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枯山水园林简述
日本园林-枯山水园林

日本园林的特点及启示李明(2011级园林2班11130230)摘要:简要概述了日本园林的历史、特点及对现代园林的影响,并就我国目前城市园林建设中值得借鉴之处提出建议。
关键词:日本园林;启示1 日本园林的溯源1.1日本园林的主要演变过程日本园林历史悠久,渊源流长。
公元六世纪,中国园林随佛教传入日本。
飞鸟、奈良时代是中国式山水园林舶来期,平安时代是日本式池泉园的和化期,镰仓、室町时代是园林佛教化时期,桃山时代是园林的茶道化期,江户时代是佛法、茶道、儒意综合期。
日本园林主景的演变过程为:动植物(大和、飞鸟)——中国式山水(奈良)——寝殿建筑佛化岛石(平安)——池岛、枯山水(镰仓)——纯枯山水石庭(室町)书院、茶道、枯山水(桃山))))茶道、枯山水与池岛(江户)。
1.2中国对日本园林的影响日本历史上早期虽有掘池筑岛,在岛上建筑宫殿的记载,但主要是为了防火及防御外敌。
随着佛教的东传,中国园林对日本的影响逐渐扩大。
日本园林的山水骨架是从中国流传而入,它成为后来池泉的始祖。
其中佛教被日本确定为国教的地位对于日本园林朝宗教化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日本园林初期相当于囿的苑园,因输入了中国较为成熟的技法,除动植物外,更多的是人工山水,即更接近于人工园。
由于结合了日本国土性质,采用舟游的形式,其内容有山水部分的池、矶、须弥山等,动物部分的龟、鱼、狗、马等,建筑有苑、离宫、吴桥、画舫等,园林活动有狩猎、舟游、其水宴等。
日本园林风格虽然受我国园林艺术的影响,但经过长期的发展与创新,已形成日本民族独有的自然式风格的山水园。
可以认为,日本园林起初重在把中国园林的局部内容有选择、有发展地兼收并蓄入自己的文化传统中,后来则通过中国禅宗的传入,把对园林精神的追求推向极致,并产生有自己风格的园林形式。
2 日本园林的特点2.1自然对日本园林的影响日本是个具有得天独厚自然环境的岛国,气候温暖多雨,四季分明,森林茂密,丰富而秀美的自然景观,孕育了日本民族顺应自然、赞美自然的美学观,甚至连姓名也大多与自然有关,这种审美观奠定了日本民族精神的基础,从而使得在各种不同的作品中都能反映出返璞归真的自然观。
枯山水的造园及观赏要素

枯山水的造园及观赏要素1. 引言1.1 定义枯山水,是一种日本园林艺术中的一种设计风格,其特点是不使用真正的水池,而是利用干涸的河床来表现水的形态。
枯山水常常运用砂砾、石头和苔藓等自然材料,通过巧妙的布局和精心的设计,营造出一种枯山水景观的独特美感。
枯山水的定义并不仅限于干涸的水景,它还包含了一种抽象的哲学概念。
枯山水的“枯”意味着枯木、干涸,具有一种深邃而富有内涵的意境。
而“山水”则代表着自然景观,表现出对自然美的崇尚和追求。
综合起来,枯山水就是通过废水妙用,体现出日本园林艺术中对自然的理解和尊重,是一种富有哲思的造园风格。
在日本,枯山水被视为一种具有极高审美价值的园林艺术形式,被广泛用于庭园、庭院以及公共空间。
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欣赏和研究。
通过对枯山水这一独特园林风格的深入了解,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其美学价值,还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刻哲思和文化内涵。
1.2 历史枯山水,是一种极具禅意的园林艺术形式,在日本被称为“枯山水庭园”或“枯山水园林”。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日本的平安时代(794-1185年),当时仿效中国的风格而产生。
枯山水的前身可以追溯到中国的枯山艺术,这种艺术在中国的盛行时期大约是在宋代。
