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探讨
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策略探讨

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策略探讨[摘要]化学概念反映化学的本质和变化的规律性,因此概念的讲解是中学化学教学的一个难点。
新学习的概念能否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原有概念建立联系是影响概念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本文就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策略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概念,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5-0094-01引言高中化学概念是高中化学学科基本结构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学好这部分知识有利于化学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有利于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更一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通过学习方式的改变、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这正是新课程理论所倡导的。
一、化学概念的教学策略(一)运用直观形象,让学生获得化学概念的感性知识1、实验直观化学实验是获得感性认识的重要途径。
运用实验来展示有关的化学现象和过程,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典型、更生动、更深刻、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共同特征的感性认识。
尤其对许多化学概念,学生没有直接的生活体验,只有通过实验,刁能让学生掌握充分可靠的感性材料,并进一步透过实验现象深入里层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抽取本质,形成正确概念。
2、语言直观概念的特点之一是抽象性,而且许多化学概念涉及到微观的物质结构。
因此,对中学生而言,理解有一定困难。
因此,概念教学中的教学语言在准确的基础上,还要追求生动、形象、直观。
通过恰当的举例、确切的比喻、鲜明的对比等手法,用学生熟知的、典型的事例来说明复杂抽象的事理,降低学生理解难度。
例如,在“物质的量”概念教学中,关于阿佛加德罗常数,学生没有任何体验,如果通过语言直观告诉学生,1mol水滴假设让50亿人使用,大约能用666万年,学生就会切身感受到1mol所表示的微粒数目是多么巨大,并且领悟到摩尔只能适用于微观粒子,而不能用于宏观物质。
(二)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参与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化学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只有理解了概念,才能牢固地掌握概念。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面临着哪些挑战和机遇?如何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升教学质量?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研究,探讨新课改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探讨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升学生实验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运用现代技术辅助教学等策略,为高中化学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在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的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水平。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新课改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找到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途径,提升学生实验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以及运用现代技术辅助教学的方法。
通过明确研究目的,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实际教学实践,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研究目的也在于为今后的教学改革和教育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的改进和创新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1.3 意义和价值高中化学教学在新课改下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因此研究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的意义和价值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新课程标准和要求,有效应对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
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升学生实验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以及运用现代技术辅助教学,可以更好地适应新教学模式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可以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和方法,开拓教育教学的新局面。
通过总结研究成果,探讨未来研究方向,以及实际应用教学策略,可以为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推动教育现代化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新课改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新课改的实施对高中化学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课改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学生参与、探究、发现、合作的学习方式。
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使得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浅析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科学探索今 天·169·引言与初中阶段的化学知识相比,高中阶段的化学知识更加枯燥乏味,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分散注意力,不能有效地跟随教师教学思路,导致自身学习成绩较为低下。
对此,教师就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和关注,进而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提高自身化学学习效率,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1.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1 师生间缺乏交流互动良好的交流互动不仅能够拉近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还能营造良好的化学课堂气氛,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然而,在当前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师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缺乏与教师交流的机会,不能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
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难以集中注意力,还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最终导致课堂气氛枯燥沉闷,教师无法收获学生的课堂反馈,教学效率低下。
1.2 教学方式缺乏灵活性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但在当前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并没有对新课标的教育内涵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这就导致他们在课程安排和课程设置时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将过多的时间都运用在讲解理论知识方面,忽略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导致学生学习流于形式,难以做到对知识的学以致用。
1.3 对化学实验教学的忽视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教师就要积极开展化学实验,让学生能够获得直观的学习体验。
然而,在当前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部分教师并不注重开展化学实验,导致化学实验教学处在边缘化的地位。
