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教案2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教案2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教案2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分析亚洲地形特征,使学生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地形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亚洲地形特征,欧洲地形的特点。

3、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

教学方法

读图法,分析法,对比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方案①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个大洲?(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方案②教师可先放一段配乐朗诵,朗诵内容是第一章的导言部分,同时展示世界地图以及最具特色的景观图片。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亚细亚和欧罗巴

1、说出亚洲和欧洲名字的由来。

2、介绍亚欧大陆:(包括亚欧分界线、面积等)

(二)自主学习二:亚洲的位置和欧洲的位置

1、说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判断亚洲所在的半球。

2、说出亚洲东面、南面、北面分别濒临的三大洋,找到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寻找方法

了解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探究问题

试着说出欧洲地理位置的特点。

学法指导

了解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主要可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进行分析。

探究结论

(1)经纬度位置

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

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

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

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在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后,以此方法和步骤来分析掌握欧洲地理位置。

(1)欧洲大陆经度范围:9°W~66°E;纬度范围:36°N~71°N。

(2)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3)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西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邻,西北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面与亚洲相邻。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

亚洲地形和欧洲地形

观察地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陆地地形可分为哪几种基本类型?

2、在图中找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西西伯利亚平原、死海、等主要地形区找出亚洲主要以那几种地形为主?

3、一句地理方位说明亚洲的山地、高原主要分布在哪里?(集中分布在中部)

4、亚洲地势有何特点?(中部高,四周低)

5、亚洲大陆四周有哪些平原?

6、找到亚欧大陆东侧和东南侧的一组弧形群岛,说明这组群岛的形成原因以及典型的地质现象是什么?你能说出亚洲东侧和东南侧有哪些国家和地区多火山和地震吗?

寻找方法

根据对亚洲地形的分析说出大洲地形的特点主要从那几个方面来总结?

学法指导

大洲地形的主要特点可从主要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特征、相对高度、平均海拔及特色地形等方面来分析。

探究问题

跟据以上分析亚洲地形的方法和步骤,依据图和资料总结归纳欧洲地形特征。

探究结论

(1)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平原主要东欧平原、波德平原和西欧平原。

在各大洲中地势最为低平,

(2)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侧,

(3)冰川地形广布。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过渡] 先看标题——“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注意,亚洲气候比较复杂,要用心才能学懂。先看教材,“复杂的气候”究竟复杂在哪里?我们一起来分析。

看图复习提问:①地球上五带的划分和亚洲所跨的温度带(以回归线和极圈为界亚洲跨寒温热三带);②影响气候的因素(气温、降水);

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要素,对人类生活影响很大。作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大。

[读图回答]读亚洲气候类型图,回答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自北向南找出)

[讲解]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约有十二种,仅亚洲就有十一种,这说明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为什么亚洲气候类型会如此之多呢?(结合亚洲的位置:亚洲面积太大了。)非常正确。再说具体一点,亚洲气候类型多,就是因为它东西跨度和南北跨度很大,才能包含那么多的气候类型。

[板书]1、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讲解] 现在我们看地图册P9下面的气候资料图。气候包含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要素。

先看上面三个表示亚洲南北气温的: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的雅库茨克,最冷月和最热月分别是哪个月,分别有多少度?(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约18℃,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约-42℃)。回答得很好,大家感觉这儿温度是较高呢还是较低。(低)再看另一个城市,中国的广州,气温差别不大,好像都是20℃多,高的接近30℃,低的也有18、19℃,怎么会那么高呢?(因为广州在回归线以南属于热带,而雅库茨克都快靠近北极圈快到寒带了)对了,这个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纬度越低,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气温就越高。而反过来,纬度越高,获得的太阳辐射就越少,气温自然就越低。(俄罗斯奥伊米亚康-71℃,北半球寒极)再看另外两个城市:东京和乌兰巴托。两个城市都在温带相差的纬度也不多,我们主要看看它们的降水量比较。这两座城市降水量最多的月份分别是几月,并且降水量大约有多少毫米?(乌兰巴托7月份最多50mm,东京在六月接近200mm,)对,看得十分仔细。不论是降水最多的月份还是全年,东京的降水量都大约为乌兰巴托的2倍到3倍以上。为什么这两座城市降水量差别会有这么大呢?(海陆位置)再说具体一点(哈尔滨距海更近,乌兰巴托距海更远)非常正确。

[总结] 因为亚洲东西跨度和南北跨度很大,由南向北气温差别大;同时距海距离远近不一样,降水差别也就很大,所以造成亚洲气候类型多样气候类型复杂的特点。

[提问过渡]在气候图中观察,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儿?(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在亚洲中西部,约占亚洲面积一半以上)

[讲解]这就是“复杂的气候”的第二方面——大陆性气候面积广。

[板书]2、大陆性特征明显降水少

温差大

什么是大陆性呢?大陆性是相对于海洋性来说的,大陆性的直接涵义我们可以理解为:降水少和温差大。亚洲许多地方距海远,得到的海洋水汽少,自然降水就少。降水少的地方,环境干燥,升温快,降温也快。每天如此,每年也如此,这就是气温年较差大和气温日较差大。我们就拿我们国家的哈尔滨和吐鲁番比较,哈尔滨湿润,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不算大。而吐鲁番干旱,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肯定都比哈尔滨大得多。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洲,东西跨度和南北跨度很大,面积广大的内陆地区深受大陆的影响,大陆性气候面积自然就广[过渡]降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陆地淡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亚洲降水较多的气候类型除了热带雨林气候外,找到亚洲东部沿海地区的三种气候类型:自南向北依次为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热带季风气候。

