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之我见

合集下载

医学院校太极拳教学之我见

医学院校太极拳教学之我见

代 中医 , 特别 是 名 医 , 乎 没 有 不 学太 极 拳 的 。那 几
么, 他们为什么要学习太极拳呢?毋庸讳言 。 在旧社 会, 游方行医的中医师 , 为了防备盗贼和猛兽的侵害, 必须学 习某 种 防身 之术 。但 更 重 要 的是 , 掌握 太 极 拳, 有利于提高 自己的医疗水平。尤其是外科医师, 遇到需要推拿按摩 、 接骨斗榫的病人 , 没有一定的体 力和气功基础, 是难以完成治疗任务的。内科医师靠 三根手指把脉, 手指必须有灵敏的感觉, 他们常常通 过太极拳的练习达到 目的。这对现代西医医生有没 有意义?回答是肯定的。根据作者的经验, 进行高负 荷体育( 如球类、 田径及武术“ 硬功夫” 训练的人, ) 从 事细致的工作, 手往往会不 自觉地震颤, 也就是说做 外科手术的医生 , 就不宜参加剧烈的体育活动。由于 其他体育( 气功除外) 活动对体力消耗极大, 因此绝大 多数人参加工作后 , 根本不可能坚持锻炼。 三、 太极拳教学 的要求和步 骤 太 极拳 教学 和练 习 , 学生 比较 多 出现 的错误 有 以下几方面, 一是动作僵硬。女生下意识地展示体 型美 , 生天 生 注重 肌 肉力 量 , 造 成 手 足 掌指 紧 男 是 张、 挺胸收腹憋气等现象 的基本原因; 其次是转体 和 上下肢 动作 配合 不 自然 , 动作 和 呼吸配 合不 自然 ( 或不 正确 ) 三是 不 理 解 “ 、 、 ” 者之 间 的 ; 意 气 力 三 内在关 系 。因此 , 师 在 教 授太 极 拳 时 , 老 要钻 研 教 材, 做正确的示范。同时严格要求学生专心听讲 , 从认 真模 拟 老师 的动作 入手 , 会动 作要 领和 攻 防 领 含意, 发现某个动作路线出现差异, 就必须注意在 提高该动作上下功夫 , 纠正错误 , 反复练习, 使动作 准确不 误 。如 以起 式 为 例 , 备 式是 全 身 放 松 , 预 自 然 站立 , 面带 微 笑 , 指 自然 放 松 。两 臂缓 缓 抬 起 手 吸气 , 与肩平 ; 至 两臂 徐徐 放 下 , 同时 双膝缓 缓 下蹲, —— 呼 气 , 弯 至 大 腿 和 小 腿 夹 角 大 于 9 膝 O 度, 小于 10度。然后选择搂膝拗步 、 2 如封似 闭等 动 作 , 次 练 习 , 至 学 生感 觉 自然 , 心 应 手 为 依 直 得 止 。为了提高学 习兴趣 , 每次最多选用 三 四个 动 作, 之后 就要 反复 领操 连贯 的套 路 。当学 生感 觉 到 呼吸与动作的有机配合带来 的身心愉悦时, 才向他 们讲授“ 以意领气” 的方法。如 “ 搂膝拗 步” 左 左 : 提膝、 左搂手——吸气 ; 步右推掌——呼气。右 落 掌推 出时 , 觉气 由腹 中起 经腰 背 , 感 至右 肩 、 、 臂 掌

体育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精选)

体育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精选)

