艺术就是要不断地把自己放到社会主流文化的对立面,它一旦失去了这种针对性,它也就失去了它的前卫性。在这种情况下,当代艺术就越来越重视艺术的观念性,所谓的当代性就是你关注当代最关注的一些问题。比如说环境问题、性别问题、种族问题、宗教冲突问题等等,这是当前全人类都

中国电影艺术史课程影评——浅谈《蝶变》

中国电影艺术史课程影评 电影:《蝶变》 作者:崔 学号:2011xxxx 学院:光电工程学院

变幻莫测,起伏跌宕 ——浅谈《蝶变》伴随着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世界已经进入日新月异的现代化时代,千百年前的冷兵器也早已被尘封,但是与刀剑并行的武侠却依旧活跃在影视中,并凭借着不断更新换代的拍摄技术与特效手段,令武侠剧不衰反盛,成为影视中的一颗瑰丽的明珠。 从中国首部电影《定军山》到国际武打巨星李小龙的《猛龙过江》,再到今天火热的商业武侠大片《狄仁杰之神都龙王》,“武侠”作为中国影视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题材,不仅深受大众青睐,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并影响着国人的价值观念,这一点在“义薄云天”、“忠肝义胆”等“武侠”味十足的经典成语中都可以得到应证。 通过在课堂上对中国电影历史的学习,并有幸欣赏到武侠片中的经典作品——《蝶变》,我对中国武侠电影有了更深的认识。《蝶变》是导演徐克早期的作品之一,被认为是对香港电影乃至中国电影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武侠电影。制作于三十年多年前的《蝶变》虽然没有商业大片《阿凡达》那般华丽炫目的特效,也没有金庸武侠中那样缠绵悱恻的情感纠葛,但是却凭借着巧妙的拍摄手法,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别具一格的叙事方式而博得观众的认可。 影片以《蝶变》为题,“蝶”字表明影片将以“蝴蝶”为线索,一步步的将故事展开。“蝴蝶”伴花丛而生,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美丽、浪漫的代名词,而影片中却为其渲染上一层惊悚、阴暗的色彩,这种违反常规的变化无疑会在一开始激起观众的观看兴趣,令观众带着诸多的疑问与猜想走进剧情,在观影的同时,随着方红叶的推理和一个个新发现的线索,不断的修正自己的猜想。题目中另一个字——“变”也颇有深意,“变”字不仅仅指蝴蝶的变化,也暗指江湖多方势力之变,帮派关系之变以及昔日手足反目成仇之变,诸多的变化更令影片的剧情起伏跌宕,可以说一个“变”字贯穿全文。 关于电影的叙事方式也值得一番探讨。影片的开始从方红叶的角度总结了近数十年武林的基本情况,并以此为过渡,引出下文蝴蝶杀人之谜。方红叶并非武林中人,不懂得武功,更在纷杂的武林争斗之外,但是多年来一直以局外人的身份来观察整个武林世界,并将各种恩怨纠葛记录下来。电影中,方红叶以叙事者

中国当代艺术欣赏论文

课程论文 学年学期2012~2013(一)课程名称中国当代艺术欣赏专业年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任课教师 提交时间 成绩

摘要:陈丹青,当代最具影响力艺术家,作家,文艺评论家,学者。《西藏组画》开创了一种风格,他,是一个大师;一张辞呈,无奈的离开清华,他,是一个先驱者。看他的朴实,看他的无奈,看他心中的忧郁——中国的当代艺术,该何去何从? 为期九周的当代艺术课,让我对艺术有了些许思考。我不懂艺术,写点东西,也许都是外行话。望老师多多包涵。 关键字:陈丹青西藏组画辞职清华一个外行者的话(——艺术艺术创作什么是艺术)

