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输血 教学(课堂PPT)

合集下载

《成分输血》课件

《成分输血》课件

05
成分输血的未来发展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一种通过修改或调控基因表达来治疗遗传性疾病和获得性疾病的方法 。在成分输血领域,基因治疗可以用于生产更安全、更有效的血液成分,例如基 因修饰的血小板或红细胞,以改善其功能或减少不良反应。
基因治疗还可以用于治疗与血液系统相关的遗传性疾病,例如血友病、地中海贫 血等。通过基因治疗,可以纠正患者的基因缺陷,提高其造血功能,减少对输血 的需求。
03
白细胞输注主要用于治疗白细 胞减少症、免疫缺陷和感染等

04
白细胞输注需要注意避免产生 不良反应,如发热、过敏反应
和移植物抗宿主病等。
03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
贫血的治疗
01
红细胞输注
02
血小板输注
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通过 补充红细胞来提高血红蛋白水平。
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引起的出血,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通过输注血小板来控制出血。
肿瘤患者的支持治疗
01
白细胞输注
用于提高肿瘤患者的免疫力, 预防感染,特别是在化疗或放
疗后骨髓抑制期。
02
免疫球蛋白输注
用于提高肿瘤患者的免疫力,预 防感染,特别是在化疗或放疗后
骨髓抑制期。
急性失血的治疗
红细胞输注
适用于急性失血引起的贫血,如 外伤、手术等,通过快速补充红 细胞来维持血容量和组织供氧。
血浆输注
适用于急性失血引起的血浆损失 ,如烧伤、严重腹泻等,通过补 充血浆来维持血浆渗透压和凝血 功能。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 免疫球蛋白输注: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 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通过输注免疫球蛋 白来调节免疫功能和减轻炎症反应。

《成分输血讲》PPT课件

《成分输血讲》PPT课件

AIHA病人输血的危险性: ✓ 自身抗体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 • AIHA病人的自身抗体能与所有正常红细胞起反应,使输
入的红细胞寿命缩短(溶血); • 输入红细胞量不大不会引起有症状的反应,但输血仅暂时
有效; • 输入红细胞量较大,导致输血无效或溶血危象; ✓ 同种抗体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
• 近期输过血或有多次妊娠史者体内存在同种异型抗体,输
精品医学
15
血小板
血小板保存时间为5天,机采血小板需要事先预 约并难以保证及时供应,多数情况下可能只有手 工采的血小板能及时提供;
欧洲各国一直保留手工采的血小板; 香港至今90%以上的血小板来自手工采,很少
应用机采血小板。
精品医学
16
血小板输注适应证
治疗性输注(血小板数减少并伴有出血): ✓ 血小板生成减少:各种原因所致骨髓抑制或
一级亲属间(父母与子女)输血合并TA-GVHD的危险性 比非亲属间输血高11~21倍。
精品医学
27
TA-GVHD
临床表现 症状极不典型,以发热和皮疹多见,输血后 4~30
天(平均21天),皮肤出现红斑和细小班丘疹,逐渐向周 身蔓延,伴有发热、腹泻、ALT升高,全血细胞减少,多 死于严重感染。 预防:辐照血液是预防本病唯一有效方法,去白输血预防 的效果欠佳。
精品医学
22
肺微血管栓塞
血液在贮存过程中,由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 碎片,与变性蛋白及纤维蛋白等形成大小不等,直 径为20-80μm的微聚物。
在大量输血时,这些微聚物可以通过标准输血 滤器(170μm)进入病人体内,广泛阻塞肺毛细 血管,造成“输血后肺功能不全综合征”。(非大量 输血不会引起此病)
成分输血
精品医学

成分输血 ppt课件

成分输血  ppt课件

24
血小板
手工分离血小板:24小时 22±2 ℃ 震荡 机采血小板: 5天 22±2 ℃震荡
PPT课件
25
PPT课件
26
手分血小板:
以单人份全血经离心法提取的较纯的 血小板制品,200ml全血制备为1个单位, 血小板数≥2.0×1010,容量20~25ml / 袋;
PPT课件
27
机采血小板:
成分输

