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越南人角度来看中越战争
对越自卫反击战(芬兰版)

对越自卫反击战,又称中越战争,是指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中国越南两国在越南北部边境爆发的战争。
广义的中越战争,是指从1979年到1989年近十年间的中越边境军事冲突。
包括1979年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1981年中国收复扣林山、法卡山之战,1984年收复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之战,对越拔点作战,两山轮战,对越坚守防御作战等。
战争过程战争分别由中国的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两个作战方向,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云南省作战由临时调任的熟悉越军战法的昆明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指挥;广西壮族自治区作战由当时的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指挥。
总共动用了9个军29个步兵师(分别为:11军、13军、14军、41军、42军、43军、50军、54军、55军及20军第58师、广西军区独立师、云南省军区独立师、广西军区2个边防团、云南省军区5个边防团)、2个炮兵师(炮1师、炮4师)、两个高炮师(高炮65师、高炮70师),以及铁道兵、工程兵、通信兵等兵种部队近56万兵力的解放军部队(例如,战前准备中各个甲种步兵师、乙种步兵师都扩编为12000人以上的临战编制),在约500公里的战线上对越南发动了突袭,越军以6个步兵师(第三、三一六A、三三七、三三八、三四五、三四六师),16个地方团及4个炮兵团,总兵力约100,000人应战。
越军刚经过越战洗礼,全民皆兵,使中国军队损失惨重。
越军用以退为攻的战术、当中国部队撤退时越军进行小规模反击战、这使中国部队伤亡人数增加。
第一阶段:1979年2月17日-1979年2月26日1979年2月14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公开下达了准备开始自卫还击作战的通知。
这既不同于宣战又不同于突然袭击的做法在世界上绝无仅有,这也是向全世界表明,中国的对越战争是自卫还击作战。
1979年2月17日中国《人民日报》(越南的党政官方报纸也叫《人民日报》)发表《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文章,正式宣告将与越南方面在有限的时间、空间、规模“进行自卫反击、保卫边疆的战斗”。
中越边境争端问题研究报告

中越边境争端问题研究报告中越边境争端问题研究报告一、概述中越边境争端是指中国与越南两国就边界线划定和领土所有权问题产生的争端。
该争端源自于两国在历史上的领土争夺以及地缘政治因素,尤其是1979年中越战争的爆发。
本报告旨在对中越边境争端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背景、原因和发展。
二、背景1.历史领土争端:中越两国在历史上曾有过领土争夺,尤其是对广南地区(现云南省勐腊县及附近地区)的争夺长期存在。
2.地缘政治因素:冷战时期,中越两国代表着不同的意识形态和国际阵营,地缘政治因素对边境争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原因1.历史遗留问题:中越两国在历史上对边界线的划定存在争议,未能解决,导致争端问题的长期存在。
2.资源争夺:边境地区资源丰富,包括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两国均有争夺的动机。
3.民族关系:中越两国民族关系复杂,边境地区存在民族分布不均等社会问题,也导致了冲突的产生。
四、发展1.中越战争:1979年中越战争爆发后,边境争端问题进一步升级,双方进行军事冲突,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和平解决:1988年中越双方签署了《中越边境问题边境管理协定》,重申和平解决边境争端的意愿,确立了停火和逐步撤军的方案。
