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综合电子信息系统
美国陆军数字化部队IC4ISR系统

美国陆军数字化部队IC4ISR系统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作为现代战争中对作战部队和武器系统实施高效指挥与控制的主要手段,已经成为现代国防威慑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高技术条件下作战的要求,已从最初的C2(指挥与控制)系统,逐步发展为C3(指挥、控制与通信)系统、C3I(指挥、控制、通信与情报)系统、C4I(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与情报)系统、C3I/EW(指挥、控制、通信、情报与电子战)系统和C4ISR(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与侦察)系统。
如今,美国陆军在大力推进“21世纪部队”建设的同时,又提出了IC4ISR (一体化C4ISR)系统的概念。
1.从数字化战场建设的实质看IC4ISR系统的基本内涵数字化战场,是指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把话音、文字、图像等多种形式的信息都变成由“0”与“1”组成的编码,通过无线电、卫星、光纤通信等手段,把战场各级指挥部门、各战斗与保障部队、各种武器系统与作战平台以及单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成纵横交错的战场综合网络系统,实现上下左右实时的信息交换与情报共享,使部队能够更快、更有效地利用信息,及时掌握战场态势,优化指挥与控制过程,显著提高作战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数字化战场和数字化部队的建设,实质上是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向作战分队乃至火力单元的延伸,是主战武器向信息化平台的扩展,实现指挥系统和武器系统的无缝隙连接,达成诸军兵种的一体化,大幅度地提高作战部队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从而能够充分发挥部队的整体作战效能。
而IC4ISR系统就是把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与侦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指挥系统、作战系统和保障系统达到高度集成。
可以这样认为,美陆军数字化部队的IC4ISR系统,是美陆军适应数字化部队信息作战的要求,综合运用以数字化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当代科学技术和军事科学理论,使战场信息资源在整个作战范围内实现最佳配置,最终实现指挥、控制、通信、情报、侦察、电子战和火力战及后勤保障等功能的一体化,指挥系统和武器系统一体化的战术级综合军事信息系统。
从C4ISR到GIG再到C4 美军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未来发展综述

标准化联接,实现了战场的一体化指挥 息系统集成为一个陆海空军共用的被称
控制。这种一体化的联合指挥控制能力 为“诸网之网”的全球网,以实时方式和
在 2003 年的伊拉克战争中发挥了巨大威 真实图像向指战员提供全面的态势感知
力,使美军的各军兵种协同作战效能大 能力,使信息得以通畅、及时地流向任何
大提高。
11 F o r e i g n T a n k
《国外坦克》2007 年第 9 期
综合述评 美军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未来发展综述
息系统的规模和内涵,在 C3I 系统的基础 上增加了另一个 C(计算机),使 C3I 系统 演变为 C4I 系统。C4I 系统为美军打赢海湾 战争功不可没,但也暴露出了各军兵种 C4I 系统不能互联互通的严重的“烟囱”问 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使世界任何地方 的美军部队在任何时间从任何综合电子 信息系统都能获得所需的任何信息,美 军于 1992 年提出了“武士”C4I 计划,并 启动了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 C C S )建设 计划。1995 年,美军综合电子信息系统 普遍采用 2.0 版 GCCS 软件后,各军种的 C4I 系统基本实现了互联互通。1997 年, 美军决定将监视(S )和侦察(R )纳入 到综合 C4I 系统中,从而启动了 C4ISR 系 统的建设。同年,GCCS 因采用了联合作 战规划与实施系统(JOPES)软件而具备 了支持联合作战的能力,2002 年,GCCS 软件升级到 5.0 版后又具备了情报分析 能力及与盟国的互操作能力。2 0 0 3 年, GCCS 软件又升级到 6.2 版,从而使 C4I 系统和监视与侦察实现了综合集成,初 步建成了一体化 C4ISR 系统。C4ISR 系统 的一体化大大提高了美军数据实时共享 能力和联合作战能力。例如美军在“沙漠 风暴”行动中,各级指挥员只能了解 10 万平方千米战区内约 15% 的重大事件,而 伊拉克战争中数字化部队的指挥员可了 解战场 90% 以上的重大事件。再如,在伊 拉克战争中,陆军的“爱国者”防空反导 系统可以接收海军的 DDG-75“宙斯盾” 驱逐舰为其提供的预警信息,从而实现 了陆军防空反导力量和海军防空反导力 量的信息共享和联合作战。
世界军事变革与我军发展

世界军事变革与我军发展风之兵世界军事变革与我军发展——《世界新军事变革》丛书读书笔记昨日,放假几天来的第一次外出,但一个人的生活实在无聊,连逛街都一样,走着走着就不知该前往何处了,偶然看见一书店,不假思索便进入其内,结果花了三百大洋买了一套《世界新军事变革》丛书,不为别的,就为总主编是张黎,虽然我一时想不起来他是何许人也,但我脑子里印象挺深的,总觉得老是在什么地方听到这个名字。
