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身体观的十个面相

合集下载

音乐教育哲学中的“身体”审视

音乐教育哲学中的“身体”审视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100文化智库身体,一直是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所关注的对象。

随着意识哲学向身体哲学的转向,“身体”在音乐教育哲学中也注入许多新的内涵,体现为“审美音乐教育哲学”中的“意识”向“身体”的转向,以及“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中的身“体”力“行”等。

音乐教育哲学的“身体”转向,是对音乐“实践性”以及“身心合一”身体经验生成性的重视与强调。

音乐教育哲学视域的“身体”转向,在音乐教育实践领域具有积极的意义。

但是,过分的解读只能带来身心的重新分裂。

因此,从身心合一主体角度,重新审视人类文化包括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身体哲学智慧,将有益于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更好发展。

音乐教育哲学中的“身体”审视◎张业茂 韩林彤 王坤庆当今,音乐教育实践哲学方兴未艾,在实践逻辑的推动之下,与哲学从“意识”向“身体’的转型相呼应,音乐教育哲学也开始转向对“身体”的关注。

这既是音乐教育哲学的理论深化(从“心”向“身”的延伸),又是身体哲学在音乐教育中的实践应用,即从身心合一主体角度,探寻音乐教育中自在之身体与自为之身体的哲学意蕴及启示。

哲学中的“身体”对“身体”的理解,自古以来,由于社会文化环境的不同,在意义、概念、用法等方面呈现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状。

一般可以分为日常语境和学科语境两种理解路径。

在日常语境中,对“身体”的解读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也很多。

例如:王庆节归纳为“身三体五”。

郭祥超认为日常语境有三种解读。

在不同的学科语境中,对“身体”的理解随着学科视角的不同而出现差异。

在西方哲学视域中,对“身体”的理解,从自然和医学、理念与感觉、现象学、社会学、美学等角度可以归纳为七方面。

西方哲学对“身体”的理解,正如倪为国在《身体的历史》三卷本中译版《关于身体“造反有理”的历史》(代序)中所言:“一部身体的历史,就是一部身体的‘造反’历史,确切地说,或从根子上说,就是身体造‘精神’反的历史。

”在中国哲学视域,对“身体”的理解颇有深意。

易艺阁:太准了!老祖宗传下来的“面相十观”“十字面相法”

易艺阁:太准了!老祖宗传下来的“面相十观”“十字面相法”

易艺阁:太准了!老祖宗传下来的“面相十观”“十字面相法”中国古代相术以人为基本观察对象。

从理论上说,人的一切形相表征都在相术家的观察范围之内。

这不仅包括人体的面、头、手、足等部位,还包括人的形神、气色、声音等,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

所谓“面相十观”指的是从人的形态、精神、声音及头额、手足等十个方面来作出总的观察识人看相方法。

面相十观相面娃最古老的相术,也是最为重要的相术。

古代相术家认为,人的面部上取三才,下配五岳,俯仰天地之位,因此历代相士都把观察面相作为最基本的功夫。

相术学将人的面相,归纳成“由、甲、申、田、同、王、圆、目、用、风”十个字所代表的类型,并以此进行吉凶祸福的判断。

那么怎样判断一个人面相的吉凶善恶呢?古代相术家总结出一些基本方法,他们认为而部的两鹳、额、鼻等五岳、四渎要齐相朝拱,三停各部位要生得丰满,形貌立正,神情静肃,心气平和,这些才是富贵之相的基本要素。