PPT课件
1
血液容量与体重,8-9%。 血浆55-60%,其中91-92%水分,
固体成分中主要是蛋白质,少量无 机盐类和有机物质。
血细胞40-45%,包括红细胞、白 细胞和血小板。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PPT课件
7
全血
定义: 将血液采集到含有抗凝保养液的
一次性无菌塑料袋中的血液,含血 细胞和血浆成分。 保养液 CPDA: 35d 温度: 2~6℃
PPT课件
8
现代输血主张不输或少输全血?
1. 全血中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可使 氧从Hb释放,逐渐减少; 2. 全血贮存24小时后,血小板和粒细胞很快 破坏,血小板的活力和功能丧失; 3. 血浆中不稳定的凝血因子Ⅷ因子、Ⅴ因子 含量下降。
的血浆和80%以上的白细胞,至少 保留了70%以上的红细胞。
2.去除了钾、氨、乳酸、抗凝剂和 微小凝块等,可明显降低输血不良 反应的发生率。
PPT课件
18
适应症: ①用于存在抗IgA血浆蛋白抗体受血 者或输注血液成分后发生过敏反应 的受血者; ②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和睡眠性血 红蛋白尿的受血者; ③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者; ④新生儿或宫内输血者。

成分输血(1)PPT课件

成分输血(1)PPT课件

优点:1袋即为1个治疗量
减少献血员暴露
能采集少白细胞血小板
17
血小板的保存及输注适应症
❖ 血小板在20-24OC、持续震摇的条件下可贮存5天。
❖ 冰冻血小板,无新鲜血小板时的替代品。
❖ 适应症:①血小板计数小于5X109/L时预防性输注; ②血小板计数(6—10)X109/L,临床判断出血的危 险性决定是否输用;③血小板>10X109/L,一般不输, 但有活跃出血或病人合并严重感染、凝血因子缺乏 或高白细胞时要考虑输注;④外科病人血小板 >50X109/L时,一般不输。但还应重视血小板功能, 若血小板功能有缺陷,有危及生命的出血或需大手 术者亦应输注;大量输血后有出血倾向或长时间进 行体外循环者有时亦须输注。
库存时间较长的血液,K含量较高,但对一般病人无 影响。
❖ 不能靠输新鲜全血来补充凝血因子或止血
一般不可能拿到当天采集的血液 4 OC保存的血液,其血小板、白细胞均丧失功能,不
稳定凝血因子含量大大减少。 9
输全血适应症
❖ 大出血至24hr内需输血4500ml以上 ❖ 换血 ❖ 急性失血,失血量达血容量25-30%以上并伴
的保存,可以节约血源,一血多用。目前已把成
分输血临床应用的比率视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
地区、一个医院掌握与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水平高
低的标志之一。
3
成分血的制备
手工离心分离法
4
血液成分制备 — —机器分离法
5
一、 全血
❖ 分为新鲜全血与保存全血。因输血目的不同,对新 鲜全血有不同定义。全血贮存24-48小时后,已经 不含有活性的血小板,凝血因子V,VIII,也明显 减少。由于血液采集后要进行各种检测,输当天的 新鲜血一般是不可能的。此外,全血中所含的血小 板及凝血因子的量很少。因此,用输全血来同时补 充各种血液成分的概念是错误的。

《成分输血》PPT课件

《成分输血》PPT课件

▪ 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纤维蛋白原比较稳定。
整理课件ppt
8
因此,严格地说,全血
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
的,它不含有全部的血液
成分。
整理课件ppt
9
适 应 症:
▪未放弃,适应症越来越少 ▪ 急性大量出血、严重创伤等危机
情况 ▪ 体外循环、新生儿换血
整理课件ppt
10
红细胞输血
一、浓缩红细 胞 ▪去除绝大部分血浆。
※一袋浓缩机采血小板RBC含量<5ml时,一般
不发生溶血性反应,但仍建议输注ABO血型 相容的浓缩血小板。
※关于Rh 阴性者应输注Rh阴性血小板,当无
Rh致敏史的Rh阴性患者输用Rh阳性的血小板
时,应同时使用抗-D免疫球蛋白以阻止因血
小板制品中Rh阴性红细胞引起受者Rh的致敏。
整理课件ppt
23
输注无效原因及对策
• 不能将血浆作为营养剂提高机体抵抗力。 • 血浆不能作为单一扩容治疗。 • 要使用ABO同型或ABO血型相容的血浆,
以免引起免疫反应。
整理课件ppt
25
特 点:
新鲜冰冻血浆(FFP):是从 单一正常献血者的全血中分离收集 后 6 小 时 内 冷 冻 , - 18℃ 可 保 存 一 年,过期即转成普通冰冻血浆。
通 常 200 毫 升 FFP 含 有 血 浆 蛋
白60g/L,纤维蛋白原2-4g/L,其他
凝血因子0.7-1.0IU/ml。血浆在冰
冻和融化过程中,凝血因子失活估
计可达15%。 整理课件ppt
26
适 应 症:
• 单纯凝血因子缺乏的补充。 • 因大量输血所致稀释性凝血障碍而出现的出血
倾向者。
• 肝衰竭伴凝血功能障碍者。 • 口服香豆素类药物过量致使维生素K的合成障

