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嘉图的理论

浅谈李嘉图的理论
浅谈李嘉图的理论

浅谈李嘉图的经济理论和思想

经济思想史主要讲述了西方经济思想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在其经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得不说这是一条无比辉煌的长河,虽然由这条长河发展而来的资本主义经济给人来带来过很多灾难,但是它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的作用却是无法估量的。而在这发展的进程中总是缺不了众多优秀人才的推动和贡献,可以说,他们才是真正使这些经济思想发展的主力军!在这些人中,我想谈谈关于李嘉图的思想!

一、生平:李嘉图出生于1772年,1823年由于耳部感染而不幸去世,他生于一

个犹太人家庭,家庭富裕,14岁在其父亲开办的股票交易所任职,21岁开始当证券经纪人,短短几年成为百万富翁,成为“有史以来最富有的经济学家”.从1814年开始研究经济学问题,1817年出版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成为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他在古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采用了今天的西方经济学仍在沿用的一套分析方法,建立了一个比较严密的分析模型,分析的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规律,尤其是它的长期趋势,将经济自由主义的信念加以极大的发挥,并且对包括马克思在内的的后世经济学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一般认为古典经济学家在他这里达到了巅峰!

二、李嘉图的经济学研究方法和范围

1、研究方法:李嘉图纯粹的采用演绎方法,对经济对象进行抽象,通过推理进行分析。用严格的逻辑来把经济整体简化为几个变量,然后再通过许多分析工具并设立大量的假设条件来推出结论,也好比是把复杂的问题分为几个步骤来在不同的条件和场景下找出解决办法!这种分析方法被许多经济学家沿用至今,被比喻为“奥卡姆剃刀”:将论题简单化,认为“若无必要,勿增实体”,应把所有无现实根据的“共相”一剃而光。在对经济学问题分析时,他采用的工具和假设有:○1劳动成本理论,○2货币中性,○3劳动-资本比率不变,○4制造业收益不变,农业收益递减,○5充分就业,○6完全竞争,○7经济人,○8马尔萨斯的人口法则,○9工资基金说。

2、研究范围:他主要关心的是国民财富的增长以及产品相对价格的决定问题,他将经济学的主要目的视为研究决定收入分配的法则,通过研究决定收入分配的法则,然后转入国民财富的增长和相对价格的决定。即:他研究的是收入分配的功能。李嘉图探讨的是,在由取得利润的资本家、取得工资的工人以及取得地租的地主这三个阶级构成的社会中,这三个阶级的收入份额的变化,如何影响国民财富和相对价格。为了实现这个研究目的,首先要解释利润(利息)、工资和地租。他主要关心的是收入分配的变化对资本积累率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三、李嘉图的主要经济理论和思想

1、地租理论:地租被李嘉图视为阻碍经济的首要因素,他分析地租的基本原理是土地收益递减规律。而地租之所以存在,是因为:○1肥沃的土地是稀缺的;○2土地收益递减。土地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状况不变的情况下,对一定面积土地追加资本和劳动,超过某一限度其追加部分所得收益随投入的增加而减少。它是后来边际生产力理论的基础,这个理论从供给方面解释了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由于土地数量固定,所以对食物需求的增加将导致价格(和地租)的提高,但食物的供给量没有增加。也就是说,地租是由价格决定的,而不是决定着价格。所以,谷物的高价不是因为高地租,而相反:高地租是由于谷物的高价!

2、价值理论:李嘉图的价值理论关心的是相对价格,但是却并不是要解决相对价格的决

定问题而是导致相对价格变化的原因,想找到一个比较相对价值的价值尺度!

(1)、劳动价值论。李嘉图在其《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说:“商品的价值或其所能交换的任何另一种商品的量,取决于其生产所需的相对劳动量,而不取决于付给这种劳动的报酬的多少”。他强调价值是取决于生产中的劳动投入,而不是工资,他没有陷入斯密用付给劳动者的工资来度量必要劳动时间的循环论证!他认为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前提,但使用价值又不是交换价值的源泉。也就说我们今天所说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价格销售,是因为存在对这种商品的需求,但需求并非价值尺度。商品之所以有交换价值,原因有二:○1它们是稀缺的;○2.在商品的生产中投入了一定量的劳动。

(2)、解答劳动价值论的难题。李嘉图明确了商品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劳动量要用劳动时间来衡量,而不是用工资衡量。因此,要解决劳动量的衡量就必须解决下面的问题:○1劳动熟练程度的差异;○2资本品;○3地租;○4利润。

3、分配理论:在李嘉图的分配理论中,最重要的是解释利润率的变化,从而解释经济增长。他认为,长期来看,利润率趋于下降,他分析的起点是一个新兴的经济体,其特征是高利润率。由于利润是资本的源泉,高利润率就意味着高资本积累率,高资本积累率抬高了工资,结果是人口增加,人口增加则需要更多的农产品,从而土地的耕种面积扩大,这就导致了地租的提高,而地租的提高意味着它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增加,利润相应减少,利润减少后,资本积累也减少。这个过程将逐渐使利润率等于零,资本积累停止。到了这个时候,整个经济体系的运动就停止了:利润为零,没有资本积累,从而没有经济增长,人口增长停止,工资停留在维持劳动者及家庭生存的水平,不过有一个较高的地租。这种状态也被称为古典静止状态!按此来看谷物法,由于限制谷物进口抬高了英国国内谷物的价格,谷物的耕种面积扩大,导致地租提高,这就等于是破坏了资本积累,从而阻碍了经济增长!

