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之进入壁垒概述(ppt 40页)

合集下载

第五章进入壁垒

第五章进入壁垒

5.2技术进入壁垒
4 范围经济
IT产业。比如,市话服务、长话服务、电讯产品就是关联产品;ISP、ICP、 IDC也是关联产品;微软公司的操作系统、办公软件、浏览器等也是关联产品。 IT产业之所以能产生经济效应,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原因: I合成效应:同一个厂商进行多品种生产,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的成本 比分别生产要低; II内部市场:多产品企业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利用企业内部市场合理配置、整合 资金和人力资源,以代替市场机制; III减少经营风险:对关联的多元化生产而言,企业生存的产业生态环境多了 一条食物链,企业可以从中受益,从而增强抗风险能力,但是无关联的多元 化对企业也可能构成发展陷阱; IV扩大发展空间:在单一产品上企业的发展空间是有限的,面临着来自市场 和法律的限制,因此多产品经营可以满足企业扩大经营空间的要求。
成 本
学习效应 与规模经 济有何不 同?
0
A
学习
规模经济
B
C
产量
5.2技术进入壁垒
4 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Economies of scope) 指由 厂商的范围而非规模带来的经济,也即 是当同时生产两种产品的费用低于分别 生产每种产品时,所存在的状况就被称 为范围经济。只要把两种或更多的产品 合并在一起生产比分开来生产的成本要 低,就会存在范围经济。
5.3战略性进入壁垒
2 品牌增值

品牌增值企业会用尽可能多的中心产品的变 种产品“填充”产品空间。其目的防止竞争 对手制造出类似特征新产品吸引消费者。
QQ不断开发新的产品同时在线下也有实体的 QQ玩具仔的销售 淘宝的实体店铺
5.3战略性进入壁垒
3 建立可置信威胁 企业通过树立恶意竞争者名声,阻止其他企 业进入。 美国航空公司为将三家低成本小航空公司驱逐 出Dallas-Fort Worth国际机场,美国航空公司降 低价格,增加航班充斥市场,迫使其他竞争者 退出市场,等竞争对手离开让步后,再提高价 格到原来水平或更高,恢复之前航班次数。

进入壁垒与退出壁垒

进入壁垒与退出壁垒

第三节
策略性进入壁垒
根据原有企业的策略性行为影响未来收入预期
的方式,可以把进入阻挠分为影响未来成本结构的
进入阻挠、影响未来市场需求结构的进入阻挠和影
响潜在进入者对未来事件估计信念的进入阻挠。
第三节
策略性进入壁垒
一、 影响未来成本结构的进入阻挠
原有企业通过策略性行为对进入后的企业的相对
成本结构产生影响,使进入者在寡占市场结构中处于
第一节 进入与退出壁垒的含义
三、进入壁垒的类型
按照进入壁垒的成因把它划分为两类:结构性
进入壁垒和策略性进入壁垒。
四、退出壁垒的含义
一般而言,某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被其他企业
击败,就应该退出该产业或市场,但由于受到种种
限制和制约,很难从该产业或市场中退出,这些妨
碍企业退出的限制因素,就称之为退出壁垒。
法上有统一的模式,但这些研究模型对现实竞争的解
释能力依赖于其假定条件。因此对进入阻挠的福利效
应分析缺乏清晰明确的结果,更多地是个案研究。
第五节 进入与退出壁垒的福利效应
二、退出壁垒的福利效应
市场效率的提高,一方面来自企业内部配置效 率的改进,另一方面也来自对低效企业的淘汰。如果
退出壁垒过高,企业退出的手段不成熟,不完善,将
成的消费者偏好的差异,而且还会因企业的广告宣
传活动以及商标法、知识产权法、专利法等法律的
支持而得到加强。
第二节
方面:
结构性进入壁垒
在位企业的产品差异优势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
第一,在位企业以专利或技术秘诀形式拥有在
优良产品设计方面的有效控制权,使消费者把控制
权与优良的产品等同化,企业成了高品质产品的象
策略性进入壁垒

策略性进入壁垒PPT资料(正式版)

