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徽州文化旅游发展战略

中国古徽州文化旅游发展战略
中国古徽州文化旅游发展战略

中国古徽州文化旅游发展战略___北京中坤投资集团总规划师:姬旭升

中广网11月12日21:18

古徽州文化旅游规划主题

依托传统的历史文化资源,顺应市场创新需求,创建一个新概念的旅游市场板块,形成一个以黄山为窗口和枢纽、以黟县为综合基地、全面带动7+4的古徽州文化旅游体系。

古徽州文化旅游规划原则

以古徽州的概念来统一整合旅游资源实现高效保护利用,以古徽州的概念来打造一体化的世界级旅游度假目的地,以古徽州的概念来建立统一的产品大体系并实现产业分工互补,以古徽州的概念来实现空间的有机有效分工和旅游流的科学引导,以古徽州的概念来吸引大投资商的进入并实现高水准统一管理.

徽文化的历史沿革

徽文化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无论在器物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还是在精神文化层面,都有深厚的底蕴和杰出的创造。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徽文化体系

现存徽文化,是现存中华文化的袖珍缩影。徽州文化的现存,不论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语言学、民俗学、教育学、建筑学、美学、医学、艺术、科技,还是从旅游、经济、贸易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徽文化体系五要素

C B M E A

“C”代表文化(culture)

“B”代表徽商、贸易(business)

“M”代表医学(medicine)

“E”代表教育(education)

“A”代表建筑(architecture)

徽文化内涵

徽文化的内涵,不仅体现了中国最正统的儒家思想,也受到了释家、道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因此,徽州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反映,徽州是儒家、释家、道家文化的一个厚实的沉淀区。

古徽州文化旅游的价值研究

徽州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徽文化亦是中国历史上汉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与汉文化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它的内涵极其丰富,是多种文化交融的智慧结晶。

徽州文化,品味极高,源远流长。目前全国已经形成以西递、宏村等世界文化遗产古村落民居、歙县历史文化名城、屯溪老街、棠樾牌坊群等“寻根问主”徽文化旅游形式,同时以徽墨、歙砚、徽菜徽雕、徽派建筑、徽派盆景开发以及体育业、演艺娱乐业、影视业、文博业等为辅的徽文化产业格局也初具规模。

徽文化旅游在全国正异军突起

古徽州文化的旅游价值体现

一、大量现存的古建饱含徽文化内容物质形态是可观性的徽州文化教材,是形象化的徽州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缩影,有着最宽广的旅游市场。

二、皖南的徽文化人文景观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徽州文化的丰富性、全面性,造成一种经久不衰的旅游发展形势。

三、徽州区域范围内民风淳朴民俗丰富多彩,充分表现的德治规范、伦理推崇,是现代人共同关心的人间关系的主要命题,因此成为吸引国内外游客的闪光点.

要了解中国帝王的生活,请到到北京去,要了解中国古代民众的生活,请到徽州来.

古徽州文化旅游资源的特色

皖南古文化村落:是徽文化浓缩展现的空间载体

古徽州文化旅游的资源特色

1、典型的象征意象

徽州文化是幸存于皖南崇山峻岭中中国封建社会绵延数千年的中原汉民族儒家农耕文化的一个缩影,与藏文化、敦煌文化、纳西文化等其他地域文化相比,其包装成旅游产品后更具有华夏主流文化的典型意象,适于集中展现汉民族文化发展的历程。对于汉文化圈内的旅游者,徽州文化旅游产品易懂、易亲近、易欣赏;对于西方旅游者,走进徽州文化也是走进中国文化的一个捷径。

2、深厚的文史内涵

在中国明代以来形成的商帮中,惟有徽商尤为重视读书和教育,儒贾并重,以儒学义利之说决胜商场,以理学忠孝节义修身齐家。与福建土楼、晋商大院、江南民宅、丽江古街相比,同样是古民居、古村落、古建筑,但徽州文化旅游产品所蕴涵的厚重文史承载和睿智儒商理念却独步大下。

3、精美的表现形式

得益于历代高素质移民的文化传承和明清两代徽州商帮称雄海内的经济实力,徽州文化创造了很多高雅的外在表现形式,如徽剧、徽墨、徽派绘画、盆景、徽派雕刻、徽菜等,几乎遍及旅游业六大要素各个方面,这种特点在别的地域文化中十分罕见。

4、理想的现存状态

与周庄、丽江纳西古城、晋商大院等古民居类景点仅限于一院一村一镇;乌镇等景点多以仿古、补建为主不同,徽州民居在质量上均为明清时代古迹,在数量上不仅整个村落全由古民居组成,而且在整个地区遍布众多古村落,其未来深度开发的潜力无与伦比。

5、质朴的人居环境

徽州文化旅游产品的古民居大都由原村民居住,仍保持着世代沿袭的田园农耕生涯

安徽省黄山市2021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文综地理试题 含答案

安徽省黄山市2021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地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航空产业是指与航空器研发、制造、维修、运营等活动直接相关的、具有不同分工的、由各个关联行业所组成的业态总称。图1为国际航空城产业发展圈层模型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从空港区中心向外围,航空产业 A.辐射带动作用越来越强 B.集聚性特征越来越突出 C.多元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D.环保要求越来越高 2.航空产业圈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通达度高 B.人口数量多 C.自然条件优越 D.政策大力扶持 新疆布尔津县喀纳斯湖畔、阿勒泰北部连绵山脉中,是图瓦人的集中生活居住地。这里住宅的大门通常朝东开,屋顶普遍采用人字形坡屋顶,坡度大,屋里是平顶,平顶与尖顶之间的空间用来贮藏食物和饲料(图2)。回答3~4题。

