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单元-从人治到法治

合集下载

2024年度新编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度新编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教案
,建设美丽中国。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绿色生活方式是一种健康、环保 、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我们要倡 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 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2024/3/24
17
关注经济发展
2024/3/24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
国家机构与职能
了解国家机构的设置、职责和 相互关系,理解国家权力的运 行方式。
法治理念
理解法治的内涵、原则和价值 ,树立法治观念。
2024/3/24
公民权利与义务
明确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道德与法治实践
掌握道德与法治实践的方法和 途径,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精神,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和问 题,具备初步的法律意识和道德判断 能力。
2024/3/24
5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 性。
民主决策的过程
分析民主决策的过程,包括议程设置、政策制定、政策执行和政策 评估等环节。
12
法治的脚步
法治的基本原则
了解法治的基本原则,如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司法独立 等。
法律体系与法律制度
探讨国家的法律体系与法律制度,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 方性法规等。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课件(共26张PPT+1个内嵌视频)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课件(共26张PPT+1个内嵌视频)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鸦片战争后,一些仁人志 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 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以 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但 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他们 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
(3)中华法系重要性:
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 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子议题二: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
为什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怎么样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第一单 元
中国共 产党党 的领导
根本保证 坚实基础
第二单 元
人民当 家作主
人民民主专政的 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
总议题: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子议题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子议题二: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 子议题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2)中华法系的发展历程: ——源远流长(特征)
②春秋战国
④唐朝时期
①产生
开始制定成文法, 并通过铸刑鼎、
形成了较为完备的 封建法典,并为以
夏商周 书竹简等方式发 时期 布法律。
后历代封建王朝所 远 传承和发展。


③西汉西时汉期

时期
儒家思想成为政 治生活的主导思 想,强调礼法结 合。
⑤近代 尝试
如:通过《网络直播营销管 理办法(试行)》、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7.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人民当家作主

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统 一
依法治国
(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

从人治到法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作文800

从人治到法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作文800

从人治到法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作文800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家庭、一个学校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谈到“法”大家都不会觉得陌生,因为我们都生活在一个有法的社会里,然而作为21世纪的我们就要“知法、学法、遵法、用法”。

我们生活在社会上,必然也要受到法律的约束与制裁,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一旦违反法律触犯法律,也会被追究法律责任。

说到法律,大家应该都不陌生。

因为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和法律有关。

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法律社会,因为法律、法规的约束,才得以让我们生活地如此安定。

比如说:与我们小学生有关的有《未成年保护法》;消费者有关的有《经济法》;与环境有关的有《环境法》;与结婚有关的有《婚姻法》;除此之外,驾车、交通等都与法律有着直接的关系。

去年9月5号是我姑姑大喜的日子。

所以姑姑宴请了许多亲戚朋友。

他们有很多是家里有车的,但那天却为了防止酒后驾车没有开车来。

开车来的几个人都自觉地在自己的杯中倒满了饮料,没有一个人倒酒,因为大家都知道,喝过酒的人是不能开车的。

交通法有规定:酒后驾车最轻处以200元的罚款,重则被扣分甚至刑事拘留。

虽然有些司机明知故犯,知法犯法,内心存在侥幸心理。

可是他们却不是这样,因此,不管别人怎么劝,他们都坚决不喝,一个劲的和劝他喝酒的人打圆场,最终真的是滴酒未沾,我真的打心眼里佩服他们——这是对自己、对家人、也是对他人负责的一种积极的表现,可见这些叔叔阿姨们肯定是无论做啥事都会很负责的。

我为姑姑有这样的亲戚朋友而感到自豪!然而,同样是交通规则方面,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表现。

我每次去龙泉,都会看到很多人“闯红灯,横穿马路……”,爸爸妈妈都会再三叮嘱我:“千万不要乱闯红灯,你看,多危险呀!出了交通事故最受伤的日呢还不是你自己!”除此之外,学校也给我们看了许多因为违章造成严重交通事故导致家破人亡的案例。

无数事实证明,一个国家,只有法制全,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能文明进步!我们今天是未成年人,明天就是祖国的栋梁之才,我们从小就要学法、懂法、守法,将来才能依法治国。

论实现由“人治”观念向法治观念的转变

论实现由“人治”观念向法治观念的转变

论实现由“人治”观念向法治观念的转变论实现由“人治”观念向法治观念的转变(2009-04-06 18:08:07)转载▼标签:杂谈论实现由“人治”观念向法治观念的转变李向国摘要] 使整个社会从“官本位”走向“民本位”,由“人治”观念向“法治”观念的转变是题中应有之义。