策略性进入壁垒PPT资料(正式版)
处就在于它的不可回收或不可逆性产生的承诺价 值。
• 在位企业充分利用自己的在位优势和先动 优势,通过策略性 使潜在进入者改变对进 入后产业内竞争状况和利润的预期,从而 使潜在进入者降低进入规模或根本不进入 市场。
• 在位企业的沉没成本的比例越大,进入者 进入的动力越弱。
一·影响未来成本结构进入阻止
或通过向进入者传递有关市场信息而改变进入者 策略性行为是寡占市场中企业通过对影响竞争对手选择的资源进行 从而改变竞争环境的行为。
在位者提高竞争对手成本的方法很多,主要有:
对进入后利润的预期,从而影响进入者的进入决 3、提高竞争对手的成本
一旦进入者进入,在位企业可利用已 的闲置生产能力迅速扩大产量,实施斗争策略,使进入者蒙受损失。
• 3、提高竞争对手的成本
• 在位企业采取策略性行为提高竞争对手
(3)这种 必须是不可回收或不可逆的,具有承诺价值。
的成本可以使自己获得成本上的优势,从 信息越是不透明,在位企业控制市场的信息能力就越强。
利用长期契约锁定产品需求
而达到阻止进入的目的。 利用长期契约锁定产品需求
潜在进入者在观察到在位企业所作的过度生产能力 后,理性预期到自己进入后将招致在位者激烈的价格战,自己无法从进入中获利,
• 典型产业:半导体、飞机、造船、计算机 等。据估计:半导体的累积产量每翻番一 次,生产成本的下降大约为20%。
• 波音在宽体客机市场上的主导地位很大程 度上归功于它能够比竞争对手(麦道、洛 克希德等)更快地降低学习曲线,以及发 挥学习曲线“滚雪球”效应的优势。
干中学能使在位企业获得多少优势取决于两点:
• 1、过度生产能力

在很多产业中,企业调整产量是要花费成
本的。为提高产出,企业可能需要增加新的设备,

唐晓华 产业经济学 3进退壁垒

唐晓华 产业经济学 3进退壁垒

一、企业退出市场方式
I. 企业并购重组
国美并购永乐

2006年7月24日,传闻9天之久的国美并购永乐案终于 水落石出,国美电器和永乐电器发布公告称:国美将 以52.68亿港元以“股票+现金”的形式并购永乐。其 中,国美电器将以0.3247股自身股票臵换1股永乐电器 股票( 1∶3.08的比例),国美电器还将为每1股永乐 电器股票支付0.1736港元(共4.09亿港元)现金。在 国美完成换股手续之后,永乐电器将会退市。 这是中 国家电零售业最大的一起并购,行业老大国美和老三 永乐经过数月秘密协商,终于走到一起。
绝对成本优势
• 绝对成本优势(Absolute Cost Advantage)是指,相对于进入厂商而 言,在位厂商在平均成本上都具有绝对 优势。 • 绝对成本优势的形成:
在位厂商拥有受专利权保护的先进生产技术,其它厂商无法 获得该技术或研发出类似技术 在位厂商拥有生产所需的稀缺资源或生产要素
III. 必要资本量壁垒 必要资本量是指潜在进入者进入某一行业必须要达到的 资本量 资本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需必要资本量通常较 大。 房地产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以每平方米建筑面积 3000元计算,一个50万平方米的房地产项目的总值约在 15亿元。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自有 资金比例至少要达到30%,进行一个这样的项目的开发,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自有资金量至少要达到4.5亿。完全把 一些中小型投资者挡在门槛外。
产品差别
“真实”的产品差别 “人为”的产品差别
产品差别化壁垒的核心在于在位厂商拥有新进入厂商 所没有的消费者偏好优势。
VI.
制度性壁垒 由于政府的进入管制而形成的壁垒即制度性壁垒 政府认为一个产业中只适合少数几个企业的生存;

第六章 进入与退出

第六章  进入与退出
市场,在位者实施预定的阻止进入策略性行
为是在位者的最优选择。
合作策略性行为
非合作策略性行为 定价行为 非定价行为
限制性定价
默契合作策略性行为 明确合作策略性行为
一、预告产品信息 二、提高转换成本 三、捆绑销售与搭 配销售 四、提高对手成本 五、过度生产能力 投资
掠夺性定价
冷酷策略 胡萝卜加大棒策略
2.策略性进入壁垒
在位者主动利用自身的在位优势,通过各种 策略性行为阻止潜在进入者进入,把进入和
进入阻挠看作是在位企业和潜在进入者之间
的动态竞争过程。
第一,在位者的策略性行为应能够持续影响 市场成本结构和需求结构,从而对潜在进入 者进入后的收益预期产生影响。
第二,要使竞争对手相信,如果进入者进入
•1、共同成本手册与多产品定价公式 •2、转售价格维持(RPM) •3、基点定价 •4、一致-竞争条款 •5、价格领导 •6、预告价格变动 •7、最惠国待遇条款 •8、行业协会 •9、交换信息 •10、分割市场与固定市场分额
三、测度指标
1)总进入率=
2)净进入率=
3)进入渗透率=
4)进入后生存时间:即进入者的平均寿命周期。
四、退出壁垒
所谓退出壁垒,就是在企业退出某个行
业时所遇到的障碍。
退出壁垒的高低也会影响企业进入市场
的决策。退出行业的成本高昂,企业进入市
场的动机就会削弱。

