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后术腔粘膜转归阶段的划分及处理原则
自制一次性鼻腔冲洗器在鼻内镜术后的应用观察

北方药学 2 1 0 2年第 9卷第 1 期
自制一次性鼻腔 冲洗器在 鼻 内镜 术后 的应 用观 察
罗永 明 胡新平 崔慧玲 (西 遂 县 民 院 遂 3 9 ) 江 省 川 人 医 川 4 0 30
摘要 : 目的: 观察鼻 内镜术后使 用 自制一次性鼻腔 冲洗器冲洗鼻腔的效 果。方法: 将我院耳鼻喉科 2 1 0 0年 1月一 0 1年 6月收 21 住 的 10例确诊 为慢性鼻 窦炎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8 均行功能性 鼻 内镜手术, 术后在给 予相 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 治疗 组用 自 制一次性 鼻腔 冲洗 器冲洗鼻腔 , 对照组仅行鼻 内 下换 药, 镜 术后 ld1 O 、 个月、 个 月鼻 内镜 下观察鼻腔黏 膜恢 复情况 , 2 评 价 2 患者疗效。 组 结果 : 治疗组各项指标均 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 统计 学意义(<. ) P 0 5。结论 : 内窥镜 术后使 用 自 0 鼻 制一 次性鼻腔 冲洗器冲洗鼻腔 , 能够促进鼻腔黏 膜的恢复和黏膜上 皮化 , 缩短疗程 , 高手术治愈 率。 提 关键词 : 内镜手术 一次性鼻腔 冲洗器 鼻腔 冲洗 护理 鼻
一
( 接5 上 8页 )
E 郑 透皮 给 药【. J 国外 医学 皮肤性 病 学分册 , ] [] 2杨锡强 , 易著文. 学【 . 6版 , 儿科 M] 第 北京: 民卫生 出版社 , [] 、 文 , 家润 . 人 4- 联 19 ,5 4 :2 . 992( ) 9 2 2 0 3 4 3 8 0 5: 5 — 5 . 何 药剂 学研 究进展 [. J 中国药 学杂志 ,03 3 ] 2 0 ,6 [ 杨锡 强, 3 ] 易著文. 学[ ] 6 , 儿科 M. 版 北京: 民卫生 出版 社 , 【] 志荣 , 勤. 第 人 5张
功能性鼻窦内窥镜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同时做好 心理 准备 , 向患 者介绍手术 的 ③做好术后生活护理 。功能性鼻窦 内窥 优越性 , 明 手 术 的 必 要 性 及 手 术 目的 、 说 方 镜术后病人往往感鼻额部胀痛 、 头昏, 呈痛苦 法、 结果 和 可能 出现 的 异 常结 果 ; 时选 择 成 面容 , 同 病人应 取半 卧位 , 不要 下床行走 , 士应 护 功病例进行现身说法 , 说明术 后将 尽最 大努 经常巡视以满足生活需要 , 保持 口腔 、 面部 、 病
发 牛率 明显大于 近期病 例 。
3 讨 论
柴, 术后 定 期 检 查 , 节 加 压 伸 长杆 的 锁 钮 , 调 可使 其 发 生 率 明 显 减 少。 术 后 因 负 重 的原
不 ∈ 3 I 并发 症 发生 的 原 因 临床 研 究表 明 . . 选 因 , E加 压 伸 }杆 者 可 明 显 缩 短 骨 折 愈台 th 而未发生 骨不连 。 ,l . t 择 的型 号 不 当 , 向球 节 端 与 纵轴 成 角 太 大 Fl , 万 可导致支架 折断 ; 0固定 锁 钮“J 【型扳手 磨损 , " 目此 , 们 认 为单 侧 外 固定 支 架 治 疗 胫 我 手 创 术 术 中 固定 不牢 , 术后 功 能 锻炼 反 复 扭 动 不 骨骨折 , 术 操 作 简单 易 学 , 伤 小 , 后 可 且 只 加 定 期检 查可致 锁钮 松 动 ; 道不 平 行 , 中 早期下 地 活 动 , 要 操 作 规 范 , 强 术 后 管 针 术 可较好 改善 病 人生 活 质 量 , 防并 发 症 的 预 多次操作 , 折 两 段 骨 质 不 同 可 导 致 固定 钉 理 , 骨
关键词 : 鼻窦 ; 内窥镜 : 手术 ; 护理 中图分类号 :7 54 1 6 1 文献标识 码 : B 文章 编号 : 7 — 1520 )1 0g — 2 1 1 4 0 (02 1 — f 7 0 6 1 ,
复方鹅不食草冲洗剂在内窥镜鼻窦术后行鼻腔冲洗对鼻腔黏膜愈合时间的影响

偏 曲 者 35 例 , 下 鼻 甲 肥 大 者 24 例 , 变 应 性 鼻 炎 者
37 例。采取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
组, 两组在疾病分型及年龄性别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见表 1、表 2。
表 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情况
分组
例数
平均年龄 男女
( 岁)
平均病程 ( 年)
治疗组
50 42 8
36.8
作 者 单 位 : 528000 广 东 省 佛 山 市 禅 城 区 张 槎 医 院 耳 鼻 咽 喉 科 ( 熊 文 华 、廖 任 宏 、郑 海 彦 ) ; 广 东 医 学 院 预 防 医 学 教 研 室( 梁海荣) 第 一 作 者 简 介 熊 文 华 , 男 , 39 岁 , 右 江 民 族 医 学 院 临 床 医 疗系毕业, 现为广东佛山市张槎医院耳鼻咽喉科主治医师。
3 结果
两组病人均在术后第 1、2、4、8 周、第 3 个月进 行鼻内镜随访、复查评定疗效, 记录积分和第 3 个月 的治愈率。结果见表 4。
术腔情况
1分
鼻内分泌物 稀薄、量少、易排出
术腔痂皮 术腔小于 1/3 面积粘附痂皮
黏膜水肿 术腔小部分黏膜水肿
表 3 临床观察指标
2分
3分
较黏稠、量中、积于鼻腔较难排出 黏稠、量多, 从前鼻孔流出或倒流入口咽 。
· 80 ·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6 年 6 月第 8 卷第 6 期 MMJC, Jun 2006, Vol 8, No.6
复方鹅不食草冲洗剂在内窥镜鼻窦术后行鼻腔 冲洗对鼻腔黏膜愈合时间的影响
