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口服降糖药物的副作用
降血糖药物副作用

降血糖药物副作用糖尿病患者要坚持服药,这样才能有效控制血糖,但是降血糖药物副作用你知道多少呢?下面是为你整理的降血糖药物副作用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降糖药共同的副作用为低血糖。
α-糖苷酶抑制剂、双胍类及胰岛素增敏剂单独使用一般不会引起低血糖,但与其他药物连用时仍可能发生。
患者有可能会出现强烈空腹感、出冷汗、全身无力、心悸、手脚发抖、眼睛发花、头疼、发呆等现象,严重时会发生昏迷。
应口服碳水化合物或含葡萄糖饮料,严重时应立即注射葡萄糖。
双胍类双胍类的降糖药对肠胃的伤害较大,容易导致消化不良,严重时可能会导致酮尿和乳酸酸中毒。
单独用药不会发生低血糖。
磺脲类1、低血糖。
2、白细胞减少。
可出现嗓子痛,伴有寒战的高热,有口腔炎、全身酸懒等症状。
应去医院检查白细胞,如白细胞减少,则更换药物。
3、溶血性贫血。
尿呈黄褐色或红色,皮肤及眼睛有黄染,发热,颜面发白,疲劳无力。
苯茴酸类衍生物促泌剂增加体重。
单独用药基本不会低血糖。
α-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拜唐苹)等α-糖苷酶抑制剂除腹内气体增加外,其他不良反应较少。
胰岛素增敏剂水潴留,颜面和手脚浮肿,影响食欲体重严重下降时应停药。
GLP-1受体激动剂胰腺炎病史患者禁用本药。
降血糖药物的服用误区1、胰岛素依靠型糖尿病病人不宜单用口服降糖药,当然双胍类降糖药及拜糖平与胰岛素合用还是很有效的。
2、糖尿病孕妇应一律停用口服降糖药,以免目前血糖控制不佳,同时引起胎儿发育有异常。
因为口服降糖药能通过乳汁排泄,所以喂奶的女性也不要服用口服降糖药。
3、肝、肾功能不全者不用或慎用口服降糖药,口服降糖药全部都须肝脏代谢,大多数都要经肾脏排出,肝、肾功能不好的病人服用口服降糖药可能发生药物积累中毒或发生低血糖症,还可能进一步损害肝、肾功能。
4、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等病人使用口服降糖药效果很差,有些还可能加重酮症酸中毒或引起乳酸性酸中毒,最好不用。
口服降糖药最常见的副作用

口服降糖药最常见的副作用文章目录*一、口服降糖药最常见的副作用*二、口服降糖药有哪些*三、结语口服降糖药最常见的副作用1、磺脲类包括优降糖、达美康、糖适平、美吡达、格列美脲等。
此类药物的副作用主要是低血糖及体重增加,其它少见的副作用有皮疹、过敏反应、白细胞减少等等。
2、格列奈类包括诺和龙(瑞格列奈)、唐力(那格列奈)等。
其副作用也是低血糖,但发生率低而且程度轻,其它副作用罕见。
3、双胍类包括二甲双胍和苯乙双胍。
主要副作用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反酸等消化道反应,其它少见的副作用有乳酸酸中毒及营养不良性贫血。
乳酸酸中毒虽然罕见但后果十分严重,其症状表现为乏力、呼吸深快、意识障碍甚至昏迷,多见于服用苯乙双胍且合并心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而二甲双胍则极少引起乳酸酸中毒。
4、-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包括拜唐苹、倍欣等。
此类药物的副作用主要是胃肠道反应,如腹胀、排气增多,偶有腹痛、腹泻。
5、噻唑烷二酮类也称为胰岛素增敏剂,少数人服用后可导致水钠潴留,引起颜面及下肢浮肿、加重心衰。
此外,此类药物还可能引起肝功异常。
口服降糖药有哪些1、磺脲类降糖药主要作用是刺激胰岛素分泌,降糖作用为中等偏强,属于磺脲类的药品按每片剂量从小到大包括优降糖、美吡达(优达灵)、克糖利、达美康(格列齐特)、糖适平(格列喹酮)等等,其中优降糖作用最强,美吡达作用快而短,达美康和克糖利作用时间较长,糖适平可用于糖尿病肾病病人,各有特色。