退出率= 净退出率=
退出壁垒的构成因素
资产专用性。资产专用性很强,退出时的沉没 成本就很大,退出壁垒就很高。 解雇费用。支付退职金、解雇工资或对其进行 培训,费用越大,退出市场的障碍就越大。 政策法律的限制。政府为了一定的目标,经常 通过制订政策和法规限制某些行业的企业从市

第二章之进入和退出壁垒总结

第二章之进入和退出壁垒总结
2、学习曲线对新行业、新产品的进入非常 重要:最初成本可能比较高,但长期平均成 本会下降 3、企业中的拜师制度、调研报告制度等有 何作用?
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原因识别:规模经济还是学习效应?
C
A B1 LAC1 B2 LAC2
0
q0
q1
q2
Q
1、同一生产批次中,如果不同产量对应的平均成本逐渐下降 (此时MC<AC,成本产出弹性大于1),则存在规模经济 2、不同生产批次中,如果相同产量规模对应的平均成本下降, 则存在学习效率
规模经济是指在给定时点上,大量生产能 获得的成本优势。而学习曲线(learning curve)或称经验曲线,则是指由于经验和 专有技术的积累所带来的成本优势。当人 们获得经验以后,一般能够改善他们完成 特定任务的绩效。 通常利用学习曲线,企业可以获得成 本优势,从而产生学习效应或学习经济。
(4)产品差异化 产品差异化(product differentiation)是指 企业在其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通过各种 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特殊性,使 顾客能够把它与其他竞争产品有效地区别 开来,从而使企业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
在位企业的产品差异优势主要反映在以下 几个方面:
在位企业以专利或技术秘诀形式拥有在优良产
在间接网络效应中,在位企业的硬件产品可能已经拥有 大量的配套软件产品,在正反馈效应的作用下,在位企 业与进入企业在辅助软件产品上的数量差异会迅速扩大。
另外,转换成本、培训和学习成本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
使在位企业相对于进入者处于明显的优势,建立在用户 基数之上的辅助软件数量上的不对称成为存在间接网络 效应市场上的主要进入壁垒。
进入壁垒与效率
从长期看进入壁垒对社会福利有双重效应。 一方面,进入壁垒是与垄断力量相联系的。进入壁垒限制了潜在 进入者进入,从而减少了产业中厂商的数目,提高了这一产业的集 中度和增强了该产业内大企业的市场权力,从而易于生成垄断性的

产业经济学进入壁垒

产业经济学进入壁垒

产业经济学进入壁垒引言产业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各种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市场竞争的规律。

随着科技和全球化的发展,产业经济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产业经济学进入壁垒的现象及其影响。

壁垒的定义与种类壁垒是指在特定领域中,阻碍其他参与者进入的障碍或限制。

在产业经济学中,壁垒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市场壁垒和技术壁垒。

市场壁垒是指已有公司在市场上建立的优势地位,可以通过规模经济、品牌认知度、渠道和客户关系等因素来实现。

技术壁垒是指特定技术或专有知识的拥有者可以通过其独特的技术或专利来限制其他企业进入市场。

产业经济学进入壁垒的原因第一原因:资金需求进入某个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市场营销费用、技术研发费用以及生产设备等。

这对于刚起步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

第二原因:技术专利很多行业都需要依靠特定的技术或专利来保持竞争优势。

这些技术专利不仅可以限制其他企业的进入,还可以为企业带来额外的利润。

第三原因:品牌认知度在市场竞争激烈的行业中,知名品牌的认知度对于企业的竞争力至关重要。

已有企业可以通过大规模的市场宣传和品牌建设来确保其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从而形成壁垒。

第四原因:政府管制政府的管制政策也可能形成进入壁垒。

某些行业需要获得政府的许可或资质才能进入市场,这对于刚起步的企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障碍。

壁垒的影响产业经济学进入壁垒的现象对于市场竞争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首先,壁垒可以导致市场上的垄断现象增加。

