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手太阳经络与腧穴

合集下载

针灸学-足太阳膀胱经经络与腧穴

针灸学-足太阳膀胱经经络与腧穴
● 腰腿拘急疼痛,脚气 【操作】 直刺1~2寸。
62.申脉* Shēnmài (BL62) 八脉交会穴,通阳蹻 【定位】 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主治】 ● 头痛,眩晕,失眠,嗜卧,癫狂痫
● 目赤痛,眼睑下垂 ● 腰腿痛,项强,足外翻 【操作】 直刺0.3~0.5寸。
BL62
6674..至京骨阴** JZīnhggìyǔī(nB(LB6L4)6原7)穴井穴
●泪目,视夜不盲明,,色目盲赤,肿目痛翳,眼睑瞤动,眼睑下垂, ● 迎急风性流腰泪痛 【操作】 ●嘱患面者瘫闭,目面,痛医者押手轻轻固定眼球,刺手持针,于眶 缘和眼球之●间腰缓痛慢直刺0.5~1寸,不宜提插捻转,以防刺破血管引 起【血操肿作;】不宜平灸刺。0.5~0.8寸。
三叉神经的分布
10.天柱* Tiānzhù(BL 10) 【定位】 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
月经不调 ● 腰脊强痛 【操作】 直刺0.5~1寸。
BL52
54.秩边* Zhìbiān(BL 54) 【定位】 在臀部,平第四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主治】 ● 腰腿痛,下肢痿痹
● 痔疾,便秘,小便不利,阴痛 【操作】 直刺1.5~3寸。
BL54
58.飞扬* Fēiyáng(BL 58) 络穴 【60.定昆位仑】*在K小ūn腿lú后n 面(,B当L外60踝)后经,昆穴仑穴直上7寸,承山外下方1寸处 【主定治位】 ●在足头部痛外,踝目后眩方,,鼻当塞外,踝鼻尖衄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主治】 ● 腰头背痛痛,,项腿强软,无目力眩,鼻衄
(孕妇及习惯性流产者禁针刺)
BL64
BL67
足太阳膀胱经小结
1、经脉循行 起于目内眦,上额,循头顶,夹督脉下
项,分成两支,沿脊柱旁开1.5寸及3寸、 大 腿后侧下行,汇合于腘窝正中,再沿小腿后侧、 足外侧下行,止于小趾外侧端。

(完整word版)《经络腧穴学》教学大纲

(完整word版)《经络腧穴学》教学大纲

《经络腧穴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023.2。

1课程名称:经络腧穴学Theory of Meridians and Acupoints开课(二级)学院:针推学院课程性质:必修课学分:6.5学分学时: 91学时(讲课学时:58 实验学时:15 自修学时:18)前期课程:中医基础理论、正常人体解剖学.授课对象:针推专业(本科)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点穴考试和期末考试。

其中平时成绩占10%,主要通过作业和考勤进行评定,点穴考试占20%,期末考试占70%。

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教学内容分经络腧穴概论和经络腧穴各论两部分.经络腧穴概论系统阐述经络腧穴的基本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内容及其分布概况,腧穴的定位方法、分类、作用以及腧穴主治的基本规律;经络腧穴各论主要讲述经脉的循行、病候及与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The teaching contents consist of two parts。

PartⅠis about the basic conceptions of Meridians and Acupoints, the composition of meridian system and its distribution;the location, classification, functions and the basic rules of treating indications with acupoints. Part II is on the routes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Meridians, as well as the location, indications and acu—moxi methods of acupoints。

大纲内容:一、前言【课程目的】经络腧穴学是针灸学的基础理论和核心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针灸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为今后学习刺灸学、推拿学及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各科打好基础。

经络与腧穴

经络与腧穴

颈肩部 (下)
肩井 在肩胛上部,前直乳中,当大椎与 肩峰连线的中点 颈部强痛、肩背痛 拿、按、 揉
巨骨
肩中俞 肩外俞 天宗
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岗之间的凹陷处
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旁开2寸 后正中线上第1胸椎棘突旁开2寸 肩胛岗岗下窝中央凹陷处
肩臂痛
肩臂痛 肩臂痛、颈强、上背痛 上肢外、后侧痛

