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后感

合集下载

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观后感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我被眼前所呈现的一切深深震撼。

这座纪念馆以独特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了中国人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勇事迹和无私精神,让我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首先,进入纪念馆的大厅,庄严肃穆的氛围让人肃然起敬。

馆内的展览以时间顺序展开,通过图片、文字和实物的展示,生动地再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始末。

在展览中,我看到了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军队的顽强斗争,以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的场景。

这让我深感中国人民的凝聚力和坚定意志,在面对侵略时的坚决抵抗。

其次,纪念馆中的多媒体展示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通过高清影像和真实的音效,我仿佛身临其境地目睹了当年的战斗场景。

特别是一段记录中国军队英勇战斗的视频,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军人们在战争中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无畏勇气。

这些画面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使我更加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

进入纪念馆的另一个区域,我看到了许多珍贵的实物展品。

这些展品包括军用装备、照片、文件和个人物品等,它们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战场上的艰苦环境和战士们的生活状态。

尤其是一把被子弹击穿的钢盔,让我瞬间明白了那段战争的惨烈与残酷。

同时,展馆内还有一块记录着中国军队阵亡将士名字的墙,这些名字仿佛在默默诉说着他们牺牲的伟大意义。

最后,纪念馆中还有一个小影院,播放了一部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纪录片。

这部影片详细地介绍了抗美援朝的背景、历程以及取得的重大胜利。

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更加清晰地了解到了那段战争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同时,片中展示的壮丽景象和英勇事迹也让我倍感自豪,作为中国人民的一员,我为曾经的英雄们感到无比自豪和敬佩。

通过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我深刻感受到了那段历史的重要性和残酷性。

这座纪念馆以其独特的方式,生动地再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悲壮场景和英勇精神,让我更加珍惜和平,更加热爱祖国。

同时,我也深信,在未来的岁月中,我们要倍加珍惜和平,努力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以对历史的铭记和对英烈的纪念为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日常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多种电子设备,越来越多的原创内容、新闻、广告以及各类信息正在寻找你,穿梭于各个应用之间,触手可及。

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观后感

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观后感

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观后感一直都知道抗美援朝这段历史的伟大,可当我走进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时,那种震撼和感动还是超出了我的想象。

一进纪念馆的大门,那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就扑面而来。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巨大的雕塑,战士们英勇无畏的神情仿佛让我一下子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纪念馆里的展品丰富多样,每一件都承载着沉甸甸的历史。

有战士们穿过的破旧军装,上面的补丁密密麻麻,仿佛在诉说着战争的艰苦;有锈迹斑斑的武器,它们虽然不再锋利,但却见证了无数激烈的战斗。

我站在那些展品前,仔仔细细地看着,心里忍不住想象着当年战士们拿着这些武器奋勇杀敌的场景。

其中有一封战士的家书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那信纸已经泛黄,字迹也有些模糊,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家人的思念和对祖国的忠诚却清晰无比。

他在信里说:“亲爱的爹娘,儿子在这边一切都好,不要挂念。

我们一定会把敌人打跑,保卫咱们的国家,让你们过上安稳的日子。

”这普普通通的话语,却让我的眼眶瞬间湿润了。

他们也是普通人啊,有着自己的亲人,有着对平凡生活的向往,可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们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还有一张照片,拍的是一群战士在雪地里埋伏。

他们的身上落满了雪花,眉毛和胡子都结了冰,可眼神却坚定地望着前方。

我看着那张照片,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那么冷的天,他们就那样一动不动地等着,只为了给敌人致命的一击。

这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勇气啊!在纪念馆里,我还看到了一段关于上甘岭战役的介绍。

那激烈的战斗场景仿佛就在眼前展开。

炮弹不停地轰炸,山头都被削平了好几米,可战士们没有退缩。

没有水喝,他们就舔一舔石头上的露水;没有吃的,就啃一口干粮。

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硬是守住了阵地,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个模拟战场的展厅。

