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水的地质作用
工程地质复习-按章节

一、矿物和岩石矿物:矿物是在地壳中天然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或化合物,通常是无机作用形成的均匀固体岩石:岩石是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的矿物集何体层理:层理是指岩层中物质的成分、颗粒大小、形状和颜色在垂直方向发生变化时产生的纹理,每一个单元层理构造代表一个沉积动态的改变岩层:岩层是沉积地层的基本单位,它是物质成分、结构、内部构造和颜色等特征上与相邻层不同的沉积层称为岩层岩石结构:岩石结构是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的大小、形状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1.隐晶质和玻璃质在本质上和现象上有何区别?本质上,玻璃质是岩浆迅速上升到地表,温度骤然下降至岩浆的凝结温度以下,来不及结晶形成的,而隐晶质是岩石中的矿物颗粒很细,不能用肉眼或放大镜看出来者。
现象上来说,具隐晶质结构的岩石没有玻璃光泽及贝壳状断口,脆性程度低,有韧性,常具有瓷状断口2.岩浆岩的构造有哪些?岩浆岩的构造是指岩石中矿物的空间排列和填充方式。
1.块状2.流纹3.气孔状4.杏仁状3.成岩作用类型有哪些?由松散的沉积物转变为坚硬的沉积岩,所经历的地质作用叫成岩作用。
1.固结脱水2.胶结3.重结晶4.形成新矿物4.变质作用类型有哪些?1.接触变质作用2.区域变质作用3.混合岩化变质作用4.交代变质作用5.动力变质作用1.方解石、正长石、斜长石、石英、辉石、角闪石的主要鉴定特征;方解石;菱形六面体,无色透明,白色条痕,遇稀盐酸剧烈气泡正长石:肉红色,淡玫瑰红色,白色条痕斜长石:板状或柱状,白色条痕,断口粗糙石英:无条痕,无解理,油脂光泽,断口贝壳状;辉石:短柱状,横截面近八角形,浅棕色条纹,玻璃光泽角闪石:长柱状或近三向等长状,截面六边形,淡绿色条痕,玻璃光泽2.变质作用因素的类型:高温,压力,化学活泼性流体。
一、矿物和岩石矿物:矿物是在地壳中天然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或化合物,通常是无机作用形成的均匀固体。
吴泰然《普通地质学》(第2版)-地表水流的地质作用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第7章地表水流的地质作用7.1复习笔记一、地表水流1.定义地表水流是指所有流动于大陆地表的水,包括大气降水、融雪、经由地下重新返回地表的暂时的、常年的径流水。
3.在不同地区的作用结果(1)在山区进行侵蚀作用,形成深切地貌,使地面逐渐降低;(2)在平原或低洼的盆地地区则以沉积,使地面上升;(3)其总的结果是不断地夷平地球陆地表面。
4.作用地表水流的地质作用包括对地表岩石的侵蚀、搬运和沉积等作用,这些作用的总和称为水流作用,产物称为“沉积物”,其强度取决于水流的流量和流速。
5.基础大气降水是产生地表水流的基础。
6.大陆水循环大陆水循环基本满足:大气降水量=地表径流量+地下水渗流量+大陆蒸发量,但因不同区域影响而变化。
二、斜坡面流1.面流(片流)面流是指降雨或融雪时产生的、无固定水道的细小水流沿斜坡向下的运动形式。
2.坡积作用(1)概念坡积作用是指斜坡面流的水带动风化作用所产生的松散物质,沿斜坡向下搬运,堆积在斜坡下部和坡脚处的一种作用。
所形成的沉积物称为坡积物,作用的结果是使斜坡变缓。
(2)坡积作用条件温带和亚热带的平原、草原区以及干旱的热带大草原带相对稀疏的植被加速了冲积作用。
三、暂时性河流的地质作用1.冲沟的形成与发展(1)概念冲沟是指当斜坡面流汇入低洼地后便形成了较强水流,这种较强的水流对斜坡冲刷或侵蚀作用形成沟槽。
(2)发育阶段①第一阶段冲沟发育的第一阶段是在斜坡上形成细谷。
②第二阶段在接近斜坡谷源头处经常会出现一个较大的落差,即形成所谓的顶部跌水。
③第三阶段以侵蚀基准面为准,开始冲沟发育的第三阶段。
④第四阶段垂向侵蚀减弱,沟谷顶部峭壁变缓,冲沟岸坡逐渐塌落,达到稳定的天然斜坡角,局部被植物覆盖。
(3)冲沟侵蚀强度的影响因素①气候特征、局部地形、地质构成(岩石成分和埋藏特点)、植物覆盖情况等;②人类的经济活动(砍伐森林、不正确的翻耕土地等)也常引起冲沟侵蚀的发生;③表面由松散易冲刷的岩石组成的地区,冲沟发展很快。
13.第十三章 海洋及湖泊的地质作用

退流(底流)
进流
岸流
波浪到达岸边后会形成方向不同的三种岸流:
进岸流 离岸流 沿岸流
在礁石海岸的较深水区,波浪突然受阻后,波长迅速 减小,波高急剧加大,形成拍岸浪。
波浪的折射现象
在岬角及海湾发育的海岸地带,波浪受海底 摩擦的影响,使波浪向海岸推进的速度产生 差异。在海湾处波浪运动速度较快,从而使 波脊线(波峰连线)弯曲,趋向与弯曲的海 岸平行,这种现象称波浪折射。 导致波能向岬角聚集,在海湾分散。
北戴河鸽子窝潮坪沉积
潮汐层理
潮汐层理
3)沙坝、沙嘴沉积 沙坝是由波浪运动产生的进流和退流迁移沙粒形成 的平行于海岸的长条状垄岗地形。高潮线附近的 沙坝称为沿岸堤,低潮线附近的称水下沙坝。 沙嘴是一端与海岸相连,一端伸入海中的沙质垄岗 地形。 通常是沿岸流携带沙粒从海岬部位进入 海湾时因水域开阔、流速下降,使所携带的沙粒 堆积下来形成的。尾部常呈弧形。
深海区,大于2000米的地带。
海洋的环境分区
大陆架 滨 海 浅海 大陆坡 半深海 大陆基 深海
3.海洋的剥蚀作用
海洋对海岸及海底岩石的侵蚀破坏作用称 海蚀作用。分机械侵蚀和溶解两种。 机械侵蚀主要是由于海水的波浪运动、潮 流等对海岸产生的破坏作用,具体又可分 冲蚀和磨蚀两种。 溶解是由于海水中含较多的CO2等溶剂,可 对海岸及海底岩石产生溶解作用。
(1)基岩海岸的海蚀作用
基岩海岸:由坚硬的、未经移动的岩石所 组成的海岸 坡度相对较大,潮间带窄
海岸线不平,多岬角和港湾。
基岩海岸海蚀地貌
基岩海岸由于其海底地形坡度大,海浪的能量未耗损,可形 成动能强大的拍岸浪,机械侵蚀作用十分强烈,是海蚀作 用最强烈的地区,常形成多种还是地貌。 激浪的强烈冲刷作用形成呈蜂窝状的圆形、椭圆形海蚀穴, 或是在海平面附近形成高度大致相同的凹槽,宽度大于深 度的称海蚀凹槽,深度比宽度大的称为海蚀洞。 冲入洞中的浪流及其对空气的压缩作用,可将洞顶击穿, 称为海蚀窗。 海蚀凹槽顶的岩石因下部掏空而不断崩塌,这样形成的悬 崖称为海蚀崖。