2、双胍类降糖药主要作用是降低食欲,减少糖类的吸收,比较适合于较胖者服用,降糖作用也属中等,这类药物包括降糖灵(苯乙双胍、DBl)、二甲双胍(二甲双胍片、美迪康、迪化糖锭、格华止)。
降糖灵价格便宜,但因其副作用比较大,已不常用。
二甲双胍副作用小。
3、-糖苷酶抑制剂属于第三类口服降糖药,主要有拜糖平和倍欣等,这类药作用与前两种不太一样,主要是抑制糖类的分解,延缓葡萄糖的吸收而降低餐后血糖。
4、胰岛素增敏剂主要是增加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从而提高胰岛素的利用率而发挥作用的。
口服降糖药使用方法

口服降糖药使用方法下面就将各类口服降糖药的功用特点及用法介绍如下,供糖尿病患者选用时参考:一、磺脲类药物治疗效果:大多数Ⅱ型糖尿病患者开始应用时有效,空腹及餐后血糖可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可下降1%~2%,随着疗程的延长,效果渐差。
5年后,约半数患者还能保持满意的血糖控制。
副作用:最主要的副作用是低血糖,其发生往往不像胰岛素引起的那样容易早期察觉,且持续时间长,严重时可导致永久性神经损害。
年老体弱、长效制剂用量偏大可发生严重低血糖甚至危及生命。
磺脲类药物种类:第一代:甲磺丁脲D860、氯磺丙脲。
这些药物降糖作用弱,用量大,现已较少使用,但价格便宜,经济条件差的患者仍可使用。
第二代:较常用的有以下几种:优降糖:价廉、应用广,降糖作用明显,为长效降糖药。
达美康:为中效降糖药,降糖作用温和,较少引起严重低血糖副作用。
美吡达与糖适平:均为短效制剂,作用时间短,因此不易造成低血糖反应,老年人服用比较安全。
缺点是服用次数须增加。
糖适平又称为“糖肾平”,主要在肾脏代谢,约95%有胆汁排出,可用于肾功能不全者。
亚莫力:是新一代磺脲类降糖药,与优降糖相比,降糖作用快且持久,促胰岛素释放的作用更快,仅有轻度低血糖反应。
二、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瑞格列奈:即诺和龙,单独应用低血糖发生较少,与二甲双胍合用降糖效果明显优于两药单用,但须注意避免较重低血糖。
此药能快速使胰岛素释放,有利于控制餐后高血糖,便于病人就餐时服用。
主要的副作用为轻度的低血糖。
主要经粪胆途径排出,无肾毒性。
三、双胍类降糖药主要有降糖灵苯乙双胍、降糖片二甲双胍。
适应症:Ⅱ型糖尿病、肥胖、高胰岛素血症者可首选此类药物;磺脲类继发失效的可改用或加用此类药物;Ⅰ型糖尿病用胰岛素治疗血糖不稳定者也可服用此类药物。
副作用:最常见的是消化道反应如口苦、口中有异味、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饭后服用可减少这些反应,最重要的是乳酸中毒。
偶有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斑疹,停药后即可消退。
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04
抑制葡萄糖异生(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05
抑制或延缓葡萄糖在胃肠道吸收。
胰岛素增敏药物-双胍类
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病人。
1型糖尿病病人在使用胰岛素过 程中血糖波动较大者,加用双 胍类药物有利于稳定血糖。
适应症:
单用磺脲类药物不能良好控制 的2型糖尿病病人。
对胰岛素不敏感的病人。
胰岛素增敏药物-双胍类
02
03
服药时间:阿卡波 糖在吃第一口饭时 嚼碎服用效果较好。
伏格列波糖在饭前 10分钟内服用效果 较好。
演讲完毕,感谢观看
谢谢!谢谢!
