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后抑郁症理论与中医肝郁理论的关系及治疗

合集下载

抑郁症与中医中的肝郁是否一样?

抑郁症与中医中的肝郁是否一样?

抑郁症与中医中的肝郁是否⼀样?抑郁症与中医中的肝郁是否⼀样?其实是不⼀样的,因为从总体来说:抑郁症是西医病名,肝郁是中医病名,⽽西医和中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其理论基础和临床⽅法及科学研究⽅法都是不⼀样的,所以抑郁症和肝郁的理论基础和临床⽅法及科学研究也是不⼀样的,所以⼆者不能同语⽽论。

具体来说:第⼀、从疾病的临床表现及病因上说:西医认为抑郁症是以⼈感觉⼼情特别失落、⼼⾥特别压抑、沉重、事事不如⼈、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和精神、思想特别消极甚⾄有轻⽣的念头为主要表现。

其病因多与:遗传因素有关(其家属或者直系亲戚有抑郁症)、内分泌失调或者紊乱有关(⽐如⼥性绝经以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就容易出现抑郁症状)、神经营养因⼦缺乏(某些神经营养因⼦缺乏使神经细胞缺乏营养导致神经不能按照正常的⽣理需求发⽣兴奋冲动)等;⽽中医认为肝郁属于郁证疾病⾥⾯的⼀个证型,它以⼼⾥压抑、⼼情郁闷,胸的胁肋部或⼩肚⼦胀闷痞满甚⾄抽痛,平时多叹息,或者总感觉咽喉部有东西卡着,⼥性可有乳房胀满疼痛,⽉经不规律,甚⾄⽉经来潮时⼩腹疼痛。

⾆淡苔薄⽩,脉弦,疾病的严重程度与⼈的⼼情好坏有密切关系。

其病因多与:⼼⾥想不开,遇事想不通,或在没有任何⼼理准备的情况下受到某种外来的精神刺激,或因其他病邪的侵袭导致使肝⽓不能条达。

第⼆,从疾病的治疗上来说:西医常⽤5-羟⾊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5-羟⾊胺再摄取抑制剂、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胺等抗抑郁药等药物,⽐如:帕罗西汀、盐酸⽂拉法⾟等。

对⼼理因素及社会因素作⽤特别明显的抑郁症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再配合⼼理治疗;⽽中医治疗肝郁多从患者病情整体情况出发,注重患者脏腑功能,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辩证论治,以疏肝解郁为基本治疗⼤法。

⽐如:患者表现为胃脘部胀满疼痛,痛及两侧胁肋部,多因⽣⽓、⼼情不好引起,长叹息,不想吃饭,睡眠较差,⾆淡苔薄⽩,脉弦。

则辩证为肝郁⽓滞型胃痛,治以疏肝和胃,理⽓⽌痛,⽅⽤:柴胡疏肝散加减,药⽤:青⽪、陈⽪、川芎、柴胡、⾹附、芍药、枳壳、⽢草等。

肝气郁结危害多,肝气郁结怎么办,中医助你调理肝郁

肝气郁结危害多,肝气郁结怎么办,中医助你调理肝郁

肝气郁结危害多,肝气郁结怎么办,中医助你调理肝郁气郁结是什么原因?中医认为,肝的属性是“木”,木是喜欢蒸发氧气,发散疏泄的,所以如果发怒就会肝旺,如果忧虑就会肝郁,体内的气就不能发泄出来,就会引发失眠、偏头痛、慢性咽喉炎、慢性胃炎、乳腺增生、抑郁症等疾病。

发生肝郁的情况,多属于中医气郁体质。

这类状态缓慢持久,由情绪起病或影响情绪,继而影响正常生活。

三月阳光充足,草木繁荣,人体内肝气也会随着环境而改变,此时是疏肝气解肝郁养肝血最好的时节。

应用中医各种治法,调治肝气郁滞,可谓事半功倍矣。

肝气郁结有什么危害1.肝气郁结引起的压抑、忧虑往往导致女性肝气郁结2.女子月经正常与否与肝的疏泄功能正常与否密切相关,肝气不疏可导致经期过短、月经量少、经间期出血、经行眩晕、经行不寐。