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当代最具影响力艺术家,作家,文艺评论家,学者。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1970年—1978年辗转赣南、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其间自习绘画,是当时颇有名气的“知青画家”。1980年以《西藏组画》轰动艺术界,成为颠覆教化模式,并向欧洲溯源的发轫,被公认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之作。绘画之余,出版文学著作十余部。陈丹青无论画风与文风,都具有一种优雅而朴素;睿智而率真的气质,洋溢着独特的人格魅力人物概述 一路轰动 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祖籍广东台山市三合镇良村。自幼喜欢绘画,在初中毕业还是个16岁的孩子时,即被“文革”流放农村。1970年至1978年,陈丹青辗转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远离亲人,在水深火热的生活、劳动中仍坚持自习绘画。期间创作连环画《边防线上》《维佳的操行》,油画《泪水洒满丰收田》等等,并入选“全军美展”“全国美展”。在当时产生了一定影响,已是颇有名气的“知青画家”。陈丹青属于初中文化,自学成才,在多个领域成就斐然。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生班,使他获得了一纸文凭。 1980年,陈丹青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油画——《西藏组画》而成为中国艺术界巅峰人物,引起极大轰动,至今余韵不绝。1980年毕业留校任教。1982年,陈丹青辞职移居美国。2000 年陈丹青回国并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因对教育制度的教条、刻板难以认同,陈丹青遂于2004年10 月愤然辞职。再次轰动社会,并引起极大关注。陈丹青被推崇为“影响中国的五十位公共知识分子”“2005年度中国十大精英男士”“大时代锐仕”,并被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聘为荣誉教授。 人格魅力 陈丹青是位通才,作为画家,他的写作风格卓然;他的臧否深刻犀利痛快。他对中西艺术及社会现象等诸多问题都进行了颇有价值的思考。陈丹青做过很多演讲、访谈,他对教育、城市、影像、传媒等文化领域、社会诸多现象有独到见解。并以其率性与机智,给予公众心智与感受力的冲击,是目前中国

中国当代艺术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当代艺术的机遇和挑战 摘要:中国当代艺术作为一种与世界接轨的中国艺术,代表了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当代艺术必然与世界艺术发生联系,其联系的纽带就是符号。目前,全球化发展使得中国当代艺术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其机遇反映在官方的认可和艺术市场的繁荣,而西方话语权和政治象征符号的过度使用则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必须面对的挑战。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艺术家对于当代艺术概念的理解失误,另一方面是唯市场论现象的结果。解决问题的关键还需要艺术家在艺术发展的规律中探寻原因,继承和发展乃是解决之道。 关键词:当代艺术;当代艺术符号;艺术话语权 一、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当代艺术 不同的学者对当代艺术的定义有不同的概念。从广义上讲,当代艺术是一种时间的概念。以中国发展进程看,我们可以说是改革开放后到今天的艺术,都是“当代形态下的艺术”或者“当下时代的艺术”。“从狭义看,是指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注重艺术语言形式,包括观念艺术和艺术主题探索的部分艺术现象”[1]。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从“星星美展”算起已经有30多年了,逐渐发展成熟,这种成熟表现在艺术生产阶段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也反映在艺术消费阶段的艺术欣赏者、艺术市场和艺术批评层面。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启蒙阶段,那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大量的西方艺术形态如潮水般的涌入,一部分不满足于传统写实绘画和学院派艺术的艺术家找到了个人艺术语言的突破,在摆脱绘画叙事性上找到了个人艺术存在的价值。“星星画派”和85中国现代艺术展为他们提供了展示个人绘画实验的舞台。当然我们今天在谈到他们时或多或少会定性他们当时的艺术语言和观念主要是以西方现代艺术或后现代艺术为模板的模仿和参照,其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的存在为后来中国当代艺术的喜忧参半埋下了伏笔。当下,中国当代艺术一直受到艺术批评家的关注、讨论和评价。之所以当代艺术成为热点议题,一方面是中国当代艺术积极介入生活,获得了市场强烈反应,产生了一个又一个“高价”神话,塑造了一批“千万俱乐部”成员,得到了艺术批评界和大众的积极关注。另一方面无条件的紧跟西方流行样式,将日常生活等同于艺术,将艺术与历史、人文价值的联系切断,表现自

