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800字)

合集下载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2课《杜鹃圆舞曲》教案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2课《杜鹃圆舞曲》教案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2课《杜鹃圆舞曲》教案一. 教材分析《杜鹃圆舞曲》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小学音乐教材,收录在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二课。

这首曲子以优美动人的旋律,展现了我国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材中不仅提供了曲谱,还介绍了杜鹃鸟的传说和相关文化背景,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识谱、唱歌,对音乐表现出较高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少数民族的文化背景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此外,学生在音乐欣赏方面,大多偏向于流行音乐,对于民族音乐可能存在一定的接受障碍,教师需引导学生逐步转变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杜鹃圆舞曲》的曲调和节奏特点,能够哼唱这首曲子。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欣赏方法,能够从民族音乐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3.培养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兴趣和尊重,提高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杜鹃圆舞曲》的曲调和节奏。

2.理解少数民族文化背景,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教学法:通过多次播放《杜鹃圆舞曲》,让学生感受乐曲的美感,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互动教学法:分组让学生讨论乐曲的特点,分享各自的感受,增进同学间的交流。

3.情境教学法:创设少数民族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了解民族文化。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乐曲的内涵,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杜鹃圆舞曲》的曲谱和相关教学材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杜鹃鸟的图片和少数民族的风情。

3.准备音响设备,确保音乐播放质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杜鹃鸟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杜鹃鸟的了解。

随后,播放《杜鹃圆舞曲》,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美感。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杜鹃圆舞曲》的曲作者和创作背景,展示曲谱,分析乐曲的结构和特点。

接力版六上音乐三音乐盛宴3(听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民族管弦乐合奏)-教案

接力版六上音乐三音乐盛宴3(听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民族管弦乐合奏)-教案

接力版六上音乐三音乐盛宴3(听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民族管弦乐合奏)-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京喜讯到边寨》是一首民族管弦乐合奏作品,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三年级上册《音乐盛宴3》。

这首乐曲以中国传统民间音乐为基础,融合了苗族、侗族等地的音乐元素,展现了少数民族的风情。

乐曲共分为四部分,结构清晰,旋律优美。

通过学习这首乐曲,学生可以了解民族管弦乐的特点,感受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民族管弦乐相对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具体作品来引导学生感受和了解。

此外,学生对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了解不多,通过学习《北京喜讯到边寨》,可以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民族管弦乐的特点,认识不同乐器的音色。

2.感受《北京喜讯到边寨》的音乐风格,体会少数民族的风情。

3.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民族管弦乐的特点及乐器音色。

2.乐曲结构的分析。

3.感受和理解少数民族音乐风格。

五. 教学方法1.聆听法:让学生通过多次聆听,感受乐曲的风格和特点。

2.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的结构,了解民族管弦乐的组成。

3.比较法:通过对比不同乐器的音色,让学生认识和区分它们。

4.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对乐曲的看法,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音频资料:《北京喜讯到边寨》民族管弦乐合奏版本。

2.乐器图片:民族管弦乐各类乐器图片及介绍。

3.教学课件:乐曲结构分析、乐器音色对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少数民族的风情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印象。

然后播放《北京喜讯到边寨》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风格。

2.呈现(10分钟)完整播放《北京喜讯到边寨》,让学生聆听并感受乐曲的美感。

播放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节奏、旋律等方面。

3.操练(10分钟)分析乐曲结构,让学生了解民族管弦乐的组成。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一课第1课时《新疆舞曲第二号》《那不勒斯舞曲》(教案)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一课第1课时《新疆舞曲第二号》《那不勒斯舞曲》(教案)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一课第1课时《新疆舞曲第二号》《那不勒斯舞曲》教学设计课时:1课时课类:设计·应用教学策略/教学思路:音乐的学习以体验式学习为原则,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把音乐的艺术性、技艺性、审美性化为科学的方法性、趣味性、即兴性,通过视觉化、口语化、动作化的方式去解决音乐学习的内容。