成分输血 ppt课件

成分输血  ppt课件

经济,既可节省 宝贵的血液,又 可减少经济负担。
01
红细胞制品
红细胞制品
浓缩红细胞 01 洗涤红细胞 03 冰冻红细胞 05
02 悬浮红细胞 04 去白红细胞
浓缩红细胞


制备:将全血中的大部分血浆, 在全封闭的条件下分离出后,剩 余的部分所制成的血细胞成分血。
适应症:各种急性失血,慢性贫 血及心功能不全者。

适应症:因输血而发生严重过敏 的患者、肾功能不全、不能耐受 库存血中高钾的患者。


去白红细胞

制备:将白细胞从血液中分离出 来,保留的血液成分制成的血制 品。

适应症:由于输血产生白细胞抗 体,引起发热等输血不良反应的 患者;防止产生白细胞抗体的输 血(如器官移植的患者)。


冰冻红细胞

制备:去除血浆的红细胞加甘油 保护剂,在-80℃保存,保存期10 年,解冻后洗涤去甘油,加入100ml 无菌生理盐水或红细胞添加剂或 原血浆。

04
血浆蛋白成分制品
血浆蛋白成分制品
01 白蛋白制品 02 浓缩凝血因子
适应症


白蛋白制品适用于治疗营养不良 性水肿、肝硬化或其他原因所致 的低蛋白血症的患者。
浓缩凝血因子主要适用于治疗血 友病及各种凝血因子缺乏症



适应症:主要适用于对稀有血型 (Rh 阴性)红细胞的保存。


02
血小板制品
血小板制品
01 机采血小板 02 浓缩血小板
004
不同原因的血 小板减少伴有 严重的出血者;
血小板功能异 常引起的出血 患者;
急性特发性血 小板减少性紫 癜;

成分输血及输血规范培训护理课件

成分输血及输血规范培训护理课件

详细描述
如细菌性反应、病毒性反 应(如肝炎、艾滋病等) 、气体栓塞等。
处理措施
针对不同不良反应采取相 应处理措施,如严格控制 血液来源、加强输血过程 中的消毒与无菌操作等。
05
输血规范培训与护理教育
输血规范培训的重要性
1 2 3
提高护理人员对输血安全的认识
输血规范培训能够帮助护理人员了解输血的基本 知识、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从而更好地保证患 者的安全。
03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
红细胞输注
红细胞输注主要用于纠正贫血和补充 血容量,提高血液携氧能力。
红细胞输注通常用于治疗贫血、失血 、急性或慢性疾病引起的血容量不足 等病症。通过输注红细胞,可以迅速 提高血液携氧能力,改良组织缺氧状 态,缓解患者症状。
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输注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出血 ,以及提高血液凝固能力。
VS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重要成分,负责止 血和血液凝固。当患者血小板数量减 少或功能特殊时,可能导致出血不止 或难以止血。通过输注血小板,可以 迅速提高患者的血小板数量和功能, 预防和治疗出血。
血浆输注
血浆输注主要用于补充血容量、维持渗透压 和补充蛋白质等。
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成分,含有多种蛋白质 、电解质和营养物质。当患者血容量不足、 渗透压失衡或蛋白质缺乏时,血浆输注可以 起到补充和调节作用,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成功案例二
某医院在实施成分输血及输血规范培 训后,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得到明显 提高,输血操作流程更加规范,提高 了患者满意度。
失败案例分析
失败案例一
某医院在成分输血过程中,由于医护人员对 输血规范掌握不够熟练,导致一起严重的输 血不良反应事件,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

