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杆菌科的分类与鉴别
第9章 肠杆菌科

– – – – – – – Domain (界) : Bacteria Phylum(门): Proteobacteria Class (纲) : Gamma Proteobacteria Order (目) : Enterobacteriales Family(科): Enterobacteriaceae Genus (属) : Escherichia Species (种) : E. coli
E.coli that ferment lactose can produce acid so the colonies turns red . while other enteropathogen cannot ferment lactose, but can use peptone to produce base, so the colonies turns yellow.
Principle:
SS agar is often used to help isolate salmonellae and shigellae from other enteric gram-negative bacteria. Neutral red is the indicator. In acid condition it turns red, and it turns yellow in base condition.
Synopsis of important defini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iarrhoeal diseases, based on recommendations put forth by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ciety of America (IDSA)
肠杆菌科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 鼠伤寒沙门菌 丙型副伤寒沙门菌 猪霍乱沙门菌 伤寒沙门菌 肠炎沙门菌
(五)抵抗力
与痢疾杆菌相似
二、致病性 (一)致病物质 1、侵袭力:Vi抗原具有粘附、穿透肠粘膜, 侵袭力: 抗原具有粘附、穿透肠粘膜, 在吞噬细胞内繁殖。 在吞噬细胞内繁殖。 2、内毒素:能引起发热、白细胞减少及中 内毒素:能引起发热、 毒性休克。 毒性休克。 3、肠毒素:是其他沙门菌产生,鼠伤寒杆 肠毒素:是其他沙门菌产生, 菌。
第三节
沙门菌属
是肠道菌型最多的菌属, 是肠道菌型最多的菌属,有2000多个血清型 多个血清型 根据易感对象有三种类型 主要对人致病——伤寒杆菌、 主要对人致病——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 ——伤寒杆菌 对人、动物均致病——鼠伤寒杆菌 对人、动物均致病——鼠伤寒杆菌 —— 主要对动物致病——鸡沙门氏菌 主要对动物致病——鸡沙门氏菌 ——
三、卫生学意义 (一)大肠菌群数 升水, 饮水1升水,大肠杆菌不超过3个 饮料100ml,大肠杆菌不超过5个 (二)细菌总数 各种饮水、 各种菌) 各种饮水、饮料1ml 100个(各种菌)
第二节 志贺氏菌属 称痢疾杆菌) (称痢疾杆菌)
一、生物学特性 (一)生化反应 1. 能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能分解葡萄糖产酸, 2. 除宋内氏迟缓发酵乳糖外,均不分解乳糖。 除宋内氏迟缓发酵乳糖外,均不分解乳糖。 3. 尿素试验、硫化氢试验,动力均为阴性。 尿素试验、硫化氢试验,动力均为阴性。
双份血清效价呈4倍有意义 ◆ 不同病程动态观察 双份血清效价呈 倍有意义 、 抗体的差异 ◆ O、H抗体的差异 防治原则: 五、防治原则:按传染病防治条例
变 形 杆 菌
1、普通平板上出现迁徙现象。 普通平板上出现迁徙现象。 2、能分解尿素。 能分解尿素。 3、O抗原某些型别与立克次体有共同抗原。 抗原某些型别与立克次体有共同抗原。 4、为条件致病菌,常引起泌尿道感染和结石, 为条件致病菌,常引起泌尿道感染和结石, 还可引起其他疾病,耳乳突、眼感染、 还可引起其他疾病, 耳乳突 、眼感染、败 血症、食物中毒等。 血症、食物中毒等。
兽医微生物学课件- 肠杆菌科

