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肠杆菌科细菌鉴定(一)..

合集下载

肠杆菌科鉴定报告模板

肠杆菌科鉴定报告模板

肠杆菌科鉴定报告模板1. 引言肠杆菌科是一类常见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动植物体内以及人体肠道等环境中。

由于肠杆菌科中存在大量的致病菌和污染指示菌,对其进行准确鉴定十分重要。

本报告对所鉴定菌株进行了详细的特征描述和分析,以期为疾病防控和食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2. 材料与方法本次实验使用的样本为来自XX地区的食品样品,性状检测采用以下常规方法:1. 培养基选择:用花红素琼脂糖平板培养基(XLD) 和大肠杆菌培养基(EC) 进行肠杆菌属的培养。

2. 培养条件:接种菌株后,在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48小时。

3. 病原细菌鉴定:通过病原细菌常见特征进行初步鉴定,包括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染色、氧需求情况、氧化酶试验、产气试验等。

4. 进一步确认:通过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一步确认菌株种属,包括典型的碳水化合物利用试验、酸碱产物检测、16S rRNA序列测定等。

3. 结果及讨论经过上述步骤,我们成功鉴定出了本次食品样品中的菌株,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评估。

菌落特征描述观察菌落形态,本菌株与典型的肠杆菌科细菌相似,呈圆形、灰白色、整齐的菌落,直径约为2-3毫米。

在花红素琼脂糖平板上,菌落中心呈深红色,周围部分为透明带,边缘锐利,与大肠杆菌相符合。

生理生化特征首先,我们对菌株的革兰染色结果进行了观察,显示菌株呈现典型的革兰氏阴性菌形态,即细胞不保持染色,但在碘溶液中可保持染色。

进一步进行了氧需求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为好氧菌,即需氧生长。

另外,通过进行氧化酶试验,观察到菌株中有明显的氧化酶酶活性表现。

在加入氧化酶试剂后,观察到菌株变色,出现深紫色反应,符合肠杆菌科细菌的特征。

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PCR技术对该菌株进行了16S rRNA序列测定,得到了一段约1500碱基的序列。

通过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树构建,与肠杆菌科细菌高度同源,与典型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的相似度在99%以上。

肠杆菌科细菌的培养与鉴定

肠杆菌科细菌的培养与鉴定


++


普通变形杆菌 K/A + + + F + + - -/+ +

+-


奇异变形杆菌 K/A + + + F - + +/- +/- +

+-


志贺菌
K/A - - - F -/+ + - - +

--


沙门菌
K/A + + + F - + - + +

-+
+ +/-
注:A:产酸;K:产碱;+:90%以上菌株阳性;-:90%以上菌株阴性;+/-: (50-90)%菌株阳性;-/+:(50-90)%菌株阴性;沙门菌与志贺菌除鉴定到种以 外,还应进行和特异性血清凝集实验鉴定血清型。
大肠埃希菌生化鉴定反应结果
肺炎克雷伯菌(K. Peumoniae)
革兰染色为阴性杆菌,大小为(0.3-1.5) μm×(0.66)μm。单个、成双或短链状排列。可见透明环状荚膜。
革兰阴性杆菌荚膜
肺炎克雷伯菌(K. Peumoniae)
在血琼脂平板上培养18-24h,形成较大、粘、圆形、凸 起、灰白不溶血的大菌落。
沙雷菌属(Serratia)
血平板上形成光滑、湿润、圆形、中心呈颗粒状的菌落。 大多不透明,可呈现白色、粉色、红色菌落。
血平板上黏质沙雷 菌落形态
巧克力平板上黏质 沙雷菌落形态


肠杆菌科细菌生化鉴定反应选择:氧化酶、触酶、克氏双 糖铁、半固体、甲基红、V-P、枸橼酸盐、苯丙氨酸脱氨 酶、硝酸盐、尿素、赖氨酸脱羧酶(LYS)、鸟氨酸脱氨酶 (ORN)、精氨酸脱氨酶(ARG)。

肠杆菌科的鉴定

肠杆菌科的鉴定

肠杆菌科的鉴定1、标本要求:1.1 尽量用药前采集标本。

1.2 痰液:病人清晨咳痰于无菌、防漏小塑料盒内,切勿唾液送检。

1.3 尿液:病人留取12h尿液,送检。

1.4 粪便:病人留取粪便5 10g,送检。

1.5 脑脊液及其它无菌体液:用无菌瓶直接送检。

血标本不要冷冻。

1.6 不可接受的标本:干的拭子、蜡盒、未消毒容器、留取24h后的尿或痰、破裂的瓶子、标本泄漏、标本无标签。

2、仪器35℃孵箱、普通光学显微镜3、试剂羊血平皿、麦康凯平皿、硝酸盐培养管、葡萄糖蛋白胨水、葡萄糖酸盐培养管、苯丙氨酸脱氨培养管、氨基酸脱羧培养管、拘橼酸盐培养管、尿素培养管、糖醇发酵管、湖南长沙天地人肠杆菌鉴定板。