而造成这一原因的就是教师认为开展化学实验需要准备的东西较多,如果要采买这些物资就要耗费大量的财力和物力,所以极少在课堂上开展化学实验,使得学生没有参与化学实验操作的机会,无法做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高一化学下学期教学计划和策略5篇

高一化学下学期教学计划和策略5篇高一化学下学期教学计划和策略1本学期,我担任高一(25)、(26)、(27)、(28)四个班的化学教育教学工作。
为更好的开展工作,特制订教学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认真学习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建议》,认真学习《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深刻理解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进行。
在教学中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改变课程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重视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课程观。
二.教学要求1.认真研究当前教育改革发展趋势,转变传统教学观念,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为重点,重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寓思想教育与课堂教学中,推动学生健康发展,深化教育改革。
2.加强教学研究,提升教学质量。
提倡以科研带教学,以教学促科研,使教学工作课题化。
教师要努力提升教科研的意识和能力,积极探讨科学合理、适应性强的实验方案,改革课堂教学方法,积极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开拓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备课活动中,要把课堂教学改革,德育教育放到首位。
在教学目标、方法、内容的确定、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单元的测试与评估、课内外辅导活动中要从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去思考设计。
3.做好调查研究,真正了解高一文、理科学生的实际情况。
要认真研究学法,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加强分类指导,正确处理对不同类学校和不同类学生的教学要求,重视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提问策略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提问策略研究摘要: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提问策略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堂提问策略,包括多样性问题设计、灵活运用不同技巧、结合具体案例设计问题以及个性化针对学生特点设计提问等方面。
通过研究,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全面素养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提问策略引言核心素养作为当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强调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的关键素养。
高中化学课堂作为学生接触科学知识的重要领域,提问策略的设计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提问策略展开深入研究,旨在为教师提供实用的指导和启示。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和特点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面对各种情境时所需要的能力、技能和价值观念的集合。
它包括了学科素养、方法素养、社会情感素养、价值观素养等多个方面。
高中化学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高度契合。
学习化学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具体的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强调学科素养的发展,要求学生具备系统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能力。
高中化学教学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问题解决、数据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从而促进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化学理论和实验技能,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思考策略。
培养学生的方法素养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与核心素养中的方法素养目标相一致。
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提问的重要性和作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提问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
通过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思维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
此外,通过提问,教师也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使他们更加主动和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
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
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
从教学目标、教学氛围、问题情景、学生主体观、教学方式、教学媒体等方面提出了实现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有效课堂;教学问题;情景策略目前的中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
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
本文结合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探讨有效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一、什么是有效课堂教学有效课堂教学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
有效教学是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备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其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二、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1.确定全面化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效。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由三部分构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课堂教学中只有注重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制定完整的三维教学目标,才能提高目标达成的有效度。
2.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因此而厚重。
”新课程课堂首先要致力于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支持性的学习氛围。
众所周知,写字“气和字则秀”,同样课堂教学“气和课则优”。
可见,要激发学生的主体功能,给学生以友爱、平等、快乐、成功的享受。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一是发扬教学民主,优化教学组织。
二是教师要提高业务素质,优化教学艺术。
三是注重情感投入,加强师生情感沟通。
实践证明,环境越和谐,亲和力越强,教学越有效。
3.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有效的学习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景中实现的,脱离具体情景的学习往往导致机械记忆和被动地接受。
高中化学疑难问题成因探讨教学策略山东莱芜一中

化学学科存在问题
分析与对策
莱芜一中 化学组
目录
一、辉煌的莱芜一中 二、莱芜一中化学组 三、化学组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四、年轻教师增速大。面临迅速 成长的问题。 五、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辉煌的一中
我校蝉联全国自主招生百强中学排行榜榜首 我校王聿昊同学在第33届全国数学奥赛中获金牌签约北大 我校在全国物理竞赛决赛中斩获二金一银 2017年高考:文科张睿阳652分,进入全省前20名; 理科姜鲲鹏690分,进入全省前60名。 文理两科均实现高分成绩历史性新提升! 理科有5名同学进入全省前200名,9名同学进入全省前300名, 12人进入全省前400名! 姜鲲鹏690分李桐681分邱树涵681分王庆恺680分刘天励680分 张奥林677分朱丛林677分孙一哲677分崔若凡677分吴新锐676分毛 文涵675分韩子贤674分 文科1名同学进入全省前20名,2名同学进入全省前100名! 张睿阳652分徐嘉琦637分 全省600分以上理科共有17106人,莱芜一中共有327人,远远 高于全省平均比!