如果出现歪斜不正,形貌不端,面色昏暗等情况,可视为贫贱之相。

从面色来看,如果像玉一柞洁白光润,或者如漆一样黑亮,或者黄明如蒸熟的栗子,成紫如绛缯,这些都属于吉相。

而面色如火,如蒙尘埃,或因发怒变成青蓝色的,都属于贫苦、短命的凶相。

面上额、两颧隆起作三拳状的,男人会克害子女,女人会克害其夫,而且贫穷下贱。

面如满月,神采照人似朝霞,男的可贵为公侯将相,女的有贵夫人之命。

面皮厚的,秉性单纯,会富贵;面皮薄的,生性敏锐,会贫穷。

身材肥胖而脸瘦的,其人寿命较长,性子和缓;身材瘦削而脸较胖的,寿命不长,性子急躁。

而部肤色白而身上肤色黑的,性格变化无常,地位低贱;而部肤色黑而身上肤色白的,为人稳重,富贵之命。

睑型像黄瓜一样的,其人一生荣华富贵;脸长得像青瓜的,则是典型的贤型之相。

古相术全套口诀

古相术全套口诀

古相术全套口诀以下是五个符合要求的口诀:
《古相术口诀一》
一瞧眼睛亮晶晶,心灵窗户看得清。

二看眉毛像弯弓,性格脾气能略懂。

三瞅耳朵大又厚,聪明福气定常有。

四观鼻子挺且直,为人正直心不私。

五查嘴巴红又润,能言善道好人缘。

五官观察要仔细,相术秘密在其中。

《古相术口诀二》
一看额头宽又广,聪明智慧有良方。

二瞧脸蛋圆又润,和善可亲好人运。

三看下巴兜又翘,晚年生活福气到。

四观头发黑又亮,健康活力精神棒。

五查牙齿齐又白,快乐笑容常展开。

小朋友们要记牢,相术有趣也有道。

《古相术口诀三》
一观面色如桃花,心情开朗乐哈哈。

二看手脚细又长,行动敏捷能力强。

三瞅身材匀且直,气质不凡有魅力。

四望姿态稳又正,做事靠谱让人敬。

五瞧笑容真灿烂,善良友好人人赞。

相术知识多奇妙,快来探索和发现。

《古相术口诀四》
一瞧走路稳当当,脚踏实地有志向。

二看说话清又亮,自信大方能力强。

三瞅表情多和善,朋友多多不孤单。

四观举止有礼貌,文明素养真不少。

五查穿着整且洁,干净利落招人喜。

相术之中有诀窍,细心观察才知道。

《古相术口诀五》
一看眼神定不定,内心沉稳看得清。

二瞧笑容甜不甜,生活快乐似神仙。

三瞅动作灵不灵,活力满满好精神。

四观态度端不端,认真负责人人夸。

五查脾气好不好,温和友善没烦恼。

古相术呀真有趣,小朋友们来学习。

人体十奇

人体十奇
武 当・ 总2 7 0 期


医揭秘 7 个长寿相
江西
4、 鼻子
李 训 刚
疑” 。就是说 , 眉 毛高长 而眉尾 下垂 的人属 高寿之 象 。 相 学 中认 为 , 鼻子要 丰满 端正 , 鼻梁 挺 直, 鼻梁骨不能有塌 陷。 “ 太乙照神经 ” 中说 , “ 年寿隆起者 寿” 。年寿是指鼻子 的中部 , 鼻梁中部隆起者可以长寿。 5、 耳朵 耳 朵 与 肾脏 有 着 密 切 的关 系 , 而 肾能 力 的强 弱又直 接影 响到 寿命 的长短 。耳朵 轮廓 分 明 , 色 泽鲜 艳 红润 , 耳 门 阔大 , 耳 肉红 而 坚厚 , 长命百岁 , 是多么让人羡慕又向往 , 那你身上有 垂 珠贴 肉 ,
五奇 , 一个发育正常 的成年人 , 其体内所含的硫 磺足够制造 2 0 0 0 根火柴头。虽然硫磺对人体有害 ,
但 在人 体 内的硫 磺 , 却是 用来 合 成蛋 白质 的 , 是 组 成 人 体蛋 白质 的必需 原料 。 六 奇 ,人体 内所 含有 的碳 ,可 以用 来 制造 8 5 0 0
这样才会对身体有利。 《 神相全 中医学的观点非常注重观察神 的存在 的体液才能通畅运行 , 中说 , “ 人中深而长者 , 长寿” 。 这个部位深长 、 端正 与否 , 主要是 指 观察 眼中 的光 彩 。 “ 太 乙照 神经 ” 中说 , 编》 “ 目有 神光者 寿 ” 。 我 们常 说 的 目光炯 炯有 神就是 这个 而直 的人可 以长 寿。 己 、 眼神
九奇 ,人体内肾脏导尿集流细管 ,合起来足有
1 4 0多公里 长 , 真是“ 细水长 流 ” 。 十 奇 ,在每 一秒 钟之 内 ,人体 内就 有 至少 1 0 0 0 万个 以上 的红 细胞在 生 长和死亡 , 其 数字确 实惊人 。