实现由“人治”观念向法治观念的转变,应当着重确立“宪法至上”、依法行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关键词] 官本位民本位人治法治观念转变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走过了近30个年头,而贯穿这一时期的主线之一,就是从“官本位”向“民本位”的转化。

这一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努力实现由“官本位”向“民本位”的转变,领导人民进入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时期。

这方面一个重要而可喜的标志就是人们“人治”观念正逐步向“法治”观念转变。

“法治”代表民主、“人治”代表专制,人们要“法治”而不要“人治”。

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本质特征的社会主义“民本位”政治文化说到底是一种法治文化、程序文化。

“官本位”政治文化却内含的还有宗法“人治”观念,这无疑又与社会主义“民本位”政治文化是根本冲突的。

在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主要内容就是“治人”。

“治人”的方式和手段主要是“人治”。

几千年来,我国实行的都是“人治”,没有“法治”的传统。

封建社会说的“法治”,实质上还是“人治”,还是皇帝和官员说了算。

皇帝、君王凌驾于法律之上,他们把国家权力集于一身,“口含天宪,言出法随”。

在封建社会,“人治”实际上就是独裁专制。

“人治”意识是“官本位”政治文化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溯其源,它伴随着“礼治”意识一道产生于西周的宗法政治;梳其流,“人治”思想的发展有两个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是先秦时期,先秦儒家首先对“人治”政治学说进行阐述,并将其作为一种与法家“法治”相对立的政治思想提出,以“贤人”政治为主要特征。

第二阶段,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历代思想家与政治家又在此基础上逐渐将“人治”思想推向极端,使其成为统治者背离法律规范任意而行的代名词。

从人治到法治的历史事件

从人治到法治的历史事件

从人治到法治的历史事件
人治到法治的历史事件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涉及许多关键
的事件和改革。

以下是其中几个重要的事件:
1. 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21年):秦始皇通过强力统一中国,
实行君主专权,奠定了中国历史上人治的基础。

他将权力高度集中在
自己手中,忽视了法律和制度的重要性。

2. 隋唐变法(7世纪):隋唐变法是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旨在实现社会的法治化。

通过建立法律法规、加强官僚制度和加强地方自治,唐代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且法律规范的时期。

3. 欧洲的启蒙运动(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在思想上促进
了法治的发展。

重要的思想家如洛克、孟德斯鸠和卢梭提出了人权、
法律平等和社会契约等概念,为法治的推行提供了理论基础。

4. 法国大革命(1789年):法国大革命是人治向法治转变的重
要里程碑。

通过推翻君主专制,大革命带来了一系列的立法措施,确
立了法治的原则,包括《人权与公民权宣言》的颁布。

5. 清朝的改革运动(19世纪):清朝在面临西方列强侵略的同时,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试图实现法治。

这些改革包括颁布法典、设立法庭、推行田赋制度改革等,为法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6. 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政治
制度的转型,从封建君主制到民主法治。

民国时期推行了一系列的立
法措施,加强了法治的实施和法律的执行。

这些事件和改革推动了中国社会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尽管其中
面临了许多挑战和困难,但这一转变是逐步而稳定的,并对中国的政治、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高频考点一 从专制到民主 从人治到法治

高频考点一 从专制到民主 从人治到法治

么?指出在西方和中国最早实践此原则的史实。 三权分立。 中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西方: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五
(5)材料五中的甲、乙两图所示分别是哪两个国家的什么政体形 式?自由和平等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两大核心价值。有人认为英 国资产阶级革命是突出了自由而忽视了平等,有人却认为美国经验 则把自由和平等结合起来。你认为哪种观点更加合理?为什么?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和美国的共和制。 英国:英国的革命是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妥协,并没有完全 废除封建特权,但《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的最高权力,议员的选 举不受国王干涉,议员在议会活动自由等,所以说它突出了自由而 忽视了平等。 或者美国:美国的1787年宪法在“三权分立”和“相互牵制与 平衡”原则下,确保了政治制度上的平等权力,同时宪法规定采用 联邦制,让各州对地方行政保持较大的自主权,所以说它把自由和 平等结合起来。
从专制到民主 从人治到法治 ------政治民主化进程 【专题概览】 世界 中国 从 专 奴隶制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 古代中国的 制 专制 民主 治制度 政治制度 到 民 主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 追 求 近代中国反侵略 资 本 主 政治制度的确立与 民 主 求民主的斗争 义民主 发展 从 人 现代中国的政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 治 社会主 治 建 设 与 祖 国 民主法 到 论到社会主义制度 义民主 制 法 统一、外交 的建立 治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 的多极化趋势
材料二 (英国)都城有公会所,内分两所,一曰爵房,一曰乡绅 房。爵房者,有爵位贵人及耶稣教士处之;乡绅房者,由庶民推择 有才识学术者处之。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之爵房。聚众公议, 参以条例,决其可否……大约刑赏征伐条例诸事,有爵者主议;增 减课税、筹办帑饷,则全由乡绅主议。 ——《海国图志》 (2)材料二中的“爵房”“乡绅房”分别指什么? 上议院和下议院。 材料三 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 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3)材料三之主张是否在中国真正实施过?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没有。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材料四 (4)材料四所示的启蒙思想,其核心原则是什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

