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理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专题十一国际关系史精品课件

专题十一国际关系史精品课件

大国崛起
4、日本:分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通过侵略逐渐崛起;一战后,成为巴黎和会的 操纵国之一,标志其实现崛起; 第二时期:日本法西斯的崛起——侵华战争; 太平洋战争。 第三时期:二战后,经济实力居于资本主义世 界第二;1987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 积极谋求大国地位。
目前制约中国崛起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美日等西方国家的抑制(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 2.地缘因素:周边强国的存在。美、日、俄、印等 国势力存在。 3.人口、能源(资源)。 4.台湾问题。 5.积极进取,努力奋斗的精神。 6.科学技术落后,人才缺乏。
大国崛起
5、美国的崛起于世界霸权地位 (1)崛起过程: 独立战争——基础 南北战争——为经济发展铺平道路 1894年,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 一战后,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 (2)美国霸权地位的形成与演变 形成:二战后(条件、表现) 动摇: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到挑战(苏联与其争霸、 西欧与日本经济实力增强、美元体系及解体、第三世界 兴起) 两极格局解体,美霸主地位加强(如何理解?)
典题解答
3、列宁认为:“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 国际秩序是建立的火山上”。请你依据有关事实略加 说明。(5分) 答案提示:它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掠夺(或德国丧失 领土和全部海外殖民地、被限制军备、承担巨额赔款) (1分);没触动战败国军国主义根子(1分),却激 起战败国对凡尔赛和约的愤怒和复仇的情绪(1分); 帝国主义的侵略特征和战胜国内部分赃不均(1分), 势必引起国家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1分)。 4、20世纪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三次大的变动,指出这 三次变动发生的时间及标志,结合史实说明当每次变 动发生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是怎样的。(35分)

08国际关系分析第一讲课件_39404396

08国际关系分析第一讲课件_39404396

(三)国际关系研究类型
► 三类研究问题:描述、因果、处方 三类研究问题:描述、因果、
1、理论研究 ► 辨析现象性质(什么是和平) 辨析现象性质(什么是和平) ► 发现行为规律(体系战争的周期) 发现行为规律(体系战争的周期) ► 探求因果关系(战争的原因) 探求因果关系(战争的原因)
2、政策研究
10-14日俄罗斯与委内瑞拉举行联合军演 10-14日俄罗斯与委内瑞拉举行联合军演 ► 9日,俄与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建交 ► 10日,俄战略轰炸机飞抵委内瑞拉 10日 ► 14日,俄军开始从格鲁吉亚撤出 14日
俄格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 美国遏制中国力量转移 ► 中俄战略关系削弱 ►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虚无化 ► 上合组织弱化 ► 中国温和形象提升,战略信誉下降 中国温和形象提升, ► 中俄谁是下一个崛起大国? 中俄谁是下一个崛起大国?
现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进程
研究内容 一战 之前 大战 期间 二战 以后 战争/ 战争/和平 冲突/ 冲突/合作 正义/ 正义/秩序 重点关注: 重点关注:一战 原因, 原因,国际法 研究哪里 春秋战国 印度 希/罗/意 以欧洲为主 谁研究 如何研究
古代先贤 历史追溯 史/哲/法/ 哲学思辨 政/经学者 法律规范 英语国家 的专业人 员 以英语国 家研究人 员为主 借鉴历史学 和法学 与国际法分 离,借鉴自 然科学
► “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 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
天下之贤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 天下之贤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 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 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 为三公。天子、三公既以立, 为三公。天子、三公既以立,以天下为博 远国异土之民,是非利害之辩, 大,远国异土之民,是非利害之辩,不可 一二而明知,故画分万国,立诸候国君。 一二而明知,故画分万国,立诸候国君。 诸候国君既已立,以其力为未足, 诸候国君既已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 其国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正长。 其国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正长。” ——墨子:《尚同》 ——墨子:《尚同》