浅论中国古典美学视阈中的身体观

浅论中国古典美学视阈中的身体观

浅论中国古典美学视阈中的身体观身体是古典美学中一个重要的话题,其被视作是美的起点,也是实现美的工具。

中国古典美学主张以形体为美,讲究形与神、意象的统一,注重身心合一、气质养成等方面的修炼。

在这样的美学视阈中,身体被赋予了许多传统文化的符号意义和哲学内涵。

中国古典美学中,身体的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姿态、神态、容貌、气质。

姿态是指身体的动静、姿势和舞蹈中的动作,它传达的信息有很多种,可以表现出人的心情、性格、社会地位等。

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姿态有出世、奔走、拜访、行船、威武等,这些姿态通过画面的构图和姿态的铺排来传达出美的意境和艺术价值。

神态则是主要表现人的生活态度、自信和精神面貌,是身体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传统艺术作品中常常用到以下三种神态:神思、凝神和祥和。

容貌则是指人的面貌特征,如皮肤肤色、五官、头发等,这些都是影响身体美的重要因素,能够突出特殊的美感和形象意义。

气质则是指职业、身份、个人特点等的综合表现,它是身体美的最高表现形式,表现了人的修养和文化修养。

在中国古典美学中,身体被理解为形与神的统一体,形是指身体的实体形态,神则是表现在身体上的非物质的精神力量。

形与神的统一体现在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中,例如《易经》、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中都有相关的表达。

道家强调肉体即是神,肉体和灵魂是纯粹的统一体。

儒家则主张身则体,心则神,认为身体和心灵是相辅相成的,身体是心灵的配合者和表现者,唯有身心和谐才能达到真正的美。

此外,中国古典美学也非常注重身心合一,即身体和心灵的紧密结合和协调。

身体和心灵是一个共有本质的整体,身体活动反映了人的心理活动,身体的状态和口气都与精神上的状态息息相关。

另外,在中国的古代文化中,也有养生和养气的传统,强调通过运动、冥想和调和饮食等方式来达到身心健康和美的目的。

通过热爱生命、养生保健来实现身体美,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观点。

总之,中国古典美学中的身体观,不仅体现了形与神的统一,更是注重通过修炼养生来实现身体和心灵的协调和统一,并将这种身体美归结于形神合一、气质养成、技艺提高和生命力的表现。

古人说的富贵面相

古人说的富贵面相

古人说的富贵面相一、颧骨才起,肤色润泽者颧骨凸起,并且肤色红润的,这样的人往往是能够小有福泽的,在古代很多的九品官员都是属于这样长相,虽然没有什么大的福气,但是往往能够衣食无忧。

二、辅骨小见,鼻准微端者辅骨往往说的是眉毛之间往上的部位,若果一个人这个部位的骨头能够时常看到的话,那么在古代是能够有一些官运的。

三、辅角成棱,仓库皆平者额头鬓角在往下的部位,如果能够是能够有棱有角的话,那么这样的人是能够有一定的财运的,在古代这个面相的人,往往是能够胜任七品官员的。

四、天中丰隆,印堂端正者天中线的位置通常是值得发际线之下和额头中间的位置,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天庭,这个位置在面向中往往是和财运有这很深的关系,所以天庭饱满的人,往往也是能够拥有好福气的。

五、伏犀明峻,辅角丰秾者伏犀骨往往指的是鼻骨之上,天庭之下的位置,这个位置如果能够长得非常的有姿态,就像是犀牛的角一样,在古代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面相,至少能够官拜五品。

六、边地高深,福堂广厚者发际线又高有深,并且太阳穴处是比较丰满的状态,另外还有就是有些人的头骨形状非常像一些老虎,之类的动物的人,也是有着好运势的,这样的人就是我们所说的富贵之相。

七、犀及司空,龙角纤直者伏犀骨长至额头下方的人,这样的人有种龙的气质,在古代是能够当上大官的人,必然是属于人中龙凤,万里挑一的优良之才。

八、头顶高深,龙犀成就者恶友开阔意味着运势也是非常的顺畅的,龙角犀骨能够展示出非凡的气势,这样的人,在人群之中,往往是非常的出众的,周身散发的气质都是能够超越平常人的。

