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免疫调节剂与核酸药物
核酸药物的药理学和临床应用

核酸药物的药理学和临床应用核酸药物是一类能够修饰或抑制细胞核酸分子的药物,这些药物分子一般都具有非常高的生物活性和特异性。
核酸药物是目前生命科学领域中最为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因为其在治疗各种与基因相关的疾病方面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结合核酸药物的药理学和临床应用,探究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一、核酸药物的药理学基础核酸药物主要是作用于DNA或RNA分子的化学物质,其主要分为两类:核酸酶和DNA或RNA结合剂。
核酸酶是一类专门分解核酸分子的酶,能够将长链核酸分子水解成较短的小分子,从而达到调节基因表达和细胞转化的目的。
DNA或RNA结合剂则是通过特定的化学结构与核酸分子结合,从而破坏DNA或RNA的复制或表达功能。
核酸药物在细胞内主要作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抑制基因表达:核酸酶和RNA结合剂能够破坏或抑制mRNA的合成和转录,从而减弱或抑制该基因所编码蛋白质的表达。
2. 促进基因表达:通过核酸酶和RNA结合剂的作用,可以增强DNA或RNA的转录和合成,从而加强该基因所编码蛋白质的表达和功能。
3. 干扰RNA修饰:核酸药物还能作用于RNA修饰结构,从而干扰RNA的剪接、稳定性和转运等生物功能。
二、核酸药物的临床应用核酸药物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方案,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目前,核酸药物在临床中主要应用于以下方面:1. 抗肿瘤药物:核酸药物在抗肿瘤方面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中,siRNA分子可以针对恶性肿瘤细胞的关键靶点进行靶向治疗,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miRNA分子则能够通过调节多个靶点的表达,从而发挥多效抗肿瘤作用。
2. 抗病毒药物:核酸药物也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病毒感染。
例如,在新冠肺炎的治疗中,利用mRNA技术研制了多种疫苗,成功预防和控制了该病毒的传播。
3. 代谢性疾病治疗:核酸药物也可以用于治疗代谢性疾病,如血脂异常、糖尿病和肥胖症等。
在这些疾病的治疗中,核酸药物可以通过抑制或增强关键基因的表达从而达到改善代谢状态的目的。
免疫调节药—免疫抑制药(药理学课件)

主要用于防治肾移植后的急性排斥反应及防治同种骨髓移植时移植抗宿主效应。 也可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率较高 。 其他有呼吸困难、胸痛、恶心、呕吐、腹 泻、震颤等,个别患者有致命性严重水肿,可能与患者体内超负荷有关 。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
【特点】
常用药物有泼尼松( prednisone)、泼尼松龙( prednisolone)、地塞米松 ( dexamethasone)等。 三者对免疫反应的多个环节均有影响。
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阻止淋巴细胞增殖、破坏淋巴细胞、抑制 淋巴因子产生、减少抗体生成等。
临床主要用于器官移植对抗排斥反应和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特点】
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属强免疫抑制剂,是用人的淋巴细胞免疫马、兔等动物后,从 动物血清中分离制成的抗人淋巴细胞的免疫球蛋白。
主要作用于 T细胞, 对细胞免疫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特点是无骨髓毒性。 临床用于防治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变态反应发生率高,多在其他免疫抑制药无
效时应用。
麦考酚吗乙酯
【特点】
作用:抑制 T细胞和 B细胞的增殖及抗体生成,抑制细胞毒性 T细胞的产生;能快 速抑制单核细胞的增殖,减轻炎症反应;减少细胞黏附分子,抑制血管平滑肌的 增生 。
应用:主用于肾移植和其他器官移植。 不良反应:腹泻,减量或对症治疗可消除,无明显肝、肾毒性 。
单克隆抗体
【特点】
环孢素( ciclosporin,cyclosporine A,CSA)
【临床应用】
广泛用于防治异体器官或骨髓移植时的排斥反应。 也可用于治疗红斑狼疮、银屑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
核酸药物类型及其临床应用

核酸药物类型及其临床应用
核酸药物是一类具有特殊生物学功能的药物,广泛用于治疗疾病、
基因治疗等方面,包括核酸疗法、miRNA治疗、RNAi治疗等多种类型。
下面我们将对核酸药物的类型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1. 核酸药物的类型
核酸药物主要包括DNA、RNA等类别,根据其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1 DNA药物:DNA药物通常用于基因疗法,可以通过递送外源基因来治疗某些基因缺陷性疾病,如囊性纤维化、遗传性视网膜病变等。
