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皮影戏审美价值与现实品格

合集下载

皮影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作用

皮影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作用

皮影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作用
皮影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传承历史文化:皮影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通过表演皮影戏,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2. 保护文化遗产:皮影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通过保护和传承皮影戏,可以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人类文明的传承。

3. 促进文化交流:皮影戏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通过皮影戏的表演和交流,可以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在文化、艺术和思想等方面的交流和互动。

4. 激发创造力:皮影戏的表演需要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学习和表演皮影戏,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艺术才能,促进创新和发展。

5. 增强社会凝聚力:皮影戏是一种民间艺术形式,通过表演和欣赏皮影戏,可以促进社区内部的交流和互动,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归属感。

综上所述,皮影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不仅可以传承历史文化、保护文化遗产,还可以促进文化交流、激发创造力和增强社会凝聚力。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传承和弘扬皮影戏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它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皮影舞蹈的艺术价值与前景探讨

皮影舞蹈的艺术价值与前景探讨

皮影舞蹈的艺术价值与前景探讨
皮影舞蹈是一种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通过运用皮影做为舞蹈表演的道具,展示动态舞蹈效果,同时结合灯光、音乐等元素,带给观众视听上的享受。

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皮影舞蹈的艺术价值在于它的表演形式和技巧。

皮影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精巧的刻制和丰富的表现力而著名。

通过将皮影与舞蹈相结合,创造出了独特的艺术形式。

舞蹈者利用手中的皮影进行舞蹈表演,通过灵活的手势和运动,塑造出各种形象和情感,使观众沉浸在舞蹈的美感中。

这种表演形式要求舞者具备高超的技巧和表现力,能够通过简单的手势和动作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皮影舞蹈的艺术价值还在于它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皮影艺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皮影舞蹈的表演,可以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故事、人物和价值观念,使观众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皮影舞蹈还能够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和了解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从而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皮影戏的作文

关于皮影戏的作文

关于皮影戏的作文皮影戏,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一种形式,它以皮影为媒介,通过灯光的投射和表演者的操纵,展现出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皮影戏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深受人们喜爱。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关于皮影戏的魅力所在。

首先,皮影戏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在皮影戏表演中,演员们通过手法巧妙地操纵皮影,使得观众可以看到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种技艺非常考究,给人以美的享受。

而且,皮影戏的故事情节多样丰富,既有古代神话传说,也有现代社会生活的故事,内容涉及广泛,给人以视觉和心灵的双重震撼。

其次,皮影戏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

在中国的许多地方,皮影戏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娱乐活动,它承载了丰富的地方文化和民间传统,是人们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皮影戏,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可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习俗传统,这对于增进人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皮影戏作为一种古老的表演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皮影戏表演中,演员们需要通过手法灵活的操作皮影,配合声音和音乐,来表现出各种情景和人物形象,这需要演员具备扎实的技艺和丰富的表演经验。

同时,皮影戏的表演形式多样,不仅有单人表演,还有多人合作的大型表演,这种多样性使得皮影戏更加生动有趣,给观众带来了无穷的艺术享受。

总之,皮影戏作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一种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娱乐活动。

通过欣赏皮影戏,人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增进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同时也可以享受到艺术带来的愉悦和震撼。

希望皮影戏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继续传承发扬下去。

皮影活动对提高社会关注度的指标值

皮影活动对提高社会关注度的指标值

皮影活动对提高社会关注度的指标值引言:皮影艺术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形式之一,以剪纸制作的皮影为媒介,通过灯光的照射和操纵者的技巧,将剪纸人物映射到幕布上,栩栩如生地演绎故事。

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的传统艺术形式,皮影活动对于提高社会关注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艺术价值、文化遗产保护、“非遗传承”教育、社会效益等方面,详细阐述皮影活动对提高社会关注度的指标值。

一、艺术价值:皮影艺术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传统戏曲艺术,其艺术价值不容忽视。

皮影以其精湛的剪纸技巧和操纵技艺,通过声音、动作和画面的综合表达,将故事情节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皮影活动通过展示艺术作品,提高了公众对于传统艺术的意识和认知,培养了公众对于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同时,皮影活动还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将传统艺术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提升了艺术形式的魅力和观赏性,吸引了更多的观众和关注者,从而提高了社会对于传统艺术的关注度。

二、文化遗产保护:皮影艺术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然而,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传统戏曲艺术逐渐失去了观众和支持者。

