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恶性淋巴瘤
一例犬脾脏恶性淋巴瘤的诊治

一例犬脾脏恶性淋巴瘤的诊治
陈永健;郝丹丹;李英;韩庆月
【期刊名称】《高原农业》
【年(卷),期】2024(8)1
【摘要】1只雌性泰迪犬,10岁,体重5.1 Kg,就诊前出现精神萎靡不振,食欲下降,腹部肿大等异常。
为了明确病因,采用临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剖腹探查术进行诊断,并结合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制定治疗方案。
结果表明:该患犬存在较高的炎症并伴随贫血,根据X光、超声及细胞学穿刺怀疑为脾脏肿瘤,为探明具体病因及肿瘤性质,与畜主沟通后进行剖腹探查,发现患犬脾脏上有一较大肿物,占全脾约2/3。
为避免该肿物对其它部位器官压迫产生二次伤害,随后对患犬进行全脾摘除术,稳定了患犬体征。
通过组织病理学诊断为脾脏恶性B细胞淋巴瘤。
根据确诊结果术后对该犬进行CHOP方案化疗,术后6个月患犬状况较为稳定,恢复良好。
因此,肿瘤类疾病的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应用影像学的鉴别诊断至关重要,在术后积极地进行抗肿瘤治疗对延长患犬生存时间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总页数】10页(P101-110)
【作者】陈永健;郝丹丹;李英;韩庆月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
【相关文献】
1.一例与附红细胞体相关的犬脾脏肿大的诊治
2.一例犬脾脏血管肉瘤的诊治
3.一例苏格兰牧羊犬脾脏破裂诊治
4.一例犬脾脏血肿的诊治
5.一例犬胃扭转扩张引起脾脏扭转梗死的诊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淋巴瘤的治疗方案有哪些

淋巴瘤的治疗方案有哪些淋巴瘤的治疗方案有哪些淋巴瘤是一种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淋巴组织中,包括淋巴结、脾脏、骨髓以及其他淋巴相关器官。
治疗淋巴瘤的方案通常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和体质等因素定制,包括化疗、放疗、手术等多种方法,下面将介绍其中常见的治疗方案。
1. 化疗:化学药物是治疗淋巴瘤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化疗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给药的方式,通过杀死或抑制癌细胞的增长来治疗淋巴瘤。
根据患者的病情,医生会制定个体化的化疗方案,并根据疗效进行调整。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和多柔比星等。
2. 放疗:放射治疗是使用高能射线来杀死癌细胞的一种方法。
对于局部化的淋巴瘤,尤其是早期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放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选择。
放疗可以通过外部照射或内部照射的方式进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合适的放疗方案。
3.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一种新的治疗淋巴瘤的方法,通过抑制癌细胞内特定的分子或信号通路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靶向治疗药物可以选择性地攻击癌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因此副作用相对较小。
靶向治疗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淋巴瘤,如霍奇金淋巴瘤,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4.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
免疫治疗可以通过激活免疫细胞、增强免疫反应或者使用抗体等方式来增强免疫系统的抗癌效果。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淋巴瘤的治疗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新治疗方法。