九、四仓尽满,骨角具明者在古代,能够做到一品大官的人,往往都是天庭饱满,骨角都和宁蒗的人,这样的人往往都是万里挑一,福气饱满的人。

中医望诊-面相与疾病

中医望诊-面相与疾病

中医望诊面相与疾病第一节内脏与人体望诊为四诊之首,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内脏有病,必反映到体表。

《灵枢》经云:“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内脏的功能活动及相互关系的异常变化,可以反映到体表的相应器官,出现色泽、声音、形态等诸方面的变化。

察皮肤之滑涩,可知津液之盈亏;腠理之疏密,可测营卫之强弱;肌肉之松紧,可辨胃气之虚实;筋膜的粗细,可别肝血之盈亏;骨骼的坚脆,可析肾气之盛衰。

《黄帝内经》曰:“夫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泄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就人体而言,诸脉者皆属于目,诸髓者皆属于脑,诸筋者皆属于骨,诸血者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

五脏之官:目者肝之官,鼻者肺之官,唇者脾之官,舌者心之官,耳者肾之官。

故心出为舌,肝出为目,肺出为鼻,脾出为唇,肾出为耳。

从舌、目、鼻、耳、唇可察五脏之变化。

五脏所主:心主脉,其荣色;肺主皮,其荣毛;肝主筋,其荣爪;脾主肉,其荣唇;肾主骨,其荣髮。

从皮肤、毛、髮、筋、爪、唇可察五脏之强弱。

五脏所恶者: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

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

人的情感、意志也与五脏相关,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心主喜,肺主忧,肝主怒,脾主思,肾主恐。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第二节色泽与健康一、常色与病色医经将人体面色分常色与病色。

