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环境保护概论

最新环境保护概论
最新环境保护概论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科学

1.什么是环境?为什么要确定一个主体才能说明环境的概念?

答:环境是指作用在“人”这一中心客体的一切外界事物和力量的总和。环境总是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随中心的变化而变化,中心事物与周围环境之间通过信息、物质和能量进行联系与交换。

2.按照环境要素可以把环境分为几类?环境的功能特性有哪些?

答可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类。环境的功能特性如下:①整体性与区域性;②变动性与稳定性;③资源性和价值性。

3.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和就是生物圈。F

生物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T

人类活动不会影响生物圈的稳态。F

4.根据自己所居住的城市环境状况,分析城市环境系统的组成,功能和特征。

答:城市的组成:一般认为,凡是10万人以上人口,住房、工商业、行政、文化等建筑物占50%以上面积,具有较为发达的交通网络和车辆来往频繁的人类集居区域,就是城市。

功能:在经济高速发达的今天,城市作为贸易、金融、交通、信息的中心,使世界经济系统逐步演变为城市化系统。

特征:①是非农业人都集中区域;②是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或文化中心;③是由多种建筑物组成的物质设施综合体。

5.下面的环境问题中主要由人为原因所致的有哪些?并加以简单分析。

城市地下水下降并引起地面下沉。T 由于无计划过度开采

某些内陆地区发病率较高的地方甲状腺肿。T

某些地区出现的氟骨病。T

中国某些山区多发性的泥石流灾害。F 由自然力引起的。

6.某一个地区哪种元素分布异常,可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或克汀病?碘

7.要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8.根据自己所居住的城市的状况,分析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到底怎样?谈谈你对城市化问

题的看法。

9.环境问题可以分为两类

答:①原生环境问题;②次生环境问题

10.简述历史上环境问题发展的四个阶段,并分析从中得到什么样的到启示?

答:①远古时期,人类是自然的奴隶。②农业文明时期,自然是人仿效的榜样。③近代工业革命时期,人类是自然的“主人”近代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火力发电、电池、电灯等的发明和应用,使生产力大为提高,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繁荣和巨大的进步,使电力工业、电器工业、汽车工业、化学工业等得以兴起,并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④信息革命时期,人类哟要与环境友好相处。

11.目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有哪些?你最有感触的事哪些?

答:①全球气候变暖;②臭氧层破坏;③酸雨与空气污染;④土壤遭到破坏,荒漠化程度加剧;⑤海洋污染和过度开发;⑥生物多样性锐减;⑦森林面积减少;⑧有害废物的越境转移;

⑨淡水受到威胁;⑩混乱的城市化。

12.目前为止,中国在什么时间和地点共召开几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答:①1978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②1983年12月31日~1984年1月7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③1989年4月底至5月初在北京召开了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④1996年7月在北京召开了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

议;⑤2002年1月8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五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13.人类环境保护发展史上三个重要的路标是什么?在这些会议上取得了那些成果?

答:①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主要成果:一是在由58个国家、152位成员组成的通讯顾问委员会的协助下,为会议提供的一份非正式报告《只有一个地球》,二是大会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②1992年里约热内卢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成果:会议通过并签署了五个重要文件《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关于所有类型森林问题的不具法律约束的权威性原则声明》、《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③2002年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成果:全面审议了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里约宣言》、《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和其他一些主要环境公约和执行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就今后工作提出具体的行动战略与措施,积极推进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14.在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提出的三大环境保护政策是什么?

答:“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

15.目前中国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答:①大气污染日益加剧;②水域污染日益加剧;③垃圾围城现象普遍;④噪音污染普遍超标;⑤水土流失难以遏制;⑥土地荒漠化不断扩展;⑦濒临物种生境缩小;⑧水资源呈现短缺;⑨耕地资源逐年减少;⑩森林资源供不应求。

16.分析什么是环境污染源?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有哪些?污染物有哪些?

答:通常将能够产生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有害物质的设备、装置、场所等,称为污染源。

在油料燃烧中产生大气污染物和生活用燃料的燃烧污染大气环境。

17.用实例分析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8.调查你所居住的地区有无环境病的发生,若有,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19.什么是中国环境保护的“33211”工程?

答:即污染防治的重点是“三河”(淮河、辽河、海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二区”(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酸雨污染控制区)、“一市”(首都北京市)和“一海”(渤海)

20.中国环境保护的“三同时”、“三同步”和“三统一”原则都是什么内容?

答:三同步: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三统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21.“一空双达标”的含义是什么?

答:全国所有工业污染源排放污染物要达到国家规定或地方规定的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使本辖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总量指标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直辖市及省会城市

22.中国“十一五”时期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一是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并重,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

二是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努力做到不欠新帐,多还旧账,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三是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自觉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水平。

23.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提出了哪七项重

点任务?

答: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以强化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强城市环境保护;以降低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重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以防治土壤污染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重点,强化生态保护;以核设施和放射源监管为重点,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以实施国家环保工程为重点,推动解决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

第二章生态学基本知识

1.什么是生态学?

答:生态学就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或者说生态学就是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机理的一门学科。

2.什么是生态系统?一个生态系统由哪四部分组成?

答: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时空内,由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组成一个整体。

组成部分:非生物物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什么是能量流动?生态系统存在哪些类型的食物链?

答: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环境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和转化过程。

类型:牧食食物链、腐食食物链、寄生食物链。

4.选择题

(1)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一定是:

①次级消费者②初级消费者③三级消费者④生产者

(2)食物网具有这样的特征

①每一种生物都被多种生物捕食②有很多互有联系的食物链③每一种动物可以吃多种植物④每一种生物都只位于一条生物链上

(3)下面不能构成食物链的是:

①青草—野草—狐狸—野狼②藻类—甲克类—小鱼—大鱼③哺乳类或鸟类—跳蚤—原生动物—细菌—过滤性病毒④藻类—鱼类—虾类—食鱼的鸟类【答案:①、②、④】5.找出一些实例说明能量金字塔的特点。

6.什么是物质循环?

答:物质循环是各种化学物质在地球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运转。

7.什么是生态平衡?生态平衡破坏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改善生态平衡?

答:生态平衡是指在特定时间内,由于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接近相等或者几乎恒定,生态系统处于一种以自我调控来对抗外来干扰而结构相对稳定的状态。破坏的原因:自然原因:各种地质、气候灾难和病害、草害、虫害、兽害。人为作用:破坏环境、污染环境。

改善生态平衡:①森林方面的对策:保护好现存各种森林资源,营造好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防风林、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合理采伐各种林木。②草原方面的对策:停止开垦草原;认真区划草原功能;通过建立饲料基地、建设人工草场、在宜牧草场合理放牧等措施防止草原退化;提倡生物防治鼠、虫、病害,减少甚至避免草原污染。③水域方面的对策:逐步退耕还水、退居还水,慎重而科学地建设水库等水利设施,加强疏浚清淤,合理开发水产与水域养殖,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④农田方面的对策:科学管理农田水肥,防止自然性灾害;推行用地养地的耕作制度,改善物质循环,避免掠夺地力;提倡生物治鼠、虫、病害,保证食品安全。

8.调查本地区何种生物可以监测何种污染物。

答:苔藓对测定重金属(砷、镉、铬、铜、铅、镍、钒、锌)的含量尤其有意义,菠菜可以监测重金属,菖兰可探测HF、HCI,苜宿和黑麦草可以探测铁、硫,蕁码可探测过氧乙酰硝酸,玉米可探测HF、SO2、重金属,矮牵牛可探测乙烯、甲醛。烟草可探测臭氧、NO等。9.举例说明什么是生物净化?什么是生物治理?