耳边是炮弹的轰鸣声,眼前是硝烟弥漫的场景,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残酷的战场之中。

这一刻,我真正感受到了战争的可怕和战士们的伟大。

当我走出纪念馆的时候,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观后感

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观后感

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观后感在丹东,有一个地方,它承载着一段波澜壮阔、震撼人心的历史,那就是抗美援朝纪念馆。

当我踏入这片神圣的土地,仿佛穿越了时空,走进了那个战火纷飞、英雄辈出的年代。

一进纪念馆的大门,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就扑面而来。

眼前的建筑庄重而宏伟,让人不禁对那段历史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沿着参观路线前行,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充满故事的文物,如同一个个沉默的讲述者,把那段血与火的岁月缓缓道来。

我停留在了一组照片前,那是一群年轻的志愿军战士,他们的脸上还带着些许稚嫩,但眼神中却透露出无比的坚定和勇敢。

照片中的他们,有的在整理装备,有的在相互交流,仿佛下一刻就要奔赴战场。

我不禁想象着他们当时的心情,是对敌人的愤怒?还是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或许都有吧。

他们知道,此去可能一去不返,但为了祖国的安宁、人民的幸福,他们义无反顾。

在一个展柜里,陈列着一件破旧的棉衣。

这件棉衣已经看不出原本的颜色,上面布满了补丁和弹孔。

看着这件棉衣,我仿佛看到了在冰天雪地中坚守阵地的志愿军战士们。

他们穿着单薄的棉衣,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中,与敌人顽强战斗。

他们的身体被冻僵了,但他们的意志却坚如钢铁。

那种坚韧和不屈,让我的眼眶湿润了。

继续往前走,我看到了一把已经生锈的冲锋枪。

枪身上的锈迹仿佛在诉说着它曾经经历过的激烈战斗。

想象着志愿军战士们手持这把枪,冲锋陷阵,奋勇杀敌的场景,我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

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捍卫了祖国的尊严,保卫了我们的和平生活。

在纪念馆里,还有一面巨大的烈士墙。

墙上密密麻麻地刻着烈士的名字,那一个个名字背后,都是一条鲜活的生命,都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他们有的牺牲时还不满二十岁,有的刚刚新婚不久,有的甚至连一张照片都没有留下。

但他们的功绩,将永载史册,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参观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位老人。

他头发花白,身体微微颤抖,但眼神却格外明亮。

他静静地站在一件展品前,泪水顺着脸颊滑落。

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观后感在一个阳光还算和煦的日子里,我走进了抗美援朝纪念馆。

说实话,在踏入那扇门之前,我对那段历史的认知,更多的是停留在书本上的文字和影视作品中的片段。

然而,当我真正置身于这个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地方时,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一进门,那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就紧紧地包裹住了我。

大厅里,一尊尊雕塑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那些战士们的眼神,坚定中透着无畏,让我一下子就沉浸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

我慢慢地踱步在各个展厅之间,眼前的展品一件接着一件,每一件都像是一个时光的切片,把我带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有战士们用过的破旧的枪支,那磨损的枪托和生锈的枪管,仿佛还残留着战火的温度。

还有那些已经泛黄的书信,字迹歪歪扭扭,却饱含着对家人的思念和对胜利的渴望。

在一个角落里,我看到了一套志愿军的军装。

那军装已经有些褪色,上面还打着补丁,但就是这么一套普普通通的军装,却让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穿着它的战士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身影。

衣服上的每一道褶皱,每一个补丁,都像是一个无声的故事。

我凑近去看,甚至能想象到战士们在冰天雪地中穿着它,冻得瑟瑟发抖却依然坚守阵地的情景。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个展示战场场景的区域。