3.维持稳定:双方继续进行谈判,并在边境地区建立了边境合作区等机制,以维持边境稳定。
4.合作发展:近年来,中越两国加强经贸合作,推动边境地区的互联互通,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为解决边境争端问题提供了新的机遇。
五、结论中越边境争端问题是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资源争夺、民族关系等因素造成的长期争端。
通过双方的努力和合作,争端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并且互联互通、经济合作等方面的进展也为争端问题的最终解决提供了希望。
需要进一步加强双方的外交沟通和领导层的合作,通过和平手段解决边境争端问题,促进中越两国的友好关系发展。
中越自卫反击战的最全始末曝光(深度

中越自卫反击战的最全始末曝光!(深度现在国内有关中越战争的资料非常稀缺,我们费了很大力气收集到的信息现在看来许多都难辨真伪,所以我们认为对中越战争的研究应慎之又慎。
我的外国友人在今年夏末已经写就了第二篇分析报告,后根据网友提供的资料对许多细节作了相应的修改,但仍然被他们的上司以文章过于亲华、过于赞誉邓小平为由而加以否定。
而我看这篇文章还是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的,如果就此废弃扔掉实在可惜。
于是我按着自己的理解将该文翻译成汉文,标题没有更改,这就是下面即将奉献给大家的《中越战争》一文。
中越战争——冷战的转折点冷战的转折点其实就是1979年的中越战争,这场规模有限,时间短促,方式落后的战争当时虽然引起整个世界的震动,但不久就被人遗忘,没人会想到从这一年开始,仅12年整个苏联东欧集团就彻底崩溃。
而在此之前的34年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想尽各种办法削弱苏联,都收效甚微,苏联在1979年反而达到了其扩张的巅峰。
(一)中国在冷战中的特殊作用苏联在这么短的时间戏剧性地崩溃,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尽管苏联崩溃22年来各种各样的评论层出不穷,已经发表的著作和政论文章可谓汗牛充栋,但其中的一个关键的因素却论述不多,那就是中国在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集团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之间发生了战略角色的转换:中国从苏联名义上的盟国变成了美国事实上的盟友,而完成这一转换的标致就是1979年的中越战争。
1945年以后的世界是美国和苏联分而治之的世界,但不论对美国还是苏联,中国的态度无疑都非常重要,中国在这个世界上的地位和份量不是美国和苏联以外的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替代的,不论中国加入苏联和美国的哪一方,另一方都会受不了。
从1945年往后的40年里,以苏联为首的东方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都有一些卫星国或小伙伴背叛,苏联方面是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埃及等,美国方面有古巴、法国、委内瑞拉、伊朗、尼加拉瓜等,这些卫星国或小伙伴要么加入了对方的集团,要么游离于东西方之间,要么重新又回到了主子的怀抱,但不管他们采取什么措施,都没有撼动苏联或美国的世界地位,也没有影响冷战的整个格局,这些国家的离开或加入对美苏双方来说都可以忽略不计。
对越自卫反击战

c.第三阶段1979年3月6日~ 1979年3月16日该阶段中国 人民解放军以交替掩护,边 清剿边撤退的方式,于1979 年3月6日~1979年3月16日全 部军队撤回中国境内。1979 年3月13日,中国继续撤军, 并在撤退路线上铺设地雷, 以火箭与长程炮火掩护撤军。 越军无大规模追击行动。 1979年3月15日22点20分, 最后一辆军车回到中国领土。 1979年3月16日,中国宣布 完成撤军行动,战争结束。
战 争 背 景
1979年邓小平访美
中越关系