图2) 3.房屋大门通常朝东开,主要是 A.夏季风进入 B.白天采光 C.避开冬季风 D.屋内通风 4.屋顶采用人字形坡屋顶,屋内是平顶,这种结构的主要作用是 A.坡顶便于及时排雨水 B.屋内平顶可以保温隔热 C.坡屋顶满足审美需求 D.确保房屋结构稳定 近年来,越南经济发展迅速,旅游业蓬勃发展。春节假期在Y地旅游的中国游客拍摄的海边日出照片,读图3回答5~6题。 图3 5.此刻太阳所处方位和当地地方时可能为 A.东南6时00分 B.东北6时20分 C.东北6时00分 D.东南6时20分 6.旅行期间,导游关于越南介绍有误的是 A.南北狭长西高东低 B.山脉阻挡受台风灾害小 C.海岸绵长港口优良 D.盛产大米大量出口国外 国家气候数据中心认为2020年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势力偏强,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2020年末受拉尼娜影响冷冬概率加大。读表1回答7~9问题。 表1 长江下游流域某地2020年11月15~22日气候要素统计资料 7.在此期间该地气温反常增温变暖,是因为

参观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有感

参观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有感 会计(2)班乔博儒120301003 今天我怀着期待与激动的心情来到了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这次的活动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深入了解和学习中国妇女儿童历史发展的机会。博物馆坐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大楼之后,长安街沿街,从地理位置上体现出了党和国家以及全国妇联对于妇女儿童发展历史和未来的重视。此次参观活动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从女性学的角度出发,对于我国妇女儿童的发展进程与社会现状,我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前英国首相丘吉尔对于历史和未来有一个经典的论断,“我能看到多远的历史,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很普遍的,一个群体,拥有的历史积淀,决定了它未来的走向和前进的路程。 妇女这一群体的过往,从史前时期到今天,从屈指可数的几件文物到大量的文字和实体资料;从石质的纺锤和“精美”的贞操带到西路军女战士战斗过的痕迹;从班昭《女戒》、七出三从,到能顶半边天;从十里红妆、札扎机杼,到婚姻自主、拿枪抗炮……这些的背后,是一个性别群体的抗争和解放,当然,也象征着女性和男性一样平等的现实和未来。 历史博物馆通常的意义是让后人了解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妇女儿童博物馆同样具有如此的意义。但同中华民族从辉煌到压迫,再到崛起的大背景下的历史不同,妇女的历史除去短暂的母系社会,几乎是从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开始就已经开始遭受压迫和奴役。总说我们现在的史观是“男性史观”,为统治者服务的历史对于女性之记载,多则成句,少则一语带过,几乎是无迹可寻的。 从博物馆内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以前的文物和文字资料来看,相比较其它的博物馆,的确是少之又少,而且很多只是“情景再现”,已经没有了原始文物。而从那些残存的,少量的文物资料来看,戊戌变法之前的两千多年里,妇女所扮演的角色无非只属于几个限定的场所:婚前的家庭、婚后的家庭、儿子的家庭,与“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这”三从“是如此相配。甚至武则天,也摆脱不了她的”前夫“,她的丈夫,她的儿子的王朝,也没有把那个”武周“政权延续下去。这说明,在奴隶或者封建社会下给予女性的活动范围是毫无自由的,她们在特定场所下进行男权历史所规定的活动——纺织、持家、生儿育女、厅堂厨房。她们不能选择自己的爱情和婚姻,甚至要为那个她们根本不了解不喜欢的男人戴上耻辱的”贞操带“;她们没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和事业,甚至她们要为男人自己的空间和事业付出自己的身体和生命;她们甚至都不能自己左右自己的身体健康,为了符合当时男性的审美,她们用三寸金莲摧残着自己肉体和精神。她们一生几乎都在为别人服务,没有自我。我想她们其中的很多人也许怀疑过、不满过、甚至抗争过,但很明显的是,她们不得不屈从于不可改变的历史和现实。 当然,女性不是从没有出头之日。凤毛麟角的女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词人,曲艺家、史学家等等。其实从自身情绪出发,班婕妤本人和她所书《女诫》,究竟是给予此后的女性一个确定的行为规范,还是给予她们一个永远跳不出的牢笼。但凤毛麟角仍旧是凤毛麟角的,和庞大的男性群体所构成的社会和政治体系相比,女性所占的比例,可以说是少的可怜。不论戊戌变法的

“古徽州、新黄山”乡村旅游策划方案【经典案例参考】

“古徽州、新黄山”乡村旅游策划方案【经典案例参考】 一、古徽州乡村旅游的提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愈向往走出喧闹的城市投奔自然,以期返朴归真、陶治情操、宁静安神,乡村旅游应运而生。 乡村旅游是以乡野农村的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奇和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黄山市乡野风光迷人,古村落星罗棋布,有着世外桃源般的意境,一座座青山绿水环抱的村落中,点缀着幢幢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徽派建筑,村前田园遍布,到处弥漫着茶香、果香和稻香……“人尚古衣冠”的淳朴民风依然在这里延续,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深深浸润着这方热土,是中外游客回归自然、体验风情的美好家园。 “古徽州、新黄山”将成为我市旅游发展的主旋律,如何打造好古徽州、特别是古徽州乡村旅游品牌,将是我市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又一个重点。古徽州乡村迷人的魅力、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和谐安详的人文环境,为打造“古徽州”乡村旅游品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要借助第九届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期间举办的古徽州乡村旅游系列活动(古徽州乡村旅游线路推介、黟县乡村旅游考察、中国乡村旅游论坛举办、中国乡村旅游联盟建立等),进一步烘托出古徽州乡村旅游品牌。 二、黟县在古徽州乡村旅游品牌打造中的地位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万众瞩目和心向往之的地方;黟县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让人产生美好的憧憬。黟县理应成为古徽州乡村旅游品牌的核心,要加大以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地为龙头、其它特色各异的古村落和外围乡村景点为辅助,整合包装风景游览、文化考察和休闲度假兼备的古徽州乡村旅游产品,打造古徽州乡村旅游品牌,引领徽州乡村旅游走向世界。 三、古徽州乡村旅游的主题定位和口号 主题定位:中国画里乡村——徽州 水墨大徽州,江南挑花源 桃源意境以区别于江浙风情,并突出“水墨”色彩的艺术境界和徽文化底蕴,树立集自然生态美、生活方式美、文化艺术美于一体的大徽州文化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 宣传口号:我的家园——徽州