[讲解]先要解释一下什么是季风。所谓季风是随着季节变化有规律改变风向的风,注意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现在我们看亚洲东南部冬夏季风,看我国东部的风向夏季是什么风向?冬季是什么风向?(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

[画图讲解]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我们夏季的风主要从南方吹来,冬季的风主要从北方吹来。如果大家没有这个体会的话,我提醒大家,有个历史故事,可以帮助大家来思考这个现象。这个历史故事里有句话非常有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曹操的军队从北方来,势如破竹,打到长江北岸的赤壁,与南岸相对弱小的孙刘联军隔江对峙,这是什么季节呢?(冬季)。曹军不善水战,晕船,于是将船首尾相连,士兵一下感觉舒服了不少。但谋士中有人提醒,这种情况最怕对手使用火攻。但谋士中有人说:这不可能,因为现在是冬季,主要吃偏北风,他们使用火攻那不是烧自己吗?于是大家都放心了。可是他们没有想到对方有个神人诸葛亮,上知天文,下通地理,通过看天气做天气预报,就能预测三天后将会吹东南风。于是孙刘联军就按火攻准备袭击北岸曹操水寨,只等三天后的东南风。三天后,果然风转向了,刮起了东南风,孙刘联军便上演了历史上著名的火烧赤壁。这个故事帮助我们知道了,我国的季风气候区(主要是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主要吹偏南风,冬季主要吹偏北风。注意找找夏季风和冬季风的源地,通过风的源地,我们就容易知道风的性质。

[总结]从地图上可以清楚得看出,夏季风从赤道附近的吹过来,并且是从海上来,所以温暖湿润。而冬季风从大陆内部来,而且是高纬度吹来,所以寒冷干燥。我们平时爱说“喝西北风”,这个喝西北风的滋味可一点不好受,又冷又饿,饥寒交迫。现在大家该知道了,

为什么我们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了。就与冬夏季风有密切关系。

所以降水的多少与夏季风的关系是:夏季风强大则降水多,夏季风弱则降水少。

[启发]若过多或过少或怎样?发生干旱或洪涝灾害。所以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区内随着夏季风的强弱变化极易发生旱涝灾害。

[板书]3、季风气候显著

[过渡]那欧洲气候特征如何?

[活动探究]自学总结:1、以温带气候为主;2、海洋性显著3、温海地中海气候显著

大河众多的亚洲

[活动]李白诗云“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说说咱们家门口的黄河从哪个方向奔流到哪个海里去?

[讲解]亚洲大江大河众多,长江的长度和流量都是亚洲居第一河流,是世界第三长河。还有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被誉为东方多瑙河的“澜沧江”,在其它流经的国家叫湄公河。另外还有俄罗斯的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中国的黑龙江、黄河,印度的恒河等[活动] 1、亚洲有哪些大河分别从哪个方向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

2、图册中找到亚洲中部的阿姆河、锡尔河,并找到其注入的内陆湖泊——咸海。

[讲解]所以从河流流向上可以看出,亚洲河网分布第一个特点是:河流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这要结合之前所说的亚洲的地势来分析——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大江大河才从中间向四周奔流入海。第二个特点就是内流区面积广大。有的河流不能注入海洋,在内陆中,形成内流河。阿姆河锡尔河即内流河。亚洲内流河区域面积较广。

[板书]1、主要的大江大河

2、河网特点(书上画出即可)

(介绍:贝加尔湖,它是世界最深的湖,最深处1620米。它在哪个国家?——俄罗斯。我每次讲到贝加尔湖心中都不免隐隐作痛,因为这个世界上最深,蓄水量最大,生物资源非常丰富的著名大湖曾经是中国的。有一个历史故事——苏武牧羊。说的是汉朝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不让他回去,苏武被扣留在哪里呢?就扣留在北海沿岸牧羊,可怜的苏武头发全白了,胡子又白又长了,手里仍然紧紧握着朝廷的使节。这里说的北海就是今天的贝加尔湖。当年苏武牧羊的地方已经不是中国的土地,在清朝时被屈辱地割让给了沙俄。说得有点沉重了,我看到湖深1620米时,想到游泳池的深水区一般写着:深水危险,水深2米。直接不能比)

[读图讨论]欧洲河流的特点。学生在地图上找到欧洲的河流,根据欧洲地形(平原为主)和气候(温暖湿润)分析得出。(可在讲完气候之后再分析)

[讲解]气候温暖湿润——水量丰富,河流大部无结冰期;地形平坦——流程长航运价值很高。

[过渡] 之前讲的是是亚洲的自然环境,像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是自然环

境要素。下面来看看亚洲的人口和国家,环球旅行肯定要了解国家和人口。

亚洲的人口与国家

[讲解]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2004年人口达到38.7亿,占世界同期人口的61%。仅仅一个亚洲就占到了七大洲人口的大部分,61%啊,这可是大半壁江山啊。看图册P12,在世界上有两个国家人口超过了10亿,即中国、印度,这两个国家全在亚洲,2005年人口超1亿的国家,亚洲占了6个。

[板书]1、人口最多的大洲

[讲解]看亚洲人口密度图,可以看出亚洲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地区。分布不均匀[板书]2、人口分布不均

[板书]3、亚洲的人种和民族

[板书]4、亚洲的国家(找出中国的邻国)