禁忌症
因双胍类药物易致胃肠道反 应和高乳酸血症,因此
禁用或慎用于肝肾功能不全、 低血容量休克、心力衰竭、 肺部疾病等缺氧血症病人。
胃肠道疾病患者慎用。
凡不适宜单独用磺脲类药物 治疗的情况,也不适宜单独 用双胍类药物治疗。
胰岛素增敏药物-双胍类
副作用
肠道反应,如口干苦、厌食、恶心、呕吐、腹泻、 口腔有金属味等,减少剂量和饭中、饭后服用可以 减轻症状。 分病人有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红斑、荨麻疹。
病人出现水肿的机率为15%,两
者合用可以使一些无明显心脏病
的病人出现心衰。所以对于糖尿
病病史超过10年以上,年龄在70
岁以上的病人,最好不与胰岛素
合用。
胰岛素增敏药物-格列酮类
常用药物:
罗格列酮 吡格列酮
服药时间:
饭前饭后服用均可
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作用机制:
在小肠内抑制a-葡萄糖苷 酶,阻止和延缓葡萄糖的 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
4
对胰岛素抵抗或不敏 感,胰岛素每日需要 量虽超过30u,也可 试着加用磺脲类药物
糖病患者的药物副作用与处理方法

糖病患者的药物副作用与处理方法糖尿病患者的药物副作用与处理方法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身体无法正常利用或产生足够的胰岛素,导致血糖水平异常。
为了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通常需要依赖药物治疗。
然而,药物治疗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不便。
本文将重点介绍糖尿病患者常见的药物副作用以及处理方法。
一、口服药物副作用及处理方法1. 乏力和虚弱感:口服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等可能引起乏力和虚弱感。
处理方法包括适量调整药物剂量、饮食调整,确保摄入足够的营养,同时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的代谢能力。
2. 消化不良:部分口服降糖药物会引起消化不良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患者应在饮食方面特别注意,减少摄入高脂、高糖食物,避免过度饱食。
如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调整药物。
3. 味觉改变:部分口服降糖药物可能引起味觉改变,如口干、苦味,食欲不振等。
建议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如果影响食欲,可选择食物口感较好的食品,增加摄入的食欲。
4. 低血糖:某些口服降糖药物如磺脲类药物可能引起低血糖,表现为头晕、出汗、心悸、乏力等症状。
在出现低血糖症状时,患者应及时摄入一些高糖食物如果汁、糖果等,快速恢复血糖水平,避免严重低血糖导致的意外发生。
二、胰岛素治疗副作用及处理方法1. 注射部位刺痛和红肿:胰岛素注射时有时会出现注射部位刺痛和红肿的现象。
处理方法包括轮换注射部位,避免在同一部位频繁注射,同时选择合适的注射技巧。
2. 皮下脂肪萎缩:长期进行胰岛素注射可能导致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影响药物吸收。
建议定期改变注射部位,避免在同一部位连续注射,同时可咨询医生,调整注射剂量和频次。
3. 体重增加:由于胰岛素促进葡萄糖代谢和脂肪合成,长期使用胰岛素可能导致体重增加。
处理方法包括控制饮食,限制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并根据医生建议合理调整胰岛素剂量。
4. 心血管风险增加:某些胰岛素治疗可能增加心血管风险,如导致血压升高、血脂异常等。
基层常用的口服降糖药

基层常用的口服降糖药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逐渐趋于便捷和高效。
而这种快速节奏的生活方式往往伴随着很多慢性疾病的发生,其中最为常见的疾病就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反应不良导致的高血糖症,糖尿病的患者呈现呼吸急促、心悸、口渴、多尿、多饮和多食等症状。