体育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精选)1、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内江市体育高考生运动训练研究3、内江市轻体育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4、内江师范学院公体女生中体育“差生”成因及对策5、中学生健美操兴趣培养方法研究6、西部地区城市社区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7、剑阁县中学体育教学资源研究8、健美操教学教法探索研究9、健美操基本动作的分类研究10、竞技健美操训练方法的探索11、大众健身操评价标准的相关研究12、健美操特殊课种的范畴与挖掘13、武术竞赛规则的演变对套路发展的影响14、武术套路中侧踢抱腿的技术分析15、体育课对中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16、传统武术在高校开展的可行性研究17、北京奥运会对我国武术产业发展的影响18、制约广安社区休闲体育发展的社会因素分析19、山东淄博市农村体育发展现状分析20、软式排球在我省高校开展的可行性研究21、内江市中学排球运动现状分析22、体育社团组织在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中的功能研究23、四川省普通高校体育社团组织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24、四川省普通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调查分析25、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分析与发展研究26、普通高校实施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思考27、浅析我国户外运动的发展前景28、普通高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对策研究29、普通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调查分析30、普通高校足球专业学生训练能力培养对策探讨31、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技术能力培养探讨32、现代足球比赛动态探讨33、内江市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发展现状调查分析34、现代足球比赛快速反击打法特征的思考35、农村中小学足球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36、内江师范学院第九届大学生足球比赛的思考37、我院小型足球发展现状对策研究38、四十二式太极拳对老年人健身价值的探讨39、传统武术在学校开展的价值研究40、武当武术在十堰地区学校开展的调查研究41、08奥运后武术走向的研究42、淄博地区太极拳开展的现状及发展研究43、论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的关系44、浅谈中学生篮球意识的培养与训练45、论篮板球在比赛中的作用46、内江师范学院健康教育课程调查研究47、内江师范学院公体太极拳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48、有氧健身操对女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分析研究49、论社区体育与全民健身运动关系及对策研究50、试论体育的商业化发展51、莲花十八项的开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以贵州铜仁地区为个案52、论高校体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53、试论农村体育的现代转型,广安临水县御临乡的个案研究54、试论传统体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以贵州德江第一中学为例55、内江老年体育活动研究56、内江师范学院体育社团现状调查与分析,以篮球协会为例57、中学体育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内江市龙会中学为例58、寿光市文家第二初级中学体育课中游戏活动的开展的`现状调查分析59、滨州市休闲体育的发展研究60、浅谈体育类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影响61、基层短跑运动员训练前准备活动的调查与分析62、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战术意识的培养研究63、简阳市中学体育教育现状的调查及分析64、中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65、普通高校健美操协会功能的调查分析66、浅析中学体育教师性格对学生体育兴趣形成的影响67、阆中市中学田径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68、攀枝花学院学生余暇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69、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运用策略分析70、潍坊市潍城区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分析71、论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72、高中体育教学方法的探讨73、体育新课标教材的使用对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影响74、浅析普通高校校园体育文化75、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76、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的研究;77、学校体育与健康的研究;7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体育与发展的研究;79、学生体育与健康状况及对策的研究;80、体育教育过程中学生个性发展的研究;81、“学校、家庭、社会”体育一体化的研究;82、《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学校贯彻和实施的研究;83、学生余暇体育的研究;84、我国学校健康教育内容、方法、途径的研究;85、素质教育与(大、中、小学校)体育的研究;86、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充分发挥作用的研究;87、素质教育与体育师资培养提高的研究;88、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途径的研究;89、学校体育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研究;90、学校体育课程与体育教材建设的研究;91、体育教学实验的实例分析;92、体育考试原则、作用、项目及标准制订与发展趋势的研究;93、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94、两类课程一体化的研究;95、学校体育与中小学生减负相关因素的研究;96、现代学校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97、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与教学的研究;98、大、中、小学校竞技体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99、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研究;100、影响学生健康的环境因素及对策的研究;101、优化学校体育管理机构的研究;102、关于实施在、中、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研究;103、学校体育与体育产业化的研究;104、学校体育设施开发利用的研究;105、知识经济对学校体育发展的研究;106、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及体育锻炼中有关心理因素的研究;107、计算机在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及科研中应用的研究;108、学校体育科研现状与对策的研究。

《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之我见

《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之我见

但不 论哪 家之 言 , 校体 育 目标 与学 校教 育 目 学 体育 , 竞技运动与学校体育 , 素质教育与学校 目标 , 国学校 不 同的看法 , 中 标 的一致性是不可否认 的。因此 , 学校体育 把育人作 为 目的 体育特色和走 向及 发展 战略等 问题作 了专题 讨论 。下面我
就本书 自己比较感 兴 趣 的几个 问题 , 浅谈 拜读 后 的一 些 感 是无可争议 的。 悟。受能力所限 , 对有 些问题 的认识 还是 比较肤 浅 , 还请 大 2 学 校体 育 对 于健 康 美 的追 求 《 中共 中央国务 院关 于深化教育改 革全面推进 素质教育 家 给予 批 评 指 正 。
内容 。特别就现代社会对人才 的要 求 , 现代 社会与学 校体育
发展 的关系 , 学校体育的过程结构 、 功能 目标 , 健康 美与学校
么多的思想对 我们 的学校体 育产生过影 响 , 因此 很多人对 亍 些基本 问题 的认识就变得 模糊起来 , 思想不一 致就会产 生