按、揉 按、揉 按、揉
天井
阳池
臂外侧,屈肘时当肘尖直上1寸的 凹陷处
腕背横纹中,当指伸肌腱的尺侧凹 陷中
上肢震颤
上肢痛
按、揉
拿、按、揉
上肢部 (下)
内关 大陵 极泉 少海 通里 灵道 神门 落枕 腰痛 腕掌横纹上2寸,尺、桡骨之间 腕掌横纹中点处 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屈肘时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 间连线中点 上肢痛、恶心 前臂痛、胸胁痛 上肢痛、手麻 上肢痛、肘挛 拿、按、揉 拿、按、揉 按、弹筋 拿、按 按、揉 按、揉 按、揉 拿、揉 拿、揉
丘墟
承扶 殷门 委中 承山 昆仑
足外踝前下方,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 处
大腿后面,臀横纹中点处 大腿后面,承扶与委中连线上,承扶 下6寸 在腘横纹中点处 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 外踝与跟腱之间凹陷中
跟痛、踝扭伤
腰、骶、臀、股部痛 腰腿痛 腰背痛 腰、小腿痛 跟痛、踝扭伤、腰腿痛
拿、揉
滚、揉 滚、揉 滚、揉 滚、揉 拿、按、揉
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的凹陷处 瞳孔直下,面部口角外侧 耳屏前,下颌角髁状突后方,张口 凹陷处
面瘫、鼻炎
面瘫、颞颌关节病 面瘫 耳聋、耳鸣
拿、按、揉
按、揉 拿、按 按、揉 按、揉 按、揉 推、揉 点穴、揉 拿、点穴 按、揉 拿、按、揉

经络腧穴

经络腧穴

胀,腹痛,肠鸣,泄泻,痢疾,便秘,水肿。急慢性 肠炎,原发性痛经,产后尿潴留,荨麻疹等。
这类穴既无具体名称,又无固定位置,多位于病变附
近,也可在与病变距离较远处。 主治特点:主治病证单一。
3、腧穴的主治特点 (1)近治作用 指腧穴都能治疗其所在部位及邻近脏腑、组织、器官
的病证。 共同特点: (2)远治作用
指某些腧穴不仅能治局部病证,而且能治本经循环所
到达的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的病证。 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经穴。五输穴。?
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如风市:两手自然下垂贴于大腿两侧,中指间下是穴。 章门:垂肩两臂下垂,平肘于胁部取章门。 劳宫:握拳,第二,三掌骨之间,中指尖下即是。 百会: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取之
三、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
1、合谷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
奇穴 定义:指未归入十四经范围,但具体的位置和名称的
经验效穴。
主治特点:主治范围较单一。多数对某些病症有特殊
疗效。
其分布有在十四经循环线上,有的不在十四经循环线
上。 有些是多个穴位的组合。
阿是穴 定义:以压痛或其他反应点作为刺灸的部位,既不是
经穴,又不是奇穴,而是按压痛点取穴
直寸 直寸
两乳头之间
8
横寸
横寸
确定胸腹部经腧穴 的横向距离
确定胸部腧穴的横 向距离
两肩胛骨喙突内侧 12 之间
背腰部骨度分寸
起止点 折量寸 度量法 说明
肩胛骨內缘至后正 中线
3
横寸
确定腰背部腧穴的 横向距离
上肢部骨度分寸
起止点 折量寸 度量法 说明

第六节 手太阳小肠经及其腧穴

第六节 手太阳小肠经及其腧穴

第六节 手太阳小肠经及其腧穴一、经脉循行手太阳小肠经,起于手小指尺侧端,沿着手尺侧至腕部,出于尺骨头,直上沿着前臂外侧后缘,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沿上臂外侧后缘,到达肩关节,绕行肩胛部,交会于大椎,向下进入缺盆部,联络心,沿着食管,经过横膈,到达胃部,属于小肠。

其支脉,从缺盆分出,沿着颈部,上达面颊,到目外眦,向后进入耳中。

另一支脉,从颊部分出,上行目眶下,抵于鼻旁,至目内眦,斜行络于颧骨部。

《灵枢·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 中,直上循臂骨 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

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

其支者:别颊上,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图 3 ‐ 33 手太阳小肠经经脉循行示意图二、主要病候少腹痛,腰脊痛引睾丸,耳聋,目黄,颊肿,咽喉肿痛,肩臂外侧后缘痛等症。

三、主治概要1. 头面五官病 头痛,目翳,咽喉肿痛等。

2. 热病、神志病 昏迷,发热,疟疾等。

3. 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项背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等。

四、本经腧穴(19穴)1.少泽(Shàozé)井穴 出自《灵枢·本输》。

【别名】小吉。

【穴名释义】少,小之意;泽,润之意。

本穴为手少阳小肠经之井穴,小肠之脉主液,穴具润泽身体之功,在小指,井穴脉气始出而微小,故名。

【定位】在手指,小指末节尺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图6‐1)。

(图6‐1)【解剖】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及指背动脉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功效】清热利窍,利咽通乳。

【主治】①乳痈、乳少等乳疾;②昏迷、热病等急症、热证;③头痛、目翳、咽喉肿痛等头面五官病证。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孕妇慎用。

【常用配伍】①配天容、合谷、尺泽,治咽喉肿痛。

②配人中、内关、十二井穴放血,治热病昏迷。

经络与腧穴(十三五高职)

经络与腧穴(十三五高职)