越南,是中国南方的邻国。历史上,随着 秦始皇统一中国设置交趾郡,越南这片土 地就和中国结下了不。中国派遣防空部队和工程部队进 入越南,作战三年,击落击伤三千余架美 机,牺牲千余人,还源源不断地向越南提 供大量物资。在越南抗美抗法救国的三十 年间,中国约提供给越南折合二百亿美元 的援助,大力支持了越南的解放斗争。
内部:此战暴露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历经文革十年后, 战力受到严重损毁的种种问题。在战争期间中国人民 解放军并无可咨识别之军衔制度,导致指挥体系严重 紊乱,炮兵因常发生误击友军事件而无法充分发挥支 援效果。
报民 道日 报 关 于 开 战
2.战争的三个阶段
a.第一阶段(1979年2月17日~1979年2月26日) 1979年2月17日中国人民日报发表《是可忍,孰 不可忍》的评论文章,正式宣告将与越南方面在 有限的时间、空间、规模“进行自卫反击、保卫 边疆的战斗”。由此拉开大战的序幕 在中越两国延绵500公里的边界线上,中国云南、 广西边防部队万炮齐发,发动了对越南军队的自 卫还击战。 17日,东线的解放军在炮击过后迅速进入越南 境内,分三路进入越南。其中南、北两路对越南 北部重镇高平钳击。负责向南穿插的42军以126 师为主力,组成穿插部队,向越南高平省石安县 坦克穿插 县城东溪穿插。以62式坦克搭载步兵组成的快 速穿插部队迅速进攻,顺利攻克了东溪这个西北 直通高平,东南可到谅山的战略要地。2月25日 起,战情胶着,越军死守边防要地谅山。
尘封的中越自卫反击战内幕 (图

尘封的中越自卫反击战内幕(图文)(2014-08-14 17:49:49)转载▼分类:历史与地理标签:转载原文地址:尘封的中越自卫反击战内幕(图文)作者: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三日,中央军委下达集结命令,中国二十万军人奉命集结在云南至广西的772英里的边防战线上,二十五日,我军完全封锁中越边境全线。
1979年2月17日凌晨,我军炮兵部队数十万发炮弹摧毁了越军表面阵地有生力量,我步兵部队全面进攻,直到我军攻下谅山,深入越南40多公里,从2月17日至3月5日宣布撤军,短短17天,双方合计伤亡10万以上,日均6,000人,用血流成河来描述这场边境战争绝不夸张。
当年尘封的中越战争残酷的战事内幕:首战两天我军伤亡4,000多人2月17日6时25分,我广西至云南772英里边防部队阵地,以猛烈密集的炮战开始轰击越军阵地,持续近一个小时的炮轰,基本摧毁了越军表面阵地的有生力量,我军坦克部队配合步兵开始向越军阵地纵深推进,然而,我军猛烈的炮战并没有致命打击消灭久经战火熏陶的越军主力,我军步兵遭到了越军的顽强抵抗。
由于我军深受文革乱军的影响,单兵素质,远不如越军,加之我军大部队行径作战,伤亡巨大。
17日,东线部队在我军炮兵的猛烈炮轰之后,开始了友谊关突破,然而,无论是基层指挥员,还是战士,都缺乏实战经验,战士冲击时队型过于密集,越军的炮火,自然是会钻进我军战士的躯体,伤亡惨重。
17日、18日,我人民中国军队部队广西和云南战场,传来两天伤亡达4000多人的消息,而且战场大批伤亡人员出现,更使我军后勤部门措手不及,无力全部救治,伤员死亡很多,教训深刻,我军前线指挥机关和中央军委震惊了,中央军委和东线指挥许世友,西线指挥杨得志,命令我军后勤部门增加部队加大抢运伤员的战斗,把战场伤员运回后方治疗。
我军进入实战初期,死亡率确实相当高,个别连队伤亡甚至到达了百分之九十,一般作为尖刀连的部队,最后一个连回国的一般只有十几个人,一个班剩下不到一两个人。
浅谈中越战争

浅谈中越战争中越战争已经过去三十多个年头了,一直争论不休,主要在于打出了精神没有打出水平,指导思想基本上还是处于五十年代的水平,更没有达到战略目的,两国都说打了胜仗,但都伤亡惨重,事实上中国胜了,用马鼎盛的话说,中国用十倍的火力,五倍的兵力,掌握突袭主动权,打亲手教出来的小兄弟,胜之不武。
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正式开战两个多星期,从2月17日到3月5日,共十多天,中国就损失了三万多官兵,平均一天就伤亡两三千人。
这样的代价,在现代战争里,是一个天文数字,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打,竟然要付出这样的代价,中国应该思考,为什么我们打赢了,但代价却是那么大,如果把握得当,尽管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有足够的炮火与兵员,拿下凉山伤亡几千人也就够了。
