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 肠杆菌科细菌鉴定(一)..

合集下载

大肠杆菌生化实验报告

大肠杆菌生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大肠杆菌的生化特性,掌握大肠杆菌的鉴定方法。

2. 掌握微生物生化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提高实验技能。

3. 通过实验,加深对微生物生化反应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大肠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属于肠杆菌科。

在微生物学中,生化实验是鉴定细菌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观察细菌对特定底物的代谢能力,可以判断细菌的种类和特性。

本实验主要采用糖发酵实验、吲哚试验、甲基红试验等方法对大肠杆菌进行鉴定。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大肠杆菌菌种、葡萄糖发酵培养基、乳糖发酵培养基、蛋白胨水培养基、吲哚试剂、甲基红试剂、卢戈氏碘液、乙醚、蒸馏水等。

2. 实验仪器:酒精灯、接种针、培养皿、试管、试管架、烧杯、量筒、德汉氏小管、电子天平、纱布、脱脂棉、灭菌锅、PH计或PH试纸、电炉、石棉网、铁架台、100ml量筒、橡皮手套、超净台等。

四、实验步骤1. 糖发酵实验(1)将大肠杆菌接种于葡萄糖发酵培养基中,37℃培养24小时。

(2)观察培养基中是否产生气泡,若有气泡产生,则说明大肠杆菌能够利用葡萄糖。

2. 吲哚试验(1)将大肠杆菌接种于蛋白胨水培养基中,37℃培养24小时。

(2)取少量培养液加入吲哚试剂,观察是否产生红色沉淀。

3. 甲基红试验(1)将大肠杆菌接种于乳糖发酵培养基中,37℃培养24小时。

(2)加入甲基红试剂,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糖发酵实验:大肠杆菌在葡萄糖发酵培养基中产生气泡,说明其能够利用葡萄糖。

2. 吲哚试验:大肠杆菌在蛋白胨水培养基中产生红色沉淀,说明其具有吲哚酶活性。

3. 甲基红试验:大肠杆菌在乳糖发酵培养基中不产生红色沉淀,说明其不能发酵乳糖。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判断该菌株为大肠杆菌。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微生物生化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加深了对微生物生化反应原理的理解。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观察细菌对特定底物的代谢能力,从而对大肠杆菌进行鉴定。

肠杆菌科鉴定

肠杆菌科鉴定
菌2
菌1
样品1、样品2的黑色菌落纯化培养后均呈现“A/A” (上下层呈现黄色),可初步确定为大肠杆菌。 样品1中的接种三支红色菌落的双糖铁培养基中出现黑 色物质,初步确定为乙型副伤寒杆菌。样品2中的接种的 三支红色呈现“K/A”,推断是痢疾或伤寒杆菌。
生化反应鉴定
推断:根据样品 1、样品2的黑色 菌落的糖发酵试 验和动力学反应 情况,进一步确 定了黑色菌落属 大肠杆菌 根据糖发酵试验 和动力学反应, 也进一步确定样 品1的红1、2、3 都是乙型副伤寒 杆菌,样品2红1 红2是伤寒杆菌或 痢疾杆菌。
注:R1-1表示菌1红色1管
药敏试验:
根据药敏试验现象可见,痢疾杆菌和伤寒杆菌对一些 药物具有耐受性,而一些药物也能抑制其生长。
• 第五小组的鉴定实验结论:
• 从上的一系列实验鉴定出样品1、样品2的 黑色菌落是大肠杆菌,样品1的单一红色菌 落均为乙型副伤寒杆菌,样品2的红1和红2 为痢疾杆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
-
-
生化反应鉴定(观察现象):
血清学鉴定
观察结果: 在血清学鉴定中可见样品1的R1-1、 R1-2、R1-3四张滴加了伤寒杆菌 血清的玻片出现凝集现象,同时我 们发现在一张滴加了痢疾血清的玻 片也出现了R2-2,R2-1的凝集现 象,从而否定了上面生化反应鉴定 的R2-1、R2-2可能为伤寒杆菌的 推断,所以R2-1、R2-2为痢疾杆 菌。
肠杆菌科细菌鉴定
临医13(2)班第八小组
组员:张艺 1304505212 古仲嘉 1304505214
植瑞恩
1304505215
游裕婷
1304505216
EMB
1、初步推测平板上的黑色 (带金属感)菌落为大肠杆 菌,红色的单个菌落为痢疾 或伤寒杆菌