答:生物净化是指污染物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减少、消解的过程,生物治理是指人工控制的主要利用生物减少、消解污染物的过程。

10.中国生态防治取得哪些成果?

11.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的价值有哪些?生物多样性有哪三层内容?答: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行行色色的生物(其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及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构成的生态综合体。生态多样性的价值:直接利用价值、间接利用价值、潜在利用

价值、美学价值。生态多样性的三层内容: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12.生物多样性丧失对人类有哪些危害?

答:①生态环境退化加剧,物种面临威胁;②外来入侵物种危害严重;③物种安全管理亟待加强;④对遗传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不到位。

13.如何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答:①加强法制建设,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②摸清现状;③简历野生动物保护基地;④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⑤离体保护。

14.1883*5000*0.1/2.1=448333最多能稳定的养448333

第三章资源与环境

1、“我们不是继承父辈的地球,而是借用了儿孙的地球”的寓意是什么?

答:前半句是说我们的资源是前人留下的,前人并没怎么用,留给了我们丰富的资源,后半句是说我们使用的量太多了,照这样下去,我们的后代就没有资源可以使用了。整句就是要我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给人类一个美好的未来。

2、什么是自然资源?按照地理学性质可以分为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五类。

答: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被人类用于成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

3、自然资源的属性有哪些?

答:①稀缺性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自然资源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数量是有限的。

②区域性自然资源的区域性是指自然资源不是均匀地分布在任意空间范围内,它们总是相对集中于某一区域,而且结构、数量、质量和特性都有显著的不同。如我国的煤、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方,而南方蕴涵丰富的水资源。

③多用性自然资源的多用性是指各种自然资源具有提供多种用途的可能性。例如森林资源既能向人们提供各种林、特产品和木材,同时又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绿化环境的作用,还可以作为人类观光旅游的场所。水资源不仅用于工业和生活,还兼有航运、发电、灌溉、养殖、调节气候等功能。

④整体性自然资源的整体性是指自然资源本身是一个庞大的生态体系统。自然资源中的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和草原资源等在生态系统中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人类活动对其中任何一个组分的干扰都有可能引起其他组分的连锁反应,并导致整个系统结构的变化。如森林资源的破坏会造成水土流失,从而引起河流泛滥,最终导致农业、渔业等的减产。

⑤两重性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来说,自然资源是人类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又是人类赖于生存的生态环境,具有两重性。如森林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向人类提供木材和各种林产品,同时还是自然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具有涵养水源、保护水土和绿化环境的功能。

4、简介世界资源现状及特点

答:①水资源短缺地球上水的总量并不小,但与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关系密切又比较容易开发利用的淡水储量是有限的,致使全球有4亿人口用水的速度超过水资源的更新速度,世界上有约1/5的人口得不到符合卫生标准的淡水。

②土地荒漠化荒漠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某些半湿润、湿润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统计,全球有1/4的土地已经荒漠化,并且荒漠化的范围正在不断增大,扩大速度正在加快。

③森林资源破坏由于人类不断的乱砍滥伐,导致以前2/3面积森林消失,且现在仍保着高速的消失速度。

④矿产资源匮乏矿产资源是人类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主要来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

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能源、工业原料和农业生产资料的绝大部分都来自于矿产资源。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矿产资源的储量正在锐减,有点甚至已经趋于枯竭。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的压力下,矿产资源的开采加工已经达到了非常庞大的规模,许多重要矿产存储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贫困和枯竭。

⑤物种资源灭绝由于森林锐减和草场退化,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遭到破坏,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而且,从生物存在到现在,物种的灭绝速度越来越。目前全世界有2.5万种植物和1000多种脊椎动物处于灭绝的危险中。

5、简述中国资源现状及特点

答:①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由于幅员辽阔,各种资源在总量上与世界各国相比并不算少。但我国的人口众多,因此在人均占有量上就会下降。

②资源种类多,类型齐全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多样,气候复杂,自然资源种类较为齐全;我国是少数矿种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生物资源仅次于巴西和印度尼西亚位居世界第三。③资源地域分布不均衡,增多开发利用难度由于地理、地质、气候的差异,我国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如水资源南多北少,水资源主要集中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地区。煤炭分布于山西、陕西和内蒙古等地区,等等,其他的矿产也有明显地域上的分布

④资源质量不够理想,优质资源所占比重较小中国的土地面积占全世界第三,但低产田占所有的耕种面积的一大部分,致使由于耕种的土地质量不是很好。矿产资源也出现多数矿产贫矿多、富矿少,复杂、难利用的矿产多,简单利用的矿产少。能源含杂质多,优质能源少。

⑤能源利用率低且浪费严重我国运行粗放型的经济运作模式,致使在运作过程中造成了能源利用不是很充分,有很大的浪费。

6、根据《中国21世纪议程》的精神,为了确保有限自然资源能够满足经济可持续高速发展的需求,中国必须执行哪三项政策用来保护资源?

答:必须执行“保护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增值并重”的方针和“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利用谁补偿”的政策。

7、什么是水资源?什么是淡水资源?淡水的定义是什么?什么是矿化度?世界上淡水资源占有量是多少?

答:①水资源是指可以很容易供人类利用的水量,或者说是在某一地区范围没逐年可以得到更新和恢复的淡水资源,不包括海水、两极的冰水以及深层地下水等。

②淡水资源就是通常所说的水资源,它是由江河及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组成的.

③把一升含可溶物质盐不多于1克,即含盐度不超过0.1%的水成为淡水。

④水的矿化度是指1升水中含有各种盐分的总克数。(克/升)

⑤淡水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2.53%,可供利用的淡水量只占总水量的0.0342%左右。

8、地球上水储量分布及水资源情况如何?中国的水资源特点是什么?中国水资源充足吗?答:①水储量的分布:水资源总储量的空间范围是上至7km的大气层,下至2km深的地壳,包括了由海洋、湖泊、河流、冰川、地下水、土壤水、大气水构成的整个水圈。水资源情况:水资源中可以直接利用的占一小部分且可以直接生活实用的量占极小部分,由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大气污染物沉降到地面污染水质、固体废物流入水中等,使得许多淡水失去了相应的功能。

②水资源丰富,人均占有量少中国有很丰富的径流量,但由于人口众多,使得人均占有水资源的量减少;分布不均衡中国在南北、东西方向上地理跨度大,使得在雨水和淡水的径流上出现不均衡的现象;降水量过于集中我国的降水常集中在每年夏秋季节,在春冬季节的降水量较少;污染严重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生产的持续以及来自人口众多的压

力,水污染日益严重。湖泊及重要的水系富营养化、含氮磷现象严重,近岸海域的无极氮、活性磷酸盐和重金属仍呈加剧之势。

9、请调查你所在的城市(或城镇)水资源的现状如何?每人每年平均用水量是多少?

