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早癌2015指南
食管癌的定义(图解)

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 原发于食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主要为鳞癌和腺癌,临床上以进行性吞咽困难为进展期典型症 状,预后取决于肿瘤分期。
食管癌
内镜
黏膜片状出血、糜烂
黏膜稍隆起,高低不平
概念
早期食管癌
➢ 病灶局限于黏膜层和黏膜下浅层,不伴淋巴结转移。
➢ 内镜下呈充血、糜烂、斑块和乳头状;病理多为鳞癌,少数为腺癌。
sm2
28
4. m1~sm1(无淋巴转移,90% sm3有血管侵犯)
sm3
49
复层鳞状上皮 黏膜固有层
m1 m2 m3 sm1 sm2 sm3
黏膜层(m)
黏膜肌层
黏 膜 下 层 ( sm )
肿瘤浸润 淋巴转移率
深同国家和地区有所差异:
m2
0
1. m1~m3(无论有无淋巴转移)
m3
8
2. m1~m3(无淋巴转移)
sm1
17
3. m1~sm3(无淋巴转移)
ACG:Barrett 食管最新诊疗指南

ACG:Barrett 食管最新诊疗指南概述胃食管反流病(GERD)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 10%~15% 发生 Barret 食管(BE)。
后者因与食管腺癌(EAC)密切相关,其诊治受到广泛关注。
2015 年 11 月,美国胃肠病学会(ACG)在 Am J Gastrolenterol 杂志上在线发布了更新的 BE 临床诊治指南,对该病诊治提供了更多的循证依据,尤其是对需要筛查的高危患者范围规定以及内镜治疗的新内容更是亮点。
该指南共有 45 条推荐意见,分为诊断、筛查、监测、治疗(药物、内镜、手术)、内镜治疗后续处理、内镜培训等几个方面。
采用 GRADE 系统,证据等级分为:高、中等、低、极低四级,推荐等级分为:强烈、有条件二级(详见表 1)。
部分内容解读及循证依据1. BE 诊断的建立突起长度 < 1 cm 不诊断 BE 的原因为不同观察者之间可能存在差异及发生 EAC 的风险极低。
在美国诊断 BE 要求存在肠上皮化生(IM),而英国不要求。
研究发现 BE 发生 EAC 风险与 IM 有关,因此本指南仍以 IM 做为诊断 BE 的条件。
而 IM 的检出率与取材量正相关。
未证实 IM 者需在 1~2 年内复查,因有研究发现约 30% 会在复查时检出 IM。
2. BE 的流行病学及自然史发生 BE 的危险因素包括:慢性(5 年以上)GERD 史、年龄 >50 岁、男性、吸烟、中心型肥胖、白种人。
饮酒并不是危险因素,甚至可能是保护因素。
BE 患者的一级亲属更易罹患。
BE 患者发生异型增生及 EAC 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BE 的突起长度、中心型肥胖、吸烟、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 质子泵抑制剂(PPI)/ 他汀类药物使用不足。
BE 不同阶段与癌变的关系:无异型增生者癌变率约 0.2%~0.5% / 年,轻度异型增生(LGD)0.7%/ 年,重度异型增生(HGD)7%/ 年,>90% 的 BE 患者并非死于 EAC。
食管癌规范标准化诊治指南

-!食管癌规范化诊治指南(试行)一、范围本指南规定了食管癌的诊断依照、诊断、鉴识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本指南合用于具备相应资质的市、县级常有肿瘤规范化诊断试点医院及其医务人员对食管癌的诊断和治疗。
二、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合用于本指南。
(一)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
从下咽到食管胃联合部之间食管上皮根源的癌。
1.食管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食管鳞状细胞分化的恶性上皮性肿瘤。
2.食管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主要发源于食管下1/3 的 Barrett粘膜的腺管状分化的恶性上皮性肿瘤,有时发源于上段食管的异位胃粘膜,或粘膜和粘膜下腺体。
(二)初期食管癌early stage esophageal cancer。
指限制于食管粘膜和粘膜基层的肿瘤,不伴淋奉承转移,包含原位癌、粘膜内癌和粘膜下癌。
(三) Barrett食管Barrett esophagus。
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取代。
(四)食管的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
癌前疾病包含慢性食管炎、 Barrett 食管炎、食管白斑症、食管憩室、食管失缓和症、食管管型、返流性食管炎和食管良性狭小。
癌前病变指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包含轻度、中度和重度不典型增生。
三、规范化诊治流程图 1 食管癌规范化诊断流程四、诊断依照(一)高危要素。
食管癌高发区 , 年纪在 40 岁以上,有肿瘤家族史或许有食管癌的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者是食管癌的高危人群。
(二)症状。
吞咽食品时有哽咽感、异物感、胸骨后痛苦,或显然的吞咽困难等,考虑有食管癌的可能,应进一步检查。
吞咽食品时有哽咽感、异物感、胸骨后痛苦一般是初期食管癌的症状,而出现显然的吞咽困难一般提示食管病变成进展期。
临床诊断为食管癌的病人出现胸痛、咳嗽、发热等,应试虑有食管穿孔的可能。
(三)体征。
早期食管癌内镜下诊断

