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

合集下载

遵义会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遵义会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遵义会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是:A. 1934年B. 1935年C. 1936年D. 1937年答案:B2. 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是:A. 讨论土地革命B. 讨论抗日战争C. 讨论长征路线D. 讨论党的军事路线答案:D3. 遵义会议的地点是:A. 江西瑞金B. 贵州遵义C. 湖南长沙D. 陕西延安答案:B4. 遵义会议后,谁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A. 毛泽东B. 周恩来C. 朱德D. 刘少奇答案:A5.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是:A. 标志着中国革命的开始B. 标志着中国革命的转折点C. 标志着中国革命的结束D. 标志着中国革命的失败答案:B6. 遵义会议期间,谁提出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A. 毛泽东B. 王明C. 张国焘D. 李德答案:B7. 遵义会议后,红军的行动方向是:A. 向东北B. 向西南C. 向西北D. 向东南答案:C8. 遵义会议的召开,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产生了什么影响?A. 巩固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B. 削弱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C. 没有影响D. 导致了党的分裂答案:A9. 遵义会议的召开,对红军长征产生了什么影响?A. 加速了长征的进程B. 延缓了长征的进程C. 没有影响D. 导致了长征的失败答案:A10. 遵义会议的召开,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方向产生了什么影响?A. 确定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方针B. 确定了城市包围农村的方针C. 没有影响D. 导致了党的发展方向的混乱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它确立了________的领导地位。

答案:毛泽东2. 遵义会议后,红军采取了________的方针,成功地突破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答案:农村包围城市3. 遵义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从________走向胜利。

答案:失败4. 遵义会议的召开,对中国共产党的军事路线产生了重大影响,确立了以________为核心的军事路线。

遵义会议内容

遵义会议内容

遵义会议内容
1、主要内容:
(1)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
(2)指定洛甫同志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
(3)常委中再进行分工;
(4)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而周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5)肯定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

2、会议意义: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把党的路线转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轨道上来。

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1949年1月15日至17日,中国共产党在贵州省遵义市举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即遵义会议。

这次会议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主要内容和意义如下。

一、主要内容1. 评议党的历史:遵义会议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总结。

会议指出了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错误路线,特别是对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的错误理解,导致了中央红军的失败和长征的艰难。

这是遵义会议的核心议题,也是会议的重要内容之一。

2. 确定正确的军事路线:遵义会议通过对军事问题的讨论和研究,确立了正确的军事路线。

会议认识到红军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应采取游击战争的方式,以分散敌人力量、消耗敌人战斗力,并争取时间和空间发展自己。

这一决策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

3. 重新确定党的领导核心:遵义会议重新确定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

会议对张闻天同志的错误路线进行了批评,并肯定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这一决策为中国共产党在后来的斗争中保持了正确的方向。

二、主要意义1. 校正错误路线:遵义会议对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错误路线进行了批评和纠正,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制定了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2. 统一了党的思想:遵义会议统一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重新明确了党的基本路线和革命目标,为党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3. 确定了党的领导核心:遵义会议重新确定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为党的领导集体的形成和健全奠定了基础。

毛泽东同志在遵义会议上的战略思想和领导能力得到了充分肯定,为其在党和国家的领导地位奠定了基础。

4. 加强了党的纪律:遵义会议对党的纪律问题进行了严肃的讨论和规范,加强了党的纪律建设,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和组织纪律性,为党的事业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5. 为长征胜利奠定了基础:遵义会议的决策确定了正确的军事路线,为红军胜利完成长征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保证。

遵义会议主要内容和意义

遵义会议主要内容和意义

遵义会议主要内容和意义1. 遵义会议到底讲了啥呀?嘿,它主要就是纠正了当时党内面临的紧迫问题呀!就好比在迷雾中找到了正确的方向,比如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军事路线被指出啦。

这多重要啊,不然咱红军可就危险咯!意义那可太大了,它让红军重新焕发了生机呀!就像给快没油的汽车加上了油,又能飞速前进啦!2. 遵义会议的内容可不得了哇!重新确立了正确的领导呀!这就好像一艘在海上漂泊的船找到了靠谱的船长。