总的来说,淋巴瘤的治疗方案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病情以及医生的建议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也需要注意在治疗过程中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免疫组化及p53蛋白表达的研究

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免疫组化及p53蛋白表达的研究王益华;吕翔;黄悦;樊克武;施广飞;戴小波【期刊名称】《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5(015)001【摘要】目的:复习文献对14例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rimary Lymphoma of Spleen, PLS)进行免疫组化的研究,并检测其p53的表达情况.方法:对瘤组织采用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及SP两步法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结果:免疫组化染色14例瘤细胞均表达CD45阳性,13例B细胞性均表达CD20阳性,其中B-小淋巴细胞淋巴瘤(3/14例),可表达CD43、CD79α和bcl 2阳性;脾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4/14例),可表达CD79α、IgM、ALK阳性,IgD弱阳性;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2/14例),表达CD43、CD79α、bcl 2、IgM阳性,IgD阴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4/14例),表达ALK阳性,CD30、CD3弱阳性.1例周围T细胞淋巴瘤,无其他特征型(1/14例),表达CD45Ro、CD3阳性,CD30弱阳性.14例PLS中6例(42.9%)表达p53阳性,而21例慢性增生性脾炎对照组中仅1例(5%)表达p53弱阳性,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PLS较罕见,免疫组化染色对其诊断,鉴别诊断及分型具有重要的意义.PLS多为B细胞型,普遍认为与脾脏白髓中B细胞恶性变有关.PLS 中可有p53异常蛋白表达,其预后较脾脏继发性恶性淋巴瘤及其它恶性肿瘤为好.【总页数】4页(P62-64,66)【作者】王益华;吕翔;黄悦;樊克武;施广飞;戴小波【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病理科,南京,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病理科,南京,210008;南京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南京,210008;南京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南京,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脏科,南京,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病理科,南京,21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2.31【相关文献】1.乳腺癌中p53,p21蛋白表达和PCNA免疫组化研究及意义 [J], 王淑真;庄严阵2.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病理诊断:附6例免疫组化及2例电镜观察 [J], 罗莉;纪小龙3.骨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及P53蛋白表达的研究 [J], 王益华;吕翔4.喉癌中HPV感染和P53蛋白表达的免疫组化检测及临床相关性研究 [J], 吕春雷;廖建春;萧壁君;范静平;郎军添5.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bcl-2,p53蛋白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 [J], 刘斌;彭真年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是怎么回事?

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是怎么回事?*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的病理病因,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病因*一、发病原因脾脏肿瘤的起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
