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实习资料】_镜下病理切片 期中前(到肿瘤)

【病理学实习资料】_镜下病理切片 期中前(到肿瘤)
【病理学实习资料】_镜下病理切片 期中前(到肿瘤)

?损伤和修复(9个)

1.心肌褐色萎缩

?纤维粗细不一,肌纤维变细

?间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核两端脂褐素颗粒

?心肌间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心肌纤维呈波浪状

2.横纹肌萎缩

?肌纤维粗细不一,肌束细小,平行排列;

?细胞间隙宽窄不一,有时可见到脂肪组织增生性充填;

3)细胞核较密集,核两端有褐色脂褐素颗粒。

3.肾近曲小管上皮水肿

?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体积变大,胞浆淡染清亮;

?有的细胞胞浆内可见多数细小空泡;

?管腔内可见淡粉染絮状物。

4.肝细胞水肿

?细胞体积增大,胞浆淡染清亮;

?细胞浆内可见多数细小空泡;

?肝血窦变窄。

5.肝细胞脂肪变性

?肝细胞体积增大,胞浆内可见大小不等的空泡(被溶解掉的脂滴)。有的空泡很大,将核挤向一边,似脂肪细胞;

?肝窦变窄;

?汇管区炎症细胞浸润;

?肝小叶结构存在,小叶周边肝血窦扩张性淤血,肝细胞压迫性萎缩而变窄。

6.脾小动脉玻璃样变性

?脾小结中央动脉管壁:均匀、红染、无结构的玻璃样物质沉积,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中央动脉断面数增加;

?脾白髓萎缩:脾小结变小,淋巴细胞减少;

?被膜增厚皱缩,脾窦淤血。

7.干酪性肺炎(干酪样坏死)

?肺的正常结构大部分坏死,被分解和消失;

?低倍镜下可见多个片状病灶:中央为粉染无结构的细颗粒状或丝网状结构;

?坏死周边可见核缩、核碎、核溶等现象;

?残存的毛细血管扩张、充盈,肺泡腔内可见有渗出,渗出以单核巨噬细胞为主,还有少量的淋巴细胞。

?被结缔组织包围残存的肺泡间隔增宽

8.淋巴结干酪样坏死伴钙化

?淋巴结的正常结构被破坏,呈无结构粉染、细颗粒状

?周边部分区域可见紫蓝色颗粒状钙盐沉积,并可见骨化生

9.肉芽组织

?低倍镜下:溃疡底部为新生的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构成,深部及两侧为大量的瘢痕组织;

?高倍镜下:肉芽组织为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构成,同时有大量炎症细胞侵润,包括中性粒、淋巴、浆、嗜酸、单核、异物巨细胞;近表面的毛细血管扩张充盈。

?角质化上皮的不连续处即为肉芽组织,上皮细胞有核,未角化.

?可见毛细血管对着创口垂直生长

二.血液循环障碍(3个)

?肺淤血

?肺泡壁毛细血管及静脉高度扩张充盈(急性&慢性);

?肺泡腔内:均一粉红染的浆液性渗出,为水肿液(急性&慢性);还有红细胞和棕褐色的心衰细胞(急性少或无,慢性大量);

?肺泡间距:增宽(急性),少量单核淋巴细胞浸润(急性&慢性)。

?肝淤血(槟榔肝)

?中央静脉及肝窦高度扩张,充以红细胞;

?肝细胞索萎缩/离断,以中央静脉周围显著;

?部分肝细胞可见水样变性和脂肪变性。

3. 心肌梗死

?梗死处心肌细胞核及横纹消失,肌原纤维结构不清,往往比正常纤维为红;

?肌纤维之间及周边部可见多数的炎症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坏死心肌与正常心肌常呈互相交错的状态;

?坏死心肌间可见网状纤维化,部分心肌细胞明显萎缩,细胞浆内可见脂褐素。

三.炎症(7个)

?亚急性重型肝炎

?变性、坏死和凋亡:细胞广泛变性(水样变性/气球样变/嗜酸性变)及坏死,肝细胞索离断,可见片状坏死和小灶内出血;

?增生:a. 肝kuffer细胞和星型细胞明显增加;

b. 汇管区内有大量的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小胆管增生;

c. 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正常肝小叶结构被破坏,将肝组织分隔成岛屿状;

?小胆管及毛细胆管内可见淤胆现象(胆色素淤积)。

?心包的纤维素性炎

?纤维素渗出:心外膜明显增厚,表面可见粉染片状、束状或交织成网状的纤维渗出;?纤维间有炎症细胞,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肉芽组织机化:渗出物下可见肉芽组织形成,有大量血管和心外膜长入的纤维;

?心肌纤维变细/机化变性,核两端肌浆内可见脂褐素颗粒。

?化脓性性阑尾炎

?阑尾各层血管扩张充盈,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

?粘膜层增厚,腺体破坏,表面溃疡形成;

?有些浆膜层:可见化脓性栓塞性脉管炎。

?心肌多发性栓塞性小脓肿

?心肌中散在小脓肿形成,脓肿灶中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和脓细胞;

?脓肿处心肌细胞溶解坏死;

?化脓性栓塞性脉管炎:管壁破坏尚可认,内充白细胞和脓细胞;

?有的可见紫蓝色细颗粒状细菌团。

?肾多发性栓塞性小脓肿

?肾单位内可见多个散在的脓肿灶脓肿灶间可见中性粒细胞,脓细胞,坏死组织;

?有的病灶中央可见蓝色颗粒状菌团;

?近曲小管上皮水样肿胀;

?部分血管可见菌拴或脓栓发生坏死,部分出血。

?鼻息肉(一般性慢性炎)

?息肉被覆的鼻粘膜上皮未见明显病变;

?结缔组织中血管高度扩张充盈,组织水肿;

?近上皮处炎症细胞浸润:以淋巴样和浆细胞为主。

?肺粟粒性结核(肉芽肿性炎)

?多数结节性病灶;

?肉芽肿三层结构:

a.中心:粉染无结构干酪样坏死;

b.中间:增生的上皮样细胞,呈放射状排列,胞浆浅染,细胞界限不清;上皮样增殖带中

可见数量不等的朗格汉斯(Langhans)巨细胞,胞浆粉染,多核,沿细胞周边呈环形或马蹄形排列;

c. 外周:淋巴细胞浸润带。

四.肿瘤(9个)

?皮肤乳头状瘤

?中央部向表面增生呈多个乳头状突起,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分界清楚,基底膜完整,无浸润性生长;

?中轴为纤维血管轴;

?表面被覆的鳞状上皮层数增多但分化良好。

?皮肤鳞状细胞癌

?切片中部分复层鳞状上皮尚正常,部分已被肿瘤组织取代。肿瘤组织突破基底膜,向粘膜下层及肌层浸润性生长,形成很多的癌巢;

?癌巢外层为立方形细胞,内层为复层鳞状细胞,部分癌细胞之间可见细胞间桥,癌巢中心可见角化现象,形成癌珠;

?癌巢内的肿瘤细胞异型性显著,核分裂像多见,有病理性核分裂。

?乳腺纤维腺瘤

?边界清楚,有完整包膜,切面呈编织状或漩涡状;

?增生的腺体衬覆两层上皮细胞:外层为胞浆透亮的肌上皮细胞,内层为立方或柱状腺上皮细胞;