“天下徽州”文化旅游综合体宣传片脚本

徽州文化与生态长廊规划汇报片 文字脚本 汇聚天下,梦幻徽州!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城市建设与产业转型的新路径,大力推进文化、旅游、生态三位一体现代服务业发展,在充分学习借鉴西安曲江新区、杭州西溪湿地等成功案例的基础上,黄山市委、市政府决定出资近3亿元,专门组建市政府直属国有公司——黄山市徽文化产业投资公司,并由其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模式负责主导徽州文化与生态长廊项目的开发建设。 规划地块位于黄山市城区西北部,分别距市区和机场5分钟车程,占地约3000亩,现状以起伏林地为主,符合“诗画徽州、梦幻黄山”的总体意境。通过国际招标及规划设计,项目规划定位为“天下徽州”文化旅游综合体,计划总投资80亿元以上,总体布局三大区块,六大组团,总体目标为打造成为徽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利用基地,成为走进历史、感受人文、体验生活的可观赏、可感受、可学习、可消费的文化旅游综合体和黄山旅游升级换代的示范性项目,与此同时由于项目地处黄山机场附近,应打造成为黄山市的迎客厅和送客厅。 规划组选定的项目建设优先区沿迎宾大道一侧,占地约

300余亩,容易形成标志性功能组团,实施后能快速、独立投入运营,以提升园区形象,兼顾经济效益,共由七大项目组成,分别为徽菜博物馆及大型餐饮项目、入口区景观广场项目、城市展示馆项目、百师宫项目、图书馆项目、食品博物馆项目和“智慧黄山”旅游指挥调度中心项目,总体布局婉如一条腾飞的巨龙。 其中“龙头”是城市展示馆项目,[字幕体现:项目规划占地24.5亩,总建筑面积16966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1269平方米,预计总投资1亿元(不含展陈与内部装修)],由世界著名设计师姚仁喜先生担纲设计(插照片、简介及代表性作品)。该项目的创意源自于李白《送温处士归白鹅岭旧居》的诗句,用形神兼备的建筑语言表达出了诗句中“黄山四千仞、丹崔夹石柱、攀岩历万重、碧嶂尽晴空”的壮美、秀丽、险峻、奇幻的黄山意境,无论是设计的立意理念,还是建筑表达出来的效果,均有机融合了黄山人文和自然风光,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项目主要由城市展示厅和城市会客厅两大功能组成,具有形象展示、功能坐标的特殊意义,不仅是广大市民了解城市发展、参与城市规划、展示城市形象、传播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还是对外交流、接待来访的一个重要场所。 “龙身”是百师宫非遗街项目,(字幕体现:项目占地约126亩,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左右,总投资约5亿元)项目建筑风格和业态规划与屯溪老街有鲜明的差异性,设计整体风貌以新徽派为主,并坚持新旧融合的方向,穿插部分移

中国古徽州文化旅游发展战略

中国古徽州文化旅游发展战略___北京中坤投资集团总规划师:姬旭升 中广网11月12日21:18 古徽州文化旅游规划主题 依托传统的历史文化资源,顺应市场创新需求,创建一个新概念的旅游市场板块,形成一个以黄山为窗口和枢纽、以黟县为综合基地、全面带动7+4的古徽州文化旅游体系。 古徽州文化旅游规划原则 以古徽州的概念来统一整合旅游资源实现高效保护利用,以古徽州的概念来打造一体化的世界级旅游度假目的地,以古徽州的概念来建立统一的产品大体系并实现产业分工互补,以古徽州的概念来实现空间的有机有效分工和旅游流的科学引导,以古徽州的概念来吸引大投资商的进入并实现高水准统一管理. 徽文化的历史沿革 徽文化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无论在器物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还是在精神文化层面,都有深厚的底蕴和杰出的创造。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徽文化体系 现存徽文化,是现存中华文化的袖珍缩影。徽州文化的现存,不论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语言学、民俗学、教育学、建筑学、美学、医学、艺术、科技,还是从旅游、经济、贸易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徽文化体系五要素 C B M E A “C”代表文化(culture) “B”代表徽商、贸易(business) “M”代表医学(medicine) “E”代表教育(education) “A”代表建筑(architecture) 徽文化内涵 徽文化的内涵,不仅体现了中国最正统的儒家思想,也受到了释家、道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因此,徽州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反映,徽州是儒家、释家、道家文化的一个厚实的沉淀区。 古徽州文化旅游的价值研究

游呈坎,一生无坎

游呈坎,一生无坎 从徽州古城出来,在车旁等到家人已是十二时多了。只见老伴右手提着一个塑料袋,里面装了两个饭盒。显然,他们在找我无着时已经用膳了。女儿说:“我们找得你好苦啊,没找着就在附近的一家酒店边吃边等。你还是返回到酒店去吃吧。”我听了女儿的话,来到了刚就餐的酒店。家人和酒店的老板攀谈起来,问下午可以去附近哪个景点去玩。酒店老板说:“我们这里流传一句话叫‘游呈坎,一生无坎’。你们下午还是去呈坎为好。”我们算算时间,游完呈坎再去黄山住宿还来得及,就开车直驱呈坎村。 车行驶到呈坎景点大门已是下午一时多了,女儿的男友小唐花了428元买好四张门票,我们徒步进入景区。在通往呈坎村的路上,两旁都栽种了各种风景树,红绿相间,煞是夺人眼球。我们转过一个山头,眼前豁然开朗的是一大片碧绿菜地和山茶树,山坡上的果树翠绿葱郁,田里的牧牛悠然散步,远处四面环山的徽派村落已隐约可见。尽管一路见到的山野景色已经不少,但我还是情不自禁地拿出了数码相机进行拍照。 一进入呈坎村,小桥、流水、白墙、灰瓦、青山、绿树、花草,满目皆是;那环村清澈的河水缓缓地流淌,恍惚觉得自己走进了一幅水墨山水画中;抬头一望,气势恢弘的宝纶阁豁然出现在眼前。仔细去看,宝纶阁以雕刻为甚,石栏板上饰有花草、几何图案、浮雕,梁柱之间的盘斗云朵,雕、镂空的梁头替木和桶柱、荷花托木雕,令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宝纶阁以巧妙的结构,精致的雕刻,绚丽的彩