中国电影史课程期末复习指导.doc

中国电影史课程期末复习指导 中国电影史课程期末复习指导 一、复习原则 中国电影史课程是四川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艺术类“话剧与影视表演”专业的一门选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平时的教和学均应按本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期末复习则要求在全而学习教材《中国电影艺术史教程》的基础上,以本“复习指导”为依据,切实掌握以下重点,以保证该课程的教和学收到实效。 二、复习重点 第一章“十七年”中国电影(1949——1966) (-)填空: 1.“十七年”的中国电影创作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可以概括为“四起四落”。 2.新中国电影自1949年至1989年可分为三个大的阶段。 3.1946年10月1H,我党在东北解放区建立的第一个人民口己的电影制片厂是东北电影制片厂(“长影厂的前身)。 4.1949年4月20日建立的电影制片厂是“北平电影制片厂(“北影”的前身)。 5.1949年11月26 □建立的电影制片厂是“上海电影制片厂”。 6.1949年4月,东北电影制片厂完成了新屮国第一部故事片《桥》,导演是王滨。 7.解放初期私营的电影厂也生产了-?些优秀影片,如《我这一辈子》、《腐蚀》、《我们夫妻之间》、《姐姐妹妹站起來》、《关连长》。 8.建国初期,新中国电影的主要特征和与旧中国电影的根木区别是真实可信的工农兵形象登上并占领银幕。 9.影片《中华儿女》最大的特点是纪实性,即用拍摄纪录片的方法來拍摄故事片。 10.成荫导演擅长拍摄革命战争题材和革命丿力史题材的影片。 11.我国第-?部彩色故事片是桑弧导演、白杨主演的《祝福》。 12.庆祝建国10周年国产的3部彩色宽银幕影片是《风从东方來》、《老兵新传》和

中国当代艺术价值观

中国当代艺术价值观 中国当代艺术“价值观”: 一个既然提出就必须讨论清楚的问题 高岭 2009年7月6日—8月9日我在去年底《今天我们为什么依然要喜爱当代艺术——也谈建构当代中国艺术的核心价值观问题》[①]一文中,首次对近一年来国内艺术界一些学者在访谈或着述中每每提及的中国当代艺术在价值观和内容上的特征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和担忧。为此,我在该文中专门用一定的篇幅探讨了“中国当代艺术”作为一个名词概念和一种艺术实践,在中国最近二十年来生成和发展的实际情境,指出描述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观和内容特征,不能不首先考虑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事实和语境,任何艺术批评不能脱离艺术实践的历史语境,任何价值观的梳理不能不面对既有的事实实践。在最近完成的为2009年第四届成都双年展图录撰写的《中国当代艺术:走向多元化叙事方式》论文中[②],我又具体从话语叙事方式的角度,阐述了中国当代艺术中写实风格的现实主义叙事手法和抽象观念风格的形式主义叙事手法,都是艺术家主体在意识和观念的层面上建构自己与现实生存环境的想象性关系的努力。我特别在论文的结尾部分强调:“对艺术叙事方式和方法的研究和探讨,与这种工作在中国具体社会背景下被理解和

被使用的方式是存在着重要区别的,因为一旦我们从包括艺术叙事在内的艺术象征形式进入到它的社会运用,那么,我们就必须面临它在中国社会背景下被用于建立特定价值观和规范化的社会共识的复杂性。”[③] 现在,我将对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观问题在进入社会运用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实和理论困惑与争议,做进一步广泛和深入的讨论,以期比较全面和准确地描述出这个问题的复杂性的全貌,从而表明任何学术命题的提出决非主观愿望和情绪所能左右,必须首先明确该命题的逻辑自恰性。 价值观问题提出的背景分析 正像上面提到的,价值观问题只有在艺术作为一种象征形式被带入到社会运用领域里的时候,才会显露出来。换句话说,价值观问题只有在对同一社会内部的不同艺术象征形式之间或者不同社会的艺术象征形式之间进行比较和分析的时候,才会突现出来。单一的艺术象征形式,即单一的艺术作品的视觉符号,其本身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尚未上升到思想观念和原则规范的层面。因此,价值观总是在具体社会这样的背景和语境的运用中形成的。 那么,中国当代艺术价值观问题是如何被带入到中国的社会背景中的呢? 一.现实背景分析 这首先与改革开放30年中国成为了发展中国家的最大经济体有关。最近据预测,中国的经济今年年底有可能超过日本,成为世