3.肝经循行在两胁,肝经脉运行不畅还可能导致乳腺增生、乳腺结节甚至乳腺癌的发生。

4.肝郁导致失眠,表现为难以入睡,即使入睡也多梦易惊。

无法保证睡眠质量,使女子气血失荣、皮肤粗糙,脸色暗沉。

其中肝郁化火型失眠多因恼怒伤肝。

5.肝气郁结则气机不利,还会让人不思饮食,因为代谢缓慢,四肢乏力、懒惰少动,从而造成肥胖、便秘等问题。

中医经常说得“肝气郁结”是什么意思?中医称:“肝气郁结”为肝气郁结症,是指平时情志不遂、精神刺激、郁怒伤肝,致使肝失条达,肝失疏泄,气机阻滞而引起的症状。

这种症状跟情绪有非常大的关系,如果经常心情不畅、压力大、焦虑、多愁善感,时间久了,就很容易导致肝气郁结。

如果不能及时改善梳理,就容易对肝脏形成实质性的疾病。

肝病医生讲:长期肝气郁结会导致肝脏的疏泄功能出现异常,肝细胞对于脂肪酸的代谢出现障碍,长此以往会加速脂肪肝的形成。

中医常说的“肝气郁结”,究竟是什么病?提醒:大多数是这4种病症失眠症肝郁患者通常有不同程度的失眠,在早期阶段,睡眠质量变差,导致入睡困难和严重缺乏睡眠。

从生理变化的角度来看,主要原因是心理因素影响内分泌调节,使患者无法正常睡眠,但睡眠不足会增加内分泌负担,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长期失眠症状。

中医调理疏肝解郁缓解肝郁腹痛

中医调理疏肝解郁缓解肝郁腹痛

中医调理疏肝解郁缓解肝郁腹痛肝郁是中医学中常见的病症之一,它是指肝气郁结,造成身体不适的状态。

肝郁常常会导致腹痛等症状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困扰。

为了缓解肝郁带来的腹痛问题,中医调理可以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和建议。

一、饮食调理饮食对于缓解肝郁腹痛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医认为,肝喜怒,郁怒则伤肝,因此在饮食方面应尽量避免暴饮暴食和情绪激动。

适量摄入容易消化的食物,如杂粮粥、蔬菜水果等,可以保持肠道通畅,减轻腹痛的发作。

另外,一些具有舒肝解郁作用的食材也可以适量食用,例如黄连、青皮等,它们可以帮助舒缓肝气郁结,缓解腹痛症状。

二、运动调理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帮助缓解肝郁腹痛。

中医认为,情志不畅会导致肝气郁结,从而引发腹痛等不适症状。

进行适度的运动可以缓解情绪紧张和压力,通过调节气血循环,舒缓肝气郁结的问题。

常见的运动方式包括散步、太极拳等,这些轻柔的运动可以放松身心,缓解腹痛带来的不适感。

三、药物调理中医药物也可以用于调理疏肝解郁,缓解肝郁腹痛。

根据个体情况,医生可能会开具一些具有舒肝散郁、痛湿化瘀作用的中药方剂,如柴胡疏肝散、香附疏肝丸等。

这些中药可通过调节肝脏功能,缓解肝郁的症状,减轻腹痛的程度。

此外,按摩疗法也是一种常见的中医调理方式,例如经络按摩、穴位按摩等,可通过刺激经络、调理气血,进而缓解腹痛问题。

四、情绪调节中医强调情志与肝气的关系,因此调节情绪对于缓解肝郁腹痛非常重要。

人们可以通过各种适合自己的方式来排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

常见的方法包括听音乐、读书、旅行等,还可以尝试一些放松身心的技巧,如冥想、呼吸练习等。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遇到困难时寻求帮助和支持,也是情绪调节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中医调理疏肝解郁可以有效缓解肝郁腹痛问题。

在饮食调理方面,合理摄取容易消化的食物并适当食用一些舒肝解郁的食材;运动调理方面,进行适度的体育运动有助于缓解情绪紧张和压力;药物调理方面,中药可以缓解肝郁症状,减轻腹痛程度;情绪调节方面,注意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采取适当的方式排遣压力。

中医怎么治疗肝气郁结?