4、比较优势理论:在李嘉图之前,斯密就用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拥有的绝对优势论证了国际分工以及自由贸易的好处:各国专事自己拥有绝对成本优势的产品的生产,通过这种国际分工和交换,各国的劳动生产力都得到提高,同时也可以买到价格更低的国外产品。而李嘉图的分析比斯密更进一步,解决了斯密的理论留下的问题:如果一国在任何产品生产上都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如何参与国际分工?;李嘉图认为,各国应该以相对成本或比较成本来判断自己的优势。在任何产品生产的绝对优势成本都处于劣势的国家,不同产品的劣势也是有大有小的。一国应该选择比较优势大或比较劣势小的商品,专业化生产,并在这种国际分工格局下开展国际贸易,也就是在国际分工中,应该遵循的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

上述是李嘉图的主要理论和思想,他所用的研究经济学的演绎方法,虽然把复杂的事物或一个整体分解成几个小的步骤或部分,能够简化分析,更利于我们认识事物、分析问题和得出结论,但是这样却可能造成对事物或整体的认识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概念,也肯能造成忽略一些因素,造成分析的失误,但是我们如果结合多种方法,区别对待我想就可以避免这种缺陷!关于他的地租理论,土地收益递减规律为后来的边际生产力理论奠定了基础,地租由高谷物价格决定,但是按照现在来说,谷物的价格一般都有国家的宏观调控,而起谷物的价格弹性很小,我觉得一般来说是不会造成所谓的高谷物价格的,按照李嘉图的理论也就不会有高地租,没有高地租就不会破坏资本积累也就不会有阻碍经济,但是现在拿中国来说,我觉得所谓的地租就是有关农业及农产品的一系列税收,而这些都是由国家控制的,一般也不会随着谷物的价格而变化,所以李嘉图的这个理论对现在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对于他的价值理论,李嘉图在阐述劳动价值论的时候排除了那些非可再生、完全由稀缺性决定其价值的产品,这些东西或许没有实际使用价值,只因为其稀缺,具有观赏价值或收藏价值而被人们大量需求,从而产生交易,而李嘉图却只分析了那些可再生的、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出来的制成品,我认为这是个很失误的错误,完全不应该犯的。还有他主要关心相对价格的变化,

但是却没有研究供求对价格变化的影响,我觉得这是个致命的错误!他不该忽略供给的影响,而去考虑别的因素!关于分配理论,我觉得他研究的范围和眼光太狭窄,好像只是在讲利润、工资、地租在资本家、劳动者和地主之间的流动关系,而没有涉及到更大的范围,从整个国民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高度看待资金的流动和分配,这是不适用于现代社会和当今的经济发展的!关于比较优势,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理论,它不光有利于促进分工的国际化,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且,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来安排本国的产品生产可以优化本国的生产要素资源,使本国的财力、物力、人力得到优化的分配,这就等于是把一个国家的优点发挥出来而避开了缺点。从贸易的角度来说,如果两个国家都是根据本国的比较优势来生产产品从而根据这个来确定需求而从事贸易,这就更有利于促进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因为这种贸易关系国家与国家之间得到的利益都是本国所必须的,而且所得利益是最大的,这就更容易加强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我认为按照这种理论建立的贸易关系是对世界和平有很大好处的!但是,也应该看到,倘若一个国家它不擅长的是生产生活必需品,比如非洲或中东一些国家的国内自然条件不好,缺水或者不利于生产粮食,那样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它就应该把自己的力量用到生产粮食以外的领域而通过贸易来获得粮食,但是这在现实中是很危险甚至是完全不能这样的,因为倘若一个国家的生活必需品的供给全部掌握在了别的国家手中,这势必会影响到这个国家的安定和内政的自主,这就存在不公平,而且也许可能导致侵略了,所以我觉得比较优势理论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生产领域的,有些领域是不能完全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去安排的。当然,这个比较优势理论也是适用于本国内的生产的以及我们的生活安排的,比如我们可以按照比较优势理论来安排国内的资源,使其得到最好的利用,利用比较优势理论来进行企业的合作等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上就是我对李嘉图的理论和思想的一点肤浅的理解和看法!

第三讲李嘉图的理论贡献

第三讲李嘉图的理论贡献 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之一,也 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李嘉图 早期是交易所的证券经纪人,后受《国民财富的性 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的影响,激发了他对经济学 研究的兴趣,其研究的领域主要包括货币和价格, 对税收问题也有一定的研究。李嘉图的主要经济学 代表作是1817年完成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书中阐述了他的税收理论。1819年他曾被选为下院议员,极力主张议会改革,鼓吹自由贸易。李嘉图继承并发展了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他认为限制国家的活动范围、减轻税收负担是增长经济的最好办法。 一、时代的产物 1、李嘉图生活年代的英国社会状况 产业革命使英国实现了由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转变,极大地推动了英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在此过程中,工业资产阶级一方面迫切需要增加资本积累,以扩大生产规模;另一方面迫切需要实行自由贸易,以便在国际市场上顺利实现商品的价值,获得更多的利润和廉价的原材料。 由于“谷物法”的存在,国外廉价的谷物进不来,致使国内市场谷物价格昂贵,这一方面提高了雇佣工人的货币工资,另一方面提高了地租,致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减少。同时,谷物价格的提高必然带来商品成本的上升,这不利于降低英国产品价格,提高英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社会状况对经济理论发展提出的要求 19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消除封建贵族的影响,取消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废除“谷物法”,发展自由贸易。时代的发展,呼唤新理论的出现。 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 1、财富增长的条件 李嘉图认为增加资本积累是实现财富增长的必要条件。 由于他认为一个国家的总收入分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部分,而积累资本来