中国当代艺术二十年之电影艺术史概论

中国传媒大学2013—2014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题目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学生所属学院 任课教师 教师所属学院 成绩 中国当代艺术二十年之电影艺术史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旧时代的结束,新时代的到来。时代的巨变,为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开创了广阔的道路。中国电影在继承三四十年代进步电影和解放区革命文艺两个方面传统的基础上,开始了新的征程。新中国当代电影可分为三个大阶段:1949年—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1966年—1976年十年浩劫期;1976年—1989年新时期。在此主要以前十七年中国电影的情况作简要论述。 一、该时期中国电影的发展轨迹 新中国的成立,使整个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影也不例外。人民政权的建立,为新中国的电影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新政权很快建立了国营电影的生产体系、工业体系、发行放映体系,“成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努力奋斗的有力武器”①。 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历经大起大落,分为四个时期。 建国初期的第一次发展:1946年10月1日在东北解放区建立第一个人民自己的电影制片厂——东北电影制片厂(简称“东影”,后来长春电影制片厂前身);1949年4月20日成立北平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前身,简称“北影”),同年11月26日建立上海电影制片厂。1949年4月,东影完成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 1951年3月8日在全国26个大城市 同时举行“国营电影厂出品新片展览月”, 标志着建国初期电影创作的第一次大发 展。展览月展映了《新儿女英雄传》、《白 毛女》、《团结起来到明天》、《人民战士》 等20部故事片,《中国人民大团结》等6 部新闻纪录片。 建国初期,革命形势空前高涨,电影 工作者满腔热情地歌颂工农兵、歌颂新生 活。这批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 强烈的时代气息。中共中央和政务院高度评价建国初期我国电影战线所取得的成绩。周恩来总理为新片展览月亲笔题词:“新中国人民艺术的光彩”②。 我国电影能在短时间有这样活跃的发展得益于党对电影事业方针政策的正确,同时也与电影艺术家们长期的生活积累、艺术积累分不开,与他们本人勤奋刻苦的努力分不开。 第二次电影活跃发展的局面的到来,经历了长期的酝酿过程。从1953年2月开始召开了电影剧本创作会议、电影艺术会议等一系列批评“左”的思想、公式化概念的学术会议。1956年5月,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对促进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与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经过“舍饭寺会议”后,电影战线确立了“以导演为中心,自由组合、自由选题、自负盈亏的‘三自一中心’”的改革方案。 1953年《智取华山》一次性获得三项国际大奖,卓别林称赞其“这样的影片是必不可少的!它包含着几千年的中华文化。”③1954年《鸡毛信》是解放以来第一部影响较大的儿童剧。还有《上甘岭》、《铁道游击队》等革命战争题材电影在英雄人物塑造上都有了较大突破。现实题材影片《新局长到来之前》是讽刺官僚主义喜剧影片。故事片《祝福》、《家》;传记片《李时珍》;戏曲艺术片《天仙配》等都是这个时期涌现的优秀影片。 1959年中国电影进入第三次大发展,达到了20世纪50年代的最高峰。为迎接建国十周年、建党四十周年,周恩来、邓小平同志亲自抓一批重点项目,邓小平同志代表党中央对 ①《中国当下独特影像及独立精神的阐述》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②《新电影》1951年1卷3期 ③《大众电影》1954年第13期

中国电影发展史评

【文献综述】 中国电影发展史评 【摘要】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科技和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社会的变化发展,人们的精神需求及商业利益的驱动,电影开始到来.而在初期电影制作活动主要集中在法国,英国,美国.随着战争的爆发,各种文化的侵入,及后继越来越多的文化及科技的交流,中国的电影业也开始慢慢崛起,从1905年,丰泰照相馆第一次尝试拍片<<定军山>>开始,中国电影才真正的诞生. 中国电影在经历多个时期后,逐渐变得成熟。在五代导演的努力下,中国电影事业逐渐发展壮大,并渐渐走上国际化。中国的电影产业也逐渐趋于正规。虽并不完全成熟,但但在世界电影上已开始斩露头角。中国的电影史是一段不仅代表着影视产业的发展史,也是中国现代史的记录者。 【关键词】 工业革命电影诞生定军山发展史记录者 【中图分类号】J905 一·中国电影的诞生 1895年12月28日,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里,卢米埃尔兄弟第一次以公开售票的方式,放映了其摄制的最早一批电影短片。这一天被公认为电影的诞生日。 电影是处于维多利亚时代广泛多样的休闲活动背景之下的产物【1】。电影是人类历史的代言人,他和历史互相介入【2】。中国电影的发轫,几乎和世界同步。在其诞生的第二年既1896年,便传入了中国。不过中国自制电影,却始于1905年。这一年的春夏之交,北京丰泰照相馆老板任景平摄制了戏曲片《定军山》。自此,中国电影产业及艺术正式拉开了序幕【3】【4】。 二·中国电影发展初期状况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面临着西方文化的压力和民族文化转型的艰巨任务。在这样条件下诞生的中国电影,势必发展的深度及广度有限。而在当时,世界电影拍摄,制作等方面都还不完备。然而,电影作为一种娱乐项目,势必有利可图,电影公司经营者中既有海外侨民,也有留学归国人士,而占据主体的是国内从事小说写作和戏剧业的人士,电影数量也在慢慢增多。 2.1)1905《定军山》掀开了中国电影发展的第一页。在此后十几年的发展中,叙事短片,喜剧短片等各种类的短片拍摄为长故事片的出现打下了基础。1913年拍摄的《难夫难妻》和《庄子试妻》标志着中国叙事电影的开端。1921年开映的《阎瑞生》开启了中国长故事片的试制,随后出品的《海誓》,《莲花落》,《好兄弟》等长故事片,涉猎了侦探片,爱情片,伦理片等多个片种。上海影戏公司“商务印务馆”影戏部和“明星”公司成为这一阶段最重要的制片机构。 2.2在数部片中,1923年出品的《孤儿救祖记》比较好的满足了思想性,艺术性,和商业性等方面等方面的要求,且表现出比较明确的民族意识,因此被认为是这一时期的巅峰之作【5】。至一九二五年前后,中国电影达到第一个发展高潮。这一时期的创作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出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的成就【6】。 三·建国前中国电影的发展 3.1)1930年,“联华影业制片印刷有限公司”的一体化经营,标志着中国电影业的产业化进程达到了新阶段。

