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关节炎的针灸疗法

合集下载

温针灸配合药物治疗急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温针灸配合药物治疗急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1 一般资料 共 6 例活动期 R 3 . 2 O A, 个月为 1 疗程,
喋呤 ( 上海信谊 公 司生产 ) 批准文 号为 : , 国药 准字
H 1264每片 25 o, 3004 , . r 用法 1 g次, 。美洛昔 g 0 / EJ a r ll  ̄ 康为苏州威尔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 批准文号为 : 国药 准字 t 062 1每片 75 n, - 013 , I 2 . r 用法为 1 g 1 1 口 g 5r , 次 a 3 服 。3个 月 为 1 程 , 意接 受 治 疗 的可 继 续 观察 3 疗 愿 个月, 甲胺喋呤组( 对照组) 出现呕吐时用氯丙 嗪 04 .
治疗着手, 用温针灸联合应用恩赛类药物治疗 R A取 得 了满意 的疗效 , 介绍 如下。
1 临床资料
计。
13 两组 患者 基本 情况 及可 比性分析 .
两 组患 者 的
年龄、 性别构成、 x线分期和关节功能基本匹配。治疗
前 观察指标 : 痛 、 休息 双手 握力 、 晨僵 时间 、 关节肿胀 和
11 病例选择 .
111 入组标准 ( ) .. 1 符合美 国类风湿病学会 1 7 9 8 年的 R A诊断标准 ;2活动期患者 ;3年龄在 l ~ 5 () () 8 6 岁之间 ;4关节 功能 分 级为 2—3级 ;5 治 疗前 签署 () () 知情同意书, 自愿为原则。 11 排除标准 .. 2 () 1严重心、 、 肝 肾等脏 器及血液、
关键词 : 温针 灸 ; 类风 湿性 关节 炎; 药物疗 法
中 图分类 : B
文章 编号 :05 7920 )1 00—0 10 —07(090 —04 2
类风湿性关节炎( e a i ah t, A , r u td r r sR )是临床 h m o t i i 常见的 自 身免疫性疾病 。目前 , 临床采用 D A D 药 MRs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关节疾病,主要特征是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红肿等症状。

在中医理论中,类风湿关节炎属于“痹证”范畴,主要表现为“风湿痹痛”,属于“风邪侵袭”、“湿浸筋骨”,“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等证型。

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中医会采用针灸、推拿、草药等治疗方法,从而达到缓解炎症、改善症状的效果。

以下是中医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的具体方法。

一、辨证分型1、风寒湿痹型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手脚发冷等症状,疼痛感较重,多在天冷加重。

舌质胖大,苔白滑。

脉象偏缓、沉紧。

2、风湿湿痹型此型病变多见于寒湿外侵而引起的风湿湿痹。

病变多累及肢体关节,其特点是疼痛多于肿胀,疼痛酸痛或楚痛较多。

有时疼痛之处可见有红肿,不大,常有厌风怕冷,口舌粘滞,大便不解,小便清长等症状。

舌质胖大,舌苔白腻或黄腻,脉象浮缓。

3、湿热湿痹型此型病变多见于湿热客于经络而致的湿热痹痛。

病变病变伴有关节疼痛、肿胀,疼痛剧烈,热重,热痛凶猛,红肿明显。

舌质红、苔黄腻或黄干,脉象滑数。

4、血瘀湿痹型主要表现为关节变形、疼痛剧烈、活动受限,多在天气湿重时加重。

舌质暗紫或青,苔紫黯或白腻,脉象沉细。

二、中医治疗方法1、针灸疗法(1)风寒湿痹型治疗重点在于祛风散寒,舒筋活血。

常用穴位有风池、大椎、太冲、阳陵泉等,主要配伍取穴配伍为大椎、风池、太冲、阳陵泉。

(2)风湿湿痹型特点是抑制风湿、舒筋活络。

常用穴位有风池、曲池、阳关、养老等,主要配伍取穴为曲池、风池、阳关、养老。

2、推拿疗法通过推拿按摩,调理气血、舒筋活络,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炎症,改善关节功能。