皮影活动作为推动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手段,通过组织各类演出和展览,将传统皮影艺术推广出去。

同时,皮影活动还通过组织培训班、学习班等形式,培养了一大批的皮影艺术从业者和爱好者,保护和传承了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

通过皮影活动的开展,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得到了提高,促进了传统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三、“非遗传承”教育:皮影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皮影活动开展了一系列的“非遗传承”教育活动。

这些活动包括讲座、展览、实践操作等,旨在向公众普及皮影文化相关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对于皮影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皮影活动通过与学校合作,将皮影艺术纳入校本课程,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历史厚重感,增强对于文化遗产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传统文化皮影演讲稿范文

传统文化皮影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皮影戏。

皮影戏,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将从皮影戏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简要介绍。

一、皮影戏的历史渊源皮影戏起源于我国西汉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皮影戏最早起源于陕西、河南一带,后来逐渐传播到全国各地。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皮影戏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方流派。

二、皮影戏的艺术特色1. 造型独特:皮影戏的人物形象生动传神,造型夸张,富有浓郁的民间艺术风格。

人物脸谱丰富多彩,线条流畅,色彩鲜明,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2. 表演形式多样:皮影戏的表演形式多样,有单皮影、双皮影、三皮影等。

表演者通过操纵皮影,使人物在幕布上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3. 音乐优美:皮影戏的音乐以民间小调为主,旋律优美动听。

表演者演唱时,时而高昂激越,时而低沉婉转,使观众如痴如醉。

4. 表演技艺精湛:皮影戏的表演者具有较高的技艺水平,他们能熟练地操纵皮影,使人物动作灵活自然,表情丰富多样。

三、皮影戏的文化价值1. 历史价值:皮影戏是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一种,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

通过皮影戏,我们可以了解我国古代历史、文化、民俗等方面的知识。

2. 艺术价值:皮影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融合了绘画、雕刻、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皮影戏的人物形象、脸谱、服饰等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3. 教育价值:皮影戏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内涵。

通过观看皮影戏,孩子们可以学习到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等优良品质。

4. 文化传承价值:皮影戏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保护和传承皮影戏,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四、皮影戏的传承与发展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皮影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皮影戏的普及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皮影戏。

继承·融合·创新·发展——漫谈皮影艺术的审美价值与现实品格

继承·融合·创新·发展——漫谈皮影艺术的审美价值与现实品格

外 ,还有其 自己独特的本质特征 ,这应该就是皮影 艺术独特的美的所在。舞台戏剧是动态的再现艺术, 皮 影 戏 当然 也 不 例 外 。 但 它 又有 别 于 舞 台上 的 其 他 戏剧 表 演 形 式 ,皮 影 艺 术 除 了受 时空 限制 外 ,还 要
受 到平 面空 I的 限 制 。 皮 影 艺术 不 同 于 电影 ,但 它 B ' 】
影戏剧艺术。
术 内 涵 ,满 足 丁 审美 情 趣 E渐 提 高 的 舰众 的欣 赏 心 l
理 。当时 ,最 有力度 的代表 剧 目 《 秃尾 巴老 李》 , 就是继承融合 ,创新发展 的最好例证。戏中时而优
美 细 腻 ,如 泣 如 诉 ;时 『 犷 蒙 放 ,惊 天 动地 的 音 而粗 乐 唱 腔 ,影 街 上那 能流 动 的水 ,那 能 燃 烧 的 火 ,那 逼 真 的 风 雨 雷 电 ,以及 色彩 艳 丽 的 灯 光布 景 .尤 不
维普资讯
继承 ・
谈到皮影艺术 的审美价值就不能 美 意 艺 术 足 审 美 意识 的集 中表 现 教 于乐 ,把 深 刻 的 思 想 内容 与完 美 的 地 统 一 起 来 .这 就 需蟹 我们 从 审 美 的 皮影 艺术 美 的 规 律 和 皮 影 艺 术美 的价 影 艺 术 的美 究 竟 在 哪 里 ?皮 影 艺 术 的 么 ? 皮影 艺 术 的现 实 品 格 又 是什 么 ? 我们 研 究 一 种 事 物 ,就应 该 对 其 行 分 析 ,除 l认 清 其 本 质 特 征 ,还 应 该 看 它 是 怎 样 『 产生 的。从皮影 艺术 的最 初形成 来看 ,实用 价值 ( 者 说 是 效 用 价 值 )应 该 先 于 审 美价 值 ,或 大 于 或 审美 价值 。关 于 皮 影 艺术 的 起 源 有 很 多说 法 ,其 中 的 一 种传 况是 为 r生慰 帝 王 思 念 已 经 死 去 的爱 妃 之 情 ,艺 人 们化 妆 成 帝 爱 妃 的 形 象 ,然后 躲 在 白布 后 耐 .用 油灯 的光 线 把 人 影 打 在 白椰 上 ,演 员惟 妙 惟 肖 的表 演 ,使 帝 王 顿 时 泪 如 雨 下 , 当 即赋 诗 道 : “ 邪 非 邪 ,姗 姗 起 来 迟 ” 似 ,皮 影 艺 术的 雏 形 诞 生 r。 当然 ,这 时 的 皮影 艺术 可 以说 没 有 多 少 美感 可 言 ,光 线 昏暗 ,没 有色 彩 ,没 有 透 视 感 . 也没 有音 乐 ,但是它却体现 丁它 的效J 价值 ,起到了满足人 { j 们 初 级 阶 段 的 审 美 情 感 的需 要 和 审 美 意 识 的 作 用 , 这 应 该 就 是 皮 影 艺 术 的魅 力 所 在 ,美 的所 在 吧 。也 许 正 因 为 如 此 ,才 使 人们 喜 爱 上 丁这 种 表 演 形 式 , 使 之 逐 渐 发 展 成 今 犬 一 『具 有 独 特 审 美 意 义 的 皮 】