[活动]自学欧洲的人口和国家。

总结梳理归纳方法

了解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主要可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进行分析。大洲地形的主要特点可从主要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特征、相对高度、平均海拔及特色地形等方面来分析。通过分析亚洲来分析欧洲,能提高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二年级书法写字课精品教案(全册).docx

小学二年级书法写字课精品教案(全册) 第一讲以横画为主笔的字第周 教学目标: 1、掌握以横画为主笔的字的写法。 2、正确、规范地书写含有以横画为主笔的字的汉字。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以横画为主笔的字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新授: (一)讲解“以横画为主笔的字” 书写要领。 1、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 老师领读笔画名称。 2、讲解笔顺。 3、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以横画为主笔的字”有什么特点。 分小组讨论。 4、教师分析讲解: 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起笔、行笔、收笔,不能平拖或平划;要有轻重 变化,不能写得像个火柴棒。 图示: 百横在上面要伸展,左低右高略上斜,下面的“ 白”字字形要 小,左竖短右竖长。 横做主笔要伸展,左低右高略上斜,重心偏右形体斜,斜中万 求正字要稳。 点写在正中,首横长做主笔,左低右高横略弯,下面的横画言要收缩,横横之间要写均。 舟去横在中间做主笔,左低右高横略弯,两点写在中线上,字形瘦长才好看 第三笔横作主笔,左低右高略上斜,其他笔画要收缩。 舌首撇为平撇,横作主笔要伸展,下面的“口”要小。

亚正下横伸展作主笔,托住上面的笔画,相对点紧靠竖画。 下横伸展作主笔,托住上面的半部,三横之间的距离要匀,注意横的长短变化。 5、指名认读。 6、指名说笔顺,书空。 7、带领学生分析书写要领。 8、演示书写过程。 9、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行间巡视。 三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以横画为主笔的字 百万言舟去舌亚正

第二讲以竖画为主笔的字第周 教学目标: 1、掌握以竖画为主笔的字的写法。 2、正确、规范地书写含有以竖画为主笔的字的汉字。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以竖画为主笔的字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指名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新授: (一)讲解“以竖画为主笔的字” 书写要领。 1、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老师领读笔画名称。 2、讲解笔顺。 3、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以竖画为主笔的字”有什么特点。 分小组讨论。 4、教师分析讲解: 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起笔、行笔、收笔,不能平拖或平划;要有轻重 变化,不能写得像个火柴棒。 图示: 中干竖作主笔要伸展,“ 口”要略扁 上横短下横长,竖作主笔向下伸展。 垂露竖向下伸展,点写在竖中间偏上的位置。 卜 川竖撇略短,中间为短竖,最后一笔长竖要伸展。 升第一笔为平撇,长横略缩,竖撇略短,最后一笔竖要伸展。并

湘教版必修一《洋流》教学设计

《洋流》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I)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二课《洋流》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属于对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学习,从课程标准要求看,本节课不再以世界洋流分布的成因为重点,而重在学习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难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知识存量来看,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海洋的一些知识。在本章前几节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已初步掌握岩石圈和大气圈中有关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知识,洋流的运动也体现了物质的运动和能量交换,因此,学习洋流对学生来说,是学习类似知识的延续。 从学生的学习热情来看,他们比较关注对地理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来看,他们一般都具备读图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解决一些地理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1)运用地图,从分布位置、运动方向、寒暖流的位置来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画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简单模式图; (3)掌握洋流的主要成因; (4)能举例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气候、渔场、海运、海洋污染)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对比、分析,根据教师给出的学法指导归纳出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读图对比归纳法; (2)根据归纳出来的分布规律,能画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简单模式图──分组合作学习法、自主评价法; (3)对比自己画出的模式图与专家画的模式图的不同,分析洋流的主要成因──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教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教案【三维目标】 1. 及地理意义。 2. 3. 1. 2.通过绘制水循环的过程简图,洋流分布简图、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及洋流的分布规律。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树立相互联系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 1. 2. 【教学难点】 1. 2.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2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地球上的水”,让学生思考、理解本课卷首导语。以 师地球因为有了水和水的运动才变得丰富多彩,生机盎然。那么,地球上 推进新课

师从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界中的水在不断地进行着连续的循环运动,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水循环。请大家结合屏幕上的问题,图239“大规模水循环示意图”,注意图文结合,观察图中每一个箭阅读教材P 59 头的含义。 1. 2. 3.水循环的能量是什么? 生1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 生2 生3 师(总结)在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通过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以固、液、气三态的形式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 请大家再阅读图239 生 师太阳能推动水循环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大规模转化和交换。所以说,水循环既是物质更是能量的传输、储存和转化过程。请大家思考: 生在蒸发环节中,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消耗热能;在凝结降水环节中,水由气态转变为液态,释放潜热;由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的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势能进而转化为动能的过程;水汽输送则可以实现大气中的热量 师 生 师从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水循环实质上就是物质和能量的转换。那 (播放视频:“千沟 师 生这里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动的地表径流对高原面的长期侵蚀形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 阅读材料“黄河输沙造陆——水循环改变地形”,印 60 证水循环对地表环境的塑造) 师地壳运动奠定了全球海陆分布,以及陆地表面上高山、河谷、盆地、平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水循环和洋流》教学设计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水循环、洋流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了解陆地水体运动转化规律。 3.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4.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习水循环和洋流,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水循环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2.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3.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观点。人类应认识物质的运动特性并做到趋利避害。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四、教学重点 1.认识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2.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 3.分析洋流对地理环节的影响。 五、教学难点 1.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洋流的分布规律。 六、教学方法 1.小组式讨论法; 2.多媒体教学法; 3.读图分析讨论法; 4.案例分析法; 5.启发式讨论法; 6.自主学习法。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播放录像】有关台风及其影响的新闻报导(或图片)。 【教师提问】2004年8月12号晚浙江省遭遇台风“云娜”袭击,在13个小时内,台风夺去了115条生命,卷走了153亿元的财产,有859万人不同程度受灾,给浙江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请同学们思考,台风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 【教师点评】台风有三大危害和一大好处:(l)暴雨灾害,(2)狂风灾害,(3)台风风暴