土木工程地质复习题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35道)一、矿物和岩石(一) 矿物1.方解石的晶体形态是( )A.短柱状B.板状C.立方体D.菱面体2.条痕是指矿物的( )A.固有颜色B.粉末的颜色C. 杂质的颜色D.表面氧化物的颜色3.肉红色是( ) 的固有颜色.A.石英B.滑石C.方解石D.正长石4.解理是指( ).A.岩石受力后形成的平行破裂面B.岩石中不规则的裂隙C.矿物受力后沿不规则方向裂开的性质D.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平行裂开的性质5.方解石有( )A.三组完全解理B.二组中等解理C.二组极完全解理D.三组中等解理6.断口是矿物受锤击后沿( )方向产生的断裂.A.不规则方向B.平行所有晶面方向C.平行某一晶面方向D.锤击方向7.在下列矿物中,硬度最高的是( ).A.石英B.长石C.滑石D.方解石(二) 岩浆岩1.流纹岩的常见构造是( )A.致密块状B.气孔状C.流纹状D.杏仁状2.花岗岩的主要矿物成分是( ).A.石英, 长石B.角闪石, 斜长石C.辉石, 斜长石D.黑云母,长石3.辉长岩的常见结构是( )A.辉绿结构B.全晶质中粒结构C.斑状结构D.隐晶质结构4.闪长岩是一种( )A.酸性岩B.中性岩C .基性岩 D.超基性岩5.玄武岩是属于( )A.浅成岩B.深成岩C.喷出岩D.火山碎屑岩6.侵入地壳深处的酸性岩浆冷凝后形成( )A.流纹岩B.花岗岩C.辉绿岩D.闪长岩7.喷出地表的中性岩浆冷却后形成( ).A.玄武岩B.流纹岩C.安山岩D.闪长玢岩(三) 沉积岩1.将松散沉积颗粒连结起来固结成岩的过程叫做( )A.压固脱水作用B.胶结作用C.重结晶作用D.成岩作用2.岩层厚度为0.1-0.5m时叫做( )A.巨厚层B.厚层C.中厚层D.薄层3.沉积岩分类的关键因素是( )A.结构特征B.构造特征C.矿物成份D.胶结物成份4.泥岩与页岩的主要区别是( ).A.矿物成份B.结构C.构造D.胶结物5.在胶结物中,强度最大的是( )A.铁质B.硅质C.泥质D.碳质6.具有砾状结构的沉积岩是( )A.生物化学岩B.砾岩C.砂岩D.角砾岩7.钙质石英砂岩的结构是( )A.砾状结构B.泥质结构C.化学结构D.砂状结构8.石灰岩的主要矿物成分是( )A.石英B.长石 C .方解石 D.白云石(四) 变质岩1.二云母片岩的结构是( )A.片状变晶结构B.柱状变晶结构C.粒状变晶结构D.显微鳞片状变晶结构2.变质作用因素主要是指( ).A.高温,高压和化学活泼性流体B.上覆岩体重力下的压固脱水作用C.高温下的矿物重结晶作用D.构造应力将岩石挤压破碎的作用3.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的共同特征是( )A.有粒状矿物B.矿物靠胶结物联结C.有片理构造D.颗粒排列各向均一4.闪长片麻岩的主要矿物成份是( )A.绿泥石,绢云母B.石英,长石,黑云母C.辉石,斜长石,黑云母D.角闪石,石英,斜长石5.大理岩是由( )变质而成的岩石.A.石灰岩B.石英砂岩C.泥岩D.花岗岩6.条带状,眼球状构造是( )的构造特征.A.片岩B.片麻岩C.混合岩D.层理砂岩7.中颗变晶结构是( )的结构.A.砂岩B.砾岩C.辉长岩D.片麻岩二、地质构造和地史(一) 倾斜地层1.岩层产状是指( ).A.岩层在空间的位置和分布B.岩层在空间的延伸方向C.岩层在空间的倾斜方向D.岩层在空间的倾斜程度2.岩层的倾角表示( )A.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夹角B.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交线方位角C.岩层面最大倾斜线与水平面交线的夹角D.岩层面的倾斜方向3.当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时,岩层是( )A.缓倾岩层B.陡倾岩层C.水平岩层D.直立岩层4.岩层产状记录为135°∠5°时,表示岩层的走向为( )A.15°B.135°C.45°D.315°5.岩层产状记录为S45°W∠15°S时,表示岩层倾向为( ).A. N45°EB.S45°EC.S45°WD.N45°W(二) 褶皱1.褶曲存在的地层标志是( )A.地层对称重复B.地层不对称重复C.地层不对称缺失D.地层对顶2.褶曲按横剖面形态分类,主要依据褶曲( )的相互关系分类.A.枢纽和轴面产状B.轴面产状和两翼岩层产状C.轴面产状和轴线产状D.枢纽和两翼岩层产状3.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倾向相反,倾角不等的褶曲是( )A.直立褶曲B.平卧褶曲C.倾斜褶曲D.倒转褶曲4.地层对称重复,中间老,两边新,地层界线平行延伸,表示该地区存在( )A.水平背斜B.水平向斜C.倾伏背斜D.倾伏向斜5.褶曲倾伏端的地层界线在平面上表现为( )A.一端封闭弯曲B.彼此平行延伸C.环状弯曲D.不连续(三) 节理1.节理延伸方向与岩层延伸方向一致时,叫做( )A.倾向节理B.斜交节理C.走向节理D.横向节理2.节理按成因分为原生节理,构造节理和( )A.冷缩节理B.张节理C.成岩节理D.次生节理3.玄武岩的柱状节理是一种( )A.原生节理 B .构造节理 C.风化节理 D.走向节理4.常切断砾岩中砾石的节理一般是( )A.张节理B.冷缩节理C.剪节理D.风化节理5.节理面两壁间的宽度大于5mm的节理是( )A.宽张节理B.张开节理C.微张节理D.密闭节理(四) 断层1.正断层是指断层的( )的现象.A.上盘相对向上运动B.上盘相对向下运动C.下盘相对向下运动D.两盘水平错动2.逆断层是指断层的( ) 的现象.A.下盘相对向上运动B.下盘向对向下运动C.上盘相对向下运动D. 两盘水平错动3.擦痕( )A.只出现在断层面上B.只出现在剪切面上C.只出现在岩层滑动面上D.前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出现4.构造角砾岩是断层存在的( )A.唯一标志B.重要标志C.必要条件D.充分条件5.地层出现不对称重复,缺失或对顶时,则有( ) 存在.A.向斜B.背斜C.断层D.角度不整合接触6.在走向断层中,当岩层产状与断层产状相反时,如地层出现不对称重复,则是( )A.