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展望

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展望
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展望

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展望

卫生部部长张文康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世界进入了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高新技术蓬勃发展时期,信息化成为综合国力的标志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强化公共信息资源共享,推动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卫生信息化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的组成部分,在卫生工作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今后必将对居民健康促进,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以及卫生管理等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现就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进展、社会和居民关注的焦点问题以及信息化发展规划问题谈一些看法。

一、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进展情况

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在国家信息化进程中虽不居于领先地位,但由于卫生事业关系到社会全体居民健康利益,因而卫生信息化的发展备受社会关注。发达国家卫生信息化为IT厂商创造了巨大市场利润空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卫生领域信息化市场已经引起众多厂商的关注。

信息技术在卫生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在医疗服务领域,医生医治好患者的病痛,重在准确掌握病人患病状况并做出判断。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一些高、精、尖仪器设备,如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CT)、磁共振成像装置(MRI)等,为准确获取病人的患病信息提供了重要保证。近50

年来,我国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从35岁延长到70岁以上,公共卫生服务功不可没。在公共卫生领域,迅速、准确地采集、传递和分析疾病流行信息十分重要,只有掌握居民患病状态及分布情况,才能及时有效地遏制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只有准确获知影响居民健康的危险因素,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与手段,才能进一步促进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下面,从4个方面介绍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一些进展情况。

(一)国家卫生信息网项目建设

"国家卫生信息网建设项目"是根据国务院领导指示,构建一个覆盖中央、省、地(市)、县(市区)四级卫生领域的高效、快速、通畅的网络系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疫情收集、处理和分析报告系统,以提高科学决策和处理重大灾害的应急指挥能力。国家卫生信息网建设项目于2000年4月启动,总投资2.36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亿元),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目前已完成设备招标采购、安装调试、应用软件开发和人员培训等工作。

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安排,去年年底9个试点省的网络正式开通,今年年底县、地区、省和中央单位全部的疾病报告信息系统网络将正式开通运行。这必将使我国疾病信息快速收集和分析处理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县防疫站长期以来采用手工方式收集处理疫情信息,工作效率低,信息收集处理不及时,存在重大疫情发生隐患。国家卫生信息网建设项目,不但为这些地区装备了计算机设备,培训了人员,而且网络的应用将改变偏远地区消息闭塞的现状,其影响将是极其广阔而深远的。

(二)医院信息化建设

医疗服务部门是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领域,1995年启动的"金卫工程"将医院信息化(HIS)建设列为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战略重点。当时,医院信息化的重点是医院管理信息(HMIS)系统建设。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使用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加快了病人就诊的速度,根

除了"三长一短"(挂号、收费、取药时间长、医生看病时间短)的弊病,有效地解决了看病难的问题,堵住了收费和药品管理中的漏洞,提高了医疗服务工作效率,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得到了提高。根据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调查:全国1万6千所县及县以上医院中,31%的医院使用了网络化信息系统,省级医院使用网络信息系统的比例已达到84%。

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下一步推进目标是进入临床信息化(CIS)应用阶段-即以病人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化系统。该系统要求医院的医生、护士和管理人员都拥有终端设备,信息处理无纸化,电子病历等信息通过网上传递。目前发达国家医院正在从HMIS向CIS阶段过渡。电子病历是CIS系统应用的核心。目前无论从技术能力还是从投资规模要求看,我国都不具备普及应用CIS系统的条件。据了解,CIS系统中的一套完整的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PACS)子系统,投资金额都在千万元以上。该子系统以网络为基础,通过数字接口(DICOM3.0),直接获取CT、MR等数字影像设备形成的原始图像数据,将图像数据存储到高容量的存储设备中,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内部信息共享。

医院信息化发展的第三阶段目标是建立区域医疗卫生服务系统。该系统以网络和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居民个人健康信息数据库,实现远程的医疗信息资源充分共享。目前,这一目标尚在研究探索中。

(三)远程医疗应用进展

我国利用远程医疗和诊断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政府主要采取以政策为导向,通过社会运作的推动模式。远程医疗服务单位与医疗单位合作,提供远程医疗咨询服务。远程医疗应用的作用是利用大城市医疗服务资源,特别是医疗专家资源,为偏远地区提供服务。

远程医疗能很好地解决"远"的问题,现在已经有了不少成功的案例。由于网络通讯经济负担过重,资金成为远程医疗推广应用的最大障碍,远程医疗服务目前在贫困地区推广尚存在较大困难,但恰恰是在这些地区,由于当地医疗技术水平较低是最需要远程医疗服务帮助的。军队医疗服务系统由于本身具有规范的转诊制度要求,远程医疗诊断服务推广应用形成一定规模,并取得较好效果。就目前远程医疗的服务内容来说,远程手术、远程诊断、远程治疗只是处于尝试试验或演示阶段,目前医疗咨询仍为其主要形式。

为了规范远程医疗和诊断服务质量,保护医患双方利益,卫生部于1999年1月下发了《关于加强远程医疗会诊管理的通知》,对远程医疗服务工作性质、责任、条件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四)因特网与健康网站

因特网发展为医疗服务信息化发展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据统计,目前我国有关卫生和健康的网站达到2000多家,卫生部门也建立了一批网站,为居民健康和相关企业提供服务。人们可以利用因特网信息传播快,信息资源丰富的特点,足不出户访问名医和获取大量健康咨询信息。因特网相关应用包括疾病求助、医疗纠纷、医药新知、心理健康、婚育知识、美容与减肥、饮食与营养、儿童成长、老年保健、性保健等。这些信息除了来自医疗服务和管理部门自己创建的网站之外,更多来自商业网站,难免鱼龙混杂,使人们对其真实性产生怀疑。因此,为维护公众利益,规范网站行为,促进因特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健康应用的有序发展,卫生部于2001年下发《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对因特网中涉及健康和医疗行为的网站提出规范性管理要求。

