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3讲 烃的含氧衍生物(教案)

第3课时必备知识——烃的含氧衍生物

[基本概念]①醇和酚;②醛和酮;③羧酸和酯;④酯化反应;⑤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⑥显色反应

[基本规律]①醇类的催化氧化反应规律;②醇类的消去反应规律;③酯化反应的类型及规律;④烃的衍生物之间的转化及规律

知识点1醇和酚的结构与性质

一、醇的结构与性质

1.醇的概念

醇是羟基(—OH)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构成的化合物,饱和一元醇分子的通式为C n H2n+1OH或R—OH。

2.醇的分类

3.醇的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递变规律

密度一元脂肪醇的密度一般小于1 g·cm-3

沸点①直链饱和一元醇的沸点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而升高

②醇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烷烃相比,醇的沸点远高于烷烃

水溶性低级脂肪醇易溶于水,饱和一元醇的溶解度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而逐渐减小

4.醇的化学性质

由断键方式理解醇的化学性质(以乙醇为例),乙醇分子中可能发生反应的部位如下,填写表格内容:

条件断键位置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

Na ①置换

反应

2CH3CH2OH+2Na―→

2CH3CH2ONa+H2↑

HBr,△②取代

反应

CH3CH2OH+HBr―→

CH3CH2Br+H2O

O2(Cu),△①③氧化

反应

2CH3CH2OH+O2

――→

Cu

△2CH3CHO+2H2O

浓硫酸,170 ℃②④消去

反应

CH3CH2OH――→

浓硫酸

170 ℃CH2

===CH2↑+H2O

浓硫酸,140 ℃①或②取代

反应

2CH3CH2OH――→

浓硫酸

140 ℃

C2H5OC2H5+H2O

CH3COOH/ (浓硫酸) ①

酯化

反应

CH3CH2OH+CH3COOH

浓H2SO4

CH3COOC2H5+H2O

2.苯酚的物理性质

3.苯酚的化学性质

由于苯环对羟基的影响,使酚羟基比醇羟基活泼;由于羟基对苯环的影响,使苯酚中羟基邻、对位的氢比苯中的氢活泼而易取代。

[通关2] (2020·湖南长郡中学检测)咖啡中的咖啡酸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粥样硬化等多种有益作用。其球棍模型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咖啡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9H10O4

B.分子中至多有6个碳原子共平面

C.1 mol咖啡酸与足量NaHCO3反应生成1 mol CO2

D.1 mol咖啡酸最多能够与5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C[由咖啡酸的球棍模型可知,其分子式为C9H8O4,A项错误;分子中含有苯环和碳碳双键,二者均是平面结构,若两个平面重合,所有碳原子均共平面,共9个碳原子,B 项错误;咖啡酸分子中含有—COOH,则1 mol咖啡酸与足量NaHCO3反应生成1 mol CO2,C项正确;苯环和碳碳双键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故1 mol咖啡酸最多能够与4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D项错误。]

[通关3] (2021·山东淄博检测)柠檬酸是无色晶体,无臭,味极酸,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广泛用于食品业、化妆业等,其钙盐在冷水中比在热水中易溶解。下列有关柠檬酸的说法

正确的是()

A.易溶于水,其分子式为C6H6O7

B.1 mol 该物质与足量的钠反应最多生成4 mol H2

C.该物质可以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环状化合物

D.1 mol 该物质与足量NaHCO3反应最多生成4 mol CO2

C[由柠檬酸的分子结构可知,其分子式为C6H8O7,A错误;—COOH和—OH都能与金属钠反应产生H2,故1 mol 该物质与足量钠反应最多生成2 mol H2,B错误;该物质含有—COOH和—OH,可发生分子内酯化反应,生成环状化合物,C正确;—COOH能与NaHCO3反应生成CO2,—OH则不能,故1 mol 该物质与足量NaHCO3反应最多生成3 mol CO2,D错误。]

醇和酚的官能团及化学性质

官能团主要化学性质

醇—OH ①跟活泼金属Na等反应产生H2;②消去反应,分子内脱水生成烯烃;③催化氧化;④与羧酸及无机含氧酸发生酯化反应

酚—OH ①弱酸性;②遇浓溴水生成白色沉淀(定性检验,定量测定);③遇FeCl3溶液呈紫色(定性检验)

知识点2醛、酮的结构与性质

一、醛的结构与性质

1.醛的概念

醛是由烃基(或氢原子)与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可表示为R—CHO,官能团为—CHO。饱和一元醛的通式为C n H2n O(n≥1)。

2.两种醛的物理性质

物质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甲醛(HCHO) 无色气体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

乙醛 (CH 3CHO)

无色

液体

刺激性气味

与H 2O 、

C 2H 5OH 互溶

3.醛的化学性质(以乙醛为例)

醛类物质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其氧化、还原关系为醇氧化

还原

醛――→氧化 羧酸

(1)氧化反应

①银镜反应:CH 3CHO +2Ag(NH 3)2OH ――→△

CH 3COONH 4+2Ag ↓+3NH 3+H 2O ; ②与新制Cu(OH)2悬浊液的反应:CH 3CHO +2Cu(OH)2+NaOH ――→△ CH 3COONa +Cu 2O ↓+3H 2O ;

4.醛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和对环境、健康产生的影响

(1)醛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合成纤维、医药、染料等行业。

(2)35%~40%的甲醛水溶液俗称福尔马林;具有杀菌(用于种子杀菌)和防腐性能(用于浸制生物标本)。

(3)劣质的装饰材料中挥发出的甲醛是室内主要污染物之一。 二、酮的结构与性质

C[该物质中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和醛基,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MnO—4被还原为Mn2+而褪色,A项正确;含有醛基,可发生银镜反应,B项正确;该物质分子中的苯环、碳碳双键和醛基均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则1 mol该有机物能与5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C项错误;该分子中的苯环、碳碳双键和醛基均是平面形结构,通过两个碳碳单键相连,由于单键可以旋转,故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D项正确。]