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学校 体育 目标 的认识 , 也还有 着种种
《 代社 会 与学校 体育 》 现 之我 见
Th i i n o o e n S ce y a d S h o y ia u a i n e Op n o fM d r o i t n c o lPh sc lEd c to
吴 珏
WU Je u
摘 要: 本文选取 了《 现代社会 与学校体 育》 的部分 内容 , 主要就 学校 体 育 目标 与 目的 的区分、 学校 体育 对 于健 康 美的 追 求 及 学校 体 育 与素 质 教 育的 关 系等 三 个 方 面 进行 阐述 。 关键词 : 学校体 育; 康; 美; 健 审 素质教育

奥运后时代我国体育发展方向之我见

奥运后时代我国体育发展方向之我见

运军团以 5 1金 、 l银 、 8铜 ,奖 牌 总数 第 一 的成 绩 2 2
荣 升奖 牌 榜 头 名 , 为 了新 的体 育 霸 主强 国。北 京 奥 成 运 后 中 国体 育 走 向 问题 是 众 多 专 家 讨 论 的 热 点 。通 过对 资 料 收集 整 理 发 现 : 家 对 于 竞 技体 育 “ 国体 专 举 制” 的讨 论 是 最核 心 的话 题 。“ 国体 制 ” 特 定 时期 举 是 党 和 国 家 的需 要 ,举 国体 制 与 竞 技 体 育 的 关联 也 并 非偶 然 , 符 合 我 国社 会 主 义 发 展 的 历史 特点 , 时 这 是 代 的产 物 。作 为 国 际体 育 舞 台 最高 层 次 的奥 运 会 , 是 展示 国 家体 育 硬 实 力 和 软 实 力 的重 要 窗 口 。中 国体 育 当然 不 会 放 过 这 千 载 难 逢 的机 遇 。但竞 技 体 育 只 是少 数 人 的体 育 ,在 物 质 文 明与 精 神 文 明 日趋 发 达
当 中来 。 变 老 百 姓 的 观 念 , 更 多 体 育 运 动 项 目 转 让 在 群 众 中 加 以推 广 。
需要 做 的事 情 就 是 努 力 训 练 ,争 取 在 国 际 赛 场上 取
作 者 简 介 : 磊 磊 ( 9 2 ) 硕 士 , 究 方 向 : 育 教育 与运 动 训 练 学 。 王 18一 , 研 体
好 。可 以认 为 , 奥运 时 代 , 国竞 技 体 育 举 国体 制 后 中
在渐 进 式改 革 中完善 竞 技体 育 模 式 。此 外 , 据 其 他 根 体 育 强 国的 事 例 可 以告 知 我 们 。竞 技 体 育 职 业 化 也
是 发 展 我 国 竞 技 体 育 的 手 段 , 通 过 各 个 方 面 的 渠 道

体育英语专业发展路径之我见

体育英语专业发展路径之我见

体育英语专业发展路径之我见概要:奥运会作为一场全球顶级的赛事,每一个国家都积极的参加,冬奥会的成功申报为我国的体育英语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我国的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为了与国际体坛更好地交流,且英语作为近乎全球通用的语言,我国的一项新专业“体育英语专业”应运而生。

体育英语专业在师资、人才培养以及教材等方面的问题影响了其发展前景,因此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路径探究。

如何定义“体育英语”,对这个问题的探究我们将从两个角度来探究,即广义和狭义。

广义上,体育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门别类,属于专门用途英语中的职业英语。

作为职业英语,体育英语的用途为服务相关的体育竞赛等活动项目,其主要服务内容包括:体育赛场上的口语翻译、体育训练中的外语翻译、体育赛事的翻译报道、会议的口语翻译以及外宣口笔译等等。