二、当前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重点

疾病预防和医疗是保障社会居民健康的重要手段,"预防为主"是卫生工作的方针。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工作,具有公共产品特性,是政府应尽的责任。虽然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是卫生系统信息化工作的主要方面,但是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无论应用内容还是资金投入,都主要依赖医院自身力量,政府和卫生管理部门只是从宏观上加以引导和支持。对于居民健康信息公共领域的信息应用工程,则必须依靠国家统筹投入。国家卫生信息网建设项目,以疾病报告和以救灾防病为主要目的,必须通过国家资金投入进行建设。目前,我国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重点应集中精力做好下面几项工作:

(一)国家卫生信息系统基础建设

国家卫生信息系统是关于全国居民健康现状、疾病发生与影响因素、生命统计、医疗服务、卫生管理等方面内容的综合信息系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国家卫生信息系统包括以下5个子系统:1. 流行病学监测,既人群健康与患病及其危险因素;2. 常规服务报告:来自社区和医疗单位的数据信息;3. 特殊项目报告:诸如结核病控制、麻风控制、地方病控制、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计划免疫等项目的信息;4. 卫生行政管理信息;5. 生命统计。

当前实施的国家卫生信息网建设项目,其项目内容是常规疫情报告和灾难紧急疫情信息,尚未包括流行病学监督中慢性与非传染性疾病、伤害以及营养不良性疾病和孕产期疾病等方面内容。国家卫生信息网建设作为一个项目有其时间性。但是,从建立国家卫生信息系统的总目标来看,这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今后,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部门,仍然要组织更多地资金投入,利用现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国家卫生信息系统。

(二)医疗服务信息系统

卫生行政部门推动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为社会居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实现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因此,各级卫生部门不但要关注医院内部的信息化建设,还应通过信息技术手段面向院外提供服务,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信息公示与预约服务

主要包括下面几方面的内容:(1)为社会提供就诊咨询信息。政府利用网站公布本医疗服务资源数据库。居民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各医院医生出诊情况;(2)为居民选择医院提供抉择依据,卫生行政部门采用公示制度,公布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收费和服务质量情况,为病人选择医院提供抉择依据;(3)预约就诊服务。政府组织实施网络挂号系统,患者一次性购买挂号服务卡后,可在本地各医院预约就诊。

2.可供使用的血液和器官信息系统

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国家级血液和器官资源信息系统,虽然部分血站使用了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系统,但主要用于内部管理和服务,尚未建立远程网络系统。建立国家血液和器官资源数据库系统,对于实现血液和器官资源信息的全国共享,节约和充分发挥资源作用,处理突发性事件,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卫生部门要逐步建立全国网络化血液资源数据库,保证血液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合理分布和利用;建立稀有血型血源数据库;骨髓数据库;器官信息数据库;稀缺药品数据库系统等。

3.医疗信息化基础性建设工作

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标准化问题是阻碍我国医院信息建设发展的主要因素:医院业务流程无标准、共享数据无标准、应用智能大量低水平重复开发、难以移植推广、数据难以共享和交换。电子病历、医学图像系统和远程医疗的发展更要建立在信息标准化的基础上。信息标准化建设是一项权威性工作,需要政府部门组织协调和较大的前期投入,市场机制在这方面无能为力。因此,卫生信息标准基础建设工作必须由卫生行政部门牵头进行。为此,卫生部将组织建立卫生信息化标准管理和研究机制,建立信息标准系统,为开发厂商和用户提供服务。例如,研究和颁布卫生信息标准代码,医院信息交换标准以及医学图像信息标准等。

(三)国家卫生监督信息系统

卫生监督工作内容包括:健康相关产品、职业卫生、环境卫生、放射和学校卫生等有关疾病的防治和监督工作。过去我们对建立国家整体卫生监督信息系统重视不够。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和加入WTO之后,我国对外开放与交往的变化,对于系统性建立国家卫生监督信息系统产生了迫切的需求。例如,卫生部健康相关产品的受理和审批工作,每月都有几百个批件,居民和企业对这些产品审批情况都十分关心。为此,卫生部从2000年开始,使用网络公布审批文件信息,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功能,目前该数据库发布的信息已超过2万多条。

卫生监督的管理对象既包括产品、企业,还包括从事健康相关行业的人员,业务信息面宽。由于我国在卫生监督领域尚未开展整体性信息系统建设。部分卫生监督单位独自开发出诸如健康证管理、许可证管理及产品审批管理等分散的应用模块。卫生监督信息的应用开发不成体系,资源无法共享。当前,建立国家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应该提升到政府议事日程上来。特别是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的成立,为建立国家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奠定了组织管理方面的基础。

三、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卫生信息化建设不平衡

由于我国区域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地区和单位之间差距悬殊。例如,沿海省份的县级防疫站早已建立了一些局域网络,但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卫生单位才刚刚利用国家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投资配备上计算机;有的配上了计算机,也没有能够操作计算机的人员。导致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卫生系统财政预算条块分割,统一筹集资金建立信息系统存在较大困难。

(二)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应用软件组织开发机制

根据统计调查,目前基层单位普遍反映缺少适应本单位特点的应用软件,希望中央和省级领导部门组织力量开发。但是,软件应用工作是一个资金投入高、开发周期长的系统工程。从需求调查、软件开发、试点应用和调整到后期软件分发、人员培训、服务咨询、软件升级等各个环节工作,都必须有畅通的协调机制予以保证。

应用软件开发与推广有两种不同运作模式:集中计划方式和市场方式。纵向协调力度强的行业,其应用软件开发常采用集中方式,例如金融、海关、税务等行业,采用统一筹集资

金,自主和合作方式开发软件,统一推广使用,并建立自己的服务支持队伍,保障系统运行。

市场方式是采用商品化软件形式,在市场竞争中,软件厂商受利益驱动,会自动与用户协调,为软件应用创造条件,例如财务管理软件的应用。

针对卫生部门条块分割以块为主的管理模式,采用集中式软件开发和使用,无论从资金筹措和系统运行维护支持上都存在困难。为此,卫生系统软件应用多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混合模式。由于组织协调关系复杂,管理力度不够,加之缺乏这方面的经验,目前,卫生系统在这方面还没有建立起很好运行机制。