抗原及血清型
大肠杆菌抗原主要有O、K和H三种,它们是 本菌血清型鉴定的物质基础。迄今,已确定的 大肠杆菌O抗原有174种(1-181中除了31、47、 67、72、93、94、122),K抗原有80种,H抗 原有53种(1-56中除了13、22、50)。自然界 中可能存在的大肠杆菌血清型可高达数万种, 但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数量是有限的。
培养及生化特性
本菌为兼性厌氧菌,在普通培养基上 生长良好,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 适生长pH为7.2~7.4。S型菌株在肉 汤中培养18~24h,呈均匀浑浊,管 底后,形成圆形凸起、光滑、 湿润、半透明、灰白色菌落,直径约2~3nm, 麦康凯琼脂上形成红色菌落;在伊红美蓝琼脂上 产生黑色带金属闪光的菌落; 在SS琼脂上一般 不生长或生长较差,生长者呈红色。一些致病 性菌株在绵羊血平板上呈β溶血。
禽大肠杆菌病 头部皮下结缔组织肉芽肿
禽大肠杆菌病 肠系膜肉芽肿 (日.崛内贞治)
禽大肠杆菌病
6 肠炎
禽大肠杆菌病 鸽直肠黏膜充血、出血,充满绿色粪便
禽大肠杆菌病
7 禽蜂窝织炎
禽大肠杆菌病
是肉鸡腹部的一种慢性皮肤病,病变见 于腹中线和大腿之间,皮肤发红、破损
禽大肠杆菌病 皮下有黄白色干酪样坏死物
1 气囊炎、肝周炎、心包炎 本病多见于5~12周龄的幼 鸡,6~9周龄为发病高峰。
禽大肠杆菌病
剖检可见气囊壁增厚
禽大肠杆菌病 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
禽大肠杆菌病 纤维素性心包炎
禽大肠杆菌病 严重的纤维素性心包炎
禽大肠杆菌病
2 幼雏脐带炎
禽大肠杆菌病 脐孔周围皮肤红肿(鸭)
禽大肠杆菌病
3 卵巢炎及卵黄性腹膜炎
厌氧;
4) 绝大多数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一 般都能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
第9 10 11章肠杆菌科、沙门菌属、变形杆菌属

大肠菌群:在37℃24小时内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肠道 杆菌,包括埃希菌属、枸橼酸杆菌属、克雷伯菌属 及肠杆菌属等。 1ml饮用水:细菌总数<100个 1L饮用水:大肠菌群数<3个 100ml饮料:大肠菌群数<5个
第二节 志贺菌属
(Shigella)
所致疾病为细菌性痢疾,故又统称为 痢疾杆菌(dysentery bacterium)。
肠杆菌科
(Enterobacteriaceae)
肠杆菌科——是一大群生物学性状相 似的革兰阴性杆菌,常寄居在人和动物的肠 道内。亦存在于土壤、水和腐物中。
一、种类
1、致病菌 2、机会致病菌 3、由正常菌群转变而来的致病菌
二、共性
1、形态与结构 ❖ 都是形态相类似的G—杆菌 ❖ 大多都有鞭毛(除痢疾杆菌外),大多都有菌
❖ 在胃粘膜粘液层中常呈鱼群样排列
❖ 微需氧菌,需5%~10%的CO2和5%O2,营养要求 高,还需一定湿度,培养3—6天可见细小、 针尖状、无色半透明的菌落
生化反应 ❖ 不活泼,不分解糖类 ❖ 触酶试验、氧化酶试验(+) ❖ 尿素酶丰富,可迅速分解尿素产氨,是鉴定
该细菌的主要依据之一
致病性
(Escherichia)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结构
G—杆菌,多数有周鞭毛
有普通菌毛和性菌毛
2、培养
普通平板培养 基上形成圆形, 凸起,灰白色的 S型菌落
SS琼脂平板、 麦康凯琼脂平板 中形成红色菌落
3、生化反应
❖ 可分解多种糖,并且产酸产气
(注:只有肠道的非致病菌才能分解乳糖且产酸 产气)
霍乱肠毒素(外毒素) 口腔
阴沟肠杆菌科鉴定实验方法