绘,集古、雅、伟、美为一体,堪称明代古建筑一绝。 我们一行跟随旅行团,漫步于村内石板铺就的小径,聆听着导游声情并茂地介绍。呈坎建于东汉三国时期,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早在宋朝就被著名的物理学家朱熹赞誉为“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呈坎整个村落按《易经》“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风水理论选址布局,依山傍水,形成三街九十九巷,宛若一个大迷宫。远远地从高处看呈坎,你无法不感叹它规划的神奇,它是集风水、美学于一身,将自然八卦和人文八卦相结合的千年古村,是空间形态和意识形态的结合,堪称经典。随着徽商的兴起,罗氏商贾遍及大江南北,这些官吏、商贾荣归故里,起屋盖楼,建祠造社,呈坎村因此鼎盛一时,构成一个十分特殊的徽州文化村落。 随着导游的小黄旗指挥,我们来到燕翼堂。燕翼堂是明代民宅,两进两间三层楼。1998年已由国家买下维修。大门门罩砖雕,形制古朴门墙有单披屋面,靠异形丁拱承托平盘木方,木方上置圆形雕花栌斗,斗上又斜华拱,斜华拱承托屋子面,展品形丁头拱和圆形栌斗拱在徽州极为罕见。据说它保持了宋代,元代的建筑风格尤为珍贵。该宅两进三层,气势恢宏,在徽州极为少见,前进为会客厅,后进为生活区,从这幢房子可以看出徽州人聚族而居及徽派民宅的风格。靠天井采光,有“四水归堂,肥水不流外人田”之说,四面都是高墙,叫峰火墙,有窗户,但很少、也很小,是砖的,叫防火、防盗窗。游客们光顾了这样的老宅,赞不绝口,纷纷在会客厅拍照留影。 接着我们又来到石柱厅。在呈坎古民居中,石柱厅是最大的一栋

徽州文化的发展

徽州文化的发展与“瓶颈” 徽州文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 作为古老中华文化长河中的一条重要支流,徽州文化能够延续至今,且依然让无数人为之吸引,的确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现代的徽州人已经充分意识到,徽文化中有着许多引以为豪的优秀品质。人们在徽文化的发扬光大中已获得了甜头,并从文化旅游开发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从中积聚了继承发展这种文化体系的信心。比如,其最直接最现实的意义可以在黄山市的发展中窥见一斑。黄山市以旅游立市,以“打好黄山牌,做好徽文章”作为其发展战略。区区一个地级市,有两处世界遗产,世所罕见,这不能不说是徽州文化的功绩。 世世代代的徽州人在这片不算肥沃的土地上辛勤耕耘、挥洒汗水,用自己的血汗和智慧,创造了通转楼、马头墙、天井、美人靠和谦让墙,创造了徽菜、徽戏、徽雕、徽墨、歙砚等文化符号,新安画派、新安医学、徽州刻书、徽州漆器、徽州造纸等文化技艺,孕育出新安理学、徽州朴学、宗族意识、庙会文化,其丰富性、多样性,和其独特的书香韵味、山野情调,是其它文化流派无法比拟的。 如今,在古徽州的土地上,仍有随处可见的民风淳厚的古村落,可以看到徽派风格的马头墙,到处仍是清一色的方言土语,充满了与现代都市迥然不同的人文韵味,在婺源、绩溪的乡间山村,那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小桥流水的静谧,依然是这片天地的主色调。 但是,在徽文化的开发和发展中,我们正面临着不可回避的“瓶颈”问题。一方面,现在的徽州人一味守旧,只懂得把老徽州的传统文化拿出来反复折腾。这种“啃老本”的发展模式,也许现在还能赚到荷包满满,但是这样的徽州文化,失去发展的活泉,只会日渐枯竭、腐朽,成为一滩死水。另一方面,现代徽州人往往只看见眼前的利益,本着盈利最大化模式进行徽文化旅游开发。过度的旅游开发对徽州文化生态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如有些地方把古宅、古祠、古牌坊等拆迁集中为旅游景点,损害了其最宝贵的历史价值;有的村落拆墙开门、大量开店设铺、兴办旅馆饭馆,破坏了古宅的建筑风貌和古村落的宁静氛围;低水平模仿性开发,普泛化的徽州文化旅游开发严重地伤害了徽州文化的真正内涵。 徽州文化要开发、要发展,但这种开发、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可持续的。就如一位徽学研究学者所说,徽州文化的发展必须基于这样三个前提:一是保持文化的传统性。如果徽文

甘肃人文旅游资源及其特征文本

甘肃人文旅游资源及其特征 刘旭光 内容提要:人文旅游是对特定人类文化的审美与体验,包含着三层含义:首先是对自然景观的人文观照;其次,是对特定时空中的人的生活方式的观照;最后是包含在这种生存方式中的精神因素的体验与感受。由此出发来考察甘肃的人文旅游资源及其特征,陇东、陇中、甘南、河西走廊以及敦煌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人文历史特点而具有了各自不同的特征。 关键词:人文旅游甘肃资源当代价值 一、关于“人文旅游”的构成 如果我们把“人文”两个字,理解为“人类文化”,那么从旅游源源学的角度来说,人文旅游就是对特定人类文化的审美与体验。这里包含着三层含义:首先是对自然景观的人文观照,也就是说,在自然物中去探寻人类自身的发展历史与实践过程;其次,是对特定时空中的人的生活方式的观照,不同的民族有其不同的文化历程与风神情态,甚至是不同的社会形态,这本身构成了对异民族与异社会形态中的人的好奇;最后是包含在这种生存方式——无论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中的精神因素的体验与感受,宗教、道德、审美、艺术等等属于人的精神世界的东西。 这就构成了人文旅游资源的多层次性与多样性。这种多层次性使得以下一些因素必然可以成为旅游资源。一、自然。这个自然并不因为其美而成为旅游资源,而是因为它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痕迹与文化的成果,它可以不美,但它必须饱含意蕴;二、风土人情。这是生活在文化中的人的形态,是地域性的、民族性的,说到底,必须是独特的;三、宗教生活、艺术、历史遗迹、奇特建筑等体现着审美趣味、道德观念、宗教观念与民族性格的物质形态。

