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恶性淋巴瘤23例核素显像特点分析
骨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分析

骨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分析李营【摘要】目的探讨骨淋巴瘤的影像特点及检查方法,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骨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浸润型8例,溶骨性2例,混合型1例,发生部位涉及脊柱椎体、椎体附件、肋骨、股骨、颅骨、髂骨.CT表现为边缘模糊骨质破坏区,MRI表现为低T1WI信号,高或高低混杂T2WI信号,脂肪抑制序列呈高信号,ECT表现为浓聚灶.结论骨淋巴瘤的CT、MRI表现有助于提高其诊断的准确率,二者可相互补充,ECT可做为必要的补充检查.【期刊名称】《微创医学》【年(卷),期】2012(007)006【总页数】3页(P630-632)【关键词】骨淋巴瘤;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核磁共振成像;发射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作者】李营【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放射科,南宁市,5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41骨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结外恶性淋巴瘤,占骨原发恶性肿瘤的3%,占结外淋巴瘤的5%[1],该病影像学报道较少。
为了提高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的准确率,现将本院收集的骨淋巴瘤病例的影像表现作一总结分析。
1.1 材料和方法搜集本院自2005~2011年病例资料完整的11例骨淋巴瘤,均经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
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47~78岁,平均57岁。
临床表现均以无明显诱因的长时间局部疼痛就诊,部分病人合并有软组织肿块,经门诊检查发现骨质改变收入院。
检查设备:使用西门子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DR);西门子超导型磁共振成像机:SYMPHONY 1.5T;西门子64排螺旋 CT机:SOMATOM SENSATION。
1.2 检查方法 DR:常规拍摄正侧位片,必要时加照切线位片,位于长骨的均包含上下两个关节。
MRI:T1WI:TSE TR=815 ms、TE=13 ms,T2WI:TR=3800 ms、TE=121 ms;T2WI tirm:重复时间3 600 ms,回波时间46 ms、反转时间160 ms,增强剂使用马根维显,脂肪抑制序列,行冠状位、横断面及矢状位扫描;CT:准直器64×0.6层厚0.75 MM,螺距0.9,行横断面、冠状面扫描,必要时加增强扫描。
骨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诊断

【 词】 恶性 淋巴瘤 ; 关键 x线摄影 ; 体层摄影术 , x线计算机 ; 振成像 磁共
中图分类号 :7 8 1R 4 .; 844 R 3 .; 452 R 1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6 0 120 )6 6 9 0 10 —9 1 (08 0 —04 — 3
查有 重要作用 , 其象牙椎 、 体多骨多灶性破坏 、 椎 长骨溶骨性破坏等对本病有 重要诊断价值 。C T对本病 的骨质 破坏 、 硬化 反应 、 骨膜 反应 、 组织侵犯等观察优于 x线 。MR 相对 特征影 像学 特点 为骨 膜反 应轻 、 软 ] 硼 稍 高信 号 、 软组 织肿 块较
p too y w r t s e t eaI y e 2 a t w r x mie yX rya dC a lg ee r r p ci r l zd. 9 c s h eo v a  ̄ e e a n d b -a n T,1 a e e loc e k d b e 7 c s8w r a h c e yMRI Re u t : r ya d e s . s l X-a n s C n i g :e in e t lt n 6 c s if t f e i 2 P s 8 ceo c i ae d mie n 8 c s s 4 c s s s o e u e T f d n s ls s w r o e yi i a t n dr i n 1 t ,slr t n3 c ss a x i a e .1 a e h w h g i o eso c  ̄, av Me i n d d sf t s e Ia sg o i g ao n t n n e o d te rn e o so .C n rs—n a c me t T s a n n h w d te lso s w r o s u s r w n ru d w h h e a d b y n a g f eim t i n i o h l o t te h n e n n i s o e e in e e a C c g h