(三)基础建设较为薄弱

从整体上看,我国卫生行业中各种业务规范和标准,目前尚处于逐步建立、完善和提高的过程中,尤其是卫生信息标准化工作还比较薄弱。这对卫生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阻碍。目前医院信息化建设中最棘手的问题,就是缺乏信息标准和编码,我们在这方面与发达国家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1987 美国已开始着手研究"医院电子信息交换标准技术"(Health Level 7 ,HL7),以建立规范医疗机构临床信息、财务信息和管理信息交换的标准,而我国只是在最近几年才开始着手组织研究与翻译。目前,我部虽然组织发布了一些信息标准,如疾病分类标准、药品编码标准、机构编码标准,但是由于管理机制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建立完整的标准化体系,我们尚有不少的路要走。因此,今后应着重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策划方案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为了加快推进城乡卫生事业均衡发展,构建完善的城乡一体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深化卫生改革,提高卫生管理、科学决策和综合服务能力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根据《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成都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意见》和新津县信息化建设规划,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按照“统一标准、统筹规划、资源共享、纵横联网、分步实施、安全保密”的原则,在整合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和不断完善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上,采用先进成熟的信息技术,开发建设集城乡卫生管理、医疗管理、妇幼保健、疾病监测、疫情报告、卫生监督、应急指挥、社区服务、居民档案、远程会诊、网络教育、医保互通、电子政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高效、快速、畅通、安全的卫生信息网络体系,实现全县范围内卫生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并开展以县为单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和研究。到2010年,建成覆盖全县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并与市卫生局、县内相关部门互联互通、适应卫生改革发展需要的区域卫生信息体系。 二、基本框架 按照成都市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构建我县卫生信息化建设“1131”网络框架,即:一个管理中心,一个网络平台,三大应用体系,一张居民健康卡。逐步建立起以县卫生局为中心,覆盖县级医疗

卫生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公立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站的一体化卫生信息网络。(网络框架拓扑图见附件2)(一)一个管理中心 在县卫生局设立“卫生信息化管理中心”。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卫生系统信息化网络建设总体规划和设计;负责确定各阶段具体工作并组织实施;负责规划设置局域网站点和信息安全体系出口;负责监管三大应用体系,及时维护应用系统数据、协助网络运营商做好网络故障排查,确保网络畅通;负责组织卫生人才信息化相关知识培训,指导督促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信息化工作。 (二)一个网络平台 依托现有的新津县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搭建区域一体的公共卫生和医疗县级管理平台,实现卫生系统内各医疗卫生单位之间、各医疗卫生单位与县卫生局之间,县卫生局与市卫生局之间、县卫生局与县内相关部门之间信息互通,数据共享;为卫生行政部门的行政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服务与支持;为公众提供查询、咨询相关卫生信息窗口。 (三)三大应用体系 1、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介绍: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数字化医院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医院收费管理、门诊管理、住院管理、药品管理、病案管理、处方管理、人事后勤管理、资产管理、统计查询、系统管理等模块以及医学影像与通讯系统(PACS)、实验室检查系统(LIS)、应用电子病历系统(CPR),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等交互式网络信息服务系统。

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反思

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反思 一、现状分析与反思 学校领导具有强烈的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近年来通过不断的学习、思考、探索,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学校的跨越式发展,为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1)学校硬件现状。学校近年来通过上拨和自筹资金,建立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在有限的办学经费中,仍自筹资金建立教导处小型多媒体会议室、该会议室配备有52寸大屏幕平板液晶电视机,笔记本电脑和无线宽带路由及影音播放设备。为所有的教师办公室,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档案室、党员活动室、校长和党支部书记各配备了办公电脑共18台,为大队部配备了智能广播系统。添置了三台数码相机和一台数码摄像机,两台激光打印机,三台1600k3打印机,一台彩色打印机,一台一体式印刷机,一台复印机。为方便教师打印和上交资料,分别为教导处和政教处增添了电脑和打印机。为教育、教学信息的及时快捷、合理应用提供支持工具;校内计算机全部联网,通过宽带接入国际互联网,2008年市局投入资金建立教育城域网,为以计算机网络为结构覆盖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远程教育、教育交流等方面的开放性的教育网络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强化了管理,形成了严格、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学校成立教育信息技术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对学校的网络建设、教育教学信息资料库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提出具体可行的设计和实施方案,由下设信息处负责实施、指导、调控、检测。现在我们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管理制度,它包括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培训学习制度,岗位责任制度、计算机房、网络、常规媒体、多媒体教室、资源库等专用教室和专用设备的管理制度,教师学生培训制度、计算机网络使用检查评比制度、考核奖励制度等,使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有章可循。 (3)全体师生的信息素养得到较大提高。教师逐步树立了要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教育教学的形式、方法、手段的欲望,并付之于行动,我校教师100%通过了区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100%基本掌握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简单运用网络资源的能力,95%的教师能自制多媒体课件并运用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三年级以上学生40%能较熟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整改情况汇报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整改情况汇报*镇卫生院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整改情况汇报 *市卫生局: 我院根据卫生局印发《关于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检查情况的通报》的通知要求~立即对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各个方面的工作进行了一次大检查~并进行了专项整改活动。现将我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汇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提高思想认识~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切实把这项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确保卫生信息化建设有人抓、有人管。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按照职责分工~抓好责任落实~确保卫生信息化建设健康持续发展~如期实现既定目标。 二、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可操作性不强,信息化建设工作制度欠完善,对医护人员培训缺少系统的计划和相关记录。 整改措施:完善充实制定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添加装修机房、增加服务站等基础设施升级情况的说明~充实各项系统建设的内容,完善各项信息化建设工作制度,机房、网络、人员、视频会议、卫生室监控等制度,,制定对医护人员培训计划~做好相关记录。 ,二,中心机房建设简陋且未独立~服务器老旧~各类设 备无标记。