4、试验方法及原理:4.1 硝酸盐还原试验:方法:将待检菌接种硝酸盐培养基中,孵育过夜,加入等量A、B液1~3滴,观察结果。

结果:红色为“+”,即还原硝酸盐。

注意点:(1).培养基不应含亚硝酸盐,以避免假阳性。

(2).某些肠杆菌还原硝酸盐的能力很强,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后,进一步将亚硝酸盐分解为氨、氮、氧化氮,造成假阴性。

所以,观察结果时,如无红色出现,应加少量锌粉,仍无色,说明亚硝酸盐进一步分解,硝酸盐反应为阳性。

若加锌粉后出现红色,说明锌使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而待检菌无还原硝酸盐的能力,即硝酸盐还原试验阴性。

4.2 甲基红试验方法:将待检菌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水中,孵育过夜,加甲基红试剂1~2滴,观察结果。

结果:红色为阳性,桔黄色为阴性。

4.3 尿素培养基方法:将待检菌穿刺接种于尿素培养基中,孵育过夜,观察结果。

结果:培养基变红为尿素阳性,不变色为阴性。

4.4 拘橼酸盐试验(Simmons法)方法:将待检菌接种于拘橼酸盐培养基中,孵育过夜,观察结果。

结果:有细菌生长培养基变蓝色为阳性,无颜色改变为阴性。

4.5 氨基酸脱羧试验方法:取待检菌接种于氨基酸脱羧培养基和对照管中,封石腊油,35℃培养过夜,观察结果。

结果:培养基变紫色为阳性,黄色为阴性。

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PPT课件

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PPT课件
#43;
20
实验结果
表 肠杆菌科部分细菌重要生物学特征

糖发酵试验
吲哚 甲基 VP


编 号
葡 萄 糖
乳 糖
麦 芽 糖
甘 露 醇
蔗 糖
B3 ⊕ ⊕ ⊕ ⊕ - + +
-
B4 ⊕ - - ⊕ - - -
-
B5 ⊕ ⊕ ⊕ ⊕ - + +
-
枸 动 志贺 沙门
橼 力 菌属 菌属

多价 多价
17
实验结果
❖萄发酵管——甘露醇 三支葡萄糖发酵管依次分别接种培
养了可疑大肠杆菌、可疑沙门杆菌、可 疑志贺杆菌。
✓试管均从原来蓝色变为黄色, ✓并且小试管均有小气泡, ✓所以三种可疑菌均有产气产酸。 ✓其中沙门菌颜色较浅,产酸较少。
18
实验结果
❖萄发酵管——乳糖 三支葡萄糖发酵管依次分别接种培
养了可疑大肠杆菌、可疑沙门杆菌、可 疑志贺杆菌。

单糖发酵管
硫酸亚铁半固体培养基
普通肉汤培养基
西蒙枸櫞酸盐培养基
4
实验方法
配置 培养基
分离菌 株
纯化培 养
血清学 鉴定
生化反 应鉴别
❖紫黑色的单个菌落,可初步定为可疑大肠埃希菌
菌不号落发。,酵编 乳❖清❖取待号糖放洁环;的在净冷光,玻载却滑可片玻后无疑上片用❖麦水色志,,环每透贺然,2支平❖以在明菌后株甘,取灭菌板的属烧可,西菌种肠单 或环分疑蔗接斜蒙个沙。杆离菌)种面菌门枸菌法落各环菌落菌櫞混分接1取苔可属支酸合离种上1初菌,盐~溶菌以蘸2步落环琼蛋液株取下定,志脂白涂:少为编培贺斜胨布量养菌面水细于基属菌一1E:多支M与支B价糖,平血,诊发硫板清葡断酵酸混培萄血管亚养糖(铁基蛋葡琼白,脂胨乳半, ❖编❖录取 观号。双察的(糖可可 用合❖观铁疑轻疑酸,察高细轻菌碱先凝层 菌摇落指在集琼在动,示血现脂双载送剂清象斜糖玻固❖养检3边。7面铁片接测℃缘体24上❖待培琼,双恒处种培-4挑养脂一,用糖温将完8养小基斜边选铁箱细3。毕基7,面摇时琼培菌菌℃后1无的动脂养研支候落恒,菌生,斜2磨,观形温4试操长一面-开普察态4箱管作现边和8,通记小、倒置接象将琼然时肉录颜置种并载于脂后。汤于色培已记玻高再试琼表不片养混管脂格稍一匀2架4微半中。致h上倾固。的后,斜体菌。送对培落3光7养保℃基存恒1温支箱。培