10、什么是物种资源?查阅资料总结中国目前的物种资源有多少?当地濒危物种有哪些?你如何面对这些濒危物种?

答:①物种资源是指地球上所有生命有机体的总称。

②中国有高等植物30000多种,其中木本植物约8000多种;陆栖脊椎动物有2340种,占世界陆栖脊椎动物的10%;鸟类约占世界鸟类的13%;兽类449种,约占世界兽类的11%;中国几乎具有所有的生物门物种;另外,中国有特有的珍惜动植物资源,如大熊猫、金丝猴、扬子鳄、白鳍豚、银杉等。

③安徽境内的濒危动植物主要有野生扬子鳄、金翼凤蝶、霍山石斛、丹顶鹤、白冠长尾雉、香果树等。

④保护濒危动植物,维护生态平衡,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保持物种多样性... .

大力宣传濒危动植物的可利用价值,并用于开发

11、什么是能源?能源是如何分类的?

答:①能源是指自然资源中存在的某种形式的能,它可以转换成人们生产和生活所需的电能、光能、机械能、热能。

②根据能源是否需要加以转换的特性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在一次能源中,根据是否可再生,可以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波浪能、地热能、潮汐能等,不可再生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另外一次能源可以分成常规能源和新能源两类,常规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水能,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核能。

在二次能源中,主要包括电能、用做燃料的各种石油产品、焦炭、煤气、氢能等。12、同时属于可再生能源、一次能源和常规能源的是:(3)

(1)煤炭(2)核能(3)水力能(4)风能

13、能源对环境有哪些影响?目前正在广泛使用的四大常规能源分别是煤炭、天然气、石油和水能。

答:能源在为人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污染和危害,能源消费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城市大气污染一次能源的使用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有害烟气,对人类的居住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另外形成有害的酸雨,降落下来对农作物、森林生态系统、和湖泊水库形成很大的危害

②温室效应矿物燃料的燃烧产生大量的CO2,造成CO2积累,形成温室效应。

③水体的热污染在人类使用燃料的时候,只有一小部分被充分利用,另外一大部分排放到水体中去,对水系统造成影响,打破水体系统的平衡。

④固体废物矿质燃料的使用后会产生大量的废渣,废渣堆放占用土地,不能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核燃料的石油也会产生大量的堆积废渣,这些废渣产生大量的放射线,能够污染上百万年。

14、有人把“节能”作为第五能源,谈谈你的看法

答:(仅供参考)节能,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能源高消费的现状下,节能是必然的要实施的策略,通过节能可以重新审视如何合理利用能源,同时可以提高能源的效率,其结果相当于一定程度上对能源的开发,这样可以利用更多的能源。因此可以理解为节约能源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能源。

15、利用能源弹性系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分析你所在的城市的能源需求量是否达到小康水平

的要求?

16、目前主要有哪些新能源?你认为哪种能源的前景最好?

答:目前的新能源主要有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地热能、核聚变能等。

我认为风能是最有发展前景的新能源,风能蕴涵量大,可以再生,分布广泛等优点。另外,风能是环保能源,在所有的新能源中,风能是开发过程中最环保的能源,随着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风能也将得到发展。

第四章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2.大气中主要的污染源和污染物有哪些?列举出其中的两种污染物并说明来源和危害。答:大气的主要污染源有: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即移动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有:①颗粒污染物,其中包含粉尘、烟盒黑烟、雾和总悬浮颗粒;②气态污染物,其包含硫的化合物、氮的化合物、碳的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和卤素化合物。例:①碳的化合物,主要是CO2、CO,其来源有汽车尾气、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森林火灾等,其危害有造成温室效应,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②粉尘其来源主要是煤矿等固体物料在运输、筛分、碾磨、加料和卸料等机械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或是由风扬起的灰尘等,其危害有可降低大气能见度,而且进入人体呼吸道不同的部位,可引起一些潜在的病害。

3.什么是大气污染?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有何危害?

答: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的某种物质进入大气,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危害人体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环境的现象。受污染的大气进入人体,可以导致呼吸、心血管、神经等系统疾病和其它疾病,如鼻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心血管病等疾病。

4.当前世人关注的全球大气污染问题有三个,即:①温室效应;②臭氧层被破坏;③酸雨蔓延。

5.温室气体有哪些?引起臭氧破坏的物质主要有哪些?

答:温室气体主要有CO2、CH4、O3、N2O和氯氟烃(氟利昂)等,其中以CO2的温室作用最明显。引起臭氧破坏的物质主要有氮氧化合物与氯氟烃。由于臭氧层的破坏,导致太阳紫外线对地球的辐射增强。

6.酸雨的基本成分有哪些?对环境的危害有哪些?如何防治?

答:酸雨的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硫,还有含氮的氧化物。形成的酸主要是硫酸,(由亚硫酸氧化形成)亚硫酸和硝酸.其危害有: ①造成森林生态系统衰退和森林衰败;②造成土壤酸化;

③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④严重损害建筑材料和历史古迹。减少酸雨主要是要减少烧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可以采取防治的措施有以下方面:工厂应采取的措施:1) 采用烟气脱硫装置;2) 提高煤碳燃烧的利用率。社会和公民应采取的措施:1) 用煤气或天然气代替烧煤;2) 处处节约用电 (因为大部分的电厂是燃煤发的电);3) 支持公共交通(减少车辆就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4) 购买包装简单的商品(因为生产豪华包装要消耗不少电能,而对消费者来说包装并没有任何实用价值);5) 支持废物回收再生(废物再生可以大量节省电能和少烧煤炭)。

7.分别叙述形成伦敦烟雾和光化学烟的雾的条件是什么?伦敦烟雾中的一次污染物是大气中未燃烧的煤层和SO2,二次污染物是硫酸雾和硫酸盐的气溶胶;光化学烟雾中的一次污染物是NO,二次污染物是NO2。光化学烟雾的发生机制分为四步:①________;②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__。

环境保护概论 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 环境保护概论是为高等工科院校开设的全校公共基础课。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环境保护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要保护人类的环境,首先要认识环境,了解环境是如何被污染的,生态是如何被破坏的。因此,加强环境教育、学习环境法规,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本课程正是以此为目的,对非环境专业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普及环境保护知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二、课程教学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教育,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评估环境质量和在本专业范围内处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树立保护环境的道德观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有关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并结合目前我国环境现状及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对当前全球范围内的环境现状、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人类活动影响下主要环境要素(包括水、大气、土壤等方面)的污染及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进行了较系统阐述。 主要内容可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第二:人类活动引起的各环境要素的污染过程、危害及污染控制原理和方法; 第三:全球环境问题。 课程的重点在第二、第三层面,即各环境要素(包括大气、水、土壤等)的污染过程、危害及污染控制原理和方法,以及全球环境问题。难点为各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的控制原理和方法。因为这一部分涉及到环境专业学科基础课的相关内容,对于非环境专业学生来讲具有较大的难度。 四、单元教学目标与任务 第一章绪论 解释环境的基本概念和当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介绍中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要求学生掌握环境、环境要素、环境质量等概念,了解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1.1前言[2] 1.2环境及其组成[1]