从狭义的角度分析,体育英语为体育专业的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这门课的主要内容为使体育系的学生了解并学会有关体育运动的基本词汇及其表达,旨在使学生具备体育英语的“听、说、读以及写”等专业技能,从而有助于其在国际体育方面的交流和表达。

一、我国体育英语专业的现状我国较早开设体育英语专业是在2003年左右,在体育英语专业的创设之初,由于缺乏相应的国内的办学经验,于是在一定程度上学沿袭了英语体系的一些内容,主要包括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大纲等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体育英语教学模式已经不再能够满足社会对于该方面人才能力的需求,我国的体育英语专业也一直在摸索中发展,在摸索的过程中,进一步根据当前的社会需要明确并制定了“复合型”体育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并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了具有创新性的特色的课程,这一系列举措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然存在着四个主要问题。

(一)体育英语的人才培养规格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主要体现在学生数量较少,且存在学生学艺不精的状况,不能满足社会对该方面人才的需求。

新课程背景下体育组建设之我见

新课程背景下体育组建设之我见

新课程背景下体育组建设之我见【摘要】:体育组建设在新课程背景下,应该从树立体育组的新理念;科学规范体育组制度;营造和谐体育组人际关系;提高体育组教育科研水平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通过深入分析每一方面,明确新课标下体育组建设更符合现代学校体育形势。

【关键词】:新课程体育组建设见解新课程背景下,体育组建设不仅要继承许多传统的优良模式,而且也要对传统模式中不适应现代学校体育形势发展的某些问题进行改革、创新、提高。

使体育组建设更具特色,更加完善。

体育组建设得失成败直接关系到学校体育的兴衰荣辱。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为体育组建设提出自己见解,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为此,体育组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树立体育组的新理念体育组建设要追求卓越、避免平庸,就必须不断改革和创新,制定出适合自己个性特色的新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体育组建设是新理念实践的过程。

要让新理念更好的服务于体育组建设,必须制定一个好的新理念,它的制定不是体育组组长或某个组员能完成,而是要让全组教师都参与其中,充分发挥集体智慧。

新理念既要符合新课程理念特点又要适应体育组建设的长远发展。

三点特色理念可以作为体育组建设的新理念,首先是“人无我有”,即独特性或个性;其次是“人有我优”,既杰出性或优质性;最后是“人优我新”,即开拓性或创新性。

具体说来,体育组建设必须要有自身的特色理念,只要选准了自己的发展特色,得到全体体育教师的认同,教师的积极性将会被激发,更具有凝聚力和创造力。

也有利于体育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容易得到外界的支持和关注,起码在每年的体育特长生招生方面更具有竞争力。

相反,没有理念的体育组犹如在汪洋中的舟,它寻找不到航行前进的方向。

它只会使体育组默默无闻,使体育教师在学校中处于无地位的状态,也不能使体育老师在体育教育和教学方面的价值得到体现,不能让学生体会到体育锻练的真正目的,因为体育教师自身也没有弄清楚体育工作的真正意义,充其量是为了糊口而工作。