整理课件
4
食管癌前病变。一项随访13. 5 年的队列研究[11]提 示,食管鳞状上皮轻、中度异型增生癌变率分别为25%和 50%左右,重度异型增生癌变率约为75%。
食管癌前疾病(precancerous diseases)指与食管癌相 关并有一定癌变率的良性疾病,包括慢性食管炎、 Barrett 食管、食管白斑症、食管憩室、贲门失弛缓症、 反流性食管炎、各种原因导致的食管良性狭窄等。
整理课件
39
内镜筛查技术——放大内镜:
可将食管黏膜放大几十甚至上百倍,有利于观察组 织表面显微结构和黏膜微血管网形态特征的细微变化, 尤其是在与电子染色内镜相结合时,对黏膜特征的显 示更为清楚,可提高早期食管癌诊断的准确性,指导 治疗方式的选择[62]
整理课件
40
IPCL
NBI结合放大内镜观察食管上皮乳头内毛细 血管袢(IPCL)和黏膜微细结构有助于更好地 区分病变于正常黏膜以及评估病变侵润深度, 已成为早期食管癌内镜精查的重要手段。
碘染色:正常鳞状上皮内富含糖原,遇碘成深棕色
甲苯胺胺蓝染色:肿瘤细胞增殖活跃,富含核酸类物质易着色(国内不常用)
联合染色:
整理课件
21
碘染色
碘染色:正常鳞状上皮细胞内富含糖原,遇碘可 变成深棕色,而早期食管癌以及异型增生组织内 糖原含量减少甚至消失,呈现不同程度的淡染或 不染区[58]。 根据病变着色深浅、范围以及边缘形态进行指示 性活检,可提高高危人群早期鳞癌和异型增生的 检出率[59-60]。如出现不染色区/浅染色区, 特别是在此区见到糜烂、斑块、粘膜粗糙、细小 结节时,于此处取活组织极易发现早期食管癌。
最新:中国食管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全文)

最新:中国食管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全文)摘要中国食管癌发病率有下降趋势,但中国仍是食管癌高发国家,且食管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近年来,中国食管癌的5年生存率有明显提高,但因早期食管癌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早期发现率偏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目前国外尚无指南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筛查目标人群进行界定,寻找和实施有效的筛查方案和早诊早治是降低食管癌死亡率、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关键手段。
早期食管癌的治疗措施为内镜治疗,包括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射频消融术等,若肿瘤侵犯程度较深或怀疑有淋巴结转移,需采取手术治疗,同时放射治疗也可作为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式。
无论哪种方式的治疗,均需规律随访和监测,积极处理复发性病变和异时性新发肿瘤。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早诊早治学组根据国内外循证医学依据,结合目前中国食管癌治疗的临床实践与应用经验,以多学科诊疗模式为基础,就食管癌的筛查和诊断方案、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和外科处理以及术后监测和辅助治疗等达成专家共识,供临床医师参考。
一、食管癌的流行病学趋势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
全球范围内,食管癌新发病例数在男性、女性中分别位居恶性肿瘤第7位和第13位,死亡例数在男性、女性中分别位居第6位和第9位,其中,中国发病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全球的53.7%和55.3%[1]。
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在食管癌高发地区,如河北省磁县、河南省林州市,发病率高达70/10万左右,我国东部地区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9.48/10万和15.64/10万,中部地区为19.34/10万和14.36/10万,西部地区则为18.87/10万和13.88/10万[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食管癌的发病率有降低趋势,目前居城市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第9位(14.24/10万)、死亡率第6位(11.29/10万),农村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第5位(24.42/10万)、死亡率第4位(18.47/10万)[2]。
食管癌治疗指南ppt课件

11
12
25cm
颈段
上 段 中 胸段 段 下 段
腹段
13
2. 好发部位及发病率
80% 60% 40% 20%
0% 上段 中段 下段
14
51
(一)手术治疗
治疗食管癌首选方法
52
1. 适应证 ⑴全身情况好 ⑵无远处转移 ⑶颈段癌长度<3cm,胸上段<4cm, 下段<5cm
瘤体较大的鳞癌,若病人情况良好, 可先放疗,后手术。
53
2. 手术禁忌证 (1)全身情况差,已呈恶病质 (2)病变侵犯范围大,有外侵或穿孔 (3)有明显外侵或转移
林县
2.食管癌的病因
1)化学病因:亚硝胺类如亚硝酸盐, 亚硝胺等 2) 生物性病因:黄曲霉菌毒素等 3)微量元素缺乏:钼、铁、锌等 4)维生素类缺乏:Vit A、B2、C等 5)不良饮食习惯:烟、酒、热食热饮等 6) 遗传易感因素
9
病理
10
1.食管的分段及长度
临床分段 颈段:入口或环状软骨下缘→胸骨柄上缘平面 胸段:分胸上、中、下三段
2.局限性管壁僵硬、 蠕动中断
37
3.小的充盈缺损 4.小的龛影
38
中、晚期X线表现
明显的不规则 狭窄和充盈缺 损,管壁僵硬。
39
内窥镜检查
目的: 了解有无粘膜红肿、糜
烂、隆起、凹陷、斑 块及新生物 特点: a.直观 b.可以活检 c.早期癌阳性率高
40
食管镜下染色检查
2%甲苯胺蓝
肿瘤组织
正常组织
食管癌治疗指南

