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周仲瑛辨治癌症四则

合集下载

国医大师周仲瑛击破癌毒治肺癌辨证如何稳准狠案例

国医大师周仲瑛击破癌毒治肺癌辨证如何稳准狠案例

国医大师周仲瑛击破癌毒治肺癌辨证如何稳准狠案例华医世界图*国医大师周仲瑛老先生原发性支气管癌简称肺癌,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肿瘤,是全世界目前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癌症,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和寿命。

西医治疗虽能一定程度控制病灶,减少复发转移,但毒副作用较大,患者耐受性较差。

中医药治疗对于早中期肺癌患者,可配合西医治疗减毒增效,对于晚期或不能手术和放化疗的患者,尤其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国医大师周仲瑛老先生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江苏省名中医、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诊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周老世代中医,幼承庭训,随父周筱斋教授学习中医,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70年,擅长急症、疑难病症的诊治。

提出“癌毒”学说,切实提高了肿瘤治疗的临床有效性。

今天小师妹从周老的医案入手,将其在治疗癌症方面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整理如下,分享给各位临床优秀中医师。

病因病机病理因素痰、瘀、郁、毒癌毒是在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紊乱,或者痰、瘀、湿、热等病理因素蓄积到一定程度产生的,与痰、瘀、热、湿等病邪是相互化生的并列关系,是肺癌发病的关键。

肺外合皮毛,开窍于口鼻,又为五脏六腑之华盖,易受内外各种因素影响,使肺气郁滞,日久滋生癌毒,进一步导致脏腑、经络功能失调,诱生痰浊、瘀血、热毒等多种病理因素。

周老从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肺癌的病理因素——痰、瘀、郁、毒,病理基础为正虚。

各病理因素互为因果,相互影响,阻滞气机,致病生变:痰浊瘀毒,胶合为患——酿生癌肿;伤及血络——发生咯血;耗伤气阴——形瘦体乏;毒随百脉走注他脏——发生转移;正气难御——病情恶化。

“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

”——《灵枢·百病始生篇》素体羸弱,年高体衰,久患肺病,耗损正气,肺气阴两亏,正常生理功能下降,痰、饮、瘀等病理产物蓄积。

肺虚之人又易感外邪,且邪留滞难去,气机不畅,终致痰凝血瘀,酿生癌毒,结为癌肿。

“至虚之处,便是容邪之处。

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辨治肺癌验案赏析

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辨治肺癌验案赏析

病情 发展 , 延长 生存期 。 赵发 红 等 认为对本病而 治疗 , 刀 宜扶 正 固本 ,脾 肾双补 ,只有如 此,才能提高 患者 的生 命质 量,延 长寿命 ,达到预 期治疗 目的。常胜【等认 为 8 ] 对于 本病的治疗 ,应根据 不同的证型 ,而灵活选用清 热 解毒 、化痰 软坚、理气 活血、健脾 和 胃、补 气养血 、滋
杜丽华2等认为人体是在被七情所伤或由于脏腑虚亏气血失调等内虚的情况下致癌因素外因作为变化的条件通过内虚导致发病即外因因素一定要在体内阴阳不和气血亏虚和脏腑功能失调等内因因素的作用下才会导致肿瘤的发生
◎ I.ECl熏 C CREO H 虐 N N N1 D礅 EN D远O SE IUF SCC MTA 为A程 O N] D
肺 癌 是 以咳嗽 、胸痛 、咯血 、发 热 、气 急等为 常 见症 状 的一种 病 症 。其 特 征咳嗽 和血 痰 为常见 的初起 症状 ,咳嗽 多为 阵发 性刺 激 呛 咳,无 痰或 有少 量粘 液 痰 ;咳 血常 见持 续性或 间 断性 的反复 少量 血痰 ,偶 尔 有大 咳血 ;胸 闷气 血 为癌肿 阻塞 或压 迫较 大支 气管 , 病态 广泛 ,出现 较大量 胸 水或气 胸 时均可 见气 急 。本 病类 属 于 中医古籍 中 “ 积 ” 痞 癖 ” 胸痈 ” 积 肺 、“ 、“ 、“ 聚 ”等 范畴 。
阴温 阳等。郁仁存[认为对本病应着 重益气健脾 、养 阴 9 ] 润肺 、化 痰解毒 ,扶 正与祛邪相结合 ,辨证施治与辨 病 施治相 结合 。而周老认 为 ,治疗本病 当 以扶正为主 ,佐 以抑癌 。但应注意攻 不宜过 ,补不 宜滞 ,用药不可过 于 滋腻苦寒 ,要处处注意保 护 胃气 。 3 方药撷 萃 对于本 病的组方用药 , 赵彤【 等用扶 正解毒方治疗 】

