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情监测与评价进展研究与思考
抗旱研判方案

抗旱研判方案背景干旱是造成农业生产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对抗干旱变得尤为重要。
因此,本文将探讨从研判角度来预测并减少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步骤1. 水资源状况分析首先,对一定的分析区域进行水资源状况分析,掌握各个时间段的降雨量、地下水位、地表水位等数据。
通过水资源状况分析,可以对降雨逐年变化的规律进行探讨,为干旱研判提供有效依据。
2. 潜在灾害分析针对水资源状况分析的结果,我们还需对潜在的灾害进行分析,例如:森林火灾、荒漠化、洪涝和山体滑坡等。
目的是为了在事前预警,减小灾害的影响。
3. 历史数据分析历史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水资源的消耗情况以及降雨压力等,进而对当前的水资源状况进行预估。
因此,对过去的数据进行分析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4. 模型预测通过搜集实时的数据及历史数据,并分析得出的规律,可以建立出涵盖众多参数的数学模型。
这些模型可以用于预测未来的旱情及其对我们的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
通过预测和分析,可以更加科学地指导我们的灾后补偿和抗旱项目规划。
5. 具体展开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的水资源状况,需要采用不同的应急措施。
例如,在降雨量过少的干旱地区,可以采用人工降雨、灌溉设施升级、早禾制秸、打养分等措施;在地下水位下降较快的地区,可以采用升级水利设施、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等措施。
具体措施需结合实情况进行调整。
总结通过抗旱研判方案,我们可以从水资源状况、潜在灾害、历史数据分析、模型预测以及具体展开等不同的角度,全面掌握干旱对农业生产产生的影响,更好地预测旱情走势,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有效的支持。
干旱分析实验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实验名称干旱分析实验二、实验目的1. 了解干旱的基本概念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掌握干旱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干旱指数计算和干旱等级划分。
3. 通过实验,分析干旱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三、实验原理干旱是指土壤水分亏缺,导致作物生长受限的自然现象。
干旱分析主要基于干旱指数(DI)的计算,DI是反映干旱程度的重要指标。
DI的计算公式如下:\[ DI = \frac{P - ET}{P} \]其中,P为实际降水量,ET为参考作物需水量。
根据DI的值,可以将干旱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如轻度干旱、中度干旱、重度干旱等。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土壤样品、气象数据、作物生长数据。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土壤水分测定仪、气象站、作物生长监测设备。
五、实验步骤1. 收集实验数据:收集实验区域内的土壤样品、气象数据(如温度、湿度、风速等)和作物生长数据。
2. 计算干旱指数: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干旱指数DI。
3. 划分干旱等级:根据DI的值,将干旱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4. 分析干旱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分析干旱对不同作物生长指标(如株高、叶面积、产量等)的影响。
5. 提出应对措施:根据干旱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农业管理措施,如灌溉、施肥、品种选择等。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干旱指数计算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不同时间段的干旱指数DI,并绘制DI变化曲线。
2. 干旱等级划分:根据DI的值,将实验区域划分为轻度干旱、中度干旱、重度干旱三个等级。
3. 干旱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分析不同干旱等级下作物生长指标的变化,发现重度干旱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最为严重。
4. 应对措施:针对不同干旱等级,提出相应的农业管理措施,如轻度干旱时加强灌溉,中度干旱时调整灌溉制度,重度干旱时采取节水灌溉技术。
七、实验结论1. 干旱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对作物生长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2. 通过计算干旱指数和划分干旱等级,可以有效地分析干旱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中国旱情调研报告

中国旱情调研报告中国旱情调研报告最近,我对中国旱情进行了一次调研,以下是我的调研报告。