本课设计将歌曲与乐曲相融合,围绕乐句与节拍,建立在听辨的基础上,运用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运动觉、联觉,启发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探索音乐的各要素,将其内化成一种能力,逐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材分析: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二号》,新疆各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

小伙子们敲着手鼓与姑娘们边歌边舞的场景,在日常生活中时有所见。

这首舞曲就是我国作曲家、钢琴演奏家丁善德采用新疆民歌为主题写成的一首具有民族风格特色的钢琴独奏曲。

它描绘了节日中新疆人民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

《那不勒斯舞曲》,是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所作的芭蕾舞剧音乐《天鹅湖》第三幕中的一段以小号为主奏乐器的意大利风格的舞剧音乐。

乐曲为三部曲式结构。

在乐队全奏四小节热烈的引子后,出现了小号用小快板速度独奏的活泼而轻快的主题,这一主题每一句的节奏都是把强音放在每小节的第二拍上,形成切分节奏感,颇有特色。

第二乐段的节奏型与第一乐段相近,但开始句不是十六分音符,而是用附点音符,速度稍慢而富有表现力,显得有条不紊。

第三乐段速度渐快,它是热情奔放的塔兰泰拉风格的舞曲,旋律由两个一组带滑音的八分音符开始,紧接着是顿音与连音相间的一大串十六分音符,速度非常快。

最后乐队以全奏形式演奏塔兰泰拉舞曲的尾声,把全曲推向高潮。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和低年级学生相比具有比较强的自行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提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动手操作的能力。

他们喜欢在自己的探索中获取知识,喜欢在玩中学,喜欢在做中学,喜欢在想中学,喜欢在用中学。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彝家娃娃真幸福 (精品)人音版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彝家娃娃真幸福 (精品)人音版

1教学目标一、学生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表达对幸福生活的赞美二、了解彝族的风土人情三、掌握彝族的基本舞步2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

3重点难点重点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难点音高的准确把握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彝家娃娃真幸福1复习唱《可爱的小象》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重温之前学过的歌曲《可爱的小象》师:可爱的小象是哪一个少数民族的吉祥物呢?大家一起说!生:傣族师:是的,在傣族人心里,象寓意着吉祥!2介绍彝族师:除了傣族,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少数名族呢?(点两个学生回答)生:土家族,蒙古族。

师:同学们知道的少数民族可真不少!今天肖老师还要介绍一个少数民族给大家认识:它就是彝族(贴卡片)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字:彝。

连起来读:彝族。

师: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彝族人居住的地方呢?生:想师:那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彝族看看吧!师:彝族是中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

彝族人口约有800多万。

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南地区。

彝族衣服非常漂亮,色彩鲜艳,种类繁多。

你们看,这些彝族人身上披着的毛毯,叫做“察尔瓦”。

“察尔瓦”是用羊毛编织,非常保暖。

彝族人白天披在身上可以挡风御寒,夜晚就用来当被子盖,很方便。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他们居住的房子,叫做“土掌房”,是用泥土做成的。

彝族是崇尚火的民族,火把节是他们最重要的节日,相当于我们的过新年。

每到这个时候,彝族的男女老少都会围绕火焰唱歌跳舞,欢庆节日。

哎~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听彝族小朋友们唱歌呢?生:想师:你们听:她们来了!(设计意图:通过之前的认识的民族导入到新要了解的民族:傣族)活动2【讲授】彝家娃娃真幸福讲授1聆听歌曲师:歌曲里有一个词出现了很多次。

是什么词啊?生:阿里里师:阿里里是彝族的语言。

翻译成我们汉语是非常高兴非常快乐的意思。

2教师范唱师:同学们想不想听肖老师演唱一遍?生:想师:掌声鼓励一下我好吗?师:你们觉得肖老师唱得怎么样啊?生:好听师:那你们想不想学唱这首歌曲啊?生:想3学唱旋律1)师带生模唱歌曲两遍师:我们先来学唱旋律,跟着肖老师用LA模唱歌曲。