适用于风寒湿痹型、风湿湿痹型。

3、草药疗法根据不同的辨证类型,中医会配制不同的中药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常用的中药有羌活、细辛、川芎、桂枝、桑枝、乌药、乌梅、当归、川芎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中医会选择不同的中药组方来调理身体,促进疾病康复。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可以通过中医辨证论治的疾病,中医通过针灸、推拿、草药等治疗方法,可以调理气血、舒筋活络,缓解炎症,改善症状,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治疗方案介绍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治疗方案介绍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治疗方案介绍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关节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和功能障碍。

作为一种慢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病因、病程和患者的整体情况。

中医学中有许多治疗方案可以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包括草药、针灸、拔罐和推拿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案。

1.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一种常见的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方法。

根据病情的不同,医生会开具不同的中药方剂。

常用的中药包括红花、当归、川芎、白芍、鸡血藤等,这些中药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可以缓解关节疼痛和肿胀。

此外,中药还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减轻炎症反应,促进关节的修复和再生。

2.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学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气血和经络的运行来缓解关节疼痛和僵硬。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合谷、阳关、曲池等,这些穴位位于关节周围,刺激这些穴位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

此外,针灸还可以调节患者的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

3.拔罐疗法:拔罐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也有一定效果。

拔罐可以通过在患者的背部或关节周围刺激穴位,促进经络和气血的畅通,加速炎症物质的排除。

拔罐还可以通过增加组织的新陈代谢来促进关节的修复和再生。

在拔罐疗法中,常用的拔罐材料包括玻璃罐、竹罐和铜罐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拔罐方法。

4.推拿疗法:推拿是一种通过按摩和揉捏来调节气血和经络的治疗方法。

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也有一定效果。

推拿可以通过在关节周围施加适当的力量和摩擦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肿胀。

推拿还可以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促进关节的修复和再生。

推拿疗法一般由经验丰富的中医师进行,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症状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中医骨伤科学如何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中医骨伤科学如何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中医骨伤科学如何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生活不便。

中医骨伤科学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能够有效地缓解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骨伤科学认为,风湿性关节炎属于“痹证”范畴。

其发病多与外感风、寒、湿邪,正气不足,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等因素有关。

风、寒、湿邪侵袭人体,留滞经络关节,导致气血痹阻不通,从而出现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等症状。

正气不足则是发病的内在因素,如肝肾亏虚、气血虚弱等,使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下降,容易感受外邪而发病。

在诊断方面,中医骨伤科学注重四诊合参,即通过望、闻、问、切四种方法来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

望诊主要观察患者的关节形态、肤色、舌苔等;闻诊包括听患者的声音、呼吸等;问诊则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发作时间、诱因、疼痛特点、全身症状等;切诊包括切脉和触摸关节,以了解脉象和关节的温度、硬度等情况。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资料,判断疾病的性质、部位和正邪盛衰,为治疗提供依据。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中医骨伤科学有多种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拔罐、中药熏洗、小针刀等。

中药治疗是中医骨伤科学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辨证论治,选用合适的方剂。

比如,对于风寒湿痹证,常用的方剂有乌头汤、防风汤等;对于风湿热痹证,常用白虎加桂枝汤、宣痹汤等;对于肝肾亏虚证,常用独活寄生汤等。

同时,还可以根据症状加减药物。

例如,关节疼痛明显的,加用延胡索、乳香、没药等活血止痛;关节肿胀明显的,加用茯苓、泽泻、薏苡仁等利水消肿。

针灸推拿也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通过针刺穴位,可以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止痛的目的。

常用的穴位有关元、气海、足三里、肾俞、脾俞、大椎、风池等。

推拿则可以放松肌肉,改善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

手法包括揉法、按法、推法、拿法等。

在推拿时,要注意手法的轻重和力度,避免对关节造成损伤。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关节疼痛、红肿、僵硬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主要与风寒湿邪侵袭关节引起的气滞、血瘀、痰浊和肝肾亏虚等因素有关。