中医怎么治疗肝气郁结?

中医怎么治疗肝气郁结?
中医是由中国古代传统医术发展而来,历史悠久。

在治疗过程中,先采用望闻问切的方式诊断病情,然后再根据患者的病情开出相应的方子,所开的药物都是一些草药,然后将药加以煎制服用。

但现代的中医诊断的方法早已先进来许多。

今天就给大家讲讲中医如何治疗肝气郁结。

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所表现的证候。

多因情志抑郁,或突然的精神刺激及其他病邪的侵扰而发病。

肝失疏泄,气机郁结,则情志抑郁;久郁不解,失其柔顺舒畅之性,故急躁易怒。

气郁生痰,痰随气升,搏结于咽则见梅核气,积聚于颈项则为瘿瘤,气病及血,气滞血瘀,冲任不调,故月经不调或经行腹痛。

气聚血结,日久成啯瘕积聚。

治宜疏肝解郁,必要时配以理气化痰,活血软坚等法。

肝主疏泄,具有调节情志的功能,肝气郁结证,一般情志抑郁,肝经所过部位发生胀闷疼痛,胸胁或少腹胀闷窜痛,胸闷,善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咽部异物感,或颈部瘿瘤,或胁下肿块。

中医治疗肝气郁结宜疏肝解郁,必要时配以理气化痰,活血软坚等法。

药方:柴胡12g,木香10g,郁金10g,厚朴10g,当归10g,茯苓10g。

功用:疏肝解郁,理气和胃。

主治:肝气郁结症,精神抑郁,胸胁胀痛,脘闷嗳气,舌苔发白,脉弦等。

药方是为肝气郁结导致肝脾不和而设,所有药合用,既可疏肝理气解郁,补肝血,又可醒脾补中。

中医治疗疾病通常需要长期服用草药煎制的药物,而西医的治疗往往见效快。

但西药对人体的伤害比较大,有些药会有强烈的副作用,像治疗某些癌症的药物可能会治一半伤一半,而中药一般对人体副作用较小,但若用药与体质不合,也有可能出现不良反应。

中医如何通过调理肝郁来预防肝病

中医如何通过调理肝郁来预防肝病

中医如何通过调理肝郁来预防肝病中医认为,肝郁是许多肝病的根源。

肝郁就像是身体里的一场“小情绪风暴”,如果不及时调理,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尤其是肝病。

那中医到底是怎么通过调理肝郁来预防肝病的呢?让咱们一起来瞅瞅。

肝郁这事儿,说白了就是心情不畅,气儿不顺。

就像我有次遇到的一位大姐,她在单位里老是受气,回家还得操心孩子的学习,心里那股子郁闷劲儿啊,一直憋着。

时间长了,她就总觉得胸口发闷,吃东西也没胃口,晚上还睡不好觉。

这其实就是肝郁的表现。

肝郁的人,往往会有这些症状:心情总是很压抑,容易烦躁发怒,或者唉声叹气的;两胁肋部会有胀痛的感觉,就好像有一股气在那里乱窜;女性还可能会出现月经不调,乳房胀痛等问题。

这些症状就像是身体给我们发出的“警报”,提醒我们肝郁已经找上门了。

中医调理肝郁,那可是有不少妙招。

首先,中药调理就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像柴胡、郁金、青皮、佛手这些药材,都有疏肝解郁的作用。