中国当代三十年艺术(二)

中国当代三十年艺术(二) 作者:暂无 来源:《文苑·艺术汇》 2014年第2期 I ART:如何定义在中国现代艺术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85 新潮”?它具有怎样的特点? 朱其:现在对“85 新潮”存在一些误读,实际上我不认为它是一个流派的概念,因为大家当时并没有说要在“85 新潮”这个旗号下创立一个艺术流派,这个词主要是用来概括1985 年、1986 年的艺术现象,更多的是一个批评话语。这 个现象主要体现在通过使用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时期的语言方式来创作艺术作品。这一时期的创作语言严格来说,不应该算是当代艺术,因为很多作品使用的还是一战和二战之间的艺术语言。到1988 年的时候,出现了一些抽象 表现主义形式的作品,这属于现代主义晚期的语言。后现代主义时期的语言也开始出现,如波普艺术,但严格来说也 不算当代艺术。事实上,对西方一战和二战之间的现代主义艺术的学习和借鉴,早在民国三、四十年代就已经开始了。比如,庞薰琹引进了立体主义,用立体主义的图像方法进行创作;赵兽引进了野兽派,用野兽派的色彩风格进行创作。那个时候的出版物也已经开始有了对现代主义的介绍。在经历了抗战时期的中断之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实践又在1945 年至1949 年得到了恢复。1949 年新中国建立,开始全面学习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与现代主义实践的联系 基本上中断了,这一联系直到上世纪80 年代才重新恢复。八十年代初又再次开始出现了对印象派、立体主义的介绍。 实际上,“85 新潮”是对民国时期学习和借鉴欧洲现代主义进程的延续。 I ART:所谓的“新潮”体现在哪里?当时的艺术界又是怎样的一个状况? 朱其:为什么叫“新潮”?我觉得主要是因为它使用了西方先锋派的语言形式,从抽象艺术到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甚至像达达主义的现成品装置、拼贴和行为艺术。各地的艺术家,有些是在学校的时候就开始了此类艺术 的创作,有些是毕业后才开始的。例如,杭州的张培力、耿建翌,厦门的黄永砯,广州的王度,东北的王广义、任戬、舒群,上海的李山、余友涵……各地都在兴起很多这样的群体。当时有个特点,他们都模仿欧洲二、三十年代的艺术 运动,比如几个人成立一个小组或社团,当时全国各地出现了很多有发表宣言的团体,有些是两三个人,有些是六七 个人,比如南京丁方创建的“红色·旅”。成立了群体以后,他们要发表一个几千或上万字的宣言,以传达群体的精神, 这显然是受欧洲二、三十年代艺术运动的方式的影响。在今天看来,可能比较幼稚,充满了情绪,但是当时的新潮运 动就是这样。 I ART:当时的艺术媒体对新潮艺术的发展是否起到了推动作用?哪些媒体比较具有代表性? 朱其:1985 年前后出现了一个知识结构的全面更新,这主要与《中国美术报》有关。这份报纸由中国艺术研究院 美术研究所创办,刘骁纯任主编,开始介绍一些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知识,也介绍各地一些用现代主义艺术语言进行 创作的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当然,也有人对《中国美术报》存在误解,认为它介绍的全部都是现代派艺术,其实这份 报纸也介绍城市雕塑、水墨画、官方艺术等内容,所以它还是一个综合性的艺术报纸,只不过里面有一两个版是侧重 现代艺术的介绍。现在还有一个误解,认为这份报纸是高名潞、栗宪庭创办的,其实他们当时都是报纸的版面编辑。 当然,他们在负责的版面中大力推荐各地的一些现代派艺术。后来,高名潞等正式提出这是一种“新潮艺术”,这个概念 逐渐被大家接受。当时也有一些保守势力觉得“新潮艺术”是不对的。我觉得“新潮艺术”这个词的使用还是比较确切的, 因为只是谈到“新”,至于做得好或不好,有原创性还是没有原创性,并不涉及。针对这个“新”也有几种意见,一部分人 说它很好,认为它至少具有艺术活力。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它只是在简单地模仿国外的先锋派艺术,还是比较简单、 初级。拥护和反对的群体,并不是以老先生和年轻人作为划分的标准,有些老先生也是拥护、支持“85新潮”的,他们 中的一些人也曾在文革中蒙受过冤屈,后来得到平反。有一批被平反的老先生还是比较有个性的,他们还是支持新潮 艺术的,至少认为它代表新的活力。 还有一份刊物叫《美术思潮》,这是彭德在湖北主编的一份刊物。真正支持这个杂志的是当时湖北文联副主席周 韶华,这位老干部主动提出要让一个年轻的理论家来担任主编,自己只担任副主编。虽然也会发表一些新潮作品,但 这份刊物主要以评论家的理论文字为主,集中发表了当时中青年理论家或艺术家一些探索性的文章。《美术思潮》仅 办了三年。这一报一刊为当时整个新潮艺术提供了一个发表的平台,以及理论讨论的阵地。这一报一刊都是体制媒体,中国美术报属于中国研究院,美术思潮属于湖北文联,并不是民间媒体。 I ART:新潮艺术的发展是否也分为几个阶段?