熊文华 廖任宏 郑海彦 梁海荣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内窥镜术后用复方鹅不食草冲洗剂行鼻腔冲洗对鼻腔黏膜愈合时间的影 响。方法 利用对照的方法将 100 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即治疗组(n=50)和对照组(n=50), 治疗组采用 鹅不食草加味制成复方鹅不食草鼻腔冲洗剂术后行鼻腔冲洗, 对照组术后采用 0.9%生理 盐水加庆大霉素 16 万单位和 地塞米松 5mg 冲洗, 并对疗效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疗组在术后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 , 术腔上皮化和黏 膜生理功能恢复快于对照组, 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后采用复方鹅不食草鼻腔冲洗剂行 鼻腔冲洗优于庆大霉素生理盐水冲洗液冲洗鼻腔的方法, 缩短了临床疗程, 减少了鼻内镜复查次数, 提高了治愈率, 无毒 副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
鼻窦内窥镜手术围手术期的综合处理

( 包钢 第 三 职 工 医 院 , 内蒙 古 包 头 o 4 1 ) 1 o o
摘 要 目的 : 讨 鼻 窦 炎 鼻 内 窥 镜 治 疗 的 围 手 术 期 处 理 , 高 鼻 窦 炎 内 窥 镜 手 术 的 治 疗效 果 。方 法 : 7 探 提 对 9例 鼻 窦
炎 患 者 通 过 系统 、 范 的术 前 准备 , 用 适 当 的手 术 方 式 和 术 后 综 合 性 治 疗 , 访 1 , 察 疗 效 。 结 果 :9例 鼻 窦 炎 患 规 采 随 年 观 7 者 中治 愈 6 7例 (4 8 )好 转 1 8 . , O例 (2 7 )总 有 效 率 9 . 。结 论 : 善 的 围手 术 期 处 理 可 减 少 手 术 并 发 症 , 证 1. , 75 完 保
3 结 果
查 , 细询 问病史 , 别是 常见 基 础疾 病 的病 史 , 了 详 特 并
解 以往 和 当 前 的 治 疗 情 况 , 善 术 前 相 关 辅 助 检 查 。 完
() 2 术前 用药 : 对合 并基 础 疾 病 的患 者 , 术前 请 专 科 医 师 会诊 , 制订相 关 的治疗方 案 , 有患 者术 前应 用布 地 所
21 0 0年 第 2 6卷 第 1 期
V o.2 N O 20 0 1 6 .1 1
包
头
医
学
院
学
报
6 9
J OURNAL OF BA OT OU E CAL COLL M DI EGE
鼻 窦 内 窥 镜 手 术 围 手 术 期 的 综 合 处 理
关宏 亮 谢 庆英 史广 兰
2 3 手 术后处 理 . 术 后 静 脉 滴 注 抗 生 素 7 1 , ~ 0d 伴
辛芩颗粒在功能性鼻窦内窥镜鼻窦术后应用观察

辛芩颗粒在功能性鼻窦内窥镜鼻窦术后应用观察
赵海燕
【期刊名称】《青海医药杂志》
【年(卷),期】1999(29)12
【摘要】目的:探讨辛芩颗粒在功能性鼻窦内窥镜鼻窦术后应用效果。
方法与结果:本文对6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成功完成了鼻窦内窥镜手术,在术后常
规处理的基础上,采用“辛芩颗粒”中药治疗,随访一年,治愈率75%,总有
效率96.6%。
对照组63例,治愈率49.2%,总有效率93.5%。
两组比较有明显意义(P<0.05)。
结论:指出辛芩颗粒能消除术腔粘膜水肿、减少鼻分泌物、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使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治愈率得到提高。
【总页数】2页(P19-20)
【关键词】鼻窦炎;鼻息肉;鼻窦内窥镜手术;辛芩颗粒
【作者】赵海燕
【作者单位】江苏徐州第四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65.41
【相关文献】
1.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术后联合缓冲高渗盐溶液冲洗鼻腔治疗变应性鼻-鼻窦炎的临
床观察 [J], 王静萍
2.辛芩颗粒治疗100例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疗效观察 [J], 王凤志
3.经鼻腔内窥镜合并鼻中隔矫正术与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J], 侯军;李正权;袁军
4.辛芩颗粒治疗急性鼻窦炎100例临床观察 [J], 庞建军
5.观察功能性鼻窦内窥镜(FESS)术后联合采用缓冲高渗盐溶液鼻腔冲洗治疗变应性鼻-鼻窦炎(ARS)患者的临床疗效 [J], 张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窥镜术后冲洗的临床观察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窥镜术后冲洗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采用鼻内窥镜术后冲洗鼻腔对黏膜的修复功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所收治的58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术后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每日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2次,连续应用6~8周,对照组未进行鼻腔冲洗。
结果治疗组治愈例,好转例,总有效率为,对照组治愈例,好转例,总有效率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鼻内窥镜术后患者冲洗鼻腔,利于鼻内黏膜的修复,提高了治愈率。