常色乃健康人皮肤的色泽,其特征是光明润泽,含蓄不露。

常色又分正色与客色。

人所属种族的皮肤之正常颜色称为正色。

我国人的正常面色是红黄隐隐,荣润光泽。

然由个体差异,正常面色亦稍有变化,人有老少之分,老人不宜色嫩,少年不宜色枯。

随外界、情绪、气候等因素的变化所显现出的色称为客色。

邪气入侵,皮肤所显之色泽,称为病色。

《望诊避经》指出,望诊之法,有天道之殊,有人事之变。

故凡欲知病色,必先知常色。

欲知常色,必先知常色之变。

欲知常色之变,必先知常色变中之变。

闻道国学:论十二起骨【面相】

闻道国学:论十二起骨【面相】

闻道国学:论十二起骨【面相】曾国藩在《冰鉴》提到了“九骨起”,后来补充为“十二骨起”:一、天庭骨隆起——即前额骨隆然而起。

平正方阔,峻似悬壁,势如覆肝。

主其人理想志向宏大,赋性聪明机警,富创造、模拟、监识能力,能就事物加以推因比较。

处事则谨慎专注,执行能力强。

处人则手法圆通,对长上尊敬及服从性强。

又学习快,记忆力强,并具有审美观及幽默感和第六感。

个性仁慈温和,常怀着美丽的憧憬面对事物。

身体健康,一生事业有成并高寿。

如额骨凸露则个性不良,言语夸大,不切实际妄想功名富贵,事业多波折少收获,老年孤苦。

女性婚姻不美满。

如额骨削陷则思维愚钝,信心不足,稍遇挫折即沮丧失望,内心急躁,执拗偏激,事业少成。

女性天庭骨以秀圆而不高不宽不陷不凸为吉相。

二、眉随骨起——即眉毛附随眉棱骨而起。

主精力强盛,如眉形再好主考运佳,人际关系良好,常有贵人提拔,处事有远见,富策划能力,个性不愠不火,必英年早发。

眉棱骨高露而眉未附者,主倔强偏执,志高气燄,嚣张刻薄,知进不知退,骄傲乏修养。

女性则欠孝心又克夫。

眉棱骨陷而不起则妻子兄弟不得力,精力不充,一生事业少成,老年孤苦。

女性眉棱骨以平满为吉,如高过印堂者主克夫不孝。

三、佐串骨角起——即额之两侧丘陵塚墓二位起骨,亦即额角峥嵘之谓。

其骨愈大愈好,即使额窄亦可贵可富,男性初运即佳,女性则属女强人。

个性极为聪明,读书成绩必名列前茅,口才亦佳,能见机行事,有因果观念,有幽默情操,重视人和。

如丘陵塚墓凹陷则主其人性急,居无定所,一生多灾厄,又刑克六亲。

四、太阳穴线起——即天仓部位饱满丰隆起。

主其人父德极佳,荫被终身,个性积极,有时间、数字、预算观念。

眼光敏锐,有宏大理想,和科技头脑,能处理细密事物,讲究生活品质,喜欢美食醇酒,在外常有贵人提携。

如天仓骨露则主其人有孤独感,有宗教热忱,常有出家念头,易破相。

如天仓位凹陷则个性愚昧,终身运蹇滞,刑克父母,六亲少助。

女性天仓骨以丰满者为吉相,忌凹陷,尤忌高广横凸,主刑克并赋性凶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中国古代身体观的十个面相张再林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陕西西安 710049)[中图分类号]B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862(2010)11-0035-04近些年来,笔者尝试性地提出,较之西人而言,中国古人所谓的 身体乃为一种哲学本体论意义上的身体,由此进而得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哲学乃是一种有别于西方意识哲学的所谓的 身体哲学。

下面,作为对这一提法所激起的种种质疑的回应,笔者将从中国古人的身体观的十个面相入手,再申这种所谓的 身体哲学之 身体的丰富而独特之义。

一 至为本我的身体正如近现代西方哲人把 我视为人经验活动的绝对无可置疑的明证性所在,视为人切入和把握世界的阿基米德式的哲学原点一样,坚持 万物皆备于我的中国古代哲学亦如此。

然而,如果说西方哲人所谓的 我乃是一种 我思的思维之我、意识之我的话,那么,与之不同,中国哲人所谓的 我则为一种 我身的身体之我、身躬之我,而体现了一种对 我的更为彻底的经验主义、更为彻底的实证主义的理解,从而以对 我的激进的理论肯定,为我们宣布了中国哲学与其说是一种 目中无我的哲学,不如说乃为一种极其自我、无比自我的哲学。

此即萧统所谓的 亲己之切,无重于身,王夫之所谓的 断然近取而见为吾身。

类似的理解还可见于!尔雅∀释诂#中的 以身训我和 以身训亲(亲自)这一词源学考证。

[1]因此,对于中国古人来说,一如梅洛-庞蒂 不是我有身体而是我就是身体这一断言所指,我之所以为我,恰恰就在于我本身就是一种身体性的存在物,而非一种超然于形骸之外的纯思的幽灵。

故唯有在这种我亲感亲历和亲行的我身体的活生生的生命中,而非在那种笛卡尔式的唯心主义的我思之思中,我们才能真正获致作为最为本己的 此在之我的存在的确证性,并最终也使那种 万物皆备于我之我、那种本体论意义上的我得以真正的肯定。

二 天人一体的身体中国古代哲学之于 我的坚持,并不意味着其必然流于一种绝对的 唯我主义。

恰恰相反,由于把这种 我理解为一种身体性之 我,理解为一种存在主义式的 现身情态的我,这使中国古代哲学在坚持 我本论的同时,又为我们洞开了通向 非我世界的大门,而导致了对 非我世界的认同和肯定。

故中国古人的 我既是一种 此在的 在此,又是一种 此在的 在世;既为一种彻底亲己的、自我的 我,同时又为一种疏己的、为他的 我,一种所谓的 体万物而不遗的 我, 以我为己而乃有人,以我为人而乃有物,则亦以我为人而乃有天地(!周易外传卷三∀咸#), 身以内,身以外,初无畛域。

唯其如此,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在对世界的把握上,中国古人一方面提出取诸己的 近取诸身,另一方面又坚持有待于验之于物的 远取诸36 !哲学动态#2010年第11期物[2];才能理解为什么在天人关系上,中国哲学从其 身道的 道无天人之别出发,一开始就与析自然与人为二的那种西方哲学迥异,而始终把天人的相通、天人的合一视为其理论的当然之理和必然归趣。

三 身心一如的身体众所周知,身心之二分是西方哲学赖以成立的最重要的理论预设前提。

然而,在中国古代哲学中,这一看似不证自明的理论预设前提,却作为刻意为之的 伪前提而失去了意义。

这是因为,正如中国古代哲学从来不把物我之对立视为当然之理那样,它也从未给身心二分留有理论的空间和余地,而是坚持一种真正彻底的身体乃为一种身心 合二者而互为体的身体,一种身心一如的身体。