《环境保护概论(林肇信)》总结复习

环境保护概论 第一章绪论 环境问题的定义: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的统一,人类改造环境,环境也反作用于人类;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调节人类社会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但要真正实现这种易傲杰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在通晓环境变化过程的基础上,预测人类社会活动引起的环境影响,掌握自然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 要以环境制约生产,运用规律改造环境;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有计划地安排社会生产力,使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协调起来;要提高人类对环境价值的认识,使千百万人协调动作,为实现这种调节进行系统的自觉的努力 当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一是全球性、广域性的环境污染;二是大面积的生态破坏;三是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可持续发展 定义: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起需求的能力的发展。内涵:第一,强调公平性原则,包括本代人的公平、代际间的公平以及公平分配有限资源;第二,强调持续性原则,其核心是指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第三,强调共同性原则,即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其所体现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实现这一目标,也必须是全球人民的共同行动。 应具备的特征:1、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提倡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步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过渡;2、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3、可持续发展应以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第五章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排入大气、水、土壤中,并引起环境污染或导致环境破坏的物质,叫做环境污染物。 环境污染物的及其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性污染物2生活性污染物3放射性污染物 污染物的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三类: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及生物性因素。 环境污染的特征: 1、影响范围大 2、作用时间长 3、污染情况复杂(因为环境污染具有相加作用、独立作用、拮抗作用和协同作用) 4、污染治理难 第六章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大气污染的涵义: 自然界中局部的质能转换和人类所从事总类繁多的生活、生产活动,向大气排放出各种污染物,当污染物超过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环境容量)时,大气质量发生变化,对人们的生活、生产、健康、精神状态、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遭到恶劣影响和破坏,此类现象称为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及主要污染物的发生机制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资料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的关系自古以来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在全球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的双重挑战之下,世界经济步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深刻复杂的转型时期。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不仅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水资源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以及公共卫生安全诸方面,更是深度威胁到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迎接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一场绿色革命的浪潮正席卷全球,人们已经逐渐清醒认识到,如果不转变传统的以人类为中心的思想理念和黑色发展模式,这种危机还会进一步加剧,最终将带来人类自身的毁灭。旨在实现自然生态系统从生态赤字逐步转向生态盈余的绿色发展战略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谈及保护,我们就要知道何为环境。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 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需条件, 它为人类提供生活所需的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所需的各种生产资料, 消纳生活和生产排出的废弃物,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的场所。所以人不能脱离自然界而存在, 人类是自然界进化发展的产物, 离开了这一特定的环境, 人类难以生存, 但人类可以在自然规律允许的范围内利用、改造自然界, 为生存和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可持续发展最早是由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著名的《布伦特兰报告———之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的。在此报告中, 可持续发展被定义为:可持续发展是既可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是既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 又实现人

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和谐, 使子孙后代能够安居乐业、得以永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 它与环境相互依靠, 相互促进,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发 展是促进环境保护的前提条件。 然而,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 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明, 同时也 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人类为了生存, 改善生存条件, 不断地向自然索取, 有时甚至是掠夺性的利用, 最终导致自然不时以洪水、干旱、沙漠化等灾难予以报复。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这种冲突日益增多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在我国, 这种冲突突出表现为环境污染与 资源损害已构成了对发展的威胁。具体表现为: 1 .水土流失、土壤荒漠、耕地被占用问题严重。早在2000 年水利部公布的资料中显示,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 家之一,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 万平方公里, 占国土面积的38 %, 其中黄河、长江、海河、淮河、松辽河、珠江、太湖等七大流域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一半。因水土流失, 全国每年流失土壤50 多亿吨, 新增荒漠化面积2100 平方公里, 相当于每年损失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 每年损失的耕地面积达七万多公里。根据国家林业局在第六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发布的一项调查表明, 中国已经成为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 失达560 亿元。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不仅造成了生态失衡, 而且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制约了我国的可持 续发展。

(整理完)农业环保概论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农业环保概论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社会环境)的总体。 2.是指由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使自然环境产生变化,从而带来不利于人类的结果。 3.是指以农业生物(包括农作物、畜禽和鱼类等)为中心的周围事物的总和,包括大气、水体、土地、光、热以及农业生产者劳动和生活的场所(农区、林区、牧区等)。 二、填空题 1.自然条件;自然资源;人工;自然。 2.自然力;人为;人为。 3.发展不协调。 4.镉;甲基汞。 三、简答题 1. 答:(1)环境问题萌芽阶段(工业革命以前);(2)环境问题的发展恶化阶段(工业革命至20世纪70年代前);(3)环境问题的高潮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 2.答:(1)全球变暖;(2)臭氧层破坏;(3)酸雨;(4)淡水资源缺乏与水污染;(5)土地退化与沙漠化;(6)生物多样性丧失;(7)海洋污染;(8)危险废物越境转移。 四、论述题 1. 论述目前我国存在的农业环境问题? 答案要点: 从农业上存在的污水灌溉;土壤退化;农药污染;畜禽粪便、生活垃圾;焚烧秸秆;社区、庭院污染;大量施用化肥造成蔬菜中硝酸盐积累;乡镇企业污染;地膜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危害;非农业占地等问题入手展开论述。 第二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由于人类活动或其他活动产生了废水和废物,这些物质未经处理或未经很好的处理进入水体,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导致水体的质量下降,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这种现象称为水体污染。 2.污染物质进入水体,经过一段时间(距离)后,由于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水体水质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称为水体自净。 3.表示水质的好坏和水体被污染的程度。 4.表示水中的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单位mg/l。

《环境保护概论》教学设计

《环境保护概论》教学大纲 (78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环境保护概论》是精细化工专业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行业发展趋势开设的专业拓展性课程。课程本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环境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拓宽知识面与提高素质相结合、系统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将其溶入到今后的工作生活当中,为适应我国各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本要求,使我国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熟悉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了解环境保护的思想、理念、趋势、措施和方法,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生产观。 (一)知识教学目标 了解环境、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了解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了解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了解环境污染类型与防治;了解农业、城市、工业、旅游、经济与社会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可持续发展途径;重点理解并适当掌握化工行业,特别是精细化工领域的环境问题、环境保护趋势、理念、措施和方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 了解环境一般性法律法规,能针对精细化工行业的工艺特点给出适当的环境治理建议,并能实际解决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