点滴体会和策略
课堂学习中,学生是学生的主体,如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主 动参与课堂学习,充分调动学习学习的积 极主动性。
1、先学后教
2、培养“小老师”
3、小组竞赛 4、建立错题本,
措施和策略
以后我们化学组将抓住高考改革这个机遇, 以化学学会和各年级备课组为核心,潜心 聚力,通力合作,使教研和备课活动更加 常态化、正规化,进一步提高教研的质量, 各备课组积极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多 举行公开课,共同研究。重视四课“备课、 上课、说课、评课”活动。重视高考方向 和题型研究。做到每周有一节公开课,无 论年老还是年轻教师都能随时开门听课, 经得住检验。
在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探讨

No. 2
TM I E E U A I N D C TO
Fe b
在新课标 背景下 的 中 学教 学策略探 讨 高 化
品 明
摘要 : 历年 来, 教育 工作 者在 中学教 育上 不舍 的精神 , 累了很 多优 秀成功 的课 例 , 积 对于这些课例我 们进 行 了有效 的统计的分析 , 并制 定 了中国中学新课程标 准。在新 中学课程标 准背景 下 , 高中化 学课 程也得 到很 大的进 步, 它将化 学与我们的 民生, 与我们 的经济
发展拉得 更近 。让学生可 以学到更 多的课 外知识 。在教 育上 , 寻求更 高、 更远 、 更卓越 的识迫切 的求知欲和社会对人 才需求的渴望 , 开拓创 新 , 与时并进 。
关键词 : 索 教 学 发散性 多变性 高 中化学 课 堂教 育 探 中 图分 类 号 : 6 38 G 3. 文献标识码 : C 文章 编 号 :6 2 8 8 (0 0 0 — 2 5 0 17 — 11 2 1 )2 0 0 — 1
量, 请求 出生 成的氢气质量 比例是多少 ? 1 在课堂教育 中的探 索 解析 : 三种 金属分别与稀 H:O反应化学方 程式 是 S 探索 教学 即以课 堂教育探究为主 , 在课 堂中我们实行对学生 2 1 HS 1 S 十3 A +3 :O =A2 O ) H f ( 启发诱导 的方 法 , 学生独立 学习和相互 借鉴为前 提 , 现有教 把 把 材为基础探 索内容 ; 在课堂外把学 生四周的事物和实际生活为参 Mg 2O =MgO +H +H S 4 S 4 2 T z +HS 4 n O +H n 2O =Z S 4 2 T 照准则 , 让学生多点机会进行充分 自由的表述 、 质疑 、 研究 、 探讨 , 若没参加化学反 应的 A 、 g z 各 1 , L M 、n 克 如题可知 : 该金属在 学生可以以有 计划的 , 有组织 的解 决问题 , 多创 办一 些知识竞赛 , 且与生成 H 的质 知识探讨会 等的活动 。将 自己所学 的知识用 在实际 的问题解决 生成物 中 的化 合价 与该 金属 的原子量 成反 比 , 即 铝反应 后生成多少 克 H , 镁反 应后生成 多少 克 H , 里面 的教学形 式 。与传统 的老师培 训 、 堂教育 、 课 书本 教学为 中 量成正 比 , : 因此产生氢气 的质量 比是多少? 心的教育 相 比, 索教学跟 多的注重学 习的整体性 , 利于调 动 锌反应生成 多少 克 H , 探 有 学生 的积极性 , 使教学 课程 活跃 生动起来 , 培养 学生 的创新 力 。 题 目如下变 化 : I把 Mg A 、 n 种 金 属分 别 投入 到相 同浓 度 的稀 Hs 、 lZ 0 突破重点 、 难点 , 倡导 自立 、 作的学习是新课程 的特点 。高中化 合 如果 生成 H 的质量 相同 , 则消耗 三种金属的质量 比为多少? 学是 以元素 、 有机物 为基底 、 化学 实验做参 照 、 基本理论 为中心开 中, 展 的教育 , 以栽 培学生提 问和解题 的能力为 目标 , 于研究教 育 对 ⅡMg A 、n 、 lz 三种金属分别 与足量的稀 H s 0 反应 , 能正确地 反应 金属 所 消耗 的质量 ( 和 产生 H 的质量 ( 之 间关系 图象 x) : Y) 我们也应如此 。 是? 2 研 究 实 验 教 学 的 发 散 性 美国心理学家吉 尔福特说 过 : 散性思维 是一种不 依常规 、 发 ② 一题多 问 , 在 已知条 件不变 的情 况下 , 出一 部分 的化 指 提 然后按 问题条件 、 要求 , 采用相 对的方法 解决 , 真正做到 寻求 变异 、 多方面 寻求 答案 的思 维方式 , 从 是从 给定的为数众 多 学 问题 , 系统 、 融会贯 通 , 培养 的输 出。在高 中课 程的理科部 分 , 以实验 为主 , 是 化学这个科 目 解一例反 三题的效果。使知识点得 以清 晰 、 也不例外 。实验教学是 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 给学 生把实验操 学生发散思 维的思考能力 ,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 例二: 在复 习《 、 、 一章知识时 , 酸 碱 盐》 笔者选一 道这样的题 : 作作 为一个依据 , 并记 录看到 的实验现象 , 再对 实验过程作 出解 释和结论 。即使教学实 验经过我们的精心挑选 , 也不代表每个实 有 一包 白色粉末 , 能 由 N C 、 u O 、 N ,A N C C , 可 a 1C S K O 、 g O 、 a O 中的 验可 以在短暂 的时间内顺利 完成 , 以实验之前 老师都会做点改 所 种或 几种 组成。