《世界新军事变革概论》世界军事变革的历史发展军事变革:军事变革是指由科学进步而引起的武器装备的演进,进而引起军队编成、作战方式和军事理论等方面逐步发生根本性变化,最终导致整个军事形态发生质变的特殊社会现象。
世界军事变革发展史上,由于人们的认识和划分标准不同,出现了以美国著名未来未来学家托夫勒认为的三次军事变革、美国林德博士和以色列史学家克里沃尔德认为的四次军事变革、俄罗斯斯里普琴科少将认为的六次军事变革、以美国军事理论家克雷派尼维奇认为的十一次军事变革等多种说法。
但就从整个军事形态是否发生质变来说,一般将世界军事变革划分为四次:金属兵器取代木石兵器的金属化军事变革;火药兵器取代金属兵器的火药化军事变革;机械化武器装备取代火药兵器的机械化军事变革;信息化军事变革。
金属化军事变革的基本标志是,金属兵器取代木石兵器,职业化军队正式建立和发展,主要进行阵式作战,朴素的军事理论诞生,最后形成了崭新的金属化军事形态。
金属化军事变革使得步、车、骑兵等职业化军队初步建立,海(水)军也开始萌芽。
阵式作战成为主要作战方式,朴素直观的军事理论也随而诞生,在金属化军事时代,人们已懂得如何把多种单一的力合成为整体的力,无论是西方还是在中国,在军事理论与实践上,都认识到了只有将兵器中攻守、长短、远近、刚柔等各种器械加以搭配互补,才能形成兵器“力”的多样统一,发挥整体效应。
个人认为,金属化军事变革带来军队作战能力的提高的同时更大的变化在于使军队从“打群架”的状态转化为“打仗”。
基于 DoDAF 电子对抗训练导控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基于 DoDAF 电子对抗训练导控系统体系结构设计王亮;杨宝庆;邱恺;高慧敏【摘要】电子对抗训练导控系统是集电子对抗部队训练导调、指挥、控制、裁决、评估和管理等功能需求于一体的综合性军事信息系统。
依据美国防部体系结构框架标准规范,结合电子对抗训练需求,按照结构化的设计方法,对电子对抗训练导控系统体系结构进行了初步设计,包括系统功能定位、指挥关系、指挥流程和接口关系等,希望为系统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The directing and controlling system of electronic countermeasure(ECM) base-training is one of the military in-formation systems for directing andadjusting,commanding,controlling,verdicting,evaluating,and managing the ECM training. According to the idea of DoDAF, the method of structure design and the fact of ECM training, The article designs the archi-tecture framework of the directing and controlling system of ECM elementarily, including function and placement,the relation of command,the flow of command and the relation of interface of the directing and controlling system of ECM training, and aims to supply the theoretic and technologic guid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recting and adjusting system of ECM train-ing.【期刊名称】《指挥控制与仿真》【年(卷),期】2016(038)004【总页数】7页(P89-95)【关键词】电子对抗;导控系统;体系结构【作者】王亮;杨宝庆;邱恺;高慧敏【作者单位】中国洛阳电子装备试验中心,河南洛阳 471003;中国洛阳电子装备试验中心,河南洛阳 471003;中国洛阳电子装备试验中心,河南洛阳 471003;中国洛阳电子装备试验中心,河南洛阳 471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E917战争形态的变化和军队建设转型发展,对军事信息系统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C4KISR系统

C4KISR系统统已经建立,但是它仍在不断的完善发展之中。
此系统体现21世纪初期美军信息化建设的体现21世纪初期美军信息化建设的成就实质美军军事信息处理系统研制者美国国防部组织提出2001年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文名C4KISR系统目录C4KISR系统是美军军事信息处理系统,由美国国防部组织研制。
是发展之前的C4IS 信息化系统的产物。
其研制实际上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2001年才提出。
目前这一系统已经建立,但是它仍在不断的完善发展之中。
此系统体现21世纪初期美军信息化建设的成就。
(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侦察)系统就是起“融合”作用的武器系统,它能将所有信息数据库和数据汇集起来,达到信息共享、共用、共调,从而确保各军兵种与指挥部之间交换信息和数据,大大提高指挥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C4是(指挥command、控制control、通信communications、计算机computer、)K是杀伤kill、I是情报intelligence、R是侦察reconnaissance;S是监视surveillance)其功能有:搜索并发现目标、跟踪与监视目标、识别目标、决策、持续识别、打击目标、战斗损伤评估,这些功能形成一条强有力的“杀伤链”。