医生会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开出合适的药方。

比如说,逍遥丸就是一个常用于调理肝郁的经典方剂。

除了吃药,中医还讲究食疗。

肝郁的人可以多吃一些疏肝理气的食物,比如玫瑰花茶。

玫瑰花不仅闻起来香,喝起来也能让人心情舒畅。

还有陈皮,用来泡水喝或者煮粥,都能帮助我们把郁气给散开。

另外,中医的穴位按摩也很管用。

太冲穴就是一个疏肝的“大功臣”。

我曾经教过一位大哥按揉太冲穴,他每天晚上泡完脚后,就用大拇指在太冲穴上用力按揉,每次按个五分钟左右。

没过多久,他就跟我说感觉自己没那么容易发脾气了,心情也好了很多。

运动也是调理肝郁的好办法。

像瑜伽、太极拳这些舒缓的运动,能让人放松身心,把心里的郁闷都给释放出来。

我认识一位阿姨,之前因为家里的事心情特别不好,后来开始练瑜伽,整个人的状态都不一样了,肝郁的症状也减轻了不少。

还有,中医特别强调情志的调节。

说白了,就是要保持好心情。

遇到烦心事别往心里去,多和朋友聊聊天,出去走走,看看风景,把心里的郁闷都给“倒”出来。

肝气郁结的治疗方法

肝气郁结的治疗方法

肝气郁结的治疗方法
肝气郁结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病症,主要是指肝经气机不畅,导致肝气郁结,引发人体各种不适的症状,如烦躁不安、易怒、胸闷、头痛、乳房胀痛等。

下面是肝气郁结的常见治疗方法:
1. 调节情绪:情绪是肝气郁结的主要病因之一,因此要通过调节情绪来缓解郁结。

可以通过舒缓的音乐、做运动、进行深呼吸、结交朋友等方式来放松自己,减轻压力。

2. 饮食调理:饮食上可以选择一些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如全麦食品、绿叶蔬菜、禽类和豆类等。

此外,避免辛辣、油腻和过热的食物,多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有助于调理肝气。

3. 中药调理:中医药常用的肝气郁结调理方剂有逍遥散、柴胡剂等,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药方。

同时,也可以使用柴胡、郁金等单味草药进行煎煮,调理肝气。

4. 中医针灸推拿疗法: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疗法也可用于治疗肝气郁结。

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机,促进气血流通,缓解郁结的症状。

5. 运动调理:适量的运动可以有助于血液循环,促进肝脏的气机畅通。

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

需要注意的是,治疗肝气郁结应该综合考虑个体情况,不同人的体质和症状可能不同,因此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慢性肝病抑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慢性肝病抑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志畅达 。疏 泄功 能减 弱则 肝气 郁结 , 心 情易 于抑 郁 ; 疏 泄太 过则 情绪 激动 , 心情 抑郁 焦 虑 。 由此 可见 , 慢 性 肝病 抑郁 主要 责 于肝 。
性肝病 问卷( C L D Q ) 进行生存质量测评 , 用抑郁 自 评 量 表 (S D S )、 焦 虑 自评 量表 (S A S ) 分 析证 型与 抑
2慢性 肝病 抑郁 的 证型分 布
为使慢性肝病抑郁得到更好的防治 ,为给临床 制 定施 治方 案提 供基 础 和依据 支持 ,学 者们 对 慢性 肝病合并抑郁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做了调查研究。 结 果显 示 ,慢性 肝病 抑郁 患者 以肝 郁脾 虚 和湿 热证 为多。 与该 病 发病 的始 动 因素 , 即湿热 之邪 致病 与发
2 0 1 3年 1 月第3 2卷 第 1 期
B e i i i n  ̄J o u ma l o f T r a — d i — t i o n a —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慢性肝病抑郁 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徐 慧媛
( 中 国医学科学院 【 关键词 】慢性肝病 ; 抑郁 ; 中医药疗法 北京协和 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 , 北京 1 0 0 7 3 0 )
病 后 的演变 规律 相符 。 王俐琼 等 用湿 热 中阻证 、 肝郁 脾 虚证 共 1 3 3例
疗, 中医药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优势。 现就近年 中 药对 该 病 的诊 治 概况综 述 如下 。 1慢 性肝病 抑 郁的 中医 学病 因病 机
肝 病抑郁 是 一种 临床 综合 征 ,其发 病机 制 尚未 明确 。大 多学者 认为 心理 应激 与抑 郁症 有着 直 接 的 因果 关 系 。慢 性 肝病 因病 程迁 延 , 不 易根 治 , 容 易复 发, 尤其 慢性 病毒 性肝 病 易演 变为严 重 如肝 硬化 、 肝 癌等 , 加 之 缺乏 社会 支持 , 甚至 “ 乙 肝歧 视 ” , 这些 沉 重 心 理负 担 一旦 超 出 了肝病 患 者 的心理 承 受 能 力 ,