逆断层B.正断层C.平移断层D.迭瓦式断层7.某地区出露地层为TPCSOЄ,经判断存在一岩层产状与断层产状相反的走向断层,该断层是( )A.正断层B.逆断层C.平移断层D.张性断层8.当岩层走向与断层倾向一致时,叫做( )A.走向断层B.倾向断层C.斜交断层D.横断层(五) 地史1.泥裂构造是一种( )A.层间构造B.层面构造C.层理构造D.成层构造2.泥裂开口所指的方向一定是( )A.岩层的底面B.岩层的顶面C.地表的表面D.河床的底面3.有一剖面的地层由新到老为P2P1C3C2O2O1Є3,其中缺失了( )A. C1SB. C1SO3C. C1DO3D. C1DSO34.有一剖面的地层由新到老为K2K1J3C2C1D3,其中缺失了( )A.J2J1TB. J2J1PC. J2J1TPC3D. J2PC35.上部沉积岩随下部岩浆岩隆起弯曲,接触处的原沉积岩出现变质现象,两者的接触关系是( )A.侵入接触B.沉积接触C.不整合接触D.整合接触6.沉积接触是指( )的接触关系.A.先有沉积岩,后有岩浆岩B.先有岩浆岩,后有沉积岩C.沉积岩之间D.岩浆岩之间7.角度不整合接触是两套地层( )的一种接触关系.A.产状不平行,时代连续B.产状不平行,时代不连续C.产状平行,时代连续D.产状平行,时代不连续8.上下地层产状一致,中间缺失某一时代的地层,这种接触关系称为( )A.整合接触B.平行不整合接触C.角度不整合接触D.沉积接触9.有一套地层由新到老为K2K1J2J1T2T1P2P1,产状平行,该套地层为( ).A.整合与假整合接触B.整合与角度不整合接触C. 假整合与角度不整合接触D.都是假整合接触三、水的地质作用(一) 暂时性地表水1.暴雨时短暂时间内,在地表沟谷中汇聚的暂时性水流,将沟谷中物质侵蚀,搬运, 并沉积在沟谷口的过程叫做( )A.洗刷作用B.冲刷作用C.淋滤作用D.河流地质作用2.大气降雨沿坡面漫流,将坡面风化物质搬运到坡脚平缓处堆积,形成( )A.洪积层B.冲积层C.残积层D.坡积层3.残积层是( )A.淋滤作用的产物B.洗刷作用的产物C.冲刷作用的产物D.河流地质作用的产物4.洪积扇的工程性质最好的地方是( )A.扇顶B.扇腰C.扇缘D.主流线(二) 常年性地表水1.河流的侵蚀能力与( ) 关系最大.A.河床宽度B.河流流量C.河流流速D.河床粗糙率2.河流两岸洪水期被淹没, 平水期露出水面的部分叫做( )A.河漫滩B.河流阶地C.河谷斜坡D.河床3.河流的侵蚀,搬运,沉识作用,被称为( )A.第四纪地质作用B.冲刷作用C.成岩作用D.河流地质作用4.阶地面和阶地陡坎均由基岩组成的阶地叫做( )A.侵蚀阶地B.基座阶地C.冲积阶地D.横向阶地5.河流地质作用产生的沉积物叫做( )A.洪积层B.残积层C.坡积层D.冲积层6.上部为冲积层,下部为基岩出露的河流阶地叫做( )A.侵蚀阶地B.基座阶地C.堆积阶地D.纵向阶地7.阶地是( )A.河流侵蚀作用的产物B.河流沉积作用的产物C.地壳升降作用的产物D.前述三种作用的产物(三) 地下水的基本性质1.岩,土孔隙和裂隙中能够容纳一定数量水体的性能叫做( )A.持水性B.给水性C.容水性D.透水性2.吸附在岩,土颗粒表面,不受重力影响的地下水叫做( D )A.重力水B.毛细水C.汽态水D.结合水3.地下水中所含各种离子,分子, 化合物的总量叫做( A )A.总矿化度B.总硬度C.暂时硬度D.永久硬度4.饱水带是指( )A.毛细水带B.毛细水带和重力水带C.重力水带D.汽态水,吸附水,薄膜水带5.溶水度等于( )A.持水度加给水度B.持水度加透水度C.给水度加透水度D.给水度减持水度(四) 地下水的基本性质1.地下水对混凝土的溶出性浸蚀,主要因为地下水中( )A. CO2含量过高B.水质偏酸性C.硫酸根离子超标D.暂时性硬度小于32.地下水中含有侵蚀性CO2时,对混凝土有( )A.一般酸性侵蚀B.溶出性侵蚀C.碳酸侵蚀D.硫酸侵蚀3.侵蚀性CO2是因为地下水中( )A. CO2本来就有侵蚀性B.CO2含量没达到平衡标准C. CO2含量超过平衡标准D.CO2含量恰好达到平衡标准(五) 地下水的埋藏条件1.上层滞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A.大气降水B.潜水C.承压水D.岩溶水2.埋藏在地面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的重力水叫做( )A.上层滞水B.潜水C.承压水D.裂隙水3.潜水是埋藏在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的( )A.饱气带水B.毛细水C.重力水D.上层滞水4.埋藏并充满两个隔水带之间的重力水叫做( )A.潜水B.承压水C.上层滞水D.饱气带水5.基岩裂隙水的主要径流通道是( )A.岩石的孔隙B.岩石的节理C.溶洞D.岩层的层理6.孔隙水是指储存和运动在岩石孔隙中的( )A.重力水B.地下水C.薄膜水D.毛细水四、岩石工程性质及岩体(一) 风化1.生物物理风化的主要类型是( )A.冰劈作用B.热胀冷缩作用C.盐类结晶作用D.根劈作用2.因强烈蒸发使地下水浓缩结晶,导致岩石裂缝被结晶力扩大,叫做( )A.热胀冷缩作用B.盐类结晶作用C.冰劈作用D.碳酸化作用3.冰劈作用是( )A.物理风化B.生物风化C. 化学风化D.差异风化4.影响岩石风化的内部因素是( )A.湿度和压力B.化学活泼性流体C.岩石性质和地质构造D.矿物的联结力5.岩石的风化程度主要根据岩石的( )进行观察.A.颜色和力学性质B.矿物成份和力学性质C.矿物成份和破碎程度D.以上全部6.抗风化能力最强的矿物是( )A.正长石B.斜长石C.石英D.方解石7.黄铁矿在空气或水中生成褐铁矿,在化学风化中应属于( )A.溶解作用B.水化作用C.氧化作用D.碳酸作用(二) 特殊土1.黄土的( )是黄土地区浸水后产生大量沉陷的重要原因.A.湿陷性B.崩解性C.潜蚀性D.易冲刷性2.风成黄土是一种( ) .A.原生黄土B.次生黄土C.残积黄土D.由风化作用形成的黄土3.具有承载力低,沉降量大的土是( )A.黄土B.软土C.膨胀土D.冻土4.膨胀土遇水后膨胀,是因为膨胀土中含有较多的( )A.蒙脱石B.高岭石C.白云石D.长石5.多年冻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A.长江中下游B.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C.云贵高原D.