(三)思想教育目标 1、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方法论。 2、具有与时俱进的正确心态。 3、树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齐达标的理念。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基础模块 一)绪论 明确环境的概念、类型和特性;了解环境问题及环境科学的概念、内容;掌握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内涵。 1)环境 (1)环境的概念 (2)环境的类型 (3)环境的特性 2)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及类型 (2)环境问题的产生的发展 (3)环境问题的实质 3)环境科学 (1)环境科学的概念 (2)环境科学的任务 (3)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 4)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环境保护 (2)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学 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生态规律;了解其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概述 (1)生态学及其发展 (2)生态系统 (3)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2)生态平衡及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 (1)生态平衡的概念 (2)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 (3)生态学的一般规律 三)自然资源 明确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自然资源的历史与现状;掌握各类自然资源的特征和可持续利用的模式。 1)概述

环境保护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A)

期末考试题型 ?一、名词解释(25分,每题5分,共10题,任选5题回答,多做不得分) ?二、填空题(30分,共30空,每空1.5分) ?三、简答题(32分,每题8分,共8题,任选4题回答,多做不得分) ?四、论述题(13分)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环境质量:一般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环境质量是对环境状况的描述。 2、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通过生物链和其它自然因素来维系的一种平衡状态。也就是说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期地保持稳定的平衡状态。 3、33211工程:重点治理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的水污染、两区(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控制区)的大气污染、着力强化一市(北京)、一海(渤海)的环境保护工程。 4、水体污染: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和生物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5、城市热岛效应:由于人的活动和工业生产,使得城市温度比周围郊区温度高的现象,称为城市热岛效应。 6、水环境容量:一定水体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被称为水环境容量,即某水域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7、可吸入颗粒物: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mm的颗粒,记为PM10。 8、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变异和它们的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所有不同种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它们与生存环境所组成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包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9、海洋环境自净能力:海洋环境通过自身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而使污染物的浓度、毒性降低乃至消失的能力,称为海洋环境自净能力 10、荒漠化:是一种人为、自然双重因素作用下导致的土地质量全面退化和有效使用数量减少的过程。 11、环境容量:一定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称为环境容量,即一定环境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12、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13、水体自净作用:各类天然水体都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污染物质进入天然水体后,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排入的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自然降低,这种现象称为水体的自净。 14、光污染:光污染泛指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正常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带来不利影响,损害人们观察物体的能力,引起人体不舒适感和损害人体健康的各种光。从波长10nm-1mm 的光辐射,即紫外辐射、可见光和红外辐射,在不同的条件下都可能成为光污染源。 15、全球环境问题:是指具有普遍性和跨国性、现实和潜在影响大、强度大、作用时间长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参考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参考 一、名词解释 环境 :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 。 环境容量 :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环境质量 :一般是指一定范围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适宜程度。生物放大作用 :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些元素或不易分解的化合物, 这些污染物在体内积累, 并通过食物链向下传递,在生物体内的含量随生物的营养级的升高而升高,使生物体内某些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超过了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叫做生物放大作用,又叫生物富集作用,也叫生物浓缩。 超城市化 :一些发展中国家,大批劳动力盲目从农村涌入城市,致使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超过了城市设施、区域资源和环境的负荷能力,从而带来就业困难、住房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污染、治安恶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这种现象称为“ 超城市化” 。 水体自净作用 :在环境容量范围内,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降低,称为水体的自净作用。 光污染 :人类活动造成的过量光辐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环境形成不良影响的现象称为光污染。 排污交易 :它指在特定区域内,根据该区域环境质量的要求,确定一定时期内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在此基础上,通过颁发许可证的方式分配排污指标,并允许指标在市场上交易。 全球环境问题 :全球环境问题,也称国际环境问题或者地球环境问题,是指超权主义国家的国界和管辖范围的、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环境保护概论作业参考答案

环境保护概论作业1答案参考 一、名词解释: 1、环境:环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作为某一中心事物的对立面而 存在。对于环境科学来说。。。。。。。。。。。。。。。。。。。。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种。(第1页) 2、环境质量:一般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第2页) 3、环境问题:所谓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次生环境问题。(第6---7页) 4、环境保护:概括地说,环境保护就是。。。。。。。。。。。。。。。。。。造福人民和子孙后代。(第14页) 5、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综合体。(第24页) 6、生态平衡:指在一定时间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内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均处于相互适应 与协调的状态。 7、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多样化程度。(54页) 8、生物安全:生物安全相对与生物入侵。。。。。。。。。。人体健康(59页) 二、填空题: 1、自然环境、人工环境 2、提供人类生存所需要的资源、具有调节功能、环境的服务功能、环境的 文化功能。3、整体性、有限性、区域性、潜在性、变动性和稳定性(动态平衡)6、物质的循环、能量的流动7、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8、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10、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 三、问答题 1、5大点(5-----6页) 作业2 一、1、大气污染:指由于自然过程。。。。。。。。。。。危害现象。(71页) 2、温室效应:地球大气有类似玻璃。。。。。。。。。。。被称为温室气体。(79页) 4、水体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化的现象(100页) 5、污染源:指造成水体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包括向水体排放污染物或对水体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6、自净作用:自然环境包括水环境。。。。。。。。。。。称为水体的自然净化作用。(100页) 7、土壤污染: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恶化的现象。(123页) 8、水土流失:指在水流作用下。。。。。。。。。。。。。。水土流失速度加快(146页) 9、生物修复:指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主要是前两者。(138页) 二、3、风向、风速、大气的稳定度、降水情况和雾9、减少水消耗量、积极进行污水处理、合理规划及调整工业布局、加强水污染管理11、大气污染型、水污染型、固体废物污染型、农业污染型12、引起土壤酸化、危害作物生长、影响微生物活动 三、1、四大点(72---73页) 2、5大点(84----85页) 3、3 大点(120页) 4、可分物理性污染物、化学性污染物、生物性污染物三大类型。特点:三大点(103-----109页) 5、危害是:危害作物生长、影响微生物活动。特点:受其本身化学性质的影响。。。。。。。。彻底消除。(142页) 作业3 一、1、危险固体废物:指除放射性废物以外。。。。。。。。。有害特性的废物。(157页) 3、噪声污染: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的现象。 5、热污染:指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废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6、光污染:国际上一般将光污染分成3类,即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 二、1、侵占土地、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大气2、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3、物理处理技术、

关于保护环境类作文素材

关于保护环境类作文素材 1、环境问题的全球性 环境问题不仅是某个国家或某个区域的问题,目前已经发展成全球性的问题了。一个地区发生环境问题,影响的范围往往会大大超过该地区。例如,酸雨随着大气的运动,能影响到很远的地区;国际性河流上游被污染,将使河流全流域遭受影响……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废气、废水甚至固体废弃物都可以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有些环境问题甚至影响着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例如,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破坏,会对全球的气候产生影响;大气中co2浓度的升高和臭氧层的破坏,更是威胁着全人类。 2、物种迅速灭绝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尤其是人们乱伐森林、滥垦草原,以及环境污染,造成了野生 动植物栖息地或生长地的丧失和生活环境的恶化,再加上人们滥捕滥猎野生动物,使世界上许多种野生动植物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 国际保护自然联盟1996年发表的濒危物种《红色警报名单》显示,世界现存4500种哺乳动物中,面临绝种的已占24%,而现存约9500种鸟类中,有12%即将灭绝。在已知的大约1万种木本植物中,濒临绝种的约占6%,其中1000