整改措施:建设完善中心机房~进一步对中心机房进行升级改造~更好地与上级卫生平台对接~同时做好数据、信息安全工作~安装网络版杀毒软件~并做好数据异地存储工作,对各类设备进行整理标示~对网线的走向进行标记。 ,三,门诊医生站未对调用的健康档案进行合理使用,对于就诊的病人信息采用登记簿的方式记录之后再与公共卫生服务站进行交接~由公共卫生服务站的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档案录入工作~临床科室对于健康档案的维护工作尚未真正开展。 整改措施:维护完善门诊医疗管理系统与公共卫生管理系统的对接~加强对业务人员的培训~对于就诊的病人信息由临床科室人员完成维护~使业务科室和公共卫生服务站紧密联系起来。 ,四,无专用视频会议室 整改措施:我院正在进行门诊病房楼的扩建工程~完工后将建立专门的会议室。 ,五,部分村卫生室监控掉线,部分卫生室操作员收费时一般只用默认的医生姓名~未根据开具处方的乡村医生姓名进行选择 整改措施:加强对村卫生室的管理~落实职责分工~明确责任人进行专项管理,加强对卫生室操作员的培训监督~严格按照财务系统操作要求~统一收费医生姓名与处方医生姓名。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及目标 通过此次检查~我院认识到了问题和不足~我院将根据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认真落实完善信息化建设的各方面工作~切实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卫生信息化相关工作人员培训力度~培养和储备卫生信息技术人才~提升我院卫生信息化管理和应用整体水平~全面促进和提升医疗服务~为群众提供安全、放心的医疗环境和水平~树立医疗行业新风气。 *镇卫生院

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及趋势

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及趋势 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 近年来在治水实践中逐步得出的可持续发展水利思路为水利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即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所谓水利信息化, 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共享程度, 从而全面提高水利建设的效能及效益。对水利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为水利信息化建设提供支持。 1 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 1.1 基础设施建设 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是运用先进的水利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形成水利信息综合采集系统, 建成水利信息骨干广域网络和水利数据中心。目前已建成了连接全国流域机构和各省( 市、区) 的实时水情信息传输计算机广域网, 建设了400 多个水利卫星通信站, 为水利数据的实时快速传输创造了条件。在水利信息资源开发方面, 初步建成各流域、各省( 市、区) 的水文数据库和国家级水利政策法规数据库, 能够对外提供初步的查询服务。同时还有一批数据库, 如水利空间数据库、全国水土保持数据库、全国农田灌溉发展规划数据库、全国防洪工程库和全国蓄滞洪区社会经济信息库等正在启动建设中。 1.2 保障环境建设 保障环境是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水利信息化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支撑。水利信息化保障环境包括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安全体系、政策法规、组织管理和信息化人才等。国家水利部门在保障环境的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于2003 年相继正式出版、出台和印发了《水利信息化标准指南( 一) 》《水利部信息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 水利信息化的建设需要一大批掌握国际国内先进信息系统开发及应用技术、信息及系统安全技术、精通项目建设管理的多层次、高水平信息化人才, 这是水利信息化工作得以有序、高效、协调进行的关键。2005年首届“中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高峰论坛”以“信息技术全球化与中国人才培养”为主题深入探讨了现阶段我国信息技术人才的发展趋势与人才培养方向, 说明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已受到越来越高度

关于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和的指导意见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关于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初稿) 专家起草组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建设适应卫生改革与发展需求的信息化体系,提高卫生服务与管理水平,现就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相互交融的时代。信息技术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技术支撑。卫生信息化是方便城乡居民获得规范、科学的医疗卫生服务,以及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药品和实时结报医疗费用的重要手段,也是做好重大疾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和处置的必要保障。于强化政府与社会对卫生服务的监管,改善卫生服务体系运行状态,升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明确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

加强顶层设计,建立统一标准规范、资源合理利用、信息互通共享的全国卫生信息系统,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强化卫生综合管理服务。在框架设计上,利用公共平台和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实现统筹规划、资源整合、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与监管能力,有效推进医改五项重点改革任务。在业务内容上,一方面突出服务功能,直接让居民与患者成为卫生信息化发展的受益者。另一方面完善管理,促进医疗服务成本降低,优化医疗服务流程,规范医疗服务与管理;规范公共卫生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提高信息质量,提高医疗救治、公共卫生管理、科学决策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指挥能力。在实现路径上,增加安全保障的能力,进各系统资源整合,加强标准化和规范化,逐步实现数据共享,避免应用系统的低水平建设和数据的重复采集,有效发挥信息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二)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服务应用。把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作为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出发点,以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远程会诊为切入,以优化流程、促进业务融合、惠及居民为宗旨,以实现公共卫生、医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和综合管理等重点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为基本要求,为医务人员提供技术支持,让城乡居民获得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统筹规划,合力建设。坚持政府对卫生信息化规划、投入、管理及绩效考核方面的行政职能,重点做顶层设计、信息标准、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信息安全规范等研究制工作。

社区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社区作为现代城市的细胞所发挥的基础作用越来越重要,对管理手段、管理能力、管理方式的要求也日益增多,信息化应用需求和应用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与此同时,街道办事处本身的组织机构和工作职能也发生了变化,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逐步深入,这对地区信息资源协同的要求日益紧迫。社区信息化显然是优化整合社区服务资源、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 应当看到,社区信息化是在政府职能转变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以发展的角度来看,能否使百姓获得幸福的生活是衡量政府执政能力最重要的标准,而百姓的幸福,离不开丰富的物质基础、良好的人居环境、完善的社会保障以及人们社会焦虑程度的降低。城市基层自治组织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对国内诸多案例的研究,当前的社区信息化建设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百花齐放,二是殊途同归。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个人,都投入高度的热情关注社区信息化建设,尽其所能地充实着这项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令人吃惊的是,各地区通过多年的实践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思想和认识也逐渐走向统一,对社区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和方法取得了共识,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 社区信息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发展道路。国外类