糖尿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十分严重,如果不及时治疗常常导致失明、足部坏疽、肾功能不全等严重后果。
对于糖尿病患者,除了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之外,选择合适的口服降糖药也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基层诊所常用的口服降糖药品有磺脲类药物、二甲双胍和α-糖苷酶抑制剂等。
虽然这些药物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但它们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同的适合对象。
磺脲类药物是一类早期使用的口服降糖药物,效果显著且价格低廉,被广泛用于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它们通过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来减少血糖水平。
但是,这类药物的副作用较多,如低血糖、恶心、呕吐、头晕等,特别是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需要慎用。
二甲双胍是近年来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口服降糖药物,通常在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的早期治疗中使用。
这类药物能够促进肝细胞在胰岛素的作用下合成糖原,减少糖原的分解并提高细胞对血糖的利用率。
由于其不会引起低血糖,因此被广泛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
此外,二甲双胍还能够帮助减轻糖尿病患者的肥胖状况,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但是,长期使用二甲双胍可能会导致维生素B12的吸收不足和乳酸中毒等副作用。
α-糖苷酶抑制剂是一种能够减缓肠道吸收葡萄糖的药物,适合于轻度和中度糖尿病和葡萄糖耐受不良的患者。
这类药物通常被建议在餐前服用,以增加葡萄糖转化为葡萄糖和蔗糖的时间。
虽然这种药物不会引起低血糖,但它们的副作用包括腹泻、肠胀气和腹痛等。
由此可见,基层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各有优劣,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建议每位糖尿病患者注意日常饮食、运动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定期到医生处检查血糖、肝功能等指标,以更好地控制病情。
使用降糖药物的注意事项

使用降糖药物的注意事项对药物的副作用的认识药物说明书上药物副作用一栏中会写出许许多多的副作用,这是实事求是的作法,告诉大家要细心观察,有问题及早找医生诊治。
但某个药物的副作用是在极少数人中出现,病症很轻,对身体影响不大,才能批准在医疗市场上市。
所以,尽管说明书上写着很多的副作用,大可不必担忧,而那些标榜无副作用的药物,反倒不可相信。
熟悉药物名称每种药至少有两个名字,药名和商品名,有的还有一个化学名。
药名只有一个,是世界统一的,但不同厂家生产同一种药可起不同的商品名。
用降糖药要了解药物禁忌如果排泄某种药物的脏器有障碍,这种药就不能用,否那么会引起药物在体内的蓄积,降糖药蓄积可以造成低血糖,肾功能不全者用苯乙双胍(降糖灵)产生的乳酸排不出去会引起乳酸性酸中毒。
所以,当第一次看病的时候,首先要检查肾功能和肝功能,保证用药的平安。
进食量准确生活有规律是调整降糖药的前提。
没有患糖尿病的人,自身分泌的胰岛素可以随着进食量的大小引起血糖的上下来分泌,使血糖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糖尿病患者那么不行。
外源注射胰岛素的剂量和口服降糖药的剂量是在科学饮食、运动和正常的生活工作的根底上摸索出来的,摸索出来的降糖药剂量不会随着血糖波动而变化,所以进食量准确,生活有规律是调整降糖药的前提。