那里有模拟的战壕,有逼真的炮火硝烟。

我小心翼翼地走进战壕,蹲下身子,用手触摸着那些冰冷的泥土。

就在那一刻,我的心猛地一颤。

我想到了那些在这狭窄的战壕里,忍受着敌人的狂轰滥炸,却依然顽强抵抗的志愿军战士们。

他们可能几天几夜都吃不上一口热饭,喝不上一口热水,可他们的眼神中从来没有过退缩。

在一个展柜里,摆放着一双志愿军战士的棉鞋。

那鞋子看起来又笨又重,鞋底几乎被磨穿了。

我盯着那双鞋,心里忍不住想,穿着这样的鞋,在冰天雪地里行军打仗,该是多么的艰难啊!可就是靠着这样的装备,志愿军战士们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

继续往前走,我看到了一面挂满了照片的墙。

那些照片上的战士们,有的还一脸稚气,有的则饱经沧桑。

但他们的脸上都有着同样的神情,那就是坚定和勇敢。

抗美援朝纪念馆参观心得范文(精选6篇)

抗美援朝纪念馆参观心得范文(精选6篇)

抗美援朝纪念馆参观心得范文(精选6篇)抗美援朝纪念馆参观心得1我在参观了抗美援朝纪念馆之后,心中感慨万分,感叹中华民族的坚韧勇猛,感慨中华民族的英雄们的不屈精神。

进入线上抗美援朝纪念馆,伴随着音乐《我的祖国》,我瞬间被带入其中,像是身临在70年前的抗美援朝战场一样。

我怀揣着激动的心情看到了抗美援朝纪念塔,纪念塔四周是英雄们在战场时冲锋的雕塑。

看着他们坚定的表情,恨自己不能早出生70年而为祖国献出自己的力量。

进入序厅,我看到了毛主席和彭德怀将军的雕塑,他们坚定的神态,向我们诠释着,中华民族敢于奋斗的精神。

进入战争厅,我看到了我们中国军队的军容军貌,那所有恶势力都不能击败的英雄。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伴随着激昂慷慨,铿锵有力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我先后参观了抗美援朝战争厅、抗美援朝运动厅、中朝友谊厅、中国人民志愿军英烈厅、纪念厅和全景画馆。

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丰富详实的文献资料、大量历经沧桑的革命文物,全面、客观、真实地再现了70年前抗美援朝战争中那段艰苦卓绝的峥噪岁月。

上甘岭战役、长津湖战役、清川江畔围歼战等战斗场景令人振奋。

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英勇牺牲的英雄形象令人景仰,他们用生命和热血构筑起不朽的丰碑。

70年前的无数中华儿女正是在“爱国主义”精神感召下,义无反顾的加入志愿军队伍,走出国门,在实力悬殊的情况下,同帝国主义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战斗,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诠释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谱写了爱国主义赞歌。

抗美援朝时期,我国经济还十分落后。

在前线,广大志愿军在粮食和衣服补给相当困难的情况下,保持高昂的革命热情和强大的战斗力是战胜敌人的宝贵法宝。

在战斗中涌现了大批的战斗英雄,有抱炸药冲敌阵与敌同归于尽的杨根思;有挺胸膛堵枪眼视死如归的黄继光;有战友伤、自己上、炸死敌军的一级爆破英雄伍先华;有双腿伤、忍痛爬、捐躯开路的许家朋;有子弹打光拉响手榴弹冲向敌人的孙占元;有卧火海忍剧痛、维护潜伏纪律的邱少云;有抢修桥梁保畅通英勇献身的杨连第;有战终日、歼顽敌、屡建战功的杨春增;有冒严寒跳冰窟救少年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有志愿军第一人、领袖之子毛岸英……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这种忠于祖国、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极大地鼓舞不广大战士,也有力地震慑了敌人。

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观后感前些日子,我去参观了抗美援朝纪念馆。

这一趟下来,心里头那滋味儿,真是复杂得很呐!一走进纪念馆,那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就把我给笼罩住了。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巨大的雕塑和展板,上面刻着的、画着的,都是那段血与火的历史。