D[由香茅醛的结构简式推知,其化学式为C10H18O,A正确;含有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B正确;含有碳碳双键、醛基,均能与酸性KMnO4溶液、溴水反应,故能使这两种溶液褪色,C正确;香茅醛分子中有8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D错误。] [通关4] (2021四川省双流中学质检)萜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关于下列萜类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a和b都属于芳香烃

B.a和c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上

C.在一定条件a、b和c均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D. b和c均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C[b分子除含碳、氢外,还含有氧,故不属于芳香烃,A错误;a和c分子均含多个饱和碳原子,故所有碳原子不能处于同一平面上,B错误;a含碳碳双键,b含苯环,c含醛基,故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C正确;c含醛基,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b只含羟基,不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D错误。]

[通关5] (深度思考)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CH3)2C===CHCH2CH2CHO,通过实验方法检验其中的官能团。

(1)实验操作中,应先检验哪种官能团?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验分子中醛基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检验分子中碳碳双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醛基检验碳碳双键要使用溴水或KMnO4酸性溶液,而醛基也能使溴水或KMnO4酸性溶液褪色

(2)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试样和银氨溶液后,水浴加热有银镜生成或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试样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煮沸,有红色沉淀生成

(CH 3)2C===CHCH 2CH 2CHO +2Ag(NH 3)2OH ――→△

2Ag ↓+3NH 3+

(CH 3)2C===CHCH 2CH 2COONH 4+H 2O 或(CH 3)2C===CHCH 2CH 2CHO +2Cu(OH)2+NaOH ――→△ (CH 3)2C===CHCH 2CH 2COONa +Cu 2O ↓+3H 2O

(3)加入过量银氨溶液氧化醛基后,调节溶液至酸性再加入溴水(或KMnO 4酸性溶液),溶液褪色,证明含有碳碳双键

知识点3 羧酸、酯的结构与性质

一、羧酸的结构与性质 1.羧酸的概念

羧酸是由烃基或氢原子与羧基相连构成的有机化合物,官能团为—COOH 。饱和一元羧酸的分子的通式为

C n H 2n O 2(n ≥1)。 2.羧酸的分类

3.羧酸的化学性质

二、酯的结构与性质

1.酯的概念

2.酯的物理性质

3.酯的水解反应

酯的水解反应为取代反应;在酸性条件下为可逆反应;在碱性条件下,能中和产生的羧酸,反应能完全进行。

4.酯的用途

(1)日常生活中的饮料、糖果和糕点等常使用酯类香料。

(2)酯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的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

B.②的反应类型是消去反应

C.若用R18OH作反应物,产物可能H182O

D.酯化过程中,用浓硫酸有利于②的过程

C[反应①羧基中C=O键变成C—O键,故属于加成反应,A正确;反应②中两个羟基同时连在同一碳原子上发生消去反应脱水,B正确;根据酯化反应的过程,若用R18OH 作反应物,产物是R′CO18OR和H2O,C错误;酯化过程中,用浓硫酸吸收了反应生成的水,使反应朝着有利于生成更多的R′COOR的方向移动,有利于②的过程,D正确。]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述三种物质都能与金属钠反应

B.1 mol乙醛酸与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能生成1 mol气体

C.对羟基扁桃酸可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缩聚反应

D.1 mol对羟基扁桃酸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可消耗3 mol NaOH

D[酚羟基、羧基和羟基都能与钠反应,A项正确;1 mol乙醛酸中含有1 mol羧基,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能生成1 mol二氧化碳,B项正确;对羟基扁桃酸含有苯环,能发生加成反应,含有羟基和羧基,能发生取代反应和缩聚反应,C项正确;对羟基扁桃酸中的酚

羟基、羧基能与NaOH溶液反应,1 mol该物质最多可消耗2 mol NaOH,D项错误。]

醇、酚、羧酸分子中羟基的活性比较

醇、酚、羧酸的结构中均有—OH,由于这些—OH所连的基团不同,—OH受相连基团的影响就不同,故羟基氢的活性也就不同,表现在性质上也相差较大,其比较如下:

含羟基的物质

比较项目

醇酚羧酸羟基上氢原子活泼性――→

逐渐增强

在水溶液中电离极难电离微弱电离部分电离酸碱性中性很弱的酸性弱酸性

与Na反应

反应放出

H2反应放出

H2

反应放出

H2

与NaOH反应不反应反应反应

与NaHCO3反应不反应不反应反应放出

CO2

下列有关化合物X、Y和Z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X分子中含1个手性碳原子

B.Y分子中的碳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

C.Z在浓硫酸催化下加热可发生消去反应

D.X、Z分别在过量NaOH溶液中加热,均能生成丙三醇

B[X分子中间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为手性碳,A正确;Y中与O原子相连的甲基上的C原子与苯环不一定处于同一平面,B错误;Z中连有羟基的碳原子,与之相邻的碳原子上有H原子,故可以发生消去反应,C正确;X中—Cl可以在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羟基,Z中酯基和氯原子均可以水解生成羟基,D正确。]

A[苯环和碳碳双键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A项正确;结构中存在碳碳双键,能够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B项错误;官能团有碳碳双键、羟基及酯基,C项错误;该物质中存在酚酯结构,1 mol该物质最多消耗2 mol NaOH,D项错误。]