近几次高技术局部战争表明:C4KISR系统是现代战争的神经中枢和“兵力倍增器”,是夺取信息获取权、控制权和使用权的最有力手段。
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军事技术和战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不断延伸的。
2C4KISR系统的基本内容C4KISR系统的发展历程C4KISR的概念,是美国国防部2001年提出的。
C4KISR系统的发展和完善突破了人们对传统C3I系统的认识观点,它代表着信息平台发展的新思路和新趋势,支撑和决定着未来网络中心战的成效。
C4KISR体系结构1991年以前,美国军事信息系统的建设是各军种独立开发的“烟囱式”,海湾战争中,美军发现其军事信息系统存在严重缺陷,表现如下:(1)各军种独立建设的“烟囱式”信息系统不能互通和互操作;(2)系统处理情报不及时,贻误战机;(3)信息系统不能有效识别敌我,造成多起误伤。
第四章 现代战争 题库(2019)

第四章现代战争5、美国社会预测学家从人类社会文明演进发展的角度,将信息化战争称之为。
【托夫勒】【第三次浪潮战争】6、俄罗斯著名军事理论家斯里普琴科从战争所使用的武器装备发展的角度,将信息化战争称之为。
【第六代战争】7、是与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的基本作战形式。
【一体化联合作战】11、年月,美国在日本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宣告核时代的到来。
【1945】【8】12、信息化战争中的体系较量主要体现在“三大系统”的对抗上。
即、、。
【战场认知系统】【战场通信系统】【指挥控制系统】13、随着“信息化”最终取代“机械化”的主导地位,战争将由为中心转向以为中心。
【平台】【体系】14、信息化战争是人类社会由步入的产物。
【工业社会】【信息社会】15、军事创新主要包括军事创新、军事创新和军事创新。
【理论】【技术】【制度】16、,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这就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
【能战方能止战】17、机械化战争围绕“物质和能量对抗”这一核心,沿、和三大轴线对抗发展。
【火力】【机动力】【突击力】18、信息化战争发展过程将经历由低级到高级的、、三个阶段。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19、机械化战争理论的核心是。
【坦克制胜论】20、如果说机械化战争中武器系统的作战效能主要取决于武器装备的“数量规模”,在信息化战争中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则主要是由。
【信息主导】21、在长期的中国革命战争过程中,由于敌强我弱的客观实际,我军采取的基本作战形式是、、。
【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22、在信息化条件下,已发展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作战理念,成为诸军兵种部队作战的基本形式。
【联合作战】23、美军研发的系统,使战场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和所有武器系统实现了一体化。
【C4KISR】二、选择题(单选或多选)1、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确保到二○二○年我军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力争到()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B】A.二○二五B.二○三五C.二○四五D.二○五○2、在信息化战争中,()成为衡量双方力量优劣的首要标志,成为整体作战和高效作战的前提和制胜基础。
军事理论 第四章

第四章军事高技术第一节军事高技术概述一、军事高技术的概念“高技术”这个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对于什么是高技术,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但人们普遍认为: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全面发展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的,对提高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增强国防实力起先导作用的技术群。
目前被世界各国公认并优先进行研究的重要技术领域有: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航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海洋技术等六大技术群。
军事高技术是指应用于军事领域的那部分高技术,也可以说是高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在高技术领域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具体地说,军事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在军事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的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
二、军事高技术的构成军事高技术的范围十分广泛,种类也很多。