做实验得到如下结果 : 取少量该粉末加到 水 I 得到 白色沉 淀 , 上层 溶液 为无色 ;I 白色沉 淀不溶 于稀硝 I该 动, 使得 实验 中的难题 得到解决 。事实上这样 刻意 去做 改动 , 不 中 , 但浪 费了时间精力 , 而且埋没 了学生 的研究 、 创新 的机会 。 酸 。从 以上 实验 可判 断 出 , 粉末 中一定 含有 , 定不 含有 该 一 例如 : 10 年 , 在 8 0 意大利科学家伏特利 用化学能 产生电能据 得 出 的结 论是 : 粉末 中一 定含 有 N C 和 A N 该 a 1 g O, 一定 不含 此发 明了伏 打电池 。反位思考 , 电能是 否也 也能产生化学能呢 ? 直到 10 年 , 87 英国化学家戴 维解 出了这个谜 团 , 他利 用电解发现 有 C S C C ,当学生回答完后 , uO和 a O, 我们还可 以在原题 的基础上 请 了 K、 a C 、 、rB 、 N . a Mg s、 a B等七 种化学 元素 。此例子 证 明了发散 再 增一个个问题 : 问里面可能还含有什 么物质 ? 性地逆 向思 考 、 习化学 的重要 性 , 以在新课 标 的内容里也强 学 所 解: 略 ③一题多解 , 因为在地球上 的所有物体都是 与化学元 素有关 调了对学生发散性的发展 。 的, 所以很 多化学元素 或化合物都 可用好几 个的方法萃取 , 我们 3 用变式法来 思考 、 解决 问题 在教学过程 中最重要 的步骤就是复 习, 了帮助学生 消化重 应该在不 同的角度 上 , 发引导学 生用各式 各样的方法 去解 题 , 为 启 发展学生 的创造力 , 开扩 崭新 点 、 面掌握化学知识 , 全 提高学生 的效率 。学生在 复习中 , 问题是 不仅可 以开发学生 的发散性 思维 , 且能够提高学生 的积极性 。 复 习的 向导 , 时刻 与教 材挂 钩 , 找到 高 中化学 教 材里 面 的延续 的解题思路 , 例三 : 出用 C O还原 氧化 铜 , 写 u 且有 气 体生 成 的化学 方 程 点 。不停的补充和加深学生在高 中化学 的认 知力 。 如果在复习教学过程 中, 作者首先考虑 的是 以教科参 考书为 式 。 解 法 一 : H 和 C O加 热 生 成 c 和水 用 : u u 根本 , 且在解 决问题 的过程 中要抓住 问题根本 规律的变式 研究 , 解法二 : C 用 O和 C O加热生 产 C 和 C u u O 做到形变意不变 , 扣紧主要知识点 , 通过复习能力的培养 , 提高学 习效 率 。 参 考 文献 : 变 式 法 的一 般 形 式 如 下 : 1 1 郁波, 林敬 文. 陆禾化 学教 学艺术 与研 究【 . M】山东教 育 出 ①一题 多变 , 指题 目的 内容不 变的情况下 , 可以导 出多个 结 『 陆禾, 版 社 ,9 7 19 . 果 或 者 多个 答 案 。 【 朱 晓承 . 学开放性试题 的设 计思路 U_ 学教 学,0 6( ) 2 】 化 】 化 20,2 . 1 情况一 : 目里 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互相 调换 。 题 【 赵 春 芳. 学开放 性试 题 的初 步探 讨 与分 析 Ⅲ高等 函授 学报 3 】 化 情况二 : 已知不变 , 只变题 目的类型 。 在考题 复习课里利用 一题 多变的原理 , 可以联系新旧知识点 ( 自然科 学版 ) 0 3(3. , 0, ) 2 0 高丽( 993 ) , 苏海安人 , 17 .一 女 江 本科 学历 , 职称 : 中二 , 间的信 息 , 训练学生逆 向思维 和灵活多变 , 以及 对化学知识 敏锐 作者简 介 : 研 究 方 向 : 学 化 学 , 苏省 南 通 市 海 安 县 实验 中 学 , 苏 南通 中 江 江 洞察力 。 例一: 金属铝 、 、 镁 锌分别 与足量 的稀硫 酸反应 , 它们 相同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
(2015)11-0319-01
1.充分备课和学生预习相结合
备课包括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板书、备实验、备
多媒体、备学生等。教师在备课时,要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
标与要求,找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化
学知识和能力的状况,并据此确定教学方法。备课越充分、
教案设计得越详细、越科学合理,课堂教学效率就会越高。
学生通过老师布置的预习提纲,发现问题并带着问题参加课
堂师生互动学习,学生就会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听课,这样,
教师的备课和学生的充分预习相结合,课堂上就会减少”损
耗”,从而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立足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宗旨,重点、难点是课堂教学
的精髓。如果处理不好,会使学生思维受阻,注意力分散,
造成学习障碍。从而对化学失去兴趣,因而教学方法一定要
多样化。
2.1温故知新。学生知识的获得,应当是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有些知识以前出现过,只是未加以深化。新教材