在调研过程中,我发现中国目前正面临严重的旱情。
据统计,中国有30个省份的7000多个县市中有510个县市遭受干旱,涉及人口2.14亿。
其中,有48个县市的农作物受到严重影响,而且有20个县市的灌溉用水严重不足。
旱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气候变化。
近年来,中国不断爆发极端天气现象,如干旱、洪水、暴雨等。
气候变化使得中国的降雨不均匀分布,部分地区遭受长时间的干旱,降雨不足导致农作物颗粒无收,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另一个原因是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水资源的国家,但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水资源利用不均衡。
一些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源短缺。
同时,大规模的工业和农业用水也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加剧了旱情的形成。
旱情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严重影响。
首先,农业是中国的重要支柱产业,旱情导致农作物减产,造成农民收入减少。
其次,由于旱情导致水库蓄水不足,影响了供水和发电。
此外,干旱还会导致草原草原退化和森林火灾增加,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损害。
针对旱情,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旱情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布旱情信息,为受灾地区提供救助和支持。
其次,加大水资源保护和节约利用的力度,推行水资源税等措施,引导人们合理利用水资源。
此外,政府还加大投入,发展节水农业和现代灌溉技术,提高农业抗旱能力。
然而,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旱情的治理需要加大投入,而有些地方由于经济困难无法承担,需要政府提供更多资金支持。
其次,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措施需要进一步完善,加强法规制度的建设,加大对违规企业和个人的处罚力度。
综上所述,中国旱情严重,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但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旱情,希望在共同的努力下,中国能够有效地解决旱情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基于当前旱情的思考及抗旱措施分析

[收稿日期] 2009-02-23[作者简介] 李金明(1982-),男,河北深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工程水力学;王兵兵(1983-),女,河北辛集人,技术员,主要从事防汛抗旱工作1基于当前旱情的思考及抗旱措施分析李金明1,王兵兵2(11三峡大学土木水电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21邢台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河北邢台 054000)[摘 要] 在分析我国旱情监测状况的基础上对旱情监测工作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并针对旱情发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出了抗旱的措施以促进该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关键词] 旱情;监测;抗旱措施[中图分类号] S2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6-7175(2009)08-0699-02Thinking And Analysis Drought R esisting Measure B ased on Current DroughtLI Jin -ming 1,WANG Bing -bing 2(11C ollege of Civil &Hydropower Engineering ,China Three G orges University ,Y ichang 443002,Hubei ,China ;21X ingtai Hydrology and Water Res ources Survey Bureau of Hebei Provice ,X ingtai 054000,Hebei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drought m onitoring condition ,this text gives s ome rationalization pro 2posals to the w ork of drought m onitoring ,and puts forward drought resisting measure to prom ote this w ork develops further 1K ey w ords :drought ;m onitoring ;drought resisting measure 自2008年10月下旬~2009年2月初的100多天,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山西、山东、河南、安徽北部、江苏北部、湖北东北部、陕西北部、宁夏、甘肃东部等北方冬麦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五成~八成。
