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纪念馆
抗美援朝纪念馆解说词

抗美援朝纪念馆解说词各位朋友们,今儿咱们聊聊一个特别的地方——抗美援朝纪念馆。
这地儿,可不一般,它就像一本活生生的历史书,把咱们国家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给一五一十地摆在了眼前。
一走进纪念馆的大门,那感觉,就像是穿越了时空隧道,一下子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迎面而来的,是一尊尊栩栩如生的雕像,他们或冲锋陷阵,或凝神远眺,那眼神里,全是坚定和不屈。
这些雕像啊,就像是那些英勇的志愿军战士的化身,静静地诉说着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再往里头走,嘿,那展览厅里的展品,琳琅满目,看得人眼花缭乱。
有老式的步枪、手榴弹,还有那些破旧的军装、棉袄,每一件都透着岁月的痕迹,每一件都承载着沉甸甸的历史。
你瞅瞅那些照片,黑白的,但画面里的故事却鲜活得跟昨天才发生似的。
战士们在雪地里啃着冻成冰坨子的土豆,眼神里却没有一丝怨言;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冲锋,脸上写满了坚毅和勇敢。
这些照片,就像是历史的见证者,静静地讲述着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
最让我动容的,还是那些志愿军战士的遗书。
一封封书信,字迹或工整或潦草,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都是对家人的深深眷恋和对祖国的无限忠诚。
有的战士在信中写道:“如果我牺牲了,请告诉我的父母,儿子尽忠了。
”这简单的话语,却让人泪目。
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安宁。
走在这个纪念馆里,我时常会想,这些战士们,他们也是血肉之躯,也有七情六欲,但在国家和民族的大义面前,他们选择了牺牲小我,成就大我。
这种精神,这种情怀,是我们今天无论如何都不能忘记的。
当然了,这个纪念馆里还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和细节,比如那些战士们是怎么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坚持战斗的,他们是怎么用智慧和勇气一次次打败敌人的。
这些故事啊,听起来就像是在看一部精彩绝伦的电影,让人欲罢不能。
总的来说啊,这个抗美援朝纪念馆啊,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历史课堂。
它让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那段历史的厚重和残酷,也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抗美援朝纪念馆

抗美援朝纪念馆位于丹东市锦江山大街68号,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专题纪念馆,始建于1958年,郭沫若同志题写馆名。
1993年7月27日,即朝鲜停战协定签字40周年新馆落成并正式开馆,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参加开馆仪式并为纪念馆剪彩。
抗美援朝纪念馆新馆是由陈列馆、全景画馆、纪念塔三大建筑主体组成的建筑群,融中华民族的传统风格和现代建筑特色于一体。
总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12,000平方米。
陈列馆的平面布局是呈品字形的三层建筑,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楼高19.4米,上有5个民族风格的小亭,外墙为灰白花岗岩剁斧石贴面。
陈列馆的中央为序厅,序厅的正面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浮雕群像为背景,正中是毛泽东和彭德怀的巨型圆雕像,两侧分别是志愿军战歌和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同志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命令。
全景画馆为高28.4米,直径46米的圆形建筑,建筑面积3,35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上层为全景画陈列厅,下层为空军专馆和临时展厅。
纪念塔由塔基群房和纪念塔主体组成,塔高53米,象征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签字,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伟大胜利。
塔面用高梁红花岗岩剁斧石贴面。
塔基群房建筑面积2,900平方米,外墙为灰白色花岗岩蘑菇石贴面。
纪念塔正面是邓小平同志题写的“抗美援朝纪念塔”七个鎏金大字,背面是记载志愿军英雄业绩的塔文。
抗美援朝纪念馆以抗美援朝战争史为基本陈列,主要陈列内容分布在陈列馆、空军专馆、全景画馆和露天兵器陈列场。
陈列馆全部陈列内容分布在10个展厅内,展线440米,陈列面积1,630平方米。