知识点4烃的衍生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1.有机物之间的衍生关系

从单官能团有机物到双官能团有机物的转化,必通过烯烃和卤代烃作“桥梁”。

2.烃的衍生物转化关系中的重要线索

[通关1] (2021·天津部分区联考)乙酸乙酯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精细化工产品,工业生产乙酸乙酯的方法很多,示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乙酸乙酯互为同分异构体的酯类化合物有3种

B.反应①、②、③均为取代反应

C.乙醇、乙醛两种无色液体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

D.乙酸分子中共平面原子最多有5个

A[与乙酸乙酯互为同分异构体的酯类化合物有甲酸丙酯、甲酸异丙酯和丙酸甲酯,共有3种,A项正确;反应①为取代反应,②、③为加成反应,B项错误;乙醇、乙醛两种无色液体都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不能鉴别,C项错误;乙酸分子中碳氧双键形成一个平面,共平面原子最多有6个,D项错误。]

[通关2] (2021·湖南长郡中学检测)M是一种治疗疥疮的新型药物,合成路线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Y生成M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B.Y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C.可用NaHCO3溶液或溴水鉴别X和M

D.X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有机物的分子式为

C12H20O2

C[从Y和M的结构简式可知,Y生成M的反应是取代反应,A项正确;Y分子中非端点碳原子有三个饱和碳原子(四面体碳原子),故Y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B项正确;利用NaHCO3可以鉴别X和M,但是X和M中均存在碳碳双键,不能用溴水鉴别,C项错误;X的分子式为C10H16O2,与乙醇(分子式为C2H6O)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一分子水和酯,则酯的分子式为C12H20O2,D项正确。]

[通关3] (2020·全国卷Ⅲ)苯基环丁烯酮(PCBO)是一种十分活泼的反应

物,可利用它的开环反应合成一系列多官能团化合物。近期我国科学家报道用PCBO与醛或酮发生[4+2]环加成反应,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多官能团化合物(E),部分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_。

(2)B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3)由C生成D所用的试剂和反应条件为___________;该步反应中,若反应温度过高,C易发生脱羧反应,生成分子式为C8H8O2的副产物,该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4)写出化合物E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__________;E中手性碳(注:连有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的碳)的个数为___________。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三章-第一节-醇酚(重难点研析+典型实例剖析+教材问题简答)

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 第一节 醇 酚 一、进行乙醇的消去反应实验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配制体积比为1∶3的乙醇与浓硫酸混合液时,要注意在烧杯中先加入95%的乙醇,然后滴加浓硫酸,边滴加边搅拌,冷却备用(相当于浓硫酸的稀释);浓硫酸起催化剂和脱水剂的作用。 2.加热混合液时,温度要迅速上升到并稳定于170℃左右。温度低,在140℃时主要产物是乙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 3CH 2OH ――→浓H 2SO 4 140℃ CH 3CH 2OCH 2CH 3+H 2O 。 3.由于反应物都是液体而无固体,所以要向烧瓶中加入碎瓷片,以防液体受热时发生暴沸。 4.温度计要选择量程在200℃~300℃的为宜。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置于反应液的中央位置,因为需要测量的是反应液的温度。 5.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混在乙烯中的CO 2、SO 2等杂质,防止干扰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反应。 二、醇的消去反应和氧化反应有哪些规律? 1.醇的消去反应规律 醇分子中,只有连有—OH 的碳原子的相邻的碳原子上连有氢原子时,才能发生消去反应而形成不饱和键。 若醇分子中只有一个碳原子或与—OH 相连碳原子的相邻碳原子上无氢原子[如CH 3OH 、(CH 3)3CCH 2OH 、 ],则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2.醇的催化氧化规律 (1)形如RCH 2OH 的醇,被催化氧化生成醛(或羧酸)。 R —CH 2OH ――→Cu 、O 2 △R —CHO R —CH 2OH ――→KMnO 4、H + R —COOH

(2)形如的醇,被催化氧化生成酮。 (3)形如的醇,一般不能被氧化。 三、苯酚又叫石炭酸,它是酸类物质吗?为什么显酸性? 苯酚显酸性,是由于受苯环的影响,使酚羟基比醇羟基更活泼。苯酚的羟基在水溶液中能够发生电离。 但是苯酚不属于酸类物质。在应用苯酚的酸性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苯酚具有弱酸性,可以与活泼金属(如Na)发生反应。 2.苯酚的酸性极弱,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3.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但比HCO-3的酸性强,因而苯酚能与Na2CO3反应生成NaHCO3。 +Na2CO3―→+NaHCO3,由此可知结合H+能力:CO2-3> >HCO-3。 4.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只生成NaHCO3,与通入的CO2的多少无关。 四、苯、甲苯、苯酚都含有苯环,它们在性质上有什么区别? 类别苯甲苯苯酚结构简式 氧化反应不被酸性KMnO4溶液 氧化 可被酸性KMnO4溶液 氧化 常温下在空气中被氧 化,呈粉红色 取代反映溴的状态液溴液溴浓溴水条件催化剂催化剂无催化剂 产物 甲苯的邻、间、对三种 一溴代物 特点苯酚与溴的取代反应比苯、甲苯易进行 原因酚羟基对苯环的影响使苯环上的邻、对位氢原子变得活泼,易被取代

高中化学第3讲 烃的含氧衍生物(教案)