我爱你中国音乐教案

我爱你中国音乐教案

我爱你中国音乐教案【篇一:《我爱你中国》教案】我爱你,中国内容标准三4.6 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

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三1.6 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民族文化、继承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报效祖国的责任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二)能力:尊重不同民族的传统和习惯,培养与其他民族成员友好交往的能力。

(三)知识:了解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形成了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初步认识民族精神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分析本项目旨在引导学生把自己对“小家”的热爱进一步上升为对祖国大家庭的热爱,通过引导学生认识祖国河山壮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华夏文明,结下了密不可分的兄弟情谊,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维护民族团结的情感,教育学生认同民族文化、继承民族精神,树立报国之志。

本项目共安排了导言和两个层次的内容。

导言由两段文字组成,第一段用一句歌词引导,指出伟大的中国是我们共同的家。

接着用简明的语言指出本课与上一课的联系:我们不仅要爱自己的“小家”,更要爱我们共有的家——中国;第二段先用充满激情的文字和富有感染力的排比句点明本课的主题,然后提出探究问题,导入新课。

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点明了本层次的思想教育目标。

再次,设置了一个“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文化”的主题演讲活动作为整个层次的拓展,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第二层次“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首先通过回顾历史让学生认识到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趋势。

《敲起我的小木鼓》音乐教案

《敲起我的小木鼓》音乐教案

《敲起我的小木鼓》音乐教案教学内容: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动:节奏听辨与表现教学目标:1、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

在学习歌曲时能够关注反复记号,准确掌握歌曲的演唱顺序。

2、能尝试运用已学过的音乐知识创造性地表现歌曲。

3、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感受少数民族佤族的民俗风情。

教学重难点:能听辩出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的不同,掌握歌曲中鼓的节奏。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节奏练习跟老师一起练习一下节奏。

(教师示范,学生一起练习)三、歌曲学唱(一)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佤族风格的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

1、出示鼓的图片鼓的种类很多,有大鼓,有小鼓;有喜庆鼓,有威风鼓;有朝鲜手鼓,有新疆铃鼓等等。

2、介绍傣族木鼓这首歌里的木鼓是佤族的特色乐器。

是佤寨的标志,佤语称“克罗克”,是佤族的传统祭祀工具、乐器和报警器具。

据说,佤族拉木鼓是为了祭祀“莫伟”神的。

佤族人认为,“莫伟”是人类祖先的化身,他平时住在天宫,不问人间之事。

只有听到木鼓之声,他才会下凡为人类解危救难或共享欢乐。

(二)初听歌曲1、听录音范唱。

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这首《敲起我的小木鼓》2、这首歌是什么情绪?师:这首歌非常欢快活泼,表达了佤族少年儿童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我们再来听一遍,同时在歌曲的第一部分,我们用前面学习的木鼓节奏,拍手伴奏。

3、观察歌词,复习衬词,再听歌曲,跟唱衬词部分(三)学习歌曲1、我们先来唱这首歌曲的前半部分。

老师唱前半句,同学们接唱后半句衬词。

(教师弹琴)2、我们一起有感情的读一读这首歌曲的歌词。

3、轻唱第一部分。

4、学习歌曲的后半部分,老师唱一句,同学们唱一句。

(教师弹琴)6、下面把第一段连起来轻轻唱一遍。

7、把第二段歌词跟着录音轻轻唱一遍,注意歌曲的结尾部分。

8、完整演唱歌曲我们把整首歌曲连唱一遍,耳朵听好伴奏音乐,眼睛看好老师指挥手势。

四、歌曲处理1、你认为可以变化哪些形式来表演这首歌曲呢?2、组织学生讨论,确定一种表演形式。

青春舞曲教案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青春舞曲》教案(精选9篇)

青春舞曲教案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青春舞曲》教案(精选9篇)