展出历史照片500余幅,文物1,000余件,辅以复原陈列、电动沙盘、电动图表、影视设备等现代化陈列设施,利用全封闭玻璃通柜式展线,以及自然光、灯光结合的采光方式,生动地展示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
全景画馆陈列有全景画《清川江畔围歼战》。
画面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为背景,以清川江畔三所里,龙源里、松骨峰等阻击战为重点,形象地反映志愿军在战场上的英雄气慨。
红色的见证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

红色的见证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抗美援朝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1950年至1953年期间,为了保卫国家和平,抵制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而奋勇战斗的一段历史。
为了纪念这段英雄壮举,中国政府于1978年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建立了抗美援朝纪念馆。
作为红色的见证,这座纪念馆向世人展示了英雄的事迹,让后人铭记历史,牢记民族的英勇精神。
一、抗美援朝纪念馆的建筑风格和布局抗美援朝纪念馆坐落在延吉市朝鲜街,占地面积约为30000平方米。
整个纪念馆的建筑风格独特,充满了浓厚的军事氛围。
入口处树立着两座高大的石狮,镶嵌着巨大的抗美援朝胜利纪念章石塑,高度凸显了英雄主义的精神。
纪念馆的大门上方挂着一副金字大匾:“红色的见证”。
大门敞开,迎接着参观者的是一条宽敞的纪念大道。
纪念大道的两侧是代表不同军种的武器装备和道具,展示着抗美援朝时期中国军队的强大战斗力。
参观者沿着纪念大道继续前行,可以看到刻有英勇将士姓名的纪念碑,以及展示抗美援朝全程事迹的纪念堂。
二、纪念馆内部的展览陈列纪念馆内部的展览陈列分为多个展区,每个展区都精心设计,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参观者呈现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背景、作战经过以及英勇战士的事迹。
首先进入的是历史背景展区,通过大型沙盘模型和珍贵的历史文物,向参观者展示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来龙去脉,以及国家面临的严峻形势。
此外,还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了抗美援朝期间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团结力量。
接下来进入的是战斗过程展区,通过战斗地图、模拟作战场景和实物重现,生动地再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英勇战斗。
参观者可以清楚地看到战斗的规模、战场的复杂性以及中国军队的精确指挥和英勇打击敌人的场面。
最后进入的是英勇将士事迹展区,这里展示了抗美援朝期间无数英勇将士的事迹和个人英勇战斗的细节。
以珍贵的纪念品、照片和文字等多种形式,生动地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精神和忠诚信仰。
三、纪念馆的意义和影响抗美援朝纪念馆不仅仅是一座普通的纪念馆,更是一座具有深远意义的红色见证。
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观后感抗美援朝纪念馆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击美国侵略的英勇事迹而建立的。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这座纪念馆,并深受感动。
以下是我个人的观后感。
首先,抗美援朝纪念馆的建筑气势磅礴,豪迈庄严。
纪念馆的整体设计极具震撼力,宏大的建筑形式与高耸的雕塑矗立在草坪上,给人一种威严庄重的感觉。
巍峨的石雕、巨大的红色字幕和红旗鲜艳的飘扬,犹如一座庄严的守护者,向世人讲述着英雄们的事迹。
进入纪念馆内部,展览陈列着丰富的历史文物和图片资料。
通过这些展品,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参与抗美援朝的英雄们的艰苦奋斗和无私牺牲。
一张张历史照片,一封封亲历者的日记,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亲眼见证历史,跨越时空,重温历史的伤痛与荣耀。
在参观过程中,我特别被雕塑和壁画所深深吸引。
其中一座雕塑展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浴血奋战的场景,他们身姿挺拔,英勇无畏,展现出了一种坚定正义、敢于牺牲的英雄气概。
壁画中的千里长征、战场交锋、生死抉择,生动地描绘了这段历史。
这些艺术作品逼真地再现了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传奇,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参观过程中,我还听取了导游的讲解,了解了更多关于抗美援朝的历史知识。