食管癌诊治进展食管癌是常见恶性肿瘤,在世界恶性肿瘤中位居第6位。
我国是食道癌高发国家,其死亡率位居第4位(17.38/10万)。
河南的林县和我省的潮汕地区是食道癌高发区。
1913年Torek首次报道成功切除下段食管癌,患者术后遗留一人工外置管。
1938年Marshall和Adams完成第一例食管癌切除胸内食管-胃直接吻合术。
1940年吴英恺教授完成了我国第一例食管癌切除,开创了我国食管外科的历史。
目前食管癌的5年生存率只有30%左右,主要原因是患者就诊时70-80%为中晚期,只有少数为早期患者。
随着近年早期诊断率的不断提高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的进展,食管癌的生存率有望进一步提高。
一、病因:食管癌尚无1个被普遍接受的发病原因。
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因果关系,综合作用促成其发生。
主要与亚硝胺类化合物、饮食习惯、霉菌等因素有关。
二、临床表现: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只是吞咽粗硬食物时有不同程度的自觉症状,包括咽下食物梗噎感,胸骨后疼痛或咽下痛,吞咽时食物停滞感或异物感,症状时轻时重。
中期有食道癌的典型症状:进行性吞咽困难。
可有吞咽时胸骨后疼痛和吐黏液样痰。
晚期主要是转移引起的压迫症状和消耗引起的恶液质表现。
三、食管癌的分段及分期1、食道癌的病变部位分段标准(UICC,1997):颈段:自食管入口或环状软骨下缘起至胸骨柄上缘平面,距上门齿约18cm。
胸段分上、中、下三段:胸上段:自胸骨柄上缘平面至气管分叉平面,距上门齿约24cm;胸中段:自气管分叉平面至食管胃交接部全长的上半,其下界约距门齿32cm;胸下段:自气管分叉至食管胃交接部全长的下半,其下界约距上门齿40cm.。
胸下段亦包括食管腹段。
跨段病变应以病变中点归段,如上下段长度相等,则归上面一段。
2.食道癌的TNM国际分期(UICC,1997)1)原发肿瘤(T)分期TX 原发肿瘤不能评估TO 无原发肿瘤证据Tis 原位癌T1 肿瘤侵及粘膜固有层或粘膜下层T2 肿瘤侵及肌层T3 肿瘤侵及外膜T4 肿瘤侵及邻近结构(器官)2)域淋巴结(N)分期NX 区域淋巴结不能评估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1 有区域淋巴结转移食管癌的区域淋巴结定义:颈段食管癌:颈部淋巴结,包括锁骨上淋巴结。
医院食管癌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文档序号:XXYY-ZWK-001文档编号:ZWK-20XX-001XXX医院食管癌诊疗指南编制科室:知丁日期:年月日食管癌诊疗指南【病史采集】1.食管癌易患因素:食物粗糙、过硬及霉变食物、进食过烫、过快、饮用浓茶、烈酒及其它刺激性食物,摄入食物营养情况,有无某些食管疾病(如慢性食管炎、贲门失弛缓症、食管白斑病等)。
2.症状:(1)进行性吞咽困难:部位、程度、发生发展过程。
(2)吞咽疼痛: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及放射部位。
【物理检查】1.全身表现:贫血、营养不良、消瘦及恶液质。
2.专科检查:(1)左锁骨上淋巴结。
(2)肺部体征。
(3)肝脏体征。
(4)颈胸皮下气肿。
【辅助检查】1.食管吞钡照片。
2.食道镜、胃镜检查及可疑病变组织活检。
3.食道拉网细胞学检查,或食管脱落细胞学检查。
4.胸部X线检查。
【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早期偶有进食梗阻感,以后为进行性吞咽困难,消瘦及营养不良。
2.食管X线病变处粘膜粗糙、充盈缺损、局部强直或狭窄。
3.食管拉网细胞学可见癌细胞。
4.内镜检查可明确病变部位,活检可获组织学诊断。
【鉴别诊断】1.贲门失弛缓症。
2.反流性食管炎。
3.食管良性狭窄。
4.食管良性肿瘤。
5.其它如纵膈疾病、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及一些全身性疾病相鉴别。
【治疗原则】1.手术治疗:无全身广泛转移,病变范围在l0cm以内可手术治疗。
2.放射治疗:主要适用于上段食管癌及不能切除的中、下段食管癌。
3.化学治疗:一般用于食管癌手术切除后,多采用顺氯氨铂和博莱霉素为主的联合化疗。
【疗效标准】1.治愈:根治术后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无并发症,食欲、体重恢复正常。
观察五年无复发。
2.完全缓解:治疗后肿瘤消失,症状好转,一般情况好转持续一个月以上。
3.部分缓解:治疗后肿块缩小≥50%,症状改善持续一个月以上。
【出院标准】凡达到临床治愈或完全缓解标准,病情相对稳定者可出院。
知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