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与西方浪漫主义到先锋艺术脉络的区别

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与西方浪漫主义到先锋艺术脉络的区别 [摘要]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与西方的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起有很大的相似处,相较之下它们都有反官方反学院反传统的思想。而西方的浪漫主义的兴起更是审美现代性所引发的先锋艺术的基础。三十几年间中国学习西方艺术样式到现在慢慢走出形成了具有中国本土化或中国样式的当代艺术,而在此过程中中国艺术家或者艺术工作者也经历了很多弯路,也有很多对西方艺术的误读,而就其发展方向来看,与西方浪漫主义思潮一样它都是一场是思想解放的艺术思潮。 [关键词]浪漫主义审美现代性先锋艺术“星星美展” “八五思潮”“八九艺术大展” 自从“八五新潮”至今的二十几年近三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当代艺术打开中国先锋艺术的新视野,开辟了新的篇章。在这样一个思想独立、开放式的时期,很多艺术样式也如雨后春笋般的迸发出来,无论是从题材、风格还是从媒介语言上都有很多标新立异之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其期间无论我们的装置、架上还是行为都有许多是“拿来主义”,都很大程度上是与西方当代艺术有相似性,但是我们只是在短短近三十年的时间里运用了大部分西方艺术的样式,而这些西方艺术样式已经在其社会中发展了百年的历史。就其发展时间跨度的不同,我们的当代艺术确实存在着许多不成熟不完善或者说是简单的“拿来主义”,但是这种许许多多的不确定正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自身特点。 中国当代艺术在近三十年短短的时间内,就将西方一二百年的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演绎了一遍。从“八五新潮”时期,表现主义、象征主义、立体主义到九十年代至新世纪的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多媒体艺术、女性主义等的发生,在中国这样长期封闭、艺术为政治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大一统的文化体制下,这样大规模的集体出演的现代艺术可谓是前所未有,其突破性和跨越性在世界艺术史上也是少见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先锋性、前卫性仅仅是局限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并且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需要学习借鉴甚至重复西方现代主义发展的一部分经验。 从“八五艺术思潮”可以很明显的看到这一特点。这一时期大量的西方文学、哲学、艺术理论被翻译到国内,各类画册书籍被解禁中国的艺术家或是当时还是美院的学生已经可以接触到这样的现代艺术,涌现出一批活跃的艺术家群体,他们的作品都有类似模仿西方现代流派的痕迹,甚至在当时著名的波普艺术家劳森伯格在中国个展之后,中国很多先锋艺术家也都纷纷开始使用现成品做作品,模仿、借用、“拿来”西方现代艺术的一些表面的形式。这里所谓的“拿来”,是在中国刚刚打开国门的环境下提出的。中国本土是没有现代主义发展的脉络和根基的。五四时期曾有过短暂的现代主义发端,如林风眠的表现主义油画,庞薰琹带有立体主义风格的油画,但这条线索随着建国,和后来的美术教育苏化和之后的文革就断掉了。因此,八五时期的艺术样式是直接在中国现代艺术这块贫瘠的土地之上从西方“嫁接”过来的,既没有完备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也没有紧密的现代主义发展史,这种“嫁接”、“拿来”仅仅是吸收了西方现代主义表面的形式、艺