?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分化良好;

?乳腺腔不规则,多分叶状。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肿瘤细胞形成实性条索状或巢状,浸润性生长;

?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相多。

?卵巢(单纯性/乳头状)浆液性囊腺瘤

?囊性多(单)房,部分囊内有小乳头;

?乳头及囊壁被覆单层立方或矮柱状上皮;

?细胞良善,无异型性。

?结肠中分化腺癌

?部分粘膜正常,部分被肿瘤组织取代;

?腺体组织结构异型性:排列不规则,大小不等,形状不一,有背靠背和共壁现象;

?细胞异型性:核分裂像增加,核增大位移上升。

?子宫平滑肌瘤

?圆形结节,境界清楚,周围可见薄层萎缩平滑肌;

?由成熟的平滑肌细胞构成,排列紊乱,呈束状交错或漩涡状排列。

?纤维肉瘤

?纤维母细胞样的细胞编织状排列,肿瘤界限不清,呈浸润性生长;

?异型性明显:核深染,分裂像多。

?纤维瘤

?纤维细胞增生,排列紊乱;

?核大小均一,病理性核分裂象增多;

?边界不清,浸润性生长;

?胶原成分较少。

超全病理学切片镜下病变特点

肝脂肪变:肝细胞肿大,胞浆内含有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空泡边界清楚。早期脂变为核周围出现小的空泡,当空泡较大时核常被挤到一边,状似脂肪细胞。 淋巴结干酪样坏死:淋巴结坏死区组织分解比较彻底,组织结构细胞形态完全消失,原有组织轮廓消失,边缘部分见散在的细胞核碎屑,呈现一片红染无定形的颗粒状物质。 肉芽组织:组织由新生毛细血管,纤维母细胞及各种炎细胞组成。血管平行排列与创面垂直生长,周围可见各种炎细胞和渗出液。急性肺淤血:肺泡壁毛细血管明显扩张,充满血液,呈串珠状排列,肺泡间隔增宽。肺泡腔内可有淡红色的水肿液少量红细胞和尘细胞。 混合血栓:动脉腔内有一个新鲜的混合血栓,可见条索状淡红色血小板小梁,小梁周围有白细胞附着,之间有纤维蛋白网和红细胞。 急性蜂窝组织性阑尾炎:各层组织内见大量中性粒细胞。粘膜层血管充血,粘膜组织及腺体部分坏死脱落,固有层内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及出血,坏死的脓液组织向阑尾腔突破,肌层纤维水肿,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浆膜层脂肪组织中有中性粒细胞,表面有纤维素渗出。

鼻息肉:鼻息肉表面覆盖纤毛柱状上皮,上皮下纤维组织水肿,内有纤维细胞,纤维母细胞及各种炎症细胞。另见腺上皮增生。食管鳞状上皮癌::除正常的鳞状上皮外还可见不同程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形态。癌组织呈不规则巢状,浸润至深肌层,与间质境界分明。癌巢内癌细胞排列紊乱,大小形态不一,核大深染,异形,部分癌巢中心有角化珠形成或有坏死。 子宫平滑肌瘤:正常平滑肌组织纤维长梭形,境界不清,核呈杆状,束状排列具有一定的层次和走向。瘤组织:瘤细胞异型性不明显,结构上呈束状排列,但无层次,纵横交错,走向不一。 结肠腺癌:正常肠粘膜层肠腺大小形态一致,上皮细胞大小形态一致。核位于细胞基底部。腺癌组织已浸润肠壁全层,癌细胞排列成大小形态不一的腺样结构,细胞层次不均。癌细胞异型性明显,部分癌组织有坏死。 风湿性心肌炎:心肌间质特别是小血管附近有略呈梭形的细胞团,称风湿小体。中心为纤维素样坏死,周围有一定数量的风湿细胞,外围有少量淋巴细胞核单核细胞。风湿细胞体积较大,形状不一,胞浆呈淡紫蓝色。核大,常为圆形或卵圆形,空泡状核膜清楚。染色质集中于核中央并呈细丝状向核膜放散,切面上状似枭眼,纵切面上形如毛虫。

病理学第五章

作业 1.第1题 下列哪一种肿瘤与性激素紊乱有密切关系 A.乳腺癌 B.宫颈癌 C.肝癌 D.白血病 E.肺癌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8 此题得分:2.08 2.第2题 肺转移性肝癌是指 A.肺癌转移至肝 B.肝癌转移至肺 C.肺癌和肝癌同时转移至它处 D.肝癌和肺癌互相转移 E.它处癌同时转移至肺和肝 答案:B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8 此题得分:0.0 3.第3题 下列哪一种肿瘤与EB病毒关系密切 A.乳腺癌 B.肝癌 C.鼻咽癌 D.宫颈癌 E.以上都不是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8 此题得分:2.08 4.第4题 判定肿瘤的组织来源,主要依据 A.肿瘤的良恶性 B.肿瘤的生长方式

C.肿瘤的实质与间质分界是否清楚 D.肿瘤的实质 E.肿瘤的间质 答案:A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8 此题得分:0.0 5.第5题 下列哪种不是良性肿瘤 A.平滑肌瘤 B.乳头状瘤 C.畸胎瘤 D.混合瘤 E.霍奇金病 答案:E 您的答案:E 题目分数:2.08 此题得分:2.08 6.第17题 肿瘤实质 A.即肿瘤细胞 B.包括肌纤维母细胞 C.反应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反应 D.对肿瘤起支持营养作用 E.由结缔组织和血管组成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8 此题得分:2.08 7.第18题 癌的镜下特点中,错误的一条是 A.癌细胞呈巢状分布 B.实质与间质分界不清 C.癌细胞有异型性 D.首先从淋巴道转移 E.癌细胞间无网状纤维 答案:B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8

此题得分:0.0 8.第19题 下列哪项不是癌前病变 A.外阴白斑 B.结肠多发性腺瘤性息肉 C.萎缩性胃炎伴肠化 D.十二指肠溃疡 E.皮肤慢性溃疡 答案:D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8 此题得分:0.0 9.第20题 原位癌是指 A.未发生转移的癌 B.近基底膜处的上皮癌变 C.上皮细胞的不典型增生 D.癌细胞仅限于上皮层内,尚未突破基底膜 E.癌细胞突破基底膜,但限于基底膜下3~5 mm之内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8 此题得分:2.08 10.第21题 下列哪一种不是真性肿瘤 A.白血病 B.纤维瘤 C.腺瘤 D.动脉瘤 E.乳头状瘤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8 此题得分:2.08 11.第22题 恶性肿瘤的异型性是指 A.细胞的多形性 B.细胞密度增加

_镜下病理切片

?损伤和修复(9个) 1.心肌褐色萎缩 ?纤维粗细不一,肌纤维变细 ?间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核两端脂褐素颗粒 ?心肌间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心肌纤维呈波浪状 2.横纹肌萎缩 ?肌纤维粗细不一,肌束细小,平行排列; ?细胞间隙宽窄不一,有时可见到脂肪组织增生性充填;3)细胞核较密集,核两端有褐色脂褐素颗粒。 3.肾近曲小管上皮水肿 ?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体积变大,胞浆淡染清亮; ?有的细胞胞浆内可见多数细小空泡; ?管腔内可见淡粉染絮状物。 4.肝细胞水肿 ?细胞体积增大,胞浆淡染清亮; ?细胞浆内可见多数细小空泡; ?肝血窦变窄。 5.肝细胞脂肪变性

