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信息化发展指数

合集下载

信息化建设类项目立项评审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

信息化建设类项目立项评审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
不完全具备-全部具备(0-10分)
预算合理性
(5分)
规范化
(3分)
支出明细表中每一项是否符合国家财务规章制度和公益金管理有关的规定
每一项均合法合规,且符合标准(3分);如有一项违规,项目整体得0分
合理度
(2分)
支出明细表中每一项是否有明确的测算依据,是否符合相关领域国家或行业标准,是否足以保障完成相应的阶段性任务
附件7
信息化建设类项目立项评审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解释
评价标准(量表)
必要性(40分)
立项依据的必要性(40分)
建设原则(15分)
项目与民政信息化建设“集约整合、全面互联、共享协同、安全可信”的建设原则和“一盘棋”的指导思想等的匹配度
不完全匹配-完全匹配(0-15分)
宏观政策(10分)
(30分)
可行性
(30分)
过往项目绩效评价情况(8分)
过往的主管部门和第三方绩效评价结果
评价较差-评价优秀(0-8分)
建设目标
(7分)
目标合理性评价(3分)
项目中期(三年支出计划)目标和年度目标合理性、清晰性、衔接性
不够合理-合理(0-3分)
是否量化、可考核(4分)
项目建设目标的可量化、可考核
难以量化考核-可量化可考核(0-4分)
(5分)
创新性(3分)
项目创新性是否突出,是否能取得重大技术突破
创新较少-重大创新(0-3分)
先进性(2分)
项目预计达到的技术水平是否先进
水平一般-国内领先-国内先进(0-2分)
合理性
(25分)
合理性
(25分)
实施条件与保障(5分)

电子商务水平测度理论评述

电子商务水平测度理论评述

电子商务水平测度理论评述魏建良 谢阳群(宁波大学商学院 宁波 315211)摘 要 介绍了当前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电子商务测度理论,主要是对美国、欧洲、国际性组织以及亚洲的一些测度理论进行了分析评述。

关键词 电子商务 测度 指标 近年来,电子商务的研究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国外对电子商务的研究基本上分为官方和大学的研究、专业咨询公司的研究及IT媒体和公司的研究,特别是美国官方和大学近几年来对电子商务的研究投入了很大的力量,取得了不少成果。

国内电子商务的研究主要是政府和大学的研究、IT界评论人士的研究,政府和大学方面的研究没有形成比较系统性的工作,主要是学者个人的兴趣。

对电子商务测度的研究,起步于对信息经济测度的研究,而最早对信息经济进行定量测度研究的是马克卢普。

他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用最终需求法(又称支出法、最终产品法)对美国的知识产业进行测算,其次是波拉特对美国信息经济的测度研究。

他们的研究虽然并不是对电子商务的测度,但是对于电子商务的测度研究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并对此后开展的各类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测度研究开辟了一条道路。

1 国外研究 1.1 美国 近年来,美国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大学已对电子商务作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取得了一批颇具建树的研究报告和研究成果,其中的理论、数据分类口径和数据处理方法基本上符合电子商务的本质。

1998年4月,美国商务部公布了政府第一部研究信息技术对经济影响的报告《浮现的数字经济》,随后又相继公布了《浮现的数字经济II》和《数字经济2000》,研究数字经济时代的主要经济规律和经济变革,用数字经济解释了美国的经济繁荣。

美国商务部还主持了《在网络中落伍》(Falling Through the Net)系列报告,由于其主持者之权威、数据之详尽、分析之全面,该系列报告成为在数字鸿沟问题上的经典报告,也成为世界各国纷纷仿效的对象。