【关键词】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窥镜;鼻腔冲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多种原因均可以诱发,是鼻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通常采取功能性鼻内窥镜下手术来进行治疗。
而功能性鼻内窥镜下手术的原则是彻底清除鼻窦及鼻腔内的病变,尽可能保有鼻窦及鼻腔的原始解剖结构[1],然后通过重建鼻腔、鼻窦引流、通气来逐渐恢复鼻黏膜的形态及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愈鼻息肉、鼻窦炎的目的,研究调查,术后对鼻腔黏膜进行冲洗,能够及时因流出手术造成的瘀血、分泌物及干痂,减轻了鼻腔内黏膜的水肿,促进了其黏膜的修复生长,现将我院对女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采取鼻内窥镜术后采用鼻腔冲洗总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5月至2009年10月所收治的58例诊断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3例,女25例,年龄17~62岁,平均35.7岁。
根据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及分期分为Ⅱ型Ⅰ期18例,Ⅱ型Ⅱ期21例,Ⅱ型III期10例,Ⅲ型9例,病程2~9年,平均为6.2年。
所有患者均经同一医师型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术后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各2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分型、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均于术后48 h抽出鼻腔内填塞物,常规薄荷油、糠酸莫米松滴鼻,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出院1周后清理鼻腔内分泌物及痂皮并换药消毒,后每半个月复查1次,清理鼻腔内的分泌物、血痂、肉芽及囊泡。
eotaxin及ecp在鼻内镜术腔黏膜转归过程中的表达

塑三至堕奎兰堡主堂垡堡茎对蛋白浓度和吸光度值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式:y=0.2212x+0.134.R2=O.9182。
3.样本蛋白质含量(mg/m1)表2RIPA蛋白提取试剂提取的样本蛋白浓度(m咖1)组别12345678910对照组1.351.791.231.331.122.011.560961.221.15术前组O.75O,961.010.641,180.851.叭1.611.03O.85术后1—2周组1.13O.790.950.91.210.870,850.791.03105术后4--6周组O.951.21O.741,450.670.751.21O.621.111.02术后10--12周组O.891.121.110.951.210.861.140.841.06O.92(二)Western—blot法检测鼻黏膜中eotaxin蛋白的表达(图3、4表3)在各组样本中均有eotaxin蛋白表达(图19、20、21),抗体显示在8.4KD处出现阳性染色。
各组eotaxin蛋白表达的积分光密度值(IOD)用j±s表示。
对照组、术前组及术后各组中eotaxin蛋白条带的积分密度分别为0.349±0.09,0.717+_0.240,0.402-'[-0.121.0.884-4-0.315,0.455±O.098,其变化规律与免疫组化结果基本一致。
正常鼻黏嗟瘸变鼻黏膜术后1~2周术后4-6周术后lO一12周图3Eotaxin蛋白在FESS术腔黏膜中懒(Westem-blot法、16照片l术后1—2周术腔可见明显的血痂、黏膜稍水肿照片2术后4—6周术腔黏膜水肿明显,囊泡、肉芽、小息肉等增生28照片3术后10一12术腔黏膜上皮化良好照片4HE染色鼻息肉病变组织高度水肿有较多的炎性细胞浸润及腺体扩张(x400)照片5HE染色慢性鼻窦炎病变黏膜:黏膜组织水肿,炎性细胞浸润(×200)黏膜肥厚甚至呈息肉状及乳头状,腺泡扩张照片6HE染色术后l一2周:术腔黏膜组织稍水肿(×200)照片7HE染色术腔4—6周:组织水肿明显,血管、腺体增生较多的炎性细胞浸润(×200)照片8HE染色术腔10—12周:术腔表面为假复层柱状上皮所覆盖组织水肿消退(×200)照片9免疫组化eotaxin在增生和血管和腺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400)照片10免疫组化eotaxin在嗜酸粒细胞及周围的表达(×400)32照片11HE染色嗜酸粒细胞出现在血管周围(×400)照片12免疫组化eotaxin在正常r鼻甲黏膜中的表达(×400)照片13免疫组化eotaxin在术腔1—2周鼻黏膜中的表达(X400)照片14免疫组化eotaxin在术腔10--12周鼻黏膜中的表达(×400)照片15免疫组化eotaxin在鼻窦炎病变黏膜中的表达(×400)照片16免疫组化eotaxin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x400)第三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照片17免疫组化eotaxin在术腔4—6周鼻黏膜中的表达(×400)照片18免疫组化阴性对照(×200)照片19Western-blot检测eotaxin蛋白(84KD)在FESS手术前后的表达术前组术后1—2w术后4—6w术后IO-12w照片20Western—blot检测eotaxin蛋白(8.4KD)在FESS手术前后的表达米后牟口周病变鼻黏膜鼻息肉正常鼻黏膜末后-¨周术后o=周照片21Western—blot检测eotaxin蛋白(8.4KD)在bESS手术前后的表达Eotaxin及ECP在鼻内镜术腔黏膜转归过程中的表达作者:施祝良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1.Haruna