?肝细胞体积增大,胞浆内可见大小不等的空泡(被溶解掉的脂滴)。有的空泡很大,将核挤向一边,似脂肪细胞; ?肝窦变窄; ?汇管区炎症细胞浸润; ?肝小叶结构存在,小叶周边肝血窦扩张性淤血,肝细胞压迫性萎缩而变窄。 6.脾小动脉玻璃样变性 ?脾小结中央动脉管壁:均匀、红染、无结构的玻璃样物质沉积,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中央动脉断面数增加; ?脾白髓萎缩:脾小结变小,淋巴细胞减少; ?被膜增厚皱缩,脾窦淤血。 7.干酪性肺炎(干酪样坏死) ?肺的正常结构大部分坏死,被分解和消失; ?低倍镜下可见多个片状病灶:中央为粉染无结构的细颗粒状或丝网状结构;?坏死周边可见核缩、核碎、核溶等现象; ?残存的毛细血管扩张、充盈,肺泡腔内可见有渗出,渗出以单核巨噬细胞为主,还有少量的淋巴细胞。?被结缔组织包围残存的肺泡间隔增宽 8.淋巴结干酪样坏死伴钙化 ?淋巴结的正常结构被破坏,呈无结构粉染、细颗粒状 ?周边部分区域可见紫蓝色颗粒状钙盐沉积,并可见骨化生 9.肉芽组织 ?低倍镜下:溃疡底部为新生的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构成,深部及两侧为大量的瘢痕组织;

病理学切片诊断依据

组织切片 拿到切片后,首先就是肉眼观察,这一步很重要,往往可以作出比较明确的诊断,例如主动脉粥样硬化、淋巴结转移性癌、支气管鳞状上皮化生、胃消化性溃疡、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即使不能作出诊断,也可以确定组织来源。镜下观察前,一定要调整好瞳间距、光亮度等,作好一切准备工作,然后从低倍镜开始,一步一步深入。往往可以在10倍镜时完全作出诊断,而40倍镜仅是作为补充诊断。 诊断依据需要写出能够判断为改种病症的相关变化,不要求全部写出,但应当尽量全面。所有癌的诊断中都必须有对于肿瘤细胞异型性的详细描述。 高血压所引起的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与慢性肾小球肾炎所引起的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无论是在大体标本还是组织学观察都无法区分,故观察到相关变化可以诊断为两者中的任何一者。 NO.04肝脂肪变性 诊断依据: 1.部分肝细胞胞质内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 2.某些空泡较大,将细胞核挤压变扁且位于细胞边缘,酷似脂肪细胞; 3.细胞核的结构仍属正常。 NO.09肾贫血性梗死 诊断依据: 1.梗死区的肾小球、肾小管轮廓隐约可辨,梗死区中心肾小球的细胞核均已溶解消失; 2.近梗死区边缘尚可见浓染、缩小的细胞核(核固缩); 3.梗死部分呈楔形; 4.梗死区与非梗死区交界处,有大量白细胞浸润及充血现象。 NO.12肉芽组织 诊断依据: 1.镜下可见大量新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较大,细胞核着色较淡,管腔大小不一,常含有红细胞,血管多向表面呈垂直方向走行; 2.新生毛细血管周围有较多的成纤维细胞,呈星形或梭形,细胞核为椭圆形、淡染; 3.尚可见一些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4.表面覆盖少量的纤维素,其中混有少量中性粒细胞。 NO.13支气管鳞状上皮化生 诊断依据: 1.部分支气管粘膜被覆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所取代,靠近基底膜有柱状多角形细胞,靠近腔面有鳞状上皮; 2.支气管壁有慢性炎性细胞浸润。 NO.14急性肺淤血水肿 诊断依据: 1.肺泡间隔的毛细血管以及肺间质内的小静脉均扩张和充盈血液; 2.部分肺泡腔内有均匀红染的水肿液及少量巨噬细胞;

病理实验教学-镜下切片

---------------------------------------------------------------最新资料推荐------------------------------------------------------ 病理实验教学-镜下切片 1-M-2 肝肝脂肪变 liver steatosis 镜下: 肝窦扩张充血;肝细胞肿大,胞内可见大小不等的空泡为脂肪滴;胞核偏向一侧。 1-M-6 皮肤肉芽组织 granulation tissue P78 镜下:新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炎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增生,成纤维细胞呈梭形,核椭圆,核仁清楚。 1-M-7 肝肝水肿镜下: 细胞肿胀,胞质淡染,部分细胞肿胀如气球样,胞核位于中央。 2-M-1 肝慢性肝淤血 chronic congestion of liver P46 镜下: 肝窦扩张充血;肝小叶周围细胞脂肪样变(可见脂肪空泡),肝细胞萎缩甚至坏死。 2-M-2 血管混合血栓 mixed thrombiP52 镜下:血小板凝集成小梁状,小梁之间血液凝固,充满大量凝固的纤维蛋白和红细胞。 2-M-4 肺肺淤血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有水肿液及出血,还可见大量含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即心衰细胞。 3-M-5 慢性阑尾炎主要以单核细胞及少量浆细胞渗出为主。 3-M-7 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acute phlegmonous appendicitis 镜下: 1 / 4

病变累及肠壁全层,血管扩张充血,各层均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浸润,并有炎性水肿与纤维素渗出。 3-M-8 肾肾脓肿suppurative inflammation of kidney 镜下: 大量炎细胞浸润,有充满脓液的脓腔。 4-M-6 复层鳞状上皮高分化的鳞状上皮癌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镜下: 癌组织在间质中浸润生长,可见大量的癌巢与角化珠;肿瘤细胞层次增多且排列紊乱,大小不一且核深染。 4-M-8 淋巴结淋巴道转移癌 metastatic carcinoma in lymph node 镜下: 淋巴结构被破坏,输入淋巴管以及被膜下淋巴窦扩张充血,腔内充满癌细胞。 5-M-3 心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镜下: 内膜不规则,粥样斑块形成;表层为纤维帽,其下可见散在泡沫细胞,深层为一些坏死物、脂质和柳叶状胆固醇结晶。 68 脾小动脉硬化中央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相对狭小,动脉壁内见红染均质的玻璃样变物质。 71 心肌肥大心肌细胞变粗,核圆形或椭圆形。 6-M-1 肺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 lobar pneumonia 镜下:

《病理学复习资料》第五章肿瘤.doc

第五章肿瘤(一) 一、名词解释 1转移癌 2实体癌 3原位癌 二、选择题 1肿瘤发生血道转移的依据是 A肿瘤细胞进入静脉B血液中发现有肿瘤细胞 C血管中发现有肿瘤栓子D远处器官形成同一类型肿瘤 2腺癌与实体癌的区别在于 A间质的多少B是否有腺腔样结构形成 C是否有癌巢形成D发生的部位 3下列哪些种组织发生的肿瘤不能称为癌? A肠上皮B血管内皮C肝细胞D甲状腺腺上皮 三、是非判断题 1肿瘤的异型性愈大,其分化程度愈高,生长速度愈快,肿瘤的恶性程度愈高。2大多数恶性肿瘤在其形成肿瘤前均要经历非典型性增生阶段。 3转移到脑称为脑转移性肺癌。 四、简答题 试描述高分化粘膜液癌的肉眼及镜下特点。 第五章肿瘤(二)一、名词解释