但近30年的研究发现了一些脾肿瘤发生的可能相关因素,如感染因素(某些病毒、分枝杆菌、疟原虫等)、遗传因素及其他脾脏慢性疾病等。
Cecconi 等研究一组病例,认为57%的脾脏淋巴瘤与感染有关,特别是与分枝杆菌的流行有关,也就是说它们的B超下表现一部分是结节状的,另一部分是非典型的。
Wakasugi报告一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暴发B细胞淋巴瘤;Ozaki等也证实,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脾脏T/T细胞淋巴瘤相关;Kraus报告一例心脏移植患者在EB病毒感染致淋巴组织异常增生后发生T/T细胞淋巴瘤;Bates等报告,在西非具绒毛状淋巴细胞的脾脏淋巴瘤和高度反应性疟疾性脾大有许多临床和免疫学的共同点,这一点为淋巴瘤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线索。
综合这些文献后分析,脾脏在受到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后,发生了非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刺激了脾脏炎症区域内B淋巴细胞或T淋巴细胞的积聚和增生,在身体内部某些因素失去平衡的情况下,这种增生可能会变得不受限制而发展成肿瘤。
另外,遗传因素及脾脏的一些慢性疾病与脾脏肿瘤的发病也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二、发病机制根据起源组织的不同,脾脏恶性肿瘤分为3大类:1.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脾脏是人体及最大的淋巴器官,原发于其他部位的恶性淋巴瘤约有半数以上累及脾脏,而真正原发于脾脏的恶性淋巴瘤却相对少见,其发病率不足恶性淋巴瘤总数的1%。
虽然如此,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仍然是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中最高者,约占脾脏恶性肿瘤的2/3以上。
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系指原发于脾脏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诊断时应排除淋巴结和其他器官的受累。
来源于淋巴结和其他器官的恶性淋巴瘤累及脾脏则不属于此范畴。
脾脏恶性淋巴瘤的分期一般采用Abmann法:Ⅰ期指肿瘤组织完全局限于脾脏内;Ⅱ期指已累及脾门淋巴结者;Ⅲ期指累及肝脏或远处淋巴结者。
恶性淋巴瘤严重吗

恶性淋巴瘤严重吗文章目录*一、恶性淋巴瘤严重吗1. 患恶性淋巴瘤严重吗2. 恶性淋巴瘤如何治疗3. 恶性淋巴瘤的治疗偏方*二、恶性淋巴瘤如何护理*三、恶性淋巴瘤吃什么好恶性淋巴瘤严重吗1、患恶性淋巴瘤严重吗恶性淋巴瘤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淋巴瘤的影响很大,病程进展迅速,如果不及时的治疗不到一年就会死亡。
对于淋巴瘤转移来说,恶性淋巴瘤肝脾转移会引起肝脾肿大,胃肠道转移有腹痛、腹胀、肠梗阻和出血的表现,肺和胸膜是晚期恶性淋巴瘤常见转移部位,引起咳嗽、胸腔积液,恶性淋巴瘤骨骼会转移,比如骨痛、病理性骨折等,皮肤转移引起皮肤搔痒、皮下结节,恶性淋巴瘤扁桃体和口、鼻、咽部转移引起吞咽困难、鼻塞、鼻纽,另外,恶性淋巴瘤神经系统转移可引起脊髓压迫、颅神经病变等等。
2、恶性淋巴瘤如何治疗 2.1、放射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淋巴肉瘤及网状细胞肉瘤)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对放疗也敏感,但复发率高。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原发病灶如在扁桃体、鼻咽部或原发于骨骼的组织细胞型,局部放疗后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长期缓解。
2.2、中药治疗安全性好,没有明显的副作用,淋巴瘤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
在应用上,不论晚期淋巴瘤患者是否适合采用手术治疗和放化疗等西医治疗方法治淋巴瘤,都可采用中医治疗进行。
2.3、手术治疗在结内淋巴瘤患者,治疗淋巴瘤的方法包括哪几种?淋巴瘤患者可以选择手术治疗,手术主要用于活检行病理或用于分期性部腹探查术。