以上因素构成了人文旅游资源的基础。让我们从这种基础出发,对甘肃省的人文旅游资源进行一个宏观的分析,从而揭示其人文历史价值及当代旅游价值,并从当代人观游需求的角度对它的资源进行提炼。 二、甘肃人文旅游资源的地理与历史根基 从自然地理学的角度来讲,甘肃省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东西狭长,南北较广,是我国南北跨度最长的一个省,从而也是跨气候带最多的一个省。其东部(通常称为陇东地区)的天水、庆阳与平凉地区,处黄土高原之上,土地肥沃,农业发达,渭河与泾河穿过该地区,气候较为温润。南部为陇南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也是秦岭与岷山、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交接地带,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因此多山而险峻,也是连接四川与陕甘的必经之路,在文化也是也是连接藏汉的中间地带。陇中地区是以兰州为中心,由渭河、洮河、黄河三河谷地为主体的地区,干旱少雨,但却处于中心,北接河西走廊,东连陇东,西通青海。甘肃西南部为青藏高原边缘地区,是一个多民族地区,藏、回、土、东乡、保安等民族聚居于此,此地以高原风光胜,以民族文化胜,佛教和伊斯兰教在此地区有深厚的根基。陇中往北为河西地区,该地区延河西走廊展开,地貌丰富,高原、大山、冰川、草场、大漠、戈壁、绿洲相间而布,此地区因在黄河以西而得名,自古是汉区与西域地区的联结处,也是古丝绸之路的繁华地段。再向北是酒泉与敦煌地区,地处温带荒漠,地貌以沙漠与戈壁,还有绿洲为主。从地理上讲,甘肃省是一个从南向北,从亚热带向温带荒漠逐

安徽黄山 古徽州文化旅游区导游词(概况版)

古徽州文化旅游区导游词 【欢迎词】 尊敬的游客朋友:大家好!一路辛苦了。欢迎各位前来古徽州文化旅游区参观游览。我们徽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美好的地方,她以山水之秀、商贾之富、文风之盛、民风之淳、人杰地灵而蜚声海内外,被誉为“东南邹鲁”、“文献之邦”和“文物之海”,是中国三大地方显学---徽文化的发祥地、驰骋中国商界三四百年的徽商的故里,明代著名的戏剧家汤显祖曾叹息道:“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我是大家此行的导游员×××,今天就由我陪同大家从古徽州文化旅游区开始,亲手推开古徽州一道道古老厚重的大门,一起去追寻古徽州大门背后那岁月的痕迹、历史的荣光、文明的光晕。但愿此次古徽州文化游,不仅仅是一次理想的风光之旅、文化之旅,还将是一次圆梦之旅。 【讲解词】 古徽州文化旅游区面积约9.5平方公里,是由徽州古城、棠樾牌坊群·鲍家花园、唐模、潜口民宅、呈坎等5处国家4A级景区组合而成。核心区旅游线路:东起歙县徽州古城,西讫徽州区呈坎村,途经棠樾牌坊群·鲍家花园、唐模村、潜口民宅博物馆,东西长约20公里,各景区之间的间隔一般在五、六公里左右,由一条美丽的乡村公路将这5颗璀璨的珍珠串联而成。如果夸张一点说,那就是古有丝绸之路,今有徽文化之旅。 也许有的朋友们可能会问,黄山市古村落众多,其中不乏世界遗产地和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为什么这5个景区会如此组合?我可以自豪地告诉大家,就是因为这5个景区特色鲜明,与众不同,充分体现了古徽州.新黄山文化与自然景观的精髓,今天我们选择游览的线路是由东向西游览古徽州文化旅游区,由于这5个景区内都配有专职的景区讲解员,届时他们将为大家做详细的景点讲解,所以在行车途中,我就把这5个景区的主要特色、重点景观和文化内涵作一个简单的介绍。首先介绍的是徽州古城景区。 (一)徽州古城景区 徽州古城也称歙县古城,自秦代始置古县,已有2200多年历史。说到歙县啊,它是我们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也是徽州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自隋617年始,新安郡治迁歙,直至清末,徽州古城均为郡、州、路、府的治所地,是古徽州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史称“徽州府”。徽州古城与四川阆中、云南丽江、

安徽屏山写生报告

环境设计专业 田野考察报告 学生姓名:婷婷学号:1305220204 班级:13环设2班 题目:屏山宏村写生调查报告 指导教师:王大有 2016年4月28日

摘要本文主要写了2013年4月20号到27号在屏山和宏村还有图书馆的写生所见所闻和所感所悟,文中分别对屏山和宏村以及参观的博物馆等地进行描述,并且加入了自己的真实感受,最后总结了这次写生的收获和旅途中的不足和希望改进的地方。 一、考察的主要容 由我们的专业老师带队,2013年4月20日我们13级环艺专业两个班的学生们随着带队敏、汪大伟等老师踏上了去屏山、宏村写生的旅途。经过数八小时的颠簸,终于来到了屏山。当时是傍晚时分,落日的余辉打在村口古桥上,给古桥晕上了淡淡的一抹胭脂。到处是写生归来的学生,三五成群。我们也三五成群的边走边讨论着以后几天的计划。时间过的很快,收拾东西吃完晚饭就8点多了,休息睡觉。 第二天,老师和我们一起跟着导游在屏山里转了一圈,使我们真正的了解了屏山。 屏山,一个简单安静的古村落,因其山如屏风而得名,一条小河围绕村子,绕屋穿 户流入村外。我们在屏山呆的时间最长,这里没有游人的熙攘,真正处于和谐自然的状 态里。这里的明清建筑保留很完整,距今时间也比较久,我们参观的有庆堂和咸宜堂都 是有保存较完善的代表建筑,第一天就看到了精美的木雕。随后我们在幽深巷道里转了 好几天,寻找有特色的景画画,感受.徽式建筑的古老美丽。在转的过程中还碰到了高中 同学,他们也出来写生,缘分啊,自从高中毕业后就没见过他们了,很是欢喜。 我们去的第2站是徽式建筑最具代表性的宏村,而且已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传,在 那里参观的游客也多。宏村有水有湖有山,层楼叠院与湖光山色交映,动静相宜,显得 比其他古村落更为大气。宏村造型独特,称作是牛形村落:村水系为“牛肠”,村边四古 桥为“牛腿”,村头两棵古树为“牛角”,村中月沼为“牛胃”村外南湖为“牛肚”。旧时 宏村有“南湖春晓”“月沼风荷”等八景,古老班驳的房屋翘角飞檐和绿树青山倒影在湖 水中,特别有味道,难怪有着“中国画里乡村”的美誉。 这里川媚山秀,气候宜人,湖光山色,独领神韵。地势较高,常常云蒸霞蔚,时而 如泼墨重彩,时而如淡抹写意。恰似巨幅长卷,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仿佛身 处蓬莱仙境之中。 马头墙、青石板路、各色的砖雕石雕木雕、对联,浓郁的书香气息弥漫其中,寒窗 苦读,读书第一的寓意无处不在。好一个文化村落。 单一个月沼就给我千变万化的感受:下的半月湖就好象是娇羞的新嫁娘,欢欣喜悦。 这是画家的天堂,是摄影爱好者的梦境,是一切对美有倾慕之心的人向往之地。色彩如 此丰富多姿,每一秒都有新的颜色涌现出来,每一秒钟又有色彩失去,就像波浪,一阵 阵地,但又不象波浪,它们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只在你眼前一闪,还未等你发出赞叹之