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以及对我国经济的指导意义

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以及对我国经济的指导意义 摘要:大卫李嘉图作为一位杰出的经济学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思想,比较优势理论无疑是他经济思想理论中极其重要的一点,自李嘉图提出比较优势理论以来已有200多年的时间,在这过去的时间里各国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发展自己的本国工业,同时也促进了世界经济自由化的发展,提高了生活水平。我国自建国以来也充分发挥自己在劳动力方面的优势,发展自己的工业。我国也适时根据我们国际比较优势的变化来调整我们的经济政策。随着时代的变化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也存在这一些不足,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一些经济学家赋予了比较优势理论新的内涵。 关键词:比较优势经济思想经济发展意义 一、比较优势理论提出的背景 由于两个国家刚好具有不同商品生产的绝对优势的情况是极为偶然的,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1815年英国政府为维护土地贵族阶级利益而修订实行了“谷物法”。“谷物法”颁布后,英国粮价上涨,地租猛增,它对地主贵族有利,而严重地损害了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昂贵的谷物,使工人货币工资被迫提高,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削弱了工业品的竞争能力;同时,昂贵的谷物,也扩大了英国各阶层的吃粮开支,而减少了对工业品的消费。“谷物法”还招致外国以高关税阻止英国工业品对他们的出口。为了废除“谷物法”,工业资产阶级采取了多种手段,鼓吹谷物自由贸易的好处。而地主贵族阶级则千方百计维护“谷物法”,认为,既然英国能够自己生产粮食,根本不需要从国外进口,反对在谷物上自由贸易。这时,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找到谷物自由贸易的理论依据。李嘉图适时而出,他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提出了著名的比较优势原理。这是一项最重要的、至今仍然没有受到挑战的经济学的普遍原理,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经济解释力。他认为,英国不仅要从外国进口粮食,而且要大量进口,因为英国在纺织品生产上所占的优势比在粮食生产上优势还大。故英国应专门发展纺织品生产,以其出口换取粮食,取得比较利益,提高商品生产数量。 比较优势理论是在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根据比较优势原理,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处于劣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处于优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优势的程度不同,则处于劣势的国家在劣势较轻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处于优势的国家则在优势较大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两个国家分工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其处于比较劣势的商品,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这就是比较优势原理。也就是说,两国按比较优势参与国际贸易,通过“两利取重,两害取轻”,两国都可以提升福利水平。 二、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条件 (1)假定贸易中只有两个国家和两种商品(X与Y商品),这一个假设的目的是为了用一个二维的平面图来说明这一理论。 (2)两国在生产中使用不同的技术。技术的不同导致劳动生产率的不同进而导致成本的不同。 (3)模型只假定在物物交换条件下进行,没有考虑复杂的商品流通,而且假定1个单位的X产品和一个单位的Y产品等价(不过他们的生产成本不等)。 腹有诗书气自华

《绝对成本理论与比较成本理论》教案

《绝对成本理论与比较成本理论》教案 [教材分析]: 《绝对成本理论与比较成本理论》是《国际贸易基础知识》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是这一本教材重点章节。第三章内容是从对外贸易产生与发展来看,把各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基本分为两大类型,即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而绝对成本理论、比较成本理论是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理解掌握绝对成本理论和比较成本理论有助于学生理解各国之间为什么要进行国际贸易,为什么要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但教学内容理论性太强,学生会感到抽象、深奥、枯燥、难懂,在教学过程中,将通过案例、计算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理解并运用于实践。[教学设计思路]: 一、从案例中得出分工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进一步引入到分工也存在于国与国之间,通过计算证明绝对成本理论 三、总结绝对成本理论的局限性,进而引出比较成本理论,并计算演示 四、对比“绝对成本理论”与“比较成本理论” 五、通过学习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和择业观,做好职业规划 [教学目的]: 1、重点理解并掌握绝对成本理论、比较成本理论 2、掌握绝对成本与比较成本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培养分工合作精神,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绝对成本与比较成本理论难点:运用绝对成本与比较成本理论计算国际分工带来的好处[教学方法]: 案例法、比较法、发现法、计算演示法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 [教学课时]: 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案例: 小故事: 在美国东部住着皮尔先生和他的太太,一清早,他们被日本生产的索尼牌闹钟叫醒的。梦中他正在考虑应该买一辆德国生产的车还是购买一辆日本生产的车。在皮尔先生家里,每天的早餐是

(生产管理知识)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第2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古典贸易理论以李嘉图(Ricardo)的比较优势理论为代表。但在此之前,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李嘉图之前的主要贸易理论。2.1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流行于十七和十八世纪的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其主要观点在于:贵金属(金银)是唯一的财富,因此国家富强的标志在于金银的多寡;反映在国际贸易上,一国走向富强的根本手段在于保持出超(出口大于进口)。 由于全世界作为一个封闭经济,其贸易必须平衡,因此一国出超必有他国入超,因此重商主义者认为:一国更富强必以他国更贫弱为代价。 与重商主义者相反,自从亚当·斯密之后直到现在,人们衡量国家财富并不主要以金银的存量,而是以商品生产能力、自然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等等。 虽然现在人们普遍认为重商主义者的贸易观点是极其片面的,但是,即使以现代观点看来,重商主义至少也有以下三个可取之处。(1)重商主义文献多是献给当时统治者的,有了更多黄金,统治者可维持更强大的陆军和海军以占领更多的殖民地。(2)一国流通中黄金增加,货币供给增加,商业更增活力;(扩张性

货币政策)(3)鼓励出口,抑制进口,国民收入增加,失业率降低。(积极财政政策) 2.2 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 斯密(Adam Smith )认为,国际贸易并不是一个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相反,国际贸易应该是互利的(mutually beneficial)。斯密是从他的绝对优势理论展开对此的论述的。 当A 国在商品X 上的生产率较B 更高,则称A 国在商品X 上具有比较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以X a 表示A 国在X 商品上的生产率,而X b 表示B 国在X 商品上的生产率,那么如果A 国较B 国在商品X 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充分必要条件为: X X a b > 绝对优势还可以商品的单位生产成本来表示。 我们以一个221??模型来说明绝对优势理论。所谓221??,是指我们的模型只涉及两个国家、两种商品和一种要素。 假设两个国家是美国和英国,两种商品是小麦(单位:bushel )和布(单位:yard),一种要素指劳动(单位:man-hour )。下表表示一单位劳动能够生产的小麦和布。 表2.1