从中国军队方面看,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军队是政治挂帅,不注重科技练兵,战斗力很差,军队过分突出政治学习,使得军事荒疏战斗力严重下降,加上中国已经二十多年没有打过大仗了,军队缺乏磨练,军事技术不过硬,军官军事指挥能力低下,战场上的伤亡与实际战果大相径庭。
广州军区某军标兵团尖兵营有一次遭遇越方9人游击队骚扰性伏击,300余人居然以密集队形暴露在越方火力之下造成严重伤亡损失,这看得出军队的军事素质。
精神装备毕竟硬不过实实在在的硬装备。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对越作战中使用的是50、60年代的技术和已被实践证明不适用的苏式装备。
又如,我军某部在行进中遭遇越军小股部队伏击,我方的兵力是一个连,越军大概20多人。
当时枪一响,我方就蒙了,战场的最高指挥官竟然扔下部队,自己带了几个人跑回了后方,为了掩饰,他居然开枪自残住进了野战医院,整个这支部队基本上被打光了。
战后,部队在总结时讲,如果当时指挥员能冷静判断敌情,就地组织反击的话,应该能突出去,也能消灭这20几个越军。
据当时报道的一些战役态势图,基本上是中国军队某某师对越军某某团某某营,或者一部,或者一个团部,营部或者一个什么连部之类的。
简析1979年中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简析1979年中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来源:彭晓菲的日志摘要:1979年的中越战争被认为是中国近30年来最后一次实兵演习。
此战进行共28天,中方在攻下越南谅山后撤军。
中越战争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乃至国际格局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笔者以中越战争为背景,深入分析此战对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影响。
对此战的研究也为我国与越南在领土纠纷问题上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越战争中国影响越南,是中国西南的邻国。
历史上,秦始皇统一中国在越南设置交趾郡开始,越南被划入中国版图长达千年;直到宋代,宋发动收服安南的战争宣告失败,越南才正式被中国政府承认独立藩属国。
1883年的中法战争还因中法之间争夺越南主权而起;1950年,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并与其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1960年的越南独立战争,中国作为越南的大后方,不仅派出以大将陈赓为首的军事顾问团,还为越南提供了203.6845亿元人民币的无偿援助。
中国政府曾经明确表示“七亿中国人民是越南人民的坚强后盾,辽阔的中国领土是越南人民的可靠后方”,[1]曾在广东参加过中国的大革命的越南主席胡志明写过:“越中情意深,同志加兄弟”的诗句。
中越曾有这样历史渊源也曾有亲密国际关系,为何却在1979年战场上兵戎相见?一、分析中越战争的背景中越战争的国际大背景正是美苏争霸,世界处于两级格局的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对立,并形成了东西方阵营,中国自称为第三世界的代言人,但是国际影响力还远远不足和美苏两国任何一国抗衡。
1975年后越南南北统一后,改变了“团结中苏,保持中立”的方针,奉行亲苏的政策这让中方甚为不满。
而中方从1969年与苏联的珍宝岛战争后到70年代,双方一直处于敌对状态。
1972年中美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这对当时仍与中国友好而与美军交战的越南来说,却无疑是个坏消息,因为这将意味着中国将有可能减少甚至终止对越南的支持与援助。
于是,越南转而全面投向苏联。
1978年11月越共总书记黎笋访苏,并同苏联签证为期25年的友好合作条约,条约规定:“在双方中的一方受到进攻或受到进攻的威胁时,缔约双方立即交换意见,以消除这一威胁,并采取适当的有效措施保障两国的和平和安全。
对越南自卫反击战之问题篇