枯山水庭园被认为是一种“干枯”的自然状态,代表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在园林中,枯山水的设计常常取材于自然山水风景,通过枯石、干草、沙地等元素来表现自然之美。
随着时间的推移,枯山水在日本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演变,成为了独具特色的庭园艺术形式。
在日本庭园中,枯山水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场所,不仅体现了自然主题,还表现了与之相关的文化和心理意义。
枯山水庭园不仅是庭园景观的设计手法,更是一种对生命和自然的思考和领悟。
其历史渊源丰富深远,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枯山水庭园的历史可以说是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最终成为了一种独具特色且富有内涵的庭园艺术形式。
枯山水的造园及观赏要素

枯山水的造园及观赏要素枯山水(Karesansui)是一种传统的日本庭园风格,以岩石、沙石、树木和水流的组合来表现自然景色。
它是日本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禅宗和哲学意味。
枯山水园林的设计和观赏要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岩石。
岩石是枯山水园林的核心元素之一,代表着山脉和山水中的岩石。
在设计中,岩石的形状、大小和布局非常重要。
不同形状的岩石可以代表山脉的不同形态,大小不一的岩石可以营造出山峦巍峨的感觉,而布局的合理性则能使整个园林更加自然和谐。
其次是沙石。
沙石代表着山水中的河流、湖泊或海洋。
沙石也有不同的形状和颜色,可以根据不同景点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沙石。
在枯山水园林中,沙石常常被细致地铺设成波浪或涟漪的形状,以表现水流的动态和生命力。
第三是树木。
树木代表着自然中的树林和花草。
枯山水园林中常用的树木有松树、柏树、柳树等,它们通常被修剪成特定的形状,如云、龙、鹤等。
树木的选择和修剪需要考虑到它们的品种、姿态和年龄,以及它们在园林中的位置和布局。
第四是水池。
水池代表着自然中的湖泊或池塘。
水池的布置和设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有的可能是一个小池塘,有的可能是一个人工湖泊。
水池中的水流、瀑布和喷泉等也可以被用来增加景观的层次和动态感。
最后是亭子和步道。
亭子和步道是人们观赏枯山水园林的重要设施。
亭子通常被建在适当的位置,提供一个休息和观赏的场所,使游客可以更好地欣赏园林的美景。
步道则可以引导游客穿越整个园林,欣赏不同角度的景观。
除了上述要素,枯山水园林的设计和观赏还需要考虑整体的布局和比例。
设计师需要根据园林所处的环境和条件,以及人们的审美需求,合理地利用空间,创造出一个和谐、平衡的园林景观。
枯山水园林的造园和观赏要素包括岩石、沙石、树木、水池、亭子和步道等。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布局,可以创造出一个具有禅宗和哲学意味的自然景观,让人们在其中体验到宁静、沉静和平和的感觉。
枯山水介绍

枯山水介绍枯山水是一种传统的日本庭院设计风格,其特点是利用石头、沙子、苔藓等自然元素来表现山水景观。
枯山水庭院常用于禅宗寺庙和私人住宅的庭院设计中,给人以平静、宁静的感觉。
在枯山水庭院中,没有繁华的花草树木,只有石头、沙子和苔藓,富有自然之美,令人心生敬畏。
枯山水庭院的特点在于其石景和砾石的运用。
石头在日本文化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被视为不朽的象征。
在枯山水庭院中,石头被摆放成山、石、水的形态,以表现出自然山水的景象。