河北省南宫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 第2课时学案 湘教版必修1

第2课时洋流 你玩过漂流瓶的游戏吗?在茫茫的大海上,塞上口的瓶子真的能漂流吗?通过学习这节课你就明白了。 1.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通过比较、分析,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通过绘制洋流分布简图,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 3.了解各大洋中的主要洋流,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说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洋流 1.概 念:① 。 2.类型:按性质分为②、③两类。 3.分布 (1)以副热带为中心的洋流圈 北半球:④时针。 南半球:⑤时针。 (2)以副极地为中心的洋流圈(只存在于北半球):⑥时针。 4.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夏季⑦时针,冬季⑧时针。 5.南纬40°海区形成⑨。 二、洋流的影响 1.对气候:暖流⑩,寒流。 2.对海洋生物 (1)寒、暖流交汇处形成大渔场,如、、。 (2)上升流处形成渔场,如。 3.对海洋环境 (1)加快了。 (2)扩大了。 4.对航海 (1)顺洋流,速度。 (2)逆洋流,速度慢。 【答案】①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大规模海水运动②暖流③寒流 ④顺⑤逆⑥逆⑦顺⑧逆⑨西风漂流⑩增温增湿降温减湿北海道渔场 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秘鲁渔场净化速度 污染范围快

1.洋流有不同的类型,按性质划分它可以分为哪两种? 【提示】洋流按性质可分为寒流和暖流两种类型。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即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洋流是暖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即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的洋流是寒流。 2.沿海地区一定降水多吗?从洋流方面解释一下原因。 【提示】不一定。沿海地区若受到寒流的影响,往往会降水较少,形成荒漠,如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西海岸、非洲西北部沿海等地区。 读图,回答1~2题。 1.若该洋流是寒流,则其可能位于( )。 A.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 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洋东岸 C.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 D.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洋西岸 2.若该洋流流向纬度高的地区,则该洋流( )。 A.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B.流经地区有世界著名渔场分布 C.位于澳大利亚大陆西部沿海地区 D.是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因素之一 【解析】第1题,若该洋流为寒流,其流向由北向南,根据寒流一般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可判断其位于北半球,该洋流可能位于中高纬度的大陆东岸(大洋西岸)或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大洋东岸)。第2题,若该洋流流向纬度高的地区(由北向南),则其为暖流,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洋西岸(大陆东岸)。因此,它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促进了沿岸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 【答案】 1.A 2.D 读北半球某海域洋流分布略图,回答3~4题。 3.洋流E的流向和性质分别是( )。 A.向北,暖流 B.向北,寒流 C.向南,暖流 D.向南,寒流 4.有大渔场分布的海域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二年级书法教案

二年级书法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脱、躲、冻、溪”四个字。 2、培养学生正确的“双姿”【坐姿、执姿】。 3、点燃学生的写字兴趣。 4、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增强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并且学会审美。 教学重点:通过本课教学.巩固正确“双姿”.唤起学生写字的热情。 教学难点:横折钩、竖折钩的写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写“脱、躲、冻、溪”四个字 二、课前交流.欣赏引趣 1、导入:欣赏硬笔书法作品.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的文字中陶冶情操.初知“书法”的概念.激发写字兴趣。 三、复习双姿.做好准备 1、复习坐姿:身正、肩平、臂开、足安。 2、复习执姿:一尺、一拳、一寸【三个一】。 3、齐唱《写字歌》。 四、指导写字.掌握技巧 1、揭题:今天我们学习写识字8中的4个生字。 2、学写“脱”。 【1】观察:什么结构?你认为哪一笔比较难写? 【2】指导练写“脱”。 学生说“脱”的笔顺。教师示范写字并作讲解。学生练习【描红两个.仿影一个.然后写两个】.老师巡视指导【提醒注意双姿】。 【3】师生互动:对学生写字作品进行评价.教师适机点评.对好的奖励画星。 【4】小结:左右结构的字要把部首写小点.难度大的笔画要写正确、端正。 3、学写“脱、躲、冻、溪”。 【1】观察比较:有什么区别? 【2】“冻”的左右两边的第二笔要持平。 【3】“溪”字要左窄右宽。 【4】“躲”字的左边位置要摆放适当.不能太偏上或者偏下.这样布局字才美观。 三个字逐个读帖【读帖是写好字的关键】.教师在黑板上范写.边提示注意点.然后学生描红、仿影.再练习写2个。教师巡视指导。初评.再练习.再评。对学生写得好的字和写得有进步的字要及时加圈给予肯定.鼓励学生把字越写越好。 五、创作练习.巩固兴趣 1、学生完成书签 【1】老师给学生看自己制作的书签.欣赏。 【2】学生自己完成书签。 要求:注意坐的姿势和写的姿势.书写时.要一气呵成.不能看一笔写一笔.写完了在书签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2、教师巡视、指导。 3、欣赏、交流。 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互相欣赏。 4、赠送作品:给自己喜欢的人或者老师。 六、课堂总结 我们写字时.要有正确的双姿.写字要认真读帖.要一气呵成。我们时时刻刻可以写字.处处可以练习.但不要