武术进入大学课堂之我见

武术进入大学课堂之我见
术进 入 大学课 堂之我 见
秦 瑞 瑞
(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 , 南 鹤壁 4 8 3 ) 河 5 0 0
摘 要: 武术 , 中华民族的传统体 育运动项 目, 是 它历经几千年的沧桑岁月, 以其深刻的文化 内涵和 多 元化的价值功能。 受到 了当 大学生的广 今 泛青睐 , : 武术的回归大学体 育课堂成为大学体育教 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和体育相 关基础 学科知识的交融 、 渗透和新的教学方法的实施 , 武术课程的 发展与提高也进入 了新的阶段 。 关键词: 武术 ; 大学教 育; 影响 学校武术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 校武术的蓬勃开展 ,不仅 可以成为培养武术人 材 的基地 , 而且对 于实施“ 全民健身计划” 使学 、 生养 成“ 终身体育” 的意识和习惯 , 以及成 为爱 国主义教育的手段 , 都会起到积极 的作用。 1武术 进入大学课 堂是大学 教育发展 的
必然趋向 发源于华夏大地的武术运动,具有悠久的 历史 和深邃 的文化 内涵,是我国各族人民在上 千年 的一代又一代的生活实践中, 反复应 用不 断丰 富发展 创新 的产物。它按照 中华民族 积累 的攻 防进退 、 动静疾 徐 、 刚柔虚实 、 内外兼修 的 技击健身原理, 形成了当今具 有不 同特点 和风 格 的踢、 摔 、 、 、 打、 拿 击 刺等格斗动作, 构成了博 大精深的武术运动 的体系。随着大学教育的发 展, 以及“ 传承经典 , 发扬光大” 的不断改革精 神, 武术运动得以迅速发展。加强学生爱国主义和 弘扬 民族精 神的思想教育 , 培养大学生民族 自 尊心 、 自豪感和爱 国主义情操 。 发学生学习兴 激 趣 , 合武术 类运动文化的传统与特点 , “ 结 将 武 德 ”“ 、 武礼” 教育融入课堂 , 形成 了有别于其 它 体育课程的育人特色 。 2武术进入大学课堂对大学教育的影 响 2 通过武 术教学培养学 生的正确成 功观 . 1 念 在武术教学 中, 学生的思想 、 能力、 意志、 情 绪、 态度等特征暴露特别快, 比如跳跃动作 的练 习, 面对一个新的难度动作, 否超越 自 就需 能 我, 要有 良好的心理素质,由此可 以引发一 系列 心 理特征, 在训 练中经 常会 出现学生们完不成 动 作时 的那种气馁 、 沮丧 、 与冲动 。紧张时的 急燥 焦虑 、 胆怯时的 自卑等等, 这时教师要不 断地鼓 励他们与失败抗争, 断地激励他们 勇于战胜 不 困难。克服不健康的心理 障碍提高战胜 自我的 能力, 使学生经过失败 、 功 、 成 再失败, 再成功这 样一些心理 和机能训练 , 耐性能力, 增强 即使在 逆境 中也能成才, 武术毕业 的学生, 在社会上有 许多成功人士 。有许多学生并 没搞他们的专业 . 但在其它行业上千出了许 多突出优秀业绩 。这 不能不说明武术的训练使他们具备一定事业上 成功所具备的品格, 与学校 的教育和培养是有 很大关系。

上好体育课方法之我见

上好体育课方法之我见
体会 动作 , 再用提问的方法让学生 回答上述的问题 , 学生基本能 科 的课一样 , 每节课 都有一定 的教 学 内容和 教学要求 , 要完 成教学 快 )
任务就一 定要 备好课 , 否则无法 达到 目的。那么 , 怎样才算 备好课 作 出正确的 回答 。 这时我就把学生作答加 以整理 、 概括为 : 克服离心
效提 高学生身体素质和锻 炼能力的体育教学方法。
关键 词 : 中学体 育 提 高体 育 教 学质量 体育是学校教育 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全面贯彻教学方针不可缺 范 , 会使学 习伊始 便在大脑 中留下 正确的动作印象 , 并产生动作优 少的重要方 面。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 的主要方 面, 它是训 美 易 学 的感 觉 和 强 烈 的 学 习 欲 望 。 因此 , 教 师在 备 课 时 就 一 定 要 熟 并 在上课前演练几 次 . 确保在课 中示范时做到动 练学生运 动技 能 , 增 强体质 , 锻练体能 , 促进 学生德育 、 智育 、 体育 、 练 掌握所教 动作 ,
2 0 1 3 0 8 文体用. 口 ] 与科技 1 1 3
第二 、 示范动作准确 、 轻 松优 美。教师准确 、 轻松优美 的动作 示
体 育教育
P h y s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上应 间接呈示 为主. 引导学生从生活性的活动中去领悟 动作 的要 点 【 2 】 毛振明. 对 十 种体 育教 学 模 式的 分 析 体 育教 学 , 2 0 0 0 ,
弯道跑教学时 , 对动作要领 、 离心力 和向心力的关系 , 我暂时 大多数人认 为 : 上体 育课很简 单 , 用 不着备课 , 上课 时 , 教师安 例如 : 排学生运动就是 了。 其实, 这种看法是错误 的。 体育课是教授体育运 不讲 。只 向学生提出一个 问题 :沿 圆圈跑时人体 的感觉是 怎样 的? 动知识 ( 主要是体育运动技术动作 ) 和组织体能训练 的课 , 它与其他 ( 即身体怎样 , 脚 掌怎样着地 ) 。然后让学 生沿弯道跑三次 ( 慢、 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页
大学体育之我见
大学生活已经过去快两年半了,可是谈及大学体育,虽然也经历
了一年半的大学体育课,但是似乎也没什么太大的或者说清晰的概
念。本来想着百度一下关于大学体育的含义,但是也没有什么实质性
的内容,但这其中无意翻看到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大学体育》主
要内容,发现我们所模糊认识的大学体育与真正的大学体育相差太
多。下面我想就百度到的这本书的内容谈及一下我就大学体育的一些
看法,当然也包括一些建议。
我们总是狭隘的理解所谓的体育无非就是打打球、跑跑步等等简
单的体育运动项目,而《大学体育》这本书中则阐述了体育运动与健
康的基本理论知识,如体育运动对人体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影响、运动
损伤的预防与处理、一些常见疾病的预防、运动处方的制定等,并对
一些基本的体育技能作了详尽的描述。大学体育的真正目的是使学生
在了解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
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上面的文字感觉是一些很专业的东西,接下来想说一说我们现阶
段正在经历的大学体育吧!说到这,不难想到首先要说一说我们的大
学体育课,这两者可以狭义上的对等体(至少在我看来)。回想一下
我们的初、高中,体育活动似乎不仅仅局限在我们现阶段的体育课吧,
早上晨跑,一天两次广播操,当然也有体育课。而现今身处大学的我
们,似乎体育课是我们仅有的从事体育锻炼的时间吧,前两天刚看到
第 2 页