在中医治疗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以达到疏风散寒、活血化瘀、化湿通络、益肝肾等治疗目的。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辨证论治。

一、辨证1.寒湿偏盛型特点:患者关节肿痛,疼痛剧烈,且多以手、腕、膝关节为主,疼痛部位较局限,且伴有寒凝、肿胀、关节活动受限,身体不适,舌苔白腻,脉沉紧。

治法:祛风散寒、祛湿利湿。

选用温阳祛寒药物,如制附片、独活、防风等进行治疗。

2.湿热夹蒸型特点:患者全身疼痛,关节肿胀红热,疼痛剧烈,舌质红苔黄腻,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除湿、活血化瘀。

中药方可选用黄芪、白术、赤芍、炮麦芽、地丁等药物进行治疗。

4.痰浊阻络型特点:患者肢体麻木、重肿、关节疼痛,舌苔腻厚,脉濡缓。

治法:祛痰通络、化浊利湿。

中药方可选用海藻、海藻藻、半夏、陈皮等药物进行治疗。

二、治疗1.中药治疗(1)温经理气、化湿通络选用草乌、细辛、防风、桂枝等药物清散肝风,祛风散寒,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温经理气,化湿通络,以消除痰浊、湿气,达到止痛、消肿的目的。

(2)活血化瘀、益气活血选用当归、川芎、白芍、灵芝、黄芪、人参等药物活血化瘀,益气健脾,以改善气血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3)清热除湿、益肝肾选用黄芩、黄连、知母、白术、山药、桑椹等药物清热除湿、益肝肾,以清肝热、益肝肾、除湿利水,调节机体的内环境,增强侵抗能力。

2.针灸治疗(1)主治穴位:风池、大椎、肩髃、阳陵泉等穴位。

(2)调理经络:选取合适的穴位进行针灸刺激,以舒缓患者的肌肉疼痛,恢复受损的关节功能,增强体质,改善免疫功能。

3.推拿按摩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择适当的推拿按摩手法,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疼痛,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关节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

其特点是以多发性关节炎症为主要表现,常伴有全身症状,如疲乏、失眠等。

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属于“痹证”范畴,其病机主要为风寒湿邪侵袭关节,阻滞经络,引发气滞、血瘀,导致关节功能受限、疼痛不适。

在中医的治疗下,除了常规的调理身体、舒筋活络的治疗方法外,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以达到疗效最佳的目的。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介绍一下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一、辨证分型1. 风寒湿型主要症状: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疼痛较重,病情反复加剧,乏力,喜温喜按。

舌质:舌苔白腻,脉象沉紧。

治疗原则:祛风散寒,活络舒筋。

2. 湿热瘀阻型主要症状:关节红肿热痛明显,局部渗出,腻腻不渴,病情重,易出现皮肤溃疡,口腔溃疡等。

舌质:舌质偏红,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治疗原则:清热利湿,祛瘀通络。

二、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和病情特点,中医医师会进行个性化的中药处方,常用的药物包括:防风、羌活、红花、当归等,用于祛风散寒、活血化瘀、舒筋活络。

还会根据患者的辨证情况加减药物,以达到最佳疗效。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常用方法,通过针刺穴位,调理经络,活血化瘀,舒筋活络,从而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

常用的穴位包括:四神聪、风池、合谷等,搭配适当的针刺手法和灸法,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通过按摩治疗来调理气血、舒筋活络的方法,适用于轻度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的患者。

按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法和力度,既可以缓解疼痛,又可以起到舒筋活络的作用。

三、饮食调理在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过程中,饮食调理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一般来说,患者应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易于消化的清淡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