高中地理:水循环和洋流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1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学案 知识摘要 1.水圈的组成,水圈中水体的组成及作用。 2.水循环、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及其意义,不同类型水循环发生的空间范围。 3.洋流、洋流的类型、分布规律,洋流的成因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结构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地球上各种水体储量由多到少依次是() A.海洋水、大气水、陆地水 B.冰川水、生物水、河流水 C.冰川水、河流水、地下水 D.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2.下列地理事物中,直接参与海陆间循环的有() A.塔里木河 B .天山冰雪融水 C.长江 D.未登陆的台风 3.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的是()A.大气环流B.水循环C.地壳物质循环D. 洋流的运动 4.关于河流径流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季节变化都很大 B.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无季节变化 C.所有河流的流量都有显著的季节变化

D.我国大多数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很大 5.右图是我国某地区一条河流受三种不同水源补给而形成的全年流量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永久积雪冰川补给②是雨水补给 ③是地下水补给④此河位于我国东北地区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6.地球上储水量最多的淡水是() A.地下水 B.冰川 C.河水 D.湖泊淡水 7.下列关于洋流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大西洋暖流是密度流 B.赤道逆流是风海流 C.秘鲁海流是密度流 D.加那利寒流是补偿流 8.右图为某海区大洋环流示意图,该环流是() A.北印度洋海区夏季季风洋流 B.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大洋环流 23o26′C.南半球中高纬海区大洋环流 D.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大洋环流 9.下列渔场中,不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是() A.舟山渔场 B.秘鲁渔场 C.纽芬兰渔场 D.北海道渔场 10.2月份,下列纬度大致相当的亚热带海区中,海水表面温度较高的是() A.北美洲西部沿岸海区 B.亚洲东部沿岸海区 C.南美洲西部沿岸海区 D.澳大利亚东部沿岸海区 二、综合题 1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地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________循环,B地 的水循环类型有________循环和________循环。 (2)a、b两条河流中,水量较稳定的是___河,判断依 据是__________。 (3)甲、乙两城市中,水资源较丰富的是_____城市, 原因是__________。 (4)水循环得以顺利完成的内因是___________;外因__________。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教案:水循环和洋流

2.4 水循环和洋流第1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重点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难点 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教法及教具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 考点梳理 考点1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1.地球水体的组成 2水循环的过程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通过各个环节循环运动的过程。 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 上内循环 ⑵主要环节: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 地下径流。

考点2结合实例,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①实现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相互联系 ②使陆地水不断得到更新和补充,但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③塑造地表形态(如喀斯特地貌) ④对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的热量传输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⑤促使了地球表层各种化学元素的迁移 二.直击小高考 读“水循环示意图(图10)”,完成21~22题。 21.与图中箭头①所 示相符的是 A.人工降雨B.修 建水库 C.我国的夏季风D.我 国的冬季风 22.我国南水北调工 程影响的水循环主要 环节是 A.②B.③ C.④D.⑤ 图5为“北半球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9~11题。 9.P陡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 B.冰川堆积 C.岩浆活动 D.断层活动 10.对河湖水资源更新影响 最大的水循环是 A.②一①一② B.⑨一⑤一⑥一⑨ C.②一③一⑤一⑥ D.④一⑤一⑦一⑧

图6为“水循环联系四大圈 层示意图”。读图完成12~ 13题。 12.甲、乙、丙、丁所代表 的圈层依次是 A.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 水圈 B.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岩石圈 C.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生物圈 D.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13.水循环 A.使全球水资源空间分布趋于平衡 B.使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使地球表面总体趋于起伏不平 D.促进全球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板书设计 (用案人完 成) 当堂作业 课外作业 教学札记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1

水循环和洋流 [学习目标定位] 1.掌握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及其意义。2.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洋流的分布规律。 一、水循环 1.概念 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2.主要环节 图中D蒸发、C水汽输送、B降水、G地表径流、F下渗、H地下径流、E降水、A蒸发。3.能量来源 在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形成了循环运动。 4.地理意义 (1)维持全球水体总量平衡。 (2)使地表物质得以运动,并塑造地表形态。 (3)伴随着能量转化和交换。 (4)使水成为洁净的可再生资源。 5.人类活动的影响 影响环节影响方式 蒸发A增加或减少地表蒸发 降水B人工增雨 地表径流G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

二、洋流模式图 1.概念: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较为稳定的流动,又叫海流。2.分布规律 (1)副热带环流:如图中A所示。 中心:大约在南北纬25°~30°的地区。 (2)副极地环流:如图中B所示。 中心:位于60°N附近。 组成:大洋西部为寒流,东部为暖流。 3.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促进了地球高低纬度地区间的能量交换。 (2)通过能量交换改变流经区域的环境特征 {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 思考 1.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主要影响水循环中的哪个环节? 答案主要影响的是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