这些石头的形状、大小、颜色都是有意为之,呈现出一种自然、朴素、极具艺术感的美感。
枯山水庭院中的砾石也是一种重要的元素。
砾石被运用得非常巧妙,用于模拟自然河流、湖泊等水体的形态。
这些砾石通常被摆放成波涛汹涌的形态,表现出自然水流的动态美。
而这些砾石的大小、形状、颜色等也都是有意为之,以表现出自然之美。
苔藓在枯山水庭院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苔藓被视为极具生命力的植物,它们的存在使庭院更加富有生机。
在枯山水庭院中,苔藓被运用在石头上,以表现出依附在岩石上的自然植物景观。
这些苔藓的颜色、形状也都是有意为之,以表现出自然之美。
枯山水庭院中,不仅有石头、砾石、苔藓等自然元素,还有一些小的装饰品,如小桥、小屋、小树等。
这些小的装饰品被运用得非常巧妙,以表现出自然之美。
枯山水庭院是一种非常特别的庭院设计风格,它融合了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艺术之美,给人以平静、宁静的感觉。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需要一个能让他们放松、减压的场所。
而枯山水庭院正是这样一个场所,它不仅是一种庭院设计风格,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枯山水的名词解释

枯山水的名词解释枯山水,最早起源于日本,是一种独特的园林造景艺术,被誉为“石头的诗意艺术”。
枯山水以石头、砂子、鹅卵石等元素结合,通过特定的布局和排列方式,再结合植物的点缀以及水池或者水流的运用,营造出一种富有禅意和和谐美感的景观。
它通常以抽象的形式表现出大自然的风景,强调自然元素的简约和极致,寻求一种深邃的艺术表达。
枯山水意味着寂静、空灵和禅定。
在构建枯山水的景观中,石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石头被视为园林中的主要元素,它们代表大自然的体现,具有象征意义和灵性。
在枯山水中,常常使用不同形状、大小、颜色和纹理的石头,通过巧妙的组合和摆放,创造出山、水、岛、洞或者瀑布等各种自然景观。
这些石头代表着山川、湖泊和大地,而砂子和鹅卵石则象征着水流或者海洋。
在枯山水中,除了石头和砂子,还有其他的元素使得景观更加丰富和有趣。
例如,苔藓、小草和低矮的植物可以点缀在石头之间,模拟出山川中的灌木丛。
每一株植物的选择和布置都非常重要,因为它们是整个景观的一部分,能够增加画面的层次和生机。
此外,枯山水中反映出四时变化的景观也是一大特点。
通过植物的更替和颜色的变化,枯山水可以传达出季节的变迁和人们对大自然的敬仰。
在观赏枯山水时,人们可以感受到一种安详的氛围和内心沉静。
像庭园一样,枯山水也承载了日本人对美学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它希望通过自然元素的呈现,引导人们放松身心,进入一种冥想的状态。
当人们凝视着枯山水的构成,感受石头的质感和形状,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思绪得以净化,内心得到平静。
在日本文化中,枯山水的存在也强调了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总结来说,枯山水是一种以石头、砂子等自然元素为主要构成,通过布局、排列和植物的点缀,营造出精致、深邃的禅意景观。
它通过简约的形式和富有象征意义的元素,引导人们沉浸其中,达到放松身心、寄托心灵以及追寻内在宁静的目的。
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枯山水不仅仅是一种园林设计,更是一种对自然、对人心、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独特表达,传递着人们对美感和平静的追求。
日本枯山水是个啥?

