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疗效分析论文

合集下载

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病人的治疗效果。

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5月1日至2016年5月1日到枫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1000例老年高血压病人进行研究,将2015年5月1日至2015年10月31日来院就诊的高血压病人设置为观察组,将2015年11月1日至2016年5月1日来院就诊的高血压病人设置为对照组,每组病人各设置500例。

对照组的病人未采取护理干预,观察组的病人则使用社区护理干预的方式。

对比两组病人的血压水平及生活质量。

结果观察组病人的血压要比对照组病人低得多,并且生活质量评分要比对照组病人高得多,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老年高血压病人通过社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控制血压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社区护理干预,高血压,老年人,效果引言老年高血压病人因多方面的原因,使得病人血压控制效果不好,引起多种并发症如高血压脑病、慢性肾衰、主动脉夹层,降低了生活质量。

所以,在临床上除了要对其进行相关治疗还应给予合理的护理方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病人的生活质量。

此研究对老年高血压病人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做出分析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1000例老年高血压病人进行研究,将它们分别设置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病人各500例。

其中观察组男256例,女244例,它们的年龄分布在65到80岁之间,病程在4到11年之间。

对照组男250例,女250例,它们的年龄分布在65到81岁之间,平均病程2到13年。

对比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病人未采取护理干预,观察组病人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方式进行护理。

下列为社区护理干预的主要内容:1.2.1 健康教育给高血压老年病人发放有关高血压病的健康资料,并适当举办有关高血压疾病的知识讲座,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内容一般包含有高血压的临床症状、发病原理、发病征兆等,指导病人正确使用血压仪对血压进行检测,方便日后自行完成血压的检测[1]。

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49例疗效论文

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49例疗效论文

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49例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药物治疗加护理干预与单纯药物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择98例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分成2组,观察组用药物治疗加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单纯药物治疗。

结果:6个月后对2组患者血压、体重进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方法2.2.1 成立社区护理干预服务网由社区医护人员及街道、居委会和家庭组成,社区服务人员都经过专业理论和知识培训。

2.2.2 收集社区有关患者的资料由医护人员发放调查通知和调查表,到患者家中调查、摸底,对患者的血压和主要生活方式进行评估,制定服务计划、个人血压档案。

2.2.3 进行无偿护理干预干预患者的主要生活方式,自编患者监测记录卡,包括姓名、年龄、体重、生活方式、运动情况,每周定时测血压1次,测血压前患者都休息10 min,测量坐位右上肢血压,取3次平均值,每季度对记录内容整理;对照组只是按上述测量血压方法,每周定时测量血压并记录,每季度对记录整理。

2.2.4 药物治疗依那普利10 mg/片,1 d 1次,1次1片;北京降压0号1片,1 d 1次,1次1片。

2.2.5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

3 护理干预方式3.1 健康教育:目前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健康教育是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手段[5],教育形式为观察组38例患者每人1本高血压防治宣传手册;每月组织1次例会,宣讲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如肥胖、不合理饮食、吸烟、饮酒等,以及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对人体的危害和如何监测血压等;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3.2 饮食干预:控制热量摄入,主食以谷类、大米为主,每天250-300 g;早晨60 g左右燕麦粥,中、晚餐以大米为主,多吃青菜、芹菜,可选用鱼类、瘦猪肉、兔肉、豆制品、牛奶,蔬菜宜选用含维生素高的新鲜蔬菜,水果宜选用含钾高、维生素高的如香蕉、西瓜、山楂、柑橘等,食用油宜选用植物油,少吃动物油。

高血压病社区护理论文

高血压病社区护理论文

高血压病社区护理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社区护理作为一种有效的健康管理方式,对于高血压病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社区护理在高血压病防治中的作用,以期为高血压病社区护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高血压病;社区护理;健康管理;预防;控制1. 引言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以其高发病率、高并发症发生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据统计,我国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已达17%,近1.2亿。