青春舞曲教案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青春舞曲》教案(精选9篇)《青春舞曲》是人教版音乐课本中的一首新疆民歌,它旋律优美流畅,节奏鲜明生动,并且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是一首非常富于教育意义的民族歌曲。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下面是作者勤劳的小编给家人们收集的9篇青春舞曲教案的相关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青春舞曲》教案篇一教材分析:《青春舞曲》这是一首维吾尔族民歌,歌曲中以“太阳”“花儿”“鸟儿”等大自然生态的变化为借喻和依托,抒发了维吾尔族青年赞美青春,珍惜青春年华的欢乐情绪。

歌曲具有维吾尔族舞蹈的音乐风格。

节奏鲜明,旋律优美,结构简洁,富于动感,意在引导学生于欢乐、健康中步入青春期。

教学年级:八年级授课:一课时课型:综合活动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能够对新疆维吾尔族音乐有初步的认识,了解维吾尔族音乐中常见的节奏特点。

过程与方法视图式、听唱式、导入式、表演式、即兴创造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唱歌曲《青春舞曲》体会歌曲情绪,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青春”的含义。

2.根据维吾尔族音乐的特点编配打击乐伴奏,创编舞蹈动作,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青春舞曲》,掌握歌曲情绪及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体会作品“青春”的含义。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钢琴、铃鼓、自制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一。

介绍新疆风土人情师:导入: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拥有各具特色灿烂的民族文化。

下面我们就欣赏一段歌舞,想一想它属于我国哪一个地区的民族文化?你能从录像画面中获得了哪些信息?课件播放:教师播放录像《我们新疆好地方》。

生:竞相回答新疆的特产、建筑、乐器等。

设计意图:用多媒体课件代替了传统的讲授法,新颖独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了参与意识。

师:同学们,就让我们一起到美丽的新疆走走吧!课件播放一组简介新疆风土人情的风光片。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觉仿佛真的到新疆,于新疆维吾尔族的人们进行零距离接触。

幼儿园大班社会优秀教案《可爱的少数民族》及教学反思(优秀范文5篇)

幼儿园大班社会优秀教案《可爱的少数民族》及教学反思(优秀范文5篇)

幼儿园大班社会优秀教案《可爱的少数民族》及教学反思(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社会优秀教案《可爱的少数民族》及教学反思《大班社会优秀教案《可爱的少数民族》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社会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社会优秀教案《可爱的少数民族》含反思!活动目标:1.在交流分享中了解蒙古族、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2.感受少数民族的风情,激发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

活动准备:幼儿前期经验铺垫、PPT“少数民族的风情”活动过程:一、回忆已有的经验,引出内容,说说讲讲知道自己的少数民族。

1.师:谁知道什么叫少数民族?你知道哪些民族?请你们用好听的、有节奏的声音说说你知道的少数民族的名字。

,!来源:屈,老,师教.案网"(要求是用好听的节奏说,那么用什么样的节奏呢,最好你先预设一个节奏,比如老师先有节奏的说一说。

)2.出示地图:刚才小朋友说了好多少数民族,看,它们就分布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四面八方,除了小朋友说道到,你们看,还有其他的哪些少数民族?(让幼儿简单知道一些其他的少数民族)3.这么多的少数民族,你们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吗?(用数字表示出来)4、总结:哇!祖国真大啊,原来我们一共有56个民族了,每个民族都有它们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特色,藏着好多好多有意思的秘密。

二、幼儿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了解维吾尔族、蒙古族两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师:前几天,老师让你们自由组队重点调查了几个少数民族,今天请你们来说说你们的发现,轻轻的商量下派个代表上来介绍。

(把幼儿分为两大组,每个队从少数民族的吃穿住、运动、人土风情等方面介绍)。

1.第一组幼儿代表介绍:维吾尔族①幼儿介绍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②放PPT提升,梳理幼儿的经验服装:式样宽松、洒脱,色彩对比强烈维吾尔族的姑娘:维吾尔族姑娘以长发为美,梳细发长辫。