1腺鳞癌2癌症 3肉瘤 二、选择题 1肿瘤性增生的主要特点是 A增生旺盛B增生过度C增生细胞出现分化障碍 D与机体不协调E增生可形成肿块 2胃肠道的恶性肿瘤经血道首先转移到 A肺B血癌C肝D肾E脑 3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统称为 A霍奇金病B血癌C白血病D血管内皮肉瘤E以上都不是三、是非判断题 1肿瘤大多数表现为局部肿块,局部肿块并非一定是肿瘤。2肿瘤的异形性愈大,其分化程度愈高。 3有的良性瘤亦可呈浸润性生长但不会发生转移。 四、简答题 1试述恶性肿瘤的播散方式。 2何谓癌前病变?常见有几种? 3试述高分化鳞癌的结构特点。 第五章肿瘤(三) —、名词解释 1癌珠

2未分化癌3肿瘤实质 二、选择题 1良恶性瘤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A切除后是否复发B肿瘤的生长快慢 C肿瘤细胞异型性D是否呈浸润性生长E用手是否可以推动 2癌与肉瘤的最主要区别是 A瘤细胞的分布方式不同B组织来源不同 C肿瘤内血管多少不同D转移的途径不同E发生的年龄不同 3易经血道转移的肿瘤是 A胃癌B绒毛膜癌C皮肤鳞状细胞癌D乳腺癌E食道癌 三、是非判断题 1良性瘤都具有完整的包膜,分界清楚,术后不复发。 2 “结核瘤”是由结核病变恶性转化而来的肿瘤。 3只要在血管中见到癌细胞成出现癌栓,可确定癌出现了血道转移。 四、简答题 试述高分化鳞癌的结构特点。 第五章肿瘤(一) 一、名词解释 1转移癌:瘤细胞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被带到他处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称转移瘤或继发瘤。 2实体癌:来自柱状上皮或腺上皮的恶性肿瘤,是低分化的腺上皮癌,癌巢不形成腺腔样结构而呈实体性条索,细胞异型性高,核分裂象多见。

高职高专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第五章肿瘤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部徐久元 内容提要: 笔者以张忠、王化修主编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第八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这本《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本教案主要供高职高专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教学使用。本教案学时安排72学时,共十九章。本章为第五章肿瘤。本教案内容全面、新颖,参考了步宏、李一雷主编的病理学第九版教材及王建枝主编的病理生理学第九版教材。

第五章肿瘤

2. 炎症局部的临床表现和全身反应 (二)学习任务 1、肿瘤的概念和特性 2、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的命名及分类 3、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4、肿瘤对机体的影响、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5、癌前病变,非典型性增生及原位癌 6、常见肿瘤举例、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三)任务实施 任务一肿瘤的概念和特性 1、肿瘤的概念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长期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异常增所形成的新生物,这种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 2、肿瘤的特征 ?肿瘤的形态特征 (1)形状肿瘤的形状与肿瘤的发生部位、组织来源、生长方式和肿瘤的性质等有关。 (2)大小肿瘤的大小很不一致。小者肉眼不能察见,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发现。 (3)颜色肿瘤一般呈灰白色,富于血液的肿瘤呈灰红色,脂肪瘤呈黄色,黑色素瘤可呈灰黑色。如肿瘤发生出血、坏死,可呈暗红色或灰黄色。(4)数目肿瘤多为单个。 (5)硬度肿瘤的硬度一般与肿瘤的成分、间质多少有关。 ?肿瘤的组织结构 肿瘤的组织结构任何肿瘤都是由实质和间质组成的。 任务二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的命名和分类 1、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起源的正常

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 2、肿瘤的命名 (1)良性肿瘤的命名命名方法是:解剖部位+组织来源+瘤。 (2)恶性肿瘤的命名根据组织来源的不同,分为两大类: ①癌命名方法是:解剖部位+组织来源+癌。如胃腺癌、食管鳞状细胞癌、乳腺癌等。 ②肉瘤命名方法是:解剖部位+组织来源+肉瘤。如纤维肉瘤、脂肪肉瘤等。(3)特殊命名法 ①母细胞瘤 ②在肿瘤名称前冠以“恶性”二字。 ③以“瘤”字结尾的恶性肿瘤。 ④以“人名”或“病”命名的恶性肿瘤如白血病、霍奇金淋巴瘤等。 3、肿瘤的分类 任务三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1、肿瘤的生长分为生长速度和生长方式。 (1)肿瘤的生长速度 (2)肿瘤的生长方式主要有三种①膨胀性生长②浸润性生长③外生性生长2、肿瘤的扩散有直接蔓延和转移两种形式。 (1)直接蔓延 (2)转移转移的途径有三种:①淋巴道转移②血道转移③种植性转移 任务四肿瘤对机体的影响、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1、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局部影响 (1)压迫和阻塞无论良性或恶性肿瘤,长到一定体积,均可压迫周围组织或器官,也可阻塞某些器官的腔道,引起相应的功能障碍。 (2)侵袭和破坏恶性肿瘤的侵袭可破坏正常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出现并发症。(3)出血和感染恶性肿瘤因瘤细胞的侵袭破坏作用或缺血性坏死而发生出

超全病理学切片镜下病变特点

肝脂肪变:肝细胞肿大,胞浆内含有大小不等得圆形空泡,空泡边界清楚、早期脂变为核周围出现小得空泡,当空泡较大时核常被挤到一边,状似脂肪细胞、 淋巴结干酪样坏死:淋巴结坏死区组织分解比较彻底,组织结构细胞形态完全消失,原有组织轮廓消失,边缘部分见散在得细胞核碎屑,呈现一片红染无定形得颗粒状物质。 肉芽组织:组织由新生毛细血管,纤维母细胞及各种炎细胞组成、血管平行排列与创面垂直生长,周围可见各种炎细胞与渗出液、急性肺淤血:肺泡壁毛细血管明显扩张,充满血液,呈串珠状排列,肺泡间隔增宽。肺泡腔内可有淡红色得水肿液少量红细胞与尘细胞。 混合血栓:动脉腔内有一个新鲜得混合血栓,可见条索状淡红色血小板小梁,小梁周围有白细胞附着,之间有纤维蛋白网与红细胞。急性蜂窝组织性阑尾炎:各层组织内见大量中性粒细胞。粘膜层血管充血,粘膜组织及腺体部分坏死脱落,固有层内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及出血,坏死得脓液组织向阑尾腔突破,肌层纤维水肿,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浆膜层脂肪组织中有中性粒细胞,表面有纤维素渗出。 鼻息肉:鼻息肉表面覆盖纤毛柱状上皮,上皮下纤维组织水肿,内有纤维细胞,纤维母细胞及各种炎症细胞、另见腺上皮增生。 食管鳞状上皮癌::除正常得鳞状上皮外还可见不同程度不典型增生与原位癌形态。癌组织呈不规则巢状,浸润至深肌层,与间质境