1.2 RNA药物:RNA药物主要包括mRNA、miRNA、siRNA等,
用于调控基因表达、靶向RNA分解、抑制蛋白质合成等,具有很好的
治疗前景。
1.3 合成核酸药物:合成核酸药物是指通过化学合成制备的核酸分子,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生物活性,可用于抗病毒、抗肿瘤等方面。
2. 核酸药物的临床应用
核酸药物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基因疗法:核酸药物可通过递送外源基因来治疗基因缺陷性疾病,如囊性纤维化、遗传性视网膜病变等,为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2.2 抗病毒治疗:RNA药物可靶向病毒RNA,抑制病毒复制,用于治疗HIV、乙肝病毒等感染性疾病,具有很好的抗病毒效果。
2.3 抗肿瘤治疗:合成核酸药物具有抗肿瘤活性,可通过靶向RNA 分解、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等方式,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
综上所述,核酸药物作为一类新型的生物治疗药物,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疗效,对于一些传统药物难以治疗的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试验的深入,相信核酸药物将在各个领域展现出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新型免疫调节剂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新型免疫调节剂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新型免疫调节剂是一类可以影响免疫系统的药物,被广泛应用于疾病治疗中。
免疫系统是人体防御外界病毒和细菌的机制,但是有时候免疫系统会出现失控,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因此,免疫调节剂的应用可以帮助调整免疫系统,抑制不必要的免疫反应,减轻疾病症状。
一、新型免疫调节剂的分类新型免疫调节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抗体药物:抗体药物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某些分子,来抑制免疫反应。
2. 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是一类信号分子,通过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来影响细胞功能。
目前已经有一些细胞因子被用于疾病治疗。
3. 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T细胞或B细胞的功能,来抑制免疫反应。
免疫抑制剂通常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或移植排斥反应的治疗。
4. 核酸药物:核酸药物可以通过影响DNA或RNA的合成及功能,来干预免疫反应。
一些DNA抑制剂已经被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二、新型免疫调节剂的应用1. 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机体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和器官,导致疾病的发生。
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一些免疫抑制剂、抗体药物和细胞因子已经被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可以有效减轻疾病症状,并且可以延长疾病的缓解期。
2. 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疾病是指机体对某些外界物质(如花粉、尘螨等)产生过度敏感反应,导致疾病的发生。
例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等。
一些抗体药物和细胞因子已经被用于过敏性疾病的治疗,可以有效减轻疾病症状,并且可以延长疾病的缓解期。
3. 移植排斥反应移植排斥反应是指移植物被接受者的免疫系统攻击,导致移植物失效。
一些免疫抑制剂已经被用于移植排斥反应的治疗,可以抑制接受者的免疫系统,减少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
4. 肿瘤治疗肿瘤是人体细胞发生恶性变化的疾病,一些细胞因子和抗体药物已经被用于肿瘤治疗。
例如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来杀死肿瘤细胞。
三、新型免疫调节剂的风险和副作用新型免疫调节剂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一些风险和副作用。
核酸抗体治疗方案

一、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针对病毒性疾病,如新冠病毒感染,核酸抗体治疗方案已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核酸抗体治疗方案,包括诊断方法、治疗方案、治疗原则和注意事项。