似研究更多的集中在“选区”的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的G to C 层面,也更为强调信息化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欧盟制定了在《数字欧洲(eEurope)行动计划》中,特别强调了建立社区技术中心和互联网公共接入点,并展开免费培训等。英国政府还通过与社团组织或民间组织合作开展了多种推广活动,提高还未上网公众的互联网意识,并对老年人、残疾人、低收入人群和失业者等弱势群体提供免费服务。美国建立了覆盖全国各城市和乡村的社区技术中心,并利用社区技术中心、公共图书馆和其他公共机构为公众提供了互联网接入服务;管理与预算办公室、教育部、博物馆和图书馆服务委员会还共同开发了在线指导方案,并将其分发给社区技术中心、公共图书馆和其他公共机构,用以向公众讲解如何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和服务,并提供在线资源指南。 经过多年建设,街道办事处及社区居委会的基础设施逐步改善,信息化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业务协同的信息化应用水平、面向社会公众的便民服务能力都有了较大进步。同时,政府的一批重大应用系统也在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强公众服务、辅助宏观决策等方面取得了实效,为进一步建设一体化的社区信息平台,实现街道社区工作的电子化、信息化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社区信息化建设也遇到不少的问题,比较突出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政府的各类业务信息系统在基层形成了“纵强横

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卫生室建设情况汇报

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卫生室建设情况汇报 XX县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东岸,地处长三角城市群顶端,南京一小时都市圈核心圈内,介于南京芜湖之间,隶属钢城马鞍山,与江苏接壤,是安徽省重要的沿江沿边县,东向发展的桥头堡。全县总面积1346平方公里,辖10镇4乡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81个村36个居委会,总人口64.9万。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按照《安徽省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民生工程2007—2011年建设规划》要求,从2007年起,我县掀起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村卫生室建设热潮,截止目前,全县已建设标准化的村卫生室98个,其中2007年建成10个,2008年建成33个,今年建成55个,总建筑面积12100平方米,总投资1500万元,其中省财政投资172.4万元,市财政投资192.7万元,县财政投资252万元(含奖励资金150万元),乡镇财政投资84万元。总计各级财政补助550.2万元,资金缺口949.8万元。(详见附表) 建成后的村卫生室,改善了农村就医环境,告别了脏、乱、破、旧、差的落后面貌,夯实了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的基础,新建的村卫生室内部宽敞明亮,各种诊疗常规与规章制度全部上墙,服务流程井然有序,并全部实行微机信息化管理。在保障医疗安全的同时,也为广大农民群众营造了方便舒适的服务环境,使得广大农民群众看得起病、有地方看病,并且逐步达到少生病、不生病,群众健康保障水平得到全面提高,群众非常拥护和满意。

虽然,我县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得到了缓解,但离上级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时期期待还有一定差距,一些矛盾和问题仍然困扰着工作的整体推进,主要原因是各级财政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按照上级规划的村卫生室建设资金每平方米造价500元,与目前建造的成本相差一半,另外每个村卫生室建成后,正常投入使用必要的医疗器械、设备以及微机等办公设施添置,仍须投入3万元。故此经核算全县98个村卫生室资金缺口为949.8万元,这样给工作推进带来了沉重压力,为此恳请上级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让村卫生室能够正常发挥出社会效益。尊敬的李区长: 衷心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专程到卫生计生委来检查指导工作,这是对我们进一步做好卫生计生工作极大的鼓舞和鞭策。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卫生方面 1.机构情况。全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774家,其中区直医疗机构4家,中心卫生院10家,镇卫生院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家,村卫生室526个,民营医院10家,诊所183家,厂矿医疗机构1家,其他医疗机构24家。 2.人员情况。全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人员7037人,其中,公立医疗机构有职工4495人(在编人员2899人、非编人员1596人),乡村医生

我国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6957-22 我国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 对策(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摘要〕针对我国目前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和安全生产现状,论述了我国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所取得的进展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内容,阐明了我国进行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所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对策 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是提高我国安全生产水平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领导科学决策和正确指导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是实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业务快速、准确、高效运行的根本保障,是实现国家、省、市、县各级安全生产信息互通、互联的必要手段,是贯彻

“科技兴安”战略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和生产经营单位产权、经营管理模式的多样化,安全生产情况日益复杂,安全生产数据信息急剧增加,再加上我国加入WTO,打破了关税壁垒对我国企业和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限制,但是非关税的因素随时发挥着制约作用,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者人身安全、产品对自然和环境的破坏等安全问题需要安全生产者高度重视,而且国际职业安全健康标准一体化的强烈要求,也使得我国安全生产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在这些因素作用下,监督管理任务变得日益繁重,传统的工作手段已经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运用现代通讯、电子信息网络技术指导、服务于安全生产工作,建立高效灵敏、反应快捷、运行可靠的信息体系,及时掌握安全生产动态,提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信息化水平和工作效率,全面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工作已势在必行。

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加快推进城乡卫生事业均衡发展,构建完善的城乡一体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深化卫生改革,提高卫生管理、科学决策和综合服务能力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根据《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成都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意见》和新津县信息化建设规划,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按照“统一标准、统筹规划、资源共享、纵横联网、分步实施、安全保密”的原则,在整合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和不断完善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上,采用先进成熟的信息技术,开发建设集城乡卫生管理、医疗管理、妇幼保健、疾病监测、疫情报告、卫生监督、应急指挥、社区服务、居民档案、远程会诊、网络教育、医保互通、电子政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高效、快速、畅通、安全的卫生信息网络体系,实现全县范围内卫生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并开展以县为单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和研究。到2010年,建成覆盖全县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并与市卫生局、县内相关部门互联互通、适应卫生改革发展需要的区域卫生信息体系。 二、基本框架 按照成都市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构建我县卫生信息化建设“1131”网络框架,即:一个管理中心,一个网络平台,三大应用体系,一张居民健康卡。逐步建立起以县卫生