日本枯山水是个啥?意动禅发处,砂石起波澜。
什么是日本枯山水枯山水是日本特有的园林营造手法,简单者以石、砂组成,略微复杂者也不过石、砂、苔、木四物,材料和构成上非常简单,但思想内涵上却十分丰富。
枯山水不仅是现实意义上的“干枯”,更追求“枯槁”“侘寂”的审美内核。
以极度凝练的形式,以石喻山,以砂喻海,用石、砂、苔、木四物的组合,来象征大千世界,是日本禅宗进行参禅、观想的证道之物。
▲ 光明院波心庭(现代枯山水,重森三玲)中国园林与日本枯山水枯山水形式上,由日本传统的山水庭园发展而来,思想内容上又有禅宗文化的渗透。
日本传统的山水庭园主要是受中国汉唐风格的影响,而禅宗呢,又是我国南宋时期传入日本的。
以此来看,枯山水与我国传统园林相似度应该很高才对,但事实绝非如此,枯山水和我国传统园林在风格上、构成形式上和思想内涵却有着很大的不同。
▲ 京都弥生寺枯山水风格上:“万物自生听”与“太空恒寂寥”日本这片土地地震、海啸频发、山地众多,能够种粮食的耕地比较少,生活条件比较艰苦。
所以日本传统观念中,一直有“物之哀思”的情怀在。
这种情怀,表现在了枯山水的风格上面。
枯山水的“枯”,不仅仅是现实意义上没有水的干枯,更具有“枯槁”的审美意境。
▲龙安寺枯山水与中国园林做对比,中国园林追求的是,无限生机的轻灵飞扬,是“万物自生听”。
而枯山水则不然,它追求的是摒弃生机后,无穷的寂静与空,是“太空恒寂寥”。
▲ 苏州拙政园(图片来自苏州拙政园官微)除了日本传统思想中的“物哀”情怀之外,枯山水还受到了禅宗文化中“空”的影响。
当枯槁、寂静、摒弃生机之后,时间便会停止,个人的情绪也会消退,“老树白云,一鸟不鸣”。
如《心经》所言:“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这是“时间的凝固”“自然的无心”,由此便可以进行禅思了。
形式上:移天缩地与凝想物形我国最早的园林被称为“囿”,最远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通过字形也可以看出来,“囿”是将一片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人狩猎。
日本园林之美——枯山水

日本园林之美——枯山水------------------------------------枯山水又称假山水(镰仓时代又称乾山水或乾泉水),是日本园林独有的构成要素,堪称日本古典园林的精华与代表。
禅宗美学对于日本古典园林的影响非常深刻,几乎各种园林类型都有所体现,无论是舟游、回游的动观园林,还是枯山水、茶庭等坐观庭园,都或多或少的反应了禅宗美学枯与寂的意境。
不过这些庭园形式当中将禅宗美学的各种理念发挥到极至的,还是当属枯山水。
公元538年的时候,日本开始接受佛教,并派一些学生和工匠到古代中国,学习内陆艺术文化。
13世纪时,源自中国的另一支佛教宗派禅宗在日本流行,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园林开始摈弃以往的池泉庭园,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营造枯山水庭园,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
顶顶出名的“虎子渡”枯山水庭院,这座枯山水名字叫做——虎子渡,是日本枯山水庭园的代表作之一。
这里的对岸,就是净土的意思,这个过程就代表了修行的过程,如果不是看过介绍,任凭怎样的开悟也不会想到竟含有如此深远的涵义吧。
但是,就算不知道几块石头的故事,坐在枯山水前却会对人的心境产生神奇的效果,迷你的一处枯山水。
南禅寺方丈庭院的枯山水南禅寺如心庭的枯山水南禅寺南禅寺天授庵的枯山水。
林文月文:银阁寺庭园亦属枯山水,此园为足利义政晚年之别墅,作庭者系当时名家相阿弥。
庭中以银阁前堆砂成丘的“向月台”,及曲折绵延的“银沙滩”为主题,虽然洁白一色,却富于高低的变化。