种左右危在旦夕。每24小时就有150~200种生物物种永远离别地球,据资料表明,目前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比形成的速度快100万倍。中国是野生动植物十分丰富的国家,但是,中国生物的多样性正面临严重的威胁。被子植物中,濒危种有1000种,极危种28种;裸子植物濒危种63种,极危种14种,已有1种灭绝;脊椎动物受威胁的有433种。 3、噪声污染 噪声指人们不需要的声音,不论什么声音,只要令人生厌,对人们的生活形成干扰,就都被称为噪声。工厂里机器的轰鸣,道路上汽车的喇叭声,人群的喧闹等,都是令人头痛的噪声。有时节奏强烈的摇滚音、迪斯科等也会成为噪声,影响到人的生活及健康。 强烈的噪声会引起听觉器官的损伤,假如是长期在机器轰鸣的厂房工作的人员,其听力往往不及一般人。噪声还会严重干扰人的中枢神经,使人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甚至恶心、头痛。噪声对于人的正常生活工作也有很大影响,它会使人失眠,没有食欲,产生烦恼等不愉快的情绪。科学家还发现,长期受噪声刺激还会削弱人的免疫系统的功能,使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不断提高。 4、世界水资源严重不足 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用水量不断增加,加上水污染日益严重,使许多本来可以

电大现代农业概论作业四次作业答案

电大现代农业概论作业四次作业答案

现代农业概论作业1------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现代农业概论形成性考核册 一、名称解释 1. 农业 农业是指栽培农作物和饲养牲畜的生产事业。在国民经济中农业还包林业、渔业、和农村副业等项生产在内。在《农业法》中还将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也包括在农业之中。 2.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心的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3.种植制度 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包括作物布局复种或休耕单作、间作、混作、套作或移栽、轮作或连作等。 4.间作 同一田地上同一生长期内分行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方式。 5.再侵染 初次侵染引起植物发病后在病部形成的繁殖体传播到其它健康植物上引起发病称为再侵染。 二、填空

1、循环再生多层次利用 2、资源新技术 3、有性繁殖无性繁殖 4、植物检疫植物抗病虫品种 5、有机质团粒 三、单项选择题1.C 2.A 3.C 4.D 5.A 6.B 7.A 8.B 9.D 10.C 四、简答题 1、什么是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使传统农业逐步摆脱自然的束缚走向新的工厂化农业、环境安全型农业、无毒农业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打破传统农业的结节性实现农产品的反季节上市进一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的有效方法。 2、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哪两方面的主要内容 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3、什么是模式化栽培技术 作物栽培学在研究作物生育进程中各器官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以及作物与环境间关系的基础上明确各种栽培措施和调控技术的作用原理科学、定时定量

整理环境保护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824环境保护 整理人尼克 概论考试大纲

824环境保护概论考试大纲 I.考察目标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环境保护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方法,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理论及实际问题。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与考查范围 1.生态学基础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及类型 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平衡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2.可持续发展战略 基本概念 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 中国21世纪议程 3.环境保护与资源保护 基本概念 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4.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基本概念 大气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的发生机制 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对人体的影响 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 大气污染的防治 5.水污染及其防治 水质、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 水体污染与自净 水污染防治 6.土壤环境污染防治与土壤生态保护基本概念 土壤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土壤生态保护与土壤退化的防治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规划与管理 7.声学环境保护 基本概念 环境噪声评价 噪声污染控制技术 8.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和利用基本概念 主要工矿业固体废物的利用和处理、处置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和利用 城镇垃圾的处理、处置和利用 9.其他物理性污染及防治 放射性污染与防治 电磁辐射污染与防治

10.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的意义及类型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11.环境管理 基本概念 环境管理的基本职能和内容 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和管理制度 中国环境管理的发展趋势12.环境经济 基本概念 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与特点 环境保护经济效益 环境保护的经济手段 13.环境法 基本概念 环境管理体制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环境法的基本制度 14.环境标准 环境标准的种类和作用 制定环境质量标准的原则和方法 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原则和方法我国环境标准的形成和发展15.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的作用和目的 环境污染物的特性

关于保护环境的资料

关于保护环境的资料 三(5)班申小茜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始终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当今,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出现了紧张和对立,整个生态系统不断受到破坏。由此,必须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新文明。为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护生态平衡,除经济和法律手段外,还必须依靠道德的力量。建立适应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形成人们坚定的内心信念,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 生态环境道德是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不仅反映了新阶段道德建设的客观实际和规律,也体现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生态环境道德的总体要求是: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对青少年生态环境道德的具体行为要求是: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抵制污染,植绿护绿。要努力使保护母亲河行动成为广大青少年学习生态环境道德、学习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的重要载体。 青少年要率先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植绿护绿、抵制污染。 青少年既是生态环境道德的重点教育对象,更是生态环境道德建设的积极推动者。广大青少年要率先行动、开风气之先,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 与和谐与共的人与自然关系理想状态和境界相适应,生态环境道德要求人们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对于青少年来说,要首先做到: 珍爱生灵。平等对待自然界中的其它生命体,不随意损害它们,保持生态系统平衡。不践踏草木,不攀折花叶,不虐待小动物,不吃珍稀动植物等都是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资源有限,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却不断增长。节约粮食、节约用水、节约纸张,使用可再生的资源、分类回收废物,生活简朴等等,都是节约资源。 植绿护绿。没有森林和植被等绿色,便没有人类,没有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生命。多植一棵树、多种一片草、多养一盆花、多增加一些绿色,都是青少年应尽的义务。 抵制污染。不当的生产生活行为,会带来很大污染。不乱扔垃圾、不用或少用难降解和难再生的物品、不焚烧秸秆、制止污染等都是抵制污染。 要把保护母亲河行动等活动作为青少年传播生态环境道德的舞台。发挥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公益特性,动员青少年宣传生态环境道德,用小手牵动社会这个大手。树立践行生态环境道德的模范,鼓励青少年监督、抵制违背生态环境道德的行为