2.4、化疗治疗绝大多数淋巴瘤都需采用联合化疗。
常用方案有MOPP(氮芥,长春新碱,甲基苄肼,强的松),ABVD(阿霉素,博莱霉素,长春花碱,氮稀咪胺),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BACOP(博莱霉素,阿霉素,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强的松),有些需采用大剂量氨甲喋呤,阿糖胞苷及鬼臼类药物治疗淋巴瘤。
3、恶性淋巴瘤的治疗偏方 3.1、[组成]白花蛇草30~90g,山慈姑、三棱、莪术、炒白术个15~30g,僵蚕、夏枯草各30g,昆布、煅牡蛎、煅瓦楞子、各9~15g,全蝎(研末冲服)6~12g,甘草6g。
知不知道恶性淋巴瘤的早期症状

文章来源:北京蓝海中医医院血液科
1发热、夜间盗汗和体重下降
对于恶性淋巴瘤的初期症状也表现在一般为不规则的中等程度发热,有时可呈周期性发热,一次发热可持续数日或数周,继以长短不一的无热期,往后无热期逐渐缩短,并发展到持续高热。
病人如出现上腔静脉阻塞或引起骨髓功能不全、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那是由于纵膈淋巴结肿大及骨髓浸润而使然,已是晚期淋巴结恶性肿瘤的症状。
2.淋巴结有进行性、无痛性肿大
对于恶性淋巴瘤的症状也表现在多见于颈部,其次为腋下或腹股沟等处。
有些病例仅有深部淋巴结肿大,如膈肌上下等,而浅表的颈部、腋下及腹股沟处的淋巴结并不肿大、疼痛。
3.脾、肝肿大
脾肿大较为常见,约有2/3的病例脾脏有病变。
肝受累可引起肝肿大、肝区疼痛及黄疽等,这也是恶性淋巴瘤的症状之一。
相关链接:/。
脾脏恶性肿瘤

内皮细胞瘤和血管外皮细胞瘤,恶性包括淋巴管肉瘤和
血管内皮肉瘤;
• (3)淋巴源性肿瘤:包括霍奇金病、非霍奇金淋巴瘤、
浆细胞瘤、滤泡假性淋巴瘤、局部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
和炎性假瘤;
• (4)非淋巴肿瘤:包括脂肪瘤、血管脂肪瘤、恶性纤维
组织细胞瘤、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恶性畸胎瘤和卡
• 2、发病年龄在19~86岁,平均年龄52岁, 男性略多于女性,女之
比为4:3。
• 3、临床表现为脾脏迅速增大伴左上腹痛,贫血、肝肿大及体重
减轻;短期内即发生转移,70%的病人发生肝脏转移;1/3的病人
发生并发脾破裂。
• 4、本病恶性程度高,病程进展迅速,预后差,其半年生存率仅
为20%。
脾脏血管内皮肉瘤
脾脏恶性肿瘤诊断
• 脾脏是免疫器官, 血运丰富, 肿瘤的发生率低。
• 脾脏良性肿瘤较多见:以血管瘤最常见,其次是淋巴管
瘤、错构瘤、脂肪瘤、血管内皮细胞瘤等。
• 脾脏恶性肿瘤:以恶性淋巴瘤多见,其次是血管内皮细
胞肉瘤、纤维组织肉瘤、转移瘤等。
病理类型分为4 类
• (1)类肿瘤性病变:非寄生虫性囊肿和错构瘤;
如肠、肾肿瘤等。一般认为肿瘤发生脾转移时,的病例己有全身性广
泛转移。
脾很少发生转移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
1、解剖学特异性:脾脏输入淋巴管少, 脾动脉曲折弯曲, 脾动脉从腹
主动脉分支呈锐角, 阻止瘤栓进入。
2、脾经常有节律的收缩, 肿瘤细胞被挤压出去。
3、脾具有免疫监视能力。
脾脏转移瘤CT表现
1.单发或多发。
直径<1mm 的小结节。
粟粒结节型:脾均匀肿大, 表现为直径1~ 5mm 的粟粒状结节。
恶性淋巴瘤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速度

恶性淋巴瘤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临床表现】(一)恶性淋巴瘤的主要症状或体征是浅表淋巴结无痛性肿大。
何杰金氏病通常有颈或锁骨上淋巴结受累,NHL除横膈上、下淋巴结受累外,经仔细临床检查可发现其他淋巴样组织部位如滑车、眼窝淋巴结和韦氏环受侵。
(二)可有发热、盗汗或体重减轻等症状。
(三)皮痒在何杰金病较NHL多见,通常用抗组织胺药物治疗无效。
(四)何杰金病病人偶尔发生饮酒后疼痛,疼痛部位局限于受累区域。
(五)除淋巴结肿大外,体检尚可发现脾肿大。
且脾大的病人常并有肝肿大。
晚期病人因纵隔淋巴结肿大可出现上腔静脉受阻。
【诊断】经细胞诊断和全身详细检查而明确诊断。
1.详细询问病史,包括首发症状、淋巴结肿大出现的时间与以后的增大速度、有无全身症状,如发热、盗汗、皮肤搔痒、消瘦等,非何杰金淋巴瘤应询问有无消化道症状等。
2.体征(1)全身浅表淋巴结是否肿大,皮肤及附件有否侵犯,应注意咽淋巴环、乳腺、睾丸等有否侵犯。
(2)其他静脉或淋巴回流受阻,气管受压,上腔静脉综合症等。
3.细胞诊断和组织活检检查。
恶性淋巴瘤的确切诊断是病理医生用显微镜对从病灶部位所采取的组织标本进行观察而得到的。