第3课时必备知识——烃的含氧衍生物 [基本概念]①醇和酚;②醛和酮;③羧酸和酯;④酯化反应;⑤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⑥显色反应 [基本规律]①醇类的催化氧化反应规律;②醇类的消去反应规律;③酯化反应的类型及规律;④烃的衍生物之间的转化及规律 知识点1醇和酚的结构与性质 一、醇的结构与性质 1.醇的概念 醇是羟基(—OH)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构成的化合物,饱和一元醇分子的通式为C n H2n+1OH或R—OH。 2.醇的分类 3.醇的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递变规律 密度一元脂肪醇的密度一般小于1 g·cm-3 沸点①直链饱和一元醇的沸点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而升高 ②醇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烷烃相比,醇的沸点远高于烷烃 水溶性低级脂肪醇易溶于水,饱和一元醇的溶解度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而逐渐减小

4.醇的化学性质 由断键方式理解醇的化学性质(以乙醇为例),乙醇分子中可能发生反应的部位如下,填写表格内容: 条件断键位置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 Na ①置换 反应 2CH3CH2OH+2Na―→ 2CH3CH2ONa+H2↑ HBr,△②取代 反应 CH3CH2OH+HBr―→ CH3CH2Br+H2O O2(Cu),△①③氧化 反应 2CH3CH2OH+O2 ――→ Cu △2CH3CHO+2H2O 浓硫酸,170 ℃②④消去 反应 CH3CH2OH――→ 浓硫酸 170 ℃CH2 ===CH2↑+H2O

浓硫酸,140 ℃①或②取代 反应 2CH3CH2OH――→ 浓硫酸 140 ℃ C2H5OC2H5+H2O CH3COOH/ (浓硫酸) ① 酯化 反应 CH3CH2OH+CH3COOH 浓H2SO4 △ CH3COOC2H5+H2O 2.苯酚的物理性质

人教版《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烃的衍生物教学案

高二年级化学李素霞胡建超张冬梅周正阳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学案) 本章总论:在学习了烃和卤代烃的后,本章重点介绍了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几种含氧有机物。 从组成上来说,除了含有、外,还含有元素。从结构上说,这 些有机物可以看做是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含有氧原子的原子团取代而衍生成的, 被称为烃。烃的含氧衍生物种类很多,可分为、酚、、、 酯等。烃的含氧衍生物的性质由官能团决定。利用有机物的性质,我们可以合成 自然界并不存在的有机物满足我们的需要。 本章教学目标: 1.认识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结构特点和性质,并根据典 型代表物,认识上述各类物质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2.了解合成分析法,通过简单化合物的逆向合成分析,巩固烃、卤代烃、烃的含 氧衍生物的性质和转化关系,并认识到有机合成在人类生活和社会进步中的 重大意义。 3.能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烃的含氧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讨 论烃的含氧衍生物的安全使用,关注烃的含氧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第一节:醇酚 本节教学目标:1.了解醇和酚的结构差别及其对化学性质的影响。 2.掌握乙醇、苯酚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3.知道乙醇、苯酚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用途。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乙醇的主要化学性质; 2.了解醇类的结构特点、一般通性和几种典型醇的用途。 【复习回顾】1.写出羟基的符号、电子式、 2. 现在有下面几个原子团,将它们组合成含有—OH的有机物CH3— CH2——OH 指出分别是醇或酚? 【新课学案】: 一、认识醇和酚 羟基与相连的化合物叫做醇;如:羟基与直接相 连形成的化合物叫做酚。如: 二、醇的性质和应用 1.醇的命名(系统命名法) 一元醇的命名:选择含有羟基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把支链看作取代基,从离羟基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按照主链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称为“某醇”,羟基在1位的醇,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教案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 一、教学目标 1 表物,认识上述各类物质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2 生物的性质和转化关系,并认识到有机合成在人类生活和社会进步中的重大意义。 3 的含氧衍生物的安全使用,关注烃的含氧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4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二、内容分析 1 本章结合烃的含氧衍生物的结构特点和性质,进一步加深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加成、取代、氧化和消去反应。通过烃、卤代烃及烃的含氧衍生物等有机物间的相互转化,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通过学习有机合成与逆合成分析法巩固烃、卤代烃、烃的含氧衍生物的性质和转化关系,并认识到有机合成在人类生活中的重大意义,体会新化合物的不断合成使有机化学具有特殊的科学魅力。教科书通过贴近生活实际等内容,体验烃的含氧衍生物的广泛应用,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本章介绍的酯的水解反应、银镜反应和酯化反应是学习后续两章内容的基础。如第四章中的油脂的水解反应、葡萄糖和麦芽糖的银镜反应及第五章中的聚酯等,都是本章内容的拓展与应用。 2 在课程标准中对烃的含氧衍生物的要求是以类别的概念出现。因此,本章在内容选择上重视类别的概念的引入,并将前三节的节名依此冠以“醇酚”“醛”“羧酸酯”。在这5类含氧衍生物中,通过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介绍各类含氧衍生物的性质和应用。本章的第四节结合实例具体讲述了有机合成的过程和逆合成分析法,并通过逆合成分析,复习、巩固烃、卤代烃和烃的含氧衍生物等各类有机物的相互转化。