2.暖流水温一定高于寒流吗? 答案不一定。寒流与暖流主要反映洋流的性质,只与同一海区比较。事实上,一些热带地区寒流的水温高于寒带地区的暖流。 探究点一水循环的环节与影响 探究活动阅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水循环的基本环节有哪些?水循环按照空间范围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2)为水循环提供能量和动力的是什么?水循环联系了自然界的哪些圈层? (3)大量砍伐树木会对当地水循环带来什么影响? (4)人们修建水库、挖渠引水等措施主要影响水循环的哪个环节? 答案(1)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水循环按照发生领域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类。 (2)为水循环提供能量和动力的是太阳能和地球重力。水循环联系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3)大量砍伐树木会使当地树木的蒸腾作用减弱,大气的湿度、水汽的含量和降水量减少,地表径流减小,影响水循环和水量平衡。 (4)主要影响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 反思归纳水循环的类型与意义 图示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2.4水循环和洋流教案 湘教版必修1.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2.4水循环和洋流教案湘教版必修1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2. 3. 1. 2.通过绘制水循环的过程简图,洋流分布简图、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及洋流的分布规律。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树立相互联系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1. 2. 教学难点1. 2.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2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地球上的水”,让学生思考、理解本课卷首导语。以情景问题的 师地球因为有了水和水的运动才变得丰富多彩,生机盎然。那么,地球上的水是如何 推进新课 师从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界中的水在不断地进行着连续的循环运动,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水循环。请大家结合屏幕上的问题,阅读教材P59图239“大规模水循环示意图”,注意图文结合,观察图中每一个箭头的含义。 投影: 1. 2.

3.水循环的能量是什么? 生1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 生2 生3 师(总结)在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通过吸收热量或 请大家再阅读图239 生 师太阳能推动水循环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大规模转化和交换。所以说,水循环既是物质更是能量的传输、储存和转化过程。请大家思考:在水循环的每个基本环节 生在蒸发环节中,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消耗热能;在凝结降水环节中,水由气态转变为液态,释放潜热;由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的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势能进 师 生 师从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水循环实质上就是物质和能量的转换。那么,在这种 (播放视频: 师 生这里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动的地表径流对高原面的长期侵蚀形成了今天黄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0阅读材料“黄河输沙造陆——水循环改变地形”,印证水循环对 地表环境的塑造) 师地壳运动奠定了全球海陆分布,以及陆地表面上高山、河谷、盆地、平原等地表形态的基本轮廓。水循环过程中的流水以持续不断的冲刷、侵蚀作用、搬运与堆积作用,以及 生两极和高山地区的冰川地貌,滨海地区的海岸地貌,河流冲积、堆积地貌,千姿百 师水循环除了能够塑造地表形态之外,还有什么地理意义?请大家看影像结合以上分析作总结。

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水循环和洋流时水循环学案湘教必修

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 题目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1课时 学习 目标 1.绘制并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 2.运用说学知识,阐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学习 疑问 学习 建议 【相关知识点回顾】 1.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2.热力环流 3.大气运动 【知识转接】 1.运用地图册中国地图,寻找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海河、淮河、嫩江、塔里木河、雅鲁藏布江等河流的位置。 2.运用地图册世界地图,寻找勒拿河、叶尼塞河、鄂毕河、莱茵河、多瑙河、尼罗河、刚果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湄公河、密西西比河、亚马孙河、巴拉圭河等河流的位置。 【预学能掌握的内容】 一、水循环 1.概念:指水在地理环境中____________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________和物理 ________的变化。 2.驱动水循环的主要能量在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的作用下,水在________、海洋和________间通过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以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 3.类型: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可分为、、。4.主要环节: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 5.人类对水循环影响的主要方式:增加或减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 ________________。 6.分布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它们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1)并不是所有水体之间都存在水源互补关系,有些只存在着单向补给,如冰川水对河流及陆地水体的补给,主要是单向补给,黄河下游河水与地下水之间存在单向补给关系。(2)陆地水体的类型按不同方法分为以下三类: ①按空间分类:地表水(江河水、湖沼水、浅层地下水);地下水(潜水、承压水)。 ②按循环周期:静态水(循环周期长、更新慢,包括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动态水(循环周期短、更新快,包括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 ③按埋藏条件:潜水和承压水。 7.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水循环和洋流的教学设计复习过程

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 一、课程标准要求: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水有三态变化,在组成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水是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对于人类来讲水的作用重大。 地球上各种水体都处于不断循环运动中。陆地各种水体不仅自身都有各自的运动系统和运动规律,而且它们之间又彼此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较大的循环系统,而这一循环系统仅是全球水循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节第一部分讲述了陆地水的组成及主要水体类型;第二部分讲陆各种水体之间相互转化运动、相互转化关系;第三部分说明了陆地水的更新,即阐明了全球水循环运动的过程和律;第四部分从水循环运运的角度讲述水循环运动的能量转化;最后讨论水循环的意义。关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教材主讲三点:1、维持全球水体动态平衡,促使水资源更新;2、水循环既是物质流又是能量流,它促使自然界物质循环和能量传输转化;3、水循环影响全球气候,塑造地表形态。 洋流是本节重点,主要讲两个问题:第一是表层洋流分布规律,着重讲中低纬海区洋流表层洋流。第二是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首先概括了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的影响,然后通过学生活动分析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以及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这些内容湘教版教材没有,需要老师补充。 关于表层洋流分布规律,教材重点讲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可结合反气旋知识讲述其规律: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了解陆地水体运动转化规律。 3、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4、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解法表示水循环过程,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学生动手 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 力。 2、通过学习水循环和洋流,学会用简结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分析水循环、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水循环,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用科学的理论、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2、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 习惯。