浅谈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

浅谈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 高岩峰 国际经济与贸易2010306202310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产生的原因和历史背景,简要说明了比较成本理论的思想和核心,阐述了此理论的优点与不足,说明了其现实意义,然后就其对中国贸易经济的启示给予了一定的说明。 关键词:比较成本理论;贸易推动;劳动价值论;经济扩张;比较成本理论的批判 1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 1.1“比较成本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大卫?李嘉图是英国产业革命时期的著名经济学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他在其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系统的提出了国际贸易的比较成本理论。 比较成本理论是对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体系建立的标志。比较成本理论的产生既是客观实践的要求,也是理论发展的要求。在李嘉图生活的年代,机器大工业正在取代工场手工业,各国的经济技术差距拉大,甚至出现先进国家比后进国家处于全面优势的新格局。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对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先进国家和后进国家是否仍然能够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问题,做出了明确肯定的回答。 1.2“比较成本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实质 李嘉图全面继承了斯密的经济思想,并在诸多问题上有了更深一步的发展和

提高。在国际贸易理论问题上,李嘉图十分赞同斯密关于国际分工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力水平的观点,并对斯密关于一个国家应以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入国际分工体系的论点做了修正和完善,指出一个国家不仅能以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入国际分工体系,而且也能以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参加到国际分工体系中来。 李嘉图认为,一国不仅可以在本国商品相对于别国同种商品处于绝对优势时出口该商品,在本国商品相对于别国同种商品处于绝对劣势时进口该商品,而且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上没有任何绝对优势,只要它与其他国家相比,生产各种商品的相对成本不同,那么,仍可以通过生产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并出口,来换取它自己生产中相对成本较高的产品,从而获得利益。这一学说当时被大部分经济学家所接受,时至今日仍被视作是决定国际贸易格局的基本规律,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以一系列简单的假定为前提。这些假定主要有: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两国间自由贸易,不存在贸易壁垒;劳动在国内具有完全流动性,但在两国之间完全缺乏流动性;没有税收与运输费用;贸易按物物交换方式进行;产品的国内生产成本是固定的;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商品的价值或价格完全取决于劳动成本。 在李嘉图看来,在商品的价值由生产中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条件下,每个人都会致力于生产劳动成本相对较低的商品。他举例说,“如果两个人都生产鞋和帽子,其中一人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比另一个人具有优势,不过在帽子生产上只领先于其竞争对手1/5或20%,而在鞋的生产上却要领先于其竞争对手1/3或33%;那么,这个具有优势的人专门生产鞋,而那个处于劣势的人专门生产帽子,则对双方都有利。 将这种认识推广到国家间的对外贸易,李嘉图认为,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一般基础不是绝对成本,而是比较成本或比较优势。也就是说,在各种商品生产上都处于劣势的国家,只要集中生产那些成本劣势较小的商品;而在各种商品

人教版必修三:专题1(第3课时)《李嘉图的理论贡献》作业及答案

第3课时李嘉图的理论贡献 【学习目标】了解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收入分配理论,辩证认识其理论的合理性和历史局限性,提高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关论述的科学理解。 一、时代的产物 19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消除封建贵族的影响,取消________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废除“__________”,发展__________。 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 1.财富增长的条件 李嘉图极力主张发展________,增加国家财富。他认为增加____________是实现财富增长的必要条件,他主张通过降低______的方式来增加资本积累,实现财富增长。他认为收入的______状况对财富的增长影响重大。 2.李嘉图对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认识 李嘉图认为,使用价值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没有__________的东西,肯定没有__________,并意识到了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的区别。 3.李嘉图的一元劳动价值理论 李嘉图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______来决定。 4.李嘉图对劳动价值理论的发展 李嘉图意识到在商品生产过程中______________的创造与________的转移问题,以及在商品价值决定问题上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区别,因而极大地丰富了劳动价值论的内容。 三、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 1.________________是李嘉图经济学说的中心。他认为工资、利润、地租都来自雇佣工人创造的________。 2.相对工资——李嘉图第一个提出相对工资的概念 (1)含义:相对工资是指在工人创造的________中,工人所得________与资本家所得________、土地所有者所得________相比较的工资。 (2)意义:从______的方面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__________之间的对立。 3.评价 (1)贡献:李嘉图把资本主义工资区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并敢于承认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生活水平有________的趋势。 (2)缺陷:把工人实际工资的下降归因于____________,未能作出科学的回答。 1.李嘉图经济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 (1)李嘉图生活时代的英国经济社会状况。①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英国建立并巩固了它在世界工业领域里的绝对优势地位,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②由于地主贵族在英国下院占优势,英国“谷物法”自1815年起实施。 (2)“谷物法”给英国带来的不利影响。“谷物法”阻碍了商品的自由流通,因而不利于英国工业的发展。由于“谷物法”的存在,国外廉价的谷物进不来,致使国内市场谷物价格昂贵。同时,谷物价格的提高必然带来商品成本的上升,这不利于降低英国产品价格,提高英国产品在国