《新型国际关系》课件

《新型国际关系》课件

新型国际关系有利于促 进各国之间的文化、教 育、科技等领域的交流 与合作,深化人民之间 的友谊。
新型国际关系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 战争恐怖主义 • 经济不平衡 • 文化冲突
机遇
• 加强交流合作 • 提高全球治理水平 • 发掘新的增长点
结论
新型国际关系是当代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具有独特的背景和特点,对世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新型国际关系的建设面临着挑战,但也有着巨大的机遇。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化解挑战,共同推动新型 国际关系的建设。
共同发展
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深度融合,从而 推动各国共同发展。
新型国际关系对世界的影响
1 促进世界和平稳定
新型国际关系有利于各 国之间开展合作,化解 矛盾和争端,实现和平 与稳定。
2 推动世界经济繁荣
新型国际关系促进各国 之间互利互惠的经济合 作,推动全球经济共同 繁荣。
3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4
民主化趋势
民主化趋势推动了国际关系治理对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等方面价值取向的强化,进一 步促进了新型国际关系的形成。
新型国际关系的主要特点
平等互信
国家之间在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沟通 和协调。
合作共赢
国家之间在各领域开展全面的合作,实现共同 利益和共同发展。
开放包容
有利于保持国际社会的多元化、开放和自由, 加强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融合。
特点
• 平等互信 • 合作共赢 • 开放包容 • 共同发展
新型国际关系的形成原因
1
全球化趋势
全球化趋势的显现使社会各方面都在国际范围内互动交汇,为新型国际关系的形成 提供了基础。
2
多极化格局
国际政治多极化格局的形成使国家之间不再是以强制力为主的单边互动,而是更多地 考虑合作共赢。

刘月华公开课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课件

刘月华公开课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课件

“迎春之旅”
2008年5月6日胡锦涛访日, 此行称为“暖春之旅”
【合作探究】
从2005到2008年中日关系为什么会经历“冰冻状态”、 “破冰之旅”、“融冰之旅”“迎春之旅”到“暖春 之旅” 这样一个过程,今天中日关系为什么又出现 “冰冻状态”?
共同利益
基础
合作
战略互惠关系
历史问题 政治方面 :共同维护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推进东亚区域 教科书问题 参拜靖国神社问题 利益 合作进程,致力于亚洲的振兴。 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 对立 经济方面:中国已经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而日本则已 东海油气田问题 成为中国实际上的最大外资来源国。 台湾问题
冲突
“ 冰冻状态” 其它方面:科教文卫体事业的交流与合作;攻克世界难题;
避免全球性灾难等
教师总结
1、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2、各国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既存在某些共同利益, 也存在利益差别乃至对立。国家间的共同的利益是国家 合作的基础,利益的对立是国家间分歧、磨擦乃至冲突 的根源。 3、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 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利益是主权 国家制定和实施对外政策的基本依据。 4、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理由,侵犯别 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内政。侵略别国主权、干涉 别国内政的行为,是非正义的、错误的,应当受到谴责 和反对。
1.国家间之所以出现分离聚合、 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主要是由( A 各国的对外政策决定的 B 各国的领导人决定的 C 各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D 各国的国家利益决定的
D

2.长期来,中美关系迂回曲折,虽有摩擦,但在反恐问题上却能 达成共识,进行合作。这说明( ) A.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B.国家性质决定国家关系 C.中美两国的根本利益已经一致 D.国家关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复习国际关系的相关内容11ppt课件37页PPT

复习国际关系的相关内容11ppt课件37页PPT
复习国际关系的相关内容11ppt课件
1、 舟 遥 遥 以 轻飏, 风飘飘 而吹衣 。 2、 秋 菊 有 佳 色,裛 露掇其 英。 3、 日 月 掷 人 去,有 志不获 骋。 4、 未 言 心 相 醉,不 再接杯 酒。 5、 黄 发 垂 髫 ,并怡 然自乐 。
第一章 国际关系相关内容
(一)国际关系的界定
(2) 对极端重要的利益,只有在生死攸关的利 益受到威胁的盟国的共同参与下才应准备动 用武装力量
(3) 对重要的利益,应个案处理,只有在低代 价和其他国家分担最大费用的情况下才应参 与军事行动
不同时期不同领导人的国家利益区别: 一是如何确定一国的核心利益 二是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来维护这些利益
权力(实力)的类型
无政府状态的内涵:在由主权国家构成的国 际体系中,由于不存在阻止任一国家使用武 力的合法权威或力量,因此始终存在着爆发 暴力冲突以至战争的可能。
上的需求,即起码的需求,指 国家的生存,包括“领土、政治制度及文 化的完整”,这是“最低限度的需求”;
2、 非重大利益(nonvital interests) :涉及 国家需求的各个具体的方面。可以进行谈 判或做出妥协的。
3、 一般利益(general interests) :广泛的、 全球性的利害关系(维护地区和平、促进经 济繁荣等
4、 特定利益( specific interests) ;国家明 确界定的有限目标
IR的特性:(1) 多层性 (2) 多维性 (3) 连续性
国际关系的特性——无政府状态
anarchy含义: 一是指没有政府或缺乏控制 二是指由于不存在政府而导致的没有法律和
政治秩序的混乱和无序 三是指由于不存在政府而人人享有完全自由
的乌托邦社会 四是指单纯的缺乏秩序(与政治和政府无关)。 ——《韦氏新大学词典》(第九版)