对越南自卫反击战之问题篇网络人生看世界【该文章阅读量:602次】【字号:大中小】时光匆匆30年,转眼一晃已经过去了30年!这是漫长而又短暂的30年!弹指30年间网络人生看世界想来那些逝去的年青战士们都应该娶妻生子了,可如今那些曾经无比鲜活的18岁的生命早永远凝固在南方的江河山脉中了。
逝者如厮夫。
岁月不曾留住记忆,只有麻栗坡的凌霄花依然血般的开放在南国的风中,岁岁年年,不曾改变!值此对越自卫反击战30周年之际网络人生看世界想说一句:那时我们的军人是英勇的,我们的军人精神是可歌可泣的,他们的被血染的风采永远在共和国的旗帜上飘扬!谨以此文献给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烈士们和他们的亲人们!献给所有的中国军人和一切为中国民族腾飞而奋发努力的朋友们!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为了祖国和人民利益英勇献身的人民解放军英烈!请大家记住那些英勇的烈士,继承遗志,保家卫国英雄将永垂不朽!致以崇高的敬礼!(本文相关数据来源于外文军史资料,笔者引用仅供大家参考但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对越自卫反击战(国际上称为“中越战争”)是于1979年2月17日至1979年3月16日爆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之间的一场战争。
中国称之为对越自卫还击战(在民间被习惯称作对越自卫反击战、惩越之战),越南称之为在北部边界打败侵略战争。
中方和越方都宣布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这场战争使中、越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到最低点,并使大量华裔越南人继续逃亡。
虽然对越自卫反击战已经过去三十年了,国际局势业已沧海桑田,中国面貌也几番更新,但今天我们再看这段历史也不必忌惮我们的缺点(其中许多沉痛的教训不容我们不深刻反思!)只有痛定思痛鉴古知今,总结过去迎接未来,在历史的错误中我们要吸取教训,在旧有的遗憾里我们不要重蹈覆辙,努力建设强大的国防、构建恢宏的战略是我们中华民族崛起和兴盛的根本之基!和平时期,忘战必危!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俄革命家的淳淳教导,牢记历史才不会重蹈覆辙,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在现在和平时期我们更要居安思危,时刻保持清醒头脑!1979年对越反击战我们虽然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站在战略角度看我们也收获颇多,因为从战略层面讲政治方面我们达到了既定目的(至于说到战术有没有赢这个结论还有待争议~):首先通过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沉重地打击了越南当局的侵略扩张气焰(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的祖国的尊严保卫了中越边境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了东南亚地区的和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越南人的角度来看中越战争:令国人意外2014-06-24 09:43:10来源:复兴网浏览次数:下面是越南方面的图片和宣传资料,从越南人的角度看当年对越反击战。
越南,是中国南方的邻国。
历史上,随着秦始皇统一中国设置交趾郡,越南这片土地就和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历史上,越南地区一直作为中国的郡县归属在中国行政区划中。
同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苏联老大哥一直是中越两国所共同仰仗的对象。
而在越南抗法抗美期间,中国则也是越南仰仗的对象。
下面是越南方面的图片和宣传资料,从越南人的角度看当年对越反击战。
从一张越南的宣传画开始。
说中国说一套,做一套。
信上是和平鸽,暗地里准备下大黑手。