旱情报告调研

旱情报告调研旱情报告调研一、调研目的旱情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降雨量相对较少或者分布不均匀,导致地表土壤和水资源供给不足的自然灾害现象。
旱情对于农田灌溉、城市供水、生态环境等方面都会带来严重的影响。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当前旱情的情况、原因和对策,为相关部门制定旱情应对措施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研。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广大农民和城市居民对旱情的感知和影响,同时通过实地走访了解相关政府部门对旱情的重视程度和已经采取的对策。
三、调研结果1. 旱情感知情况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超过80%的农民和城市居民表示他们已经感受到了旱情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农田灌溉的困难、城市供水的紧张和植被的枯黄等方面。
2. 旱情原因分析根据实地走访和相关资料,旱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和气候异常引起的旱情现象越来越频繁。
长时间的高温干燥天气会导致水分蒸发加剧,而降雨量不足无法满足土壤和水资源的需求。
(2) 土壤水资源管理不善:在农田灌溉和城市供水方面,由于管理不善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同时,一些地区由于地表覆盖的减少和水土流失加剧导致了土壤质量的下降,进一步加剧了旱情。
3. 旱情应对措施在旱情应对方面,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包括:(1) 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力度,对浪费和滥用水资源的行为进行惩处,并加大对旱情地区的水资源补给。
(2) 发展节水技术和设施:加大对农田灌溉和城市供水方面的节水技术研究和设施更新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 加强土壤保护和恢复:加强对土壤资源的保护和恢复,减少土壤质量下降和水土流失现象,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四、对策建议在进一步应对旱情的过程中,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加强气候监测和预警能力,提前做好旱情应对准备工作。
(2) 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广大农民和城市居民的节水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旱情调研报告

旱情调研报告旱情调研报告近年来,全球一些地区频繁出现干旱、水荒等自然灾害,这些灾害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居住等方面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通过调研可以发现,我国在干旱方面也面临着很多的困难。
本次旱情调研报告主要针对中国大陆地区的水资源、气候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并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和建议,以下是详细的报告内容。
一、调研背景近年来,我国在几乎所有省份和自治区都曾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干旱。
据统计,2019年全国普遍出现了气温偏高和降雨偏少的情况,导致许多地区出现了旱情。
其中,受灾面积最大的是华北、西北以及华东南部等地。
二、水资源情况中国大陆地区的水资源总量庞大,但由于水资源的分布很不均匀,而且地域差异较大,使得很多地区都存在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调研显示,“一河九湖”区域是厦门市长期以来保障市民生活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水源之一,但由于该地区水资源的滞后管理,加上近年来的高温天气和少雨天气等影响,导致该地区出现了严重水荒现象,影响了该市沿海经济的发展,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三、气候情况调研发现,中国大陆地区的气候类型较多,各区域的气候特征也不尽相同。
但总体来说,我国旱涝灾害发生频率较高,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年降水量起伏大和城市化进程对水资源的高需求。
在旱灾发生后,受灾人口多、灾情繁重、救援难度大是常见情况。
因此,需要加强气象预警和防灾减损。
四、应对建议针对以上发现的水资源和气候状况,我们提出了以下应对建议:1. 加强水资源管理,优化调度。
对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加强国家、地方的投入,加快供水设施的建设,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
2. 加强气象预警,防灾减损。
加强气象预警能力,及时发布降水、干旱、洪涝等灾害预警,提高群众的安全意识,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3. 积极发展节水技术。