界分明。癌巢内癌细胞排列紊乱,大小形态不一,核大深染,异形,部分癌巢中心有角化珠形成或有坏死。 子宫平滑肌瘤:正常平滑肌组织纤维长梭形,境界不清,核呈杆状,束状排列具有一定得层次与走向。瘤组织:瘤细胞异型性不明显,结构上呈束状排列,但无层次,纵横交错,走向不一、 结肠腺癌:正常肠粘膜层肠腺大小形态一致,上皮细胞大小形态一致、核位于细胞基底部。腺癌组织已浸润肠壁全层,癌细胞排列成大小形态不一得腺样结构,细胞层次不均。癌细胞异型性明显,部分癌组织有坏死、 风湿性心肌炎:心肌间质特别就是小血管附近有略呈梭形得细胞团,称风湿小体。中心为纤维素样坏死,周围有一定数量得风湿细胞,外围有少量淋巴细胞核单核细胞。风湿细胞体积较大,形状不一,胞浆呈淡紫蓝色。核大,常为圆形或卵圆形,空泡状核膜清楚。染色质集中于核中央并呈细丝状向核膜放散,切面上状似枭眼,纵切面上形如毛虫、 动脉粥样硬化:内膜层局限性增厚。内膜深层为均匀无结构得红染物质构成。纤维帽内胶原纤维发生玻璃样,深部为无定形得坏死崩解物质,其内含较多细胞外脂质,梭形空隙(胆固醇结晶被溶解)外围可见少量吞噬脂质得泡沫细胞。 大叶性肺炎: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充满大量炎性渗出物。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得纤维性渗出物。 小叶性肺炎:病变以细支气管为中心扩展至周围肺泡腔。支气管

病理学第五章肿瘤

第五章肿瘤 肿瘤(tumor)机体局部组织在致瘤因素作用下,在基因水平上变异,发生恶性转化,导致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这种新生物称为肿瘤 异型性(atypia):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与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它反映分化程度高低,是确定肿瘤良、恶性的组织学依据。 瘤细胞异型性的特点(胞核的多形性常为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 大:瘤细胞大;核大;核仁大。 多:瘤细胞和核多形性;核多;核仁多;核染色质多;核分裂多。 怪:瘤细胞和核奇形怪状。 裂:病理性核分裂。 1.异型性越大,成熟程度和分化程度就越低0 2.肿瘤的结构异型性:肿瘤组织在空间排列方式上与相应正常组织的差异称为肿瘤的结构异型性。 简述异型性、分化程度及与肿瘤良恶性的关系。⑴肿瘤的异型性为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来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⑵肿瘤的分化(成熟)程度为肿瘤的实质细胞与其来源的正常细胞和组织在形态和功能上的相似程度;⑶肿瘤的异型性愈大,分化程度愈低,则肿瘤更倾向于恶性,反之则很可能为良性。 肿瘤的生长和扩散:肿瘤的生长方式:膨胀性生长、外生性生长、侵润性生长 肿瘤的扩散(spread):系指恶性肿瘤不限于发生部位生长,可侵入到邻近或远处组织生长,即蔓延及转移。 直接蔓延(direct spread):指癌瘤细胞连续浸润性生长到邻近组织或器官,如肺癌侵入胸腔,子宫颈癌侵入膀胱或直肠。 浸润(invasion)::指癌瘤细胞可突破基底膜向邻近间隙象树根或蟹足样生长,是恶性肿瘤的生长特点。 转移(metastasis):癌瘤细胞从原发部位(原发瘤)分离脱落侵入一定的腔道(淋巴管、血管、体腔)被带到另一部位,并生长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 转移的主要途径:(1)淋巴道转移(2)血道转移(3)种植性转移 种植性转移:1.指体腔内器官(腹腔、胸腔、脑部器官)的恶性肿瘤蔓延至器官表面时,瘤细胞可

病理科常规切片(HE切片)质量PDCA管理循环案例示范

病理科常规切片(HE切片)质量PDCA管理循环案例示范病理切片质量的好坏关系到病理诊断质量和水平的高低,正确的病理诊断往往取决于准确的显微镜下观察,因此病理切片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诊断结果的准确性,甚至会带来错误的结果。一张好的病理切片与标本的固定、取材、脱水、包埋、切片、染色等环节有密切的关系。过去,我科一直严抓病理切片质量,每月都随机抽查30例常规切片进行质量评价,总体来说切片质量较高,基本达到诊断的要求。但是每月的切片质量检查或多或少总发现存在一些缺陷,如切片刀痕、裂隙、气泡、胶液外溢等。 目的:通过检查常规切片质量,发现存在影响切片质量的问题,查找原因,提高切片质量。 数据收集:参照《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中的常规石蜡包埋-HE染色切片质量的基本标准(见表1),对今年1-7月常规病理切片进行质量分级评定(每月随机抽查30例常规切片,见表2),总的优级率87.1%,优良率97.6%,总体达标。 表1 常规石蜡包埋-HE染色切片质量的基本标准 优质标准满分 (分) 质量缺陷减分 组织切面完整,内镜咬检、穿刺标本切面数10组织稍不完整:减1~3分;不完整:减4~10分;未达到规定面数:减5分 切片薄(3~5μm),厚薄均匀10 切片厚(细胞重叠),影响诊断:减6~10分; 厚薄不均匀:减3~5分 切片无刀痕、裂隙、颤痕10 有刀痕、裂隙、颤痕,尚不影响诊断:减2 分;有刀痕、裂隙、颤痕,影响诊断:减5 分

切片平坦,无皱褶、折叠10 有皱褶或折叠,尚不影响诊断:各减2分; 有皱褶折或折叠,影响诊断:各减5分 切片无污染10 有污染:减10分 无气泡(切片与载玻片间/盖 片与切片、载玻片间),盖片 周围无胶液外溢 10 有气泡:减3分;胶液外溢:减3分 透明度好10 透明度差:减1~3分;组织结构模糊:减5~ 7分 细胞核与细胞浆染色对比清晰10 细胞核着色灰淡或过蓝:减5分红(细胞浆) 与蓝(细胞核)对比不清晰:减5分 切片无松散,裱贴位置适当10 切片松散:减5分;切片裱贴位置不当:减 5分 切片整洁,标签端正粘牢,编号清晰10 切片不整洁:减3分;标签粘贴不牢:减3 分;编号不清晰:减4分 合计100 注:切片质量分级标准:①甲级片:≥90分(优);②乙级片:75~89分(良);③丙级片:60~74分(基本合格);④丁级片:≤59分(不合格) 表2 2012年1-7月常规切片质量抽查情况

病理切片考试标本描述

切片考试标本描述 1.肝细胞水变性:肝小叶结构可辩,肝索紊乱,肝窦变窄。细胞肿大,胞浆疏松化,严重气球样变。胞浆稀少,透亮,细胞核多位于中央区,增大,淡染。 2.病毒性肝炎(慢性):肝小叶结构可辩,肝索紊乱,肝窦变窄, 3.大部分肝细胞水变性:细胞肿大,胞浆淡染疏松化,严重气球样变,某些区域可见点状坏死和桥接坏死,纤维组织和胆管增生,伴淋巴细胞浸润 4.肝细胞脂肪变性:肝小叶结构可辩,肝索排列紊乱,肝窦变窄,大部分肝细胞肿大,胞浆内出现许多大小不一的脂滴空泡,空泡大的把细胞核挤到一边 5.肝萎缩:肝小叶结构仍可辨认,肝索排列紊乱、变窄,肝细胞体积缩小,中央静脉和肝窦扩张淤血(萎缩原因),汇管区可见纤维组织增生,部分胆管数目增多。 6.肝脓肿:低倍镜,肝细胞间散在局限的类圆形的脓肿灶,高倍镜,脓肿灶可见有多量脓细胞、中性粒细胞、及细胞碎片,可见小胆管增生及纤维组织增生。 7.肝硬化:正常肝组织破坏,增生的结缔组织包绕大小不等的略呈圆形的肝细胞团(假小叶)假小叶内中央静脉可缺如、偏位,多个,有时见到汇管区;肝细胞、毛细胆管淤血增生的结缔组织中有小胆管增生和淋巴细胞浸润。 8.肝细胞性肝癌:正常肝脏结构已被肿瘤组织浸润、破坏。细胞