局为中心,覆盖县级医疗卫生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公立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站的一体化卫生信息网络。(网络框架拓扑图见附件2) (一)一个管理中心 在县卫生局设立“卫生信息化管理中心”。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卫生系统信息化网络建设总体规划和设计;负责确定各阶段具体工作并组织实施;负责规划设置局域网站点和信息安全体系出口;负责监管三大应用体系,及时维护应用系统数据、协助网络运营商做好网络故障排查,确保网络畅通;负责组织卫生人才信息化相关知识培训,指导督促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信息化工作。 (二)一个网络平台 依托现有的新津县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搭建区域一体的公共卫生和医疗县级管理平台,实现卫生系统内各医疗卫生单位之间、各医疗卫生单位与县卫生局之间,县卫生局与市卫生局之间、县卫生局与县内相关部门之间信息互通,数据共享;为卫生行政部门的行政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服务与支持;为公众提供查询、咨询相关卫生信息窗口。 (三)三大应用体系 1、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介绍: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数字化医院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医院收费管理、门诊管理、住院管理、药品管理、病案管理、处方管理、人事后勤管理、资产管理、统计查询、系统管理等模块以及医学影像与通讯系统(PACS)、

全面推进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工作方案(最新)

全面推进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工作方案 为全面推进全县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与管理,筑牢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底,根据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X政办发〔X〕36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立足民情,着眼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长远建设,明确乡村医生职责及配置标准,改革乡村医生服务模式和激励机制,健全完善乡村医生服务补偿、培养培训和养老保障等政策,稳定和优化乡村医生队伍,强化管理指导,规范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全面提升村级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二、工作目标 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力争使乡村医生队伍总体具备中专及以上学历,逐步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乡村医生合理待遇得到保障,执业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基本建成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适应农村发展需要的乡村医生队伍,促进分级诊疗目标的实现,更好地保障农村居民享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 三、工作任务及措施 (一)明确乡村医生职责任务和配备标准

按照村卫生室功能定位配备乡村医生。乡村医生(包括在村卫生室执业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下同)主要负责向农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并承担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委托的其他医疗卫生服务相关工作,包括按照服务标准和规范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协助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及时报告传染病疫情和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使用适宜药物、适宜技术和中医药方法为农村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开展健康教育和协助居民医保筹资。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要随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深入开展和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制度的逐步建立,综合考虑辖区服务人口、服务现状和预期需求以及地理条件等因素,合理配置乡村医生。对服务人口不超过1000人,服务半径不超过5公里,面积较小、距离较近的行政村可联合设置村卫生室,配置1名乡村医生;超过1000人的按照每千服务人口不少于1名的标准配备乡村医生。有条件的优先配备具备中医技能的乡村医生。 (二)加强乡村医生管理工作 1、严格乡村医生执业准入,乡村医生应持有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证书或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并按规定进行注册。在村卫生室从事护理等其他卫生技术服务的人员也应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 2、规范乡村医生业务和人员管理。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健全完善村卫生室医疗安全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乡村医生诊疗规范、

全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全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报告2002-03-22 14:54 中国国家企业网 为了系统、全面地了解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十五”规划情况,以指导和推动全国企业信息化工作,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于2001年对520户国家重点企业和地方骨干企业的信息化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回收638份有效问卷(以下简称638户)。这些企业户数在全部企业中所占比重虽然不高,但其资产、销售、利润却占有相当比重,这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状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十五”趋势。现将本次调查结果和我们所做的分析报告如下: 一、638户企业基本情况 在所调查的企业中,分别有国家重点企业231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510户。 1.企业行业分布 被调查企业分布在机械、化工、纺织、电子、煤炭、汽车等33个行业(包括“未知”行业,凡未填报“隶属行业”一栏的企业归入此类,下同。)

2.企业地区分布 被调查企业覆盖除西藏、海南、新疆建设兵团以外的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计划单列市,如表1-2所示:

3.企业经济类型分布 被调查企业经济类型分布情况如表1-3所示:

4.企业规模分布 被调查企业规模分布情况如表1-4所示: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状况 1.大多数企业设有信息机构和信息主管 据调查统计:有488户企业建立了专门的信息机构,占调查企业总数的%;443户企业设有主管信息化工作的副经理、副厂长,占%。在231户国家重点企业中,%的企业建立了专门信息管理机构,81%的企业设有信息主管。由此可见,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国家重点企业对信息化工作是比较重视的,是有组织保证的。 2.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情况 据调查统计:638户企业信息技术人员达到39290人,其中高级工程师4666人,占%;工程师17235人,占%。在231户国家重点企业中,信息技术人员达到25917人,占638户企业信息技术人员总数的66%,高级工程师2970人,占638户企业高工总数的%。由此可见,国家重点企业信息化人才资源拥有度高于其他企业。

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目标和任务

1.1建设目标 今后几年我市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设和完善公共卫生、居民健康档案、基层卫生服务、远程会诊、医疗保障、药品配备使用管理、药品监督管理以及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的区域医疗等信息化应用系统,形成涵盖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等主要领域的医药卫生信息化应用体系;依托全市电子政务网络和共享平台,统筹整合医疗卫生、社会保障、食品药品监管、民政、计划生育等相关领域信息化资源,建成集中共享、整体配套、高度一体化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形成随需扩展、安全可靠、可持续发展的医药卫生信息化基础保障机制;大力推进跨部门、跨医疗机构的业务系统互联整合,形成健全的医药卫生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作机制,努力使我市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本期项目按照《青岛市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总体规划》,先期通过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居民健康档案、公共卫生为核心的基层卫生信息系统和基于“市民卡”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区域医疗信息系统两大项目建设。该项目建成后,将基本形成全市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资源共享的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基本形成比较健全的医药卫生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作机制,为全市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2建设任务 《青岛市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总体规划》中重点建设和完善药品配备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基层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区域医疗信息系统和远程会诊系统等7大应用系统,建设和完善应用支撑平台、交换共享平台、安全支撑平台、网络共享平台等4个平台和1个灾备中心,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医药卫生信息化体系。 本期项目主要建设以下内容: 一、建设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居民健康档案、公共卫生为核心的基层卫生信息系统。共实现3大功能:1、基层卫生服务;2、居民健康档案;3、药品配备使用管理;