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细菌鉴定

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细菌鉴定
肠凝集性大肠杆菌(EaggEC):无LT,ST,不 能用血清分型。
• 生长特性:
培养基,环境,染色,同肠杆菌科特点;
菌落形态:
BAP:圆,光,湿,灰白,某些菌株溶血;
选择培养基:通常,发酵乳糖,有色菌落,EMB 上有金属光泽。
• 实验室鉴定:
初步鉴定; KIA:A/A,产气,H2S(-); IMVC:+ + - -
特殊病程: 标本采集:未使用抗生素前提下 第一周分离阳性 血液90% 粪便10% 第三周分离阳性 血液50% 粪便85% 尿25%
使用抗生素后:骨髓,玫瑰疹
• 生长特性(growth characteristic)
染色:G-,直杆,较细长,周鞭毛
菌落形态:
普通培养基:光滑型,粗糙型
选择培养基:略小,乳糖不发酵, 多数可产H2S(SS上菌落中央黑色)
治疗用药:碳青酶烯、抑制剂复合类或头霉 素
AmpC -内酰胺酶:
肠杆菌属,枸橼酸杆菌属,
特点:染色体、质粒编码,诱导酶,非边界 耐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1,2,3代,头霉素) 对抑制剂不敏感。
治疗用药:碳青酶烯,头孢4代
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
• 分类
肠杆菌科,埃希氏菌属,5个种,大肠埃希氏 (E.coli)最为常见,以下主要叙述。
• 重要性:
肠外感染:泌尿系统最常见的病原菌,以及其他各类 感染包括菌血症、肺部感染、腹膜炎、腹部手术继 发感染等。
肠内感染:
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质粒介导,LT、ST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O55、O111等血清 型
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溶原噬菌体编码 Vero毒素(VT-1,VT-2),常致溶血尿毒综合症 (HUS)。代表菌O157:H7。

肠杆菌科实验报告

肠杆菌科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肠道条件致病菌与肠道致病菌的菌落特点。

2. 掌握肠道杆菌的主要生化反应。

3. 掌握肠道杆菌的分离鉴定方法。

4. 掌握粪便标本细菌学检测流程。

二、实验原理肠道杆菌科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大多数有鞭毛,能运动。

少数无鞭毛不能运动,不产生芽孢,需氧或兼性厌氧,在普通培养基上,一般都生长良好,均能发酵葡萄糖产酸或产气,触酶试验阳性,氧化酶试验阴性,还原硝酸盐。

这类细菌是人类和动物肠道中的细菌,有的引起腹泻、肠炎、肠热症和痢疾等。

有的为条件致病菌,有时也可引起身体各个部位的感染。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粪便标本2. CB培养基3. SS培养基4. 基础培养基5. 双糖铁发酵培养管6. 鉴别培养基7. 血清学反应试剂8. 药敏试剂仪器:1. 高压灭菌锅2. 试管3. 锥形瓶4. 接种环5. 酒精灯6. 无菌玻片7. 显微镜、载玻片8. 镊子四、实验步骤1. 粪便标本的处理- 将粪便标本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稀释,制成10^-1、10^-2、10^-3、10^-4四个浓度的悬液。

- 取各浓度悬液适量,分别接种于CB培养基、SS培养基、基础培养基和双糖铁发酵培养管。

2. 培养与观察- 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 观察并记录各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包括菌落大小、形状、颜色、边缘、表面等。

3. 生化反应- 取纯培养的菌落,进行糖发酵试验、氧化酶试验、触酶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等。

- 根据试验结果,初步鉴定菌种。

4. 血清学反应- 取纯培养的菌落,进行血清学反应,进一步鉴定菌种。

5. 药敏试验- 取纯培养的菌落,进行药敏试验,了解菌株的耐药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菌落特征- 在CB培养基上,观察到典型的肠道杆菌菌落,菌落呈圆形、光滑、湿润、乳白色。