徽商及徽州文化的内涵及历史渊源

徽商及徽州文化的内涵及历史渊源 无梦到徽州,一生痴绝处 ——汤显祖徽州文化即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敦煌学、藏学、徽学)之一。指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而不等同于安徽文化(安徽文化由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三个文化圈组成)。 徽州位于皖南山区,黄山雄奇甲天下,白岳旖旎称神州。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思想伟人,学术巨子,灿若群星;新安文化,徽州艺术,万紫千红。勤劳的徽州人民在这里创造了璀璨夺目的历史文化,引领风骚千余年。提到徽州文化,人们总以博大精深相称。所谓博大,指其取得的辉煌成就,几乎涵盖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在思想哲学、道德伦理、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文化典籍、科技工艺等各个领域都有上乘表现,且自成体系;所谓精深,乃言徽州文化的水平并不是一般性的,其所展现的高深的思想造诣、精湛的艺术水准与丰厚的文化内涵,既显示了地域特色,同时也是那个时代最高水平的一个代表。它集中地体现了当时文化发展主流的诸多方面,异彩纷呈,贡献巨大。那么,如此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呢?它的历史发展轨迹又是怎样的呢? ?徽州历史沿革 徽州,简称“徽”,古称歙州,又名新安,下辖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六县,统称“一府六县”。由今黄山市及婺源县(现属江西上饶)、绩溪县(现属安徽宣城)组成。徽州脱胎于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所置的歙州。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府治所在为歙县,历宋元明清四代。1934年由于蒋介石的军事需要,婺源被划入江西,

后因婺源民众发起返徽运动及同乡胡适等人奔走努力,迫于民意,抗战胜利后划回徽州地区。但由于军管问题,1949年婺源又被划入江西省,延续至今,此为徽州历史上的两次婺源隶赣事件。 1987年,为响应中央打好黄山牌以发展旅游业,绩溪县与太平县交换被划入宣城,徽州地区改名黄山市。 徽州是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文化重镇。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因江南省过大,为维持中央统治,顺治将江南省拆分为“江南右”与“江南左”。1667年,“江南右”取江宁府、苏州府首字,改称为江苏省,“江南左”取安庆府、徽州府首字,改称为安徽省。 ?徽州商人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这句俗谚言简意赅地道出了徽州人经商传统的由来。 徽州地区素有“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说,山地贫瘠,耕地甚少,按照农耕文明的逻辑,生在徽州当然是“前世不修”。被逼无奈的徽州人为了生计只能外出闯荡,顾炎武说:徽州“中家以下皆无田可业。徽人多商贾,盖势其然也”。但也由此造就了一个纵横数百年的商帮。

游徽州博物馆有感

游徽州博物馆有感 徽州博物馆以前已经去过一次了,那次是班级活动,同学们一起参观了徽文化博物馆,那次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此次,由于思想政治的实践课,我决定再次去拜访徽文化博物馆,让我再次走入历史时代的徽州,去感受徽文化的博大精深,欣赏徽文化的绚丽多彩! 走进徽州 这部分向我展示了新安的大好山水,徽州人和徽州。 徽州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风景秀丽,美不胜收,生活在徽州这片大地上,给人一种“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的感觉。不然也不会有诗人发出“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的感叹。 另外还介绍了徽州的历史演变。 徽州是一个历史文化地理概念,包括古徽州“一府六县”——歙、黟、休宁、婺源、祁门、绩溪。 天下徽商 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它是指旧徽州府籍商人或商人集团之总称,是明清时期最杰出的商帮之一。他们敢为天下先,突破几千年来重农抑商的封建藩篱,勇敢地驰骋商海。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国,甚至涉及海外,创造了“无徽不成镇”奇迹. 徽商商业资本之巨、从贾人数之众、活动区域之广、经营行业之多、经营能力之强,以及辐射力和影响力之大,都是当时其他商帮所无法匹敌的,他们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 因为徽商崇尚儒学,所以徽商不仅在商业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还为中国的文化艺术,社会风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是徽文化的重要支点,是徽文化崛起和繁荣的坚实基础。 徽商的成就离不开一群人——徽州女人。徽州男人漂泊异乡,归无定期,女人们为了他们的成功,默默在站在男人的身后,为他们解决一切后顾之忧,无怨无悔,从一而终。她们的勤劳、贤淑、聪慧和牺牲成就了徽商的辉煌岁月,她们的远见卓识孕育了文化大开的风气,她们的克己奉献铸成了一座座无言的丰碑。 看到博物馆里一个个徽州女人的故事,不得不为之叹服,让人敬佩。她们的默默付出成就了徽商,也是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礼义之邦 徽州,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儒家文化的圣地,是享誉海内的礼义之邦和人文望郡。她是宋以来中国理学的重要源头和实践地。以理学大儒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先儒名贤比肩接踵”,老百姓中也是“肩圣贤而躬实践者”众多。受儒家观念和伦理纲常熏陶,徽州社会重视道德教化,人们唯朱子“书”、“教”、“礼”自持,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行为准则。社会风气崇文好儒,这里文教昌盛,名人辈出,被誉为“东南邹鲁”。特别是明清时期,更是“人文郁起,为海内之望,郁郁乎盛唉”!无论在教育、思想和学术领域,还是文化和艺术的各个方面都有突出的创造和非凡的成就,并影响辐射至周边地区,乃至全国。 由于受儒家思想与程朱理学的影响,文教昌盛,书院私塾遍布城乡,“十户之村,不废诵读书”。文风的昌盛造就了徽州科举的赫赫成就,明清新科状元数,徽州位列全国前茅,成为我国历史上重要的英杰辈出之地,先后涌现了一大批思想家、学术家、教育家、科学家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模拟题