探索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的魅力

探索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的魅力

标题:探索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的魅力导语:皮影戏,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承载了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底蕴。

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丰富的表现手法,吸引了无数观众。

让我们一起走进皮影戏的世界,感受这一古老艺术的魅力。

一、皮影戏的历史渊源皮影戏起源于我国古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它最早源于汉武帝时期的"方士戏",后来逐渐演变成"皮影戏"。

皮影戏在唐宋时期达到了繁荣时期,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

到了明清时期,皮影戏已经在全国各地广泛传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区风格。

二、皮影戏的艺术特点1. 形象生动的皮影造型皮影戏的灵魂在于皮影造型。

皮影艺人通过巧妙的构思和熟练的技艺,将各种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这些皮影造型不仅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还充满了神话色彩,成为了皮影戏的魅力所在。

2. 丰富多彩的皮影戏表演形式皮影戏的表演形式多样,有木偶皮影、人偶皮影、电动皮影等。

各种表演形式各具特色,为观众带来了不同的视听享受。

3. 优美的唱腔与音乐皮影戏的唱腔优美动听,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音乐伴奏与唱腔相得益彰,共同营造出皮影戏的独特韵味。

三、皮影戏的传承与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皮影戏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问题。

如今,许多皮影艺人致力于皮影戏的传承与创新,将这一传统艺术发扬光大。

他们不仅积极推广皮影戏,还将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使皮影戏焕发出新的生机。

四、皮影戏的价值与意义皮影戏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它不仅反映了我国民间的风俗习惯和审美情趣,还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因此,传承和发展皮影戏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结语:皮影戏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了无数先辈的智慧与才华。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皮影戏的魅力在现代社会得以延续和发扬。

皮影舞蹈的艺术价值与前景探讨

皮影舞蹈的艺术价值与前景探讨

皮影舞蹈的艺术价值与前景探讨皮影是一种古老而神奇的艺术形式,它起源于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皮影艺术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备受瞩目,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在皮影的基础上,中国还衍生出了皮影舞蹈,将皮影与舞蹈相结合,呈现出一种独具魅力的表演形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探讨皮影舞蹈的艺术价值及其未来的前景。

皮影舞蹈是一种集舞蹈、音乐和皮影表演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

它同样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将传统的皮影技艺和舞蹈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且瑰丽的艺术形式。

在皮影舞蹈表演中,舞者们通过优美的舞姿和灵活的舞蹈动作,将皮影的表演与舞蹈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整个表演更加生动和引人入胜。

配以悠扬的音乐,使得皮影舞蹈更具有戏剧性和艺术性,成为一种值得珍视的艺术表达形式。

需要指出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和推广皮影舞蹈,我们还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需要加强对皮影舞蹈的保护和传承,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提升皮影舞蹈的艺术水准和表演水平。