- 在SS培养基上,观察到菌落呈红色,并有金属光泽。

- 在基础培养基上,观察到菌落呈黄色。

- 在双糖铁发酵培养管中,观察到斜面和底层均呈红色,并产生气泡。

肠杆菌科细菌检验课件

肠杆菌科细菌检验课件
12
12 0.5
25 0.33 22.5 1000
配方二
配方三
1000
850
7.5(胨)
15
10
10 ( 透 析 ) 150(ml)(牛
胆汁)
5
11
15
11
1
4
5
4
18
20
0.33
1.0
37
70
配方四 5
5 10
8.5(混合)
8.5
8.5 1
13.5 0.33
25
1000
MACC SS
大肠埃希杆菌呈典型粉红色,乳糖发酵菌落。福氏 痢疾杆菌 菌落小,无色透明,非乳糖发酵菌。 (18hr,37℃)
双糖铁培养基(KIA)
蛋白胨 氯化钠 牛肉膏 琼脂 水
10g 5g 3g 16g 1000ml
葡 萄 糖 1g 乳 糖 10g 硫代硫酸钠 0.2g 硫酸亚铁 0.2g 0.4%酚红 6ml
细菌在KIA中的生长现象
• 观察高层与斜面颜色变化情况以及培养基是否变黑
上层固体斜面:乳糖+指示剂 下层固体:葡萄糖+指示剂+FeSO4
肠杆菌科细菌检验课件
目的要求
• 掌握常见肠杆菌科细菌的培养特性和形态染色特征 • 掌握常见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技术 • 掌握肠杆菌科微量生化管编码鉴定技术 • 掌握肠杆菌科临床常见致病菌的血清学凝集技术
实验材料
一、菌种: 大肠埃希菌、沙门菌、普通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BAP、 MAC、SS) 二、生化管: KIA、半固体、肠杆菌科微量生化管编码鉴定管(1套/2人) 三、诊断血清: 沙门菌多价 四、其他: 玻片、盐水、接种环(针)、革兰染液、3%H2O2、氧化酶试剂、 液体石蜡

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小结

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小结

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小结
●肠杆菌科细菌的生化反应及结果分析●玻片凝集的操作及注意事项
●G染色法操作方法及注意点
观察记录生化反应
●IMViC、KIA、U,所有菌种已接种37℃培养24h以上。

●观察生化反应、作出记录及分析
血清学鉴定-直接玻片凝集
●沙门菌:
用A~F多价O抗确定沙门菌属 用O因子血清分群
用H因子I相血清型定型
伤寒沙门菌:O9Hd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O4Hb
●福氏志贺菌:
A、B、C、D多价血清定志贺菌属
按流程分型
不同肠道菌在SS与CB的菌落特征
SS CB
大肠红色中心混浊S型菌落大而混浊蓝色S型菌落产气红色中心混浊M型菌落大而混浊蓝色M型菌落肺炎红色中心混浊M型菌落大而混浊蓝色M型菌落伤寒透明微黄中心黑色S型菌落透明红色S型菌落
副乙透明微黄中心黑色S型菌落透明红色S型菌落
福氏透明微黄S型菌落透明红色S型菌落
变形透明微黄中心黑色S型菌落透明红色S型菌落
不同肠道菌的生化特征
I M V C动力U产气乳糖硫化氢
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伤寒沙门菌-+--+---+乙型副伤寒-+-++-+-+福氏志贺菌-+-------变形杆菌
+/-+-/V-/++++-+(普通/奇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五 肠杆菌科细菌鉴定
是谁在作祟?
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细菌接种技术 2、熟悉肠杆菌主要的鉴定方法 3、掌握细菌基本形态及特殊结构 4、树立无菌观念
实验内容及安排
一、细菌接种培养与鉴定 二、细菌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镜下观察 三、实验结果观察及分析
一、细菌接种培养与鉴定(1套/组)
1、肉汤培养基1管
分区划线法
固体培养基接种
第一区划线 灭菌接种环 第二区划线 灭菌接种环 第三区划线 第四区划线 灭菌接种环


液体
细菌扩散至培养基中
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接种
二、细菌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镜下观察
淋病奈瑟菌 中性粒细胞
观察细菌形态、颜色、排列方式
二、细菌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镜下观察
葡萄球菌
链球菌
二、细菌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镜下观察
菌名 项目名称
三、实验结果观察及分析
菌名 项目名称
2、蛋白胨水1管 3、乳糖发酵管1支
液体培养基接种
4、葡萄糖发酵管1支
5、普通琼脂平板1块
6、MAC培养基1块 固体培养基接种
7、SS培养基1块
思考:接种以上7种培养基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细菌接种的基本程序
灭菌接种环 防止接种环原有的细菌污染标本 沾取标本 接种
灭菌接种环 防止接种环沾染的细菌污染环境
弧菌
大肠杆菌
二、细菌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镜下观察
肺炎双球菌 中性粒细胞 荚膜(空白区)
观察荚膜位置、颜色
二、细菌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镜下观察
破伤风梭菌菌体 破伤风梭菌芽胞
观察芽胞形态、大小、位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细菌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镜下观察
伤寒杆菌周鞭毛 伤寒杆菌菌体
观察鞭毛数量、分布、形态、粗细、长 短
三、实验结果观察及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