新贸易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异同

新贸易理论和比较优势 理论的异同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现代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异同探析 1、现代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不同点: (1)理论假设的不同:①规模报酬不变与规模报酬递增.在李嘉图那里,产品生产的机会成本是保持不变的,也即规模报酬不变。规模报酬递增意味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导致其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逐步下降,内部规模经济理论认为正是规模经济使得各国谋求通过扩大特定产品的生产规模以降低成本而获得成本优势并进而导致国际贸易。规模经济理论还有另外一种解释即外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主要来源于行业内企业数量的增加所引起的产业规模的扩大,由于同行业内企业的增加和相对集中,在信息收集、产品销售等方面的成本会降低。②完全竞争与不完全竞争。传统理论假定市场完全竞争,但现实中情况却并不如此,同时企业倾向于追求规模经济的追求。差异产品的存在时这种追求的结果也是其原因。同时,差异产品的消费也带来消费者福利的增加。这些假定都打破了原有的自由竞争的市场结构。然而在一国市场范围内,追求规模经济效果和追求差异产品是矛盾的,而开展国际贸易能很好的解决这一矛盾。(2)分析角度的不同。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多从供给的角度解释国际贸易的原因、结构和结果,现代贸易理论认为,在同样的生产条件下,需求不同也会影响国际贸易的地域分工。需求不同的原因可以是偏好不同,也可以是收入不同。前者认为各国偏好受其自然、人文环境的影响而各有不同。后者的典型代表是重叠需求理论。 (3)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在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中,各国的比较优势是固定的,分析是静态的,现代贸易理论则对现实中贸易模式的动态变动和在一些产品中领先地位的变化做出了解释。2、现代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相同点: (1)理论的发展都是现实的反应。前溯至斯密甚至重商主义,贸易理论的发展都是为了回应实践的需要、解释现实和为实践服务。比较优势理论论证了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能够带来财富和福利的增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对外扩张提供了理论支持。二战以后的现代贸易理论一个重要的使命是解释现实中大量出现的产业内贸易以及贸易模式的动态变化。 (2)现代贸易理论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而不是否定。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带来相对成本的差异,并带来比较优势;资源禀赋的差异以及不同产品要素密集度的不同带来不同国家在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的产品生产上具有成本优势也即比较优势;规模经济,无论是内部规模经济还是外部规模经济,都是因为规模经济导致了成本差异进而带来了比较利益;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则是解释了比较优势在产品生产周期的不同阶段在不同国家之间的动态转移;重叠需求导致贸易的原因也在于各国规模生产其代表性需求产品而产生的成本优势导致的比较优势。 (3)在理论的政策意义上来看,目前所有的贸易理论都倾向于支持贸易自由化。依赖于不同的假设,特别是对传统理论的发展,理论对于现实给出了不同的解释,但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国际贸易理论都认为各国之间一定的专业化分工和交换能够带来福利的增加,这种福利可能表现为消费数量的增加,也可能表现为消费品种的增加。

国贸贸易毕业论文-比较优势理论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应用

摘要比较优势理论自产生之日起,就一直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将其视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但这一理论的应用却并非一帆风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比较优势相当明显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充分利用好我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成为国内学者的研究重点。本文首先分析了比较优势理论的内涵和发展,重点讲述了当代影响比较优势的几个要素。并根据比较优势的内涵的发展,将这一理论分为比较成本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当代比较优势理论三个阶段。其次论述了当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最后论述了比较优势理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借鉴意义。以中国三类出口商品的显性比较优势变化趋势图为依据,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中比较优势的变化,并对如何借鉴比较优势,提高我国的比较优势素质做出了一定的建议。重视发展我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能够加快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进程和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的实施,最终推动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关键词: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策略建议Abstract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gets the universal solicitude of academic circle fromits producing day,and it is regarded as the founda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ing theory. But theapplication of this theory is not plain sailing. For China such a developing country thatcomparative advantage is fairly obvious how to make good use of the comparativeadvantages became the focus of academic research.

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对我国的指导意义

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对我国的指导意义 提要根据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就应当出口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品。但是,这会使得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从属的和被动的不利地位,极易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因此,我们应当采取措施化解被动局面。 一、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 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相对别国较低,则在这种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如果每个国家专门生产并出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这样的国际贸易可以使世界生产的效率提高,并使各个国家都受益。比较优势理论源于大卫•李嘉图,它是国际贸易基础理论之一。 比较优势理论是相对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所提出的“绝对优势”而提出的。绝对优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国家所产生的优势。亚当•斯密将国际分工和贸易归结为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其理论因此被称为绝对利益说。然而,一国封闭条件下在某种产品生产上有绝对低的生产成本,在开放条件下,通过产品国际价格的竞争和国内要素价格的竞争其成本却未必绝对低。正是这一逻辑上的错误使得这一理论无法解释当时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发生的大量双向贸易。 针对亚当•斯密的困境,大卫•李嘉图在其《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在其著名的葡萄牙与英国的比较利益例子中,李嘉图用严密的逻辑形式论证了在各种产品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可以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获得利益。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并且他对落后国家比较优势的存在性的论证也是比较充分的。比较优势这一概念从提出到完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国际贸易理论经历了由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到大卫•李嘉图的相对成本理论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到迪克赛特、斯蒂格利茨、克鲁格曼等人的新贸易理论,再到乔赛亚•塔克和杨小凯的新型古典贸易理论及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的发展。 二、比较优势陷阱 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各国应当充分利用其现有资源,以便从国际贸易中获利。各国生产要素的状况对它们能否建立贸易竞争优势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是通过什么样的机制实现这些生产要素的有效结合同样十分重要。发达国家是通过市场经济体制来实现生产要素的有效结合的。市场经济体制在生产要素的配置方面具有灵活和有效的特点,但是发展中国家要通过市场的自发作用来建立贸易的优势,显然是十分困难的。发达国家在技术和技能方面对发展中国家已经具有巨大的优势,在双方都采用同样的机制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难以超越发达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他们在国家贸易中处于竞争劣势的地位。当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了技术驱动阶段的中期或后期,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处于资本驱动阶段的初期或中期。因此,他们更需要通过政府的作用,即使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可能在整体上取得贸易竞争的优势,也力争在某个产业集中资本或技能,取得局部的贸易竞争的优势。 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根据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应生产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来获利创汇。事实上,我们也就是这样做的。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发达国家牢牢把握研发、营销环节,控制核心技术和市场资源,而把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到我国,使我国成为“世界工厂”。我国虽参加了全球水平型分工,但在分工层次结构上仍处于较低位置。我国对外贸易结构整体的发展水平并不高,出口商品的技术水平和附加值比较低,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压力很大,产业和出口商品结构的升级换代也比较缓慢。出口商品的要素禀赋并没有实质性改变。长期以来,指导国际分工与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强调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比较优势。但是,在当今的国际市场上,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并不一定能转变为