化学2中已介绍了典型的一元醇──乙醇的一些性质,本章在此基础上,还是以乙醇为典型代表物,结合醇的结构特点,介绍了醇的消去反应、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在一元醇的基础上简单介绍了乙二醇、丙三醇,并以图片的形式例举了它们的应用;通过“思考与交流”和“学与问”的方式,以表格的形式列举了部分醇的沸点;介绍了醇分子间的氢键。 苯酚是酚类化合物中最典型的一元酚,本章介绍了苯酚的酸性和取代反应,在呈现方式上主要是归纳推理式,通过实验现象归纳苯酚的性质;教科书中通过“学与问”比较苯、苯酚和乙醇的性质,要求学生自主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认识醛类的结构特点和性质主要通过醛类的典型代表物──乙醛,介绍了乙醛的氧化反应和加成反应,主要通过实验来归纳乙醛的性质;教科书中通过两个“学与问”,一个结合乙醛的结构特点,复习和应用了核磁共振氢谱图;另一个结合乙醛的加成反应,进一步认识有机化学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化学2中介绍了乙酸的性质和乙酸乙酯的水解,本章又选取了乙酸和乙酸乙酯作为羧酸和酯的代表物,为了避免重复,同样采取了“复习与提升”的编写策略,通过“科学探究”复习了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而乙酸乙酯水解的学习是通过“科学探究”探索在不同介质和条件下的水解速率。既体现课程标准提倡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又深化了学习内容及化学不同分支之间的联系。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章设计了“有机合成”一节,介绍了有机合成的过程和逆合成分析法。 另外,本章内容的选取同样注意了联系生活实际及对学生进行环境和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图片把联系生活的内容与化学知识有机结合,通过一些“实践活动”了解某些有机物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关于章图和节背景图的说明:①本章章图由一幅主图和三幅小图组成,主图为一有机反应装置;三幅小图分别是:玫瑰花、葡萄酒及香水。②节背景图为乙醇和苯酚分子的比例模型。 3

高中化学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重难点六乙酸与羧酸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5

重难点六乙酸与羧酸 【要点解读】 (1)羧酸的概念:在分子里烃基跟羧基直接连接的有机化合物叫做羧酸.官能团:羧基(-COOH). (2)羧酸的分类 ①根据分子里羧基的数目分类.如: 一元羧酸(R-COOH),如:HCOOH、CH3COOH、CH2=CHCOOH(丙烯酸)、C6H5COOH(苯甲酸) 二元羧酸,如:HOOC-COOH(乙二酸)、HOOCCH2CH2CH2CH2COOH(己二酸) ②根据分子里的烃基分类. a、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 b、芳香酸. c、高级脂肪酸:硬脂酸(C17H35COOH)油酸(C17H33COOH,烃基中含有1个双键) (3)羧酸通式与同分异构 1)饱和一元羧酸通式:C n H2n O2(n≥1). 2)同分异构:脂肪酸:C n H2n O2(n≥2)与芳香酸:C n H2n-8O2(n≥7) ①类别异构:饱和一元脂肪酸(羧基取代法)与酯(从右向左移碳法). ②位置异构与碳链异构. (4)羧酸的化学性质: 1)酸的通性 注意:①羧酸的酸性关系:甲酸>苯甲酸>乙酸>丙酸>H2CO3;②羟基(-OH)中氢原子活泼性比较. 氢原子活 性电离显性 与Na反 应 与NaOH反 应 与Na2CO3反 应 与NaHCO3反 应 醇羟 基 逐渐增强难电离中性 放出H2 不反应不反应不反应 酚羟基微弱电离很弱酸性中和反应不反应羧羟基部分电离弱酸性中和反应反应【应用】利用反应中量的关系判断有关物质分子中羟基或羧基数目. ①利用醇、酚、羧酸与Na完全反应时:-OH~Na、-OH~1/2H2; ②利用酚、羧酸与碱反应时,-OH(-COOH)~NaOH、-COOH~1/2Cu(OH)2; ③利用酚、羧酸与Na2CO3反应时,-OH~Na2CO3、-COOH~1/2Na2CO3;

【配套K12】安徽省望江县高中化学 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 3.3 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

第三节酯化反应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酯化反应的原理、实验操作及相关问题,进一步理解可逆反应、催化作用。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用已知条件设计实验及观察、描述、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归纳、概括总结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科学品质:通过设计实验、动手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求实、探索、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 科学方法:介绍同位素示踪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使用,通过酯化反应过程的分析、推理、研究,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从实践到理论的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方法:研究探索式,辅以多媒体动画演示。 课时安排:第1课时:乙酸的性质及酯化反应实验(本文略去乙酸的其它性质部分)第2课时:酯化反应问题讨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过渡】我国是一个酒的国度,五粮液享誉海内外,国酒茅台香飘万里。“酒是越陈越香”。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板书】乙酸的酯化反应 【学生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学生分三组做如下实验,实验结束后,互相比较所获得产物的量。 第一组: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 mL乙醇和2 mL乙酸,按教材P71,图3-16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接受试管的液面上,观察现象。 第二组: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 mL乙醇,然后边振荡边慢慢加入2 mL浓硫酸和2 mL乙酸,按教材P71,图3-16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盛有水的接受试管的液面上,观察现象。 第三组: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 mL乙醇,然后边振荡边慢慢加入2 mL浓硫酸和2 mL乙酸,按教材P71,图3-16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接受试管的液面上,观察现象。

[配套k12学习]高中化学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复习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烃、烃的衍生物的性质。 2.完成各衍生物间相互转化的网络。 【本章复习任务】 1.通过阅读P68,完成: (1)按照课本设计的表格形式归纳整理烃、烃的衍生物的基本知识,完成P68页表。(2)请按照课本设计的表格形式归纳整理有机反应的主要类型,完成表二。 2.通过阅读P69页,熟练掌握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网络图,能写出各步反应的方程式(26个反应);并判断其反应类型填入课本表格中。 3.总结重要官能团的引入方法。 【自主检测】2013年安徽高考化学题(16分) 有机物F是一种新型涂料固化剂,可由下列路线合成(部分反应条件略去): (1)B的结构简式是;E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 (2)由C和E合成F的化学方程式是。 (3)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苯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是。 ①含3个双键②有一个环③无甲基④只有一种氢 (4)乙烯在实验室可由(填有机物名称)通过(填反应堆类型)制备。(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属于饱和烃 b.D与乙醛的分子式相同 c.E不能与盐酸反应 d.F可以发生酯化反应