S.Nakanishi M.Otori N Hist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nasal polyps with asthma association: an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2004(03)2.Bachert C.Gevaert P.Holtappels G Nasal polyposis from cytokines to growth 2000(05)3.Venge P.Bystrom J.Carlson M 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 (ECP): molecular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 and the use of ECP as a marker of eosinophil activation in disease 1999(09)4.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海口)[期刊论文]-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1998(3)5.Medina J.Hernandez H.Tom LW.Bilaniuk L Development of the paranasal sinuses in children 1997(03)6.Mair EA.Bolger WE.Breisch EA Sinus and facia growth after pediatric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1995(05)7.王荣光鼻内窥镜手术图解 19988.Guo RF.Ward PA.Jordan JA Eotaxin expression in Sephadex-induced lung injuryin rats 1999(06)9.许庚.李源.谢民强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后术腔粘膜转归阶段的划分及处理原则[期刊论文]-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1999(5)10.苏振忠耳鼻咽喉创伤学 200311.Richards C.Rosen J.Hannaford B Skills evalua2tion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using force/torque signa2tures 200012.Meng Q.Ying S.Corrigan Effects of rapamycin, cyclosporin A, and dexamethasone on interleukin 5-induced eosinophil degranulation and prolonged survival 1997(11)13.唐隽.李源082 红霉素及其衍生物对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病的抗炎作用[期刊论文]-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 2002(2)14.Lee CH.Rhee CS.Min YG Cytokine gene expression in nasal polyps 1998(08)15.Her E.Frazer J.Austen KF Eosinophil hematopoietins antagonize the programmed cell death of eosinophils. Cytokine and glucocorticoid effects on eosinophils maintained by endothelial cell-conditioned medium 1991(06)16.Allen JS.Eisma R.Leonard G Interleukin-8 expression in human nasal polyps 1997(05)17.Min YG.Kin YJ.Yun Ys Distribution of eosinophil granule proteins in nasal mucosa of atopic patients with nasal polyposis 1996(02)18.Gorski P.Wittczak T.Walusiak J ECP but not MCP-3 induces eosinophil influx into nasal fluid in allergic patients 2002(06)19.姜振东.张学渊表皮生长因子在慢性鼻窦炎窦粘膜中的表达[期刊论文]-重庆医学 2003(11)20.Ponath PD.Qin S.Ringler DJ Cloning of the human eosinophil chemoattractant, eotaxin. Expression, receptor binding,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 suggest a mechanism for the selective recruitment of。
鼻窦临床解剖和内镜手术及并发症的处理ppt课件

额窦炎
44
额隐窝与手术
• 不要把额隐窝误认为额窦 • 额隐窝不清除干净,额窦炎不会改善
45
手术中清理额隐窝
良好手术后额隐窝开放引流
46
蝶筛区域解剖
47
最后筛房与视神经
Onodi气房
外侧壁上存在视神经结节的最后筛房