化工环境保护概论复习题

问答题: 1、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A人口问题 B资源问题 C生态破坏 D大气环境污染 E有毒化学品贸易和危险废物管理 F生物多样性危机 G淡水资源缺乏与水污染 H海洋污染 2、请说明好氧生物处理的作用机制 好氧微生物和兼性微生物参与,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代谢过程。在有机物氧化过程中脱出的H是以O为受H体,如C6H12O6 + 6 O2=6 CO2 + 6 H2O +2880KJ 好氧生物处理过程中,有机物的分解比较彻底,最终产物是能量较低的CO2和H20,故释放能量多,代谢速度快,产物稳定。 3、请说明厌氧生物处理的原理 厌氧:是指在无分子态氧存在的条件下,能进行正常的生理生化反应的生物,如厌氧细菌、酵母菌等.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是指在无分子氧条件下通过厌氧微生物 (包括兼氧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的各种复杂有机物分解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过程,也称为厌氧消化厌氧生物处理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化学过程,依靠三大主要类群的细菌,即水解产酸细菌、产氢产乙酸细菌和产甲烷细菌的联合作用完成 5、写出生物法脱氮方法与流程,并进行必要的说明。 生物法脱氮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生物转盘、接触曝气法),而以活性污泥法使用较多 脱氮菌在脱氮过程中必须有能量的供给,也要有供氢体(H2-donor) 的存在。 其流程为:见复习题 6、简述好氧法与厌氧法处理废水的优缺点 好氧:优点:能在较短时间内,将废水有机污染物稳定化,释放能量高,代谢速度快,产物稳定。缺点:对含有有机污染物浓度较高的废水,由于要供给足够的O2较困难,需耗用大量稀释水,处理成本高。 厌氧法的主要特点:(1)应用范围广(2)能耗低(3)负荷高(4)剩余污泥量少,且其浓缩性、脱水性良好(5)氮、磷营养需要量较少(6)有杀菌作用(7)污泥易贮存 缺点:(a)厌氧微生物增殖缓慢,因而厌氧设备启动和处理所需时间比好氧设备长; (b)出水往往达不到排放标准,需要进一步处理,故一般在厌氧处理后串联好氧处理; (c)厌氧处理系统操作控制因素较为复杂。 (d)厌氧过程会产生气味对空气有污染 8、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运行方式。 1 传统活性污泥法(普通活性污泥法) 2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 3再生曝气活性污泥法系统 4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系统 5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 6高负荷活性污泥法 7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 8多级活性污泥法系统 9深水曝气活性污泥法系统 10深井曝气池活性污泥法系统 11浅层曝气活性污泥法系统 12纯氧曝气活性污泥法系统 9、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的特点 1、反应器内污泥浓度高 2、有机负荷高 3、反应器内设三相分离器,被沉淀区分离的污泥能自动回流到反应区,一般无污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题(含标准答案)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题 一、选择题 1.环境污染按污染产生的来源分为 D 。 A.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水污染等 B.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C.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大气污染、生活污染等 D.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生活污染等 2.造成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是C。 A.烟尘和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 C.烟尘和二氧化硫 D.烟尘和氮氧化物 3.我国流经城市主要河段中,对其污染贡献最大的污染物为__A_____。 A. 有机污染物B.重金属 C.三氮 D.酸性污染物 4.以下不属于污水处理技术物理法的是D。 A.重力分离B.过滤法 C. 离心分离法D.混凝 5.颗粒污染物中,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称为__B_____。 A. TSP B. 飘尘 C.降尘 D. 烟尘 6.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 A 。 A. 6月5日B. 4月22日C.9月16日 D.11月15日 7.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五大问题是A。 A.人口、粮食、能源、资源、环境问题 B.人口、经济、能源、资源、环境问题 C.人口、经济、发展、粮食、资源问题 D.粮食、能源、人口、环境、发展问题 8.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是B。 A.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 B.一氧化碳、铅化合物 C.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D.一氧化碳、二氧化硫 9.工业三废是指 C 。 A.废水、废料、废渣 B.废水、废气、废料 C.废水、废气、废渣 10、导致日本“水俣病”的主要物质是什么?_____C____ A.甲苯B.甲醛C.甲基汞D.氯化镉 11、所有铬的化合物都有毒性,其中以什么毒性最大?_____A____?A.六价铬B.二价铬C.三价铬D.金属铬 12、一般污水处理厂中采用的活性污泥法,主要是去除_____C____ A.酸B.氮 C.BOD D.SS 13、颗粒污染物中,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为称为______B___ A.TSPB.PM10 C.降尘 D. 烟尘 二、判断题 1.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处置的原则是规范化、最小化、无害化。(×) 2.城市热岛效应的特点是指城市温度比郊区的低。( ×) 3.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过多的植物营养物排入湖泊所致。(√) 4.溶解氧量越少,表明水体污染的程度越轻。(×) 5.城市垃圾的环境影响主要是占用土地和污染土壤。(√) 6.导致日本“水俣病”的主要物质是六价铬。(×) 7.绿色植物在城市环境中的主要作用是扮演生产者的角色。(√)

环境保护措施资料

环境保护措施 随着全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国家把环境保护工作也列为一项“基本国策”,出台了一些保护环境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并设立专业的环保监督检查机构。为此,作为文明施工必须要从施工现场的环境卫生管理入手,治理各项污染,以确保“基本国策”的顺利实施。 我们将依据GB/T24001-(1996)/ISO14001-(1996)环境管理标准,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制定环境方针、环境目标和环境指标,配备相应的资源,遵守法规,预防污染,节能减废,实现施工与环境的和谐,达到环境管理标准的要求,确保施工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并最大限度的达到施工环境的美化,不仅在施工过程中达到环保的要求,而且要力争使工程成为使用功能完备的绿色环保工程。 一、工程概况 1.项目简介 在青岛市的经济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部位, 进程产生积极的影响。 2.主要技术指标 道路主要技术标准一览表(主线)

本项目采用一级公路标准建设。 设计车速80㎞/h,路基宽度采用24.5米,双向四车道;桥梁宽度为24.5米,涵洞与路基同宽;

设计汽车荷载为公路-I级; 洪水频率:桥、涵洞和路基均为1/100;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桥梁抗震设防措施按6度区设防; 其余技术指标均符合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的规定值。 3.主要工程规模 二、影响环境因素 1.水质的污染 拌制砼、砂浆,冲刷砂石砖等建材,钻孔探测、清洁油污、工程养护等等均需要大量的用水,当然会产生很多污水;机电设备、传动装置的安装,钢筋、铁件的除污防锈等等,需施用各种油酯类、胶涂料、酸碱液。因此,施工中有时会发生直接向沟渠、河网、水塘中排放油类、酸液、碱液、生活污水及其它有毒废液,从而造成水质污染。2.大气的污染 工程施工中,砂石料的加工,水泥制品的生产,水泥、石灰、垃圾装运等,都会产较多的灰尘,如果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必然会污染环境。工程施工有自身的规律性,打桩、砼拌和、金属的切割会产生噪音;在作业时间上,砼的浇筑要求连续进行,预制构件要求一次成型等等,如果作业时间安排不合理,施工组织设计不科学,必然形成噪声污染。 3.土壤的污染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题(含答案)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环境容量:一定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称为环境容量,即一定环境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  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2、生物放大作用:在同一条食物链上,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污染物的浓度大于低位营养级生物的现象 3、超城市化:一些发展中国家,大批劳动力盲目从农村涌入城市,致使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超过了  城市设施、区域资源和环境的负荷能力,从而带来就业困难、住房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污染、治安  恶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这种现象称为“超城市化”。 4、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5、二次污染物:从污染源排出的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原有成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发生了一系  列的化学变化或光化学反应,形成了与原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 6、面源污染:指以面积形式分布和排放污染物造成污染的发生源。 7、水体自净作用:各类天然水体都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污染物质进入天然水体后,通过一系列物理、  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排入的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自然降低,这种现象称为水体的自净。 8、光污染:光污染泛指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正常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带来不利影响,损害人们  观察物体的能力,引起人体不舒适感和损害人体健康的各种光。从波长10nm-1mm的光辐射,即紫外  辐射、可见光和红外辐射,在不同的条件下都可能成为光污染源。 9、排污交易:指环境管理部门制定总排污量上限,按照此上限发放排污许可证,排污许可证可以在市  场买卖。 10、全球环境问题:是指具有普遍性和跨国性、现实和潜在影响大、强度大、作用时间长等特点的影 响人类正常生活和生存质量的重大环境问题。 二、填空题 1、环境破坏是指人类社会活动产生的有关(环境效应),它导致了(环境结构与功能)的变化。 2、在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之间不断地通过(物质传递)、(能量传递)和  (信息传递),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自然整体。 3、汽车尾气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CO)、(碳氢化合物)、(NOx)等。 4、CFCs的全称是(氟氯碳化合物),哈龙的全称是(含溴化合物)。 5、生物多样性包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6、大气污染的形成过程由(排放源)、大气和(接受者)三个环节组成,缺少其中一个环节就构不成