高三历史上学期模拟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表是根据《汉书》中对西汉各种学术流派的著作数量所做的统计。该表反映出 A. 西汉政府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 B. 儒家官学地位逐渐确立 C. 各派思想已与儒家思想相互糅合 D. 汉武帝仅重视儒学发展 2.南宋时江西景德镇的瓷器有的窑“器尚黄黑”,最受浙江人欢迎;有的窑专产高足碗、雪花碟等,最受川广荆湖人欢迎;有的窑专产绣花、银绣、弄弦之类的碗碟,最受江浙福建人欢迎。由此可知 A.制瓷业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B.市场需求差异推动制瓷业发展 C.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心 D.制瓷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3.自明中叶起,典当行出现显著变化,其资本规模、业务种类,与之前有很大不同,典当行不仅把库藏的钱财借出去放债,还不断扩充资本,注重资本的运用。这表明此时的典当行 A.具有早期金融机构的特征 B.带有资本主义萌芽的性质 C.起到阻止白银外流的作用 D.达到增加政府税收的目的 4.明清徽州家谱方志和文人笔记等文献为微商立传,有很多不是记载他们的商业经营如何成功,而是记载他们经商过程中的各种义行,以及经商致富后如何报效家族、乡里和国家。这主要反映出 A.传统道德影响深远 B.徽州商人趋名逐利 C.商人群体实力雄厚 D.家谱方志隐恶扬善 5.下表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一部分官督商办企业。由此可以判断洋务运动

A. 有力地维护了清政府的经济利益 B. 促进了中国近代商业发展 C. 一定程度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 未开启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6.下表为不同资料对1912年全国人口统计的历史记述。据此可推知 A. 清末人口分布状况和人口发展趋势 B. 文献记载具有较大随意性不足为信 C. 1930年初人口统计更接近历史真相 D. 人口统计结果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7.中国现代产业工人1913年约有一百万人,到1919年已增加到二、三百万人。城市小工业和手工业工人、店员等约有一千多万人,而且他们绝大多数集中在矿山、铁路、轮船、邮电等几个企业部门。这一状况 A.为民主革命的发展积蓄了力量 B.是共产党开展工人运动的结果 C.表明无产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 D.动摇了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根基 8.下表是有关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部分史料。据此判断当时 内容出处 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月十三日为中华民 国元年元旦。 临时大总统《改历 改元通电》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新教育,旧教《时报》

黄山各种博物馆采风报告

《徽州民间音乐采风》课程 考察报告 年级: 姓名: 目录 徽州博物馆、糕饼博物馆、状元博物馆采风报告 秀里影视村采风报告 安徽黄山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采风报告 徽州博物馆、糕饼博物馆、状元博物馆采风报告 采风时间:2016年10月 采风路线:徽州博物馆糕饼博物馆状元博物馆 采风内容:安徽文化历史建筑风土人情 采风目的:通过外出采风进一步增加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提高审美能力、加强和拓展对美的理解,增长知识;同时锻炼和培养同学在实践中对于传统文化的感受能力和表现力,学习和借鉴优秀文化。

徽州博物馆 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馆址坐落在黄山市屯溪机场迎宾大道南侧,占地面积157亩,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展出面积6000平方米,库房面积2000平方米,产业园区3000平方米,辅助功能区面积3000平方米。馆舍建筑以天人合一为主导思想,以徽州文化为基本内容、徽州地理山水为背景、徽州建筑风格为基调的一组多功能综合建筑及徽派风景园林。馆舍地域开阔,周围龙山平缓环绕,高低层次错落有致。草木葱茏,环境优美,水景小品,点缀其间,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映成趣。 之前一直想与同学一起参观了徽文化博物馆,而此次,正好由于这次采风,我有机会去拜访徽文化博物馆,走入历史时代的徽州,去感受徽文化的博大精深,欣赏徽文化的绚丽多彩! 走进徽州 这部分向我展示了新安的大好山水,徽州人和徽州。徽州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风景秀丽,美不胜收,生活在徽州这片大地上,给人一种“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的感觉。不然也不会有诗人发出“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的感叹。另外还介绍了徽州的历史演变。徽州是一个历史文化地理概念,包括古徽州“一府六县”——歙、黟、休宁、婺源、祁门、绩溪。 天下徽商 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它是指旧徽州府籍商人或商人集团之总称,是明清时期最杰出的商帮之一。他们敢为天下先,突破几千年来重农抑商的封建藩篱,勇敢地驰骋商海。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国,甚至涉及海外,创造了“无徽不成镇”奇迹. 徽商商业资本之巨、从贾人数之众、活动区域之广、经营行业之多、经营能力之强,以及辐射力和影响力之大,都是当时其他商帮所无法匹敌的,他们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 因为徽商崇尚儒学,所以徽商不仅在商业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还为中国的文化艺术,社会风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是徽文化的重要支点,是徽文化崛起和繁荣的坚实基础。 徽商的成就离不开一群人——徽州女人。徽州男人漂泊异乡,归无定期,女人们为了他们的成功,默默在站在男人的身后,为他们解决一切后顾之忧,无怨无悔,从一而终。她们的勤劳、贤淑、聪慧和牺牲成就了徽商的辉煌岁月,她们的远见卓识孕育了文化大开的风气,她们的克己奉献铸成了一座座无言的丰碑。 看到博物馆里一个个徽州女人的故事,不得不为之叹服,让人敬佩。她们的默默付出成就了徽商,也是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礼义之邦 徽州,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儒家文化的圣地,是享誉海内的礼义之邦和人文望郡。她是宋以来中国理学的重要源头和实践地。以理学大儒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先儒名贤比肩接踵”,老百姓中也是“肩圣贤而躬实践者”众多。受儒家观念和伦理纲常熏陶,徽州社会重视道德教化,人们唯朱子“书”、“教”、“礼”自持,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行为准则。社会风气崇文好儒,这里文教昌盛,名人辈出,被誉为“东南邹鲁”。特别是明清时期,更是“人文郁起,为海内之望,郁郁乎盛唉”!无论在教育、思想和学术领域,还是