呈巢状排列;多数癌细胞体积大,呈多角形,胞浆丰富,核大深染,可见病理核分裂像。残存肝组织被肿瘤压迫,部分区域有假小叶形成或见肝细胞水变性、脂肪变等病毒性肝炎的病变。 9.肉芽组织:主要由大量的新生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以及炎症细胞构成;新生毛细血管管腔不规则,有的仅呈条索状而无管腔;内皮细胞肥大,核椭圆形,可突出管腔;纤维母细胞梭形,胞浆较丰富,核多椭圆 10宫颈慢性炎性息肉:鳞状上皮(部分切片为柱状上皮)披覆;上皮所包绕的为增生组织,包括纤维组织、血管以及腺体。部分血管管壁增厚扩张充血;(注意与肉芽组织鉴别)伴炎性细胞浸润,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 11.肺气肿:肺泡不均匀扩张,肺泡间隔断裂,扩张的肺泡融合成较大的囊腔;部分肺泡间隔见血管充血,淋巴细胞浸润,肺泡腔可见水肿液 12.肺淤血水肿:大多数肺泡壁毛细血管及小静脉扩张充血,大部分肺泡腔内充满淡红色、比较均匀的水肿液。一些肺泡腔内有少量心衰细胞,胞浆内含有灰黑色颗粒。 13.小叶性肺炎:多个大小不等的实变病灶散在肺组织中,细支气管腔内见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及脱落的上皮细胞,管壁小血管扩张充血肺泡壁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充血,肺泡腔有中性粒细胞渗出;可见代偿性肺气肿 14.肺大叶性肺炎:肺组织全部实化,肺泡的轮廓隐约可见肺泡

病理实验切片解释

1.肾细胞水肿?: 标本为肾脏,先用低倍镜找到肾小球,并在其附近认出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重点看近曲小管。可见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向管腔内突出,使管腔缩小,内缘参差不齐,再用高倍镜观察,可见曲管上皮细胞浆内出现许多红染细小颗粒。其大小一致,分布均匀。细胞核正常或浅染? 2.肝脂肪变性?: 切片为肝组织,低倍镜下见有些肝细胞浆内有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脂肪滴在制片过程中被二甲苯溶液留下空泡)空泡大者,细胞核被挤到一侧。 4.淋巴结的干酪样坏死: 低倍镜下,可见组织边缘仍有残留的淋巴组织和增厚的被膜,但中央部分结构完全消失,呈一片红染颗粒,细胞核完全消失,坏死区周围可见一些结节状病灶。 5.肉芽组织: 标本取自皮肤溃疡面的肉芽组织? 有的切片标本一侧仍保留有少许表皮(有的无),大部分表皮均坏死脱落形成溃疡。溃疡表面附有炎性渗出物,其下为肉芽组织。肉芽组织由与表皮垂直的新生毛细血管,散在纤维母细胞和数量不等的炎症细胞组成。新生毛细血管呈裂隙状,增生的内皮细胞以双行队列排列,腔内大部分无血细胞,纤维母细胞呈卵圆形、星型或梭形,细胞境界尚清楚,胞浆弱碱性,核卵圆。炎症细胞以中性白细胞为主,为可见少数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其下层肉芽组织出现纤维化。 6.肺淤血: 标本为肺组织,低倍镜肺泡壁明显增宽,其内毛细血管高度扩张,腔内充满红细胞,肺内小静脉也扩张充血,少数肺泡腔正常,多数含有红细胞及淡红色的均质水肿液,有的肺泡腔可见成堆棕黄色的巨噬细胞也称心衰细胞。 7.肝淤血:

标本为肝组织,可见中央静脉扩张充血,其周围肝窦也明显扩张,其内充满红细胞,该处肝细胞有的体积变小以致消失,有的胞浆内可见小空泡,小叶周边肝窦和肝细胞上述改变程度减轻。 8.静脉血栓: 标本为静脉,管腔闭塞。镜下可见血管腔内有红色,粗颗粒状的梁,层状或条纹状排列。梁间充满纤维素网。网眼中有大量红细胞和少数白细胞,有的区域红细胞已溶解。血栓与血管壁相连处可见新生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其间有少数炎症细胞和含铁血黄素细胞。 9.脾贫血性梗死: 切片中有一境界清晰的三角形病灶。该处脾组织有明显坏死性改变,但坏死不彻底,仍可见脾结构的遗迹。病灶周围脾组织充血,出血和中性白细胞浸润。 12.急性蜂窝组织炎性阑尾炎?: 标本为阑尾横切面。镜下可见阑尾腔内充满脓性渗出物。黏膜部分坏死脱落形成溃疡,阑尾壁各层均可见血管扩张充血,组织间隙内有大量中性白细胞弥漫性浸润,浆膜面附有纤维素性脓性渗出物? 13.慢性胃溃疡: 最上层炎性渗出层,坏死组织层,肉芽组织层??最底层瘢痕层,最底层还有厚壁血壁,神经纤维,灶性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14.扁桃体白喉: 部分鳞状上皮消失,由厚层红染膜状物(假膜)代替。假膜中可见大量红染的纤维素,中性白细胞及坏死的上皮,假膜底部淋巴组织中毛细血管高度扩张,充血。 15.肺脓肿:

病理实验切片解释

病理实验切片解释 1.肾细胞水肿: 标本为肾脏,先用低倍镜找到肾小球,并在其附近认出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重点看近曲小管。 可见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向管腔突出,使管腔缩小,缘参差不齐,再用高倍镜观察,可见曲管上皮细胞浆出现许多红染细小颗粒。 其大小一致,分布均匀。 细胞核正常或浅染 2.肝脂肪变性: 切片为肝组织,低倍镜下见有些肝细胞浆有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脂肪滴在制片过程中被二甲苯溶液留下空泡)空泡大者,细胞核被挤到一侧。 4.淋巴结的干酪样坏死: 低倍镜下,可见组织边缘仍有残留的淋巴组织和增厚的被膜,但中央部分结构完全消失,呈一片红染颗粒,细胞核完全消失,坏死区周围可见一些结节状病灶。 5.肉芽组织: 标本取自皮肤溃疡面的肉芽组织有的切片标本一侧仍保留有少许表皮(有的无),大部分表皮均坏死脱落形成溃疡。 溃疡表面附有炎性渗出物,其下为肉芽组织。 肉芽组织由与表皮垂直的新生毛细血管,散在纤维母细胞和数量不等的炎症细胞组成。 新生毛细血管呈裂隙状,增生的皮细胞以双行队列排列,腔大部