的难度比老教材降低了,要充分理解,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况,不能盲目拓宽或者加深。如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可以
在初中得失氧的基础上逐步过度到化合价升降,再过度到电
子的转移来认识。
2.2重视实验。演示实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课堂讲授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是学生获取知识、活跃思维、
激发兴趣、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可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
趣和积极性,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上台代替教师去做,培
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如过滤、萃取、蒸发等演示实验,我都
是让学生上台完成的。
2.3教法灵活。对于有些学生从未接触过,难度较大
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
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分散难点,化复杂为简单,以帮助学生
能够较轻松的理解和掌握。
2.4注重研讨。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和阅读
能力。但让学生自己泛泛地阅读,常常会出现不明确阅读目
的,抓不住重点,造成花时间多,收益甚微的结果。课堂讨
论能诱导学生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提出问题,相互交流看
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所以阅读前,要悉心指
导,提出要思考的具体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边阅
读边思考再讨论。这样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5手段先进。现代教育是注重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因此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录像、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电脑等现代教学设备来辅助教学,使一些抽象的东西,或者
我们做不了的实验具体化,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
过渡,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主体作用,简单地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
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
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
学”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充当教学
活动的主角。
教学民主是对”教师中心说”的否定,是对”学生主
体说”的肯定。美国著名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东
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此,教师要走出”多讲
多得,少讲少得,不讲不得”的误区,用尽量少的时间把知
识要点讲明了,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激励学生主动探求问题
解决的思路、方法。教师要放手让学生直接参与问题的设计,
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提出问题的”肥沃土壤”,要
在”导”上多下工夫、多做文章,充分发挥学生的”内驱
力”。
教师要经常采用讨论、争论、辩论等学习方式,鼓励
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敢于发问,善于发问,乐于发问,
使学生不满足于相同结论,不拘泥于常规方法。
新课标指出,自主性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教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师要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教师可以让学生
独立地进行实验准备,自拟实验步骤,搞清实验原理;独立
操作实验仪器,完成实验观察任务;独立处理实验数据;独
立分析推证实验结果;独立想办法解决实验过程中的各种问
题。这一过程,就是要让学生不停地动手、动脑,以此激活
他们的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和创造性,全面培养和提