其大学和研究机构关于电子商务测度方面的代表性研究成果主要有:1.1.1 哈佛大学的“迈向网络世界—发展中国家指南”。

信息化能力评价20页PPT

信息化能力评价20页PPT

数数 算
的生数源自发 点密机百

行 数度





个杂 人费 消的 费比 中例 除 衣 食 住
(2)综合评分法——典型代表是国家信息化水平测评法。2019年, 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公布了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该指标体系包 括: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国家信息网络建设、信息技术应用、信息产 业发展、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六个要素两个 层次。采用德尔菲法以及进行相关分析和标准化处理以测定信息化水 平指数的权重,然后从具体的指标开始,逐项分层加权计算,最后汇 总得出结果。
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产业发展 信息化发展政策 信息化人才 信息指数
指标名称 每千人广播电视播出时间 人均带宽拥有量 人均电话通话次数 长途光缆长度 微波占有信道数 卫星站点数 每百人拥有电话主线数 每千人有线电视台数 每百万人互联网用户数 每千人拥有计算机数 每百户拥有电视机数 网络资源数据库总容量 电子商务交易额
2.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先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信 息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再进行评价。
(1)信息化综合指数法:典型代表是日本信息化指数法。20世纪70 年代末,日本学者小松崎清介提出的信息化指数方法是从信息量 (Q)、信息装备率(E)、通信主体水平(P)、信息系数(U)4 个主要因素来衡量社会信息化能力。
(2)信息产业乘数效应分析法 ——应用乘数、乘数分析 理论和投入-产出表可分析产业结构中信息产业与其他产 业的关系,分析信息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感应度、带动度、 部分乘数和完全乘数。
(3)信息产业投入-产出分析法——从信息化效益角度考察 信息产业的信息化能力,将所有与信息化相关的因素综合起 来分析和研究,以确定信息化效益的平衡点,并应用数学工 具展开定量化研究,最终找出信息化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数量 关系。其主要方法是列出投入产出明细表,再根据各元素的 关系建立相应的数学方程组,构建模拟现实系统的经济数学 模型,最后通过该模型来分析和确定信息化投入与产出之间 错综复杂的联系和相互协调的比例关系。

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数评估指标体系

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数评估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序号
三级指标1
4G用户数2
4G平均下载速率3
固定宽带用户数据4
固定宽带平均下载速率5
网页数量6
域名数量7
数据中心招标数量8
数据中心招标金额9
5G试点城市数量10
规划5G基础数量11
IPV6比例12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总产值1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总产值14电信业务总量15ICT领域主板上市企业数量16
互联网百强企业数量17
独角兽企业数量18
“两化融合”水平19
生产设备数字化率20
数字化研发设计工业普及率21
应用电子商务比例22
实现网络化协同的企业比例23
“两化融合”贯标企业数量24关键工序数控化率25
数字农业农村创新项目数量26
淘宝村数量27
第三方支付金融牌照数量28
电子商务交易量29
互联网医院数量30
国家信息化教育示范区数量31
智慧景区数量32
政务网站数量增减比例33
政务机构微博数量34
政务头条号数量35
政府网上政务服务在线办理成熟度36
政府网上政务服务在线服务成熟度37
政务数据治理平台项目数量38
政务数据平台建设资金投入39
政务数据治理工作推动力40省级以上政务数据开放平台建设情况产业规模
产业主体工业和信息化融合农业数字化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数评估指标体系
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基础指标传统数字基础设施产业指标
政务网上服务环境指标政务新媒体政务数据治理服务数字化融合指标。

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
字媒体技术实现数字化信息的表示,网络技术实现数字化的传输。
9
第一章、信息化的内涵
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数字媒体等各种硬 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 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信息技术 的现代化与高科技含量。 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加工、 表达的各种技术之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人们对信息技术功能与过 程的一般理解。 广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能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 各种方法、工具与技能的总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从哲学上阐述信 息技术与人的本质关系。 信息技术( Information Technology ,简称 IT ),是主要用于 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 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
10
第一章、信息化的内涵
四、信息社会 信息社会: 也称信息化社会,是脱离工业化社会以后,信息将起 主要作用的社会。是信息产业高度发达且在产业结构中占优势地 位的社会。 打开国门之初,《第三次浪潮》给人们心灵造成的冲击和影响至 今仍然连绵不绝。托夫勒在这本书中将人类社会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次浪潮为 农业阶段 ,从约 1 万年前开始;第二阶段为 工业阶 段 ,从 17 世纪末开始;第三阶段为 信息化(或者服务业)阶段 , 从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开始。 第三次浪潮是信息革命,其代表性象征为“计算机”,主要以信 息技术为主体,重点是创造和开发知识。随着农业时代和工业时 代的衰落,人类社会正在向信息时代过渡,跨进第三次浪潮文明, 其社会形态是由工业社会发展到信息社会。第三次浪潮的信息社 会与前两次浪潮的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最大的区别,就是不再以 体能和机械能为主,而是以智能为主。