比较优势理论内容分析【】

比较优势理论内容分析 林君泓1100800130二学位摘要国际投资理论包括如下八重理论分别是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国际直接投资发展阶段理论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补充性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本文将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容进行简要分析。在自由贸易与经济保护这对矛盾体中究竟应该采取哪种方式才能更有利于经济发展。当前的经济危机更使我们有必要深刻思考什么样的贸易政策更符合中美两国的长远利益。一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是受贸易理论指导的历史和实践多次证明以比较优势理论为指导的自由贸易政策对参与贸易的国家是最有利的。自由贸易政策理论的提出源于对重商主义的批判。其中典型的代表为亚当?斯密AdainSnuth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ido的比较优势理论。此后的自由贸易政策相关理论都是围绕着以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ido的比较优势理论为核心展开论述的。一、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亚当?斯密1776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一书对重商主义观点进行了全面的批判。斯密以家庭的例子推及国家指出一件商品如果在本国制造比在他国制造所花费的成本高就应放弃在本国制造选择从他国进口。这种以绝对优势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会同时提高两国的财富。他否定重商主义所认为的国际贸易是零和博弈认为国际贸易是正的非零和博弈。斯密不仅回答了国家之间为什么会发

生贸易而且回答了如何进行贸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局限在于他所指的正的非零和的博弈仅存在于两个技术发展水平相同或相近的国家而对于两个技术发展水平悬殊的国家是否要进行贸易则缺乏解释能力。大卫?李嘉图1816在其《政治经济学及其税赋原理》一书中用比较优势理论对斯密的理论进行了完善。李嘉图认为国家之间不论经济发展水平强弱只要按照其相对的比较优势生产并交换产品同样能实现正的非零和的博弈。可以说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属于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一种特殊情况。李嘉图的理论也有严格的假设前提即两个国家的两种商品在劳动生产率上存在差异。若去掉这个假设即若两个国家的两种商品在劳动生产率上完全一致的话李嘉图则回答不了两个国家之间为什么会发生贸易。二、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投资国己经处于或即将陷于比较劣势的产业部门即边际产业部门依次进行而这些产业又是东道国具有明显或潜在比较优势的部门但如果没有外来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东道国这些优势又不能被利用。1对外投资的产业。日本对外投资是按照比较成本原则以资源开发、纺织品、零部件等标准化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美国对外投资则是逆比较成本的以美国拥有比较优势的汽车、电子计算机、化学产品、医药产品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美国对外投资由于把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过早地移植到国外容易导致美国经济的空心化倾向。2对外投资的主体。日本根据国际分工原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编辑]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概述 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贸易理论(后人称为“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编辑] 比较优势理论的理论前提 比较优势理论建立在严格的理论前提下: ?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或两种要素; ?国家之间存在某种特征差异; ?各国的比较利益的静态不变的,不存在规模经济; ?自由贸易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进行的,以物物交换为形式; ?生产要素在一国国内可以自由流动,在两国间则不能流动; ?不存在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 [编辑] 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背景 由于两个国家刚好具有不同商品生产的绝对优势的情况是极为偶然的,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1815年英国政府为维护土地贵族阶级利益而修订实行了“谷物法”。“谷物法”颁布后,英国粮价上涨,地租猛增,它对地主贵族有利,而严重地损害了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昂贵的谷物,使工人货币工资被迫提高,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削弱了工业品的竞争能力;同时,昂贵的谷物,也扩大了英国各阶层的吃粮开支,而减少了对工业品的消费。“谷物法”还招致外国以高关税阻止英国工业品对他们的出口。为了废除“谷物法”,工业资产阶级采取了多种手段,鼓吹谷物自由贸易的好处。而地主贵族阶级则千方百计维护“谷物法”,认为,既然英国能够自己生产粮食,根本不需要从国外进口,反对在谷物上自由贸易。 这时,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找到谷物自由贸易的理论依据。李嘉图适时而出,他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提出了著名的比较优势原理(Law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这是一项最重要的、至今仍然没有受到挑战的经济学的普遍原理,具有很强