我慢慢地走着,眼睛紧紧盯着那些展示的物品和照片。

有志愿军战士们用过的破旧的枪支、磨损的水壶,还有带着血迹的军装。

每一样东西,都好像在默默地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我在一个展柜前停住了脚步,里面放着一封志愿军战士的家书。

信纸已经泛黄,字迹也有些模糊,但那种深情和坚定却透过岁月,清晰地展现在我眼前。

信里写道:“亲爱的爹娘,孩儿在这边一切都好,不要挂念。

我们一定会把敌人赶回老家,保卫咱们的国家和亲人。

” 想象着那个年轻的战士,在战火纷飞的间隙,借着微弱的灯光写下这封信,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

继续往前走,一幅巨大的战场照片吸引了我。

照片上,硝烟弥漫,志愿军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冲锋。

他们的眼神中没有丝毫的畏惧,只有坚定和勇敢。

我仔细地看着照片上的每一个细节,战士们脸上的尘土、身上的弹痕,仿佛都在告诉我战争的残酷。

还有一个展区,展示的是志愿军战士们的日常生活。

那简陋的营地、单薄的被褥,让人心里一阵发酸。

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依然坚守着,为了心中的信念,为了祖国和人民。

我看到了一块展板,上面记录着一位叫“小李”的战士的故事。

小李是个年轻的新兵,刚上战场的时候,心里害怕得不行。

可在一次战斗中,眼看着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他突然就不怕了,端起枪就冲向了敌人。