维吾尔族的花帽:是维吾尔族美丽的标志之一,四楞小花帽。

舞蹈:他们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女孩子擅长扭脖子,男孩子一般单膝着地,会耸肩膀,女孩子会围着男孩子跳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一、情况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以音乐审美范畴中的民族风格与特点为切入点。通过聆听《辽阔
的草原》《酒歌》《纺织谣》《牡丹汗》这四首作品做重点欣赏,《一杯酒》和《歌唱美丽的家
乡》做浏览性的欣赏。引导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分别研究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与各民
族语言文化、地理环境、生活习俗特点。

2.学生情况分析

课堂着重从学生的心理、心理特点、学习能力、性别特征等出发。

3.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目标: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能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
民族风格特点。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讨音乐作品中的名族风格是如何通过旋律、
节奏、调式等音乐要素表现出来的,并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归纳。

②能够在课余收集一些民族人文、地理、风俗图片、乐谱等方面的资
料,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社会生活、劳动习俗等关系的了解。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
尊重多元文化。

4.教学重点

听赏体验的前提下,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通
过比较它们的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认识、理解其民族风格。

5.教学难点

理解我国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特点。

6.教具准备

播放音乐的设备、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室的有关装置等。

二.教法

1)问题聆听法: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我会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带着
问题去聆听音乐。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认真聆听音乐。

2)视觉图像法:播放一些相关少数民族生活和风俗图片,让学生感受
其中。

3)对比欣赏法:通过欣赏不同少数民族音乐进行民族风格、特点的对
比。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生活的了解。

三.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学习。让学生亲自体验,相互
交流。进一步加深各个少数民族的音乐认识。

四.教学流程

㈠新课导入

(1)师: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那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呢?

学生回答:55个 (有的学生没听清楚问题会回答56个)

这环节设计意义:用简单的问题方式快速进入课堂,营造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兴趣。

(2)我国的少数民族音乐丰富多彩,下面我们来听一下同学们熟悉的少
数民族歌曲,听一听是哪个民族?

藏族———《北京的金山上》

维吾尔族———《掀起你的盖头来》

蒙古族———《吉祥三宝》

苗族———《飞歌》

请学生举手回答。

这环节设计意图:本环节特意选择四首我们都熟悉的少数民族歌曲,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营造音乐气氛,熟悉的歌曲更让学生积极投身于课堂中。

师小结:民歌就是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的口头、集体性的创作。他创作
于民间、流传于民间而又作用于民间的一种歌唱艺术形式。作为少数民族民歌,它更具有各
民族浓郁的地方色彩和鲜明的代表性。由于各民族所居住的地理、环境、语言风俗、劳动、
生活方式不同,从而形成了各民族的不同风格与特色。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各个民族,了
解他们的生活与民歌!

㈡鉴赏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

⑴聆听歌曲,辨别是哪个少数民族风格的音乐。

这首是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的“长调”歌曲。蒙古族,是一个英勇善战
的民族,豪爽大气是这个民族的性格,它属于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区。蒙古民歌分为长调和短
调,长调歌曲是反映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牧歌式体裁,有较长大的篇幅,节奏自由,气息宽广,
情感深沉,并有独特而细腻的颤音装饰。

⑵接下来我们辨别一下《嘎达梅林》与《牧歌》这两首哪一首是长调
哪一首是短调,为什么?

根据长调歌曲的特点,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短调歌曲的特点:短调民
歌篇幅较短小,曲调紧凑,节奏整齐、鲜明,音域相对窄一些。

在藏族民歌中 有枕固这种演唱技巧,蒙古民歌中也有一种独特的演唱
技巧,那就是“呼麦”。

⑶介绍蒙古族特色的乐器——马头琴

蒙古族的乐器品种繁多,其中马头琴最具有代表性,因琴杆上端雕有
马头而得名。马头琴所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
生活和草原风格;马头琴的旋律,表现了蒙古民族的勤劳、勇敢,也再现了深沉、粗犷、激昂,
犹有万马奔腾。

欣赏《八骏赞》片段,感受马头琴特有的草原韵味。

㈢鉴赏藏族民歌《酒歌》

导入:(以录象中的画面和音乐作背景,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导入)