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简单数字说明

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简单数字说明 假设世界由A,B两个国家组成,每个国家都在分别生产X,Y两种产品,在国际分工发生以前,其要素(劳动)分配、产品产量的情况如下: 国家X产品劳动投入Y产品劳动投入 A国 6 4 B国 1 2 如图所示,分工前,B国劳动生产率明显地高于A国。世界的全部产出为4单位,每一国家消费X,Y产品各1单位。世界的全部劳动支出为13单位,A国为10单位,B国为3单位,劳动分配在X产品上为7单位,分配在Y产品上为6单位。世界的总消费为4单位产品。进行分工后,A国的相对优势在于生产Y产品,因而A国集中生产Y产品而放弃生产X产品,B国的相对优势在于生产X产品(B国两项都优,取最优的X产品),因而B国集中生产X而放弃生产Y产品,情况如下: 国家X产品劳动投入Y产品劳动投入 A国0 10 B国 3 0 由表知分工后, 价值比例分析如下: A国此时生产为10/4(原投4产出1,故现为:10/4出2.5单位),即2.5单位的Y产品,B 国此时生产为3/1,即3单位的X产品。 A国在保持分工前1单位Y产品消费的同时,可以用1.5单位(1单位Y相当6/4单位的X产品即1.5单位的X产品)的Y产品来换取X产品进行消费;B国则在保持分工前1单位X产品消费的同时,可以用2单位的X产品来换取Y产品进行消费; 如果假设交换的比率为1X:1Y,则双方通过交换均可以得到利益,从而世界的消费也得到提高,劳动得到节约(分工前A国国内原要用1.5单位Y产品换一单位的X产品,而通过分工后A国只要拿1单位的Y产品(同国外的B国交换)就可换取X产品)。这就是比较利益所在! 在这里,贸易的基础在于利益的比较:以X产品为Y产品的价值衡量标准,A国的4/6小于B 国的2/1(即在A国X产品比Y产品值钱,用工多。);以Y产品为X产品的价值衡量标准,A 国的6/4大于B国的1/2(即在B国Y产品比X产品值钱)。这决定了交换的基础,即A国的优势在于生产Y产品,而B国的优势在于生产X产品。依照这一优势从事生产和交换,便会存在双方的比较利益,双方的福利水平即全球的福利水平也会因此而得到增加。 生产要素比例说计算比较成本

1.3李嘉图的理论贡献

第3课时李嘉图的理论贡献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了解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收入分配理论,辩证认识其理论的合理性和历史局限性,提高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关论述的科学理解。 一、时代的产物 19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消除封建贵族的影响,取消________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废除“__________”,发展__________。 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 1.财富增长的条件 李嘉图极力主张发展________,增加国家财富。他认为增加____________是实现财富增长的必要条件,他主张通过降低______的方式来增加资本积累,实现财富增长。他认为收入的______状况对财富的增长影响重大。 2.李嘉图对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认识 李嘉图认为,使用价值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没有__________的东西,肯定没有__________,并意识到了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的区别。 3.李嘉图的一元劳动价值理论 李嘉图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______来决定。 4.李嘉图对劳动价值理论的发展 李嘉图意识到在商品生产过程中______________的创造与________的转移问题,以及在商品价值决定问题上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区别,因而极大地丰富了劳动价值论的内容。 三、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 1.________________是李嘉图经济学说的中心。他认为工资、利润、地租都来自雇佣工人创造的________。 2.相对工资——李嘉图第一个提出相对工资的概念 (1)含义:相对工资是指在工人创造的________中,工人所得________与资本家所得________、土地所有者所得________相比较的工资。 (2)意义:从______的方面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__________之间的对立。 3.评价 (1)贡献:李嘉图把资本主义工资区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并敢于承认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生活水平有________的趋势。 (2)缺陷:把工人实际工资的下降归因于____________,未能作出科学的回答。 1.李嘉图经济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 (1)李嘉图生活时代的英国经济社会状况。①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英国建立并巩固了它在世界工业领域里的绝对优势地位,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②由于地主贵族在英

高二政治1—3 李嘉图的理论贡献;1—4 李嘉图的政策主张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高二政治1—3 李嘉图的理论贡献;1—4 李嘉图的政策主张人教实 验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1—3 李嘉图的理论贡献 1—4 李嘉图的政策主张 二. 重点、难点: 1. 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 2. 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 3.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 三.具体内容: 1—3 李嘉图的理论贡献 (1)李嘉图理论的产生 ①产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英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一方面迫切需要增加资本积累,以扩大生产规模另一方面迫切需要实行自由贸易,以便在国际市场上顺利实现商品的价值,获得更多的利润和廉价的原材料。 ②由于“谷物法”的存在,国外廉价的谷物进不来,致使国内市场谷物价格昂贵。同时谷物价格的提高必然带来商品成本的上升,这不利于降低英国产品价格,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 ①李嘉图极力主张发展生产力,增加国家财富。