高频考点 1 古代中国“家国一体”权力政治的完善与强化 1.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民族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阶段 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受宗族血缘关系的影响明显, 尤其是西周时期, 周王利用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手段确定了一套更严密的控制体 系;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诸侯割据混战,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
2. 秦汉至明清时期是中华民族政治文明的发展成熟阶段 (1)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摆脱了血缘政治模式,走向官僚政 治、集权统治。 (2)秦汉至明清,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 并重,直至明清废除宰相,设立内阁、军机处,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 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的趋势。 (3)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推动了秦汉至明清统治者采取措施调整地 方机构。从郡县制、郡国并行制、州郡县制、行省制再到权分三司, 体现了地方日益听命于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趋势。 (4)从汉代察举制到魏晋九品中正制再到隋唐科举制,中国选官制 度日趋完善,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但它本质上仍是 巩固专制统治的一种手段。
【解析】 题干材料中“ 而奴役是违背一切人都是生而自由的自 然法的 ”,可知自然法的理念是追求公平正义,而罗马法学家推崇自 然法,故 A 项正确,排除 B 项;自然法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排除 C 项;天赋人权是近代启蒙思想家的主张,D 项错误。 【答案】 A
高频考点 3 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下的权力分配 1.各具特色的代议制形式 (1)英国:以君主立宪为主要特征,国王 (君主)“统而不治”,只 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议会拥有立法权,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内阁是中 央行政机关,内阁首相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2)美国:代议制实行典型的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原则。立法、行 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联邦法院执掌,三个部门行使 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的平衡。但总统权力较为突出, 是总统制共和制国家。 (3)法国:总统执掌行政权,但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议会掌握立 法权。 (4)德国:皇帝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宰相由皇帝任命,只对皇 帝负责,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

2法治新时代--法制到法治

2法治新时代--法制到法治
法治新时代
从法制到法治
法治与人治的分界线是什么? 有人说,法治就是“由法来
治”,而人治就是“由人来 治”,这种说法对吗? 从“法制”到“法治”,又是 怎样诠释了“法律的生命力在 于实施”这一观点?
第一节、从古代的“人治”思想到改革 开放“法治”的变革
诉讼为什么叫“打”官司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有法可依、有法必
举个例子,为什么直
到今天我们还把到法 院进行诉讼活动叫 “‘打’官司”,这 只是一个偶然的情况, 还是有其特殊的原因? 实际上,汉语的动词 很多,处理诉讼活动 我们完全可以说成是 “办”官司、“审” 官司,或者“搞”官 司,那为什么偏叫 “打”官司,这显然 和我们历史当中“人 治”的一种残余有关 系。