在家庭、农业、工业、市政用水方面,加大节约用水力度,广泛推广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再生利用的先进技术,从源头上减少对水资源的损耗。
五、结论我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水资源的国家,但由于水资源的分布不平衡造成了一些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基于定量遥感反演的旱情监测研究

基于定量遥感反演的旱情监测研究引言:旱情是指地表或地下水水文过程中,由于降水不足,造成土壤、植被和水资源等方面出现持续性或严重性不足的情况。
旱情的监测对农业生产、水资源管理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旱情监测方法通常依赖于人工采样和测量,往往耗时耗力并且受制于人力和地理条件等因素。
定量遥感反演技术的发展为旱情监测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其能够通过遥感影像数据来获取丰富的信息,例如降水量、土壤湿度、植被生长状况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基于定量遥感反演的旱情监测研究。
定量遥感反演方法:定量遥感反演方法是通过遥感影像数据和地面观测数据建立数学模型,从而推断出感兴趣地区各个要素的定量化信息。
在旱情监测中,常用的定量遥感反演方法包括土壤湿度反演、植被指数反演和降水量反演等。
土壤湿度反演是指通过遥感影像数据估计土壤湿度的方法。
常用的土壤湿度反演方法包括微波遥感反演和热红外遥感反演。
微波遥感反演方法利用微波信号的穿透性,通过测量微波信号在土壤中的衰减情况来估算土壤湿度。
热红外遥感反演方法则是通过测量地表温度和植被指数等参数,根据土壤热传导方程来推算土壤湿度。
这些方法能够准确地反演土壤湿度分布,从而为旱情监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植被指数反演是指通过遥感影像数据估算植被生长状况的方法。
植被指数是反映植被光合活性和生长状态的指标,常用的植被指数包括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差值植被指数(DVI)等。
通过计算遥感影像中的植被指数,可以得到感兴趣地区的植被覆盖度和生长状态等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反映出旱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对于旱情的监测和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降水量反演是指通过遥感影像数据估算降水量的方法。
降水量是影响旱情的主要因素之一,准确地反演降水量对于旱情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常用的降水量反演方法包括基于雷达的降水反演和基于卫星遥感的降水反演。
雷达降水反演方法通过测量雷达信号与降水的反射和散射情况,来估算降水量。
卫星遥感反演方法则是根据遥感影像中的云簇和降水微物理特征等信息,结合数学模型来推测降水量。
干旱问题调研报告

干旱问题调研报告干旱问题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干旱是指某个地区在长时间内降水量明显不够,导致土壤水分亏缺,影响农作物生长以及饮用水供应的现象。
全球干旱问题日益严峻,给农业、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影响。
因此,我们进行了干旱问题的调研,并撰写了此报告。
二、调研内容1. 干旱的影响:干旱会造成灾情加剧、农作物减产、草地退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此外,干旱还会导致生态系统崩溃,生物多样性下降,甚至引发战争。
2. 干旱的主要原因:全球气候变化是导致干旱的重要原因之一。
气候变暖导致降水模式发生变化,很多地方的旱情日益严重。
此外,过度的人类活动、乱砍滥伐、不合理的农田灌溉等也是干旱的原因。
3. 干旱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干旱会导致农业生产减产,使农民收入减少。
同时,水资源短缺会对工业生产、城市用水等领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此外,干旱还加剧了贫困、饥饿和环境迁徙等社会问题。
4. 干旱防治措施:为了应对干旱问题,应采取多种措施。
一是加强水资源管理,完善降水观测和气象预警系统。
二是发展节水农业技术,减少农田用水。
三是合理规划城市用水,提高供水设施。
四是推动生态修复,保护水源地和湿地资源。
五是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三、调研结论1. 全球干旱问题日益严峻,给农业、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带来巨大挑战。
2. 干旱与气候变化、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3. 干旱对社会经济影响广泛,特别是农业生产和城市用水。
4. 针对干旱问题,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发展节水农业技术、合理规划城市用水、推动生态修复和加强国际合作等多方面措施。
四、建议和展望1.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干旱问题的重视和投入,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气象预警体系建设。