视神经结节:视神经在最 后筛房外侧壁上形成的隆 起
48
Onodi气房 Onodi气房的出现率:48% 位于蝶上筛房外侧壁 的视神经管隆起
26
鼻腔外侧壁模式图
额窦开口 钩突
筛窦开口
中鼻甲附着部
半月裂
前囟门 上颌窦自然口
下鼻甲附着部
后囟门
27
鼻腔外侧壁
28
鼻腔外侧壁
筛漏斗
29
鼻腔外侧壁
• 鼻囟门的解剖 位置
翻开钩突下段后,显示鼻囟门和上颌窦自然 口
30
• 上颌窦自然口扩大术
切除钩突,沿下鼻甲由前向后寻找 切除后囟门和前囟门 切除钩突越彻底,上颌窦自然口暴露越 好,扩大术越方便 切除后囟门较安全,切除前囟门应注意 不要损伤泪骨
清除窦内病变
82
上颌窦黏膜囊肿 属不可逆性病变,应予清除,但保留黏膜。
83
第七步
清理额隐窝并开放额窦
84
开放额隐窝
额周气房病变清理不够,是额隐窝引流不畅 主要原因,应注意勿损伤颅底和筛前动脉
85
完整暴露额隐窝和筛顶
86
Wigand术式
切除中鼻甲后端
87
切除中鼻甲后端
88
Wigand术式 开放蝶窦前壁
23
钩突
• 钩突解剖变异:
– 钩突内偏、肥大
导致中鼻道狭窄,引流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后术腔粘膜转归阶段的划分及处理原则 文章来源: 2006-7-26 9:34:48
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后术腔粘膜转归阶段的划分及处理原则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1999年第5期第34卷 临床研究 作者:许庚 李源 谢民强 史剑波 李华斌 单位:510630 广州 中山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耳鼻咽喉科(许庚、李源、谢民强、李华斌);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史剑波)
关键词:手术后期间;手术后护理;鼻粘膜;;内窥镜检查 摘要 目的 探讨内窥镜鼻窦手术后粘膜的转归过程并对此过程进行阶段划分。方法 对328例(均为双侧)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患者术后粘膜形态学进行连续观察。结果 90%以上的术腔在1~2周内清洁,80%以上的术腔在3~10周内有水肿、囊泡、肉芽、息肉生长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粘连等去粘膜化反应或再生病变发生,并与上皮化呈竞争性生长。90%的术腔在经过恰当的处理后可完成上皮化,其中接近60%的术腔是在术后11~14周完成上皮化。结论 将术后粘膜转归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术腔清洁阶段、粘膜转归竞争阶段和上皮化完成阶段。提出对术后各阶段进行正确的局部处理是保证手术整体疗效的重要组成部分。
Staging of mucous membrane outcome in operative cavity after 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XU Geng, LI Yuan, XIE Minqiang, et al. Department of Otorhinolaryngology,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Sun Yet-sen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 Guangzhou 510630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 of transitionary process of mucosa in sinu cavity after 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FESS) and divide it into different stages.Method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 of mucosa in sinus cavity after FESS was surveyed continuously. Results Over 90% of nasal and sinus cavity got clean within 1 to 2 weeks postoperatively. About 80% of patients had the De-mucous reaction from the 3rd to 10th week , such as mucous edema, vesicles, granulation tissue, mini-polyps, fibrous hyperplasia, and adhesion or regenerated diseases may appear in this stage. All of these diseases competed with mucous epithelization. There were 90% of nasal and sinuous cavity brought to stage of complete epithelization, 11 to 14 weeks were need in about 60% of them.Conclusion Three stages were divided after FESS. They are stage of clean operative cavity, stage of mucous competition and stage of complete epithelization. Proper local care in each stage is essential to the whole curable effect of FESS.