越南的宣传画:中国“挑起战争无视生命”随着中苏交恶,越南在对华对苏关系上逐渐开始棘手。
而中美在1972年的接触也让尚未结束抗美斗争的越南感到不安。
对于越南而言,在国家尚未统一之时,和中国、苏联的关系面子上都要维持。
1975年越南统一,越南开始决定与苏联发展更为亲密的外交关系。
越南党中央亲华派如长征、武元甲逐渐靠边站,不再重用,党章里的毛泽东思想也被取消。
在国内开始疯狂排华,打压华侨的正常生活,导致大量越南华侨返回中国。
越南的宣传画:解放军烧房子,抢女人,猪,鸡。
啥多要。
这画也太没水准了。
越南的宣传画:这张大致是说从历史上来说,越南人打败了任何的对手。
明朝的,清朝的,日本,美国,法国等等最终解放军也不是对手。
当时越南在中越边境则挑起武装冲突,派遣武装人员越界进行侵扰,打伤边民,推倒界碑,蚕食边境,制造了浦念岭、庭毫山等事件。
随着中国与美国恢复外交接触,中越两国的关系则开始变得严峻了。
对于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起因,中国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称:“越南政权三番四次挑起边界事端,严重地骚扰了中国边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
中方一再发出警告,越方却置若罔闻,一意孤行,中国政府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发动边界自卫反击战,对越南实行惩罚。
”1978年12月初,中共中央就已决策要发起惩越作战。
至1978年12月底,已有30多万中国人民解放军集结在中越边境地区。
中国军队早就严阵以待,只等一声令下了。
越南的宣传画:“解放军一边哄骗一边杀戮”越南的宣传画:中国战士“贪生怕死”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邓小平随后立即访美,向美国总统卡特通报了准备惩罚越南的情况。
回国时又途经日本访问,在被问及对越政策时,邓胸有成竹地说:“有必要对越南加以制裁。
”“目前正在考虑,为了惩罚侵略者,冒某种危险也要采取行动。
”“我们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
” 1978年12月7日中央军委召开会议,决策发起惩越作战,以多击少,用牛刀杀鸡,速战速决,震摄越南侵扰中国边境及在东南亚进行扩张的气焰。
12月8日,中央军委下达了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战略展开命令。
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邓小平当面任命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上将为东线广西边防部队总指挥。
越南的宣传画:“解放军内部腐败”越南的宣传画:这张看不明白1979年1月1日,中央军委又调曾经在1967年率友好代表团进入越南北方考察过军事形势的武汉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上将任昆明军区司令员,担任西线云南边防部队总指挥。
东西两线解放军的战役部署是:以第41军、第42军、第43军、第54军、第55军和第50军(欠149师)为东线兵团,由许世友指挥,从广西方向出击;以第11军、第13军、14军和第50军149师为西线兵团,由杨得志指挥,从云南方向出击。
解放军之战役决心:有限时间,有限纵深,集中优势兵力,迂回包围,各个击破,速战速决,歼敌速回。
中越1000多公里的漫漫边界线,意味着在与中国存在领土问题摩擦的国家中,越南与菲律宾和日本有所不同。
过去2300年间,郡守从这里走过,士兵从这里走过,移民从这里走过,商人从这里走过。
今天越南的社会底蕴和文化精深之处,无处不见中华文明的色泽。
在中国的历史记述中,越南这片土地被贴上过很多标签,如“南方疆土”、“藩属国”、“法国殖民地”,当然也有“同志加兄弟”般的“友好邻邦”。
不过,越南的历史文本则是一部满满的抗击北方强邻的“民族英雄传”,它激励着越南人团结,并保持对中国的警惕。
20多年来,中越不断深化双边交往,但大国与小国迥异的身段和生存逻辑并未因此而改变。
5月中旬,炽烈的阳光打在中越界河北仑河入海口宽阔的水面上,刺得人睁不开眼。
广西东兴市竹山村就坐落在海河交界处,村民世代捕鱼为生。