2. 农业部门应推广节水农业技术,提高农田用水效率。
3. 城市管理部门应加强城市用水管理,提高供水设施和水资源的利用率。
4. 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干旱问题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水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
5. 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干旱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1Feb水文JOURNALOFCHINAHYDROLOGY第30卷第3期
2010年6月Vol.30No.3Jun.,2010
1概述
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特征,决定了我国是一个水旱灾害频发的国家。干旱灾害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我国旱灾发生频繁、涉及面广、历时长,对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和损失大。引发我国干旱灾害的因素除自然地理、气候等自然因素外,人类活动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主要表现为人口增加、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的需求从数量、质量、供给保证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造成的一些河道枯竭、湿地消失、地下水位下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干旱灾害更有扩展的趋势,干旱灾害的影响范围,已经由传统的农业领域向工业、城市、生态等多个方面发展,由贫水区向丰水区扩展,由局部向全国延伸,因干旱缺水等造成的损失也愈来愈严重。据统计,1990年以来,我国年均因旱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同期GDP的1%以上,遇严重干旱年景,该比例超过2%。随着近10年来我国大面积旱灾连续发生,水利和水文部门开始旱情监测,并开展了干旱定量分析研究等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由于旱情监测与干旱定量分析是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多个学科和监测要素,如降水、气温、蒸发、土壤墒情、地下水以及河道流量、水库蓄水状况等等;再加之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期需水量不同,要实现定量的分析作物是否是干旱,是非常困难的。在过去,大多数只能做到对旱情定性描述,很难做到定量监测分析;即使通过一些已知的监测要素,如降水、气温、蒸发等,也很难给出较为准确的判断。本文通过对水利、气象、农业和美国对干旱等级划分、干旱指标遴选、指标值及主要计算方法较为详细介绍与研究,结合我国水利系统现状与需求,提出了一些认识与建议。
2旱情指标遴选与等级划分
2.1干旱的定义
《旱情等级标准》(SL424-2008)对干旱的定义:因降水减少,或入境水量不足,造成工农业和城乡居民生活以及生态环境正常用水需求得不到满足现象。定性与定量描述干旱的表现形式和发生、发展过程,包括干旱历时、影响范围、发展趋势和受旱程度等称之为旱情。气象部门对干旱定义:是一种水量相对亏缺的自
收稿日期:2010-02-20作者简介:章树安(1963-),男,安徽来安人,水资源监测与评价处处长,教授级高工。
旱情监测与评价进展研究与思考章树安,王爱平,杨桂莲,杨建青(水利部水文局,北京100053)摘要:干旱灾害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等,干旱灾害更有扩展的趋势,干旱灾害的影响范围,已经由传统的农业领域向工业、城市、生态等多个方面发展,由贫水区向丰水区扩展,因干旱缺水等造成的损失也愈来愈严重。由于旱情监测与干旱定量分析是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多个学科和监测要素,本文通过系统的收集水利、气象、农业等部门和美国关于干旱的主要研究与应用成果,对干旱等级划分、干旱指标遴选、指标值确定及主要计算方法较为详细介绍与研究,并结合我国水利系统现状与需求,提出了一些认识与建议。关键词:干旱;监测;分析;研究中图分类号:P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852(2010)03-0015-07第30卷水文
然现象。通常指淡水总量少,不足以满足人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的气候现象。农业部门定义:作物生长过程中因供水不足,阻碍作物正常生长而发生的水量供需不平衡现象。美国Palmer(帕尔默)给出的定义:干旱是“土壤含水量持续长时间的非正常亏缺”。目前对干旱定义有很多种,实际上没有哪一种单一的干旱定义能适合于所有情况,根据研究角度及研究应用领域不同,给出不同的定义,也体现了干旱研究的复杂性。但现阶段概括起来一般将干旱主要分为:气象干旱、水文干旱、农业干旱和社会经济干旱。2.2旱情等级划分与评价指标2.2.1水利部门水利部门将旱情根据应用不同划分为农业旱情指标与等级、牧业旱情指标与等级、城市旱情指标与等级以及因旱饮水困难评估指标。旱情等级分为轻度干旱、中度干旱、严重干旱、特大干旱四级。(1)农业旱情。农业旱情指标包括土壤相对湿度、降水量距平百分率、连续无雨日天数、作物缺水率、断水天数。对于雨养农业区主要是土壤相对湿度、降水量距平百分率、连续无雨日天数三个指标;对于灌溉农业,水浇地主要土壤相对湿度、作物缺水率,水田主要作物缺水率、断水天数。