近代现代国际关系史 PPT课件

近代现代国际关系史 PPT课件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⑴建立:一战后,战胜国先后开巴黎和会和华盛 顿会议,签订了一系列条约,构成了该体系。
⑵维护机构:国际联盟。 ⑶矛盾
对待德国问题 殖民霸权问题 纽结点 欧洲霸权问题 海上霸权问题 国际联盟问题 德国赔款问题 欧洲安全问题
法 德(战胜国与战败国的主要矛盾) 几对主要矛盾 英 法(争夺欧洲霸权的主要矛盾)
⑵多极化趋势对世界的影响,就目前情况来看, 国际关系中存在着美国、日本、西欧、中国、俄罗斯 五个力量中心。五个力量中心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 影响着世界各地区和许多国家。五个力量中心存在的 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使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 制约和限制,有助于世界安全与稳定。
⑶两极格局的瓦解同前两次大的国际格局变动 不同:①它是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发生 的。 ②这种格局的变动,不是通过将战胜国的 意志强加给战败国,导致各国国际地位的变化的。
⑵内容: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 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 及被占领地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等。
⑶实质和影响:它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基础上, 事实上划分了美苏势力范围;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政 治的烙印;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 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知识归类:(二)
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1、维也纳体系
⑴含义:1814—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欧洲 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称为维也纳体系。
⑵维持机构: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 ⑶实质及作用:是欧洲封建君主企图维护封建秩 序的体现,它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利益, 是历史的反动。但维也纳体系下,各国常用召开会议 的方法解决国际争端,客观上促使国际关系进入一个 新时代。 ⑷瓦解:维也纳体系下存在着阶级矛盾、民族矛 盾、神圣同盟国家内部之间的矛盾;19世纪中期希腊 独立首先打破了维也纳体系所规定的欧洲版图;1830 年比利时独立再次改动了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欧洲版图; 法国七月革命后,维也纳体系名存实亡;1848年欧洲 革命彻底瓦解了维也纳体系。

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的形成.ppt2011

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的形成.ppt2011


对国家主权的确认:战争及和约使帝国境内的很多诸侯等级 的势力得到了加强和扩张。和约从制度上承认了各等级和邦 国在内政外交和宗教事务上的自由,这就意味着诸侯邦国已 经获得了近乎完全的国家主权。封建神权的没落和主权国家 的兴起,标志着国际关系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国家主权原则 的确立对于近代国际法的产生至关重要,它是国际法赖以存 在的基石,因为众多主权国家同时并存、且彼此进行交往与 协作而形成的各种国际关系和整个国际社会的存在是国际法 产生和发展的特定社会基础,和约不仅标志着一个实际的国 际社会的存在,而且标志着一种对国际行为产生直接约束力 的国际法的存在。主权国家的建立宣告了罗马教廷世界政治 的破产,同时为以后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背景:世俗王权的兴起