肠杆菌科细菌的培养与鉴定

肠杆菌科细菌的培养与鉴定


++


普通变形杆菌 K/A + + + F + + - -/+ +

+-


奇异变形杆菌 K/A + + + F - + +/- +/- +

+-


志贺菌
K/A - - - F -/+ + - - +

--


沙门菌
K/A + + + F - + - + +

-+
+ +/-
注:A:产酸;K:产碱;+:90%以上菌株阳性;-:90%以上菌株阴性;+/-: (50-90)%菌株阳性;-/+:(50-90)%菌株阴性;沙门菌与志贺菌除鉴定到种以 外,还应进行和特异性血清凝集实验鉴定血清型。
大肠埃希菌生化鉴定反应结果
肺炎克雷伯菌(K. Peumoniae)
革兰染色为阴性杆菌,大小为(0.3-1.5) μm×(0.66)μm。单个、成双或短链状排列。可见透明环状荚膜。
革兰阴性杆菌荚膜
肺炎克雷伯菌(K. Peumoniae)
在血琼脂平板上培养18-24h,形成较大、粘、圆形、凸 起、灰白不溶血的大菌落。
沙雷菌属(Serratia)
血平板上形成光滑、湿润、圆形、中心呈颗粒状的菌落。 大多不透明,可呈现白色、粉色、红色菌落。
血平板上黏质沙雷 菌落形态
巧克力平板上黏质 沙雷菌落形态


肠杆菌科细菌生化鉴定反应选择:氧化酶、触酶、克氏双 糖铁、半固体、甲基红、V-P、枸橼酸盐、苯丙氨酸脱氨 酶、硝酸盐、尿素、赖氨酸脱羧酶(LYS)、鸟氨酸脱氨酶 (ORN)、精氨酸脱氨酶(ARG)。

肠杆菌科的鉴定

肠杆菌科的鉴定

肠杆菌科的鉴定1、标本要求:1.1 尽量用药前采集标本。

1.2 痰液:病人清晨咳痰于无菌、防漏小塑料盒内,切勿唾液送检。

1.3 尿液:病人留取12h尿液,送检。

1.4 粪便:病人留取粪便5 10g,送检。

1.5 脑脊液及其它无菌体液:用无菌瓶直接送检。

血标本不要冷冻。

1.6 不可接受的标本:干的拭子、蜡盒、未消毒容器、留取24h后的尿或痰、破裂的瓶子、标本泄漏、标本无标签。

2、仪器35℃孵箱、普通光学显微镜3、试剂羊血平皿、麦康凯平皿、硝酸盐培养管、葡萄糖蛋白胨水、葡萄糖酸盐培养管、苯丙氨酸脱氨培养管、氨基酸脱羧培养管、拘橼酸盐培养管、尿素培养管、糖醇发酵管、湖南长沙天地人肠杆菌鉴定板。

4、试验方法及原理:4.1 硝酸盐还原试验:方法:将待检菌接种硝酸盐培养基中,孵育过夜,加入等量A、B液1~3滴,观察结果。

结果:红色为“+”,即还原硝酸盐。

注意点:(1).培养基不应含亚硝酸盐,以避免假阳性。

(2).某些肠杆菌还原硝酸盐的能力很强,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后,进一步将亚硝酸盐分解为氨、氮、氧化氮,造成假阴性。

所以,观察结果时,如无红色出现,应加少量锌粉,仍无色,说明亚硝酸盐进一步分解,硝酸盐反应为阳性。

若加锌粉后出现红色,说明锌使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而待检菌无还原硝酸盐的能力,即硝酸盐还原试验阴性。

4.2 甲基红试验方法:将待检菌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水中,孵育过夜,加甲基红试剂1~2滴,观察结果。