博物馆语境下的性别文化表征

博物馆语境下的性别文化表征 ——以妇女文化博物馆为例 屈雅君/傅美蓉 【专题名称】妇女研究 【专题号】D423 【复印期号】2009年03期 【原文出处】《南开学报》(津)2009年2期第37~43,83页 【英文标题】Gender and Cultural Representation in the Context of Musemum: A Case Study on Women Culture Museum 【作者简介】屈雅君,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妇女文化博物馆馆长。(西安 710062);傅美蓉,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 【内容提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致力于性别文化表征研究,但这一研究在妇女专题博物馆语境下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任何博物馆的展览都是一个建构的事 件,一种复杂的意指系统。在分析展品直接意指与含蓄意指的基础上,检查 意义的生成、传播和交流,考察妇女专题博物馆语境下的文化表象与意指实 践。在文化表征过程中,所有的参与者都通过话语方式卷入了性别意义的争 夺。展品正是通过进入话语实践系统而参与了性别意义的争夺,进而深入到 社会实践层面。 In recent yeats, more and more scholars devote themselves to the study of gender and culture representation, but the study doesn't arise enough attention in the context of women' s thematic museum. Any exhibition of museum is a kind of construction as well as a complicated signifying system. By analyzing exhibits' denotation and connotation and inspecting the gener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f meaning, we survey cultural representation and signifying practices in the context of women topic museum. In the process of cultural representation, all participants are involved in the competition for gender meaning through discourses. The exhibits on display take part in the competition by entering the system of discourse practice and then plunge into social practice.【关键词】性别/表征/博物馆/意指实践 Gender/Representation/Museum/Signifying Practices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几乎看不见妇女自我呈现的形象。无论是在历史学的叙述中,还是在文学的叙事中,妇女的表征(Representation)①往往既通过展现的“在场”而运作,也通过未展现的“缺席”而暗示。值得关注的是,男性通过把自己普遍化介入妇女生活,而这种介入因其自身的普遍性却并不被视为文化殖民。寄生于男性文化中的妇女由于没有坚实的自我身份,常常不得不以“群体”身份言说自我。妇女虽然没有得到直接表征,但这一群体的“缺席”却不可避免地得到了表征。因为在剥夺妇女自我表征的权利后,男性迫于统治的需要仍然必须想象妇女:“如果权力要从内部规范他们,还必须能够从外部想象他们。”②当然,在被“想象”的同时,妇女也从未停止“想象”男性与历史。她们不仅想了解男性所叙述的历史及其真实性,更想弄清历史是如何被虚构并被篡改的。对这些问题的“想象”都指向了同一个目标:重建妇女的历史与文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女性学者开始致力于性别文化表征

关于古徽州地区徽派建筑文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古徽州地区徽派建筑文化的调查报告人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百姓,而一个地方的地理环境,人文风俗等又孕育一方建筑,像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等等,可以说,建筑是研究一个地方风俗文化的不可忽视的着手点。根据老师要求,我选择对古徽州地区的徽派建筑文化展开调查研究活动。 一:调查背景及动机 徽州,古称新安,自秦置郡县以来,已有2200余年的历史。而这里所说的古徽州地区主要包括现今的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绩溪县、江西省婺源县等等,在古徽州大地上,明、清古居民建筑总计7000栋,明清古村落大致有100多处。可以说,只要一提起关于古徽州的风俗文化则其极具有特色的徽派建筑则是不得不提的。 说到徽派建筑则就不得不溯本逐源了。徽州历史悠久,文化沉淀深厚,虽然山奇水秀,气候湿润温暖,物产丰富,但土地有限,村落密集度大,农民生活困难。而古徽州又盛产木材、茶叶、蚕丝。因此,生活逼迫得人们不得不背井离乡,“求衣食于四方”,到外边去发展。一些人从经营木材、茶叶、蚕丝、米发展到经营盐,很快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富户。这些徽商致富以后,为光宗耀祖,显赫一方,于是大兴土木,扩建庄园。也就是这些著名的徽商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徽州民居,进而逐渐发展直至成为一极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流派——徽派建筑。 二:问题的提出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堂、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在徽州地区现今尚有大量徽派古建遗存,散落在徽州大大小小的村落中,吸引着海内外无数的游客纷至沓来。 徽派建筑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是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 它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有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砖雕、石雕、木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在这里我主要从历史渊源、建筑特色、徽州三雕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三:调查结果 1、历史渊源 聚族而居 古徽州盛行敦本敬祖之风,各村均建祠堂,且有宗祠、支祠、家祠之分。据《寄园寄所寄》载:“聚族而居,绝无一杂姓搀入者。其风最为近古。出入齿让,姓各有宗祠统之,岁时伏腊,一姓村中千丁皆集,祭用朱文公家礼,彬彬合度。 黟县南屏全村共有30多座祠堂,宗祠规模宏伟、家祠小巧玲珑,形成一个风格古雅的祠堂群。村前横店街,200米长就有八座祠堂。“序秩堂”、“程氏宗祠”为两大宗祠,另有三座支祠和三座家祠,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封建宗法势力的博物馆。古徽州名门望族修祠扩宇、营建支祠,规模胜似琼楼玉宇,以显示家族的昌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