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大豆制品、海鱼等,对于帮助康复也非常有益。

四、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对于改善关节炎症状,增强身体免疫力有着重要作用。

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13例

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13例

效: 和治疗前相 比, 各方面均无进步。
3 . 2 治 疗 结 果
准 …判定 。①关节及其周 围晨僵 至少 l h ( ≥6周 ) 。② 至 少 3 个 以上关节部位关节 炎 ( t6周 ) > 。③ 腕、 掌指 关节 或近端关节 肿( >6周 ) 1 。④对称性关节炎 ( ≥6周 ) 。⑤类风湿结节 。⑥类 风 湿因子( R F ) 阳性 ( 滴度 >1 : 3 2 ) 。⑦手 和腕有典 型类风湿性
墟、 三阴交 、 悬钟 、 阳陵泉 、 阴陵泉、 足三里、 双膝眼 、 血海 。
2 . 1 . 2 操 作 方 法
先 针刺四肢 穴位 , 皮肤 常规消毒 后 , 选取 1 . 5寸毫 针 , 内外
膝眼沿膝关 节间隙 向髁 间隆起 方 向呈 8 0 。 夹角 斜刺 1 . 2寸 , 余 穴 直刺 0 . 5寸 ~1 . 2寸 , 得气后留针 3 0m i n , 内外 膝眼和阳陵泉 、 足 三里 、 外关 、 曲池 、 肩髑 得 气后 , 取 1 . 2 e l n长艾 条 各灸 两段 。 后针刺华佗 夹脊 穴 , 皮肤常规 消毒后 , 选取 1 . 5寸毫针 , 沿脊 柱 方 向斜刺 1寸 一1 . 2寸 , 得气后 留针 3 0 a r i n , 每日1 次, 1 0次 为 1 疗程 。疗程 间休 息 3 d一 5 d后进行下一疗程 。
1 临床 资料
1 . 1 一 般 资 料
1 1 3例均为我院 2 0 0 8年 1 月 一 2 0 1 2年 5月 门诊 患者 , 其 中
状消除 , 关 节功能基本恢复 , 能参 加正 常工 作 , 实 验室检查 结果
基本正常 ; 好转 : 主要症状基本 消失 , 主要关节功 能基本恢 复或 明显进步 , 生活不 能 自理转 为能够 自理 , 或者失去工作 和劳动能

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0例

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0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摘要: 目的
探 讨针 灸全 程 治疗类 风湿 性 关 节炎 方法 的临床 应 用及 疗效 。 方法
将 在我 处 首诊 的 10 名 患者 , 全程进 行 针灸 治疗 的 5 名 0 按 O 治 疗组 的生 活 自理能
患 者和 非全 程针 灸 治疗 的 5 名 患 者分 为治 疗组 和对 照组 进行 观察 ,并 于 l 3年 后对 其 生活情 况 进行 残疾 评 定 。结果 O ~ 力优 于 对照 组 ,而治 疗组 的基 本 或完全 瘫 痪者 低于 对 照组 。结 论 关键 词 :针 刺 :艾灸 :类 风 湿性 关节 炎 :针灸 学
d i 1 . 6 /i n 1 7 .7 92 l . .3 o : 03 9js .6 2 2 7 . 01 0 0 9 .s 0 4 文 章编 号 : 1 7 .7 9 ( 0 0 1 -0 50 6 2 2 7 2 1 )一40 —2 4
类 风 湿性 关 节炎 虽然 是慢 性难 治性 疾 病 ,但是 通过 合 理 的中医 针灸 全程 治疗
参 考 文 献
【]胡有 谷. 椎 间盘突 出症[ 1E : 民卫 生 出版社 , 9 :. 1 腰 M】 京 人 ] 1 52 9 []李易 蒲. 用推 拿与 牵 引疗 法[ . 京: 民体 育 出版社 , 9 :. 2 实 M】 北 人 1 95 9
( 稿 日期:2 00—1 收 01—4 0 )
短期 内疼痛加重 ,故两 次治疗 间隔 3 d为宜 。⑦ 对于 ~5
情况 ,笔者采用 背法 治之 ,取得 了 良好的效果 。对于 虽 有腰椎变直伴腰后伸障碍 , 经常规推拿牵 引效 果 良好 者, 则不需背法 治疗 ;对 于腰椎变直或腰 生理 曲度增大 ,而 伴弯腰 障碍者 , 则需采用其他 方法治疗 , 在此 不做讨 论。 3 2 背法利用患者 自身重力牵 引, . 与医者腰臀 部杠杆 原 理,作用直达病所 ,操 作时患者全 身放松 ,腰肌及腰 椎 小关节松弛 ,椎 间隙椎 间孔随之增大 ,从而改善病变 部 位椎 管内外环境 ,减轻局 部神经血管及 周围组织水肿 , 为疾病 回复创造 了条件 ;通 过术者腰臀运动 带动患者腰 和 下肢 做轻柔而有规律 的摆 动回旋 ,而 具有类似于后伸 扳法 、摇法的作用 ,能缓解痉 挛 ,整 复小关节错位 ,矫 正腰椎 后凸畸形 。这是背法独 特的优势 ,是 其他手法其 他操作 体位所不具备 的。背法 具有轻柔 、操 作简单 、动 作幅度 与刺激 强度随意可调 等特点 。其适应 症为:急性 腰扭伤 、腰椎 小关节紊乱 、腰 椎间盘突 出症 。因笔者患 轻度腰椎 间盘突 出症 ,采用背 法治疗 患者后 ,常感下肢 不适 ,所 以只针对腰腿痛而 见腰椎变直甚或 后凸,并伴 腰后伸功 能障碍 ,经常规牵 引推拿疗效欠佳 者 ,才选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湿性关节炎的针灸疗法
本病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是风湿热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