结果:红色为阳性,桔黄色为阴性。

4.3 尿素培养基方法:将待检菌穿刺接种于尿素培养基中,孵育过夜,观察结果。

结果:培养基变红为尿素阳性,不变色为阴性。

4.4 拘橼酸盐试验(Simmons法)方法:将待检菌接种于拘橼酸盐培养基中,孵育过夜,观察结果。

结果:有细菌生长培养基变蓝色为阳性,无颜色改变为阴性。

4.5 氨基酸脱羧试验方法:取待检菌接种于氨基酸脱羧培养基和对照管中,封石腊油,35℃培养过夜,观察结果。

结果:培养基变紫色为阳性,黄色为阴性。

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PPT课件

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PPT课件
#43;
20
实验结果
表 肠杆菌科部分细菌重要生物学特征

糖发酵试验
吲哚 甲基 VP


编 号
葡 萄 糖
乳 糖
麦 芽 糖
甘 露 醇
蔗 糖
B3 ⊕ ⊕ ⊕ ⊕ - + +
-
B4 ⊕ - - ⊕ - - -
-
B5 ⊕ ⊕ ⊕ ⊕ - + +
-
枸 动 志贺 沙门
橼 力 菌属 菌属

多价 多价
17
实验结果
❖萄发酵管——甘露醇 三支葡萄糖发酵管依次分别接种培
养了可疑大肠杆菌、可疑沙门杆菌、可 疑志贺杆菌。
✓试管均从原来蓝色变为黄色, ✓并且小试管均有小气泡, ✓所以三种可疑菌均有产气产酸。 ✓其中沙门菌颜色较浅,产酸较少。
18
实验结果
❖萄发酵管——乳糖 三支葡萄糖发酵管依次分别接种培
养了可疑大肠杆菌、可疑沙门杆菌、可 疑志贺杆菌。

单糖发酵管
硫酸亚铁半固体培养基
普通肉汤培养基
西蒙枸櫞酸盐培养基
4
实验方法
配置 培养基
分离菌 株
纯化培 养
血清学 鉴定
生化反 应鉴别
❖紫黑色的单个菌落,可初步定为可疑大肠埃希菌
菌不号落发。,酵编 乳❖清❖取待号糖放洁环;的在净冷光,玻载却滑可片玻后无疑上片用❖麦水色志,,环每透贺然,2支平❖以在明菌后株甘,取灭菌板的属烧可,西菌种肠单 或环分疑蔗接斜蒙个沙。杆离菌)种面菌门枸菌法落各环菌落菌櫞混分接1取苔可属支酸合离种上1初菌,盐~溶菌以蘸2步落环琼蛋液株取下定,志脂白涂:少为编培贺斜胨布量养菌面水细于基属菌一1E:多支M与支B价糖,平血,诊发硫板清葡断酵酸混培萄血管亚养糖(铁基蛋葡琼白,脂胨乳半, ❖编❖录取 观号。双察的(糖可可 用合❖观铁疑轻疑酸,察高细轻菌碱先凝层 菌摇落指在集琼在动,示血现脂双载送剂清象斜糖玻固❖养检3边。7面铁片接测℃缘体24上❖待培琼,双恒处种培-4挑养脂一,用糖温将完8养小基斜边选铁箱细3。毕基7,面摇时琼培菌菌℃后1无的动脂养研支候落恒,菌生,斜2磨,观形温4试操长一面-开普察态4箱管作现边和8,通记小、倒置接象将琼然时肉录颜置种并载于脂后。汤于色培已记玻高再试琼表不片养混管脂格稍一匀2架4微半中。致h上倾固。的后,斜体菌。送对培落3光7养保℃基存恒1温支箱。培