军事高技术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之后,已基本形成军事技术体系,覆盖了军事领域的各个层面。
军事技术的构成,如果按照军事高技术的应用可分为已被广泛应用的军事技术和正在探索中的新概念武器与新技术。
目前正在世界各国军队中广泛应用的军事高技术包括:侦察监视技术、伪装与隐身技术、夜视技术、电子对抗技术、军事激光技术、军事航天技术、精确制导技术、核生化武器技术、指挥控制技术等。
正在探索中的新概念武器和新技术包括:高能激光武器、粒子束武器、强微波武器、动能武器、基因武器、军用机器人、微型武器技术、非致命武器、纳米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等。
如果按照军事高技术涉及的军事技术领域主要包括军用微电子技术、军用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军用信息技术、军用光电子技术、军用核技术、军事航天技术、军用海洋开发技术、军用生物技术、军用定向能技术。
这10个方面可以说是现代军事高技术争夺的10大“热点”(一)军用微电子技术(二)军用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三)军用信息技术(四)军用光电子技术(五)军事航天技术(六)军事新材料技术(七)军事纳米技术(八)军事生物技术(九)军事定向能技术(十)军用海洋开发技术三、军事高技术的发展趋势(一)综合电子信息系统(C4I):将具有更强的实战能力、可靠性、抗干扰性和抗毁力。
美军炮兵电子信息系统建设主要经验教训分析

设。互连要求系统中各分系统之间能够正确地互相 连接,其中包括不同通信网问互连,以及通信主网和 各分系统间的相互连接。互通,要求各分系统之间 能够相互合作,以完成各作战科目所要求的共同任 务。各系统要具备统一的上下文表示和编码、统一 的信息安全体系、统一的信息格式和定义、统一的用 户接口等。互通既包括纵向兼容不同时代的系统, 又包括横向兼容不同军兵种、不同用途的系统。互 操作要求在系统互连、信息互通的基础上,使应用能 互操作。它面向用户和应用,互操作是电子信息系 统集成的目标。互操作与符合标准之间有紧密的联
系,只有符合标准才能谈得上互操作。然而,电子信 息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信息系统,包括各种不同 通信网络,使用不同的网络操作系统,各种各样的硬 件设备、通信协议,种类繁多的计算机系统软件和指 挥控制应用软件,以及陆、海、空、天的严酷战争环境 等,使得互操作性的实现遇到了严重的挑战。已建 成的一些指挥自动化系统和设备,由于缺乏互操作 性,已给用户带来了很大不便。为使系统连通,实现 低级的互操作性,用户不得不在接口界面上花费大 量资金和人力。互操作性的缺乏,还削弱了各厂商 公平竞争的机会。有时用户为了维护已有系统的互 操作性,在扩充系统或局部更新时,不得不舍弃那些 性能价格比明显好的软、硬件设备,很不利于技术的 发展和进步。
美军指挥控制技术结构集成是指在明确系统功 能结构的基础上,确定构成该系统,并保障实现功能 结构中提出的各种功能的物理实体及其相互之间的 联系。技术结构集成包括系统硬件集成、系统软件 集成、应用软件集成。物理实体既包括硬件设备,又 包括软件及通信设备等。实体内部各部分间的联 系,既有实实在在的物理联系,如实体内部各种计算 机通过网络、通信终端设备、交换设备、通信信道等 互相连接;又有逻辑上、概念上的联系,如流向指挥 组织分系统的态势流和从它流出的指令流。例如, 在c4I计划中,为保证实现功能结构中提出的按需 提取信息、互操作、纵(横)向指挥控制等要求,首先 必须建立三军共用的国防信息基础设施;同时,为降 低费用、提高利用率,它又是军民共用、平战结合的 系统。因此,应确定能保障实现这些功能的信息基 础设施的体系结构,以及各种通信、传输、交换、终端 设备和相应软件,并明确与其他部分的接口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军综合电子信息系统
C(Command and Control指挥与控制)系统:1942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
经过10余年的发展,美国推出了以晶体管为主要元件的第二代军用电子计算机。
继苏联成功研制原子弹和氢弹之后,美国强化推行“核威慑”战略,并加紧研究预防核打击问题,建立新型的防空系统迫在眉睫。
1953年,美军开始研制以计算机为中心的防空自动化指挥系统。
1958年,“SAGE (赛其)”半自动化防空指挥系统建成,这是世界上公认的第一个综合电子信息系统——C系统。
该系统以二战中英国本土防空系统为蓝本,首次实现了作战指挥的半自动化,同时实现了人类指挥战争方式的划时代革命。
C(Command 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指挥、控制与通信)系统:1962年,美国凭借C系统带来的信息优势在古巴导弹危机中赢得胜利,但同时也暴露出该系统信息传递慢、互通能力差的弱点。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针对这个严重的缺陷,美军把通信加入了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形成了C系统,强调了通信在系统中的重要性。
相反,美军开始了“烟囱式”的发展道路(即各军种、各部门自主开发、各自为战),在10年左右的时间内相继建成了国家级、战略级、各军种战术级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
CI(C+Intelligence 指挥、控制、通信与情报)系统:越南战争期间,电子战得到发展,“软杀伤”和“硬摧毁”开始相提并论,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接受了残酷的实战检验。
由于情报的作用开始越来越明显,1977年,美军把情报加入了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形成了CI系统。