多数以急性发热和关节痛发病,
临床以出现游走性的多关节红、肿、热、痛为特征。

其轻者仅有关节酸重,轻度疼痛;重者
则表现为多关节红肿、灼热、剧烈疼痛,或伴有关节腔渗液,并可伴有高热或中等发热等全
身症状,以膝、肩、肘、腕、踝关节受累为主。

本病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明了。

但多数学者认为与甲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人体所发
生的变态反应有关。

也有人提出本病与病毒感染有关,或隐藏的病毒感染与链球菌共同产生
致病作用。

但是人体抵抗力和反应性对本病发生亦起着重要作用。

本病病理改变是结缔组织
炎症,包括浆液渗出、增殖和瘢痕形成。

1症状与诊断
1.1 发病前1~4周曾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史。

如扁桃腺炎、咽炎等。

1.2 急性游走性、多关节对称性的大关节炎性征,如受累局部呈现红、肿、热、痛,部分患
者可伴有风湿热的其他病征,如风湿性心脏病、皮下结节、环形红斑等。

1.3 炎症消失后,关节功能可完全恢复正常,而不遗留关节畸形。

1.4 辅助检查:血清中抗链球菌溶血素“0”凝集效价常明显增高。

血沉在急性期增快,白细胞
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

1.5 鉴别诊断:本病需与化脓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等疾病相鉴别。

2辨证论治
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多属热痹、湿热痹类型,稳定期多兼见气阴两虚之证。

临床可分为以下
二个主要类型。

2.1 热痹(多见于急性活动期)
症状壮热,口渴,汗出,关节红肿,灼热疼痛,屈伸艰难,或见环形红斑。

舌赤苔黄,脉数、疾或促。

治法清热解毒,通络蠲痹。

处方大椎曲池外关阳陵泉血海合谷三阴交患部相关腧穴
随症加减根据患病部位不同,可选择下述病变局部穴位配合治疗。

颔部:下关颊车合谷
颈部:风池天柱列缺
肩部:臑俞肩髃肩髎
肘部:曲池手三里小海天井
腕部:外关曲池养老大陵
掌指部:八邪合谷阳池
腰部:肾俞气海俞大肠俞或腰夹脊穴
骶部:八髎腰眼压痛点围刺
脊背部:大椎胸椎夹脊穴或督脉椎间隙排刺
髋部:环跳居髂压痛点围刺
膝部:委中阳陵泉阴陵泉三阴交鹤顶犊鼻
踝部:昆仑照海解溪丘墟
趾踱部:八风临泣太溪
也可随病因选穴,如行痹加膈俞、血海、风门;痛痹可在痛点刺络拔罐,或加温灸;著痹加
温灸或脾俞、阴陵泉。