乡镇卫生院医疗工作总结

乡镇卫生院医疗工作总结 医疗工作是卫生院的首要工作。下面是几篇乡镇卫生院医疗工作总结,欢迎阅读参考。 乡镇卫生院医疗工作总结【1】 今年,在汤口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区卫生局的悉心指导下,全院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狠抓医德医风,提升医疗质量,规范医疗行为,加强卫生院文化建设,促进医患和谐,顺利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面推进卫生院科学发展,促进了汤口镇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发展,现将汤口镇卫生院今年度各项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行政管理 (一)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成立组织机构、强化政策宣传 院内成立医改工作领导小组,以院长为组长、分管副院长为副组长、各科组负责人和卫生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镇村医疗机构医改具体工作事项的贯彻执行和稳步推进。 2、大力营造宣传氛围、加大医改宣传力度。 利用汤口镇召开人代会期间对社会贤达和知名人士进行宣传,进一步提高宣传力度;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卫生院、村

卫生室干部职工进村入户,为推进基层医改建言献策;继续推进“三好一满意”活动,从而推动医德医风建设,提升服务效能,巩固基层医改实施成效。 3、按时召开乡村医生例会和职工大会及各类专题业务培训会议,组织汤口镇医疗卫生从业人员集中学习、互相交流,掌握医改政策新动态新知识,坚决贯彻执行医改政策。 4、今年4月举办医改观摩会,展现我镇医改成效,构建交流平台;参加镇政府组织的医疗志愿者服务汇报交流会议,汇报我镇卫生下乡和医疗志愿服务的先进事迹,展现基层医务人员良好的精神风貌。 (二)落实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结合医改文件精神,对辖区内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实行即时结报和非即时结报全程办理;按照区卫生局信息化建设工作要求,在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全力推进新信息系统的建设、使用和日常管理;积极开展民政救助一站式服务、农合社保慢病大病申报及补偿申报,使医改补助范围全覆盖,真正体现关注民情、惠及民生的医改精神。严格执行村医退出及养老保障规定,按照政策要求落实返聘反馈。 (三)规范执行国家药品零差率政策和基本药物制度 1、卫生院、卫生室全部按规定比例配备基药和省补药品,完善药品日常管理和采购配送及监督检查机制,明确相关人员职责,卫生室药品由卫生室统一配送,统一实行网上采购并实行零差率销售。

关于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建议书

关于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建议书 一、背景与现状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9年向社会公布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卫生部指出,卫生信息化建设不仅是医改的重要任务,也是其他各项医改工作的重要保障和技术支撑。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对于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优化服务流程,方便群众看病就医,改善就医体验,降低医药费用,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二五”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中提出“3521”的发展框架,进一步明确了卫生信息化发展思路为整合资源、总体设计、分步实施;发展原则为统筹规划、顶层设计,惠及居民、服务应用;发展的切入点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远程医疗;发展重点为加快居民健康卡推进和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要坚持政府主导的多元化筹资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在制定规划和标准、建设信息平台等方面的职责,主导卫生信息化建设,发挥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多渠道筹集资金,发挥医疗卫生机构的积极性,以及社会力量在人力资源、信息化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努力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 “十二五”期间要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加快推进各地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工作;二是加快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建设工作;三是加快推进居民健康卡建设工作;四是加快推进应用系统建设工作;五是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标准规范的完善和执行工作。 2010年,卫生部会同财政部选择上海、浙江、安徽、重庆、新疆5个省(区、市)开展卫生试点工作,近期,又确定北京、内蒙古、江苏、河南、湖南、云南、宁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7省(区、市)为2011年新增省份,目的是扩大范围,更大区域实现业务协同,连点成面。 卫生部与国家发改委设立项目,在32个省份建立基本药物集中采购使用系统,并选择黑龙江、浙江等10个省份建设统一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卫生、医保、药监等系统有效衔接为提供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二、市场前景 新医改实施三年来,全国财政新增投入11342亿元,今年执行下来会超额,预计会多2842亿元。中央财政投入注重“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一是向基本倾斜,如加大基本医疗保障的投入力度,3年花了2300亿元,占到中央财政整个医疗卫生支出的50%以上;二是向基层倾斜,支持基层软硬件建设、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等,3年将超过1100亿元,占24%;三是向建机制倾斜,如实施公

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伴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急速发展,带动着一系列的变革,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要与全球化相融合,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可以促进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借鉴其他国家先进思想与成功经验的过程中,应当重新审视我国教育现代化的现状,不断分析与深入研究,从而为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顺利发展。 标签:教育信息化信息化建设现状对策 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概述 1.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及特征 通常来说,教育信息化从宏观上讲主要是指信息化的教学环境、现代信息技术相关的教学理念、教育政策及制度等,从微观来看主要是指将信息网络与现代教学理论相联结,应用多媒体的网络技术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更多的学生获取信息,掌握信息和高效的利用信息,以培养学生的教育信息素质。 教育信息化的特征主要包括: 1.1开放性,即:教育信息化突破传统的以学校教育为主体的现状,使教育变得更加自由和宽广。 1.2共享性,即:教育信息化的广泛应用于推广,使教育信息优质资源为学校师生所应运,从而大大促进了教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1.3交互性,即:教育信息化可以使人们随时随地接受教育,缩短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学生与更多人广泛交互。 1.4协作性,即:教育信息化为师生结束学习任务提供了更好的平台,从而使人人、人机之间更好的协作学习提供了机会,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 2.教育信息化的要素 2.1信息化技术 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依托就是互联网,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完成,信息技术对教育信息化的推广效果显著,更重要的是可以将新的物态化技术和智能形态的技术在教学中具体使用,提高信息化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2.2信息化资源 信息资源在教育教学中主要包括教育软件资源和教育管理资源。教育软件资