肠杆菌科的分类与鉴定

肠杆菌科的分类与鉴定

2021/3/24
39
粘质沙雷菌在营养琼脂平板上的菌落特征(18—24h)
2021/3/24
40
4、 哈夫尼亚菌属的分类鉴定
该菌属只有一个种,即:蜂房哈夫尼亚菌。其 特点是;不分解乳糖;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 动力“+”;I “—” ;V-P “+”;C “+”;赖 氨酸“+” ;鸟氨酸“+” ;H2S “—” ;山梨 醇“—” ;棉籽糖“—” 。
约克纳菌属 Yokenella 肠道菌 58 群 Enteric group 58 肠道菌 59 群 Enteric group 98 肠道菌 60 群 Enteric group 60 肠道菌 63 群 Enteric group 63 肠道菌 64 群 Enteric group 64 肠道菌 68 群 Enteric group 68 肠道菌 69 群 Enteric group 69 肠道菌 137 群 Enteric group 137
沙雷氏菌属中具有临床意义的有三个种,即:粘质 沙雷氏菌、液化沙雷氏菌、深红色沙雷氏菌。
2021/3/24
37
生化反应 山梨醇 阿拉伯糖
粘质沙雷氏菌 + —
液化沙雷氏菌 + +
深红色沙雷氏菌 — +
2021/3/24
38
+ —
粘质沙雷氏菌
沙雷氏菌属
山梨醇
+ 阿拉伯糖

+
+
液化沙雷氏菌
深红色沙雷氏菌
肠杆菌科的分类与鉴定
2021/3/24
1
肠杆菌科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类革兰氏 阴性杆菌,它主要存在于人或动物的肠道 以及自然界的水源、土壤中。在正常情 况下,多数肠杆菌科细菌对人是无害的,有 些菌种还是人体所必需的,这是因为肠杆 菌科在正常寄生部位和正常寄生数量的 条件下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

肠杆菌生化实验报告

肠杆菌生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肠道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

2. 熟悉并掌握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方法,如IMViC试验等。

3. 通过实验,提高对微生物学实验技能的运用和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肠杆菌科细菌是一类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无荚膜的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人和动物的肠道中。

本实验通过对肠杆菌进行一系列生理生化试验,包括吲哚试验(I)、甲基红试验(M)、V.P试验(V)、柠檬酸盐利用试验(C)等,以鉴定和区分不同肠杆菌科细菌。

三、实验材料1. 菌株: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变形杆菌等。

2. 培养基:蛋白胨水培养基、葡萄糖蛋白胨培养基、柠檬酸盐培养基、双糖铁培养基等。

3. 试剂:吲哚试剂、甲基红试剂、V.P试剂、40%KOH、-茶酚、溴麝香草酚蓝、苯酚红等。

4. 仪器:酒精灯、试管、试管架、烧杯、量筒、接种环、接种针、无菌玻片、显微镜等。

四、实验方法1. 吲哚试验(I)(1)将试验菌接种于蛋白胨水培养基,37℃培养24小时。

(2)取1 mL培养液,加入1 mL乙醚,充分振荡,使乙醚层浮于培养液表面。

(3)沿管壁加入吲哚试剂10滴,静置片刻。

(4)观察培养液颜色变化,呈玫瑰红色为阳性,不变色为阴性。

2. 甲基红试验(M)(1)将试验菌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培养基,37℃培养24小时。

(2)沿管壁加入甲基红试剂3-4滴。

(3)观察培养液颜色变化,呈红色为阳性,黄色为阴性。

3. V.P试验(V)(1)将试验菌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培养基,37℃培养24小时。

(2)加入40%KOH 10-20滴,再加入等量-茶酚,用力振荡。

(3)37℃培养4小时后观察,仍无色产生为阴性。

4. 柠檬酸盐利用试验(C)(1)将试验菌接种于柠檬酸盐培养基斜面上,37℃培养24-28小时。

(2)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若含有溴麝香草酚蓝的斜面呈现蓝色为阳性,呈绿色为阴性;含苯酚红的斜面呈现红色为阳性,呈黄色为阴性。

五、实验结果1. 吲哚试验:大肠杆菌为阳性,产气肠杆菌为阴性。

肠杆菌科的检验 微生物实验

肠杆菌科的检验   微生物实验

实验三:肠杆菌科的检验一、接种细菌:MAC培养基接种大肠埃希菌和变形杆菌,SS培养基接种福氏志贺菌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采用分区划线法,放在35℃温箱中培养18—24h。