湖沼地带6.冻土的冻胀融沉性是因为冻土中含有较多的( )A.易溶盐B.水C.孔隙D.有机质(三) 岩石工程性质1.岩石浸水后强度降低的性能叫做岩石的( )A.吸水性B.软化性C.可溶性D.崩解性2.评价岩石抗冻性的指标是( )A.软化系数B.吸水率C.抗压强度D.重量损失率和强度损失率3.岩石在单轴压力下变形,其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的比值叫做( )A.弹性模量B.变形模量C.塑性模量D.泊松比4.岩石的强度指标,通常是用岩石的( )来表示.A.抗压强度B.抗拉强度C.抗剪强度D.抗扭强度5.花岗岩,石灰岩,钙质砂岩,千枚岩中,石灰岩的工程性质属于( )A.最好B.较好C.中等D.较差6.硅质石英砂岩的主要工程力学持征之一是具有较高的( )A.强度B.可溶性C.膨胀性D.崩解性7.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为5以上至30MPa时,被称为( )A.极硬岩B.硬岩C.软岩D.极软岩8.页岩,泥岩在土,石工程分类中应属于( )A. Ⅱ级B. Ⅲ级C. Ⅳ级D. Ⅴ级(四) 岩体1.岩体工程性质不仅取决于组成它的岩石,更主要是取决于它的( )A.结构体形态B.矿物成份C.不连续性D.岩石构造2.岩体结构是指( )A.结构面和结构体的组合形式B.岩石块体的大小和形态C.结构面的空间分布状况D.岩体各向异性的持征3.( ),层状结构,碎裂结构,散体结构是结构体的四大类型.A.砾石结构B.砂状结构C.粗粒结构D.整体块状结构4.在岩体结构类型中,构造变动中等,具中厚层状的沉积岩应属于( )A.整体块状结构B.层状结构C.碎裂结构D.散体结构5.层理是( A )结构面.A.成岩B.构造C.次生D.变质6.次生结构面的常见代表是( )A.冷缩节理,层理,片理B.张节理,剪节理,断层C.风化裂隙,爆破裂隙,御荷裂隙,溶蚀裂隙D.不整合接触界面7.在结构面强度中,最重要的是( )A.抗压强度B.抗拉强度C.抗剪强度D.抗弯强度五、不良地质(一) 滑坡1.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坡内一个或几个滑动面作整体下滑的过程叫做( )A.崩塌B.滑坡C.溜坍D.坍方2.具有一个贯通的滑动面,并且下滑力大于抗滑力,被认为是( )A.滑坡分类的重要依据B.影响滑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C.滑坡的形成条件D.滑坡的主要判别持征3.切层滑坡是指滑体的滑动面( )A.顺着岩层面B.切割岩层面C.切割节理面D.顺着节理面4.滑坡主要发育在( )A.花岗岩区B.石灰岩区C.软弱岩区D.高陡边坡5.滑坡体后缘与不滑动部分断开处形成的陡壁叫做( )A.滑坡壁B.滑动面C.主裂缝D.滑坡台阶6.重力式挡墙主要用于整治( )A.崩塌B.岩堆C.滑坡D.落石(二) 崩塌和岩堆1.斜坡上的大量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坡体崩落的现象叫做( )A.剥落B.落石C.崩塌D.滑坡2.崩塌主要发育在( )A.软弱岩区B.节理不发育边坡C.节理发育的坚硬岩区D.平缓山坡3.对于中等规模,频繁发生的崩塌,线路通过时主要采取( ) 的措施.A.明洞B.拦石墙C.拦石网D.绕避4.岩堆表面坡度与岩块堆积的天然休止角相比,应该( )A.偏大B.偏小C.接近D.不一定5. 对正在发育的大中型岩堆,线路通过时最好采取( )的措施.A.绕避B.修路堑C.修路堤D.半堤半堑(三) 泥石流1.泥石流按流态特征可分为( )和粘性泥石流.A.泥流B.水石流C.稀性泥石流D.坡面型泥石流2.粘性泥石流是因为流体( )A.含有大量的粘土颗粒B.含有少量粘土颗粒C.有较小的溶重D.泥浆流速大于石块流速3.泥石流是一种( )A.由风化碎屑物质组成的碎流B.流量特别大的洪流C.含大量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D.由重力堆积物组成的固体物质4.在条件允许时, 泥石流地区的选线一般选在( )A.流通区B.扇顶C.扇腰D.扇缘5.泥石流防治中最主要的手段是( )A.排导槽,栏碴坝和明洞渡槽B.丁坝C.泄洪渠D.种植植被(四) 岩溶1.岩溶形成的基本条件是( ),岩石的透水性,水的溶蚀能力和水的运动.A.岩层产状B.岩石构造C.岩石的孔隙性D.岩石的可溶性2.岩溶水按埋蒇条件可为( )A.裂隙水,孔隙水B.潜水,孔隙水C.承压水,裂隙水D.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3.岩溶水按垂直方向可分为垂直循环带,季节循环带,( ),深部循环带.A.潜水带B.承压水带C.水平循环带D.地表溶蚀带4.岩溶发育的规律主要受到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和( )的影响.A.岩层产状B.地下水中CO2含量C.节理发育D.岩石性质5.分布最广的可溶性岩石是( )A.碳酸盐类岩石B.硫酸盐类岩石C.岩盐类岩石D.钙质胶结类岩石四.简答题(20道)一、矿物和岩石3.成岩作用类型有哪些?1.接触变质作用2.区域变质作用3.混合岩化作用4.变质作用类型有哪些?①区域变质岩类,由区域变质作用所形成。
6第六章 河流的地质作用

河口沉积作用河
口是河流最主要的沉积 场所。当河流入湖泊、 海洋时受湖水或海水的 顶托,流速迅速减小, 使河水搬运能力减弱甚 至消失,大量机械搬运 物质在河口沉积下来。 另一方面由于湖水、海 水中富含有电解质,当 河流中以胶体搬运的溶 运物与湖水、海水相混 合后,海水中的电解质 破坏了胶体的稳定性, 致使胶体凝聚,而沉积 在河口。 在河流流入湖泊 或海洋的地方,河流沉 积物常形成锥形的沉积 地貌(其外形象三角形) 称为三角洲。
夷平面的形成过程
河流的演化:
牛轭湖
截弯取直
顺直河道
曲流
蛇曲 河道局部取直
侧蚀作用
下 蚀 向源加长 河流的袭夺、断头河、袭夺弯 作 用 向源侵蚀
河谷加深 急流、瀑布
本章重点
1.河谷和河谷要素 2.河流的演化(侧蚀作用、下蚀作 用); 3.河流的主要沉积地貌: 心滩、沙坝、滨河床浅滩、河漫滩、 天然堤的形成及沉积特点; 4.河流阶地的概念、成因及研究意义。
河流对碎屑颗粒的机械搬运方式