分无血细胞,纤维母细胞呈卵圆形、星型或梭形,细胞境界尚清楚,胞浆弱碱性,核卵圆。 炎症细胞以中性白细胞为主,为可见少数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 其下层肉芽组织出现纤维化。 6.肺淤血: 标本为肺组织,低倍镜肺泡壁明显增宽,其毛细血管高度扩,腔充满红细胞,肺小静脉也扩充血,少数肺泡腔正常,多数含有红细胞及淡红色的均质水肿液,有的肺泡腔可见成堆棕黄色的巨噬细胞也称心衰细胞。 7.肝淤血: 标本为肝组织,可见中央静脉扩充血,其周围肝窦也明显扩,其充满红细胞,该处肝细胞有的体积变小以致消失,有的胞浆可见小空泡,小叶周边肝窦和肝细胞上述改变程度减轻。 8.静脉血栓: 标本为静脉,管腔闭塞。 镜下可见血管腔有红色,粗颗粒状的梁,层状或条纹状排列。 梁间充满纤维素网。 网眼中有大量红细胞和少数白细胞,有的区域红细胞已溶解。 血栓与血管壁相连处可见新生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其间有少数炎症细胞和含铁血黄素细胞。 9.脾贫血性梗死: 9.脾贫血性梗死:

18病理切片及蜡块保存制度

病理切片、蜡块、纸质档案的管理制度(一)管理制度 1、常规活检、手术中快速活检、细胞病理学检查和尸检等的文字资料(含电子信息资料)、非文字资料(组织的石蜡包埋块、切片等〉以及其他相关资料均为有价'值的医学资料,皆由受理病理学检查的病理科按照本规范规定的期限妥为保存。病理科必须设立病理档案资料室和制定病理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包括病理检查资料的归档、借用和归还手续等〉,并由专人管理。应积极实行病理学检查资料的计算机管理。 2、各种病理学检查的文字资料应装订成册保存。 3、据以做出常规活检、快速活检、尸检病理学诊断的原始组织学切片和查见肿瘤细胞或可疑肿瘤细胞的玻片必须妥善保存。未查见恶性肿瘤细胞的玻片,于诊断报告书发出后保存2周。 4、已发报告的申请单、组织蜡头、切片阳性细胞片都应按号码及时存档,并设专人保管,其他任何人不得私自提取和外借。 5、病检申请单、组织蜡头、切片阳性细胞于应设有专柜,分别放,达到摆放整齐,查找有序,借取方便。 6、病理切片应编号长期保存。有价值的病理标本要妥善保管。 组织切片和蜡片以及有科研、教学价值的标本均应分类整理,长期保存。 7、各种资料存放前应认真核对,保证其完整性,文字资料按编号每100份装订一册;蜡头应封固入档;切片应胶干入库。全部资料保存期不得少于15年。 8、为保障档案的安全和寿命,存放柜力求坚固,室内要保持通风、干燥清洁,定期用药物消毒杀虫。窗户装有窗帘,防止阳光直射,室内应有防盗措施。 9、定期检查档案室的安全设施以及存放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患者查询病理学检查资料的期限

1、门诊患者为送检后15年。 2、住院患者为送检后30年。 (三)活检标本的保存期限 1、活检 自签发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之日起保存2周。病理切片借阅审批、审核、归还管理制度 1、为满足病人转院治疗或确诊的需要,一般同意病人持医务科出具的借片通知书,出借病理资料(包括原始病理切片或复制切片,必须说明的巨检情况、原病理诊断、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等检查或切片)。 2、拟外借的切片须经原签发诊断报告的医师或科主任复核后方可出借。 3、病人或家属须按科室规定办理借片手续,支付押金。押金在切片归还时全额退还。如切片有破损或遗失借阅资料者,除须支付赔偿费用外,科室将不再承担相应的医疗责任。 4、借出切片的期限原则上不超过一个月,逾期不还将扣除押金 5、病人在归还切片时,应同时提交会诊医院的诊断意见,否则押金不予退还。 6、组织蜡块原则上不外借,会诊医院因需要补充特殊检查(组化、免疫组化等)时,科室可提供相应未染色的石蜡切片。必要时可协商出借蜡块。 7、凡涉及医疗纠纷的病理资料,科室有权暂不办理借阅手续,以便按法律程序提供有关部门。 8、科室应有专人负责病理资料的出借工作,并认真填写借阅单据,如发现会诊意见与科室原诊断不符时,应及时将情况向原诊断医师或科室主任汇报。 9、病理切片归还后,应及时归档,并有归还记录。

病理学实验考试切片描述复习

①肝细胞水样变性:肝小叶结构不清,肝窦受压变狭或消失。肝细胞肿大,胞核位于细胞中央,胞质疏松,内含粉红色嗜酸性颗粒。有的变圆、胞浆空亮,形成气球样变。 ②肝细胞脂肪变性(脂肪肝):胞浆中出现许多大小不等的空泡(脂肪滴),边界清晰,将细胞核挤向一侧。肝细胞体积增大、肿胀,细胞核明显,细胞与细胞之间界限不清。 ③肉芽组织:新生毛细血管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内皮细胞核大,胞浆红染。成纤维细胞呈星形或梭形。可见中性白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等各种炎症细胞。 ④慢性肺淤血:肺泡壁变厚及纤维化,肺泡腔内含淡红色水肿液,还可见大量含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即心衰细胞,肺泡壁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⑤混合血栓:白色血栓:淡红色无结构的呈分支状或不规则珊瑚状的血小板小梁,边缘可见中性粒细胞附着。红色血栓:充满小梁间纤维蛋白网的红细胞所构成。 ⑥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心瓣膜损伤,在心瓣膜上附有一巨大的赘生物,赘生物由血小板和纤维素构成,其内含有大量淡紫兰颗粒状的细菌团及深蓝色的块状钙化灶。 ⑦风湿性心肌炎:在心肌间质尤其血管周围,有一些梭形细胞团,即风湿小体,中间为纤维蛋白样坏死灶,周围有枭眼或毛虫样的风湿细胞,及少量组织细胞及炎细胞。 ⑧主动脉粥样硬化:内膜增厚凸起,中膜萎缩。纤维组织增生、玻变形成纤维帽,深部可见大量粉红染的无定形的脂质和坏死物及柳叶状的胆固醇结晶,底部及周边部可见肉芽组织、少量泡沫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⑨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阑尾横断面,由内向外共4层,分别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部分粘膜上皮及固有层变性坏死,阑尾腔内及浆膜层有炎性渗出物,由中性粒细胞,脓细胞和少量纤维素组成,血管扩张充血。 ⑩肺结核:典型结核结节中央有干酪样坏死,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周围由上皮样细胞、朗格汉斯巨细胞加上外周局部集聚的淋巴细胞和少量反应性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 11肠阿米巴:低倍镜可见肠粘膜溃疡呈口小底大烧瓶状。高倍镜可见溃疡边缘坏死组织与活组织交界处有散在或成群的阿米巴滋养体,呈圆形或略呈椭圆形,胞膜清晰,胞浆呈空泡状,核小而圆,周围有空隙。 12血吸虫性肝硬化(血吸虫肝):肝小叶正常,散在分布结节状结构,为虫卵结节。结节中央有几个血吸虫卵,组织大片坏死伴嗜酸性粒细胞聚集和大量单核巨噬细胞堆积。 13胃溃疡:表层可见少量渗出的纤维素和中性粒细胞,渗出层下方为数量不等的坏死组织,坏死层下方为大量增生的肉芽组织,最下层为瘢痕组织层,血管、细胞少而胶原纤维多,溃疡周围胃粘膜有肠上皮化生。 14门脉性肝硬化:形成假小叶,假小叶内肝细胞排列紊乱有脂肪变性,坏死及再生,中央静脉多偏位或缺如,假小叶周围增生的纤维组织中有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及新生小胆管。 15肝细胞性肝癌:肿瘤细胞成索状和片状排列,肿瘤细胞大小不一,可见多核瘤巨细胞,细胞核大深染,核分裂像增多,部分肿瘤细胞胞质丰富而红染,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 16毒性甲状腺肿:滤泡呈弥漫性增生,滤泡大小不一,以小形滤泡为主,内有胶质样物质及大量空泡,间质中毛细血管丰富,血管扩张充血,有纤维组织增生,少量炎性细胞浸润。 17弥漫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球内细胞数目增多,以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多为主,毛细血管腔狭窄或闭塞,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肾小管管腔内出现蛋白管型、红细胞或白细胞管型及颗粒管型。 18新月体肾炎:肾小球内有新月体形成。新月体主要由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和渗出的单核细胞组成,在肾球囊内毛细血管丛周围呈新月形或环状。增生的上皮细胞间可见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纤维素性渗出物。 19肾透明细胞癌:是来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腺癌。肿瘤细胞常排列成片状、乳头状或管状;细胞体积大,边缘清晰,呈多角形,核小而均匀、染色深,细胞质多呈透明。 20淋巴结转移腺癌:于淋巴结边缘窦及皮髓质区可见多个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的癌性腺体,无正常腺管,可有出芽,共壁等结构。部分癌细胞呈实性片状。癌细胞有明显的异型性,核浆比增大,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像。 21高分化鳞癌:癌巢内细胞分层明显可见细胞内角化,棘细胞间可见细胞间桥,癌巢中央可有角化珠形成。 22纤维肉瘤:无明显包膜,瘤细胞弥漫一片,成束、交叉排列呈“鲱鱼骨”样,细胞呈梭形,胞质少,核大,染色质密集,可见核分裂相。