至此,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四大主体要素全部确立,其中,指挥与控制是目的、核心,通信是手段,情报是灵魂。
此后加入的各要素均可看作是对主体要素的补充和强调,也可以形象地理解为在这个主体基础上增加的“挂件”。
1986年,美国对利比亚成功地发动了两次袭击,即“草原烈火”行动和“黄金峡谷”行动,以极小的代价取得了很大的战果,显示了CI系统的强大威力。
战后美军骄傲地宣称:“美国的CI系统业已成熟,可以使美国在敌对环境中进行复杂的军事行动,并且不受损失地退出战斗”。
C⁴I(CI+Computer 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与情报)系统:1974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型计算机问世。
80年代以来,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飞速发展,美国军用电子计算机发展到了第四代并得到了广泛应用,计算机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1989年,美军把计算机加入了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形成了C⁴I 系统。
纵观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计算机技术是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产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正是美国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具有的绝对优势造就了美军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使其得以在短短的50年里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战争工具。
C⁴ISR(C⁴I+Surveillance+Reconnaissance 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与侦察)系统:在19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中,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又再一次显示了巨大的威力,坚定了美军和世界各国加速发展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信心,各种改进方案接踵而来。
1992年,提出了“武士” C⁴I计划。
1995年,提出了“综合C⁴I系统”概念,并成立了“C⁴I一体化支持行动处”。
1996
年,制定了“综合信息系统体系框架”。
1997 年,美军把监视和侦察加入了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形成了C⁴ISR系统,计划到2010年建成一体化的C⁴ISR系统,实现侦察预警与指挥控制一体化。
C⁴IKSR(C⁴ISR+Kill 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杀伤、监视与侦察)系统:2001年,美军提出C⁴IKSR新概念,并成立“信息开发办公室”专项负责,计划于2025 年建成,实现“侦察预警—指挥决策—杀伤破坏”一体化。
由于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成功地扮演了重要角色,2003年爆发的伊拉克战争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场初具信息化形态的战争,美军基本实现了战场感知系统、指挥控制系统和作战行动系统之间的横向无缝连接,基本实现了联合作战的一体化。
受这种“利好消息”的刺激,美军必将在发展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
目前,美军正着手将目前正在使用的13个C⁴ISR系统整合成为一体化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实现各军种和国防部200万个用户的信息实时共享。
该系统建成后,对来袭战略导弹5分钟内即可侦察并跟踪,总统直接向一线部队下达命令只需1至3分钟时间。
从长远来讲,美军的最终目标是在建成C⁴IKSR后建成“GIC(全球信息栅格)”,即建立覆盖全球、遍及陆海空天的信息网格,使信息在所有入网的作战实体之间安全、畅通地流动,从而为世界任何地方的美军提供端到端的信息互联能力,同时压制敌方谋求这种能力的企图。
以上是近50年来美军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发展的简要情况。
需要指出的是:1、美军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称谓也不完全是历史演变的结果。
美军目前仍有选择地使用 C、C、CI、C⁴I、C⁴ISR、C⁴IKSR等称谓,其涵义不尽相同。
2、其它一些国家也在发展自己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其名称不尽相同,我国称为指挥自动化系统,俄罗斯则称为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等等。
3、毫无疑问,美军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最具代表性的同类系统,但它绝不是完美无缺、无懈可击的,不必盲目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