1.推移式(traction):流水对碎屑物产生推力,并使 其沿河道底滚动和滑动的搬运方式,砾石在流水的推 动下总是长轴垂直于水流方向,并沿河底向前移动, 当推动力减小时,以长轴垂直于水流方向停积下来, 且粗大砾石的最大扁平面总是向河流上游方向倾斜, 但位于主流线附近的砾石,长轴可平行于水流方向, 据此可恢复古代河流的流向。 2.跃移式(saltation):砂粒级碎屑颗粒的常见搬运方 式,受紊动涡流和不同深度水层流速不同产生的上举 力影响。
3.水系(drainage system):由河流和注入它的支 流组成的地面水流网。 分水岭(water divide):相邻两个水系的分界。 水系分区(据地质作用类型):支流汇聚 区:以侵蚀作用为主;干流运输区:以搬运 作用为主;散流堆积区:以沉积作用为主。 水系类型:树枝状水系、格子状水系、放 射状水系、平行状水系和羽毛状水系。 河流的水文状况:河流的流量、流速、水 位等的变化,河流的水文状况控制了河流的 侵蚀、搬运、沉积等地质作用。
第十二章河流的地质作用

第十二章河流的地质作用一~河流概述地面流水包括片流、洪流和河流,是塑造陆地地貌形态的最重要的地质营力。
片流和洪流统称为暂时性流水。
而河流则是常年性的线状流水。
1 •河流(river)在固定河道中流动的常年性线状流水称为河流。
2 .片流(sheet flow)下雨后沿斜坡流动的暂时性面状流水。
3 .洪流(flood current)下雨后沿沟谷及河道流动的暂时性线状流水。
二、河流的侵蚀作用河水在流动过程中,以其自身的动力以及所携带的泥沙对河床的破坏,使其加深、加长和加宽等过程称为河流的侵蚀作用。
卜蚀作用(bottom erosion)河水挟带的碎屑物质对河床底部产生破坏,使河谷加深的过程称为河流的下蚀作用。
则蚀作用| (lateral河水以自身的动力及挟带的砂石对河床两侧或谷坡进行破坏的作用称为河流的侧蚀作用,亦称旁蚀作用。
在河流上游及山区河流,由于河床的纵降比和流水速度大,因此活力在垂直方向上的分量也大,就能产生较强的下蚀能力,这样使河谷的加深速度快于拓宽速度,从而形成在横断面上呈“V字形的河谷,也称V形谷。
孑卞丿门L阶地IVI5 7 汁J行丿色态耍廣<|殳恵I却河谷主要由谷坡、谷底、河床组成。
河谷两侧斜坡称谷坡,谷坡所限定较平坦的下部称谷底,河床是指常年被水占据的水槽,这三者常称为河谷要素以下根据我国特色,在中国境内河流的侵蚀作用通过几个部分作分析:①分水岭(源头)附近②上游活动山地中③中游相对稳定山地中④(下游)平原区⑤河流入海处(一)分水岭附近(源头)的侵蚀作用分水岭(drainage divide):流域与流域之间由山体或高地所分开,水流方向不同,分开相邻流域的高地称为分水岭。
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主干水流水体源头部位的分水岭是巴颜喀拉山脉。
而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两大水系的地理分界是秦岭山脉。
分水岭以北,所有支流汇集到黄河干流并流入渤海。
分水岭以南,所有支流汇集到长江干流并流入东海。
分水岭附近的侵蚀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 向源侵蚀(up stream erosion)使河流向源头方向加长的作用称河流的向源侵蚀作用。
工程地质简答题

简答题:1.识别滑坡的标志有:(1)地形地貌方面:滑坡形态特征、阶地、夷平面高程对比(2)地质构造方面:滑体上产生小型褶曲和断裂现象滑体结构松散、破碎(3)水文地质方面:结构破碎→透水性增高→地下水径流条件改变→滑体表面出现积水洼地或湿地,泉的出现(4)植被方面:马刀树、醉汉林(5)滑动面的鉴别:勘探:钻探变形监测:钻孔倾斜仪2.水库诱发地震有何特点?(1)空间分布特征a.震中位置*震中主要集中在断层破碎带附近*往往密集成条带状或团块状,其延伸方向大体与库区主要断裂线平行或与X型共轭剪切断裂平行*常分布于库区岩溶发育部位或断裂构造与岩溶裂隙带的复合部位b.震源较浅,震源体较小,一般发生在低烈度区c.等震线形状:主要与库区构造、岩性条件有关*构造型水库地震:椭圆形,长轴方向与所在地段的主要构造线或发震断层走向一致或平行*发生于新老地层接合部位的水库地震:等震线的长轴方向与新老地层的接合线方向一致*岩溶区发生的水库地震:等震线多为不规则的多边形或近似圆形,且与当地发育的岩溶形态一致或基本一致(2)地震活动与库水位的关系a.绝大多数水库的地震活动与库水位呈正相关b.少数水库区的地震活动性随着库水位的增加而明显地降低,呈负相关(3)地震活动的序列特点a.震型内生成因水库地震序列以前震——余震型为主,偶尔见群震型。
外生成因水库诱发地震常属单发式主震型或多发式群震型。
b.地震频度与震级的关系㏒N=a-bM水库地震:b值大于当地同震级的天然地震,b≥1,前震的b值一般略高于余震。
c.主震M0与最大余震M1的震级关系水库地震:M0-M1<1M1/M0≈13.写出滑坡的八个主要形态要素。
滑坡的形态要素主要有:滑动面(带)、滑床、滑坡后壁、滑坡周界、滑坡前缘(舌)、滑坡台(滑坡台阶)、滑坡洼地(湖)、滑坡裂缝、滑坡轴(主滑线)。
1.什么是潜水的等水位线图?如何根据等水位线确定水流方向和水力梯度?答:潜水面的形状可用等高线图表示,即为潜水等水位线图。
土木工程地质试题库(1)

4.洪积扇的工程性质最好的地方是( C )A.扇顶B.扇腰C.扇缘D.主流线(二) 常年性地表水1.河流的侵蚀能力与( C ) 关系最大.A.河床宽度B.河流流量C.河流流速D.河床粗糙率2.河流两岸洪水期被淹没, 平水期露出水面的部分叫做( A )A.河漫滩B.河流阶地C.河谷斜坡D.河床3.河流的侵蚀,搬运,沉识作用,被称为( D )A.第四纪地质作用B.冲刷作用C.成岩作用D.河流地质作用4.阶地面和阶地陡坎均由基岩组成的阶地叫做( A )A.侵蚀阶地B.基座阶地C.冲积阶地D.横向阶地5.河流地质作用产生的沉积物叫做( D )A.洪积层B.残积层C.坡积层D.冲积层6.上部为冲积层,下部为基岩出露的河流阶地叫做( B )A.侵蚀阶地B.基座阶地C.堆积阶地D.纵向阶地7.阶地是( C )A.河流侵蚀作用的产物B.河流沉积作用的产物C.地壳升降作用的产物D.前述三种作用的产物(三) 地下水的基本性质1.岩,土孔隙和裂隙中能够容纳一定数量水体的性能叫做( C )A.持水性B.给水性C.容水性D.透水性2.吸附在岩,土颗粒表面,不受重力影响的地下水叫做( D )A.重力水B.毛细水C.汽态水D.结合水3.地下水中所含各种离子,分子, 化合物的总量叫做( A )A.