②李嘉图提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交换价值,并意识到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的区别。同时他批判了斯密的二元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来决定的。 (3)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 ①收入分配是李嘉图经济学说的中心。 ②在经济学史上,李嘉图第一个提出相对工资这一概念。他认为,相对工资是指在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中,工人的工资与资本家所得利润、土地所有者所得地租相比较的工资。李嘉图的相对工资理论,从量的方面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三大阶级之间的对立。 ③李嘉图把资本主义工资区分为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并敢于承认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生活水平有下降的趋势,这是他的一大贡献。但是他把工人实际工资下降归因于人口的增长。 1—4 李嘉图的政策主张 (1)经济自由与政府职能 李嘉图认为通过市场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反对国家干预,主张经济自由。他认为政府的作用应主要体现在保障私有财产、革除政治弊端和振兴教育上。 (2)自由贸易与比较成本学说 ①李嘉图的自由贸易说,他认为通过对外贸易,从国外进口廉价的生活必需品,可以降低工资,提高利润率,为资本积累提供条件,这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②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他认为,生产相同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一样的,各国只要按照“有利取重”“不利取轻”的原则,生产那些成本相对低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他国生产的东西,就可以从中获得好处。 ③如何认识比较成本说。有利方面:比较正确地反映不同国家间经济发展的一种内在联系和客观要求,对指导不同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增进各自利益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局限性:一国参与国际分工,到底能否给自己带来好处,取决于许多方面的因素,处理不好也会给本国发展带来严重危机。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差别与联系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差别与联系 区别1:理论基础 大卫-李嘉图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主义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之一,也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 赫克歇尔和他的学生俄林是新古典主义经济的代表核心人物,二人共同提出了H-O资源禀赋理论。 区别2:理论要素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表明当生产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时,生产技术水平(生产效率)的差异使各国在不同的商品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即只考虑了单一的生产优劣势。 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以要素分布为客观基础,模型假定只有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力和资本。当生产中投入劳动力和资本等多种生产要素时,国家间要素禀赋差异将使各国在不同的商品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 区别3: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产生机理 比较成本理论认为,在两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是相等。对于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优势较大的商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劣势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互相交换,彼此都节省了劳动,都得到了益处。生产不同优势产品的能力不同产生了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 资源禀赋理论认为,现实生产中投入的生产要素不只是一种—劳动力,而是多种。而投入两种生产要素则是生产过程中的基本条件。根据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在各国生产同一种产品的技术水平相同的情况下,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价格差别来自于产品的成本差别,这种成本差别来自于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则取决于各国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即相对禀赋差异,由此产生的价格差异导致了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 区别4:两种理论的假设条件 比较优势说的假设条件 a.假定贸易中只有两个国家和两种商品(X与Y商品),这一个假设的目的是为了用一个二维的平面图来说明这一理论 b.两国在生产中使用相同的技术。即:如果要素价格在两国间是相同的,两国在生产同一商品时,就会使用相同数量的劳动。由于要素价格通常是不同的,因此,各国的生产者都将使用更多的低价格要素,以降低生产成本。 c.模型只假定在物物交换条件下进行,没有考虑复杂的商品流通,而且假定1个单位的X产品和一个单位的Y产品等价(不过他们的生产成本不等) d.在两个国家中,商品与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e.在一国内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但是在国际间不流动。 f.分工前后生产成本不变 g.不考虑交易费用和运输费用,没有关税或影响国际贸易自由进行的其他壁垒。但是,在贸易存在的条件下,当两国的相对商品价格完全相等时,两国的生产分工才会停止。如果存在运输成本和关税,当两国的相对价格差小于每单位贸易商品的关税和运输成本时,两国的生产分工才会停止。 h.价值规律在市场上得到完全贯彻,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i.假定国际经济处于静态之中,不发生其他影响分工和经济变化。 j.两国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均不存在未被利用的资源和要素 k.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即总的进口额等于总的出口额。

浅谈李斯特对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浅谈李斯特对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 的批判及其启示 院、系:经济系 学科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 2011年 04月

摘要 在经济思想史上,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对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做了深刻的批判,为德国在资本主义经济初级阶段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重温李斯特对李嘉图的批判,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成长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本文除引言和结论外分为四个部分。首先阐述了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实质,其次分析了李斯特批判“比较成本理论”的背景、原因和内容,再次分析了李斯特对李嘉图理论批判的功与过,最后阐述李斯特对“比较成本理论”批判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比较成本理论;幼稚工业保护论;贸易自由;贸易保护

Abstract In the economic history,the Germany economist Liszt do a deep criticism for the “comparative cost theory” of the UK classical economist David Ricardo in market economy, which provides a theory basis for Germany to market economy formulate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economic policy in the primary stage. In order to develop and protect its childish industry, he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productive forces to renew Liszt's economic theory, for economic growt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has important guidance and reference.This article except preface and conclusion outside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Firstly, the paper expounds the basic content and its essence of Ricardo’s comparative cost theory. Secondly, it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and reasons of Liszt’s critical theory, and reanalyzes the fault and contribution of Liszt’s criticism to Ricardo. Finally, the paper shows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Liszt’s critic to comparative cost theory. Key words:comparative cost theory; Native industrial protection theory ; Trade freedom; Trade protection

专项13李嘉图的理论贡献

专项13李嘉图的理论贡献 [学习目标] 1.知道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内容。2.了解李嘉图所处的时代的特征。3.理解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并给予科学评价。 【一】时代的产物 1.19世纪初,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加速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消除封建贵族的影响。 2.英国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废除〝谷物法〞,取消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发展自由贸易。 【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 1.财富增长的条件:李嘉图极力主张发展生产力,增加国家财富。他认为增加资本积累是实现财富增长的必要条件。 2.李嘉图对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认识:李嘉图认为,使用价值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交换价值,并意识到了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的区别。 3.李嘉图的一元劳动价值理论:李嘉图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来决定。 4.李嘉图对劳动价值理论的发展:李嘉图意识到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新价值的创造与旧价值的转移问题,以及在商品价值决定问题上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区别,因而极大地丰富了劳动价值论的内容。 李嘉图劳动价值理论的局限性何在? 【提示】由于解决不了价值规律与劳动和资本的交换规律之间的矛盾,以及价值规律与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规律之间的矛盾,李嘉图体系最终走向了解体。 【三】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 1.收入分配理论是李嘉图经济学说的中心。他认为工资、利润、地租都来自雇佣工人创造的新价值。 2.相对工资理论 (1)内容:相对工资是指在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中,工人所得工资与资本家所得利润、土地所有者所得地租相比较的工资。

(2)意义:从量的方面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三大阶级之间的对立。 3.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理论 (1)贡献:李嘉图把资本主义工资区分为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并敢于承认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实际工资有下降的趋势。 (2)不足:把工人实际工资的下降归因于人口的增长,说明他对此问题未能作出科学的回答。 预习完成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问题1 问题2 问题3 问题4 斯密和李嘉图劳动价值理论异同点比较 斯密的观点李嘉图的观点 关于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1)斯密是第一个提出使用价 值和交换价值概念的人 (2)使用价值不能决定价值 (3)他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值 的关系 (1)李嘉图认识到了价值和交换价值之间的 区别,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交换 价值 (2)使用价值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 (3)正确认识到了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区 别 关于商品价值的决定(1)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是二元 的 (2)有时认为劳动量决定商品 的价值,正确地揭示了价值的 源泉;有时认为交换价值决定 价值 (1)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是一元的 (2)李嘉图批判了斯密的二元劳动价值论,认 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 动来决定 【对点训练】 1.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与斯密的劳动价值论相比,其进步性表现在( ) ①提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交换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