Key words Postoperative period Postoperative care Nasal mucosa Endoscopy
随着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的广泛开展和技术的逐渐成熟,临床注意力开始向手术后术腔护理及综合性治疗倾斜。单纯依靠手术而不注重手术后的处理并不能获得可靠疗效的观点已经得到广泛的共识[1],我们对I型三期、II型三期的慢性鼻窦炎患者施行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后的术腔粘膜形态学进行了系统观察,据此提出对手术后术腔粘膜转归阶段的划分及各个阶段的处理原则,为手术后处理的必要性和方式提供理论参考。
材料与方法 一、 临床资料 收集1996年6月~1998年6月按照1997海口标准[2]诊断的I型三期和II型三期慢性鼻窦炎患者共328例(均为双侧),其中男214例,女114例,年龄14~54岁,病史2~27年。为减少统计中的误差并使结果具有代表性,其他型、期患者,有前期手术史,霉菌性鼻窦炎和根治性术式,以及未完成随访的病例均不列入统计组。①甲组:I 型三期136 例,全组鼻窦炎;②乙组:II型三期192 例,全组鼻窦炎伴鼻息肉。
二、手术方式 全部采用经鼻内窥镜全鼻窦开放术,保留中鼻甲和窦内粘膜,16%的患者同时矫正重度偏曲的鼻中隔和/或部分切除肥大的下鼻甲。
三、 术腔处理和综合性治疗措施 1. 手术后住院期间(1~7 d):①局部处理:手术后第2天全部抽出鼻腔填塞物,第3天开始收缩鼻腔,直、弯吸引器清理鼻腔和窦腔积血、血痂,生理盐水冲洗,然后用庆大霉素8万U 、地塞米松5 mg混合液灌洗术腔,每日1次;②局部用药:1%麻黄素滴鼻,每日3次,雷诺考特20 μg喷鼻每日2次;③全身用药:克林霉素600 mg、地塞米松5 mg每日2次静脉点滴,吉诺通300 mg 每日3次。
2. 出院后处理(1~16周):①1~8周每周检查处理1次,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收缩、吸引、冲洗、清除囊泡和肉芽、分离粘连、药物盥洗等;②9~16周每2周检查处理1次,重复上述处理;③局部使用1%麻黄素滴鼻和雷诺考特喷鼻3个月;④全身用药:地塞米松0.75 mg口服每日3次×10 天,每日2次×10天,每日1次×10 天停药。泰利必妥100 mg每日3次30天结束,吉诺通300 mg 每日3次3个月。
四、观察内容 1. 内窥镜检查:手术后住院1周,出院后每周1次连续8次,然后改为每2周1次连续4次,总观察时间17周。每次检查和处理均采用视频彩色打印机收集中鼻甲和术腔形态照片。
2. 记录各组术腔基本清洁、囊泡肉芽等病变再生、上皮化完成的时间,确定每个病例手术后术腔粘膜转归的整体过程。
3.手术腔粘膜转归的表面特征和判定:①术腔清洁:粘膜渗血停止,粘膜表面纤维素渗出形成的伪膜基本消退,分泌物明显减少,血痂或棕黄色痂皮减少或消失,整个术腔轮廓清楚;②粘膜水肿:术腔整体或中鼻甲整体的炎性肿胀,表面光滑、边界不清;③水肿样囊泡:在创面区形成的单发、多发或连接成片的息肉样囊性水肿,囊泡壁外观多呈灰白色光滑的薄层上皮,刺穿后有清亮液体流出,囊泡可随即消失;④息肉:以局部单发的形式存在;⑤肉芽:局部或散在分布的实体组织增生,多呈淡红色,表面呈乳头状凸凹不平,质脆易出血;⑥息肉样粘膜水肿:粘膜本身发生的广泛性息肉样改变和重度粘膜水肿,常常伴有大量脓性分泌物;⑦瘢痕形成和组织增生:创面区较大面积纤维结缔组织形成,质地厚韧,多连接成片,易出血;⑧粘连:创面区的纤维膜性桥带或纤维瘢痕桥带形成,多发生在中鼻甲前缘和鼻腔外侧壁之间,中鼻甲下缘和残留钩突之间;⑨窦内积脓:多为难以排出的粘稠脓性分泌物;⑩窦口狭窄和阻塞:窦口周围大量纤维癍痕桥带形成或结缔组织增生;术腔狭窄和闭塞:中鼻甲外移粘连或筛窦腔结缔组织增生造成的术腔缩窄或全部闭塞;上皮化:粘膜薄而光滑,与骨壁紧密连接,骨壁在粘膜的紧密覆盖下显示清晰的各部隆起,窦口通畅。