周仲英:癌症是一种毒(60年临证总结录)

周仲英:癌症是一种毒(60年临证总结录)

周仲英:癌症是一种毒(60年临证总结录)让中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青橘医话第659话医路漫漫青橘相伴文|水木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导读癌毒的概念“毒”是中医病因学说中一个特定的词义,意指病邪的亢盛,病情的深重,病势的多变,既可因多种病邪蕴酿形成,也可为特异性的致病因子伤人为病,传统多用于温热病范围,现已广泛应用于多种疑难病症。

由于癌的致病性与难治性,周老认为癌病为患,必夹毒伤人,从而提出“癌毒”学说。

癌毒的特性1、猛烈性:癌毒一旦伤人,则病情进展迅速,虽体质强健者,也难免病情恶化。

癌毒内蕴,易致一些危重症候,如剧痛、出血、神昏、臌胀、恶液质等。

2、顽固性:癌毒蕴于体内,难以祛除,故其为病,缠绵难愈,即使经过治疗后,症状缓解,肿块缩小或消失,但如不加巩固,则很快复萌,再度发展。

3、流窜性:癌毒流窜走注,善变不居,难以局限,随血脉流窜全身,并在它处附着为患。

这是恶性肿瘤转移播散的根本原因,也是其为病顽固难治的原因之一。

4、隐匿性:癌毒虽致病猛烈,易引起危重症候,但在早期,又常隐伏不现,患者症状轻微,难以觉察,致使延误了诊断和治疗。

5、损正性:癌毒作为猛烈伤人的病邪,极易耗损气血津液,伤及五脏六腑,导致机体气血津液亏虚,脏腑功能失调,表现出形体消瘦、疲劳乏力、不思饮食等虚损状态。

晚期终致五脏皆衰,气血耗竭,甚至阴竭阳亡。

癌毒致病的机制1、癌毒留结——肿瘤发病之根恶性肿瘤病理过程虽复杂,但总由癌毒留著某处为先。

癌毒一旦留结,阻碍经络气机运行,津液不能正常输布则留结为痰,血液不能正常运行则停留为瘀,癌毒与痰瘀搏结形成肿块,附着某处,推之不移。

瘤体一旦形成,则狂夺精微以自养,致使机体迅速衰弱,诸症叠起。

正气亏虚,更无力制约癌毒,癌毒愈强,又愈益耗伤正气,如此反复,则癌毒与日俱增,机体愈益虚弱,终致毒猖正损,难以回复之恶境。

2、癌毒走注——肿瘤转移之因转移是恶性肿瘤一大特点。

中医认为,导致恶性肿瘤转移的根本原因是癌毒的流窜走注。

周仲瑛从肝论治乳腺癌经验葛信国

周仲瑛从肝论治乳腺癌经验葛信国

周仲瑛从肝论治乳腺癌经验常州市中医院葛信国乳腺癌是发生于乳腺小叶和导管上皮的恶性肿瘤,是妇女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仍在逐年增加。

在祖国医学文献中有“乳疳”、“乳石痈”、“妒乳”、“石奶”、“翻花奶”、“奶岩”等之称,现中医临床多采用“乳岩”之名。

结合西医学对肿瘤的认识,周仲瑛教授认为, 本病多见于女性,多因肝气郁滞、气血不调、痰瘀癌毒凝阻乳络而致。

在临床工作中,从肝郁论治乳腺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一、从肝论治乳腺癌的生理基础中医对乳腺癌的病因病机早有认识,历代医家认为情志不畅是其致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格致余论》说:“忧怒抑郁,朝夕积累,脾气消阻,肝气横逆,遂成隐核。