一根与结 二标与本 三气街 四四海
任务一手太阴 1
经络与腧穴识 别及应用
任务二手阳明 2
经络与腧穴识 别及应用
3 任务三足阳明
经络与腧穴识 别及应用
4 任务四足太阴
经络与腧穴识 别及应用
5 任务五手少阴
经络与腧穴识 别及应用
任务六手太阳 1
经络与腧穴识 别及应用
任务七足太阳 2
经络与腧穴识 别及应用
3 任务八足少阴
经络与腧穴识 别及应用
4 任务九手厥阴
经络与腧穴识 别及应用
5 任务十手少阳
经络与腧穴识 别及应用
任务十一足少 阳经络与腧穴
识别及应用
任务十二足厥 阴经络与腧穴 识别及应用
一手太阴经络 二手太阴肺经腧穴(11穴)(图2-5)
一手阳明经络 二手阳明大肠经腧穴(20穴)(图2-13)
经络与腧穴(十三五高职)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经络

经络
专业
认知
腧穴
项目
高职
教育
学生 腧穴
一手
腧穴
任务
方法
经络
功能
应用
病候
内容摘要
本教材针对中医药高等职业教育针灸推拿、养生康复等专业学生知识结构和培养方案,重点介绍了经络走行 与腧穴的定位、功能与主治,特别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可供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职业教育相关专业 师生使用。作者简介:苏绪林,男,副教授,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副处长,从事针灸学基础课程经 络与腧穴教育工作13年。

经络与腧穴题库含答案

经络与腧穴题库含答案

经络与腧穴题库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郄门是A、心包经的郄穴B、心包经的经穴C、心经的郄穴D、心经的经穴E、三焦经的郄穴正确答案:A2.络穴共有A、18个B、20个C、12个D、15个E、16个正确答案:D3.下脘穴在上腹部,脐中上()寸,前正中线上。

A、5B、2C、4D、3正确答案:B4.属肝经的穴位是A、关元B、京门C、率谷D、期门E、日月正确答案:D5.直接入耳中的经脉有A、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B、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C、任脉、督脉D、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少阴肾经E、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正确答案:A6.温溜位于A、腕横纹上5寸B、腕横纹上10寸C、腕横纹上6寸D、腕横纹上2寸E、腕横纹上3寸正确答案:A7.阳白穴在头部,眉上()寸,瞳孔直上A、3B、1C、4D、2正确答案:B8.外关穴在腕背侧远端横纹上()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A、2B、1C、4D、3正确答案:A9.手少阴心经的荥穴是A、少冲B、少府C、关冲D、少泽E、中冲正确答案:B10.阴郄穴与通里穴相距:A、1寸B、0.5寸C、2寸D、3寸E、1.5寸正确答案:B11.在面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是()穴A、巨骨B、巨髎C、颊车D、迎香E、四白正确答案:D12.十二经脉中直接“入络脑”的经脉是A、足厥阴肝经B、手少阴心经C、足太阳膀胱经D、手阳明大肠经E、手太阳小肠经正确答案:C13.足少阳胆经的循行是A、“入脑、上巅,循额”B、“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C、“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D、“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E、“其直者,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正确答案:E14.在颈后区,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是()A、长强B、命门C、腰阳关D、风府正确答案:D15.胃经的合穴是A、下巨虚B、足三里C、至阳D、温溜E、上巨虚正确答案:B16.“复从心系却上肺”的经脉是A、手阳明大肠经B、手太阳小肠经C、手少阴三焦经D、手少阴心经E、足少阳胆经正确答案:D17.在腕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中是()穴。

六、手太阳小肠经穴

六、手太阳小肠经穴

六、手太阳小肠经穴Small Intestine Meridiam of HandTaiyang字体[大][中][小]经络循行: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尺骨茎突)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肩后骨缝),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 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 其支者,别颊上䪼(眼眶下部),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主治概要:主治头面五官病、热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少泽(SI1) 在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

[刺灸法]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治疗乳痈、乳汁少、头痛、目翳、咽喉肿痛、昏迷、热病。

前谷(SI2) 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掌指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

[刺灸法]直刺0.3~0.5寸。

后溪(SI3) 输穴,八脉交会穴,通督脉。

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掌指关节)后的尺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治疗急性腰扭伤、头项强痛、目赤、耳聋、癫狂痫、疟疾,手指及肘臂挛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

腕骨(SI4) 在手掌尺侧,当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

[刺灸法]直刺0.3~0.5寸。

阳谷(SI5) 在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

[刺灸法]直刺0.3~0.5寸。

养老(SI6) 仰掌当胸,在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陷中。

治疗目视不明、耳鸣、耳聋、肩背酸痛。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5~0.8寸。

支正(SI7) 在前臂背面尺侧,当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5~0.8寸。

小海(SI8) 在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治疗肘臂疼痛、上肢麻木不遂、癫痫。

[刺灸法]直刺0.3~0.5寸。

在尺神经沟中,有尺神经本干经过,针感可传至小指。

肩贞(SI9) 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