高中地理 1.4 水循环和洋流(第1课时)教案 湘教版必修1(1)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能量转化以及地理意义。 2.通过比较、分析,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3.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读图分析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 2.通过绘制水循环的过程简图,洋流分布简图、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及洋流的分布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树立相互联系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1.水循环的过程、能量转化及其意义。 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1.水循环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地球上的水”,让学生思考、理解本课卷首导语。以情景问题的方式导入。 师地球因为有了水和水的运动才变得丰富多彩,生机盎然。那么,地球上的水是如何运动的呢? 推进新课 课件显示: 水循环 师从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界中的水在不断地进行着连续的循环运动,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水循环。请大家结合屏幕上的问题,阅读教材P59图239“大规模水循环示意图”,注意图文结合,观察图中每一个箭头的含义。 投影: 思考题 1.什么是水循环? 2.水循环将哪几个圈层联系了起来?

3.水循环的能量是什么? 学生阅读思考后,回答问题。 生1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生2水循环联系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 生3太阳能、重力能。 师(总结)在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通过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以固、液、气三态的形式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 请大家再阅读图239,观察水循环有哪些基本环节。 生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 师太阳能推动水循环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大规模转化和交换。所以说,水循环既是物质更是能量的传输、储存和转化过程。请大家思考:在水循环的每个基本环节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学生阅读教材、独立思考后,展开讨论。教师鼓励学生发言) 生在蒸发环节中,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消耗热能;在凝结降水环节中,水由气态转变为液态,释放潜热;由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的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势能进而转化为动能的过程;水汽输送则可以实现大气中的热量交换。 师人类利用水力发电是利用了水循环中的哪一个能量转换? 生海拔较高的地区,将太阳能转化为势能。 练习:学生绘制水循环的过程图,并标注各环节的能量转化形式。 师从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水循环实质上就是物质和能量的转换。那么,在这种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中,对地表环境有什么样的影响? (播放视频:“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 师是什么力量使黄土高原形成今天这种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生这里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动的地表径流对高原面的长期侵蚀形成了今天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0阅读材料“黄河输沙造陆——水循环改变地形”,印证水循环对地表环境的塑造) 师地壳运动奠定了全球海陆分布,以及陆地表面上高山、河谷、盆地、平原等地表形态的基本轮廓。水循环过程中的流水以持续不断的冲刷、侵蚀作用、搬运与堆积作用,以及水的溶蚀作用,在地质构造的基础上重新塑造了全球的地貌。请大家举例说明。 生两极和高山地区的冰川地貌,滨海地区的海岸地貌,河流冲积、堆积地貌,千姿百态的岩溶地貌。 师水循环除了能够塑造地表形态之外,还有什么地理意义?请大家看影像结合以上分析作总结。 课件显示: “奔腾不息的长江” (学生积极讨论,教师鼓励发言,教师最后用课件展示结论)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小学书法--二年级下册硬笔书法教案

二年级下册硬笔书法教案 硬笔书法教案01 教学内容:写好钢笔字的意义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的:通过讲解写好钢笔字的意义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写好钢笔字的作用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我国教育学家、文字学家、诗人郭沫若早就在1962年指出:“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行,是容易误事的。”大书法家沈尹默说:“练字不但对身体有好处,而且可以养成善于观察、考虑、处理事务的敏锐和宁静的头脑。”他们两位都是当代著名书法家,他们的话,是一生学字的经验总结,很有道理。 即使在现在电脑普及的时代,钢笔仍是不可取代的主要书写工具。“字是人的脸面”,因此,从学生时代起开始进行正规的钢笔字训练,将受益终身。 练一手潇洒漂亮的字,塑一张高素质第二脸孔;练一手潇洒漂亮的字,增一份赢得成功的自信。你想用潇洒漂亮的字,来装点你美好

的人生吗?那就赶快行动起来,坚持不懈,刻苦努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相信你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二、根据教学经验,采用以下学习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1、临帖和摹帖 临帖和摹帖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要坚定不移。 摹帖和临帖各有所长,效果各异。姜夔《续书谱》中说:“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近,摹书易忘,经意与不经意也。夫临摹之际,毫发失真,则神情顿异,所贵详谨。” 摹帖,就是把薄纸蒙在帖上,直接描画,如同描红,多摹几遍,有利于把握字形结构。临帖,就是看着字帖,照着去写。只要仔细认真,便容易掌握笔法笔意,从而把范本的精髓学到手。只摹不临,虽然间架不错,但没有笔法,字就僵化,缺乏神采。初学者宜临摹并用,相互补充。 2、临帖的方法 临帖要做到三要:一要眼到手到心到;二要少而精;三要不断比较。 眼到手到心到,是指临帖时思想高度集中,全神贯注,不仅用眼睛看,用手认真写,而且要开动脑筋,思考怎样临才能临得象。

2.422.41学案

2010——2011年度高一学年上学期地理必修一导学案 制定人:商静雪审核组长:郭加英审核主任:张贵芹时间:12.2 编号:12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二) 1.了解洋流的概念、分类; 2.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加深理解洋流的成因及分布规律,同时培养学生的 绘图、读图能力; 3.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1.洋流的分布规律;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洋流的成因; 2.洋流的分布规律。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所谓的学生,是学生活中的知识;学生存的能力;学生命的意义……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应用于生活,地理学科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希望同学们善于发现身边的地理,将我们平时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本节课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希望同学们享受到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的乐趣,希望同学们畅游的过程中顺风顺水! 二.洋流(P61) 1.概念:指大洋海水常年地沿着一定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又称为。 2. 是地球表面热环境的主要调节者,巨大的洋流系统促进了地球高低纬度地区间的能量交换。 3.围绕副热带高压的洋流称为。该环流的中心大约在的地区。在赤道附近受和东南信风的共同作用,形成自东向西流动的洋流。洋流把南北半球的赤道洋流分隔开来。西风带内持续向东运动的洋流成为西风漂流,它盘踞在和的宽阔地带。 4.洋流按性质分为流和流;按成因又可以分为流、流和流。(温馨提示:可参考地图或练习册)