导游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参战的背景、战斗的历程,以及英雄人物的事迹。
他们曾经在战场上与敌人激烈交锋,坚决捍卫着祖国的尊严和领土完整。
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永不磨灭的英雄篇章。
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浩然正气和英勇精神。
那段岁月,中国人民志愿军以挫败美国侵略为己任,义无反顾地投身战斗,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勇往直前。
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守卫着和平与公正。
他们的英勇事迹将永远铭刻在历史长河之中。
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让我深感中国人民的伟大与勇敢。
我们应该倍加珍惜今天的和平,不忘历史,传承英烈精神。
同时,我们还要努力学习英雄们对于民族独立、和平与发展的追求,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是一次极具教育意义的历史体验。
抗美援朝纪念馆景点介绍

抗美援朝纪念馆景点介绍
抗美援朝纪念馆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纪念馆建筑面积12500平方米,是集纪念馆、展览馆、
陈列馆于一体的综合性展馆,主要由“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纪念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纪念馆”和“抗美援朝纪念馆附属工程——志愿军烈士遗骸运回与安葬仪式”三个部分组成。
在碑体四周,是由汉白玉雕成的18条巨龙,象征着中国人民志愿军从1950年10月25日开始,直至1951年6月10日胜利回国。
碑体正面镶嵌着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纪念碑”9个大字。
碑体背面是由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彭真题写的“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纪念碑”14个大字,还有邓小平同志和宋任穷同志题写的碑文。
整个碑
体高8米、宽4.35米、厚0.28米,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壮观、雄伟。
碑体上刻着著名书法家李铎先生所书“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纪念碑”14个大字。
—— 1 —1 —。
辽宁省吉林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抗美援朝纪念馆简介

辽宁省吉林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抗美援朝纪念馆简介辽宁省吉林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抗美援朝纪念馆是为了纪念和展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勇奋斗和巨大牺牲而设立的一座重要纪念馆。
该纪念馆位于辽宁省吉林市即石油街44号,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
它是一座集纪念、展示和教育于一体的殿堂,旨在通过丰富的展示和深入的解读,让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和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意义和英雄精神。
馆内的展览分为多个主题区域,包括:战争起因和背景、志愿军入朝及战役过程、战士英勇事迹展示等。
每个主题区域都通过图片、文字、音频和实物等多种展示手段,生动地再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战斗场景和英雄事迹。
馆内还设有专门的展示区域,供观众亲身感受战争的残酷和英勇,例如模拟战场体验区、抗美援朝影像展播厅等。
在馆内,游客可以了解志愿军的壮丽事迹,英勇的战斗精神和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纪念馆还收集并展示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珍贵图片,包括志愿军的制服、武器、装备和生活用品等,这些珍贵的实物进一步诠释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真实面貌。
同时,纪念馆通过举办主题展览和丰富的教育活动来普及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知识。
孩子们可以参观军事实物展示区域,参加与抗美援朝有关的互动游戏和模拟体验项目。
纪念馆还定期举办学术研讨和讲座,邀请专家学者探讨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诸多问题。