疏肝解郁的功能主治和用法

疏肝解郁的功能主治和用法

疏肝解郁的功能主治和用法功能疏肝解郁是一种中医疗法,主要通过调节肝脏的功能,缓解情绪压力和精神紧张,从而提高身体和心理的健康状况。

疏肝解郁具有以下几个主要功能:1.疏肝和解郁:通过调节肝气,疏通肝经,缓解肝脏的压力和疲劳,平衡肝脏的功能,从而缓解情绪上的郁闷、烦躁和抑郁等症状。

2.舒筋活络:疏肝解郁可以通过活血化瘀的作用,舒筋活络,改善气血循环,缓解肌肉和关节的疼痛,且能增强肝脏对外界刺激的耐受性。

3.消痛止痒:疏肝解郁还有止痛的效果。

它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缓解头痛、胸痛、胁痛等症状,同时也可以减轻皮肤瘙痒、湿疹和过敏反应等不适感。

主治疏肝解郁在中医理论中被广泛应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情绪紧张、抑郁症和焦虑症等精神心理疾病:疏肝解郁可以改善情绪紧张和抑郁的状态,调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缓解精神症状,并且无副作用。

•失眠和多梦症:疏肝解郁可以调节肝脏的功能,缓解肝阳上亢、肝阴不足等症状,从而帮助人们恢复正常的睡眠,加深睡眠质量。

•高血压和心脏病:中医认为肝气郁结会导致血压升高,疏肝解郁可以通过调节激素分泌,舒张血管,降低血压,缓解心脏病症状。

•女性月经不调和痛经:疏肝解郁可以通过调节经脉、消散血气和疏通经络的作用,改善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提高女性生活质量。

用法疏肝解郁的主要用法是采用中药药物或针灸疗法来实现。

以下是常见的用法:1.中药疗法:中医把一些可以疏肝解郁的中药配成方剂,通过口服或外用来调理肝脏。

常用的中药有柴胡、枳实、香附、郁金等,可以作为药物煎汤或者中药颗粒剂。

2.针灸疗法:针灸是一种通过刺激身体穴位来调整气血和经络的疗法。

对于疏肝解郁,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大椎、太冲等。

通过针灸的刺激,可以调节肝气,改善情绪和精神状态。

3.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通过按摩肌肉和穴位来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流通的疗法。

对于疏肝解郁,常用的按摩方法有捏脊法、拍肝法、推腹法等,可以缓解肌肉疼痛,促进情绪放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病后抑郁症理论与中医肝郁理论的关系及治疗
发表时间:
2013-05-27T11:42:34.8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5期供稿 作者: 张景洲 刘铁军(通讯作者)
[导读] 肝郁,即肝气郁滞,是指肝受到各种致病因素影响而导致疏泄功能失常、体用受累之后出现的病机和证候表现;

张景洲
刘铁军(通讯作者)△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吉林长春 130021)
【中图分类号】
R25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5-0404-02

肝病后抑郁症理论是由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刘铁军教授于2007年世界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上提出的,它初步揭示
了肝病患者发生抑郁状态的原因及治疗的基本方法,其是关于消化系统心身疾病的一种重要观点,应属于中医情志病的范畴,肝病后抑郁
症是指由慢性肝病引起的抑郁状态,属于广义心身疾病的范畴,为继发性抑郁症的一种,抑郁的发生不但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
肝病的病情,延缓疾病的康复,而且可显著影响个体的心身健康、社会交往、职业能力及躯体活动。

一、肝与情志病

情志病,是指由于怒、喜、思、悲、恐、忧、惊等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当情志活动过于亢进或突然变化,可出现人体脏腑、气血、
阴阳失调而发生病患。肝具有主疏泄及藏血的功能,可通过协调脏腑功能活动,调整机体的意识、精神、思维活动而发挥重要影响。中医
学理论认为,情志病应从肝主疏泄、肝藏魂、肝与春气相通应,肝与情志病相互影响等角度来入手进行治疗,故肝在情志病发病和治疗上
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