像毛泽东这样有智慧的领导人带领大家,能不走向胜利吗?它的意义就是让革命有了希望的曙光呀,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哇!3. 遵义会议主要内容是啥呢?那就是对之前错误的拨乱反正呀!这就如同给生病的人对症下药。

想想看,如果没有这样的纠正,后果会多严重?它的意义在于让红军从此走上了正确道路,就像迷路的人找到了回家的路一样兴奋呀!4. 遵义会议啊,内容之一就是调整了领导班子呀!这就好像给机器换了更合适的零件。

这有多关键呢?它的意义是让革命事业有了强大的动力呀,好比汽车换上了大马力发动机,跑得更快更稳啦!5. 遵义会议主要干了些啥?解决了党内面临的大问题呀!这就像给堵住的水管疏通了一样。

没有它,那革命可就难啦!它的意义简直无法形容,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哇!6. 遵义会议的内容可重要啦!把错误的东西纠正过来啦!就像给长歪的树扶正一样。

这有啥意义?那就是让革命有了新的希望呀,就像久旱逢甘霖一样让人欢喜呀!7. 遵义会议到底有哪些内容呢?调整军事路线呀!这就好比给迷路的军队指明了方向。

它的意义重大无比,让红军重新找回了战斗力呀,像老虎添了翅膀一样厉害呀!8. 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就是改变啦!改变那些不对的呀!这就像给走错路的人指对方向。

它的意义可深远啦,为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呀,这多牛呀!9. 遵义会议讲了啥呢?对错误进行修正呀!就像给有毛病的机器检修一样。

意义何在?让革命的步伐迈得更稳更快呀,就像运动员加了速一样带劲呀!10. 遵义会议的内容很关键呀!确定了正确的领导和策略呀!这就像给船装上了合适的帆。

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意义

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意义

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意义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

这次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挽救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危机而召开的。

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肯定的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张,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会议在与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开始确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这是党生死攸关的历史转折点,中国革命从此打开了新局面。

背景1934年1月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以后,在党和根据地的各项工作中,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得到更加变本加厉的推行。

在这种错误领导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迫使红军放弃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长征初期,“左”倾教条主义者从进攻中的冒险主义变成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并且把战略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使部队的行军速度非常缓慢,致使敌人有充分的时间调集兵力,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红军在突围过程中损失惨重。

为了摆脱尾追和堵击的敌军,毛泽东建议中央红军放弃去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企图,改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

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参加会议的中央政治局委员有毛泽东、张闻天(洛甫)、周恩来、陈云、朱德、秦邦宪(博古),政治局候补委员有王稼祥、刘少奇、凯丰(何克全)、邓发;扩大参加者有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李富春、刘伯承、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出席会议的还有《红星报》主编邓小平(会议中被选为党中央秘书长)、共产国际驻中国的军事顾问李德及其翻译伍修权。

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一、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会议,会议时间为1935年1月15日至17日。

会议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评估错误路线:遵义会议主要目的是评估和纠正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的错误路线。

会议首先对当时党内的"左"倾错误进行了批评和总结,认为这种错误路线在军事战略、组织建设等方面造成了严重损失。

2. 确定正确方向:在纠正错误路线的基础上,遵义会议还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方向。

会议决定坚决抵抗敌人的进攻,以保卫红军和苏区为中心任务,同时要进行统一战线的建设,争取广泛群众的支持。

3. 政治路线的调整:遵义会议还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进行了调整。

会议决定党的政治路线应该是以农村包围城市,争取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支持,最终推翻国民党政府,实现中国的革命和民族独立。

4. 领导核心的确立:遵义会议还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会议通过了毛泽东同志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的决定》,将毛泽东同志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人。

二、遵义会议的意义遵义会议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纠正错误路线:遵义会议纠正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的错误路线,转变了党的工作重心,使党能够更加注重农村革命,争取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

这为中国共产党后来在农村地区开展革命斗争奠定了基础。

2. 确定正确方向:遵义会议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方向,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后来在全国范围内的革命斗争提供了指导。