还需要大力扶持皮影舞蹈的创作和演出,推动其从传统走向现代,在舞台表演、戏剧创作等方面进行更多的探索和实践,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还要通过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和国际演出,让更多的人了解、喜爱和参与皮影舞蹈,推动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还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相关的产业链,提升皮影舞蹈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其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双丰收。

皮影舞蹈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独特魅力的艺术形式,它以其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特点,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丽和魅力,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加强对皮影舞蹈的保护和传承,推动其创新与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喜爱和传承这一古老而美丽的艺术形式。

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皮影舞蹈必将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芒,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张新名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豫南皮影戏的审美价值与现实品格摘要豫南皮影戏蕴含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其独特的造型艺术特点、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有的地域性特征,使其成为中国民间艺术园中的一支奇葩。

豫南皮影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宝藏中的精华,也是现今民族美术教育创新的重要源泉之一,赋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与现实品格。

关键词:豫南皮影戏审美价值现实品格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一豫南皮影戏的艺术形式皮影戏,又称“灯影戏”或“影戏”,是广泛流传于中国民间的一种造型艺术与戏曲艺术相互影响、并行发展的综合性艺术。

据《中国皮影志》介绍,中国皮影戏共分为河南、山西、陕西、唐山四大流派,各流派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其中,距今有着460多年历史、始于明代嘉靖年间(公元1552年-1566年)的信阳罗山皮影戏,为豫南皮影戏流派的主要代表。

受楚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影响,豫南皮影以其影人制作美轮美奂、栩栩如生,生、旦、净、丑行当齐全,音乐旋律流畅,唱词、道白雅俗共赏,而成为中国民间艺术园中的一支奇葩。

豫南皮影戏作为一种民间艺术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由于其构成要素及人物造型的不同,使其有着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豫南皮影戏的演出班社俗称“一担箱”,影人制作有别于北方皮影是由牛皮制成,全箱(道具)共120套剪影,一般用长6尺、宽3尺的白布作影幕,每个影人有三根竹竿支撑。

演出时,乐手在幕后既伴奏又配音同时还要伴唱,伴奏乐器主要为胡琴、唢呐、锣鼓,不拘泥于某一种戏曲音乐,而是极赋有特色的唱腔,可涵盖豫南山歌、民歌、灯歌等多种形式,故而深受民众喜爱。

目前最具有代表性的团社就是信阳罗山李世宏皮影团。

演出团队主要由6人组成,团长李世宏15岁开始学唱皮影戏,是位集演唱、制作、导演、吹奏于一身的全能皮影艺人,演员分工是两人专任掌杆,一人演奏鼓板、简板和边鼓,一人演奏大锣、大擦和小擦,还有一名唢呐手。

在演出时,戏台的搭建因地制宜,一般用两把椅子面对面绑在一起,椅靠上平放一门板,在门板上撑起预先已加工好的长6尺、宽3尺的长方形幕帐,即为前台。

后台搭成后牵起三条线,左边为大线,此线专挂男影人和莽披;右边为小线,专挂女脸;中线挂龙、凤、虎马等道具,而各种兵器,分别挂在左右上角。

以中线为准,前面为演员区,后面为乐队区,整个舞台小巧玲珑,但又井井有条。

影人的身子与头是分离的,表演前可根据剧情需要来搭配人物。

影人头像基本可分成四类,分别被命名为小杂、女脸、小生和三生,另外还有皮影戏道具若干种。

如果演出剧目为神戏,还要进行一套仪式,称之为“偿台”,它也是现今演唱皮影戏的第一道程序:主人将备好的贡香,火纸,蜡烛,鱼,肉,白酒,挂面等物品一盘托出直接送到舞台帐中,此时乐队奏乐,大师傅双手接过托盘,鼓乐齐鸣,燃放鞭炮,点亮蜡烛,焚火烧纸,主人跪拜,神戏开始。

神戏由前台大师傅主持,然后焚烧祈文,动请太白金星,言明某时、某地、某人为某事答谢众神。

应邀赴乡村演出也是皮影戏常见的表演方式,纯朴的农民每当遇到困难或者希望实现某种愿望时,就会来到庙里去求神,若他们的困难一旦解决或者愿望得到应允时,就会请来皮影戏唱上几天,来酬谢神的保佑。