辽宁省吉林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抗美援朝纪念馆致力于传承和弘扬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记忆和英雄精神。
它不仅是一座寄托着人民对英雄的敬意和纪念的场所,更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基地,使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国家的历史,珍惜和维护和平的珍贵。
通过参观和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我们可以深刻认识到中国人民不怕牺牲,为了国家的独立和尊严,勇往直前的英勇精神。
这种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走上新时代中国梦的伟大征程。
辽宁省吉林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抗美援朝纪念馆,作为一个重要的纪念和教育场所,将持续不断地向人们传递和弘扬英雄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始终保持军民团结,坚决维护国家的和平与安宁。
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观后感抗美援朝纪念馆是我国为了纪念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英烈和展示战争历史的重要场所。
最近,我有幸参观了抗美援朝纪念馆,深受震撼和教育。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那个英勇坚毅的年代,深入了解了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战争过程和英烈事迹。
以下是我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的观后感。
首先,抗美援朝纪念馆的外观庄严肃穆,给人一种庄重的感觉。
纪念馆巍峨的外墙上刻有“抗美援朝纪念馆”几个大字,彰显了这里的特殊意义。
从一进馆门开始,就能感受到馆内充满了历史氛围。
馆内陈列有大量珍贵的图片、文字、实物等,生动地再现了当年抗美援朝的场景,使人仿佛回到了那个残酷而激烈的战争年代。
其次,抗美援朝纪念馆的展示内容丰富多样,展示手法别具匠心。
在馆内的不同展厅,我看到了大量关于抗美援朝的历史文献、照片、战争武器等实物。
这些珍贵的文物和实物极具历史价值,让我更加直观地了解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和历程。
特别是一些英烈的事迹展示,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们的无私奉献和英勇无畏,让我对这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除了实物展示,纪念馆还通过多媒体手段,如声光电效果、沙盘模型等,将抗美援朝的战斗场景再现在观众面前。
这种展示手法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更加生动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与英雄的壮丽。
此外,馆内还设置了一些互动体验区域,观众可以通过参与其中,增加对抗美援朝历史的了解和体会。
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让我不仅了解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英烈们的伟大牺牲精神。
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为了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毫不犹豫地赴汤蹈火,英勇奋战。
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抗美援朝战争最伟大的篇章,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坚韧和勇敢。
通过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我深深感受到了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性,明白了我们必须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稳定。
同时,纪念馆所传递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将激励我们这一代人传承和发扬抗美援朝英烈们的爱国精神,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总的来说,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是一次深刻的历史教育,让我从中获得了很多的感悟和启示。
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讲解