”《外科正宗》认为乳腺癌的病机为“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者,致经络痞涩,聚积成核”。

《妇人大全良方》亦认为乳岩的发生属“肝脾郁怒,气血亏损”。

女性性格特征:《素问举痛论》曰“百病生于气也”,《灵枢五音五味》篇曰“妇人之生, 有余于气, 不足于血, 以其数脱血也”,《知医必读论肝气》曰“五脏之病, 肝气居多, 而妇人尤甚”, 故女性最易受情志影响, 致使体内气机失调, 肝失疏泄。

女子以血为本, 以气为用, 肝脏在调畅全身气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经脉辨证是乳腺癌治疗的一大特点。

《外科大成》提到:“按乳头属足厥阴肝经,乳房属足阳明胃经,外属足少阳胆经。

”所以从经脉辨证来看乳腺癌之成是肝气郁结,致经络失和,凝结成癌。

二、从肝论治乳腺癌的病理机制肝乃风木之脏,主疏泻,藏血,疏调气血津液。

若肝气郁结,疏泄失司,气不化津,津聚为痰,血脉不利,气滞血瘀;或“风木太过,克制脾气,气不运化,积滞生痰”(《本草纲目》);或木郁化火,炼液成痰,灼血致瘀;或火迫血溢,藏血失职,离经妄形,停而为瘀;均可形成痰瘀合病。

症见乳房结块,皮色青紫,形体多肥,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淡暗,有瘀斑,苔厚而白,脉弦而滑。

痰瘀互结,郁久腐化,久则凝聚成毒,从而形成痰瘀毒相互交结,更使病顽缠,或危重,或反复难愈。

国医大师周仲瑛从脾虚胃弱、湿热浊瘀论治大肠癌的经验

国医大师周仲瑛从脾虚胃弱、湿热浊瘀论治大肠癌的经验

国医大师周仲瑛从脾虚胃弱、湿热浊瘀论治大肠癌的经验张锡磊;霍介格【摘要】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辨治大肠癌,多从脾虚胃弱、湿热浊瘀论治,结合其他兼杂症候如气滞、血瘀、痰凝、久病入络等,常以健脾升清、降胃燥湿、清热化浊为主法,以抗癌解毒为辨病之法,以流气解郁、消痰散结、活血化瘀、搜剔通络为参法,尤为注重清热化浊法.附验案1则以佐证.【期刊名称】《江苏中医药》【年(卷),期】2018(050)001【总页数】2页(P16-17)【关键词】大肠癌;脾虚胃弱;湿热浊瘀;中医病机;中医药疗法;周仲瑛;名医经验【作者】张锡磊;霍介格【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江苏南京210029;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南京2100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3.534近几年来,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目前尽管分子靶向药物与细胞毒药物的联合应用提高了大肠癌患者2年生存率,但对患者5年生存率却影响甚微[1]。

周仲瑛国医大师在治疗大肠癌时多从脾虚胃弱、湿热浊瘀论治,于化疗减毒增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肿瘤侵袭及转移等方面收效较佳,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1 脾虚胃弱、湿热浊瘀是大肠癌之基本病机周仲瑛教授认为,癌毒是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关键并贯穿病程始终,癌毒是在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紊乱的基础上产生的,癌毒产生后继续损害脏腑功能,耗伤气血阴阳,酿生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2]。

周教授认为大肠癌患者平素大多饮食失节,过食肥甘厚腻等易聚湿生痰之物,临床表现为早期血便,黏液脓血便,腹痛,腹部肿块,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等症,其病理性质多为湿热浊瘀互结之证。

湿热浊瘀内蕴兼杂癌毒贯穿病程始终以致肠腑传导失司,气不得畅则滞,血不得行则瘀,津不得布则凝,初发气结在经,久病血伤入络,耗伤气血,损伤中宫,生化乏源,以致标实本虚。