区域卫生信息化方案

关于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加快推进城乡卫生事业均衡发展,构建完善的城乡一体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深化卫生改革,提高卫生管理、科学决策和综合服务能力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根据《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湖南省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意见》和**市信息化建设规划,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按照“统一标准、统筹规划、资源共享、纵横联网、分步实施、安全保密”的原则,在整合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和不断完善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上,采用先进成熟的信息技术,开发建设集城乡卫生管理、医疗管理、妇幼保健、疾病监测、疫情报告、卫生监督、应急指挥、社区服务、居民档案、远程会诊、网络教育、医保互通、电子政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高效、快速、畅通、安全的卫生信息网络体系,实现全市范围内卫生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并开展以市为单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和研究。到2015年,建成覆盖全市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并与市卫生局、市内相关部门互联互通、适应卫生改革发展需要的区域卫生信息体系。 二、基本框架 按照湖南省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构建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1131”网络框架,即:一个管理中心,一个网络平台,三大应用体

系,一张居民健康卡。逐步建立起以市卫生局为中心,覆盖市级医疗卫生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公立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站的一体化卫生信息网络。(网络框架拓扑图见附件2)(一)一个管理中心 在市卫生局设立“卫生信息化管理中心”。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卫生系统信息化网络建设总体规划和设计;负责确定各阶段具体工作并组织实施;负责规划设置局域网站点和信息安全体系出口;负责监管三大应用体系,及时维护应用系统数据、协助网络运营商做好网络故障排查,确保网络畅通;负责组织卫生人才信息化相关知识培训,指导督促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信息化工作。 (二)一个网络平台 依托现有的**市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搭建区域一体的公共卫生和医疗市级管理平台,实现卫生系统内各医疗卫生单位之间、各医疗卫生单位与市卫生局之间,市卫生局与县卫生局之间、市卫生局与县内相关部门之间信息互通,数据共享;为卫生行政部门的行政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服务与支持;为公众提供查询、咨询相关卫生信息窗口。 (三)三大应用体系 1、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介绍: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数字化医院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医院收费管理、门诊管理、住院管理、药品管理、病案管理、处方管理、人事后勤管论文联盟整理理、资产管理、统计查询、系统管理等模块以及医学影像与通讯系统(PACS)、实验室检查系统(LIS)、

国内企业信息化现状

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从七十年代开始起步,八十年代进行铺垫,九十年代中、后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1.意识上 随着体制转轨,市场化压力的逐渐增大,企业深切体会到了信息的重要性,对信息化可以促进企业发展也基本达成共识。总体上看,认识在不断提高,但在实际操作上的重视程度各个企业却相差很大。 2.需求上 1)成长企业信息化建设起点高,老企业信息化基础相对薄弱。 改革开放后新成长起来的企业由于技术装备智能化水平高、市场观念和现代管理意识强,其信息化建设基础较好,很多企业在创建时就把信息化建设考虑在内。这些企业无论在信息化水平还是在信息化应用效果方面都比传统老企业具有明显优势。 2)企业效益好、外向型企业、具有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的大中型企业信息化需求较为强烈,效益不好、竞争领域相对狭窄以及小型企业信息化的需求相对不旺。 企业竞争环境越复杂、竞争压力越大,越要求企业信息化达到较高水平,但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往往决定了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保证程度及其实施效果。 3.应用深度上 1)基础应用的普及面较宽,重大信息工程建设相对滞后。 目前我国各种规模企业绝大部分都用上了微机,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和辅助管理。许多大中型企业拥有相当多的信息技术设备,也培养和储备了一些自己的信息化人才队伍。但重大信息工程建设如MIS、MRPⅡ、ERP、CIMS等普及率低、水平也相对落后,有些企业应用效果不好。 2)信息化建设出现分层 目前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和运用的分布很不均衡。企业的中间技术层,尤其是设计部门和财务部门已经初步实现计算机管理;但企业的决策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依旧很薄弱,基本停留在形象工程上,相关的报表满天飞;另一方面企业的末梢,如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的计算机基本上是空白,整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格局,也即是目前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处于战术层的居多,而企业的决策层和战略层是相当薄弱的,也是下一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重点。 3)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因行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而存在差异。

我国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编号:SM-ZD-93727 我国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我国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 对策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摘要〕针对我国目前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和安全生产现状,论述了我国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所取得的进展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内容,阐明了我国进行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所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对策 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是提高我国安全生产水平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领导科学决策和正确指导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是实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业务快速、准确、高效运行的根本保障,是实现国家、省、市、县各级安全生产信息互通、互联的必要手段,是贯彻“科技兴安”战略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和生产经营单位产权、经营管理

模式的多样化,安全生产情况日益复杂,安全生产数据信息急剧增加,再加上我国加入WTO,打破了关税壁垒对我国企业和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限制,但是非关税的因素随时发挥着制约作用,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者人身安全、产品对自然和环境的破坏等安全问题需要安全生产者高度重视,而且国际职业安全健康标准一体化的强烈要求,也使得我国安全生产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在这些因素作用下,监督管理任务变得日益繁重,传统的工作手段已经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运用现代通讯、电子信息网络技术指导、服务于安全生产工作,建立高效灵敏、反应快捷、运行可靠的信息体系,及时掌握安全生产动态,提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信息化水平和工作效率,全面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工作已势在必行。 1 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