不吃饭不用降糖药有人因某些原因吃不下饭或不吃饭,总认为药是治病的不能不吃,但如果吃了降糖药不吃饭或吃的量不够,易发生低血糖,所以当主食吃的量不够应减少降糖药的剂量,主食的量恢复以后再恢复原降糖药的剂量。
降糖药应从小剂量开始使用任何降糖药的使用一定要从小剂量开始,第一次为投石问路,经过一段时间药物的积累作用到达最终稳定结果后,根据血糖监测的情况进行调整,逐渐增加药物剂量,直至把血糖控制到理想程度。
此时的药物剂量可在一段长时间内不再改变,血糖偶尔高不要轻易增加降糖药的剂量,要寻找原因,针对原因解决问题。
调整口服降糖药的周期任何药物都有它的作用顶峰时间和作用消失时间,我们把药物作用减少到一半的时间叫做半衰期,5个半衰期后可认为药物根本排出体外,长期用药,还有药物的积累效应。
扫除口服降糖药的三大误区

用不 了多久 ,血 糖 的水 平又 会 “ 起 伏 不定 ”。
这 是 因为血糖 水平 转 为正 常是 药物 治疗和 生活
干预协 同作 战 的结 果 ,并 没有 去 除病 因。要做 应 用原则 一般 是 :同一类 药 的不 同药物 之 间避
好 打持 久 战的思 想准 备 ,也 只 有如此 ,糖尿 病 免 同时应 用 ;不 同类 型 的药物 可 以两种或 三种
在血 糖 已获 得 良好 控制的情况 见于 个别患 者 ,并且在停 药后
就 目前治疗水平来看 ,糖尿病 尚无法根治 , 某 些病 情较 轻 的糖尿 病患 者 ,经 过一 段 时间 的 药 物治 疗 和生活 干预 ,临 床症状 暂 时消 失 ,甚 至 不用 药也 可将 血糖 维持 在正 常范 围 ,患者 就
法是 完全错 误 的。有 类似 经历 的患 者会 发现 ,
1 走出 误区
扫除口服降糖药的三大误区
现在对于糖尿病的治疗 ,很 多患者都会选择 生 根 据 你 的 患 病 时 间 、症 状 ,正 在 服 用 的 降
注 射胰 岛素或者 选择 口服 降糖 药。但 是很 多患 糖 药 物 、服 用 的 时 间 、剂 量 ,近 期 的 血 糖 变 者 在服 用 口服降糖 药 的时候 会 出现没 效果 或者 化 等 详 尽 描 述 ,才能 有 的放 矢 地 制 定 正 确 的 病 情 更严 重 的情况 ,这是 为什 么 呢 ?其实 都是 治 疗 方 案 以及 后 续 方 案调 整 。 因此 ,糖 尿 病
三 . 一种 药物 降糖效果不好 ,就用两种 不少患者认为 ,服用一种降糖 药物血糖 控制 物 一起 服 用 ,以达 到 一个 “ 累加 效应 ”。殊 不
知 盲 目联 合 用药 ,不但 不能增 加 药效反 而使 药 物的 “ 副 作用 ”累 加。临床 上 主张 的药物 联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认识口服降糖药物的副作用
一. 口服降糖药物有哪些副作用?
常言道“是药三分毒”,也就是说任何药物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降糖药物也不例外。
临床常用的降糖药分六大类,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各类降糖药物有哪些副作用:
1、磺脲类:此类药物的副作用主要是低血糖及体重增加,其他少见的副作用有皮疹、过敏反应、白细胞减少等。
2、格列奈类:其副作用也是低血糖,但发生率低而且程度轻,其他副作用罕见。
3、双胍类:二甲双胍常见副作用有食欲不振、恶心、反酸、上腹不适等消化道反应,其他少见的副作用有维生素B12缺乏以及由此引起的“营养不良性贫血”。
4、α-糖苷酶抑制剂:此类药物的副作用主要是胃肠道反应,如腹胀、排气增多,偶有腹痛、腹泻。
5、胰岛素增敏剂:少数人服用后可导致水钠潴留,引起颜面及下肢浮肿、加重心衰。
此外,此类药物还可能引起肝功异常及骨质疏松。
6、DPP-4抑制剂:此类药物比较安全,单独应用不增加低血糖风险,不增加体重。
7、SGLT-2抑制剂:此类药物对肝肾无影响,主要缺点是会增加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发生风险。
在降糖药物引起的各种副作用中,最常见的当属低血糖,轻度低血糖会出现心慌、出汗、有饥饿感症状,而严重的低血糖可以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其次是胃肠道反应,而其他方面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比较少见。
糖尿病友最担心的问题是:“长期用药究竟会不会损害肝肾?”一般说来,降糖药物本身不会对肝肾造成直接损害。
那么,为何有些降糖药物说明书上特别注明“肝肾功能不良者禁用”?