刺灸方法大椎点刺3~5点后闪火拔罐,余穴均施以平补平泻法。

局部配穴取患侧合谷刺向
劳宫,用泻法,边施术边令患者活动下颌关节。

风池平刺,刺向椎间方向,八髎、腰眼或压
痛点围刺以泻法,痛甚或红肿者可针后刺络拔罐。

余穴均施以泻法,或平补平泻法,达局部
酸胀为度。

2.2 湿热合痹(多见于反复发作期)
症状发热,午后热重或身热不扬,汗出不解,关节肿胀疼痛,肢体困重酸楚,食欲不振。

舌赤苔腻,脉滑数。

治法清利湿热,消肿止痛。

处方大椎身柱肺俞脾俞膈俞
随症加减参见热痹型局部配穴。

刺灸方法背俞穴施平补平泻法,余穴皆以泻法,关节部位可围刺或拔罐。

方义大椎、身柱皆督脉要穴,且大椎为诸阳经之会穴,故二穴通阳以化湿。

配合肺俞以行气,膈俞以行血,配脾俞以健脾化湿,局部腧穴用以疏通患部经络,蠲痹散邪。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发病年龄多在20至
45岁,女性多于男性。

本病发病缓慢.临床表现以对称多发性关节炎为特征,以指、腕、踝
等小关节受累较多见,呈反复发作,并伴有全身症状,晚期可见关节畸形。

寒冷、潮湿、外伤、感染及精神刺激为常见的诱发因素。

多数学者认为本病发病过程与免疫
反应有关。

而组织损伤的原理,也是因细胞及体液免疫,造成淋巴因子释放,免疫复合物沉
积在滑膜等组织后激起的反应所致。

3辨证论治
3.1 外邪袭表(多见于前驱期)
症状微热、恶寒,周身酸楚乏力,肢体疼痛。

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浮数。

治法疏风散寒。

处方大椎身柱外关合谷委中跗阳
刺灸方法诸穴均用泻法。

其中大椎可点刺出血。

恶寒重者,可加温针或针灸并用。

方义大椎为诸阳经与督脉之交会穴,善于通阳解表,宣行气血。

配身柱、外关以助解表疏邪之力,配合谷以解表退热,通经止痛。

委中、跗阳为足太阳膀胱经穴,以加强疏风解表的作用。

膀胱经脉从头至足,行走脊腰腘踝,故此二穴尚可通经止痛。

3.2 行痹(关节病变早、中期多见)
症状以手、足小关节游走性疼痛为特征,可伴有关节肿胀。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蠲痹疏风,通络止痛。

处方大椎风门膈俞血海病变关节局部腧穴(参见风湿性关节炎)
刺灸方法诸穴均用泻法,其中大椎可再行刺络拔罐出血。

方义本方以疏风散邪、养血行血为组方原则。

大椎通阳解表散邪,配风门以加强疏风解表之力。

取血会膈俞和脾经之血海以行血养血,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

关节的局部穴位以通络止痛。

3.3 著痹(关节病变后期多见)
症状痛有定处,关节肿胀或肿大畸形,或僵直难以屈伸,肌肉萎缩。

舌质赤而瘦干,苔厚,脉沉数。

兼见消瘦、贫血者为气血两衰,脉多沉细而数,舌淡。

治法健脾益气,蠲痹渗湿。

气血两虚者兼以养血。

处方脾俞膈俞肾俞阳陵泉三阴交病变关节局部腧穴(参见风湿性关节炎)
刺灸方法背俞穴施补法,或以温灸加针,病变关节局部腧穴施以泻法。

方义背俞以补脾益肾养血为主,皆为扶正、健脾、固肾之意。

筋会阳陵泉可濡养筋脉,三阴交以滋阴养血,又可健脾化湿。

局部腧穴泻之,可疏通经络,通痹止痛。

参考文献
[1]盛佑祥,赵仓焕.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机理研究进展[J];上海针灸杂志;2004年12期.
[2]钟小蓓,王光义,贺志光.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
志.2004年04期.
[3]铃木聪,田伟,李学武.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针灸;2005年02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