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讲解走进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哎呀,那感觉就像穿越了时光隧道。
眼前的展品、图片还有那些当年的老故事,简直让人热血沸腾。
馆里那些雕塑和墙上的照片,像在跟你说:“嘿,快来听听我们的故事!”你会看到许多英勇的士兵,那身影真是铮铮铁骨,让人心里一阵感动。
哦,对了,还有那些展示的武器,听说可是经过历史洗礼的,真让人觉得神奇。
你知道吗,馆里有一个特别的展区,讲的是那些在战争中英勇牺牲的英雄们。
哎呀,站在那里,心里真是五味杂陈。
有的人可能觉得这就是一段历史,但其实这是一种精神。
这些英雄们的事迹,就像是活的教材,告诉我们什么叫做无畏无惧,什么叫做为国捐躯。
看着那些年轻的面孔,我不禁想,哎,他们那么年轻,竟然为了我们现在的生活付出了如此巨大的代价。
心里一阵酸楚。
再往里走,馆里的多媒体展览也很有意思。
大屏幕上放映着抗美援朝的纪录片,画面里那些炮火连天的场景,真的是让人心惊肉跳。
感觉就像自己亲临其境,耳边响起的枪声、爆炸声,简直让人热血沸腾。
你会忍不住想,真的是战斗啊,拼的是血性,拼的是勇气!那些士兵一个个都像是当年电影里的英雄,拼了命地守护着我们的家园。
在这里,你还可以看到很多关于志愿军的故事。
志愿军的将士们可真是不怕死,简直就是“宁死不屈”的代名词。
他们远赴他乡,面临的是冰冷的天气和无情的敌人,可是他们却毫不退缩。
说到这,我心里就有一种强烈的敬佩。
试想一下,换作是我们,能做到那样吗?这份勇气,这份担当,真的让人心里充满了敬意。
说到这,咱们还不能忘了那些支援前线的普通百姓。
哎,他们也是这场战争背后不为人知的英雄。
那些为了支援前线而奔波忙碌的人们,他们的身影同样让人动容。
想象一下,家家户户都在为前线的战士们送衣送粮,那种团结一心的感觉,简直让人热泪盈眶。
就像俗话说的:“同舟共济”,大家一起携手面对困难,真是感人至深。
参观完后,心里总会有些感慨。
我们现在的生活真的来之不易啊。
那些为了今天的和平而战斗的人们,付出了多少呢?所以,咱们要珍惜眼前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美援朝纪念馆抗美援朝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专题纪念馆,始建于1958年10月,1993年7月27日,新馆落成并正式开馆。
纪念馆坐落在辽宁省丹东市市中心北部风景秀丽的英华山上,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新义州市隔江相望。
由纪念塔、陈列馆、全景画馆三大主体建筑构成。
纪念塔高53米,正面为邓小平题写的塔名,背面刻有记述中国人民志愿军光辉业绩的塔文。
陈列馆通过700余幅照片、1000多件文物以及图表、沙盘、绘画、模型、雕塑等,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了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的伟大史实。
全景画馆陈列着长132米、高18米的全景画《清川江畔围歼战》,人们在旋转看台上观看,犹如身临其境,深为志愿军指战员浴血奋战的英雄气概所感佩。
文化传承抗美朝援纪念馆共收藏文物19500余件,分为两大系列,即抗美援朝文物和历史文物。
现收藏抗美援朝文物121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7件,如原志愿军副司令员洪学智同志的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平壤以北道路调查材料和朝鲜交通调查图;志愿军参谋长解方同志在谈判时期使用的照相机;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李志民同志的一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第十九兵团司令员杨得志同志的一级国旗勋章、第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同志的卡宾枪;魏巍同志的《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手稿等。
该馆还收藏有历史文物7391件,其中瓷器826件,铜器126件,镇币2687件,书画355件,其它工艺品627件。
历史文物中有国家一级文物4件,即战国时期的叶脉纹双纽铜镜、青铜短剑、元代的乳白黑釉花大罐、清乾隆年间象牙雕塔。
背景资料1950年9月15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出兵朝鲜,在仁川登陆,并将战火引向中国边境,轰炸安东(今丹东市)等地。
应朝鲜民主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发兵朝鲜,与朝鲜人民军共同战斗,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经过三年艰苦战斗,迫使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取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大堂正面的雕塑志愿军用过的武器黄继光烈士塑像全景画描写的战争场鸭绿江断桥丹东鸭绿江断桥,断桥原为鸭绿江上第一座桥,始建于1909年,长944.2米,宽11米,十二孔,第四孔为“开闭梁”,可旋转开合,便于船舶航行。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被美军炸毁。