也就是说,在中国哲学里,其虽然和西方哲学同样重视所谓 心的存在、 心的问题,然而,它所谓的 心却既非是那种囚禁在身体这架机器里的笛卡尔式的所谓 机器里的幽灵,也非是那种与身无涉的佛学唯识论所谓的 别露之灵光、 恍惚杳冥之精,而是恰恰以一种 具身化(e m bodi m en t)的方式,活生生地体现在人的一切身体器官及其活动之中,并唯此才使心之所以为心成为真正的可能。

故古人讲 诚于中者必形于外,讲 不发而之于视、听、言、动者,不可谓心也(王夫之!尚书引义卷三∀仲虺之诰#),以其对 心的 畅于四肢,发于事业这一 具身化取向的大力发明,而实开西方哲学家赖尔的 心是倾向、西方哲学家梅洛-庞蒂的 身体意向思想之真正的理论先声。

四 知行合一的身体身心一如意味着一种真正的 心知必然要诉诸于 身行,从而也意味着一种身心一如的身体同时必然为一种知行合一的身体。

我们看到,也正是从这种知行合一的身体出发,中国古人坚持人之身体行为的 践形,即亦人亦天地使自然世界内隐的 天性得以彰显和验证,坚持我们的身体在付诸于行为践履之际,同时又以一种梅洛-庞蒂式的 用身体知道的方式,使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知识性的、合理性的把握成为彻底的可能。

因此,从这种亦行亦知的身体中,不仅为我们产生了中国古人所谓的 行必统知、 行可兼知这样的深刻思想,推出了中国古人所谓的 耻躬之不逮的 重行的文化传统,亦使中国古人特有的一种元思式的 以身体之的 体知工夫得以蔚为发明。

从中医的不无直觉的 望闻问切,到禅宗的不立文字的 顿悟,再到宋明人的不萌于见闻的 德性之知,如此等等,无一不是这一体知工夫的有力见证。

五 即用显体的身体!说文#曰: 用,可施行也。

在中国古代词典里, 行、 用相通,从而一种 重行之身恰恰也为我们指向了一种 实用之身。

故对于中国古人来说,一如 利用安身这一大易精神所示,唯有在一种合乎其现实需要和实际利益的实用活动中,才能使我们自身身体的不宁的生命骚动得以真正的安顿,也才能即用显体地为我们彰显出身之所以为身的那种身体本身。

因此,中国古人的身体观不仅以其天人一体的性质而为现象学的,不仅以其知行合一的性质而为实践论的,亦以其体用不二的性质而为功用论的,其宗旨恰可与今天风靡于世的实用主义思潮互为发明。

无怪乎从这一身道出发,中国古老的!周易#不是以知识真伪,而是以能否顺遂人生命欲望的 利与 不利,即所谓的 吉、凶、悔、吝为其意义的取舍。

也无怪乎从这一身道出发,中国古代哲学坚持 百姓日用即道,以其对人的日常世俗生活的高度肯定,而与那种始终以超凡脱俗之姿自居、始终不食人间烟火的西方传统哲学格格不入,判若云泥。

六 以生训身的身体一旦肯定身体的现实需要、需求、需用,也就同时肯定了身体的生命活动本身,因为生命活动之为生命活动,恰恰在于它是一开放系统而非一封闭系统,恰恰在于 世界有穷愿无穷 (梁启超语),它以其欲愿始终非圆满、以其欲愿始终有所欠缺而具有一种所谓 尚未 的属性。

现代生存主义(ex is tentia lis m )哲学家如是说,中国古人亦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故中国古人所理解的人身体的 身 ,其始终与人生命的 生 相通,其并非是解剖学意义上的 身 而为一种生成论意义上的 身 。

这一点,除了可见之于古汉语中 身 、 生 二字、 身 、 孕 二字可以互训(前者如!国语∀晋语八#中的 是以没平公之身无内乱也 的 身 字所示,后者如!诗经∀大雅∀大明#中的 大任有身,生此文王 的 身 所示)外,还可徵之于以 近取诸身 的身道为旨的中国古代大易精神。