二、诊断方法1. 核酸检测核酸检测是病毒性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主要通过提取患者样本中的病毒核酸,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进行检测。
检测流程如下:(1)样本采集:采集患者的咽拭子、鼻拭子、粪便、血液等样本。
(2)核酸提取:采用化学或磁珠法提取病毒核酸。
(3)PCR扩增:利用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在PCR仪上进行扩增。
(4)结果分析:根据Ct值(扩增阈值)判断病毒核酸的存在。
2. 抗体检测抗体检测是评估患者感染史和免疫反应的重要手段。
目前,常用的抗体检测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化学发光免疫测定(CLIA)和免疫荧光测定(IFA)等。
检测流程如下:(1)样本采集: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
(2)样本处理:分离血清或血浆。
(3)抗体检测:采用ELISA、CLIA或IFA等方法进行抗体检测。
(4)结果分析:根据抗体滴度判断患者是否感染过病毒。
三、治疗方案1. 核酸阳性患者(1)隔离治疗:对患者进行隔离,防止病毒传播。
(2)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的症状,给予退热、止咳、抗病毒等对症治疗。
(3)抗病毒治疗:根据病情和药物说明书,给予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奥司他韦等。
(4)免疫调节治疗:给予免疫调节剂,如干扰素、免疫球蛋白等,增强患者免疫力。
(5)支持治疗:给予营养支持、补液等治疗,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2. 核酸阴性但抗体阳性患者(1)观察期:对患者进行观察,监测病情变化。
(2)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的症状,给予退热、止咳、抗病毒等对症治疗。
(3)抗病毒治疗:根据病情和药物说明书,给予抗病毒药物。
(4)免疫调节治疗:给予免疫调节剂,增强患者免疫力。
3. 核酸和抗体均为阴性患者(1)观察期:对患者进行观察,监测病情变化。
免疫调节剂

免疫增强剂(Immune potentiator)
(4)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生物细胞受干扰 素诱生剂作用后,产生的一类高活性多功能的蛋白质, 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 从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其;同时还可增强自然杀 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 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增强抗病毒能力。 (5) 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作用于T细胞、B细胞 及自然杀伤细胞等多种靶细胞,通过靶细胞上的受体来 传递免疫信息,激活、调控血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增殖 成熟,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参与某些疾病的病理过程. 其中的IL-2和IL-11可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另外,IL2和 IL6也是制备疫苗的重要佐剂。
免疫增强剂(Immune potentiator可非特异性地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主要用于治 疗免疫功能低下所致的疾病,如免疫缺陷病、肿瘤或 病毒及真菌感染等,如胸腺肽、干扰素、左旋咪唑及 真菌多糖等,应用后,可立即引起机体发生短暂的, 而又广泛的免疫增强作用。
免疫增强剂(Immune potentiator)
②小分子无机物质,例如硫酸铝、磷酸铝、钾明矾、 铬明矾、铵明矾和氢氧化铝胶等;③药物类,例如西 咪替丁、吡喃、梯洛龙、左旋咪唑、丙胺肌苷、2-氮 丙啶类及D-青霉素胺类等。 (3) 生化类制剂:包括胸腺肽、IFN、iRNA、TF、CSF 及IL等。 (4) 中草药类:包括人参、党参、黄芪、红花、灵芝、当 归及冬虫夏草等。
免疫增强剂(Immune potentiator)
生化制剂类免疫增强剂 这类制剂对机体具有广泛的但却是短时间的免疫增强 作用,可促进所有抗原,而不是只加强一种抗原的作 用。它主要包括以下五种: (1) 转移因子(transfer factor,TF):是淋巴因子的 一种,他能将供者细胞免疫信息转移给受者。转移因 子具有很强的转移特异性细胞免疫的作用,已证明, 它能转移细菌、真菌、病毒、组织相容性抗原等的细 胞免疫。受体接受转移因子后,很快(2~24小时)产生 效应,可持续数月至一年。受体的淋巴细胞再次与相 应抗原接触后,即母细胞化,发挥细胞毒作用,以扩 大机体的细胞免疫力。
高考二轮专题综合复习:第10讲 人体内环境稳态与免疫调节

高考二轮专题综合复习第10讲 人体内环境稳态与免疫调节1.下列关于内环境组成与稳态的说法,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血细胞和心肌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都直接来自血浆。