近年来,罗山李世宏皮影团这支民间艺术团队,进都市,赴乡村,走南闯北,将皮影艺术的独特魅力演绎的淋漓尽致,其火热的表演场面总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豫南皮影戏的审美价值欣赏豫南皮影戏作为最古老、最普及的民间艺术之一,蕴含着深厚的民俗文化,我们在审视它独特的造型艺术特色、文化艺术内涵及其价值取向中,可以看到它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独特的造型艺术特色首先,装饰图案赋有浓郁的民间寓意。

豫南皮影戏在图案的设计上大胆借鉴和吸纳了民间剪纸、汉画像砖以及戏剧舞台的表现方法,在影人服饰上添加了代表人物身份或表达美好祈愿的图形纹样,如女性的衣饰、发髻多为凤、云、花、草等图案;男性装扮多为龙、虎、水、云图案。

造型线条装饰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古拙粗犷,刻、镂、镞、鞣等刀法技术娴熟利落,整体外观感觉威武雄劲,富有活力,生、旦、净角色装饰也不失亮丽纤柔之味。

其次,线条色彩巧妙有机结合。

影人造型外简内繁,外围的轮廓线条清晰简练、变化丰富、节奏明快,多以长线、直线或弧线为主,富有韵律,而内部描绘和雕刻却十分繁复讲究,多以弧线刻画花卉图案,锯齿形刀口与直线形刀口相结合,将线描、雕刻、镂空与彩绘融为一体,注重长短、宽窄、曲直之变化不一,使装饰图案具有对称、均衡、反复和节奏韵律等美感。

再次,造型表现语言的符号化。

罗山皮影造型艺术历经传承,在造型语言和纹样绘制上逐步建立了一套符合民众心理需求的规制,形成了独特的“符号化”表现语言特点。

民间艺人一般将脸谱中的眉眼表现概括为:“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予以丑貌,盖亦寓褒贬于市俗之眼也。

”“眼眉平,属忠诚。

圆眼睛,性必凶。

线线眼,性情柔。

豹子眼,性情暴。

”对于影人头部的设计多以实地辅以线条进行勾画,而五官则按照扮演角色的不同特点,进行性格化表现处理,建立并逐步形成与地方戏相辅而行的一整套皮影脸谱。

2 独特的造型文化内涵“它通过神话跟历史、现实和神、人与兽同台演出的丰富的形象画面,极有气魄地展示了一个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的世界。

”文化的传承是一个民族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结果和标志,也是一个民族不断走向成熟的基础。

豫南皮影造型艺术之所以能够世代相传并且生生不息,正是因为它反映了人类纯朴至善的思想表达和感情诉求,即对生命的崇拜,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关注与反思。

例如,商城皮影戏中的仙女娘娘形象秀美,其寓意能保佑百姓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固始皮影戏中的黑面包公钢眉怒目,可视为正义、公平和正直的化身。

鲁迅先生曾指出,文艺的功能在于“移人性情”,“涵养人的神思”。

皮影艺术作为豫南民间传统文化观念的一种物化形式,既不是纯粹简单意义上的生活情景展现,也不等同于高雅时尚艺术的创作表演,而是积极为劳动民众的精神生活增添色彩,表达着他们内心的深层次需求。

3 独特的造型地域性特征首先,从广域的地区分布上,根据南宋的《武林旧事》史料记载和民间文化艺术近年来的考证可以得知,北宋年间,伴随着金兵的入侵,部分民间艺人被金军抢掠至东北,后来形成了东北风格皮影戏;部分民间艺人跟随迁都南下杭州,从而形成了江浙、福建及两广等地具有南方地区特征的皮影艺术;部分艺人颠簸流离、西出潼关,徙至陕西、甘肃、青海一带,形成具有西部地区特征的皮影艺术;还有一部分民间艺人不愿离开家乡故土,躲之信阳桐柏深山之中,也正是这相对封闭安全的环境使得很多老艺人以及身怀正宗民间皮影艺术的大师得以留存下来,并传承至今日。

豫南皮影戏在清代中叶开始兴盛,民国以后,几经起伏,目前又重新拾起,千百年来厚重的中原历史文化积淀,滋润着豫南皮影等民间艺术经久不灭,也给亮丽的神州大地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其次,从造型取材的来源上讲,豫南皮影造型设计深受汉画像砖和民间剪纸艺术影响。