二、观察肠道杆菌在MAC和SS平板上的菌落形态。

1、SS平板:1)福氏志贺菌形成无色、半透明、光滑、湿润、突起、直径为1—2mm大小的菌落;2)乙型副伤寒沙门菌为中心带黑褐色,其余部分为半透明、光滑、湿润、突起的小菌落2、MAC平板:1)大肠埃希菌形成红色、圆形、凸起、边缘整齐、多数为光滑型的菌落。

中等大小。

2)变形杆菌为圆形、扁平、无色、半透明的菌落。

三、涂片、革兰染色将玻片分为四个区域,并分别标记,将四种肠道杆菌分别在四个区域内的生理盐水中研磨,待其自然干燥后固定,采用“改良快速法”进行染色,结果如图所示:福氏志贺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G-杆菌G-直杆菌,较细长G- 杆菌G-直短杆状显微镜检查特征为革兰阴性杆菌,肠杆菌科多数细菌的形态及染色性相似,根据形态及染色性难以相互鉴别。

四、生化试验:1、氧化酶试验(纸片法):在滤纸条上滴一滴氧化酶试剂,用无菌接种环挑取待测菌落在滤纸条上滴了试剂的部位研磨,;滤纸变为红色则为阳性,不变色为阴性,结果表明,以上四种肠道杆菌的氧化酶试验均为阴性。

2、接种KIA、MIU上。

五、2、微量生化:六、沙门菌、志贺菌的血清学鉴定:1、在洁净载玻片上两端分别滴加一滴志贺菌四种多价血清和福氏四价血清,各取一环志贺菌在两种血清上研磨10S,观察两组结果均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物,提示该菌为福氏志贺菌。

2、采用同上方法,在洁净玻片上分别在其两端滴加一滴沙门菌多价O(A—F)和Hd血清,各取一环待测菌与之混合,研磨10S,几分钟后观察两组结果,出现肉眼可见的颗粒状凝聚物表示该菌为乙型副伤寒沙门菌。

七、讨论:1、做生化试验时,有些细菌为致病菌,故实验时要保护好自己,且实验废弃物要妥善处理,以免发生有害菌的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菌名 项目名称
现象
大肠杆菌 分析
结果
现象
伤寒杆菌 分析
结果
蛋白胨水
乳糖 发酵管
葡萄糖 发酵管
三、实验结果观察及分析
菌名 项目名称
SS 培养基
MAC 培养基
肉汤 培养基
普平 培养基
大肠杆菌
现象
分析
伤寒杆菌
现象
分析
2、蛋白胨水1管 3、乳糖发酵管1支
液体培养基接种
4、葡萄糖发酵管1支
5、普通琼脂平板1块
6、MAC培养基1块 固体培养基接种
7、SS培养基1块
思考:接种以上7种培养基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细菌接种的基本程序
灭菌接种环 防止接种环原有的细菌污染标本 沾取标本 接种
灭菌接种环 防止接种环沾染的细菌污染环境
区划线 灭菌接种环 第三区划线 第四区划线 灭菌接种环


液体
细菌扩散至培养基中
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接种
二、细菌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镜下观察
淋病奈瑟菌 中性粒细胞
观察细菌形态、颜色、排列方式
二、细菌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镜下观察
葡萄球菌
链球菌
二、细菌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镜下观察
弧菌
大肠杆菌
二、细菌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镜下观察
肺炎双球菌 中性粒细胞 荚膜(空白区)
观察荚膜位置、颜色
二、细菌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镜下观察
破伤风梭菌菌体 破伤风梭菌芽胞
观察芽胞形态、大小、位置
二、细菌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镜下观察
伤寒杆菌周鞭毛 伤寒杆菌菌体
观察鞭毛数量、分布、形态、粗细、长 短
三、实验结果观察及分析
实验四、五 肠杆菌科细菌鉴定
是谁在作祟?
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细菌接种技术 2、熟悉肠杆菌主要的鉴定方法 3、掌握细菌基本形态及特殊结构 4、树立无菌观念
实验内容及安排
一、细菌接种培养与鉴定 二、细菌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镜下观察 三、实验结果观察及分析
一、细菌接种培养与鉴定(1套/组)
1、肉汤培养基1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