2.芳香化合物A 、B 互为同分异构体,A 经①、②两步反应得C 、D 和E 。B 经①、②两步反应得E 、F 和H 。上述反应过程、产物性质及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其中E 只能得到两种一溴取代物,I(过氧乙酸)的结构简式为: (1)写出E 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 (2)A 有两种可能的结构,写出相应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 和小粒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_ 反应类型___________ (4)写出F 与H 在热和浓H 2SO 4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在(4)写出F 与H 在热和浓H 2SO 4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 、B 、C 、D 、F 、G 、I 化合物中,互为同系物的是 附本章关系图 一、典型物质间的转化 不饱和烃

高中化学 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 3.3 羧酸酯(第1课时)预习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5(202

山西省忻州市高中化学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3.3 羧酸酯(第1课时)预习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5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山西省忻州市高中化学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3.3 羧酸酯(第1课时)预习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5)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山西省忻州市高中化学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3.3 羧酸酯(第1课时)预习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5的全部内容。

羧酸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羧酸的分类。掌握乙酸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用“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来学习羧酸、酯的性质,同时建立烃的含氧衍生物相互转化的关系图。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本节的羧酸、酯知识是在必修基础上的深化,掌握好本节有利于知识网形成。 【预习任务】阅读课本P60-P61页 一、羧酸: 1.羧酸定义 2.从不同角度对羧酸进行分类:(饱和一元羧酸的通式) ⑴依烃基的不同可分为: ⑵依羧基的数目多少可分为: 3.记乙酸的物理性质: 乙酸分子式(化学式):_____ 结构式: ____________结构简式:___________ 最简式判断它的核磁共振氢谱有几个吸收峰:___________。 乙酸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乙酸化学性质: ⑴酸的通性: 乙酸的电离方程式 ①乙酸遇石蕊试液变 ② ③

高中化学_烃的含氧衍生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认识----用于认识羧酸的基本方法,认识到官能团-COOH的结构,进一步理解“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 改造----控制条件改造物质,利用羧酸和醇制取脂类物质。 应用物质---酯化反应与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密切相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知羧酸的官能团以及其分类,理解乙酸的分子结构与其性质的关系培养实验探究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习化学的乐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 【重难点】 1、探究重点:乙酸的酸性和乙酸的酯化反应; 2、探究难点:乙酸的酯化反应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 所以本节课我们以一下教学程序开展教学工作: 1.预习与回忆 2.实验与探究3思考与交流4应用与练习 【回忆与预习】 羧酸的概念 1.羧酸的分类 2.饱和一元羧酸的通式 3.复习乙酸的性质,回忆那些实验事实可以证明乙酸具有酸性? 酸的通性a.使指示剂变色 b.使石蕊试液变红 c..与活泼金属置换出氢气 d.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e.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3)化学性质乙酸的酸的通性: 【讲解】羧酸具有酸性,前面我们学习了苯酚也有酸性,那乙酸碳酸苯酚的酸性谁强呢?大家按提供的仪器(课本P60的科学探究),能否自己设计出实验方案来证明它们三者酸性强弱?

【学生讨论与交流】展示设计方案,讨论设计方案的可执行性,并分析为什么要选碳酸钠固体而不选饱和的碳酸钠溶液,怎样去证明碳酸的酸性比苯酚强? 【结论并板书】动手做实验,得出结论:酸性CH3COOH > H2CO3 > C6H5OH 【过渡】醋能解酒,其中有什么科学原理吗? 【学生】B酯化反应:醇和酸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多媒体演示】乙醇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的实验过程, 复习实验的有关知识 1.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 (1)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生成醋酸钠(便于闻乙酸乙酯的气味)。 (2)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 (3)抑制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使其分层析出。 2.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吸水性 【提问】根据酯化反应的定义,生成1个水分子需要一个羟基与一个氢原子生成一个水分子。脱水时有下面两种可能方式,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是哪一种吗? 酸脱羟基,醇脱氢 酸脱氢,醇脱羟基 【动画演示】用同位素示踪法 【讲解并板书】事实上,在乙酸乙酯中检测到18O,证明方式①是正确的,即酯化反应的机理是“酸脱羟基,醇脱氢”

高中化学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重难点十有机物的推断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5