病理学 第五章 肿瘤 课程复习

第五章肿瘤 知识框架 重点内容 第一节肿瘤的概念 熟悉什么是肿瘤(tumor)。 在致瘤因素作用下,细胞在基因水平丧失了对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优势克隆增生。这种克隆性增生与机体需要不相适应,而且是相对无限制地增生,多数在局部形成肿块。增生的细胞具有异常的功能、代谢、结构和生长方式,不同程度丧失分化成熟能力。 第二节肿瘤的形态 了解肿瘤的大体形态及组织形态。 1.肿瘤的大体形态 肿瘤的大体形态观察包括:数目、大小、形状、颜色、硬度等方面。

2.组织形态 (1)肿瘤的实质:肿瘤细胞的总称,是肿瘤的主要成分。不同的肿瘤具有不同的实质。根据肿瘤的实质可确定肿瘤的组织来源并可判定肿瘤的良恶性。(2)肿瘤的间质:支持营养实质并与肿瘤的浸润转移有关。 第三节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 掌握肿瘤的分化;肿瘤组织结构异型性和肿瘤细胞异型性。 1.肿瘤的分化 肿瘤的组织和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与起源组织和细胞的相似之处,而相似的程度称为肿瘤的分化。相似性大、分化程度高为良性肿瘤;反之,相似性小、分化程度低为恶性肿瘤。 2.肿瘤的异型性 肿瘤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与起源组织细胞的差异性称为异型性。 3.肿瘤组织结构异型性 结构排列紊乱、层次增多、极性丧失。 4.肿瘤细胞异型性 4.1细胞多形性奇形怪状、大小不一、数量增多。 4.2核的多形性核大、核/浆增大(1:1)、核多、奇形怪状核、染色加深、染色质粗糙分布不均、核分裂增多出现病理性核分裂。 4.3核仁大、多 良性肿瘤:分化高、异型性小、相似性大。 恶性肿瘤:分化低、异型性大、相似性小。 第四节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掌握肿瘤的命名原则。 了解肿瘤的分类。 1.原发肿瘤的一般命名原则 1.1良性肿瘤部位+组织来源(形态)+瘤(-oma)。如:皮下脂肪瘤、皮肤乳头状瘤。 1.2恶性肿瘤 1.2.1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部位+组织来源+癌(carcinoma),如:宫颈鳞癌。 1.2.2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部位+组织来源+肉瘤(sarcoma),如:皮下脂肪肉瘤。 2.转移瘤的命名原则 转移部位+转移性+原发肿瘤,如:肝癌转移到肺命名为——肺转移性肝癌。 3.肿瘤命名的特殊情况 3.1来源于幼稚组织及原始神经组织的肿瘤 (1)良性:骨母细胞瘤。 (2)恶性:神经母细胞瘤、视网膜母细胞瘤。 3.2以“恶性”命名恶性神经鞘瘤、恶性黑色素瘤。 3.3以学者名字命名的恶性肿瘤 Hodgkin lymphoma,Ewing瘤。 3.4来自两个胚层以上成分肿瘤的命名 (1)良性:畸胎瘤。 (2)恶性:畸胎癌、恶性畸胎瘤。 3.5习惯命名

病理学切片复习

1-02:肝脂肪变:肝小叶结构可辩,肝索排列紊乱。肝窦变窄,肝细胞肿大,胞浆内出现许多大小不一的脂滴空泡,空泡大的把细胞核挤到一边。

切片中大片伊红染色颗粒状为干酪样坏死组织,组织和细胞轮廓消失。

1-05:肉芽组织:主要由大量的新生毛细血管、纤维母细胞以及炎症细胞构成;新生毛细血管管腔不规则,部分血管与表面垂直;内皮细胞肥大,核椭圆形;纤维母细胞梭形,胞浆较丰富,核多椭圆。可见中性白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等各种炎症细胞。

2-02:急性肺淤血:肺泡间隔增宽,肺泡壁毛细血管明显扩张,充满血液,并呈串珠状排列,肺泡腔内见有淡红色水肿液及少量红细胞,另见少量巨噬细胞。 2-04:混合血栓:动脉腔内有一个混合血栓,可见条索状淡粉红色的血小板小梁,小梁周边有白细胞附着,之间有纤维蛋白网,网内充满大量红细胞。 3-03:急性蜂窝织性阑尾炎:阑尾横断面,由内向外分别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黏膜层血管充血,粘膜组织及腺体部分坏死脱落,固有层内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及出血,坏死的脓液组织向阑尾腔突破,肌层肌纤维水肿,其间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浆膜层脂肪组织中见有中性粒细胞,表面有纤维素渗出。

3-04:鼻息肉:息肉表面覆盖纤毛柱状上皮,上皮下纤维结缔组织水肿,内有纤维细胞、纤维母细胞及各种炎症细胞。另见腺上皮增生。 4-02:食管鳞状细胞癌: 除正常的鳞状上皮外,尚能见到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形态。癌组织呈不规则巢状,浸润至深肌层,与间质境界分明。癌巢内癌细胞排列紊乱,大小形态不一,核大深染、异形,部分癌巢中心有角化珠形成(同心圆排列的角化物)或有坏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