已有企业通过建立壁垒来限制其他企业的进入,由此形成市场垄断。

这种垄断现象导致了市场效率低下和消费者利益受损。

其次,壁垒可能导致创新和技术进步受阻。

已有企业由于拥有独特的技术或专利,他们可能没有必要进行创新和技术改进。

这种创新壁垒阻碍了新技术和创新的发展,从而限制了产业的长期发展。

此外,壁垒还使得市场竞争缺乏活力。

已有企业面临的竞争相对较少,缺乏竞争的压力,可能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和服务水平下降。

进入壁垒

进入壁垒

5.2技术进入壁垒
7 对稀缺资源的先入垄断占有
对稀缺资源的先入垄断占有:垄断的在 位厂商可以通过控制产品生产中必不可 少的原材料的全部供应,实现对稀缺资 源的先入垄断占有,从而达到构筑进入 壁垒的目的。
手机牌照、矿类资源…… ……
5.3战略性进入壁垒
第五章 进入壁垒
引例
家电连锁行业目前已形成进入壁垒甚高的 寡头垄断格局。“美苏争霸战”在大中、 永乐和三联归并国美之后,变得愈加清晰 明朗。目前“美苏”分别拥有约1300和800 家门店,成为当之无愧的家电连锁巨头。
5.1 进入壁垒概念
进入壁垒指这样一些经济因素,这些因素 “使得一个产业中既存销售者会比潜在进 入销售者具有优势,这些优势表现为既存 销售者可以持续将价格提到竞争水平之上 而不会吸引新企业进入该产业。”
5.2技术进入壁垒
4 范围经济
IT产业。比如,市话服务、长话服务、电讯产品就是关联产品;ISP、ICP、 IDC也是关联产品;微软公司的操作系统、办公软件、浏览器等也是关联产品。 IT产业之所以能产生经济效应,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原因: I合成效应:同一个厂商进行多品种生产,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的成本 比分别生产要低; II内部市场:多产品企业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利用企业内部市场合理配置、整合 资金和人力资源,以代替市场机制; III减少经营风险:对关联的多元化生产而言,企业生存的产业生态环境多了 一条食物链,企业可以从中受益,从而增强抗风险能力,但是无关联的多元 化对企业也可能构成发展陷阱; IV扩大发展空间:在单一产品上企业的发展空间是有限的,面临着来自市场 和法律的限制,因此多产品经营可以满足企业扩大经营空间的要求。
5.2技术进入壁垒
5 网络外部性
5.2技术进入壁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效应或网络外部性(network externality):是指消 费的外部性,即购买某种商品的消费者数量的增加将提 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从而增加了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 求。
卡茨和夏皮罗(Katz and Shapiro)网络效应分为两种: “直接的网络效应”和“间接的网络效应”。
“直接的网络效应”:由于消费某一产品的用户 数量增加而直接导致的网络价值的增大,即“直 接的网络外部性”。
绝对成本优势壁垒
绝对成本优势壁垒:指在位企业在任一产量水平下的平均成本都 低于潜在进入者。在位企业的绝对成本优势构成进入壁垒(如图)
绝对成本优势壁垒
在位企业的绝对成本优势可能源于以下因素: (1)在位企业通过专利或技术秘诀控制了最新的生产工艺; (2)在位企业可能控制了高质量或低成本投入物的供应渠道; (3)在位企业可能控制了产品的销售渠道; (4)在位企业拥有具有特殊经营能力和其他技术专长的人才。
进入壁垒分类
对进入壁垒的这种分类只是为了方便理论分析,现实中 的进入壁垒并不是由单一因素构成的,往往是多种因素 综合形成的,既包括结构性因素又包括策略性因素 。
结构性进入壁垒与策略性进入壁垒的关系:结构性进入 壁垒是策略性进入壁垒存在的前提;以前企业无法控制 的结构性变量因素,现在变成了可控的因素,随着市场 结构的演变,策略性进入壁垒日益成为主导形式。
————网络产品的“正反馈效应”。
正反馈效应的作用机制使潜在进入者,在 存在直接网络效应的产品市场上,可能很 难获得消费者和用户的支持,因此,用户 基数的不对称——就成为具有直接效应网 络市场上的进入壁垒。
网络效应壁垒
在间接网络效应中,在位企业的硬件产品可能 已经拥有大量的配套软件产品,在正反馈效应的 作用下,在位企业与进入企业在辅助软件产品上 的数量差异会迅速扩大。