一句话,是描述大多数大学男同学的大学生活的“人字拖儿,大裤衩,
窝在宿舍打dota”。很讽刺的一句话,但这也确实是大学生生活的一
种真实写照,在这种生活状态下我们来说大学体育,来说大学体育课,
自然讽刺很大。但这也在一定层面上反映出一些很客观的问题,个人
认为这其中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大学体育课的重要性,另一方
面是如何实现大学体育课的最大能力或者作用。
先说一说大学体育课的重要性,只能说这是一个大学生生活方式
混乱的年代,虽然这么说得似乎显得有些严重了,但是当你身处在这
个环境里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一切都不过如此,很多的大学生的生活状
态是我们无法想象,也无法描述出来的。转言之,这种不健康的生活
方式正日趋严重,没有合理的生活的习惯,没有什么稳定的从事体育
锻炼的时间,若体育课这块阵地再失守,我们是猜不到后果的。现今
大学生的生活方式这极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体育课的重要性,纵使没
有任何的锻炼兴趣,但是鉴于老师以及考试的压力,就算你在怎样不
想动,也是不得不动一下。同时这其中课程的选择大多数兼顾一定的
兴趣成分,这也为大学生的适时接受一定量的锻炼提供了可能。总之,
体育课算得上是大学生不规则生活方式下的一种弱弱的调节吧!虽然
有时作用不大,也不显著,但是有总比没有好。
然后说完体育课的重要性,那么自然就引申出如何发挥大学体
育课的最大作用的问题。这两者是存在有必然的联系的,对于如何发
挥大学体育最大能动作用,我没有什么学术上的观点,但是作为一个
大学生,正在接触体育课程的我,对于我们大学生体育课程有一些自
第 3 页