最后,他受了重伤,但愣是坚持到了战斗胜利。

看着这个故事,我仿佛能看到小李当时那决绝的身影,能感受到他内心的勇气和力量。

在纪念馆里,我还看到了许多当年的纪录片片段。

黑白的画面里,战士们高呼着口号,奋勇杀敌。

那震耳欲聋的喊杀声,仿佛穿越了时空,在我的耳边回响。

不知不觉,我走到了出口。

回头望去,那些展品、那些照片,依然在我的脑海中不断浮现。

走出纪念馆,外面的阳光有些刺眼。

抗美援朝纪念馆观后感二年级

抗美援朝纪念馆观后感二年级

抗美援朝纪念馆观后感二年级一、参观前的期待。

二年级的我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

当老师说要去抗美援朝纪念馆参观的时候,我的心里就像有只小兔子在蹦跶。

我只知道这是一场很伟大的战争,可具体是什么样的,我还不太清楚,所以特别期待去看看。

二、走进纪念馆。

1. 庄严的氛围。

一走进纪念馆,那种庄严的氛围就扑面而来。

里面的灯光不是很明亮,但却有一种让人安静下来的力量。

墙壁上挂着很多照片,那些照片里的军人叔叔们都表情严肃,他们穿着厚厚的军装,有的还背着重重的枪。

2. 丰富的展品。

我看到了好多以前从来没见过的东西。

有破旧的军衣,上面还有补丁和血迹,我想这一定是志愿军叔叔们在战场上穿过的。

还有一些很古老的枪,它们看起来很笨重,但是我知道就是这些枪,在志愿军叔叔的手里发挥了巨大的力量。

还有很多信件,那些信件都是志愿军叔叔们写给家人的,虽然我不太能看懂上面的字,但是我能感受到他们对家人的思念和对祖国的热爱。

三、印象深刻的部分。

1. 战斗场景复原。

有一个地方复原了战斗的场景,那里有小小的山包,山上有很多假人做成的志愿军战士和美国士兵。

志愿军战士们趴在地上,有的在瞄准,有的在扔手榴弹。

枪炮声在耳边响起,虽然我知道是假的,但还是有点害怕。

我仿佛看到了真正的战场上,志愿军叔叔们不怕危险,勇敢地冲向敌人。

我想他们当时一定非常勇敢,心里只想着保卫祖国。

2. 英雄事迹。

在纪念馆里,我还听到了很多英雄的事迹。

像黄继光叔叔,他为了让部队能够顺利前进,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眼。

还有邱少云叔叔,他为了不暴露潜伏部队,忍受着大火的燃烧,一动也不动,最后壮烈牺牲。

听到这些故事的时候,我的眼睛里充满了泪水。

这些英雄叔叔们太伟大了,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四、参观后的感受。

1. 珍惜现在的生活。

从纪念馆出来后,我心里一直在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啊。

我们可以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可以吃到各种各样的美食,可以穿漂亮的衣服。

这些都是志愿军叔叔们用生命换来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

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观后感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走进了抗美援朝纪念馆。

刚一进门,那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就扑面而来,让我原本轻松的心情瞬间变得沉重起来。

进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巨大的黑白照片,照片上的战士们目光坚定,神情刚毅。

他们的眼神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让我一下子就被拉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我慢慢地走着,仔细地看着每一件展品。

其中有一件破旧的棉衣,上面布满了补丁和弹孔。

看着这件棉衣,我仿佛看到了在冰天雪地中,战士们穿着单薄的衣服,忍受着严寒,依然坚守在阵地上。

他们的身体或许早已被冻僵,但他们的意志却像钢铁一般坚强。

还有一把已经锈迹斑斑的步枪,枪身上的划痕和磨损见证了它曾经经历过的激烈战斗。

我想象着战士们紧紧握着这把枪,向着敌人勇敢地射击,为了保卫祖国和人民,毫不退缩。

在一个展柜里,摆放着一封战士的家书。

信纸已经泛黄,字迹也有些模糊,但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人的思念和对祖国的忠诚。

他在信中写道:“亲爱的爸爸妈妈,我在这边一切都好,不要挂念。

我们一定会取得胜利,让祖国的人民过上安宁的日子。

”这普普通通的话语,却让我的眼眶湿润了。

他们为了大家舍弃了小家,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动容。

继续往前走,我看到了一组雕塑,展现的是战士们在冲锋陷阵的场景。

他们有的高举着旗帜,有的端着枪呐喊着向前冲。

雕塑栩栩如生,仿佛能听到他们的喊杀声。

我站在那里,呆呆地看着,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敬佩之情。

在一个角落里,有一块展板详细介绍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那是在一个深夜,敌人突然发起了进攻。

志愿军战士们在睡梦中被惊醒,但他们迅速反应,拿起武器投入战斗。

没有丝毫的犹豫和畏惧,他们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

炮弹在身边爆炸,子弹在耳边呼啸,但他们没有退缩。

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终于击退了敌人,守住了阵地。

这场战斗的细节描述让我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战士们的英勇无畏。

参观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一个小小的细节。

在一个展示战士们生活用品的区域,有一个破旧的水壶,壶盖上还刻着一个名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观后感
四年的时间匆匆流过,转眼间那个令世界震惊全中国瞬间陷入哀痛的日子已过去了四年。

却让人觉得犹如昨日,心中那种沉沉的感觉依然存在着,仿佛在嘲笑着我们的无能为力,无力预防那天灾,无力阻止死亡,同样无力阻止62年前的那场战争······
2012年5月12日的今天天是阴沉的一如我的心情,与同学一起去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

一下车便看到那高高耸立的纪念塔,心中又是一抖,纪念塔的正面镶嵌着邓小平同志题写的“抗美援朝纪念塔”七个鎏金大字,下面是由旗帜、鲜花、彩带组成的汉白玉塔花,代表和平、胜利和友谊。