随着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的开辟,欧洲生产方式发生变 化,更为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出现,新的社会力 量开始形成并且迅速扩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较发 达的地区,经济发展迅速,这就为当地的世俗政权提供了 稳定而庞大的税源基础和物质支持。世俗政权从中获 得巨大的政治经济利益,所以也积极支持这种新的生产 方式,为其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与此相应,以加强王权 为特征的国家主义意识形态出现了。
国家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国家利益至上,这就 驱使国家的君主必须掌握内政外交事务的全权,这势 必与罗马教廷的专制统治产生矛盾和冲突。马 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与处于上升时期的新兴资 产阶级的精神与愿望是一致的,所以新教在资本主义 发展较好的国家影响很大,加强了世俗邦君同神权斗 争的力量。这样,“新教在宗教改革时期很大程度上 与强大的民族国家内商业资本主义的力量融为一体, 并与这些力量占主导地位的国家融为一体”。由此 造成的国家间的矛盾和不同信仰间的冲突最终导致 了17世纪初欧洲总危机的爆发,即三十年战争。

政治国际关系概论课件

政治国际关系概论课件
第十五页,共38页。
1、国家利益决定(juédìng)
关系:国国际家利关益系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
_必__要__条_件__,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 推行对外政策的___依__据__,是对外活动的 __目__的___。
基础
国 共同的利益
合作



(g
(g
uó 利益的相悖
冲突
u
jiā) 利
根源
第十六页,共38页。
A、 ①②④
C、 ①②③
B、 ①③④ D、 ②③④
第二十七页,共38页。
本课小结
(xiǎojié)
主权国家
构成

国际(guójì)组织

国际(guójì)关系的含义
国 际
国际关系 国际关系的内容

国际关系的形式 共同
会 概
利益
国家利益
况 国际关系的 保 基 目
决定因素
障 础的
利益 相悖
合作 冲突
(重点)
A 美国和朝鲜的国家性质不同 B 美国和朝鲜之间的社会意识形态不同 C 美国和朝鲜的政权组织(zǔzhī)形式不同 D 美国和朝鲜之间存在国家利益相悖之处。
第二十六页,共38页。
在国际关系中,第三世界国家历来是中 国团结(tuánjié)与合作的对象,因为( )
①第三世界是国际社会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②团结第三世界符合中国国家的利益 ③合作是第三世界共同发展(fāzhǎn)的必由之路 ④第三世界国家在南北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
国 总