环境保护概论考点总结

第一章 1、环境的概念是指以某一事物为中心而存在于周围的事物。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本课程所讨论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外部世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的内涵: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 按属性分:自然环境(是指未经过人的加工改造而天然存在的环境。它是人类发生、发展与生存的物质基础。) ,人工环境(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的加工改造所形成的环境,或人为创造的环境),社会环境(是指由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所形成的环境)。 2.按空间范围可分为:聚落环境【人类聚居场所的环境,是人类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它是与人类的工作和生活关系最密切、最直接的环境。聚落环境根据其性质、功能和规模可分为院落环境(由一些功能不同的建筑物和与其联系在一起的场院组成的基本环境单元。污染是由居民的生活“三废”造成的。提倡院落环境园林化,在室内、室外,窗前、房后种植瓜果、蔬菜和花草,美化环境,净化环境,调控人类、生物与大气之间的二氧化碳与氧气平衡。)村落环境(农业人口聚居的地方,村落环境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业污染及生活污染源。特别是农药、化肥的使用和污染有日益增加和严重的趋势,影响农副产品的质量,威胁人民的健康。必须加强农药化肥的管理;开展综合利用,使农业和生活废弃物变废为宝;综合利用自然能源。)城市环境(是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1、城市化对大气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改变了下垫面的组成和性质,从而影响大气的物理性状;(2)城市化消耗大量能源,并释放出大量热能而改变了大气的热量状况;(3)城市化大量排放各种气体和颗粒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会改变城市大气环境的组成。因此,城市气温、云量、雾量、降雨量、烟尘、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硫氧化物以及多环芳烃等有害气体含量较高。2、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1)对水量的影响:影响水的循环;耗水量的增加,导致水源枯竭、供水紧张;地下水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面下降和地面下沉。(2)对水质的影响:水环境的污染。3、城市化对生物环境的影响:城市化严重地破坏了生物环境,改变了生物环境的组成和结构,使生产者有机体与消费者有机体的比例不协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宇宙环境。 3、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由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引起生态平衡破坏以至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情况称之为环境问题。)可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4、两次高潮有很大的不同,有明显的阶段性(四点):(1)影响范围不同。第一次高潮主要出现在工业发达国家,重点是局部性、小范围的环境污染问题,如城市、河流、农田等;第二次高潮则是大范围,乃至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大面积生态破坏。不但包括了经济发达的国家,也包括了众多发展中国家。(2)危害后果不同。第一次高潮人们关心的是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环境污染虽也对经济造成损害,但问题还不突出;第二次高潮不但明显损害人类健康,而且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威胁到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阻碍经济的持续发展。(3)污染源不同。第一次高潮的污染来源尚不太复杂,较易通过污染源调查弄清产生环境问题的来龙去脉。只要一个城市、一个工矿区或一个国家下决心,采取措施,污染就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第二次高潮出现的环境问题,污染源和破坏源众多,不但分布广,而且来源杂,既来自人类的经济再生产活动,也来自人类的日常生活活动;既来自发达国家,也来自发展中国家,解决这些环境问题只靠一个国家的努力很难奏效,要靠众多国家,甚至全球人类的共同努力才行,这就极大地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4)第一次高潮的“公害事件”与第二次高潮的突发性严重污染事件也不相同。一是带有突发性,二是事故污染范围大、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 5、造成第一次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1)、首先是人口迅猛增加,都市化的速度加快。(2)、工业不断集中和扩大,能源的消耗大增。八大公害:是指在世界范围内,由于环境污染而造成的八次较大的轰动世界的公害事件。公害事件:因环境污染造成的在短期内人群大量发病和死亡事件。1、马斯河谷工业区烟雾污染事件;2、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烟雾污染事件;3、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4、伦敦烟雾; 5、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 6、米糠油事件; 7、水俣病; 8、骨痛病。 6、第二次环境高潮:(1)全球大气污染【重大突发事件(印度博帕尔事件、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莱茵河污染事件)、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2)大面积生态破坏。 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通过对长波辐射的吸收而阻止地表热能耗散,从而导致地表温度增高的现象。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甲烷、氟氯烃、一氧化二氮、低空臭氧等。 由于这些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造成“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是一种大规模的环境灾难,它会导致海洋水体膨胀和两极冰雪融化,使海平面上升,危及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加剧洪涝、干旱及其他气象灾害,此外,气候变暖还会影响人类健康,加大疾病危险和死亡率,增加传染病。 臭氧层耗竭,人类排放出的一些污染物,如制冷剂氟氯烃类化合物、氮氧化物,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后可被激化形成活性很强的原子,与臭氧层的臭氧(O3)作用,使其变成氧分子(O2),这种作用连锁般地发生,臭氧迅速耗减,使臭氧层遭到破坏。臭氧层耗损意味着大量紫外线将直接辐射到地面,导致人类皮肤癌、白内障发病率增高,并抑制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农作物受害而减产;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高空中臭氧虽在减少,但低空中臭氧含量的增加还会引起光化学烟雾,危害森林、农作物、建筑物等,并会造成人的机体失调和中毒。 酸雨: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称为酸雨。酸雨是由化石燃料燃烧和汽车尾气排放的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等酸性气体,在大气中形成硫酸和硝酸后,又以雨、雪、雾等形式返回地面,形成酸雨。 水资源危机:一方面清洁水源被大量滥用、浪费和污染,另一方面,淡水的区域分布不均匀,致使世界上缺水现象十分普遍,全球淡水危机日趋严重。 7、当代环境问题:一是全球性、广域性的环境污染,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耗竭、大面积的酸雨污染、淡水资源的枯竭与污染、大气污染、能源短缺;二是大面积的生态破坏,如;生物多样性锐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