又因患者就诊时大多为晚期术后化疗后,此时元气亏虚,脾胃亦伤,既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下焦阴火独盛,肝脾清阳不升,湿热浊瘀难化,升清降浊乖乱,其病益甚。

周仲瑛化痰祛浊、消癌畅肺法治疗肺癌

周仲瑛化痰祛浊、消癌畅肺法治疗肺癌

周仲瑛化痰祛浊、消癌畅肺法治疗肺癌癌毒阻肺,既可产生与咳嗽、喘证等肺病发病机理相似,因肺部继发炎症感染,通过支气管、气管分泌的粘液性物贾——痰液,也可产生有形之痰浊与癌毒相互胶结,形成肺部的实质性肿块,因此治疗肺癌,必须采用化痰祛浊法,以期消癌畅肺。

周仲瑛教授认为,治疗肺癌咯吐之痰浊较易,运用半夏、陈皮、鱼腥草、金荞麦根、杏仁、桔梗、桑白皮、大贝母等宣肺肃肺、化痰祛湿药一般即可达到治疗目的。

但若要消除形成实质性肿块之“痰”,则须用南星、生半夏、海浮石、牡蛎、蜂房、地龙、皂角刺、山慈姑等既具化痰功效,又具消癌作用的药物。

临证利,还须结合病人具体征候,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如气滞明显者,可与理气药合用,称为理气化痰消癌法;郁热明显者,与清热药合用,或用有清热作用的化痰药,称清热化痰消癌法:寒痰明显者,与温热药合用,或用有温肺作用的化痰药,称温化寒痰消癌法;化痰药与软坚散结药结合,称化痰散结消癌法:化痰药与通经活络药合用,称化痰通络消癌法。

根据肺癌病理特点,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成果,周仲瑛教授常选用海蛤粉、半夏、白芥子、栝蒌等药物化痰祛浊。

海蛤粉性味咸寒,具有软坚化痰,清热利水作用。

可用来治疗肺癌患者见痰湿壅肺,痰难咯出者,海蛤粉去除老痰、顽痰有显效。

海蛤粉加青黛成黛蛤散,可用来治疗肝火迫肺之咯血,效果明显。

现代研究证明,海蛤提取物能抑制海拉细胞及小鼠9180, K-2癌细胞的生长。

圆蛤M ercenari am ercenari a等的粗提物能预防腺病毒.12和SV40病毒诱发肿瘤形成。

去壳全蛤的水相提物和蛤盯的部分提纯的提取物( Paoi n3) 对小鼠L12l o白血病治疗,使动物寿命达40%以上;体内外试验对罗氏肉瘤病毒( RSV) 有抑制作用。