国际组织是主权
国家或社会团体
(tuántǐ)在某
种共同利益基础上结 第五页,共38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1920年代初期,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也成立了国际 关系的研究系所。
虽然亚洲和南美洲也有研究国际关系的学院,但针 对这门学科的研究主要仍是在欧洲和北美洲。
.
7
(二)中国
战国时期,苏秦合纵、张仪连横。
.
8
三、国际关系理论
(一)理想主义/自由主义 (二)现实主义 (三)建构主义
.
9
(一)自由主义/理想主义
进入世界近现代史的国际关系主要是主权国家 以及国家集团之间的相互关系。
.
2
❖ 国际关系包括的内容: ❖ 1、国际关系理论
❖ 2、国际关系的历史
❖ 3、国际关系现实
.
3
第一讲 国际关系理论
一、国际关系内涵 二、国际关系的缘起 三、国际关系理论 四、20世纪国际关系研究主题
.
4
二、国际关系的缘起
(一)西方
古代希腊城邦之间 三次布匿战争 的地中海世界
(希)修昔底德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为现 实主义理论的先驱,指出“国家间政治即权力政 治”。
(意)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也阐述现实主 义理论。
.
5
(英)霍布斯《利维坦》强调权力在人类政治 行为中的重要性。
(法)让·博丹《国家六论》提出了著名的主 权理论,他认为,主权是一切至高无上的权威。
(法)黎塞留提出“天然疆界”理论《政治遗 书》中指出:“我秉政之目的在于,为高卢收回 大自然为它指定的疆界。”
(荷) “国际法之父”格劳秀斯《战争与和平 法》,指出主权国家的关系要用法律形式来调整。
.
6
最初时,只有英国将国际关系作为一门专门领域进 行研究。
在1919年,威尔士大学设立了国际政治的教授职, 成为最早针对国际关系进行专门研究的大学。
国际制度有三种形式:国家间协议和条约;产生于建 设性的正式安排;也可以是暗含的,如美加特殊关系。
国际制度有共同目的:避免无政府状态、降低冲突的 潜能,实现有控制的发展。
代表人物:基欧汉、奥.兰·扬、恩斯特·哈斯
18
C.共和自由主义: 民主和平论
主要观点有: (1)民主国家之间从不(或很少)发生冲突; 即使它们之间发生冲突,彼此也不大会使用武力或以 武力相威胁,; (2)专制国家之间或者民主国家与专制国家之 间更容易发生冲突,而且更易于以武力解决争端。
国际关系
《近代国际关系史纲》,人民大学出版社。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国际关系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国际关系史》,世界知识出版社。
《国际关系史》,法律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2
.
1
一、国际关系内涵
国际关系(International Relations)是政治 学的一个分支,是指处于世界体系内各主权国家和 其它独立实体之间的多次关系——集团、国家、跨 国公司、区域共同体、国际组织等之间的关系和多 维性关系——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 面的关系。即人们超越国家界限建立起来的一种特 殊社会关系。
1、自由主义三大理论预设
2、自由主义内涵
3、自由主义代表人物
4、 60、70年代以来的新自由主义
.
10
(一)理想主义/自由主义
1、理想主义的主要理论: ◆人性可以改造。 ◆战争可以避免。 ◆利益可以调和。 ◆建立国际机构,保卫世界和平。 ◆国际法和国际公约可以保证世界和平。 ◆公众舆论也可以确保世界和平。
自由主义有条件地继承了理想主义的理论假设
.
11
自由主义理论的三大理论预设
❖ 首先是对人性的乐观看法。
❖ 其次是在承认个体的自利与竞争倾向的基础 上,认为个体有共同利益,可以进行合作。
❖ 再次是进步的观念,这是自由主义的核心观 念。
.
12
2、曼宁把自由主义的基本理念概括为如下几 点:
自由主义认为人性是向善的,并且是可以教化的;
注重跨国关系研究;强调复合相互依存。
.
16
新自由制度主义基本理论:
❖ 第一、无政府状态对国家行为的影响并不太大。
❖ 第二、国家间通过制度设计可以增加彼此间的 合作。
❖ 第三、强调绝对收益对一国利益带来的影响。
❖ 第四、认为国家的优先目标是经济福利,因为 它能更容易形成国家间的合作,并从中得利。
❖ 第五、判定一国的对外意图比一国实力更重要。
❖ 第六、国家是理性的行为体决定了国家能够通 过制定有效的国际制度来实现共同的利益。
❖ 第七、除国家外,国际间还存在其他重要的行
为体。
.
17
B.新自由制度主义 或“制度论”(institution theory)或“规制理论”(regime theory)
所谓“规制”指的是“一系列明示或默示的原则、规 范、规则和决策程序,行为体对特定国际关系问题领域的 预期围绕它汇聚起来”。(斯蒂芬·克拉斯纳)
个人的自由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个人自由与福利、社会正义和安全有赖于法制;
自由主义的历史观是进步的,合理的人类社会的 规范设计是可以实现的。
.
13
3、代表人物: 康德:法制状态和永久和平 威尔逊 英国议员诺曼·安及尔等
威尔逊提交给
巴黎和会会议的发
.
言稿的第一页 14
罗伯特·基欧汉(Robert Keohane)
非常谨慎的将自由主义的进步 观念限定为相信“至少有累积的进步 的可能性”。
福山:在冷战后也出现了以 “历史终结”为代表的新的乐观 浪潮,认为共产主义的失败可以 预见一个自由民主主义的全面胜 利。
.
15
4、60、70年代以来的新自由主义:
A.相互依存理论 代表人物: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理查
德·罗斯克兰斯等。代表作是《权力与相互依存》、 《跨国关系和世界政治》、《贸易国家的兴起》。
.
20
(二)现实主义
1、产生的背景
2、代表人物
3、主要流派:
人性现实主义
防御性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
进攻性现实主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21
(二)现实主义
1、对二战进行反思的产物。 Should be==to be
1948年汉斯·摩根索的《国家 间政治》标志着现实主义真正确 立了自己在国际关系理论界的主 导地位。
理由:一是民主国家内部的制度约束,一 是民主国家之间共同的民主规范和文化。
.
19
D.全球治理
1991年冷战结束,全球治理理论诞生。 主要模式:“地球村”模式、世界政府模式、
“和平区”与“动乱区”模式、“三大经济区”模式。
全球治理理论从本质上属于自由主义。
当代全球治理理论的最著名的国际关系理论家 是詹姆斯·N·罗斯诺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