总矿化度B.总硬度C.暂时硬度D.永久硬度4.饱水带是指( C )A.毛细水带B.毛细水带和重力水带C.重力水带D.汽态水,吸附水,薄膜水带5.溶水度等于( A )A.持水度加给水度B.持水度加透水度C.给水度加透水度D.给水度减持水度(四) 地下水的基本性质1.地下水对混凝土的溶出性浸蚀,主要因为地下水中( D )A. CO2含量过高B.水质偏酸性C.硫酸根离子超标D.暂时性硬度小于32.地下水中含有侵蚀性CO2时,对混凝土有( C )A.一般酸性侵蚀B.溶出性侵蚀C.碳酸侵蚀D.硫酸侵蚀3.侵蚀性CO2是因为地下水中( C )A. CO2本来就有侵蚀性B.CO2含量没达到平衡标准C. CO2含量超过平衡标准D.CO2含量恰好达到平衡标准(五) 地下水的埋藏条件1.上层滞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A )A.大气降水B.潜水C.承压水D.岩溶水2.埋藏在地面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的重力水叫做( B )A.上层滞水B.潜水C.承压水D.裂隙水3.潜水是埋藏在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的( C )A.饱气带水B.毛细水C.重力水D.上层滞水4.埋藏并充满两个隔水带之间的重力水叫做( B )A.潜水B.承压水C.上层滞水D.饱气带水5.基岩裂隙水的主要径流通道是( B )A.岩石的孔隙B.岩石的节理C.溶洞D.岩层的层理6.孔隙水是指储存和运动在岩石孔隙中的( A )A.重力水B.地下水C.薄膜水D.毛细水四、岩石工程性质及岩体(一) 风化1.生物物理风化的主要类型是( D )A.冰劈作用B.热胀冷缩作用C.盐类结晶作用D.根劈作用2.因强烈蒸发使地下水浓缩结晶,导致岩石裂缝被结晶力扩大,叫做( B )A.热胀冷缩作用B.盐类结晶作用C.冰劈作用D.碳酸化作用3.冰劈作用是( A )A.物理风化B.生物风化C. 化学风化D.差异风化4.影响岩石风化的内部因素是( C )A.湿度和压力B.化学活泼性流体C.岩石性质和地质构造D.矿物的联结力5.岩石的风化程度主要根据岩石的( D )进行观察.A.颜色和力学性质B.矿物成份和力学性质C.矿物成份和破碎程度D.以上全部6.抗风化能力最强的矿物是( C )A.正长石B.斜长石C.石英D.方解石7.黄铁矿在空气或水中生成褐铁矿,在化学风化中应属于( C )A.溶解作用B.水化作用C.氧化作用D.碳酸作用(二) 特殊土1.黄土的( A )是黄土地区浸水后产生大量沉陷的重要原因.A.湿陷性B.崩解性C.潜蚀性D.易冲刷性2.风成黄土是一种( A ) .A.原生黄土B.次生黄土C.残积黄土D.由风化作用形成的黄土3.具有承载力低,沉降量大的土是( B )A.黄土B.软土C.膨胀土D.冻土4.膨胀土遇水后膨胀,是因为膨胀土中含有较多的( A )A.蒙脱石B.高岭石C.白云石D.长石5.多年冻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B )A.长江中下游B.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C.云贵高原D.湖沼地带6.冻土的冻胀融沉性是因为冻土中含有较多的( B )A.易溶盐B.水C.孔隙D.有机质(三) 岩石工程性质1.岩石浸水后强度降低的性能叫做岩石的( B )A.吸水性B.软化性C.可溶性D.崩解性2.评价岩石抗冻性的指标是( A )A.软化系数B.吸水率C.抗压强度D.重量损失率和强度损失率3.岩石在单轴压力下变形,其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的比值叫做( D )A.弹性模量B.变形模量C.塑性模量D.泊松比4.岩石的强度指标,通常是用岩石的( A )来表示.A.抗压强度B.抗拉强度C.抗剪强度D.抗扭强度5.花岗岩,石灰岩,钙质砂岩,千枚岩中,石灰岩的工程性质属于( C )A.最好B.较好C.中等D.较差6.硅质石英砂岩的主要工程力学持征之一是具有较高的( A )A.强度B.可溶性C.膨胀性D.崩解性7.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为5以上至30MPa时,被称为( B )A.极硬岩B.硬岩C.软岩D.极软岩8.页岩,泥岩在土,石工程分类中应属于( B )A. Ⅱ级B. Ⅲ级C. Ⅳ级D. Ⅴ级(四) 岩体1.岩体工程性质不仅取决于组成它的岩石,更主要是取决于它的( C )A.结构体形态B.矿物成份C.不连续性D.岩石构造2.岩体结构是指( A )A.结构面和结构体的组合形式B.岩石块体的大小和形态C.结构面的空间分布状况D.岩体各向异性的持征3.( D ),层状结构,碎裂结构,散体结构是结构体的四大类型.A.砾石结构B.砂状结构C.粗粒结构D.整体块状结构4.在岩体结构类型中,构造变动中等,具中厚层状的沉积岩应属于( B )A.整体块状结构B.层状结构C.碎裂结构D.散体结构5.层理是( A )结构面.A.成岩B.构造C.次生D.变质6.次生结构面的常见代表是( C )A.冷缩节理,层理,片理B.张节理,剪节理,断层C.风化裂隙,爆破裂隙,御荷裂隙,溶蚀裂隙D.不整合接触界面7.在结构面强度中,最重要的是( C )A.抗压强度B.抗拉强度C.抗剪强度D.抗弯强度五、不良地质(一) 滑坡1.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坡内一个或几个滑动面作整体下滑的过程叫做( B )A.崩塌B.滑坡C.溜坍D.坍方2.具有一个贯通的滑动面,并且下滑力大于抗滑力,被认为是( C )A.滑坡分类的重要依据B.影响滑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C.滑坡的形成条件D.滑坡的主要判别持征3.切层滑坡是指滑体的滑动面( B )A.顺着岩层面B.切割岩层面C.切割节理面D.顺着节理面4.滑坡主要发育在( C )A.花岗岩区B.石灰岩区C.软弱岩区D.高陡边坡5.滑坡体后缘与不滑动部分断开处形成的陡壁叫做( A )A.滑坡壁B.滑动面C.主裂缝D.滑坡台阶6.重力式挡墙主要用于整治( C )A.崩塌B.岩堆C.滑坡D.落石(二) 崩塌和岩堆1.斜坡上的大量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坡体崩落的现象叫做( C )A.