阴沟肠杆菌科鉴定实验方法
阴沟肠杆菌科是一类革兰氏阴性杆菌,常见于土壤、水体和动植物体内。
它们具有多样的代谢途径和生理特性,对环境中的有机物质分解和循环有重要作用。
鉴定阴沟肠杆菌科的实验方法主要包括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试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等。
通过形态学观察可以初步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阴沟肠杆菌科。
阴沟肠杆菌科的菌落形态多样,常见的形态包括圆形、不规则形、凹陷形等。
菌落表面光滑或粗糙,颜色多为乳白色、灰白色或黄色。
在显微镜下观察,阴沟肠杆菌科的细胞为革兰氏阴性杆状,长度一般为0.5-3微米,直径约为0.2-0.4微米。
生理生化特性测试是鉴定阴沟肠杆菌科的重要方法之一。
阴沟肠杆菌科细菌通常是好氧菌或兼性厌氧菌,能够利用多种碳源进行代谢。
常用的生理生化特性测试包括氧气需求量、温度和pH值的适应性、产酸产气能力等。
阴沟肠杆菌科细菌通常对氧气需求较高,可以在含氧环境中正常生长。
同时,它们对温度和pH值的适应性也较广,能够在较宽的范围内生长繁殖。
分子生物学鉴定是确定阴沟肠杆菌科的确切属种的重要手段。
通过分析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可以与数据库中已知的细菌序列进行比对,进而确定菌株的分类地位。
目前,分子生物学鉴定已成为鉴定阴沟肠杆菌科的金标准,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鉴定阴沟肠杆菌科的实验方法主要包括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试和分子生物学鉴定。
这些方法结合使用可以对阴沟肠杆菌科进行准确鉴定,为进一步研究其生态学和应用价值提供了基础。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对阴沟肠杆菌科的鉴定方法会更加精确和高效。
肠杆菌科生化鉴定实验

肠杆菌科生化鉴定实验
肠杆菌科是一类常见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可以通过一系列
生化鉴定实验来进行鉴定。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肠杆菌科生
化鉴定实验:
1. 硫代硫酸亚铁(TSI)琼脂糖培养基实验:在TSI琼脂
糖培养基上培养菌株,观察菌落的颜色和气体产生情况。
肠杆菌科细菌在该培养基上产生酸和气体,导致培养基中
的pH下降,产生黄色酸性反应。
2. 尿素水解试验:将菌株接种到尿素水解培养基上,观察
培养基的颜色变化。
肠杆菌科细菌中的一些种类能够产生
尿素酶,将尿素水解为氨和二氧化碳,导致培养基变为粉
红色。
3. 大肠杆菌甲醛试验:将菌株接种到含有甲醛的培养基上,观察培养基的颜色变化。
肠杆菌科细菌中的大肠杆菌能够
利用甲醛作为唯一的碳源,产生酸和气体,导致培养基变
为黄色。
4. 气体产生试验:将菌株接种到气体产生管中,观察管内
气体的产生情况。
肠杆菌科细菌中的一些种类能够产生气体,如氢气和二氧化碳。
5. 青霉素酶试验:将菌株接种到含有青霉素的培养基上,
观察菌落的形成情况。
肠杆菌科细菌中的一些种类能够产
生青霉素酶,使得培养基中的青霉素失活,导致菌落形成。
需要注意的是,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通常需要结合多个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单一实验结果可能不足以确定菌株的分类。
此外,不同的肠杆菌科细菌种类可能在生化反应上有差异,因此具体的实验步骤和判断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肠杆菌科知识点思维导图