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核素显像分析

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核素显像分析
朱剑峰
【期刊名称】《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3(015)004
【摘要】目的通过核素显像分析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各种显像特点及特殊影像情况.方法运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对患者进行全身骨显像.结果骨显像中查出肿瘤骨转移阳性率为76.7%.结论核素骨显像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灵敏、安全.【总页数】2页(P64-65)
【作者】朱剑峰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核医学科,河南,开封,475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8.1;R817.4
【相关文献】
1.核素全身骨显像联合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价值 [J], 田发奎;张惠萍
2.恶性肿瘤骨转移灶核素骨显像与磁共振成像对比分析 [J], 张珂;刘春雨;吴志兴;姚舒展;吕宽;申超
3.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核素显像分析 [J], 刘艳林;朱剑峰
4.核素骨显像早期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附206例分析 [J], 蔡宗萍;吴桂英
5.418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核素全身骨显像结果分析 [J], 杨辉;赵荣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骨转移癌的核素骨显像分析

骨转移癌的核素骨显像分析刘学公;程义壮;洪波;金晓毛【期刊名称】《安徽医学》【年(卷),期】2002(023)005【摘要】目的分析骨转移癌全身骨显像的特点,提高核素骨显像的诊断水平.方法638例恶性肿瘤患者行99TCm-MDP全身骨显像并分析.结果①恶性肿瘤患者中有67.9%发现骨转移,病灶分布分别为脊柱34%、肋骨30%、骨盆18%、四肢骨10%、头颅3.3%、胸骨锁骨2.4%和肩胛骨2.3%.②绝大部分骨转移病灶为局限性放射性分布异常浓聚,减低仅占0.8%.骨转移以多灶为常见,单灶仅10.4%.③与X线检查对比,多数患者全身骨显像较X线片发现了数目更多和范围更广的病灶;少数患者骨转移灶X线片表现出明显的骨质破环,而骨显像上无明显的放射性分布异常.④患者主诉的328处骨痛,骨显像发现为骨转移灶达64.9%,另有271个骨转移灶无明显骨痛.结论①骨转移癌的好发部位依次为脊柱、肋骨、骨盆、四肢骨、头颅、胸锁骨和肩胛骨.②全身骨显像对骨转移癌灶的探测灵敏度明显高于X线检查.与X 线检查相互配合,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总页数】3页(P8-10)【作者】刘学公;程义壮;洪波;金晓毛【作者单位】230001,合肥,安徽省立医院核医学科;230001,合肥,安徽省立医院核医学科;230001,合肥,安徽省立医院核医学科;230001,合肥,安徽省立医院核医学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8.1【相关文献】1.原发灶不明的骨转移癌核素骨显像结果分析 [J], 任媛;王莉莉;郑永明2.骨转移癌核素骨显像126例临床分析 [J], 杨劲松;杨生敏;郭庆;胡伦科3.促骨形成和抗骨吸收剂联合治疗骨转移癌效果分析 [J], 李凯;梁彦;陈鹏4.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老年骨转移癌的诊断分析 [J], 常桂娟5.核素骨显像及X线对骨转移癌的诊断价值(附81例病例分析) [J], 李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35例恶性淋巴瘤血象,骨髓象分析

说 明Hb 含量 在瘤细 胞 授 润组较 非瘤细 胞 浸
润 组 时 明显 下 降 1 B 两 组 无 差 异 。 据 文 w C
献 记载 (约 有6 病例 WB >1 。 × O/ 3 ) 5 C 1O 1 。L 5 >2 5× 0 / W B 极度减 少病例 仅 占 . 1 。 L. C 1 。但 本 组wB > 1 . x1 *L占2 .6 2 C 0 0 0/ 2 8 %, <4 0 0 / . ×1 L占1 . 3 1 4 %。
6.Li ̄m TP.t a . n l i ̄ r i y t皿 t t tCe t r x ol s s e  ̄ s
r l p e i mall a t l ea s n’ in  ̄n ymp p b mH rs a o ik f ̄
t s nd i pl c i ot a m i at ons f O pz ophyl i  ̄ s
心 功 能仪 ( 听 诊 器 ) 首 次 通 过 法 测 定 右 心 按
人3 0 . 男性 1 0 .女 性 1 0 ,平 均 5 岁 ( l 0倒 7铡 3铡 l 2 ~
r 岁 )。 8
2 分 姐 .