塔的背面是颂扬中国人民志愿军丰功伟绩的塔文。

塔体两侧分别刻有抗美援朝纪念章与和平万岁纪念章。

(1)可那四周的游人可想过那耸立的背后是多少鲜血多少的白骨······是那鲜血和白骨给刚刚站起如个孩童般的中国一个稳稳站立的坚强支点。

我不曾经历过那个时代,也无法用语言来说明那到底是段怎样的时间,那不是史料或是视频可以传达出的,我不知道那是的领导人是怎样的无可奈何却仍打起精神争取力挽狂澜,我不知道那时的战士是否疲倦,是否厌恶了战争,是否想后到家中看看妻儿父母却不得不为祖国的安宁而奔赴战场保家卫国,我不知道那时的人民是怎样的期待安宁却听到战事又起时的怔然,我不知道他们送走战士的时候是否有泪水在眼眶中不能落下······
那些是我无法碰触的过去而今天在抗美援朝纪念馆中我仿佛逆转时间看到了其中一角。

耳边是轻柔的介绍的声音:抗美援朝纪念馆,始建于1958年,当时隶属安东市人民委员会文化科。

纪念馆的前身是1953年创建的“辽东省地志博物馆筹备处”。

1956中11月2日,经辽宁省文化局批准,成立了“安东历史文物陈列馆”,原辽东省地志博物馆筹备处撤销。

1957年7月,安东历史文物陈列馆开辟了“原始社会”、“历史文物”陈列,同时设有“抗美援朝纪念”专室等共十二个陈列室。

1958年9月29日经辽宁省文化局上报中央
文化部批准,将“安东历史文物陈列馆”改为“抗美援朝纪念馆”郭沫若同志题写了馆名。

看着那大厅中的雕像和照片我仿佛看到各民主党派聚集签下联合宣言,仿佛看到那因设备不完善而无比艰难的战役。

一幅幅的照片无声的诉说着那个血泪的时代,多少人撒血异国他乡,再也无法归来永远埋骨异国。

那是怎样的寂寥悲凄,那渐渐无神的双眼里有着怎样的遗憾,那慢慢腐烂的身躯里有着怎样强烈的愿望,可惜在无人能知。

当参观到第三次战役的展厅时进来了许多小学生,他们手拉手的参观着喧哗着,他们可知他们头顶的照片意味着什么,走到门口时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看那第三次战役的介绍,看的那样仔细而专注,这位老人才是真的是想看看纪念馆的吧。

进来了那么多得旅游团,那么多的人,有几个如这老者一般是真想回味那是的艰辛悲苦呢,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毕竟我也是为完成作业而来,我也没资格说他们。

观着史诗般的展览,我的心被深深的震撼着,62年前进行的抗美援朝战争是抵御侵略、反对强权的伟大壮举。

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百业待举。

在朝鲜处于生死存亡、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的危急关头,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

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开赴朝鲜。

历经千难万险,打败了不可一世的美国侵略者。

志愿军指战员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进而形成了中国人民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我们伟大的志愿军战士不愧是最可爱的人,他们圆满完成了中国人民赋予的光荣而伟大的使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以宝贵的生命维护和平与安宁,以壮丽的青春谱写了历史的光辉篇章。

正是因为有了那些先辈的牺牲,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生活。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争的创伤随着岁月的流失似乎慢慢地抹平了,但那场战争留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印迹却永远不会消失,10余万为国捐躯的中华好儿女的英名更是永远铭记不忘。

勿忘过去,珍惜今天。

我们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我们要时刻珍惜这一切。

追忆那场战争,我们应该满怀感激之情向最可爱的人--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向牺牲在朝鲜土地上的光荣的烈士们和他们的家属深深致敬!向尚
健在的参加那次战争的整整一代人深深致敬!
有人说:忘记历史等于背叛!虽然有些偏激但并不无道理。

那些历史是由先辈们用鲜血白骨泼写的,用他们的青春换来的,虽是保家卫国之战可谁都不能否定它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亚洲的作用,对朝鲜半岛的作用。

如今无数的先辈长眠于绵延的长白山脚下,那号角之声已经消散在朝鲜半岛的上空但那声声号角之声不该在我们心中消散,那是代表中国人民共和国的对世界发出的声音。

中国虽未多强大但绝不低头。

(1)本句描写来源于民心网()原文链接:/tx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