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4.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可以
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获取化学知
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新课标指出,学习资
源和实践机会处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
这些资源,在生活中学习化学,运用化学,在丰富的实践过
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只有将学
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设计成富有情趣的学习活动,使学
生从熟悉的周围事物中学习,理解知识,感受课堂知识与社
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
学生的教科书”,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
我们的教学不能片面地停留在”是什么”、”为什么”上,
还要更多地在”如何做”上下工夫,贴近学生的个体实际,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认真听课,做好笔记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听讲是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预习的基础上
听课,可使思维活跃,注意力更集中。在听讲中要紧跟老师
的思路,抓住重难点,对于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更要看老师
是如何分析、解决的,自己为什么没弄清楚,这样不但可以
理解这部分知识,还有助于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
带着问题听课,变被动为主动,听课目的性更明确,注意力
更集中。在听讲时也要做到手脑并用,记好听课笔记。记笔
记条理要清楚有序,抓住知识的框架和重难点,特别要记的
内容是知识点间的联系和例题分析思路,对于老师分析某问
题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要特别重视,这正是我们上课时
需要培养的综合能力。
新课标下的化学课本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同学们自主
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有些知识要点在现行的课本并没有
写出,而是要求同学们通过一些栏目的设置,如”交流与讨
论”、”你知道吗?”、”活动与探究”能在课堂中通过实
验和探究讨论等方法加以解决,并将得出的结论和相关的知
识要点认真记录下来。因此,同学们通过课前的预习,课堂
中认真听讲、实验与讨论、观察与思考,认真做好课堂笔记,
以备日后复习之用。如果课堂上没能很好地按照新课标的要
求,认真地做好笔记,那将给同学们课后的复习带来许多烦
恼。好的笔记是教科书知识的浓缩、补充和深化,是思维过
程的展现与提炼。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6.及时复习,认真巩固
人的大脑记忆都存有遗忘的过程,课后及时复习,并
通过一定量的习题加以巩固,是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
节,所以课后的复习与巩固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课后复习,
把预习的内容和老师课上所讲授的内容加以归纳、整理,是
一个知识再现的过程;也是一个强化记忆的过程;更是一个
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的过程。课后巩固不单指完成老师布
置的作业,而是在做作业前先把这部分内容进行复习和总
结。从这些学习经验中可以看出,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预
习是对知识的初步记忆,必须课后及时复习。复习越及时,
遗忘越少。在复习时可先整理笔记,使老师讲课内容再现,
并通过整理、归纳,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在预习、
听讲、复习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已基本掌握,但要对知识
真正理解,能够灵活应用,还必须通过大量的练习加以巩固
以达到一劳永逸的目的。
复习时还应认真阅读化学课本。化学课本是依据化学
课程标准系统地阐述教材内容的教学用书,抓住课本,也就
抓住了基础知识,应该对课本中的主要原理,定律以及重要
的结论和规律着重去看、去记忆。同时还应注意学习化学中
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掌握学习的科学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
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