( 1)正 常 对 照 组 2 倒 .男 1 女 “例 . 平均 5 0 6 0
岁 t 】 e 岁) 。无 心肺 癌 患 .壹 体 , 胸 透 , 3一 8 ECG
( . 1 )。 粒/ 正常的 1 例 (5 7 , 5 7 红 6 4 . %) 减 低 l 例 ( 14 %),增 高 1 ( .6 8 5 .3 饲 2 8 %), < 2t I为减低, > 8t为增 高 ‘。 1 ”
肺癌、乳腺癌核素骨显像的特点分析

3 讨 论
许 多 资料 报 道肺 癌 、 腺 癌 患者 骨 转移 发 生 率相 差 较 明 乳 显 , 能是 由于检查手 段 、 可 判定标 准 、 病的 发展阶段及 病理类 疾 型 不 同所 致 。笔者 统 计 , 癌骨 转移 发 生率 为 5 .1 肺 45 %。单 发 性 和 多发 性 分别 为 3 . %、93 %。乳 腺 癌骨 转 移 发生 率 为 06 7 6 .3
5 .1 45 %和 3 .8 肺 癌骨转移单发性 为 3 .7 多发性为 6 .3 乳腺 癌单发性 5 .3 多发性 为 4 . %。结论 肺癌 、 67 %, 06 %, 93 %。 24 %, 75 7 乳腺 癌骨转移好 发部位 以肋骨 、 胸骨 、 胸椎 及腰椎为 主。关 于骨转移发 展规律 , 由于对疾病 的早 期发现和治疗 , 核素 治疗 骨转 移 , 效显著 , 疗 全身骨显像对恶性 肿瘤 的治疗方 案及 治疗 效果 的评价起 到决定作用 。
表 1 肺 癌 、乳腺 癌患者 骨转 移发 生情 况
18十 药 } HN E IIE N H R A Y 4 一蠹 番 晕C IAM DCN DP A M C A
2 1 年 8 第 1 第 1 期 0 1 月 卷 5
转 移 发生 率 为 3 .8 ( 0 /4 通过 表 1 到肺 癌 骨转 移 67 % 3 98 0 o 得 单 发率 为 3 .7 ( 0 /5 06 % 2 06 2 o多发率为 6 .3 ( 5 /5 , 93 % 4 26 2)乳 腺 癌单发性 为 5 . %( 6 /0 , 24 3 123 9)多发性 为 4 .7 173 9 o 75 %( 4 /0
骨原发性淋巴瘤影像学表现特点PPT课件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
肿瘤代谢活性
PET/CT检查能够评估肿瘤的代谢活性,有助于发现潜在的转移病灶和监测治疗效果。
全身扫描
PET/CT检查可以进行全身扫描,有助于全面了解肿瘤的分布和侵犯情况。
03
骨原发性淋巴瘤影像学表现 特点
肿瘤形态与部位
肿瘤形态
骨原发性淋巴瘤的肿瘤形态多样,可呈 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有时也可呈不 规则形。
分类
骨原发性淋巴瘤可以分为B细胞型 和T细胞型,其中B细胞型较为常 见。
发病机制与病因
发病机制
骨原发性淋巴瘤的发生可能与基因突变、免疫系统异常等因 素有关。
病因
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骨原发性淋巴瘤的症状包括骨痛、肿 胀、病理性骨折等,部分患者可能出 现全身症状,如发热、消瘦、乏力等 。
骨原发性淋巴瘤与骨髓瘤的鉴别诊断
骨髓瘤的影像学表现为骨质疏松、溶骨性骨质破坏和软组织肿块,而骨原发性淋巴瘤则表 现为骨质破坏和软组织肿块,但无骨质疏松。
骨原发性淋巴瘤与骨巨细胞瘤的鉴别诊断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为囊状骨质破坏和软组织肿块,而骨原发性淋巴瘤则表现为骨质 破坏和软组织肿块,但无囊状改变。
CT检查
骨质破坏
CT检查能够更清晰地显示骨质破坏的程度和范围,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浸润深度和 周围软组织侵犯情况。
骨膜反应
CT检查可以观察到骨膜反应,表现为骨膜增厚、骨膜下钙化等。
MRI检查
软组织侵犯
MRI检查能够清晰显示肿瘤对周围软 组织的侵犯情况,有助于判断肿瘤的 分期和预后。
骨髓浸润