一.课内探究——组内交流 1.绘制一幅世界洋流模式简图,用红色箭头表示暖流,用蓝色箭头表示寒流,并总结洋流的成因及分布规律;(温馨提示:可参阅手中的资料及大气环流的相关知识)。 2.洋流的影响(温馨提示:多联系实际生活) 二.课外探究 1.你怎样来判定洋流性质; 2.摩尔曼斯克在北极圈以内,纬度接近70°N,却是终年不冻港,试分析其原因;

高中地理湘教版水循环和洋流教案

高中地理湘教版水循环 和洋流教案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能量转化以及地理意义。 2.通过比较、分析,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3.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读图分析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 2.通过绘制水循环的过程简图,洋流分布简图、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及洋流的分布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树立相互联系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1.水循环的过程、能量转化及其意义。 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1.水循环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地球上的水”,让学生思考、理解本课卷首导语。以情景问题的方式导入。 师地球因为有了水和水的运动才变得丰富多彩,生机盎然。那么,地球上的水是如何运动的呢 推进新课 课件显示: 水循环 师从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界中的水在不断地进行着连续的循环运动,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水循环。请大家结合屏幕上的问题,阅读教材P59图239“大规模水循环示意图”,注意图文结合,观察图中每一个箭头的含义。 投影:

思考题 1.什么是水循环 2.水循环将哪几个圈层联系了起来 3.水循环的能量是什么 学生阅读思考后,回答问题。 生1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生2水循环联系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 生3太阳能、重力能。 师(总结)在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通过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以固、液、气三态的形式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 请大家再阅读图239,观察水循环有哪些基本环节。 生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 师太阳能推动水循环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大规模转化和交换。所以说,水循环既是物质更是能量的传输、储存和转化过程。请大家思考:在水循环的每个基本环节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学生阅读教材、独立思考后,展开讨论。教师鼓励学生发言) 生在蒸发环节中,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消耗热能;在凝结降水环节中,水由气态转变为液态,释放潜热;由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的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势能进而转化为动能的过程;水汽输送则可以实现大气中的热量交换。 师人类利用水力发电是利用了水循环中的哪一个能量转换 生海拔较高的地区,将太阳能转化为势能。 练习:学生绘制水循环的过程图,并标注各环节的能量转化形式。 师从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水循环实质上就是物质和能量的转换。那么,在这种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中,对地表环境有什么样的影响 (播放视频:“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 师是什么力量使黄土高原形成今天这种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生这里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动的地表径流对高原面的长期侵蚀形成了今天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0阅读材料“黄河输沙造陆——水循环改变地形”,印证水循环对地表环境的塑造) 师地壳运动奠定了全球海陆分布,以及陆地表面上高山、河谷、盆地、平原等地表形态的基本轮廓。水循环过程中的流水以持续不断的冲刷、侵蚀作用、搬运与堆积作用,以及水的溶蚀作用,在地质构造的基础上重新塑造了全球的地貌。请大家举例说明。 生两极和高山地区的冰川地貌,滨海地区的海岸地貌,河流冲积、堆积地貌,千姿百态的岩溶地貌。 师水循环除了能够塑造地表形态之外,还有什么地理意义请大家看影像结合以上分析作总结。 课件显示:

高一地理学案 2.4 水循环和洋流

2.4 水循环和洋流学案 [学习目标] 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3.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前预习](课本P59-63,图册P21-23) 一、水循环 1.概念:指水在地理环境中____________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________和物理 _______的变化。 2.能量来源:在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的作用下,水在________、海洋和________间通过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以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 3.主要环节 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 4. 水循环地理意义 ①使_________得以大规模运动,塑造了多种__________;②使得________在地理环境中大规模的_______________;③使得水资源成为___________资源 5.人类对水循环影响的主要方式 增加或减少____________、人工增雨及____________。 二、洋流 1.概念:洋流又叫________,是指大洋________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________的流动。 2.类型:洋流按性质可分为________和寒流两大类。 3.主要成因:盛行风作用。南、北赤道暖流(信风作用),西风漂流(分布在北纬35°~45°和南纬30°~60°的宽阔地带),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等。 4.分布规律: (1)中低纬度:以____________为中心。北半球呈_________方向流动,南半球呈__________方向流动。 (2)中高纬度(北半球):以为中心,呈时针方向流动。 (3)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呈____________方向流动。 5.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暖流起到_______、______作用;寒流起到_______、_______作用。 (2)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和上升流规模较大的海域常形成世界级大渔场。 (3)对海洋环境污染的影响: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了污染海域净化的速度;但扩大了污染的________。 (4)对航海事业的影响:顺洋流航行速度,逆洋流航行速度则。 [课中学习] 探究点一水循环 【探究材料】材料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材料二“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 材料三“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吕氏春秋·圆道》)。 1.黄河之水真的“天上来”且“奔流到海不复回”吗?请说明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