中方一侧残存四孔,成为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见证。
现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游人可登桥凭吊游觅。
是鸭绿江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大桥景区主要景点。
历史鸭绿江断桥是集耻辱、斗争、成就于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1905年,日本侵略者为掠夺中国,强行在鸭绿江上修建了这座大桥,抗美援朝期间,美军为切断我方供给线,1950年11月8日炸断此桥,只剩下残留在朝鲜一侧的“断桥”。
这座桥问世近100年来,亲历了中华民族从忍屈受辱到奋起抗争,从历经挫折到不断胜利,从当家作主站起来到改革开放富起来的艰难历程。
站在断桥之上,不仅可以回顾历史,增强爱国热情,更可以饱览丹东市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
1993年丹东市委、市政府投资200多万元开发断桥,几年来,又投资400万元,用于增添景点和维修,使断桥成为设施完善、功能齐备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旅游地,先后被评为省及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正式成为中国第二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8年来,断桥共接待中外观众90多万人次。
1993年6月,断桥被开辟为旅游景点。
桥上现有原桥旋转及炸断处观赏台各一处,炮楼一个,桥史话展板30块。
游客参观断桥,不仅能了解断桥历史,观看中朝两岸风光,更能激发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
2001年6月,鸭绿江断桥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04年8月,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列为国家重点建设红色旅游景区。
修建“鸭绿江断桥”是鸭绿江上诸多桥中的第一桥,1909年5月动工,1911年10月竣工,为当时殖民机构日本驻鲜总督府铁道局所建,始为铁路桥,长944.2米,宽11米,十二孔,从中方数第四孔为开闭梁,以四号墩为轴,可旋转90°,便于过往船只航行,1943年4月当时对中国东北和朝鲜实行殖民统治的日本人在此桥上游不足百米处建成第二座铁路大桥,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两座鸭绿江大桥成为我国支援朝鲜前线的交通大动脉。
侵朝美军多次对大桥狂轰炸,1950年11月,第一桥被炸毁。
中方所剩四孔惨桥保留至今,被称为“鸭绿江断桥”。
第一桥为废桥,中方一侧所剩四孔残桥保留至今,习惯称为“断桥”。
意义“断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鸭绿江断桥是1993年修复开发的战争遗迹型旅游景点,命名为“鸭绿江断桥”,桥身漆为浅蓝色,意不忘殖民统治和侵略战争,祈盼和维护世界和平。
桥头上方曲弦式钢梁正中悬挂的紫铜巨扁上的“鸭绿江断桥”五个金色大字,为迟浩田题写。
断桥上的成千上万处弹痕,至今遗留宛然,成为抗美援朝的见证。
断桥仿佛是一位屹立江中的历史老人,凭吊和铭记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业迹。
现在,鸭绿江断桥是全国重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桥上遗留的累累弹痕和桥头飞翔的群群白鸽,把战争与和平两个不同的画面同时呈现在游客面前,令人深受教育。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两座鸭绿江大桥成为我国支援朝鲜前线的交通大动脉。
侵朝美军多次对大桥狂轰乱炸,1950年11月,第一座桥被炸毁。
中方所剩四孔惨桥保留至今,被称为“鸭绿江断桥”。
短桥上的成千上万处弹痕,至今遗留宛然,成为抗美援朝的见证。
断桥仿佛是一位屹立江中的历史老人,凭吊和铭记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业迹。
现在,鸭绿江断桥是全国重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桥上遗留的累累弹痕和桥头飞翔的群群白鸽,把战争与和平两个不同的画面同时呈现在游客面前,令人深受教育。
辽东解放烈士纪念塔纪念塔于1948年冬兴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落成。
纪念塔用白色花岗岩砌成。
塔体为花岗岩、钢筋、混凝土结构。
整体造型由环形塔基、圆形塔座、方型塔身、铜铸塑像四部分构成,通高10.73米,方向南偏东10度,俯瞰丹东市区。
塔顶矗立着一尊铜铸解放军战士塑像,高2.08米,重约2吨。
他头戴棉军帽,帽上有五星,身着棉大衣,胸前佩两枚勋章,右手持枪,左手振臂呐喊,仿佛是在呼唤人们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冲锋,那勇往直前的神态气势,栩栩如生。