高血压病的防治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面临的重要问题。

社区护理作为一种以预防为主、全面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的护理模式,对于高血压病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2. 高血压病的社区护理现状2.1 社区护理人员配备及培训现状目前,我国社区护理人员配备相对不足,且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虽然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社区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但仍存在培训内容单一、实践操作能力不足等问题。

2.2 高血压病社区护理服务内容现状目前,我国高血压病社区护理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健康教育、病情监测、药物管理、生活方式干预等方面。

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种种原因,服务内容往往不能得到充分落实。

3. 高血压病社区护理的重要性3.1 预防为主,降低发病率社区护理注重预防,通过对居民进行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等手段,有助于降低高血压病的发病率。

3.2 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社区护理能够及时发现和控制高血压病患者的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3 提高患者遵医行为,促进治疗效果社区护理通过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心理支持等,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4. 高血压病社区护理策略探讨4.1 加强社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专业素质政府应加大对社区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素质,以满足高血压病防治的需求。

4.2 完善高血压病社区护理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根据高血压病患者的实际需求,完善社区护理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

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摘要】摘要: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社区护理干预在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探讨了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包括对血压控制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升、用药依从性的提高、预防并发症的作用以及减少再入院率的效果。

结果表明,社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有积极影响。

社区护理干预在高血压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应加强对社区护理干预的研究和应用,以更好地帮助高血压患者管理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关键词: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干预、血压控制、生活质量、用药依从性、预防并发症、再入院率、治疗效果、重要性、发展方向。

1. 引言1.1 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需求在现代社会中,高血压患者的数量逐渐增多,而他们在社区护理方面的需求也变得日益重要。

高血压患者往往需要持续的监测和管理,以确保他们的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社区护理可以提供定期的健康评估和血压监测,帮助高血压患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除了定期监测血压,高血压患者还需要在生活方式上进行改变,包括控制饮食、增加运动、戒烟限酒等。

社区护理人员可以对这些方面进行指导和教育,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

高血压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服药治疗,社区护理可以帮助他们合理用药、提醒服药时间,提高用药依从性。

在社区护理的支持下,高血压患者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疾病,减少并发症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了解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需求,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服务,对于提高他们的治疗效果和健康水平至关重要。

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社区护理人员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

1.2 社区护理干预的重要性社区护理干预的重要性在高血压患者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社区护理干预是在社区环境下为高血压患者提供全面护理和管理的一种方法,通过常规监测、指导用药、生活方式干预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高血压病病人的社区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高血压病病人的社区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高血压病病人的社区护理干预效果观察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病已成为我国老年人的常见疾病。

社区护理干预作为一种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对于控制高血压病患者的病情、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观察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影响,探讨其降压效果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

方法:选取某社区居民服务中心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高血压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社区护理干预。

社区护理干预包括定期随访、健康指导、生活方式干预、心理护理等方面。

干预周期为12个月。

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率、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改善心率和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降压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高血压病;社区护理干预;降压效果;生活质量一、背景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我国老年人群高血压病发病率逐年上升。

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心脏、肾脏、脑等重要器官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

目前,药物治疗是高血压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单纯药物治疗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社区护理干预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手段,通过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心理护理等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控制血压,改善生活质量。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影响,探讨其降压效果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

三、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某社区居民服务中心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高血压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

强化家庭护理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分析

强化家庭护理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分析

强化家庭护理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 强化家庭护理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分析。方法 分析我院2023.4月份至2023.9月份行社区高血压治疗的92例患者资料,按护理方法分组,强化组予以强化家庭护理,社区组予以社区护理,对强化组与社区组患者血压水平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前,强化组与社区组血压水平基本无异(P>0.05);护理后强化组与社区组血压水平均有下降,而强化组舒张压、收缩压下降程度低于社区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护理满意度96.67%远超社区组护理满意度76.67%,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家庭护理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更突出,值得推广。