中国当代艺术美学思想分析

中国当代艺术美学思想分析 作者:李灵阁(指导老师:朱强) 正文摘要:在20世纪中国的美学思潮发展的最为迅速,它结合了东方与西方,使传统与现代相融合,成为中国艺术成效最显著的时期。从而在这个时期也成就了一批杰出的艺术家,例如: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吴冠中、李剑晨等。他们在这个时期的社会背景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系列绘画思想,以及他们绘画流派中的美学观对社会的深刻影响。本篇论文主要是针对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从理论及实践两个方面谈论这些艺术家的艺中国当代术思想及美术观。 关键词:20世纪当代艺术中国齐白石艺术流派美学思想传统与创新 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化传统的国家,在这五千载历史中留下了不少令世人瞩目艺术作品和杰出的艺术家,在20世纪的一百年中,是中国画发展最迅速、成果最显著的时期。它经历了从衰微、探求、奋进和走向复兴的历程。画坛群星璀璨,名师辈出。2003年,我国选出20世纪13名杰出的中国画家,他们是齐白石、傅抱石、黄宾虹、吴昌硕、林风眠、李可染、潘天寿、徐悲鸿、张大千、蒋兆和、刘海粟、石鲁、黄胄。这些人的名字在20世纪当代美术史上熠熠生辉。 20世纪是中国画尤其是人物画复兴和繁荣的世纪。在中国社会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的同时,文化方面也发生很大的变化,仅从中国人物画来说,不仅摆脱了清末文人仕女画衰败的迹象,在几代画家的影响下,终于形成了关注社会、深入生活、亲近人民、结合传统、追求创新的人物画布局。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艺术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在这个时期涌现出了杰出的艺术家,其中齐白石影响深远。①齐白石以一个农夫的质朴之情、以一颗率真的童子之心、运用老辣生涩的文人之笔,开创出文人画坛领域前所未有的境界。这种境界,得到传统文人阶层和广大平民百姓的交口称赞,从而确立了齐白石在中国画坛的历史性地位。他的绘画充满了泥土芳香、生活气息,其作品既师造化又师古人,达到民间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同一,写生与写意的统一,工笔与意笔的同意,无限生机跃然纸上。 齐白石反对不切实际的空想,他经常注意花、鸟、虫、鱼的特点,揣摩它们的精神。他曾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目。齐白石以从大自然观察得来的生活素材而大胆独造的写意花鸟画令人叹为观止。齐白石专长画花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所画之物洋溢着自然界生气勃勃的气息。 齐白石把隐士作风、旧文人情调以及平民意识揉和在一起,用雅俗共赏的风格争取到了最为广大的观众,成为中国当代美术界成就卓著、具有影响的艺术大师,是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 从齐白石的艺术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画的民族感和现代感,都体现了中国人的精神,每件作品都充分体现出一种中国人的真情实感。齐白石是发展传统、创新传统,真正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层领悟的创造型艺术家,他的艺术作品充分体现着积极进取的文化精神。在对待中外文化艺术的态度上,中国的艺术和外国的艺术虽然有不同的表现体系,但在本质上却是一致的,是可以互相打通的。融中西、通古今,实际上是为了创造新型的艺术。他一直反对中国艺术可以封闭起来发展的观点,也反对没有骨气地一味模仿洋人,制造“洋垃圾”。从这里充分的体现了齐白石的爱国主义精神、肯定了他弘扬民族文化、主张艺术要与人民大众相结合、要为大众所理解的艺术理念,肯定了他打通古今、融合中西、面向时代的努力,这 ①齐白石(1863—1957)湖南湘潭人,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曾被誉为“中国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荣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金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