结果 一、 甲组(I型三期): 1.术腔清洁时间:术后第1周内12例(8.8%)、第2周内111例(81.6%)、3~4周之间9例(6.6%)、4周以上4例(3.0%)。
2.囊泡、肉芽、息肉、粘连及其它上述需要清理的术腔粘膜病变出现时间:2周之内23例(16.9%)、3~4周72例(53.0%)、5~6周34例(25.0%)、7周以上1 例(0.7%)、不出现6例(4.4%)。
3.术腔完全上皮化时间:2周之内3例(2.2%)、3~4周6例(4.4%)、5~6周13例(9.6%)、7~8周27例(19.9%)、9~12周62例(45.5%)、13~16周16例(11.8%)、17周以上未完成上皮化9例(6.6 %)。
图1 I型三期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后粘膜转归方式 二、 乙组(II型三期) 1.术腔清洁时间:术后第1周内21例(10.9%)、术后第2周内158例(82.3%)、3~4周之间8例(4.2%)、4周以上5例(2.6%)。
2.囊泡、肉芽、息肉、粘连及其它上述需要清理的术腔粘膜病变出现时间:2周之内31例(16.1%)、3~4周147例(76.6%)、5~6周之间11例(5.7%)、5周以上3例(1.6%)、不出现 0例。
3.术腔完全上皮化时间:2周之内0例、3~4周5例(2.6%)、5~6周23例(12.0%)、7~8周30例(15.6%)、9~12周63例(32.8%)、13~16周49例(25.5%)、17周以上未完成上皮化22例(11.5%)。
讨论 一、术后粘膜形态学转归划分阶段的必要性 从临床角度出发,划分阶段有助于提示如何掌握在术后各阶段换药、清理和随访中进行术腔处理的原则。从理论角度出发,可以了解手术后术腔粘膜转归的基本过程,明确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原理的可靠性。同时可对传统的“术后复发”概念重新认识。恢复鼻窦粘膜形态和功能是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的最终目的,为达到此目的所采取的诸如保护鼻腔基本结构(如尽可能保留中鼻甲)、纠正鼻腔鼻窦解剖学异常(如过度鼻中隔弯曲、下鼻甲肥大、钩突异常等)、建立以筛窦为中心的各窦引流通道、改善和恢复鼻腔和鼻窦通气等措施是手术的重要原则。在这些原则的基础上,保护粘膜则是手术中最重要的手段[3]。手术仅仅是整体治疗方案中的第一步,手术后紧接着的就是上皮再生恢复阶段的开始。上皮再生是一个较长的过程[4],实际上就是创面愈合(或称为上皮化)和病变再生的相互竞争过程。这种相互竞争可以向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或者创面愈合成为主体使术腔向上皮化不断发展,最终完成上皮化;或者病变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