因为影人造型和场景布局为适应平坦的帷帐演出效果而必须作平面化处理,仔细观察我们能看出,罗山皮影中出现最多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即所谓”四灵”,以及女娲、西王母、玉兔、蟾蛤、龙凤、三足鸟等造型,其原型基本上都是从汉画像石和画像砖中提取出来的,因此,其表现意境、线性韵律等艺术特征很多与汉画像砖极其相似。

再次,因为信阳地区在春秋战国时期附属于楚国,民间艺术受楚文化的影响,对楚文化所倡导的艺术精神也体现得较为淋漓尽致,在充分表现神似的基础上力求形象的准确。

以罗山皮影风格特征为例,其造型简洁、粗犷、生动,同时也会因突出主题,从人物造型及色彩搭配,而赋予大胆变形,充分彰显出罗山皮影戏的神韵,风格雄健朴拙、博大浑穆而不失精微细柔,造型洗炼生动并具夸张色彩,富有着强烈的时代特征。

三豫南皮影戏现实品格的重新认知民间艺术并不是一个静态的存在,而是在传承过程中不断融入或借用不同文化元素,完成着一次又一次蜕变后的升华。

我们在对皮影艺术其精美质朴的影人造型、悠扬粗犷的唱腔以及独一无二的表演给予由衷赞叹和发自心灵深处震撼的同时,也痛惜地看到,在受当今社会转型影响和各种文化思潮的冲击下,皮影戏民间艺术的发展态势确实步履维艰。

因此,很有必要对豫南皮影戏这一独特民间艺术的现实品格重新予以理性地认知。

几百年来,皮影戏民间艺术在实用与审美的双重世界里徘徊游移,以其承载人类朴素文明的独特品格,创造出了独特的艺术价值,并拥有着认知、教化、记志、表意、抒情、娱乐等多重的积极社会意义。

如果人类让这种根植于民众群体中、维系着社会和谐发展的民间艺术如同自然界的物种一样消亡,那么,人类将承受自己酿造的文化生态失衡和断链所带来的后果。

用艺术品格来定义搜索,欣慰的是皮影戏等民间艺术,作为一种延存传统文化状态、记忆人类审美、传承人与自然文明和谐发展的记录,作为一种以人为主体,以民众生活为本源的文化存在走进我们的视野。

它一方面以“永久的魅力”品格带给我们人类纯真的感悟和生命的欢乐,另一方面,又直接闪烁着艺术的本质、美的本源,似清澈源流引导着、滋养着历代各种艺术和文化的发展。

从社会学角度来讲,社会形态、社会组织结构的发展演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同样,现代社会、现代生活的发展也不应以对传统文化的抛弃为代价。

工业文明所带来的有实用主义色彩的现代产品和简单枯燥的文化形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了,而带有审美品格的人文精神传递已成为当下艺术人的渴求目标。

曾经弥漫着淳朴生活气息的皮影艺术,确实需要创建一种新的人文机制,为它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生存环境,保护其健康发展。

国家对民间艺术遗产传承人的带徒传艺活动予以保护是有效的制度举措,推进民俗机制的复兴也是皮影戏等民间艺术生态发展的有效人文保障。

民间风俗是民族文化赖以生存的土壤,也是皮影艺术存在和发展的社会生活本源。

这就需要保护和重建一系列有关节气、水土、祭祀、信仰、迎送等方面习俗以及相关的节日,这些民俗活动的兴起是皮影戏艺术动态生长的源泉;是传统文化和艺术品格活的载体。

立足于现实,依然要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来分析看待皮影戏兴衰这一社会文化现象。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曾说过:“这些传下来的东西之所以传下来就是因为它们能满足当前人们的生活需要。

既然能满足当前人的生活需要,它们也就是当前生活的一部分,它们就还是活着的。

”但同时,还应该懂得,“知识的对象是被建构出来的,而不是消极被动地复制下来的。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人类文化信息交汇进程的加快,必须要求各种形式的现代文化艺术走进大众的生活。

因此,作为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之一的皮影艺术,要在新时期环境下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使其逐步适应并融入现代文化和人类生活之中。

皮影艺术最可贵的品格就是关注存活于现代社会中的传统文化,所以说,在对皮影艺术进行积极保护的同时,还必须学会利用现代化的形式和手段、不断地赋予其新的文化内涵,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和人类精神文明的需要,才能迸发出新的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