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当中,人治多于法治,皇权至上,专制集权大行 其道,有罪推定、刑讯逼供十分猖獗,各种各样残酷异常的生命刑、 肉体刑令人发指,什么炮烙之刑、凌迟之刑、拶(音“攒”zan)指之 刑(上夹棍)等。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有的作‘四海 之内’),莫非王臣”(《诗经· 小雅· 谷风之什· 北山》),君要臣死臣不 得不死,所有这些千古流传下来的话,给我们留下的是几千年惨痛的 “人治”的记忆。
张飚从事检察工作31年,其中在监所检察 岗位10年来,先后审查减刑、假释人员7681人, 没有出现一次差错,没有一人举报,做到了法 院、监狱、服刑人员“三满意”。在办理全国 有影响的张高平叔侄错案纠正过程中,他用自 己的实际行动诠释、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检 察干警对检察事业的不懈追求,对法律的无限 忠诚、对正义的执着坚守、对群众的公仆情怀。 此外,石河子市检察院监所检察科干警魏刚、 高晨也在纠正张高平叔侄强奸杀人错案中发挥 了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评价 (1)否定君主专制;调节、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统治秩序。 (2)议员由选举产生,代表民意;实行多数通过原则,保证 法律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政党政治竞争,加强政党之间的监督 和制约。 (3)同封建专制相比,它是一种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扩 展到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 (4)局限性:①行政权扩张,代表民意的议会立法权削弱。 ②政党始终代表一定集团的利益。
内容
古代中国
古希腊、罗马
特点
发展 趋势
集权、等级、专制、 连续性、整体性等。
趋向专制
政治改 革、法 律制度
发展和完善君主专制,法制 是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的工具。
理性、个体、平等、文 明没有连续性等。
走向民主。
古希腊进一步实行民主,并以法律作 保证;古罗马先是实行共和制,法律 限制专制,后实行独裁,使君主制以 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政 治 上
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创造了 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抵御外来 侵略,防止分裂割据。
专制统治极易形成暴政;人民毫无 政治权利和地位,民主政治无从发 展,长期的人治传统,极易出现政治 腐败局面。
经 济 上
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 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兴建大型 工程,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 于世界的基础。
综合近年本专题的高考命题特点,预测今后高考命题可能 从以下角度考查:
1.继续重视对中外政治制度的重要历史概念内涵、特点及 评价的考查。如对宗法制、分封制、郡县制、三省六部制、行 省制、内阁制、君主立宪制、联邦共和制、代议制等制度概念 的理解认识。
2.重视对中外政治制度形成演变历程的背景、阶段特征、 影响及局限性的分析、评价的考查。如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罗马法的形成演变及近代英美法德四 国代议制的形成发展过程的分析评价及其对人类文明演进的作 用。
【名师点拨】近代的民主制来源于古希腊的民主制,但古希腊 的民主形式是直接民主制,而近代民主的形式则是代议制,即 间接民主制。
五、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与 发展的影响
古希腊罗马堪称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和西方文化的渊源所在,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基础和民主传统与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文 明有着历史的传承关系。
文明延 续与否 与政治 制度的 关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当 时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 发展、科技文化的进步,保障 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促使文明 进一步延续。
缺乏强有力的最高权威,国家不是 高度统一,经常出现小国寡民、小 国林立的局面,当面对外来入侵时, 不利于文明的保护和传承。
【名师点拨】人类文明史上,某种文明的确立是与当地政治、 经济、文化及环境分不开的,文明没有高低贵贱好坏之分,都 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自身的局限性,关键是是否适合当地的文 明发展。
封建社会后期,严重束缚了社会生产 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压 制了新生产关系的成长。
思 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经 专制主义制度必然导致对思想文化
想 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的生 控制的加强,严重阻碍了科学的发反封建的民主思想被绝对禁止
内传播。
和封杀。
【名师点拨】当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时,西方世界已 经在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起近代民主制度,从 政治上步入近代社会,为生产力的大发展开辟了道路;而中国 高度集权的君主制度,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减缓了社 会发展的步伐,是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古代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
3.继续加强对中外政治文明继承与发展、差异性等方面的 链接考查。如古代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古代雅典罗马法律 制度与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继承发展及古今中外政治制 度的分析比较,认识世界政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的特 点。
一、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及特点 1.演变历程 (1)经历了禅让制(原始社会后期)→王位世袭制(夏商 时期出现)→分封制和宗法制(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秦汉至明清时期)的演变历程。 (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战国、秦汉时期开始形成,经过历朝发展完善,到明清时期达 到顶峰,在中国社会延续了两千多年。
(5)宗法关系残余严重影响到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父权 观念渗入到国家政治制度中。
(6)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儒家经典是君主专制制 度的理论基础,是历代制定政治制度与政策的依据。
【名师点拨】君主专制制度下,为了保证君权的权威性、独断 性,往往通过一些方式强化皇权。如调整中央机构、加强对地 方的控制、注重对官吏的监察、注重官吏的选拔、加强思想控 制等。
2.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1)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过程,源流分明,沿革脉络清晰, 具有继承发展的特点。 (2)以皇权为中心,鼓吹“君权神授”及严格的尊卑等级, 确保君主专制权力的独断性。 (3)人治高于法治。其实质是权治、官治的独裁专制统 治。
(4)完备性、周密性和成熟性。从中央到地方设置完备的 政治结构,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严密的统治网络。
1.雅典民主政治:(1)人民主权发展为主权在民思想。 (2)轮番而治的原则发展为近代民主选举制。(3)首席将军 及各级官员采取选举方式产生和任期制度,影响到近代西方资 产阶级的选举制和任期制。(4)雅典民主政治中的五百人议事 会影响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比例代表制和议会制度等。
四、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 1.含义: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 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 2.方式:多数通过革命战争或和平改革制定宪法,设立议 会,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3.特征:选举和议会立法;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 则;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 4.理论来源: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想。
二、客观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与社会影 响
1.历史作用: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 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2.社会影响:有双重性。一般而言,在封建社会早期和中 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封建社会的后期,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的消极作用逐渐增大。具体表现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