这一正确方向的确立,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 领导核心的确立: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内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使中国共产党能够更加坚定地推进革命事业,实现了党的思想、组织和工作上的统一。

4. 形成长征精神: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期间党内出现了严重的分歧和冲突。

《长征》遵义会议内容

《长征》遵义会议内容

《长征》遵义会议内容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1934年至1935
年间进行的著名的战略转移行动。

遵义会议是在这段长征中的重要
事件之一,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来回答你的问题。

首先,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在长征途中召开的
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于1935年1月在贵州省遵义市举行,会议的主
要目的是总结中国工农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失败教训,进
行对党内领导人的重新安排,确定了毛泽东在党和军队中的领导地位,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在党的领导和军事斗争中的
地位。

这次会议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遵义会议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对党内领导人的重新安排和
对党的路线的调整。

在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左”倾错误的批评,确立了以他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在党的领导和军事斗争中的地位。


议还对党内的一些错误倾向进行了批评和纠正,使得党在长征中能
够更好地团结一致,统一指挥,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另外,遵义会议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的转折点。

会议后,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形成了正确的路线和策略,为长
征后期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遵义会议的召开和会议内容的确定,对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总的来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的一个重要事件,会议内容涉及党内领导人的重新安排和党的路线的调整,对中国共
产党和红军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
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的内容及其意义

遵义会议的内容及其意义

遵义会议的内容及其意义遵义会议,那可是中国革命历史上一个超级重要的事儿,就像黑暗中的一道亮光,一下子就把路给照亮了。

咱先来说说这遵义会议的内容。

那时候啊,一群有理想、有抱负的革命者聚到了一起。

大家心里都明白,之前的仗打得不太顺溜,问题出在哪儿呢?就得好好唠唠。

在遵义会议上,大家就把之前的军事路线拿出来好好掰扯了一番。

以前的军事指挥啊,有点乱套,就像一群人赶路,却没有个明确的方向,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

遵义会议就把那些不合适的军事指挥给纠正了。

再说说那些参会的人物,那可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他们就像一群特别聪明的工匠,聚在一起重新打造革命的蓝图。

他们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想法,带着对革命胜利的渴望。

在会议上,大家平等地交流,没有谁端着架子,就像平常人家坐在一起商量事儿一样。

大家都知道,这个事儿关系到的可不是一家一户的小利益,而是全中国千千万万老百姓的大命运。

这遵义会议的意义啊,可太大了。

它就像是给一艘在狂风巨浪里快要迷失方向的大船重新校准了罗盘。

之前的革命队伍就像一艘大船在大海里晃悠,不知道往哪儿开,随时可能触礁沉没。

遵义会议一开,就好比给船找到了正确的航道,大家心里一下子就有底了。

这时候的革命队伍啊,就像一群被点醒的睡狮,充满了活力。

从这往后,中国革命就像一辆加足马力的火车,呼呼地往前冲。

以前是摸着石头过河,现在有了明确的方向。

如果把中国革命比作一场长跑比赛,遵义会议之前就像是跑错了方向,白费了好多力气。

遵义会议呢,就是那个转折点,让选手们重新调整方向,朝着正确的终点飞奔而去。

这可不是小变化,这是翻天覆地的大转变啊。

要是没有遵义会议,中国革命会变成啥样呢?会不会一直在黑暗里打转呢?我想啊,很有可能。

但是就因为有了遵义会议,咱们的革命队伍才能够不断发展壮大。

这就好比一棵小树苗,之前长歪了,遵义会议就像是一双巧手,把它扶正了,然后这棵小树苗就开始茁壮成长,最后长成参天大树。

这遵义会议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啊,就像一阵春风吹过大地,让万物复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主要内容】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历史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首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这次会议在极危险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展开:其一,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长达四年之久的统治,遵义会议的召开和会议作出的决定,体现了毛泽东在这次纠正党内重大错误的问题上,起着重要的核心作用。

党的领导实质是指导思想、指导方针的领导,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也就是从指导思想、指导方针上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是当时战争环境下党中央重要的领导机构,毛泽东进入三人军事小组,承担起长征途中处于中心的军事任务的领导工作,下一步表明毛泽东在党中央领导核心地位的确立。