重难点十有机物的推断 【要点解读】 重要的推断题眼: 1.重要的物理性质: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量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苯酚在冷水中溶解度小(浑浊),热水中溶解度大(澄清);某些淀粉、蛋白质溶于水形成胶体溶液; (1)含碳不是有机物的为:CO、CO2、CO32-、HCO3-、H2CO3、CN-、HCN、SCN-、HSCN、SiC、C单质、 金属碳化物等; (2)有机物的密度(1)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酯(包括油脂)(2)大于水的密度, 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基苯; (3)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常见气态:①烃类:一样N(C)≤4的各类烃 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②衍生物类:一氯甲烷、氟里昂(CCl2F2)、氯乙烯、甲醛、氯乙烷、一溴甲烷、四氟乙烯、甲醚、甲乙醚、环氧乙烷; (4)有机物的颜色☆绝大多数有机物为无色气体或无色液体或无色晶体,少数有特殊颜色,常见的如下所示:☆ 三硝基甲苯(俗称梯恩梯TNT)为淡黄色晶体;☆部份被空气中氧气所氧化变质的苯酚为粉红色;☆2,4,6-三溴苯酚为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但易溶于苯等有机溶剂);☆苯酚溶液与Fe3+(aq)作用形成紫色H3Fe(OC6H5)6]溶液;☆淀粉溶液(胶)遇碘(I2)变蓝色溶液;☆含有苯环的蛋白质溶胶遇浓硝酸会有白色沉淀产生,加热或较长时刻后,沉淀变黄色; (5)有机物的气味许多有机物具有特殊的气味,但在时期只需要了解下列有机物的气味:☆甲烷:无味;乙 烯:稍有甜味(植物生长的调剂剂) ☆液态烯烃:汽油的气味;乙炔:无味☆苯及其同系物:特殊气味,有必然的毒性,尽可能少吸入.☆C4以下的一元醇:有酒味的流动液体;乙醇:特殊香味☆乙二醇、丙三醇(甘油):甜味(无色粘稠液体) ☆苯酚:特殊气味;乙醛:刺激性气味;乙酸:强烈刺激性气味(酸味) ☆低级酯:芳香气味;丙酮:令人愉快的气味; 2.重要的化学反映 (1)能使溴水(Br2/H2O)褪色的物质有机物: ①通过加成反映使之褪色:含有C=C、-C≡C-的不饱和化合物 ②通过取代反映使之褪色:酚类注意:苯酚溶液遇浓溴水时,除褪色现象之外还产生白色沉淀; ③通过氧化反映使之褪色:含有-CHO(醛基)的有机物(有水参加反映)注意:纯净的只含有-CHO(醛基)的有机物不

高二化学 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基础篇)教学设计

烃的含氧衍生物

关于茉莉醛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能被氢气还原B.能被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 C.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 D.不能与氢溴酸发生加成反应 组内讨论展示归纳【过渡】回顾并整理本章节所学知识? 【板书】烃的含氧衍生物(基础篇) 一、醇类 1.概念 羟基与________________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 2.分类 3.醇类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 密度:一元脂肪醇的密度一般小于1 g·cm-3 沸点:①直链饱和一元醇的沸点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 增而逐渐___。 ②醇分子间存在___,所以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烷烃相比,醇的沸点远___烷烃。

水溶性:低级脂肪醇__溶于水 4.醇类化学性质(以乙醇为例) 试剂及条件断键位置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Na置换 HBr,△ O2(Cu),△①③ 浓硫170 ℃ 试剂及条件断键位置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浓硫酸,140 ℃①② CH3COOH(浓硫酸、△) 取代(酯化) 5.几种常见的醇 名称甲醇乙二醇丙三醇 俗称木精、木醇 结构简式 状态 溶解性易溶于水和乙醇 二、苯酚 1.苯酚的组成与结构

2.苯酚的物理性质 3.苯酚的化学性质 (1)羟基中氢原子的反应——弱酸性 电离方程式为:C6H5OH C6H5O-+H+,俗称________,酸性很弱,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①与活泼金属反应 与N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碱的反应 苯酚的浑浊液中现象为:_____________ 现象为:_______________。 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苯环上氢原子的取代反应 苯酚与浓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三章烃的衍生物教案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 第一节醇酚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醇、酚的结构特点。 2、掌握醇的取代反应、消去反应、氧化反应原理。 3、掌握酚结构的特点,取代反应。 4、学习根据物质结构推断化学性质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情景创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 醇的取代反应、消去反应、氧化反应原理 三、教学难点 醇的催化氧化、消去反应原理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引入】师:我们在高一就接触过的乙醇、乙醛、乙酸和乙酸乙酯等,它们从结构上说,都可以看作是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含有

氧原子的原子团取代而衍生成的,它们又被称为烃的含氧衍生物。当然,除了这些,我们在这一章中还会了解酚、酮等烃的含氧衍生物。这一节我们先进一步了解我们比较熟悉的有机物——乙醇及醇类。 【板书】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 第一节醇酚 师:大家回忆我们在高一时所学的乙醇的分子结构和性质。 (学生回答,老师给予评价并板书) 【板书】一、乙醇 1、分子结构 分子式:C2H6O 结构简式:CH3CH2OH或C2H5OH(官能团—OH) 2、化学性质 (1)与钠的反应 2CH3CH2OH + 2Na →2CH3CH2O Na + H2↑ 师:乙醇分子可看作是乙烷分子中的H被—OH取代的产物,也可看作是水分子中的H被所乙基取代的产物,乙醇和水分子中都有羟基,但由于羟基所连结的基团不同,所以其化学性质不同。由于乙基CH3CH2—的影响,使O—H键的极性减弱,即:使羟基—OH 上的H原子的活性减弱,没有H2O分子里的H原子活泼。 【讲解】其它活泼金属如K、Mg、Al等也能够把乙醇羟基里的H取代出来。 【强调】断键部位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 第三节 羧酸 酯

第三节羧酸酯 学习目标核心素养 1.了解羧酸的分类。 2.了解乙酸的结构特点,理解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3.了解乙酸乙酯的结构特点,理解乙酸乙酯的主要化学性质。1.能够写出羧酸、酯的官能团,简单代表物的结构简式和名称。(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2.能够描述和分析乙酸、乙酸乙酯的重要反应,能书写相应的反应式。(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3.基于乙酸、乙酸乙酯的性质,认识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反应的反应机理,建立认知模型,并能运用模型分析和推断其他含有羧基、酯基的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一、羧酸 1.羧酸的组成和结构: 2.分类: (1)按照与羧基相连的烃基的结构分类:

(2)按照分子中羧基的数目分类: 【教材二次开发】教材中提到“羧酸可以分为脂肪酸和芳香酸”,硬脂酸 (C17H35COOH)和乙酸是否为同系物?油酸(C17H33COOH)和乙酸是否为同系物? 提示:硬脂酸和乙酸为同系物,油酸和乙酸不为同系物。 二、乙酸 1.分子结构: 分子式:C2H4O2; 结构式:; 结构简式:或CH3COOH;

比例模型:; 核磁共振氢谱:2个峰,峰面积比为3∶1。 2.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熔点 无色液体有刺激性 气味 易溶于水 和乙醇 温度低于16.6 ℃凝结成冰状晶体,又称冰醋酸 3.化学性质: (1)弱酸性。 乙酸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酸,比碳酸酸性强,但仍属弱酸,电离方程式为 CH3COOH CH3COO-+H+,属于一元弱酸,具有酸的通性。 (2)酯化反应。 ①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方程式: CH3COOH+CH3CH2OH CH3COOC2H5+H2O。 ②酯化反应原理: 【判一判】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食醋就是乙酸。(×) 提示:食醋是乙酸的水溶液。 ②在水溶液中CH3COOH中的—CH3可以电离出H+。(×) 提示:应为—COOH电离出H+。 ③1 mol C2H5OH和1 mol CH3COOH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可以完全反应生成 1 mol CH3COOC2H5。(×) 提示: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完全反应生成1 mol CH3COOC2H5。 ④乙酸和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高考化学总复习讲义 第三单元 烃的含氧衍生物 苏教版选修5

2015《金版新学案》高中化学总复习讲义:选修5第三单元 烃 的含氧衍生物 考点一 醇、酚 (一)醇 1.概念 羟基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 2.饱和一元醇的通式 C n H 2 n +2O(n ≥1)。 3.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 4.醇类化学性质(以乙醇为例)

(二)酚 1.苯酚的组成与结构 2.物理性质 (1)颜色状态:无色晶体,露置在空气中会因部分被氧化而显粉红色; (2)溶解性:常温下在水中溶解度不大,高于65 ℃时与水混溶; (3)毒性:有毒,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皮肤上不慎沾有苯酚应立即用酒精清洗。

3.化学性质 (1)羟基中氢原子的反应 ①弱酸性 电离方程式为:C 6H 5OH C 6H 5O - +H + ,俗称石炭酸,但酸性很弱,不能使石 蕊试液变红。 ②与活泼金属反应 与Na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 6H 5OH +2Na ―→2C 6H 5ONa +H 2↑。 ③与碱的反应 苯酚的浑浊液中 ――→加入NaOH 溶液 现象为:液体变澄清 ――→再通入CO 2气体 现象为:溶液又变浑浊。 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苯环上氢原子的取代反应 苯酚与浓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反应常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和定量测定。 (3)显色反应 苯酚跟FeCl 3溶液作用显紫色,利用这一反应可以检验苯酚的存在。 (4)加成反应 (5)氧化反应 苯酚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显粉红色;易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容易燃烧。 (6)缩聚反应

◎思考与探究 (1)其中属于脂肪醇的有哪些?属于芳香醇的有哪些?属于酚类的有哪些? (2)其中物质的水溶液显酸性的有哪些? (3)其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哪些? (4)你能列举出⑤所能发生反应的类型吗? 提示:(1)①②③⑤④⑤ (2)④⑤(3)③④(4)取代反应,氧化反应,消去反应,加成反应,显色反应。 醇的组成、结构与性质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醇类的是() 答案: C 2.下列物质的沸点,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丙三醇②丙烷③乙二醇④乙醇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 C.①③④②D.①③②④ 答案: C

烃的含氧衍生物、糖类,油脂,蛋白质教案

烃的含氧衍生物、糖类、油脂、蛋白质 1.醇 (1)醇的概念 ①醇:羟基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称为醇,饱和一元醇的组成通式为C n H 2n +1OH 或C n H 2n +2O 。 ②醇的分类 (2)醇类物理性质变化规律 ①如果将醇分子中的化学键进行标号如图所示,那么醇发生化学反应时化学键的断裂情况如表所示。 ②以乙醇为例,完成下列条件下的化学方程式,并指明断键位置及反应类型。 醇、 酚

CH 3COOH +CH 3CH 2OH 浓H 2SO 4 △ CH 3COOCH 2CH 3+H 2O (1)酚的概念: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而形成的化合物,最简单的酚为 。 (2)苯酚的物理性质 (3)由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理解酚的化学性质 由于苯环对羟基的影响,酚羟基比醇羟基活泼;由于羟基对苯环的影响,苯酚中苯环上的氢比苯中的氢活泼。 ①弱酸性 苯酚电离方程式为C 6H 5 6H 5 O -+H + ,俗称石炭酸,但酸性很弱,不能使石蕊溶液 变红。 苯酚的浑浊液――→加入NaOH 液体变澄清――→通入CO 2 溶液变浑浊,涉及到的反应方程式为 。 ②苯环上氢原子的取代反应 苯酚与饱和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此反应常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和定量测定。

③显色反应 苯酚跟FeCl 3溶液作用产生紫色溶液,利用这一反应可以检验苯酚的存在。 ④加成反应 与H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⑤氧化反应 苯酚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显粉红色;易被酸性KMnO 4溶液氧化;易燃烧。 提能点(一) 醇、酚结构与性质的区别 1.现有以下物质: (1)其中属于脂肪醇的有______,属于芳香醇的有______,属于酚类的有________。 (2)其中物质的水溶液显酸性的有________。 (3)其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________。 (4)列举出⑤所能发生反应的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三种)。 答案:(1)①② ③⑤ ④⑤ (2)④⑤ (3)③④ (4)取代(酯化)、氧化、消去、加成反应(任写三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