( × ) (2)Na +和Cl -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 √ )(3)血浆蛋白与血红蛋白共同参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稳定。
( × ) (4)食物中的蛋白质被消化成氨基酸发生于内环境中。
( × )(5)营养不良、淋巴管堵塞及过敏反应都会引起组织水肿。
( √ )(6)人体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所产生的乳酸使血浆pH 明显降低。
( × )[解析] (1)心肌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直接来自组织液。
(3)血红蛋白是胞内蛋白,不参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稳定。
(4)食物中的蛋白质被消化成氨基酸发生于消化道中,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
(5)营养不良、淋巴管堵塞及过敏反应都会使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水分交换不平衡,更多的水分进入或停留在了组织液中,从而导致了组织水肿。
(6)血浆内有缓冲物质,因此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不会使血浆pH明显降低。
2.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说法,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淋巴因子不仅可以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还可以和抗体一样将抗原清除。
( ×)(2)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
( ×)(3)人体内的吞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
( ×)(4)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病。
( ×)(5)T细胞和B细胞都来自造血干细胞,之所以能分化成不同种类的细胞,是因为在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 ×)[解析] (1)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但没有清除抗原的生理功能。
(2)免疫活性物质中的溶菌酶可由泪腺等细胞产生。
(3)人体内的吞噬细胞也参与特异性免疫。
(4)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过敏反应。
免疫调节剂的作用机制和应用领域

免疫调节剂的作用机制和应用领域一、引言免疫调节剂是指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或治疗方法,通过影响免疫细胞的活性和信号转导通路来实现其作用。
近年来,随着对免疫系统认识的深入以及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免疫调节剂的研究越发重视。
本文将详细探讨免疫调节剂的作用机制和应用领域。
二、免疫调节剂的作用机制1. 调控T细胞功能T细胞是身体对抗感染和保持健康最关键的细胞成分之一。
某些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环孢素A等可通过抑制T细胞的活性、减少其分泌活性因子从而起到免疫抑制作用;而另一些药物如干扰素能够增强T细胞对感染物的识别能力和杀菌效果。
2. 调控B细胞功能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反应,在抗体产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有些药物如利妥昔单抗可通过调节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活性来改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 调控免疫细胞的稳态免疫系统内有一类特殊的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它们能够抑制其他免疫细胞的活动,起到平衡机体免疫反应的作用。
某些药物如环孢素A、硫唑嘌呤等通过增加Treg数量和功能,从而实现对过度免疫反应的调节。
4. 干扰信号转导通路细胞间通讯离不开信号传导,而某些药物可以通过干扰特定信号传导通路,如JAK/STAT、NF-κB等通路,从而调节机体特定免疫反应。
临床上常用的靶向治疗药物如针对IL-6信号的白介素-6受体抗体可有效抑制因白介素-6过度表达引起的慢性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
5. 抑制未成年淋巴细胞发育未成年淋巴细胞在诱导免疫应答中扮演重要角色,一些药物如注射用四氢叶酸等可通过抑制这类细胞性发育从而达到改善特定免疫性疾患的目的。
6. 促进免疫细胞死亡过度活跃的免疫细胞常引起自身组织损伤,对于这部分异常活跃的免疫细胞,肿瘤坏死因子等药物能够促进其自我凋亡,从而减少其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及导致辅助性反应的发生。