这里是崇山峻岭,这里是世界之巅;这里有苍苍森林,茫茫草原,这
里是动植物的乐园;这里有皑皑雪峰,蔚蓝的湖泊星星点点,这里是江河之源;凄厉的法号
带来千古的呼唤,不绝于耳的六字真言渴望着千年的期盼;永远都转不够的庙,一生都还不
完的愿,追随着朝圣的脚步,雪域之外的人们,这就是青藏高原??欣赏《走进西藏》,首先将
同学们的情感带入到那千里之外的雪山高原。 ⑴聆听歌曲之后分析民族音乐特点

藏族传统音乐特色鲜明,品种多样,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宫廷
音乐3大类。民间音乐可分为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器乐等。藏族山歌称
“鲁”。

高亢悠长,节拍自由,音区宽广,起伏跌宕,优美而爽朗,最富高原
乡土特色。 藏族民歌的演唱中会使用到一种很特殊的演唱技巧,有没有同学发现过?很有特
色的一种颤音。西藏民歌的主要特点是活跃热烈、朴实和抒情优美。声音要求首先要自然流
畅,在风格较强的歌曲中,偶尔出现用喉头控制声音的情况。这种唱法在民间称“枕固”,其
意是说嗓子的拐弯处,是特殊的声乐装饰技巧。 ⑵藏族的传统乐器丰富多彩、品种繁多,
有拉弦乐器、吹管乐器、打击乐器等。常见的乐器有筒钦、根卡、雄林、热巴鼓等。

欣赏藏族鼓舞《草原上的热巴》

总结藏族音乐的特点:

藏族音乐的旋律线主要为高升递降型,突出对骨干音进行环绕的特点。
藏族的音乐受语言、习俗和宗教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藏族音乐主要有三大方言区,康巴地
区、安多地区和卫藏地区,藏族音乐丰富多彩。

设计意义:用富于情感的配乐朗诵,将学生首先带入到千里之外的雪
域高原。通过欣赏《酒歌》与藏族特色乐器热巴鼓,启发学生感受、分析、讨论藏族音乐的
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㈣鉴赏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

⑴下面我们来感性欣赏学习维吾尔族民歌,在听赏维吾尔族民歌之前,
让我们先看一段录像了解一下新疆的地理环境与生活概况等。录像:葡萄、哈密瓜、古老的
风格建筑,小伙子弹着冬不啦,载歌载舞的维吾尔族姑娘、美丽的天山? 师:同学们想象一
下,维吾尔族民歌的速度是什么?

生:较快。

师:那旋律有是怎么样的呢?

生:动听优美的。

师:新疆的确是个好地方,那里物产丰富,我国西北大开发正在开阔
建设它,美丽的风景,美丽的姑娘,美丽的风土人情,各种美的交织,孕育了美的旋律。下
面让我们欣赏一组维吾尔族民歌,看是否和你们回答的一样。

⑵聆听:《青春的舞曲》

《牡丹汗》

《一杯酒》

⑶会跳新疆舞蹈的同学上来一起跟着音乐一起舞蹈,欢跃起来?

设计意图:这一地区最富于特色的是新疆歌舞,因此采用载歌载舞的
录像作为导入。通过欣赏歌曲,启发学生分析、感受新疆地区的音乐特点,并用演唱、演奏、
舞蹈来表现;通过观看、欣赏新疆地区各具特色的乐器。

㈤鉴赏朝鲜族民族音乐

⑴朝鲜族有一部分定居在我国延边,他们的音乐有民歌、歌舞、器乐、
说唱、戏曲五大类。朝鲜民族能歌善舞,无论年节喜庆,还是家庭聚会,男女老幼伴随着沉
稳的鼓点与伽倻琴,翩翩起舞习以为常。

⑵分辨、讲解朝鲜族代表乐器长鼓与伽倻琴(先播放乐器图,请说出
是什么乐器?)

⑶聆听伽倻琴《纺织谣》

总结朝鲜族音乐作品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