【关键词】强化家庭护理;社区高血压;降压效果 社区高血压作为慢性疾病,病程长且需终身用药,控制血压与血脂为临床控制患者病情发展的主要方法。有报道称[1],强化家庭护理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收缩压水平与舒张压水平,防止病情继续发展。为了验证其真实性,本文特分析我院2023.4月份至2023.9月份行社区高血压治疗的92例患者资料,按护理方法分组,强化组予以强化家庭护理,社区组予以社区护理,对强化组与社区组患者血压水平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分析我院2023.4月份至2023.9月份行社区高血压治疗的92例患者资料,按护理方法分组,强化组予以强化家庭护理,社区组予以社区护理。强化组均龄(66.23±5.13)岁,均程(5.27±1.67)年;社区组均龄(66.15±5.17)岁,均程(5.45±1.48)年。分析对象的年龄、病程数据基本无异,可比(P>0.05)。本实验纳入对象和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且实验者符合《社区高血压诊断标准》。排除口齿不清、癌症、精神病等社区高血压患者[2]。

1.2方法 社区组予以社区护理,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讲述忌烟酒的重要性,每半月组织一次健康讲座,宣传高血压有关知识,加强患者和家属认知度。同时详细记录患者信息,如药物类型、药物用量、饮食习惯、休息情况等,每半月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一次电话随访,发现问题后要求患者立刻到院复诊。

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42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取社区护理干预,在治疗4个疗程后对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病情,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并提高患者健康认知程度、合理饮食运动行为,应用效果明显。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护理干预;应用效果高血压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已经成为威胁人类身心健康水平的主要问题之一。

加强血压控制是减低并发症发生率、优化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措施之一,但常规护理服务通常难以取得良好效果,本院在实施社区护理过程中取得的疗效较为理想,现对具体护理过程做出如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42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取社区护理干预,在治疗4个疗程后对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上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自愿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1.2方法对照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健康教育。

观察组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方法为:①建立档案:对观察组高血压患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并记录患者联系方式、家庭住址、家庭成员联系方式等,记录患者病情、用药情况等,并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

②健康教育:针对患者文化水平对其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案,针对文化水平、记忆力较差的中老年患者,需要多次、重复口头教育以提高患者记忆力。

对于文化水平较高,记忆力一般的患者,可以通过书面文书、宣传手册等方式,对患者加强健康指导。

嘱咐患者遵循医嘱按时服用药物,切勿自行停止服用药物,或多服、漏服。

完善社区护理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影响分析

完善社区护理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影响分析

完善社区护理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影响分析目的探究完善社区护理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影响。

方法选择我社区2014年5月~2015年4月的128例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64例患者。

参照组患者给予用药指导等常规社区干预,实验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社区护理管理进行完善。

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优于参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两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

结论完善社区护理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标签:完善社区护理管理;高血压;控制效果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中;近年来,高血压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的形式[1]。

高血压是引发各类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随之病情发展、病程延长,可引发脑梗死、心力衰竭等疾病,危及患者生命[2]。

本文探究了完善社区护理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对象均为我社区2014年5月~2015年4月的高血压患者共128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64例患者。

实验组中男性34例,女性30例;年龄均在34~80岁,中位年龄为(60.3±4.2)岁;病程在0.5~13年,平均病程為(6.2±1.3)年。

参照组中男性36例,女性28例;年龄在37~79岁,中位年龄为(60.8±4.5)岁;病程在0.5~15年,平均病程为(6.5±1.6)年。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分析,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对比。

1.2方法参照组患者仅接受用药指导、注意事项告知等常规社区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完善社区护理管理,具体如下:健康教育:在社区内对患者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并做好高血压防治的宣传工作。