青铜雕像设计制作者为古达,丛肇芝设计基座,辽东军区后勤部协助制作。
塔正面镌刻着立体鎏金塔名题字“为解放辽东人民而牺牲的烈士纪念塔”和“1949年10月1日奠基”一行小字。
塔东侧题词是:“为解放辽东人民而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我们有信心来完成你们所未竟的建设新中国的伟大事业。
中国共产党辽东省委员会辽东省人民政府辽东军区司令部政治部敬志公元1949年10月立”。
总计82个字,由当时中共辽东省委书记张闻天撰。
塔西侧题词为:“为解放辽东人民而牺牲的烈士千古!全市人民将永念你们的伟绩,以英勇而勤劳的工作建设新安东。
中国共产党安东市委员会安东市人民政府”总计62个字,由当时安东市长陈北辰撰。
两侧字均为原辽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佟冬的手迹。
烈士塔周围苍松翠柏环抱,正面有花岗岩铺成的路面,每逢清明时节,人们来此公祭烈士,敬献花圈,缅怀先烈。
这座纪念塔不仅是丹东的骄傲,也是游人瞻仰的革命文物。
1962年4月12日,这座纪念塔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又被定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辽东解放烈士纪念塔",巍巍屹立在锦江山公园的中心,为秀美的锦江山增添了庄严的气氛。
它以独特的选型、鲜明的特色,成为革命先烈为解放辽东而英勇献身的历史见证。
纪念塔于1948年冬兴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落成。
整体选型由环形塔基、塔座、方型塔身、铜铸塑像四部分构成,总高度为10.73米,面南偏东10度,俯瞰丹东市区。
塔顶矗立着一尊铜铸解放军战士塑像,高2.08米,重约2吨。
他右手持枪,左手振臂呐喊,仿佛是在呼唤人们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冲锋,那勇往直前的神态气势,栩栩如生。
这座纪念塔不仅是丹东的骄傲,也是游人瞻仰的革命文物。
此塔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5年初,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鹿岛大鹿岛,位于祖国万里海疆的东端,矗立于烟波浩淼的黄海北域,面积6.6平方公里,为辽宁省丹东东港市孤山镇所辖。
“天萃物华,地聚灵象”,寸海寸金的经济价值、相对完整的生态价值、独具特色的景观价值,被誉为“中国北方的夏威夷”。
大鹿岛度假区位于辽宁省东港市大孤山南19海里的大鹿岛上,总面积6.6平方公里,景色独秀。
北与大孤山隔海相望,东与獐岛唇齿相依,远望孤岛高耸,兀亢海面,如一只梅花鹿卧于黄海之中。
与韩国、朝鲜毗邻,,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黄海之滨。
在其南面海域,是震惊中外的中日“甲午海战”的古战场。
著名爱国将领邓世昌指挥的“致远舰”至今还沉睡附近的海底。
凭吊甲午英灵,邓世昌和全体将士及“致远号”化为民族精神的象征,访古追今,让人慨叹。
因此,大鹿岛现已成为闻名中外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避暑观光旅游胜地。
主要特产大鹿岛四面环海,盛产对虾、梭子蟹、海螺、杂色蛤、文蛤以及各种鱼类等上百个品种,且以鲜活著称,为美食家赞不绝口,岛上有二郎石、嘎巴枣树、滴水、老虎洞、骆驼峰、邓世昌墓和邓世昌塑像、毛文龙碑、海神娘娘庙、英式导航灯塔以及丹麦教堂遗址等多处自然和人文景观,岛前环抱的月亮湾、双珠滩、为中国北海角最大的天然浴场,也是游人拾贝、垂钩、冲浪、晨观日出、夜半听涛的理想去处。
地区介绍月亮湾大鹿岛大鹿岛前的月亮湾,是一个天然浴场,海岸线长3公里,纵深1公里,坡降只有1米。
滩沙细腻无海底礁石,为全国少有的优质浴场。
游人可在滩上追波逐浪,乘船游弋海上。
入夜,岸上霓虹灯倒映海中,五彩斑斓,岸上灯,水中灯,交相辉映,令人目眩。
而到了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是海神娘娘的生日,岛上人家都要到滩上送海灯,月亮湾又成了一个灯的世界。
有许多外地游人为此特意赶来观海灯。
音乐喷泉音乐喷泉广场占地20,000平方米,是岛上人和游客休闲、娱乐、游玩的场所。
傍晚,你可以坐在这里喝着啤酒,吃着海味烧烤,看音乐喷泉变幻莫测的水柱和灯光,听悠然荡起的海潮,又是一番心境和情趣,你也可以拿起麦克尽情唱一首你喜爱的歌。
吃完了,喝足了,你可以独坐海边,看月光下波光粼粼的大海。
看大海锦缎一样在月光下抖动,你的思绪会无羁无绊,放飞得很远,似乎进了时间隧道,与古人坦荡博大的胸廓相通,陡增无限感慨。
邓世昌塑像为了纪念邓世昌以身殉国,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2000年大鹿岛人在岛上立起了这座花岗岩雕塑,大理石基座上的文字是由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题写的。
整个雕塑庄严凝重,邓将军威武高大,手按腰刀,炯炯的目光远望大海,象征我国的领海神圣不可侵犯。
嘎吧枣树嘎吧枣树400余龄。
主干围9尺,高三丈三,冠覆25步。
中秋后紫红色枣熟,甘甜如饴,嚼之发出“嘎巴嘎巴”声响,因此得名。
相传可消灾避难,佑护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