MRI检查可以观察到骨髓浸润的情况, 表现为骨髓内异常信号。
核素骨显像对骨转移瘤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痛苦 , 所 以应争取在伤后第 一时间就诊 。
术后 4 8 例 患者 x线片示 固定物 正常牢 固 , 复位满意 , 切 口全 部愈合 。随访 5 一 l 6个月 , 骨折全部 达到临床 愈合 标准 , 无 骨折 畸形 愈 合发 生 , 踝关 节 功能 恢复 良好 。根 据 A O F A S 踝关 节评定标 准 , 本组优 3 6 例, 良8 例, 可 4例 , 优 良率为
螺钉或 张力带钢丝 固定。 固定后 向外轻拉外 踝 , 以排除胫腓 疗 踝关节骨 折最有效 的方法是手术 切开复位 内固定 , 手术治 关节受损 , 如活动范 围超过 3 c m , 则需 固定下胫腓联合 , 于踝 疗 可及时恢 复踝 关节及下胫腓关 节的解剖结构 和生物力学稳 关节上 2 e m处用长皮 质螺钉贯穿腓骨和胫骨外侧 皮质 固定 , 使踝穴生 理结构恢复 。及 时修 复没有 内踝 骨折而三角韧带 及
少外 固定 时间 , 能更有效 的恢复踝关 节功能 。踝关 节骨折在
伤后数 小 时内会发 生肿 胀 , 8 h以 内组 织水 肿和皮 肤 张力性
水泡 尚未形成 , 大部分 为血肿 , 此 时进行 手术 , 预后效 果最
1 . 3 术后处理
锻炼 。
2 结 果
常规使用抗 生素 3 ~ 7 d , 消肿药 物 3 d , 引流
—
的受力 值 , 在 内翻位 时 2 2 % 的负荷 经胫 距 关节 面 的 内侧 部 分传 导 , 外翻位 时 1 0 % 的负荷经 关节面 的外侧部分 传导 。 踝关 节骨折是 最常见 的关 节 内骨折 之一 , 骨折发生率 为关节 内骨折 的首位 。踝关 节损伤一般 由直接暴力 和间接旋转 、水 势不 同 , 可引起不 同类 型的踝 关节骨折 ¨ 。诊断 时除明确的 踝关 节损伤表现外 , 要 重点参考影像学诊 断指标 , 常用正位 、 侧 位 、两个 方位 的 x线 片和螺旋 C T诊断 , 分别 可显示踝 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处 , 7 2 % (/ 3 , 骨 3处 , 3 6 % (/ 3 。 占 .3 6 8 ) 颅 占 . 1 3 8 )
性 骨恶性肿瘤 的 3 ~ % , % 5 易累及 四肢骨 , 最常见于股骨 , 次为髂 骨 和肱 骨 , 中轴 骨少见 , 均发病 年龄 为 3 平 4岁 , 临床表 现不 明显 , 疼痛可能为惟一症状 … 。国内外 目前公认 的 P L诊断标准 为 - : 1 肿瘤 首发 部位在 骨骼 ; 2 临床 和影像 学检 查未 B 2 () j ()
骨 2例 。2例 HD中 , 累及脊柱 1例 , 累及 四肢骨 2例。1例 P L累及 四肢骨 。1例多形性 T淋 巴细胞性 淋 巴瘤 累及颅 骨及 四 B
肢 骨。本组 中 , 单发病灶 只出现在 N HL中, 以单个 椎体浸润为主 , 且 其余 均为 2个 或 2个病 灶以上。
三、 讨论 骨恶性 淋巴瘤是 一种淋 巴结外 的恶性肿瘤 , 可发 生 于任何年 龄 , 性发 病 多于女 性 , 男 以中老年 常见。本组 中 , : 约为 男 女 3 1平均年龄为 3 . 。从 临床 表现来看骨恶性淋 巴瘤 可分为 P L和继发 淋 巴瘤 骨浸润 。P L是 一种少见 的肿瘤 , :, 9 8岁 B B 占原发
20 年经病理确诊 的 2 例骨恶性淋 巴瘤 的咖 T. 甲基 二膦 酸盐 ( T- D ) 09 3 c 亚 蜘 e P 骨显像病例进行 回顾 性分析 , M 以探讨 骨显像 在
恶性淋 巴瘤 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
一
、
资 料 与 方 法
1 .一 般资料 :3例 经病 理确诊 的骨恶性淋 巴瘤 患者 , l , 6例 , 2 男 7例 女 年龄 2 3~7 , 4岁 平均 3. 9 6岁 。所有病例均 经手术 及病理证实 ,9例为非霍奇 金淋巴瘤 ( HL , 1 N ) 2例为霍奇金病 ( HD) 1例为骨原发 性淋 巴瘤 ( B ) 1 为多形性 T淋 巴细胞 , P L ,例