剥落B.落石C.崩塌D.滑坡2.崩塌主要发育在( C )A.软弱岩区B.节理不发育边坡C.节理发育的坚硬岩区D.平缓山坡3.对于中等规模,频繁发生的崩塌,线路通过时主要采取( A ) 的措施.A.明洞B.拦石墙C.拦石网D.绕避4.岩堆表面坡度与岩块堆积的天然休止角相比,应该( C )A.偏大B.偏小C.接近D.不一定5. 对正在发育的大中型岩堆,线路通过时最好采取( )的措施.A.绕避B.修路堑C.修路堤D.半堤半堑(三) 泥石流1.泥石流按流态特征可分为( C )和粘性泥石流.A.泥流B.水石流C.稀性泥石流D.坡面型泥石流2.粘性泥石流是因为流体( D )A.含有大量的粘土颗粒B.含有少量粘土颗粒C.有较小的溶重D.泥浆流速大于石块流速3.泥石流是一种( C )A.由风化碎屑物质组成的碎流B.流量特别大的洪流C.含大量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D.由重力堆积物组成的固体物质4.在条件允许时, 泥石流地区的选线一般选在( A )A.流通区B.扇顶C.扇腰D.扇缘5.泥石流防治中最主要的手段是( A )A.排导槽,栏碴坝和明洞渡槽B.丁坝C.泄洪渠D.种植植被(四) 岩溶1.岩溶形成的基本条件是( D ),岩石的透水性,水的溶蚀能力和水的运动.A.岩层产状B.岩石构造C.岩石的孔隙性D.岩石的可溶性2.岩溶水按埋蒇条件可为( C )A.裂隙水,孔隙水B.潜水,孔隙水C.承压水,裂隙水D.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3.岩溶水按垂直方向可分为垂直循环带,季节循环带,( C ),深部循环带.A.潜水带B.承压水带C.水平循环带D.地表溶蚀带4.岩溶发育的规律主要受到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和( A )的影响.A.岩层产状B.地下水中CO2含量C.节理发育D.岩石性质5.分布最广的可溶性岩石是( A )A.碳酸盐类岩石B.硫酸盐类岩石C.岩盐类岩石D.钙质胶结类岩石3.天然休止角是指岩堆堆积处的原始坡角.天然休止角是松散岩土物质在自然状态下的稳定坡角4.在泥石流地区采取绕避措施是因为泥石流一般不允许线路通过.发育旺盛期的大型泥石流和严重淤积的泥石流处于不稳定状态,大大增加工程投资并且不能保障建筑物安全,才绕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潜水 指埋藏于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 有自由水面的饱水带中的重力水。
3.3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3.3.1 地下水的基本知识
地下水:是指存在于地面以下松散堆积物和岩 石空隙(孔隙、裂隙、岩隙)中的水。
气态水 吸着水(强结合水)
薄膜水(弱结合水)
水在岩土中的存在状态
毛细水
重力水(自由水)
固态水
3.3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容水性
岩土的主要水理性质
持水性
给水性
透水性
3.3 地
3.2.3 河流的地质作用
上游 高山峡谷,急流险滩多,河道较 直,流量不大但流速很高。河谷 横断面多呈“V”字形 河谷较宽广,河漫滩和河流阶地 发育,横断面多呈“U”字形 多位于平原地区,流量大而流速 较低,河谷宽广,河曲发育,在 河口处易形成三角洲
中游
河床变宽处;
河曲的凸岸。
3.2 地表水的地质作用
沉 积 作 用 发 生 的 主 要 场 所
山口沉积作用
山口沉积作用
河口沉积作用
3.2 地表水的地质作用
河床沉积形成边滩、江心洲
3.2 地表水的地质作用
边滩 边滩
心滩
河流弯道处凸岸形成边滩
3.2 地表水的地质作用
河床沉积形成心滩
3.2 地表水的地质作用
河流边滩(卢森堡)
3.2 地表水的地质作用
冲积层(Qal)的特征
冲积物分布在河床、冲积扇、冲积平原或三角洲,物质 成分复杂。相对于残积、坡积、洪积物来说,其分选性 好,层理明显,磨圆度好; 分布广,表面坡度缓。在工程设计时,应注意软弱夹层 (如淤泥、粉砂层等)和流砂现象; 冲积物中的砂砾卵石层可以是理想的持力层、重要的建 材;如果层厚稳定,延伸好还可以是良好的含水层,若 补给充足还可以是很好的供水水源地。
地下水按含水层性质分类
3.3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类及其特征
包气带水
潜水
承压水
3.3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包气带水 是指存在于地面以下包气带中的水。
3.3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包气带水的主要特征 水量不大,但季节性变化强烈。 补给区和分布区是一致的。 一般矿化度低,但水质最易受污染。 所含的上层滞水水量不大,但其常常是引起 土质边坡滑坍,地基、路基沉陷、冻胀等病 害的重要因素。
沿宽谷或 河流阶地或较缓的 山间盆地行进 河谷斜坡上
平原上行进
冲积层上
河流冲刷,基底可能 含有软弱土层等
3.2 地表水的地质作用
作业题:
1.如何识别残积层、坡积层、洪积层和冲积 层?从形成部位、物质组成、物质分选、 磨圆情况、力学性质等方面分析。
3.3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3.3.1 地下水的基本知识 3.3.2 地下水的基本类型 3.3.3 地下水对土木工程的影响
容水性 ——指岩土能容纳一定水量的性能。
岩土容纳水的体积 容 水 度 岩土的总体积
3.3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持水性
——依靠分子引力或毛细力,在岩土孔 隙、裂隙中能保持一定数量水体的性能。
靠分子引力和毛细力持的水的体积 保 持 水 度 岩土的总体积
3.3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给水性 ——在重力作用下,饱水岩土能够流出 一定水量的性能。