成分输血与临床应用 ppt课件

成分输血与临床应用  ppt课件
• 亚甲蓝是一种光敏剂,可以与病毒的核酸以
及病毒的脂质包膜相结合,从而达到灭活病 毒的效果。在血浆病毒灭活照射箱对已添加 亚甲蓝的血浆进行照射,箱内温度应保持在 2-10℃,光照强度应在30000-40000LUX,每 批照射时间为30min。照射后,在2-6℃低温 操作台上滤出亚甲蓝。
• 使用于第Ⅴ因子和第Ⅷ因子以外的凝血因
子缺乏患者。
• 能够同时补充凝血因子,血浆蛋白,血容
量.
• 贮存于-20℃以下条件下,自采血日起保存
植和器官移植的病人。
• 适应症:适用于同时需要纠正贫血和血容量的患
者,失血量小于血容量30%的出血,可单独使用; 失血量大于血容量30%的出血可与PC、少浆蛋白制 剂及晶体液配合输用。
• 剂量与用法:剂量与用法同全血。输注全血的剂
量是以血红蛋白增加来衡量的。输血总量及间隔 时间应视患者的贫血或失血情况而定。一般输注 2U,大约可提高血红蛋白10g/L或红细胞压积3%, 输注前后应测定患者血红蛋白或红细胞压积来调 整剂量,使血红蛋白达到60g/L-80g/L或以上。
活性丧失50%。
• 全血的特点是血液中99.99%以上的白细胞
已经去除,使得HLA抗原作用较弱,可减少 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及HLA同种免疫的发 生,且降低了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风险。
➢ 全血适应症
• 主要适用于同时补充红细胞和血容量的情
况,例如:换血、大失血等。
• 急性大量出血 如产后大出血、大手术或
出血)。
• 做侵入性检查或腹部手术应将血小板提升至<
50×109/L(骨髓穿刺例外)。
• 关键部位的手术(如:脑、内眼、某些泌尿外科手术)
应将血小板提升至<100×109/L.
➢PC贮存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血……拿去治疗他们的癫痫症的人
1492年 教皇八世? 1628年 威廉哈维 发现血液循环 1667年 疯子莫鲁瓦
.
2
1818 年 Blundell 首次采用输血,成功 救治产妇。
图:James Blundell的输血手术。The Lancet, 1828-1829
.
3
输血疗法发展史
.
冷藏/回输
自身全血
分离、纯化 病毒灭活
新鲜冰冻血浆
白蛋白 静脉免疫球蛋白 各种凝血因子
分离 (FFP)
低温 沉淀
静脉 放血
离心
全血
白细胞滤器 /射线照射
血细胞 分离机
冷沉淀
过滤
分离
袋采血小板
分离
白细胞滤器 射线照射
(板球)
分离
浓缩红细胞
白细胞滤器 射线照射
去白细胞板球
生理盐水 洗涤3-4次
洗涤红细胞
凝血因子Ⅷ和Ⅴ不稳定,需要在﹣18℃以下保
存。
.
11
全血的缺点
大量输全血可使循环超负荷;
全血输入越多,病人的代谢负担越重;
全血容易产生同种免疫,不良反应多;
全血中除红细胞外,其余成分含量低,有 些已丧失功能,疗效差;
全血是宝贵的社会资源,盲目输注全血 是资源浪费。
.
12
血液制品知多少
需ABO血型相同。 机采血小板的制备: 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单个供血者循环血 液中的血小板(≥2.5 × 1011/袋)。 22士2℃摇床内可保存3~5 天,但最好采集后24小时内 使用。
及凝血因子)的缺失,均可采用输血治疗。
.
8
成分输血
血液由血浆和各种血细胞组成。将供 者血液不同成分应用科学方法分开,依据 病人病情的实际需要,分别输入有关血液 成分,称为成分输血。
.
9
为何要成分输血?
成分输血是输血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成分输血是输血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
全血输注有很多缺点:最主要的缺点是 全血中保存损害产物多,如细胞碎屑、 钾、钠、氨、乳酸等。
输血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
高大 2014 10 17
.
1
输血疗法发展史
蒙昧年代 现代蒙昧探索
把血当作药物使用 的历史相当久远。雷伊·坦尼希尔指出,差不多有2000年之久,在埃及和其 他地方,“血被视为痳疯的特效药。”罗马人相信喝人血可以治疗癫痫症。德尔图良论及 血作为“医药”用途说:“请想想在竞技场的表演结束时,那些贪婪地把邪恶罪犯的鲜