21 0 0年 8月第 4卷 第 8期
C i lii sEet ncE io ) A g s 1 ,0 0 V 14 N . hnJCi c n ( l ri dtn 。 uut 52 1 , o. , o8 n a co i
・
临床 经 验 ・
骨 恶性 淋 巴瘤 2 3例 核 素 显像 特 点分析
彭盛梅 刘任从 谢永双 谭 晓 丹
骨 恶性淋 巴瘤 分为原发性 和继 发性 两种 , 原发性 为原发于骨 骼组织 的淋 巴瘤 , 局限于单骨 , 身症状不 明显 , 多 全 临床上 较 少 见。继发性 为骨外恶性淋 巴瘤 的骨转 移或直接侵犯 , 临床 上 以此类 较 常见 。现 通过 对广西 医科 大学第 一附属 医 院 2 0 04~
2 ) 2个病灶 2例 , .9 ( / 3 , 3, 占8 6 ) 4例 占 0 8 % 1/ 3 。 3 .不同病理类型病变分布及 特点 :9例 N 1 HL中, 累及脊柱 1 7例 , 累及肋 骨 7例 , 累及 四肢骨 4例 , 累及骨盆 4例 , 累及颅
2 .病变形态特点 : 8 在 3个病灶 中, 放射 性分布增 高 ( 常浓 聚区 )5处 , 9 . 6 7 / 3 , 异 7 占 0 3 %( 5 8 ) 放射 性减低 ( 常减低或 缺 异 损 区) , 9 6 % ( / 3 。不 同部位 的病灶 在形 态上 亦有区别 , 8处 占 .4 88 ) 在放 射性 分布增 高病灶 ( 异常浓 聚区 ) 椎体 处病灶 , 中, 以 偏心性或梭形 团块状 浓聚灶较常见 ; 肋骨处病灶 , 以条片状浓 聚灶 常见 ; 四肢 骨处 以沿 长轴分 布 的近心端 处条 片状浓 聚灶 常 见 ; 盆及 颅骨则以团块状不规则浓 聚为主。8处放 射性减 低病灶 ( 骨 异常 减低 或缺损 区) 主要 分布 在腰椎 、 髂 和四肢 骨 中, 骶 中, 以局 限性核 素稀 疏 、 缺损 为 主 , 边 可见不 规则浓 聚 。2 周 3例骨 恶性 淋 巴瘤 患者 中 , 表现 为单个 病灶 7例 , 3 .3 (/ 占 04% 7
3 .结果判 断 : 身骨 显像 图 由两位核 医学科 医师采用 盲法 阅片 , 全 显像 结果 采用 自身对 比法 , 与邻 近或 对侧 同部 位骨骼 相 比较 , 病变部位骨骼 出现放射性 分布增高 ( 异常浓 聚灶) 或减低 ( 常减低或缺损 区) 异 计为 阳性 。
二 、 果 结
1 .病变数 目及 部位 :3例骨恶性淋 巴瘤患者 中 , 除手 术 、 2 排 外伤 或其 他 原 因所致 的骨代 谢异 常 , 显像 共发 现 8 骨 3个病
性 淋 巴瘤 。
2 .显像方法 : 经静 脉注射 T . P5 5~1 1 q后 2 5~4h检查 , Sp aD T型 双探 头 S E T仪 , eMD 5 10MB . 用 o h— S PC 配低 能通用 型 准 直器 , 同时行前后位全 身骨显像 , 能峰 10kV, 4 e 窗宽 2 % , 1 0 以 2~1 m/ i 8c mn速度 进行采集 。
发现骨骼外其他 系统病 灶 ;3 就诊时只有局部转移 , () 或至少在原 发灶 出现后 6个月才 有远处 骨骼和其 他部位 的转移 ; 4 病 () 理组织形态学上和免疫组 织化学证实 为淋巴瘤。本组 2 3例 中, 仅发 现 1 P L, l 例 B 为 9岁男性 患者 , 以右髋 痛 为首发 症状 , 最 初误诊为股骨感染 , 后经局部病检 及其 他影像学检查后确诊为原发性 骨性淋 巴瘤 。其在骨显像 上表 现为股骨 、 骨上段处 的 胫 条片状核素异常浓聚灶 , 并沿长轴分 布( 1 , 图 ) 与文献 报道相仿 。P L的治疗 主要 以放疗和化疗为 主 , B 其治疗后 的 5年生存 率 高于骨继发性淋 巴瘤 ( 别为 5 %和 4 %) , 分 0 0 通过骨显像有 助于诊断 P L 为临床治疗提供帮 助。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