广西东兴市竹山村(资料图)第1377号界碑施工时的照片(资料图)站在岸边,渔民老叶指着远处水面正中的两个水泥立柱对记者说:“那是中越陆地边界标号最末的两块界碑,1377号和1378号。
”52岁的老叶清楚地记得,1989年中越最后一仗就在北仑河口打响。
两年后中越关系正常化。
邻国交往符合这样一个规律:士兵不越过边界,贸易便越过边界。
上世纪90年代初,几乎在边界开放的同时,中国商人踏上越北的泥土路寻找商机,越南边民渡过碧翠的北仑河贩卖果蔬。
20多年间,中越年边贸额攀至百亿美元,东兴从仅有0.6平方公里的边陲小镇发展成楼宇林立、商客往来的开放城市。
“在东兴,几乎无人不边贸”,当地人吴守疆带着记者走街串巷:“这里的一天从中午12点开始,到饭馆茶楼谈生意,过夜生活。
”吴的家族在越南胡志明市经营两家贸易公司,规模不小。
吴守疆54年的人生被边疆烙了印。
作为老兵,他熟悉中越边界两侧的每一座山头,中越边界广西段约700公里沿途,每个村镇都有他的战友。
今年5月,中越关系因南海问题趋紧,战争传言一度泛起。
“必须打的话,我们这些人,全上!”吴守疆说。
1999年中越签署陆地边界条约后,越南人黎氏辉跑起边境运输。
现在,他每天从谅山同登的家中出发,穿行战争年代血流成河的丛林,通过广西凭祥浦寨口岸,把一箱箱越南食品、香水卸在“国门”商贸城前,交给“越南特产”商铺的中国老板。
在1979年、1984年和1988年中越对抗时上过前线的黎氏辉认为,仇恨可以放下,但戒心不能。
“中越是领土与利益之争,与越战时期美越的意识形态之争本质不同”,他说。
2014年的4月28日,参加对越作战老兵纪念活动。
2014年的4月28日,参加对越作战老兵纪念活动。
中越重启双边关系时,弱化1979-1989年那段历史是双方政府间达成的协议。
中国社科院学者潘金娥认为,两国当时都想排除阻力,尽快恢复关系,“暂且搁置战争对错的争论,交给历史来判断”。
于是,在广西那些经营热门线路“越南4日游”的旅行社门店里,记者总能看到这样的标识——“不要和越南人谈论政治”。
越南青年阿景在2008年中越完成边界全线勘界立碑后,从友谊关进入中国。
他在广东鞋厂拿货,把成箱的拖鞋销往越南全国。
“教科书里没讲1979年战争”,阿景将一沓人民币递给合作方的中国老板,扭头对记者说,“在越南,这场战争只存在于老人们的记忆中。
”有趣的是,在越南,近现代史部分的中越交往,包括中国援越抗法抗美、十余年军事对抗及90年代后的新篇章,都被政府有意无意地淡化。
但之前2000年的历史纠葛却被无限强化和渲染。
美媒称部分越南人难忘中越战争现在还怕中国人上次中越战争是一场灾难目前中越的紧张态势只是两国一系列痛苦冲突中的最近一次。
河内和北京上次将对方逼至绝境导致数万人死亡。
本周,越南郁积的民族主义怒火爆发为在胡志明市的疯狂暴力活动,数千名暴徒将任何所谓中资工厂夷为平地。
中国官媒呼吁给越南“应得的教训”,令人不仅想起30多年前的那场战争。
与许多同龄人一样,75岁的蒂姆仍对那场冲突记忆犹新。
1979年2月17日凌晨,天空被炮弹照得如同白昼。
“我们来不及拿任何东西,”她说,“只能快跑。
”这是两年无家可归和全家人在山中忍饥挨饿的开始。
如今她仍对中国人既恨又怕。
“我现在甚至还怕中国人,不知道啥时候又得逃跑。
”解放军火线入党解放军小心翼翼前进当年,欠缺实战经验和装备较差的解放军遭遇越南激烈抵抗。
北京和河内都没发布伤亡数据,但有分析家估计约5万两国士兵阵亡。
“我们的任务是反击他们,”曾亲眼看见中国士兵前赴后继的越南老兵阮友雄表示,“坦白说(我们的)损失也很大。
” 1991年,越南经济改革进入第5年并急需“朋友”。
当时苏联已解体,美国坚持制裁越南,中国正在崛起。
河内与北京重归于好,过去20多年两党总体上保持“唇齿相依”的关系。
“他们面临类似挑战,”英国智库国际战略研究所的亚洲研究部执行主任赫胥黎说,“我认为双方存在相当程度的共鸣,因为他们都在尽力掌控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转变。
”然而近年来,越南人不定期抗议中国的现象日益普遍,他们将越南政府对中国扩大势力范围的反应视为软弱,一批新的“反叛”网民经常指责越共给北京“磕头”。
但像阮友雄这样的老兵表现得更谨慎。
他深知两国逼迫对方濒临险境的后果。
“我认为(越南)的其他人,尤其是年轻人,(对那场战争)了解得不够,”他说。
资料图:解放军战斗胜利后的欢呼。
•资料图:解放军战士向敌人发起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