为此,淋巴瘤位于皮肤时,则切开皮肤摘取局部的淋巴结;淋巴瘤位于胃肠时,则用纤维内窥镜,既观察肿瘤的有关情况,又做肿瘤的部分组织的活检。
来确定诊断。
对非何杰金淋巴瘤,从低度恶性到高度恶性可再细分为10个阶段。
对此,有国际分类和日本的LSG分类两种,而用单克隆抗体试验又可概分为T细胞型和B细胞型两类。
4.全身检查恶性淋巴瘤的病理诊断一经确定,为了解病灶的扩散情况,需要做全身检查。
体表的淋巴结经触诊可测定,腹膜后淋巴结可通过CT和腹部超声波诊断加以明确。
CT和B超检查也可明确肝、脾等腹腔内脏器的异常。
应用放射性同位素Y射线扫描检查,可探知体内潜在的肿大的淋巴结。
淋巴瘤细胞多可随血流周转全身,所以骨髓穿刺检查,明确其有否骨髓内转移也实属必要。
此外,对瓦尔代尔环受浸润的病例,应到耳鼻咽喉科检查、诊断,并做胃X线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脾淋巴瘤
[病因病理]
脾淋巴瘤是脾脏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它可以是全身淋巴瘤的晚期脾脏受累,也可以是脾脏原发淋巴瘤,以前者较为多见。
在病理学上,淋巴瘤可以为何杰金或非何杰金淋巴瘤,这两种淋巴瘤均可累及脾脏。
大体从病理学看淋巴瘤在脾脏的病灶,可以是弥漫的细小结节型,也可以是多发肿块型,还可以是单发巨大的肿块型。
[临床表现]
脾脏增大或手触其边缘有结节状感觉。
有时患者感觉左上腹疼。
白细胞和血小板可减少。
若是全身淋巴瘤,则腹股沟、腋下或锁骨上区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
[影像学表现]
1.超声表现:脾脏增大,脾实质内显示单个或多个境界清楚的类圆形低回声区,内部可间杂以较强回声与无回声区。
2.CT表现:
①脾脏增大,脾脏内可见到单发或多发的低密度灶。
②主动脉周围可有成堆的肿大淋巴结。
③脾内病灶在增强扫描时显示更清楚。
④腹膜后淋巴结则强化程度很低。
[临床治疗]
湛江细胞治疗中心的专家介绍说,在临床上DC-CIK生物细胞免疫治疗作为肿瘤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已为无数肿瘤患者解除了病痛的折磨,带来健康的福音。
dc-cik的治疗原理
1、DC可以高表达MHC-Ⅰ类和MHC-Ⅱ类分子,MHC分子与其捕获加工的肿瘤抗原结合,形成肽-MHC分子复合物,并递呈给T细胞,从而启动MHC-I类限制性CTL反应和MHC-Ⅱ类限制性的CD4+Thl反应。
同时,DC还通过其高表达的共刺激分子(CD80/B7-1、CD86/B7-
2、CD40等)提供T细胞活化所必须的第二信号,启动了免疫应答。
2、DC与T细胞结合可大量分泌IL-12、IL-18激活T细胞增殖,诱导CTL生成,主导Th1型免疫应答,利于肿瘤清除;激活穿孔素P颗粒酶B和FasL/Fas介导的途径增强NK细胞毒作用;
3、DC分泌趋化因子(Chemotactic Cytokines,CCK)专一趋化初始型T细胞促进T细胞聚集,增强了T细胞的激发。
保持效应T细胞在肿瘤部位长期存在,可能通过释放某些抗血管生成物质(如IL-12、IFN-γ)及前血管生成因子而影响肿瘤血管的形成。
上述CCK进一步以正反馈旁分泌的方式活化DC,上调IL-12及CD80、CD86的表达;同时DC也直接向CD8+T细胞呈递抗原肽,在活化的CD4+ T细胞辅助下使CD8+ T细胞活化,CD4+和CD8+T 细胞还可以进一步通过分泌细胞因子或直接杀伤,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
DC+CIK治疗是安全的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它既可以杀灭病人体内的肿瘤,又可以提高病人的免疫力,改善病人的体质提高生活质量,并且由此使部分由免疫力异常而引起的疾病得到缓解,是一种没有远期副作用、绿色的治疗方法。
它对预防肿瘤复发的疗效明显高于化疗,有放、化疗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希望成为恶性肿瘤术后的主要治疗方法。
目前治疗癌症的方法,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会不同程度的给患者带来毒副作用,而毒副作用又给患者增添许多痛苦。
"DC—CIK生物细胞治疗技术是从患者自体或异体抽取部分生物细胞,然后在体外利用先进的技术进行培养、诱导、激活,使其抗肿瘤的活性大大提高后,再把这些在体被外激活了的抗肿瘤细胞回输到患者体内,去杀灭恶性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
参考资料
1. 广东肿瘤网:H T T P : // B D .4 2 2 G X B .C O M (浏览器中手动输入小写)
2. 湛江肿瘤网:H T T P : // W W W .D B G X B.C 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