第四纪沉积层是指现代沉积的松散物质。本节 要求掌握下列四种最常见的第四纪沉积层: 残积层、坡积层、洪积层及冲积层的形成过程 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3.2 地表水的地质作用
3.2.2 暂时流水的地质作用 淋滤作用及残积层(Qel) 洗刷作用与坡积层(Qdl) 冲刷作用与洪积层(Qpl)
3.2 地表水的地质作用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阳离子:H+、Na+、K+、NH4+、Mg2+、Ca2+、 Fe2+、Fe3+、Mn2+等 阴离子:OH-、Cl-、HCO3-、NO2-、SO42-、 CO32-、SiO32-、PO43-等
离子
化合物
气体
N2、O2、CO2、CH4、H2S及放射性气体等
Fe2O3、Al2O3、H2SiO3等
坡积层松散、富水、力学 性质差。
3.2 地表水的地质作用
冲刷作用与洪积层(Qpl)
冲刷作用:地表流水汇集后,水量增大,携带的 泥砂石块也渐多,侵蚀能力加强,使沟槽不断下 切,同时沟槽也不断加宽的过程。 洪积层:洪流所携带 的大量泥砂、石块被 搬运到一定距离后沉 积下来,形成洪积层。
3.2 地表水的地质作用
冲沟
洪流的冲刷作用形成的沟谷地貌。
斜 坡 上 的 冲 沟 ( 加 洲 )
3.2 地表水的地质作用
流水塑造的冲沟 (台湾)
3.2 地表水的地质作用
冲沟形成的条件
地表岩土比较疏松 裂隙发育 地面坡降大,角度陡 地面植被稀少
降水较集中
3.2 地表水的地质作用
洪积扇:洪流携带大量泥沙、石块到沟口后, 流速显著降低,所搬运的碎屑物大量沉积,在 沟口形成的扇形堆积地貌。
总硬度 = 暂时硬度 + 永久硬度
3.3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表示硬度的方法 德 国 方 法:硬度1°相当于每升溶液中含有 CaO10mg;
原苏联方法:用每升水溶液中所含钙、镁离子 的毫克当量数表示硬度。
3.3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按pH值分类
地下水类型 pH值
强酸性水 弱酸性水 <5 5~7
中性水 7
3.3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地下水按化学成分分类
按总矿化度分类 总矿化度:指地下水中所含的各种离子、分子 及化合物的总量。
地下水类型 总矿化度 (g/L) 淡水 <1 弱半咸水 1~3 强半咸水 3~10 咸水 10~50 盐水 >50
3.3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地下水的硬度
地下水的硬度——指水中所含钙、镁离子的数量。 总硬度——水中所含钙、镁离子总量。 暂时硬度——可由煮沸去掉的钙、镁离子含量。 永久硬度——煮沸后能保留下来的钙、镁离子的含量。
亚马逊河
黄河
3.2 地表水的地质作用
侧蚀作用的结果 ——蛇曲
3.2 地表水的地质作用
蛇 曲 发 展 的 结 形 果 成 牛 轭 湖
3.2 地表水的地质作用
蛇曲发展的结果 ——牛轭湖
3.2 地表水的地质作用
搬运作用
有物理搬运和化学搬运两种方式
3.2 地表水的地质作用
悬浮式
粉砂、粘土
跳跃式
3.2 地表水的地质作用
下蚀作用的结果 ——峡谷地貌
三峡
虎跳峡
河谷呈V字型
3.2 地表水的地质作用
瀑布的溯源侵蚀
3.2 地表水的地质作用
雄伟壮观的瀑布
3.2 地表水的地质作用
侧蚀作用
侧蚀作用的结果是:“凸岸更凸,凹岸 更凹”,河流弯曲度更大。
3.2 地表水的地质作用
侧蚀作用的结果 ——河曲
3.2 地表水的地质作用
上游地段 幼年期河谷 中游地段 壮年期河谷 下蚀作用强烈 以侧蚀为主 沉积作用 河谷横断面多 呈“V”字形
河曲较发育 多有河流阶地
下游地段 老年期河谷
地上河
3.2 地表水的地质作用
河流阶地
河谷内河流侵蚀 或沉积作用形成 的阶梯状地形。
横向阶地:阶地延伸方向与河流方向垂直 纵向阶地:阶地延伸方向与河流方向平行
淋滤作用及残积层(Qel)
土 壤
残 积 层
淋滤作用:大气降水渗入地下时, 将地表附近细小颗粒及易溶成分溶 风 解带走,而将一些不易带走和不易 化 壳 溶解的松散物质残留在原地的过程。 残积层:残留在原地的松散破碎物 质。 结果:地表附近的岩石逐渐失去完整性和 致密性。
基 岩
3.2 地表水的地质作用
弱碱性水 7~ 9
强碱性水 >9
3.3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地下水水质评价
对不同目的的用水,对水的要求也不完全一样, 因此对水质评价的标准也不尽相同。
地下水对混凝土的侵蚀性
溶出侵蚀
碳酸侵蚀
硫酸盐侵蚀 一般酸性侵蚀 镁盐侵蚀
3.3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3.3.2 地下水的基本类型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类
残积层(Qel)的特征:
土 壤 残 积 层 位于地表以下,基岩风化带以上,从地表 至地下,破碎程度逐渐减弱; 风 化 壳 残积层的物质成分与下伏基岩成份基本一 致; 残积层的厚度与地形、降水量、水中化学 成分等多种因素有关; 残积层具有较大的孔隙率,较高的含水量, 但其力学性质较差。
3.2 地表水的地质作用
河流阶地(阿根廷)
3.2 地表水的地质作用
河流的地质作用与道路工程
道路跨河必须架桥。桥梁墩台基础、桥渡位 臵选择都应充分考虑河流的地质作用;
3.2 地表水的地质作用
对于沿河线路
线路位置 沿峡谷行进 路基位置 高陡的河谷 斜坡上 常遇到的不良现象 崩塌 滑坡 各种第四纪沉积层
3.2 地表水的地质作用
洪积层(Qpl)的特征
洪积层多位于沟谷进入山前平原、 山间盆地、流入河流处。从外貌 上看多呈扇形; 洪积物成分复杂,主要由上游汇 水区岩石种类决定;
在平面上,山口处洪积物颗粒粗大,多为砾石、块石;向扇 缘方向越来越细,由砂直至粘土。在断面上,越往底部,颗 粒越大; 洪积物初具分选性和层理,洪积物有一定的磨圆度;
基 岩
3.2 地表水的地质作用
洗刷作用与坡积层(Qdl)
洗刷作用:大气降水在汇集之前,沿山坡坡面 形成漫流,将覆盖在坡面上的风化破碎物质洗 刷到山坡坡脚处的过程。 坡积层:由洗刷作用在坡脚 处形成的新的沉积层。
3.2 地表水的地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