一部!易经#,既是一部教人如何趋利避害、如何利用安身的人生教科书,又如重重无尽的64卦所表明、所象征的那样,为我们展示了 无一息或停 而始终 未济 的人生命追求的过程。

七 阴阳男女的身体视身体为阴阳男女的身体,这是中国古人的身体观的最具独特也至为深刻之处。

它不仅使中国古代哲学的身体与西方哲学的那种 无性的身体 迥然异趣,同时还为我们回答了我们身体生命何以发生这一 生命的原发机制 问题。

也就是说,对于古人来说,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生命的发生,既非是出自上帝以土塑人的神迹,也非像机器产品那样可以人为地、机械地克隆复制,而是同样唯有通过 近取诸身 的方式才能得以解释,也即它实际上是 造端乎夫妇 的,是男女之间身体 互体 活动的产品。

这样,从一种生命发生学的解读出发,古人把一种生成论的身体最终追溯还原为一种 关系论 的身体,并从这种以两性关系为原型的既相反又相成、既相对又相关的关系中,为我们破译出纷纭复杂、千变万化的我们一切身体现象得以发生的根本之谜。

我们看到,从中不仅产生出以 阴阳辩证 为总纲的中国古代医学学说,产生出以 不同而一 、 从人从二 为主旨的人际人伦理论,而且从一种 天人合一 思想出发,把这种 两一 的人道进而推向天道,最终还导致了一种所谓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 阴阳和合 的 准男女式 的宇宙观的推出。

八 族类生成的身体对于古人来说,正是基于这种男女身体 互体 的活动,不仅使我们的身体成为 两人世界 的身体,还进一步地使我们的身体成为 家 的身体、 国 的身体,乃至整个 天下 的身体。

这样,中国古人的身体乃为向 类 生成的一种 族类化的身体 。

它起始于我们每一个体亲己的身体,又不局限于这种个体的身体,而是以一种既有差等又无限开放的互体方式,和一种亲中有疏又疏中有亲的互体方式,最终通向一种 民吾同胞 的大写的 类 的身体。

在这种身体形式里,我们每一个体的身体既作为!大戴礼记#所说的 亲之枝 ,而与我们的亲人的身体血肉相连,又进而循着一种 亲亲而仁民 的路向,同时与普天下的每一个人的身体触类旁通、休戚相关。

故古人不仅讲 爱身即爱亲 ,而且讲 老吾老,以及天下人之老;幼吾幼,以及天下人之幼 。

显然,无论是古人的 修身∃齐家∃37中国古代身体观的十个面相38 !哲学动态#2010年第11期治国∃平天下的社会理想,还是古人的 能近取譬、 由己推人的伦理诉求,实际上都深深植根于这种 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的族类化的身体之中,都以这种身体为其坚实的生命学的基础和其不无合理的系谱学的支撑。

九 身神相通的身体这种族类化的身体是以一种不无立体的方式,通过时空纵横维度而同时展开的。

一方面,就空间维度而言,它表现为从个体身体趋向整个族类的范围的无限扩展;另一方面,就时间维度而言,这种扩展同时又体现为把个体身体与其前代的身体、与其后代的身体勾连起来这一所谓的 世代相生、 续嗣不已的无穷过程。

于是,借助于这种一体两面的深度展开,我们每一个体身体既是空间上有限的,又是空间上无限的;既是时间上当下的,又指向了时间上的永恒和永生。

这一切,最终使一种真正的 内在超越,一种内在于我们每一个体生命中的超越成为可能;也使我们每一个体的身体可以以一种真正的 以形传神、 形神兼备方式,而与那种生生而不测、生生而不灭的 神得以息息相通。

无独有偶并耐人寻思的是,在中国的古文字里, 身、 神二字既为同音又有同义。

[3]这一事实,不正可看做是对这一身之神圣性的 正名吗?十 以文明身的身体其实,按照其 天人合一的思想,古人的身体既是一种 先天之身,又是一种 后天之身,其最终乃为一种 天生之,人成之的 天生人成之身。

这使古人的身体观在强调呵护身体的自然天性,强调之于身体的 复性和 反身的同时,亦从人是 符号动物这一事实出发,而不忽视借助于一种审美化的人文主义符号形式、文饰形式,致力于对于身体 文之以礼乐、从事礼乐诗书的人文教化、人文修养的所谓 修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