三、免疫调节剂的应用领域1. 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机体产生过度或异常免疫反应引起的一类常见慢性或亚急性非传染性疾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讲免疫调节剂与核酸药物
•免疫调节剂
对人体免疫系统具有抑制或增强作用的物 质称为免疫调节剂
免疫抑制剂: 抑制免疫反应(FK-506) 免疫增强剂: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多糖)
PPT文档演模板
第十讲免疫调节剂与核酸药物
免疫抑制剂的研究
•作用机理 •筛选策略 •重要品种
PPT文档演模板
第十讲免疫调节剂与核酸药物
n 白细胞介素-2是辅助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在免疫系 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促进T细胞,NK细胞,B细 胞的分化成熟及激活其生物活性,诱导淋巴因子激活 的杀伤细胞活性,还能促进许多淋巴因子如干扰素、 肿瘤坏死因子等的合成与释放以及抗体生成。因此白 细胞介素-2能大大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不少感染性 疾病有治疗作用,对某些肿瘤的防治有良好的效果。
免疫抑制剂
n 免疫抑制剂是指能够抑制免疫反应的药物,它能抑 制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和影响淋巴细胞的功能。
n 选择性免疫抑制剂是指对淋巴细胞有专一性作用, 对红细胞生成几乎没有影响,无毒性或毒性极微, 不损害宿主对细菌和真菌的感染防御机制。
n 免疫抑制剂应用于器官移植中的抗排斥作用和治疗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全身性红斑狼疮、 霉菌病、炎性肠病、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等。
n 新的筛选方法 抑制Calcireurin活性方法(Dibefurin) P56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方法(Lymphostin) 抑制活化T细胞的核因子的NFAT-68和NFAT-133
PPT文档演模板
第十讲免疫调节剂与核酸药物
免疫抑制剂筛选
n 含RBP基因的酵母筛选模型 用含有RBP(雷帕霉素结合蛋白,Rapamycin Binding Protein, RBP)基因的啤酒酵母菌RS188N及其变株 RS188N Δrbp:::LEU(RBP基因片段由于被亮氨酸 基因嵌入从而阻断该基因编码RBP的产生)的筛选模 型,凡对RS188N抑菌圈比对RS188N ΔrbP ::: LEU的抑菌圈大6mm以上,被认为产生Rapamycin及其 结构类似物。
n 对人体主要有以下三大功能 1、 防疫功能:免疫能帮助机体消灭与消除入侵之
“敌”—病原微生物及其抗原。
2、 稳定功能:免疫能帮助机体消除新陈代谢中损伤与
衰老死亡的细胞,维持机体内部的“治安”。
3、 监控功能:免疫能帮助机体抑制和消灭癌细胞持续
性感染。如有的人患病症没用药而自然痊愈,即是免疫
的作用。
第十讲免疫调节剂与核 酸药物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8
第十讲免疫调节剂与核酸药物
主要内容
n 免疫调节剂 定义 免疫抑制剂 免疫增强剂
n 核酸药物 定义 作用机理 品种实例介绍
PPT文档演模板
第十讲免疫调节剂与核酸药物
人体免疫及其功能
n 免疫,又称是免疫性或免疫力,是指机体在识别自我的 基础上,辨别、消灭和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护机体的稳 定性和生理平衡的过程。
n 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
1 T细胞调节
2 B细胞调节
3 NK细胞与巨噬细胞调节
n 整体水平的调节作用
1 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调节
2 免疫系统对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PPT文档演模板
第十讲免疫调节剂与核酸药物
T细胞的调节
T细胞在免疫调节中决定免疫应答的类型,协调细
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之间的关系。
第十讲免疫调节剂与核酸药物
免疫调节(Immunoregulation)
n 免疫分子的调节作用
1 抗体封闭抗原作用(结合抗原表位,阻止识别,抑制体液免疫应答)
2 免疫复合物的调节作用 (免疫复合物既可促进免疫应答,又可抑制免 疫应答)
3 免疫细胞表面调节性受体的作用 【激活受体(正调节),抑制性受体 (负调节)】
structure was finally elucidatedin 1987 and it subsequently entered
clinical use in 1991 under the trade name Tacrolimus (Prograf).
PPT文档演模板
第十讲免疫调节剂与核酸药物
PPT文档演模板
第十讲免疫调节剂与核酸药物
•重要品种
•In 1970 , cyclosporins were isolated in the Sandoz Laboratories in Basel from Cylindrocarpon lucidum Booth (a fungus from a Wisconsin soil sample) and olypocladium inflatum Gams (a fungus from a Norwegian soil sample).