在社区内的宣传栏张贴高血压防治的相关告知、通知,为患者及家属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加深人们对高血压疾病的认识度,还可以通过广播播报,向患者普及健康知识,并强调遵照医嘱用药对血压控制的重要性[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社区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分析
【摘要】 选取我社区14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
过定期对高血压患者采取有效的社区护理干预,如监测血压、加强
宣教、注重生活、心理、用药等方面的护理,并通过定期随访了解
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从而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评价干预
前后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探讨社区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
预后影响。
【关键词】 社区护理;高血压;疗效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91-02
高血压史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多脏器
结构和(或)功能改变。据统计,我国高血压患病率约为18.6%[1],
因高血压而引起的多脏器功能损害,如脑血管疾病、心梗、冠心病
等,已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通过加强高血压患者
社区护理干预,指导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可以极大程度上控
制血压水平升高,降低心脑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为积极控制
高血压发病率,实现健康老龄化的要求,现对我社区142例高血压
患者的护理过程与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年7月,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管辖区内
1452人进行健康查体,检出高血压病患者25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中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现随机抽取
1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5例,女57例,年龄38-72岁,
平均年龄(56.2±6.4)岁,病程3-10年,平均收缩压(152.3±
6.8)mmhg,平均舒张压(92.7±5.6)mmhg。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合并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疾病,所有患者均能主动配合医护人员
工作。
1.2 护理方法
1.2.1 建立完善个人高血压档案 详细记录患者姓名、年龄、性
别、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病史、体征、用药、饮食、运动、并发
症发生等情况。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了解患者遵医行为及血
压控制情况,并对影响血压水平的高危因素进行合理评估,从而采
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控制。将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进行细致
归纳,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1.2.2 加强健康宣教 定期开展预防高血压健康知识讲座,通过
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使患者深化了解高血压形成机制、高危因素及
可能诱发的并发症等。并指导患者能够识别危急并发症的先兆表
现,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认知度。必要时可列举相关病例,使
患者了解控制高血压的必要性。同时争取家庭成员参与进来,督促
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规范化降压治疗。
1.2.3 生活指导 指导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限制钠盐的摄
入,补充蛋白质含量高而胆固醇较低的食物,如鱼肉、鸡肉等,多
进食钾、钙含量丰富的新鲜水果、蔬菜及豆制品等,同时注意维持
低热量饮食,防止因过度肥胖而加重心脏负担,引起血压升高。指
导患者戒烟忌酒,切忌暴饮暴食,坚持少量多餐为原则。另一方面,
督促患者适当参加体育活动,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
形式,如慢跑、门球、太极拳等有氧运动,并长期坚持、量力而行。
1.2.4 心理护理 患者因需长年坚持服药,治疗积极性难免有所
下降,且对高血压缺乏较为客观的认知,从而增加了患者紧张、恐
惧等消极情绪的发生。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者进行耐心沟通,详细
讲解高血压的可控性,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
态,增加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1.2.5 用药指导 患者需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选择用药,并对各
种药物的作用、用量以及过量服用可能导致的毒副反应等做初步了
解。坚持长期服用,切不可随便滥用及随意控制药量等。用药时应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即先从单一的小剂量降压药开始,经一段时
间治疗后,根据血压值适当调整药物剂量。同时学会简单的血压测
量方法,以便发生异常时能及时通知主管医生进行救治。
2 结果
经1年随访观察发现,本组142例患者血压水平较护理前得到有
效控制,其比较结果,见表1。患者生活习惯明显改善,治疗依从
性、对疾病认知度及自我保健意识较护理前亦有显著提高,其比较
结果,见表2。
3 小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盐、高脂、高热量、饮酒等不良饮
食习惯已成为诱发高血压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据统计,我国现有
高血压患者约2.4亿人,每年约有2.5%新发高血压病例发生,且呈
逐年上升趋势。因高血压而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亦逐年攀
升,已发展成为影响我国居民死亡率的首要因素。因此积极控制高
血压发病率,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社区护理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护理模式,通过加强对患者日
常生活习惯的培养,注重饮食、心理等方面的护理,并在护理人员
的帮助下初步掌握预防高血压的基本知识,对控制血压整体水平、
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具有重要作用。总之,全面有效控制高血压发
病率,不仅需临床方面的治疗,更需通过社区提供更广的护理干预,
并建立完善的社区护理体系,从而提高社区高血压人群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51-264.
[2] 赵秋利.社区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39-1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