二、肝郁是发病的始动因素

肝郁,即肝气郁滞,是指肝受到各种致病因素影响而导致疏泄功能失常、体用受累之后出现的病机和证候表现;它涵括了肝藏象机能
异常在主疏泄功能中所表现出的生理影响、病理变化以及对其他脏腑组织综合影响的系统性表述。从临床上看,它是一组以肝失疏泄为主
要表现的证候群;既可以由单一证候组群出现,也可以与其他脏腑、经络病证同时夹杂出现。肝郁辨证,则是建立在肝主疏泄对人体生理
机能的影响和肝气郁滞病理机制在发病过程中作用的认识基础之上,对临床疾病进行辨证施治的方法。它包含了中医脏腑辨证中
“肝气郁滞

”以及“肝气郁滞”病理变化证候机理的辨识,探讨其延展出的对于人体整体生理、病理、发病、治疗等的综合影响[2]。因此,肝病后抑郁
症是对临床中与
“肝郁”相关肝脏疾病后所表现出的临床表现的一种规律性认识。元代医家朱丹溪指出:“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拂郁,
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
”明代医家张景岳在《类经》中专设情志病一节,表明当时对心身病证已有相当认识,而且提出了“因病
致郁
”的理论,对后世医家的临床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笔者认为肝郁是发生肝病后抑郁症甚至于发生消化系统相关心身疾病的始动因素。

三、肝病后抑郁症提出的意义

刘铁军教授经过十余年的临床研究,查阅了近年来的千余篇相关文献,于2007年首先提出了“肝病后抑郁症理论”,对于提高该疾病的
认识及治疗水平有重要意义。肝病后抑郁症是指由慢性肝病引起的抑郁状态,属于广义心身疾病的范畴,为继发性抑郁症的一种,抑郁的
发生不但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肝病的病情
,而且可显著影响个体的心身健康、社会交往、职业能力及躯体活动。临床上,许多
疾病都兼有气机不畅,疾病发生后又往往导致情志不舒而加重病情,造成恶性循环。我们经大量研究后提出肝病后抑郁症理论及对其病因
病机的两种认识:情志内伤所致的肝郁是肝病后抑郁症的重要病因,同时也是是肝病后抑郁症的病机核心。肝病后抑郁症属
“因病而郁”,人

“因郁致病”亦可“因病致郁”,疾病和情绪可相互影响,甚至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危害人体健康,加重病情。基于肝
郁理论之上的肝病后抑郁症理论的提出,成为目前消化系统相关心身疾病理论系统中的重要学术创新观点和见解,是对其的创新和发展,
丰富了中医、中西医对此的认识。

四、肝病后抑郁症的治疗

《医方论》中说:“凡郁病必先气病,气得疏通,郁于何有?”,故调整“肝郁”状态是治疗消化系统心身疾病发病的重要方法,因此,我们
提出了疏肝解郁法治疗用于治疗心身疾病是有其中医理论基础的。因此对肝病后抑郁症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进行理论性的总结和探讨,
并对中药复方治疗肝病后抑郁症的药效学观察,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同时对肝炎后抑郁理论及药物研发有重大的实际应用价值。在此研
究基础上,刘铁军教授提出了以疏肝解郁法为主治疗肝病后抑郁症,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同时将此治疗方法应用于其他消化系统相关心
身疾病治疗中,也取得满意的研究结果。疏肝解郁法可调畅气机,消除肝气郁滞、疏泄失常而引发的临床症状,气机宣畅,疾病自然向
愈,并且可使病情不致于向其他方面传变,另外对性格内向,心情抑郁、不善表达或性情暴躁,急躁易怒之人应用本法,以心理疏导或者
采取中药制剂进行治疗,使其忧郁,躁怒除,开郁结,可消除肝气郁滞之根源,达到心身同治的目的,能有效地治疗包括肝病后抑郁症在
内的消化系统心身疾病。

考 文 献
[1]
陈常云. 肝与情志病探讨[J]. 光明中医. 2011,26(9): 1790-1791.
[2]
王睿琦,赵丽慧. 以肝为中心的肝郁辨证临床意义及方法探讨[J].江苏中医药. 2011,43(6):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