(2)牧业旱情。采用降水量距平百分率、连续无雨日数。(3)城市旱情。采用干旱缺水率。Pg=(Qz-Qs)/Qz×100%(1)式中:Pg为城市干旱缺水率,%;Qz为城市正常日供水量,m3;Qs为因旱城市实际日供水量,m3。(4)因旱饮水困难评估指标。取水地点基本生活用水量[L/(人·d)],因旱改变,北方<20、南方<35;以及饮水困难持续时间>15d。2.2.2气象部门2.2.2.1气候干旱气象部门采用干旱指数是反映气候干旱程度的指标,通常定义为年蒸发能力和年降水量的比值,即:r=E0/P(2)式中:r为干旱指数;E0为年蒸发能力,常以E-601水面蒸发量代替,mm;P为年降水量,mm。根据选用站E-601蒸发器多年平均年水面蒸发量和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可算得多年平均年干旱指数。多年平均年干旱指数r与气候分布有密切关系,当r<1.0时,表示该区域蒸发能力小于降水量,该地区为湿润气候,当r>1.0时,即蒸发能力超过降水量,说明该地区偏于干旱,r越大,即蒸发能力超过降水量越多,干旱程度就越严重。因此,干旱指数的地区分布和降水量、径流深分带有着密切的关系,干旱指数、年降水量、径流深对照见表1。
2.2.2.2农业干旱
将农业干旱分为特大干旱(Ⅰ级)、严重干旱(Ⅱ级)、中度干旱(Ⅲ级)和轻度干旱(Ⅳ级)四级。采用的主要评价指标为降水距平百分率(Pa)、土壤相对湿度(Rsm)、作物受旱率(SI)、MODIS综合干旱指数(DI)和未来有效降水量(RI)。具体指标值见表2。
2.2.3美国
2.2.3.1干旱等级划分
在美国干旱监测业务中,将干旱程度分为4个级别,见表3。另外级别D0表示虽然没有发生干旱灾害但较正常偏干,或描述一次干旱事件过后延续的影响。
表1干旱指数、年降水量、径流深分带对照表Table1Contrastofdroughtindex,annualprecipitationyield,runoffdepthfordifferentzones
降水分带年降水量/mm干旱指数/γ径流深/mm径流分带十分湿润带>16000.5>1000丰水带湿润带800~16000.5~1.0300~1000多水带过渡带400~8001.0~3.050~300过渡带干旱带200~4003.0~7.010~50少水带十分干旱带<200>7.0<10干涸带
表2农业干旱预警指标及预警等级划分Table2Classificationforagriculturaldroughtforecastingindexesandgrades
指标名称特大干旱严重干旱中度干旱轻度干旱Pa<-80-51~-80-26~-50-15~-25Rsm<3041~3051~4060~50SI≥4121~4011~205~10DI<2.01.6~2.01.1~1.50.5~1.0RIR3<70R5<60R7<40R10<20注:未来有效降水量的量级是根据沙壤、中壤土和中粘土3种土壤水分常数的平均计算出来的,不同地区可根据当地情况进行调整。
表3干旱级别划分及其出现概率Table3Droughtclassificationandoccurrenceprobability
级别干旱状况出现概率P/%D0偏干20D1轻旱10D2中旱5D3重旱2D4特旱P燮2
16第3期2.2.3.2干旱指标
美国干旱监测业务中遴选出6个关键指标和一些辅助性参考指标。6个关键是:Palmer旱度指数(Palmer,1965);CPC土壤湿度模式(CPC/SM:Huang等,1996);美国地质调查局日流量指标;标准降水百位数(Willeke等,1994);标准降水指数(SPI:Mckee等,1993);卫星遥感植被健康指数(VT:Kong,1995)。表4给出了6个关键指标与干旱级别之间关系。另外,其它一些辅助参考指标有:Palmer作物湿度指数;Keetch-Bryam干旱指数;以及与蒸发相关的相对湿度、温度距平、水库蓄水量、湖泊水位、地下水位等观测资料等;美国农业部农业统计局地表湿度观测资料,农业部国家自然资源保护局土壤湿度资料;地表水供给指数(SWSI)、标准积雪百分数等。这些指标或指数中有些以单个地点计算,有些是以气候分区、流域及其他地理分区计算的,而有些只适用于短时间及小范围应用。美国提出的客观干旱指标综合方法(OBDI)是为干旱监测专门开发的一个分析工具。OBDI不是纯客观的,由干旱监测产品确定其中应包含的干旱指标以及它们的权重。其基本做法是在气候分区内自动生成一个稳定并可重复的干旱基本面,由原始单一指标根据其自身的历史序列计算出各自当前干(湿)状况的百位数,然后进行加权平均,其中修正后的Palmer旱度指数权重为5/12,CPC/SM权重为5/12,30天累积降水量权重为1/6,分析它出现的历史频次,形成最终用于划分干旱级别的数值。3常用指标计算方法3.1气象干旱指标3.1.1降水量干旱指标以降水量因子作为判别干旱的依据并划分干旱等级,判断旱情严重程度。(1)降水量百分率、降水量距平百分率。这一指标计算方法是将某时段的降水量与常年同期气候平均降水量之差与常年同期气候平均降水量相比的百分率,单位用百分率(%)表示:
Pa=P-PP×100%(3)
式中:P为某时段降水量(mm);P为计算时段同期气候平均降水量(通常取30年平均)。(2)降水量分位数。该指标将长时间的降水量序列按大小排序排列分组,以实际降水量在长时间序列中所占的分位数来判定旱涝的发生和程度,该方法将降水序列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并分为10成,第一成为占降雨总量10%的最低降水量的上限值,依次类推。若降水总量低于该时段降水的历史分布的最低成数(第九个百分位数),那么该地区则被认为是“干旱影响区”。该方法给出了降水量准确的统计量度,计算简单方便,仅需要降水资料。但在干旱结束时间上该法概念理解模糊。(3)标准化降水指数SPI(StandardizedPrecipita-tionIndex)。它假设降水序列服从不完全分布,在计算
出某时段内降水量的分布概率后,进行正态标准化处理,最后用标准化降水累计频率分布来划分干旱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