因此,海蛤粉既能化痰祛痰,更兼有抗癌作用,适合痰多质粘难咯的肺癌病人使用。

再如,半夏有燥湿祛痰作用,是治疗肺病患者痰多常用药物,如二陈汤、射干麻黄汤、杏苏散、苏子降气汤等均含有半夏。

国医大师周仲瑛治疗肺癌经验

国医大师周仲瑛治疗肺癌经验
1辨证和辨病相结合周老认为肿瘤是一类较为特殊的疾病虽然在我国最早的医书内经中就有筋瘤肠瘤肉疽的记载但与西医学诊断肿瘤的客舰细微而言显得主观笼统所以周老在临床中将西医的肿瘤诊断学纳入自己辨证辨病中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以辨证为纲辨病为目
国医大师周仲瑛治疗肺癌经验
江苏省中医院 朱佳
CHENLI
1
周仲瑛:
1928年6月出生,全 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 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 承人、中国中医药学会 常务理事
CHENLI
16
治法3: 化瘀通络以散瘀结
周老认为瘀血在肺癌的辩证中起着重要作用。 1.瘀血形成,与癌毒搏结,可致肿块迅速生长增大; 2.瘀血阻滞,郁而化热,可导致发热; 3.瘀血不去,出血不止,可导致反复痰中带血; 4.瘀阻气滞,不通则痛,可引起胸背部疼痛。
因此周老治疗肺癌须应用化瘀宁络法。常用穿山甲、 桃仁、地鳖虫、五灵脂、蒲黄、延胡索等活血化瘀药物治 疗肺癌。对于有出血倾向或少量咯血者,则特别注意化瘀 药与活血药特别是破血的区别,多选用兼有止血作用的化 瘀药物,如炒蒲黄、三七、煅花蕊石、茜草根、仙鹤草等。
正气不足则癌毒日盛,癌毒日盛则正气越亏,两者恶性循环, 以致肺癌其致病乖戾,有正气难敌、病情恶化迅速、累及五脏、终 损气血阴阳、常规辨治难以奏效、病情顽固容易复发、容易流窜走 注、预后不良等特性。
CHENLI
8
二、周老临床辩证要点:
1、辨证和辨病相结合
周老认为肿瘤是一类较为特殊的疾病 虽然在我国最早的医书《内 经》中就有“筋瘤”“肠瘤⋯‘肉疽 的记载,但与西医学诊断肿瘤 的客舰、细微而言 显得主观、笼统,所以周老在临床中将西医的肿 瘤诊断学纳入自己辨证、辨病中,在具体操作过程中 以辨证为纲, 辨病为目。在辨证的基础 ,注重不同部位,不同病理性质肿瘤的治 疗。归纳异病同症,区分同病异症,辨证和辨病相结合。

中医名家辨治实录:周仲瑛治疗胃癌案

中医名家辨治实录:周仲瑛治疗胃癌案

中医名家辨治实录:周仲瑛治疗胃癌案导读:治疗胃癌应做到扶正调理为主,化瘀抗癌为辅,切不可攻伐太过,伤及正气,本例患者证属气阴两伤,热毒瘀积,以清热生津,散瘀止痛,扶正抗癌为治法,其疗效满意。

案体:尹某,男,67岁,1999年2月21日初诊。

患者1998年5月诊断为胃癌,遂于同年6月10日行剖腹探查,术中见癌肿位于远端胃,以胃体、胃窦后壁为主,并与横结肠系膜及胰头表现浸润融合成团块状,且已浸润包裹肠系膜上静脉,失去根治术机会,病理检查结果为腺癌并有淋巴结转移。

行化疗至1999年2月20日,后因不耐化疗,改为营养支持治疗,并请周氏诊治。

诊见其面色萎黄,口干欲饮,胃脘嘈杂,食后疼痛,腹有压痛,便血,舌质紫暗有裂纹,苔薄黄,脉弦细。

证属气阴两伤,热毒瘀积,治以清热生津,散瘀止痛,扶正抗癌。

处方:炙鳖甲(先煎)15g,炙海螵蛸15g,煅瓦楞子15g,生黄芪15g,鬼馒头15g,茜草根15g,枸杞子15g,八月札12g,川楝子12g,天门冬12g,石打穿25g,白花蛇舌草20g,仙鹤草20g,炙刺猬皮10g,山慈姑10g,当归10g,漏芦10g,失笑散10g。

每日1剂,水煎温服。

服上方14剂二诊,患者腹痛缓解,便血渐止,舌有裂纹,苔薄,脉沉细,守上方去炙鳖甲、煅瓦楞子、川楝子,加太子参15g,焦白术10g,鸡内金10g,砂仁(后下)3g,继续服用。

服20剂三诊,患者口干减轻,饥而思食,体力渐增,遂长期服用该方至今。

现可自由活动,腹无疼痛,饮食如常。

〔宋长城,鞠敏周仲瑛教授治疗恶性肿瘤验案3则新中医,2002,34(12):56.〕评析:胃癌临床表现有三个特点,即寒热错杂、升降失常、虚实夹杂,故治疗处方用药多寒温并用、升降兼顾、补泻同施。

胃癌病人脾胃易虚,腐熟水谷之功能大减,忌滋腻及过分苦寒,禁肆意攻伐,以和为重,治当以补为主,重在益气养血,健脾调胃,佐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在治疗过程中注意扶正调理为主,化瘀抗癌为辅,切不可攻伐太过,伤及正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