(3)败血症
(4)无症状带菌者
指症状消失后1年仍可在粪便中检出沙门菌者 细菌多停留在胆囊内
第1周,取外周血
8.微生物学检查法
(1)肠热症,根据不同病程采取不同标本
第2周,取粪便、尿液 第1-3周,取骨髓液
(2)肥达试验
9.防治原则
预防:可用伤寒Vi荚膜多糖疫苗 治疗:早期使用氯霉素,如耐药使用氨苄西林、增效磺胺和环丙沙星
①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ETEC)
产生肠毒素
通过肠毒素、定植因子(即黏附素,菌毛)等致病物质→轻度腹泻或严重霍乱样腹泻
少见,主要侵犯较大儿童、成人
7.所致疾病
②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EIEC)
不产生肠毒素
(2)腹泻
侵袭肠黏膜上皮细胞→里急后重、腹泻、脓血便等细菌性痢疾样症状 主要引起婴幼儿腹泻,常在医院中暴发流行
及时诊断→隔离→彻底治疗
9.防治原则
切断传播途径,加强水源、粪便、食品卫生监控管理
该菌多重耐药,治疗前应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最有效的抗生素
(1)形态染色
革兰染色阴性 杆菌
1.生物学特性
(2)特殊结构
鞭毛:周身鞭毛,鸡沙门菌、雏沙门菌除外 荚膜:无 菌毛:有
芽胞:无
(1)营养要求不高
(2)气体:兼性厌氧
(3)温度:无特殊要求
(3)内毒素(之前讲过)
(4)荚膜(之前讲过)
(5)载铁蛋白:从宿主获取铁离子,致病
(6)III型分泌系统:细菌接触宿主细胞后,帮助细菌向宿主细胞内输送毒性基因产物
①泌尿系统感染
(1)肠道外感染
②化脓性感染
③菌血症、败血症等
能引起腹泻的大肠埃希菌称为“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或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4.肠杆菌科

分离培养
标本接种血琼脂和(或)MAC培养 基,37℃孵育过夜,挑选血琼脂上 灰白色、大而粘的菌落和,MAC上红 色、大而肥厚、粘液型光亮且形成 菌丝的菌落。
肠杆菌科
2020年5月28日
肠杆菌科
肠杆菌科是一大群生物学性状相似 的革兰阴性杆菌,长栖居在人和动 物的肠道内,亦存在于水、土壤和 腐败的物质中。肠杆菌科细菌种类 繁多,根据生化反应、抗原结构、 核酸序列分析,目前确定的有44个 属,170多个种,临床标本中约有 40个种可以检出。
肠杆菌科
共同特性 埃希菌属 沙门菌属 志贺菌属 克雷伯菌属 变形杆菌属
抵抗力
肠杆菌科细菌抵抗力不强,加热 60℃、30min既被杀死,不耐干燥, 对一般化学消毒剂如漂白粉、酚、 甲醛和戊二醛等均敏感。对低温有 耐受力。能耐胆盐,并在一定程度 上能抵抗染料的抑菌作用,次特性 已被用于制作肠道选择培养基。
变异性
1.S-R变异:自标本中初次分离的细 菌,菌体抗原上都有特异性多糖链, 菌落为光滑型。在人工培养基中反 复传代或保存日久时,其细胞壁上 的特异性多糖链消失而核心多糖仍 保留,菌落变为粗糙型。
D群为宋内志贺菌(S.sonnei)而沿 用至今。但在最近的CDC分类系统 (1989)中将生化性状相近的A、B、 C群归为一群,统称为志贺菌A、B、 C血清群;而将生化特征与之相异, 鸟氨酸脱羧酶和β-半乳糖苷酶均阳 性的宋内志贺菌单列出来。志贺菌 属的DNA G+Cmol%为49~53.
以福氏志贺菌为例
革兰阴性直短杆 状,1.1~1.5μm ×2.0~6.0μm, 多数有鞭毛,能 运动,某些菌株 尤其是引起肠外 感染的菌株有荚 膜(微荚膜)和 周身菌毛
培养特性
在血琼脂平 板上菌落呈 圆形,直径 为2~3mm, 稍凸,边缘 整齐,灰白 色,不透明, 少数菌株产 生β溶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