机采血小板 机采白细胞、 造血干细胞
去白细胞全血 去白细胞浓缩红细胞
冰冻红细胞
成分输血的优越性
一、疗效显著
高纯度、高效价、体积小
例:欲将体重60公斤的患者的血小板
由10×109/L 升至 50×109/L
需全血:
3000 ml
需浓缩血小板: 200 ml
(>2.5×1011/200 ml)
.
14
二、副作用少 1.输血反应少 输全血与输红细胞的输血反应率比较:
* 需长期、反复输血者;
* 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致输血反应者。
* 器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避免产生白 细胞抗体)。
.
21
4. 冰冻红细胞输注
制备:去除血浆的红细胞加甘油,保存 在-80°C,可保存10年。解冻后洗涤甘油, 加生理盐水或红细胞保存液或原血身输血。
.
22
三、浓缩白细胞输注
需ABO血型相同。 制备: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单个供血 者循环血液中的白细胞 (≥ 1×1010/袋)。 适应证:中性粒细胞<0.5×109/L并发 感染,抗生素加G-CSF治疗无效者。 每天输入2~3 × 1010,连用5~7天。 严重副反应发生率高,临床很少采用。
.
23
四、浓缩血小板输注
适应证:
* 血浆蛋白过敏的贫血患者
* 部分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患者
* 部分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
* 非O型患者输O型血
.
20
3. 少白细胞红细胞输注
制备:用滤器或细胞分离机去除白细胞。白细胞 去除率93-99%。
减少非溶血性输血发热反应;降低了病毒传播 的可能;降低了HLA同种免疫。
适应证:
1. 浓缩红细胞输注
制备:全血经离心去除血浆、白细胞、血小板。 100± ml红细胞分离自200ml全血。
适应证:
* 慢性贫血,Hb<60~80g/L伴明显缺氧表现;
* 急性出血,包括手术出血,出血量低于< 总血容 量30%(1500ml);
* 贫血伴心、肾功能不全。
.
19
2. 洗涤红细胞输注
制备:浓缩红细胞经生理盐水洗涤3~4次。
全血
输入总量 (单位)
19,126
反应人次 87
反应率 (%)
0.45
红细胞
42,678
74
0.17
P<0.001
.
15
2. 输入量少:可减少输血过多所致循环负荷 过重或输入保存液过多所致酸中毒的发生 率。
3. 减少血源性疾病的传播:肝炎、 AIDS、 梅毒等。
.
16
三、节约血源 一血多用,各取所需: 红细胞、 血小板、 血浆 ……
成分输血有很多优点:最主要的优点是 制品浓度高、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
10
全血并不全
血液离开血循环要与抗凝保存液混合,发生了 “保存损害”。
保存液是针对红细胞设计的,4℃只能保存红 细胞,对其他成分无保存作用。
血小板离体后需要在22±2℃振荡条件下保存 。
白细胞中的粒细胞是短命细胞,离体后8小时 功能丧失,很难保存。
4
1900 年 Landsteiner 发现 ABO 血型。
兰士台纳(Karl Landsteiner)发现了人类的. 血型
5
输血疗法发展史
二战期间 分离血浆和血细胞,血浆在前线救治了大量伤员---- 开创 成分输血。
第二次世界. 大战中使用的二人直接输血仪器
6
1940年 发现Rh血型系统。
.
17
成分输血
一、全血输注
适应证有限:
1. 急性大出血
* 出血量 < 总血容量 10%,不需输血。
* 出血量 > 总血容量 20%,可补充胶体液、 电解质、红细胞。
* 出血量≥ 总血容量 30%,可输全血。 2. 换血: 新生儿溶血病。 3. 体外循环手术
.
18
二、红细胞输注
需ABO、Rh 交叉配血试验。
1954年 Dausset发现HLA系统。
?年 发现血小板抗原系统。
现状 成分输血和血浆代用品的广泛应用, 人造血球的研究----合理、节约、安全用 血。
将来 抹去血型
.
7
输血
输血 是一种补充血液成分不足的支持性治疗措 施。
输血疗法 是广泛应用临床各科的重要治疗措施。 任何血液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