这是因为这些药物都要经过肝肾代谢,如果患者原本存在肝、肾疾患,用药后势必会加重肝、肾的负担,导致肝肾功能进一步恶化,同时还会影响药物的代谢与清除,引起药物蓄积中毒。
二. 如何防范降糖药物的副作用?
1、知己知彼,合理选药。
要熟悉各类降糖药物的作用机制、药效特点、副作用、适应证与禁忌证,结合患者自身的具体病情,合理选用药物。
例如:
慢性缺氧、肝肾功能不全、严重感染、重度贫血以及做造影检查的病人忌用“双胍类药物”;
心衰浮肿、活动性肝病以及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忌用“胰岛素增敏剂”;
慢性肠炎、腹泻、腹部手术恢复期以及疝气患者忌用“α—糖苷酶抑制剂”;
妊娠期女性除双胍类药物以外,其他各类口服降糖药物原则上应当忌用。
2、用药严遵医嘱。
一定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切勿为了追求快速显效而盲目加大用药剂量;不要轻信广告宣传,自行选购药物或把保健品当药品服用;用药期间,应注意观察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定期监测肝肾功能等相关指标。
3、预防低血糖。
饮食方面,患者一定不能过度节食,注意定时定量进餐、适时加餐。
尽量不要选择强力、长效口服降糖药,而且用药一定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
在各类降糖药当中,只有胰岛素促泌剂(主要指磺脲类、格列奈类)才会导致严重的低血糖,其余各类药物在单独使用时很少引起低血糖。
对于低血糖风险较大的糖尿病患者(如老年人以及脆性糖尿病患者),应尽量选择低血糖风险较小的降糖药物。
4、注意服药时间。
双胍类药物最好在餐中或餐后服用,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消化道反应。
由于二甲双胍肠溶片比普通片消化道反应轻,也可在餐前服用。
5、肾功能不好的病人更要谨慎选药。
对于已经出现肾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最好选择通过胆道而不通过肾脏排泄的药物,这样就不会加重肾脏的负担。
当然,对于严重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原则上应禁用一切口服降糖药,改用胰岛素治疗。
6、密切监测肝功能。
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同时存在脂肪
肝及肝功异常。
对于这类病人,在用药期间要严密监测肝功能。
如果转氨酶越来越高,就及时停药,改用胰岛素,必要时可给予保肝治疗。
7、尽量联合用药。
一般说来,药物副作用与用药剂量呈正相关,药物剂量越大,其副作用也相应增加。
而采取联合用药,可以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减少每一种药物的使用剂量,大大减少药物副作用。
8、循序渐进用药。
部分糖尿病人在最初服用糖苷酶抑制剂、双胍类等药物时,部分患者会出现食欲减退、腹胀、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个别患者甚至因此而被迫停药。
一般说来,胃肠道对药物的适应和耐受需要一个过程。
在使用这类药物时,一定要从小剂量开始,经过1~2周逐渐增加至治疗剂量,倘若一上来就足量给药,病人往往难以耐受。
此外,根据不同类型药物的特点,还有些细节要特别留意。
如服用SGLT-2抑制剂时,一定要注意多喝水,以减少尿路感染的风险。
迄今为止,糖尿病尚不能彻底根治,这意味着一旦得病,患者便需要长期甚至终身用药。
客观地讲,但凡药物都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的治疗作用,也存在一定副作用,绝对安全的药物是不存在的。
对待药物副作用这个问题,患者既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随意滥用,而是要权衡利弊,谨慎选用。
只有知己知彼,合理用药,才能确保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