Th细胞的调节 分类:Th0细胞、Th1细胞和Th2细胞
Th0细胞为Th1细胞和Th2细胞的前体细胞; Th1细胞辅助细胞免疫应答; Th2细胞辅助体液免疫应答。
PPT文档演模板
第十讲免疫调节剂与核酸药物
PPT文档演模板
第十讲免疫调节剂与核酸药物
PPT文档演模板
第十讲免疫调节剂与核酸药物
PPT文档演模板
n
Streptomyces tsukubaensis 9996 (found in a soil sample from
the Tsukuba region of N. Japan) provided a product with around 100
times greater immunosuppressant activity than cyclosporin A. Its
n 第3代:以单克隆抗体、雷帕霉素、霉酚酸脂为代表, 其作用于抗原呈递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与第2代制剂 有协同作用。
n 第4代:以抗IL-2受体单克隆抗体、FTY20等为代表, 主要针对改变cytokine环境,如抑制TH1,增强TH2。
PPT文档演模板
第十讲免疫调节剂与核酸药物
作用机理1
环孢素和FK-506 通过与胞浆内可溶性蛋白质亲免素受体结合而发挥 作用的。亲免素受体有3个亚型,分别为 Cyclophilin, FKBP-12,Pin1, 它们都具有旋折酶 (PPIase,羟脯氨酸顺反异构酶)的活性。 其中FK-506与FKBP12结合,形成药物受体复合物, 抑制T细胞内钙调素依赖的磷酸酶(Calcineurin) 活性,导致T细胞IL-2基因转录受抑制,IL-2分泌减 少,造成免疫抑制。
PPT文档演模板
第十讲免疫调节剂与核酸药物
真菌多糖
n 从各种真菌中提取的真菌多糖组分,常有活化人体 巨噬细胞,刺激抗体产生,从而达到提高人体免疫 力,增强人体抗病防癌能力的作用。从真菌中提取 的多糖,优于从动物体内血液中提取的免疫球蛋白, 具有更大的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抗癌的作用。
n 香菇多糖:为一种免疫刺激剂,能增强辅助T细胞的 功能,可用于治疗慢性肝炎和肝癌;
n 银耳多糖:能明显促进特异抗体的形成和腹腔巨噬 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加外周血液中T淋巴细胞数量;
n 冬十讲免疫调节剂与核酸药物
免疫增强剂发展趋势
n 未来的免疫增强剂应该有以下特征: 能促进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能增强弱免疫性抗原的抗原性,而没有毒副作用; 能以不同途经免疫,也能用于不同抗原; 能在免疫抑制个体中发挥作用; 能应用于食用动物不应有残余毒素; 能有效影响免疫反应的质量;稳定、便宜而且容易生 产和保存。
PPT文档演模板
第十讲免疫调节剂与核酸药物
免疫抑制剂作用机理
n 第1代:以皮质激素、硫唑嘌呤、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ALG)为代表,主要作用为溶解免疫活性细胞,阻断细 胞的分化,其特点为非特异性、广泛的免疫抑制。
n 第2代:以环孢素A(CsA)和FK506为代表,主要阻断免 疫活性细胞的白细胞介素2(IL-2)的效应环节,因其以 淋巴细胞为主而具有相对特异性。
PPT文档演模板
•环孢菌素A
第十讲免疫调节剂与核酸药物
重要品种
n Subsequently, the structurally unrelated polyketide metabolite FK506 (3) was isolated in 1984 by the Fujisawa Pharmaceutical Company who were engaged in a systematic screening programme for agents with similar activity to cyclosporin
•来氟米特(LEF)又称雷抑素
PPT文档演模板
第十讲免疫调节剂与核酸药物
免疫增强剂的研究
n 免疫增强剂根据其作用原理可分为中枢性免疫增强剂和储存 性免疫增强剂;
n 储存性免疫增强剂与抗原同时、同部位注射时可以改变抗原 分子构型或其电荷,从而增强抗原性,或延长抗原的储存和 释放的时间,由此持续地刺激机体而增强特异性免疫应答;
PPT文档演模板
第十讲免疫调节剂与核酸药物
PPT文档演模板
第十讲免疫调节剂与核酸药物
作用机理2
n 霉酚酸酯(MPA)
高选择性、非竞争性、可逆性的次黄嘌呤核苷磷酸脱 氢酶(IMPDH)抑制剂,可抑制鸟嘌呤核苷酸的经典 合成途径。
人体内淋巴细胞与其他细胞不同,不能利用嘌呤补救 途径合成嘌呤,因此 MPA可以高度选择性的抑制淋巴 细胞活化,抑制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同 时在淋巴细胞激活过程中,MPA通过减少GTP和GDP岩 藻糖、GDP-甘露糖含量抑制淋巴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 糖基化,从而抑制激活的淋巴细胞与上皮细胞或靶细 胞粘附而杀伤靶细胞。
•Their structures were reported in 1976. 1 It was fortunate that this group tested all of their new compounds for not only antibacterial and antifungal activity, but also for antiviral, cytostatic and immunosuppressiveactivity. The latter tests looked for a diminution of cytotoxic T-cell activity, and cyclosporin A proved to have high potency coupled with a lack of cytotoxicity and this was a key discov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