己的建议:
一是从学生层面上来讲,这个不是我们经常念叨的一句话“兴趣
是最好的老师”,因此,首先,我们应该致力于丰富我们的体育课程,
同时也要积极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对于体育课程,我们
的大学都陷入一个误区,我总结了几个不太恰当的词“因强而教,因
师而教,因地而教,因材而教”。这个所谓的“因强而教”就是这个学校
什么体育项目强,什么在各项大赛拿的奖多,这个体育项目受重视程
度必然直线上涨,学校相应配备的师资力量以及体育设备设施也是在
一定程度上优于其他项目。“因师而教”则是根据自身师资情况开设课
程,因此所开设的课程就仅仅局限在几个固定的,也可以说是一成不
变的项目上,这个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理解为这种做法必然是不会激
起所有人的兴趣的,我们不能因为一些课程冷门,就不配备相应的老
师以及开设相应的课程。后面两个“因地施教”和“因材施教”其实表达
的是相通的意思,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与“因强施教”有共同点。它们
都是关于课程开设与体育设施、设备的关系,这已经成为一个共性,
没有相应的设备、设施,必然就没有相应的课程。同样还是那句话:
这似乎不能迎合所有人的口味。另外谈一谈有关体育课内容以及形式
的问题,说到这,脑子里闪现的第一个词是“放羊”。这也确实是一种
普遍体育课的状态。这种状态可以说是起因究于学生,实施在老师。
学生体育课的状态只能说不敢恭维:懒散、漫不经心、无所事事、拖
拖拉拉......当你碰到这群“散兵游勇”的时候,谁还会有认真上一堂没
人关注的课啊!浪费口舌、对牛弹琴、孺子不可教......两种状态的交
第 4 页

结,我们的“放羊”式体育课应运而生。因此,这种状态的改善必须着
眼于两个方面:首先是学生,我们做到依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既然
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就应认真去做。这种观念必须要在日常辅导教育
中传输下去,以实现一种学习状态的转变。另一方面是体育老师,老
师应尽量减少一些枯燥的具体的项目,多多增加一些乐趣性的项目,
寓学于乐,不要带着教学任务去教学(好像有些不切实际),激起大
多数人的兴趣。另外如果可能的话,增进课堂气氛的最佳办法是男女
配比,全男全女的课堂必然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俗话说“男女搭配,
干活不累”,更何况是一起玩呢!
二是学校以及老师层面上的改进,在上面也提到了老师和学校的
一些症结。下面说一说具体的一些建议:首先,个人觉得,虽然我们
人多,但是小班教学在相互调节中应该可以实现吧!在我看来,关键
在于舍得投入,这是学生所期许的一切实现的基础。现在我们的体育
班人数确实太多了,不利于老师的具体教学,严重超出了体育设施、
设备的承受能力,体育课达不到具体实际的作用以及效果,当然也有
利于学生的考勤。其次是增设相应的室内体育基础知识教学课程,这
其中就包括了上面提到的体育运动与健康的基本理论知识,如体育运
动对人体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影响、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一些常见
疾病的预防、运动处方的制定等,并对一些基本的体育技能作了详尽
的描述。对运动损伤的处理这些常识性知识的教学有很大的必要,同
时也会在我们的体育锻炼过程中处理突发情况起到积极的影响。再
次,还是要回到体育投入这一块,对体育场地阶段性维修保养,定期
第 5 页

更换体育器材,有些器材设备烂的不行了可是依然在用。消除因体育
器材与设备带来的学生不安全隐患,营造良好的体育环境。同时加大
投入,丰富体育课程等等。最后是关于体育考核的问题,这是我曾经
碰到过的真实事件,有同学在1000米考核后出现呕吐、窒息等等,
因此,我们要明确考核的重要的同时还要兼顾考核方式的合理化,我
们可以采取现在英语四六级的做法进行体育考核,这样应该可以消除
很多现在我们正面临的问题吧!
谈完了体育课,还想说一下关于大学体育活动项目的开展问题。
感觉现在的大学活动都已经固定化,特别是体育活动,什么比赛都是
三大球,另外就是活动开展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一个人从院足球队
员到院篮球队员再到院排球队员,什么都是那么几个人的事。做为一
项真正意义上的体育活动,它难道不应该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吗?活
动形式和目的都已经僵化,我们应该寻求那种让每个人都有参与感的
活动,而不是一个人流血流汗,一群人在底下空吆喝。要让大家都参
与进来,有些学院的趣味竞技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大家都脱了
衣服参与进来,一起努力,一起体会体育运动的快乐,一起来了解体
育它真正的魅力,它所带来的乐趣。不让体育活动呆板,没有生命力,
这就是我们所要做的。
关于大学体育,或者狭义的说对于大学的体育课,当然还有各种
体育活动,我们还有很多机会去了解、去感知它们给我们带来的东西,
在有形的体育项目中锻炼自己,在无形的体育精神与知识中升华自
己。
第 6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