(銀閣寺枯山水)銀閣寺 . 枯山水“向月台”呈圆锥形而削平其顶,底层最大部分,约需十人合抱。
(銀閣寺向月台)銀閣寺向月台真如堂的正式名称为“真正极乐寺”,寺内宽敞幽静,耸立着主堂、三重塔、观音堂等建筑。
主尊来迎阿弥陀念佛是京都六大阿弥陀之一。
(真如堂枯山水)位于日本和歌山县伊都郡高野町高野山的高野山真言宗总本山寺院。
很多日本的寺院都用这种枯山水风格设计满满的禅意

很多日本的寺院都用这种枯山水风格设计满满的禅意
枯山水是从镰仓时代至室町时代通过禅宗思想的发展形成的庭院样式,多运用于寺院。
没有水却隐喻水,用禅意来隐喻山水,其目的是“寻找原本的自我”。
禅本身没有形状,肉眼也无法看到,而寺院的僧侣们通过对禅的认识将自己的心境象征化,置换成某种形态来表现。
枯山水园林风格代表的山水景观主要由石头和沙子组成
例如,它通常看起来像一个白色的沙子或卵石作为一个水面,
如果有一座桥被在上面,那么隐喻的就是下面是水。
有时它表达了石头表面的图案的水流,抽象表现方式在寺庙中很好的推广开。
大部分寺庙使用之后,它开始演变成寺庙一个独立的花园。
日本的花园是建造在有山有水的地方,但是在胜山胜水的枯山水庭院出现以后,不用水就能够美化环境。
龙安寺石庭
枯山水的设计希望表现的是去除世间纷繁,留得宇宙真理。
它是曾经僧人对世界的内心体验,借由这种表现,对后世的僧人产生类似教化的意义,这就是枯山水的意义
瑞峯院(ずいほういん.
东福寺方丈庭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枯山水园林
日本艺术讲究精致,追求内在涵义胜于外表,知道这一点,就不难理解日本独有的枯山水为何被誉为日本庭院艺术的最高峰了。
顾名思义,枯山水并没有水,是干枯的庭院山水景观,在一些地方,枯山水庭院内甚至排除了草木。
其主要特点,是用山石和白砂为主体,用以象征自然界的各种景观。
如白砂可以代表大川、海洋,甚至云雾,石头则可寓意大山、瀑布等等。
初次认识枯山水,是在京都的银阁寺。
那时记者刚到日本不久,面对眼前出现的一片白砂地,还有里面堆砌起来的一个砂堆,我完全有理由将之理解成一片工地,材料就位正等待施工。
之后才知道,自己这样理解是何等的无知。
本来,和中国一样,日本的庭院艺术离不开水。
在日本,水有生命、丰穰、清静之意。
有了水,庭院因此润泽生辉。
只是当6世纪佛教传到日本,崇尚虚无的僧侣们开始在意境中觉悟出枯山水的味道来了,学着用石头堆砌出一些意境。
而在600年前的日本室町时代,日本人从中国的北宋山水画中汲取到更多的养分,遵循画中三远(高远、深远、平远)的表现手法,动手成就出较完整的枯山水庭院。
在这样的庭院中,我们见不到碧水细流,只有白砂与石头的各种组合,从中人们可以感受到海、岛屿,还有云海、孤峰,小桥、流水。
京都龙安寺中的庭院布景是日本枯山水的典型代表作之一,15块大小各异的假山分布在白砂之上,被理解成大海上的岩岛,也有人将之解读为在海上翻腾的蛟龙。
据说,15块石头位置巧妙,无论从庭院的哪一个角度观赏,都不能一次将它们尽收眼底。
典型的枯山水庭院几乎都集中在日本的古都———京都。
除了以上提到的京都龙安寺庭院及银阁寺庭院之外,还有数不胜数的著名的代表作,如东福寺的本坊庭院、西芳寺庭院、桂离宫庭院等等,而作为日本枯山水庭院的最高峰,则是京都大德寺大仙院庭院。
当时正值日本室町时代,是禅宗在日本最发达的时期,以禅意为原点的枯山水庭院开始深入民心。
日本枯山水发展至今,备受百姓欢迎,还有一个现实的原因,即其可以省略空间和降低成本。
这一点恰与日渐拥挤的现代都市的要求相吻合。
人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将这种艺术从寺院搬到现实社会中,在一些住家门前、公园里、展览厅内甚至越来越多的仿古餐厅中也不忘辟出一角,堆砌起独自的山水世界,既增加了艺术气氛,又拓展了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