“间接的网络效应”:随着某一产品使用者数量 的增加,该产品的互补品数量增多、价格降低而 产生的价值,这种网络效应主要是由基础产品与 辅助产品之间技术上的互补性所形成的。
网络效应壁垒
网络产品的“正反馈效应” :用户从一种网络 产品所获得的效用取决于消费网络现有的用户基数。
在直接的网络中,某个网络的用户基数越大, 越能吸引新的用户加入,而新用户的加入又使原有 用户在不用增加付费的情况下增加了可连接性,用 户基数的扩大增加了网络对新老用户的价值。
必要资本量壁垒
必要资本量是指新企业进入市场必须投入的资本。 必要资本量壁垒:生产过程的资本密集程度越高,必要 资本量越大,新企业筹措资金越困难,其资本费用就比 在位企业高,因此新企业进入市场的难度也就越大,这 就是必要资本量壁垒。
为何新企业很难筹集到大量资本?可为何新企业的融资 成本比在位企业高?
平均 成本
规模经济壁垒
C
需求D
LRAC
D
O
A
B
M
规模经济与进入壁垒
产量
规模经济壁垒
规模经济壁垒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①市场容量OM的大小;
②最小有效规模产量OB相对于OM的大小;
③产量小于OB时平均成本曲线斜率的大小。
一个产业的MES越大,且在OM中所占份额越 大,则该产业客观上只能容纳少数企业存在,从而进 入壁垒较高。产量小于OB时平均成本曲线斜率的绝 对值越大,表明产量小于MES的企业的生产成本劣势 越大,进入壁垒也就越高。
结构性进入壁垒
构成进入壁垒的结构性因素主要有: 规模经济、绝对成本优势、必要资本量、产品差别化、网络效应和政 府管制等。
规模经济壁垒 规模经济是指企业生产的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企 业的最小有效规模(MES)是其长期平均成本最小时企业能生产 的最小产量。
在产业的市场需求有限,同时存在规模经济的前提下,一个或 少数几个企业在最小有效规模进行生产并获得经济利润,如果再 有新企业以同样的产量进入,则所有企业都可能亏损。这时新企 业无法进入这一产业获利,规模经济成为进入壁垒(如图)
在硬件/软件系统网络中,一种硬件的用户基 数越大,就意味着与这种硬件产品相兼容的软件产 品的需求越大,因而会吸引软件产品生产商来生产
兼容软件,软件产品的种类和数量就会增加, 软件产品的价格水平就会越低,这又会吸引大 量的用户购买这种硬件产品,从而使这种硬件 产品的网络规模不断扩大,而这又促使大量的 软件开发商为这种硬件产品提供配套软件。
进入壁垒概念
进入壁垒的判断标准:超额利润和高集中度 原因:
1、超额利润(经济利润)的存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吸引 新企业进入某一产业的唯一经济因素。
2、如果一个产业中企业数量很多、集中度很低,这意味 着几乎不存在限制企业进入的结构性因素,同时由于产 业中企业之间的竞争以及大量企业的存在,使得单个企 业很难通过策略性行为来阻止新企业的进入。但是如果 一个产业中长期存在高集中度和高利润,那么这个产业 中必然存在进入壁垒。
柠檬市场理论:金融市场的不完全性、信息不对称 和风险 。
➢ 柠檬在美国俚语中是“残次品”或“不中用的东 西”。
➢ 柠檬市场也称次品市场,是指信息不对称的市场, 即在市场中,产品的卖方对产品的质量拥有比买 方更多的信息。在极端情况下,市场会止步萎缩 和不存在,这就是信息经济学中的逆向选择。
网络垒
第一节 进入壁垒概述 第二节 结构性进入壁垒 第三节 策略性进入壁垒 第四节 进入壁垒的福利效应
进入壁垒的概念
进入:是指在某产业内出现新的卖者(企业)。 进入壁垒:产业经济学理论中对进入壁垒含义的理解 存在分歧,许多研究者从各自的研究视角给出了不同的 定义 。
我们把进入壁垒定义为:使进入者难以成功地进入一个 产业,而使在位者能够持续地获得超额利润,并能使整个 产业保持高集中度的因素。
进入壁垒分类
按照进入壁垒的成因把它划分为两类: 结构性进入壁垒和策略性进入壁垒 。
结构性进入壁垒:是指企业自身无法支配的、外生的, 由产品技术特点、资源供给条件、社会法律制度、政府行 为以及消费者偏好等因素所形成的壁垒。
策略性进入壁垒:即进入阻挠,是指产业内在位企业为 保持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获取垄断利润,利用自身的优 势通过一系列的有意识的策略性行为构筑起的防止潜在进 入者进入的壁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