伍修权曾回忆说:“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作为最高统帅部,负责指挥全军行动,全党信服毛泽东同志,把当时最有决定意义的、关系到我党我军生死存亡的军事指挥大权托付给他,从而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其二、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得到共产国际多方指导,有有益的帮助,也有不切中国实际的错误指示。

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在与共产国际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解决了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特别是确定了符合中国革命战争特点和规律的积极防御的军事路线;采取民主集中制原则,独立解决了党中央领导机关改组问题。

改变了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作法,实际上确立起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全局上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表明中国共产党已是一个政治上成熟的政党,完全可以独立的承担中国革命的重任。

其三,遵义会议是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力量极度削弱,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的危急关头召开的,它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二、长征精神的内容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OR材料P44)三、为什么说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答案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思想是毛泽东在1952年下半年提出来的,1953年6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对毛泽东的设想进行了讨论,并形成了总路线的表述,1954年2月,中共七届四中全会正式通过了这条总路线。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条总路线是照耀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不是偶然的,有其历史的宏观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反映出来的:第一,国家的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和土地制度改革在全国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国家需要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的发展,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也必然出现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这就不能不发生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

第三,我国个体农民,特别是在土地改革中新获得土地而缺少其他生产资料的贫下中农,确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答案二: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历史必然性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虽然改变了原来提出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需要进行很长时期的新民主主义建设的构想,使社会主义改造明显地提前了。

但这种改变绝不是一时冲动、贸然作出的。

除了此时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社会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外,主要还是根据当时国内外情况的发展变化和全国人民要求尽快消灭剥削制度、摆脱贫穷落后困境,迅速实现国家繁荣昌盛的强烈愿望,经过反复思考而作出的重大决策。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第一,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富强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

工业化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旧中国由于长期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本国封建专制的统治,工业化水平极其低下。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我国的国民经济虽然已恢复到历史的最好水平,但工业化的起点仍然很低.落后必然挨打。

一部屈辱的中国近代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加速实现国家工业化。

只有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面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增强国防实力,有效地捍卫国家的独立与安全。

第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迅速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必要的条件。

新中国成立初期,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充分利用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方面,对恢复国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毕竟是两种性质根本不同的经济制度,两者之间存在着许多的矛盾,这就不能不发生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

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同国家的各项经济政策之间,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之间,同本企业职工之间的利益冲突越来越明显。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采取的打击投机倒把、调整和改组工商业、进行“五反”运动、工人监督生产、粮食棉花的统购统销等一系列必要的措施和步骤,必然地把原来落后、混乱、畸形发展、唯利是图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迅速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必要的条件。

第三,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手工业,满足工业化需求,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的需要。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土地改革后的农村,由于农民重新获得了土地,劳动积极性大为提高,农业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

但当时的农业经济毕竟是一种封闭式的小农经济,不利于现代生产的社会分工,也不利于兴办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更无法集中力量抵御各种严重的自然灾害。

同时,小农经济的自然发展必然导致农村严重的两极分化,使农民重新陷于解放前那种穷困潦倒的苦难生活。

此外,分散、脆弱的小农经济也无法满足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业提供越来越多的工业原料、资金和市场的需要。

此外,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大规模开展,一方面对农副产品的需要日益增大,一方面对农业手工业技术改造的支援日益增强,这也是促进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向合作化方向发展的一个动力。

因此,要发展农业和手工业,以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促进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必须对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总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有其历史必然性,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

同时也应当看到,由于当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关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上所作的理论阐述不是很充分,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更是很少论及。

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来看,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的时间不长,人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楚。

这些都不能不影响到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的探索,从而使过渡时期总路线存在着某些难以避免的历史局限性。

综上所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既有其历史必然性,也存在某些难以避免的历史局限性。

但这些局限性只是白璧微瑕。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实施,在推动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中共八大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共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答案一:大会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

大会提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的实质,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答案二: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我们还必须为解放台湾、为彻底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最后消灭剥削制度和继续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而斗争,但是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虽然还有阶级斗争,还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但其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