国家和地区信息化水平测度方法评述

国家和地区信息化水平测度方法评述

业发展政策、 加快我国信息化建设 , 提高我 国的综 合 国力和 国家竞 争力具 有重要 意义 。
信息 化水平 是指 一个 国家或 地 区在 一 定 时期
的主要有两个分支 : 一个是从经济学 范畴出发 的
信息化发展所达 到的水平或实现程度 , 是信 息化 发展程度的一种定量指标。从具体 内容上主要包
外最 有代 表 性 的是 E本 提 出 的信 息 化 指 数 法 , t 我
括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 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 信
息资源利用水平 、 息产业发展水平 和信 息人力 信 资源水平等。从反 映对象 的层次上 , 应包 括企业 信息化水平 、 产业信息化水平 、 国家和地 区信息化
水平等。信息化水平测 度的具体 内容随着测度层 次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别。近几年来 , 国有关 部 我
门和专家 学者分 别从 不 同角 度 运用 各 种 可行 方 法
平 已经成为衡量国家和地区综合 实力与 国际竞争 力的重要标志。我 国政府也从战略发展的高度 , 提出了加快信息产业的发展 , 提高 国家信息化发
内外用于国家和地区信息化 水平测度的主要方法 进 行评 价研 究 , 望 从 测 度 方 法 上 为 我 国信 息 化 期 水平测度工作的不断改进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信息化水平测度 方法的分 类
近 年来 , 内外 对 国家 和地 区信 息 经 济规 模 国 和信息 化水平 的测 度研 究 中 , 响 较大 、 用 较广 影 应
[ 收稿 日期 ]20 0 5—1 —0 2 5 [ 金项 目]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 ( 3 T0 0 基 0B J1)
[ 作者简 介]王忠辉 , 6 年生 , , 1 4 9 男 河南信 阳人 , 山东工商学院副教授 , 研究方 向为经济统计学与统计调查方法 ,电子信 (

推动国家信息化的区域均衡发展

推动国家信息化的区域均衡发展

经 济 与 社会 事 务 部 发布 的 “ 电子 政 务 发展 指 数 ( E G D I ) ”和 世 界经 济 论 坛 发布 的 “ 网 络化 准 备指数 ( N R I ) ” 。近 十 年 来 ,我 国在 这 三 大 指 数 的 国际排 名 中 ,总 体 上 呈现 “ 先 上 升 ,后
级 指 标 ,更 加注 重 考 察 信 息通 信 技 术 对 经 济
社会 发 展 的影 响 。在 这 个 新 的 指标 体 系 下 ,我
国的排 名 大 幅度 下 降 ,退 至 第 5 1 名。
( 二 )国 内数 字 鸿 沟 有所 扩 大 比较 2 0 O 2 ~2 0 1 0 年 间我 国G D P 增 速 与 国
距重 新 拉 大
排 名第 7 4 位 ,之 后上 升  ̄ 1 J 2 0 0 4 年 的第 6 7 位 ,在 2 0 0 5 年 达 到顶 峰 ,排 名 第5 7 位 。之 后 , 一直 呈
下 滑 态势 :2 0 0 8 年 仅位 列 第 6 5 名 ,2 0 l 0 年 下 降 到第7 2 名 ,2 0 1 2  ̄ V 进 一 步下 降到第 7 8 名。
下 滑 ”的态 势 。 1 .I D I 指 数 我 国I D I 指 数 值 一 直 低 于 世 界平 均 水 平 , I D I 指数排名从2 0 0 2 年 的9 0 名上升至2 0 0 7 年 的 7 3 名 ,之后 呈 逐 年 下滑 状 态 。2 0 0 8 年 的排 名 比
以前 移 。
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经济要持续健康发展 ,
“ 工 业 化 基 本 实现 ,信 息 化 水 平 大 幅提 升 ,城
镇 化 质 量 明显提 高 ,农 业 现代 化 和 社 会 主, 区 域 协 调 发 展 机 制 基 本 形 成 。”这 表 明 , 区域 协 调 、均 衡 发 展 是 工 业 化 、 信 息 化 、 城 镇 化 、 农 业 现 代 化 的 应 有 之 义, “ 四化 ”中 的任 何 “ 一化 ” ,都 必 须 以实 现 区域 的协 调 、均 衡 发 展 为基 础 和 前 提 。

互联网普及率指数:信息化水平的衡量

互联网普及率指数:信息化水平的衡量
• 2020年,东部地区互联网普及率指数达到80.2%,较全国平均水平高4.2个百分点
中西部地区互联网普及率相对较低
•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慢,互联网普及率相对较低
• 2020年,中西部地区互联网普及率指数分别为64.7%和61.2%,较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低9.3
和14.8个百分点
• 包括固定互联网用户和移动互联
• 数据来源:各国国家统计局等权
及程度的指标
网用户
威机构
• 通过计算互联网用户数量占总人
• 数据来源:国际电信联盟(ITU)
口的比例得出
等权威机构
• 计算方法:互联网用户数量 / 总
人口数量 x 100%
互联网普及率指数的重要性及影

01
信息化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
• 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信息技术应用普及
02
全球互联网普及率指数的发展
趋势
全球互联网普及率指数的历史回顾
1990年代初期
• 互联网问世,普及率较低
• 主要集中在北美和欧洲地区

1990年代末期至2000年代初期
• 互联网普及率迅速增长,亚太地区快速发展
• 互联网逐渐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2000年代中期至今
• 互联网普及率持续增长,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逐渐
互联网成为主要信息获取渠道
信息获取方式的改变
• 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互联网成
• 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改变了个体信
为个体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息获取方式
• 个体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等
• 个体从传统媒体转向互联网,获取实
途径,获取海量信息,满足信息需求
时、便捷的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