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物理竞赛讲义——恒定电流

浙江大学物理竞赛讲义——恒定电流
浙江大学物理竞赛讲义——恒定电流

稳恒电流讲义

一、电路的基本概念及规律

1.电流强度

电荷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电流强度即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任一截面的电量。设在时间间隔△t 通过某一截面的电量为△Q ,则电流强度为Q

I t

?=

? 电流的微观表达式 :υnes I =(其中n 为电荷的数密度,S 为导体的横截面积,v 为电荷定向移动的速度) 2.电流密度

在通常情况的电路问题中,通过导线截面的电流用电流强度描述就可以

了,但在讨论大块导体中的电流的流动时,用电流强度描述就过于粗糙了,这是因为电流在截面上将会有一个强弱不同的分布,而且各点的电流方向可能并不一致。为此需引入电流密度j ,电流密度的定义,考虑导体中某一给定点P ,在该点沿电流方向作一单位矢量n ,并取一面元△S 与n 垂直,设通过△S 的电流强度为△I ,则定义P 点处电流密度的大小为

nev =??=

S

I

j 电流密度的单位为安培/M 2(A·m -

2)。

通过导体任一有限截面△S 的电流强度为:∑

=∞

→??=n

i i i n S j I 1

lim

3.电动势

正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从高电势处移到低电势处,而一非静电力把正电荷从低电势处搬运

到高电势处,提供非静电力的装置称为电源.电源内的非静电力克服电源内静电力作用,把流到负极的正电荷从负极移到正极.若正电荷q 受到非静电力f →

非,则电源内有非静电场,非静电场的强度E 非也类似电场强度的定义:k f E q

=

将非静电场把单位正电荷从负极通过电源内部移到正极时所做的功定义为电源的电动势,即

W E l q

ε=??=

∑非

非 4.欧姆定律

通过一段导体的电流强度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电阻R 成反比,即

R

U I =

这条定律,只适用于金属和电解液,即R 为常数的情形。满足欧姆定律的元件的电阻称为线性电阻,对于非线性元件,欧姆定律不适用,但仍可定义电阻 I U R /= ,只是R 还与工作状态下的电压、电流有关。

5.欧姆定律的微观表达式

设想在载有稳恒电流的各向同性的导体内取一长度为l ?,垂直截面积为S ?的小电流管分析,有

S

l U R

U I ???=?=

?ρ则:

l U S I ??=??ρE E j σρ==?1

(σ为电导率),即→

=E j σ

6.含源电路的欧姆定律

如图所示含有电源的电路称为含源电路.含源电路的欧姆定律就是找出电路中两点间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常用“数电压”的方法.即从一点出发,沿一方向,把电势的升降累加起来得到另一点的电势,从而得到两点间的电压.设电流从a 流向b ,则有

1122a b

U Ir IR Ir U εε+----= a 、b 两点间电压为 1212

a b U U Ir IR Ir εε-=-++++

写成一般形式

a b i i i U U ε-=+∑∑(I R )

闭合回路的欧姆定律:

对于上图可把a 、b 两点连起来形成一闭合回路,则

a b U U -=,即

12120

I r I R I r εε-++++=,

12

12-I r r R

εε=

++,写成一般形式:

i i

I R ε

=

∑∑

二、题型与方法

题型一:复杂电路的计算问题

方法一:基尔霍夫定律

1:基尔霍夫第一定律——节点定则: 流入任何一个节点的总电流必等于流出该节点的总电流.

1234I I I I +=+

注意:N 个节点,可以列N-1个独立方程

2: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回路定则:

沿任一闭合回路的电势变化的代数和为零(或沿任一闭合回路,升高的电势等于降落的电势) 注意:M 个网孔,可以列M 个独立方程

【例1】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V V 0.1,0.321==εε,内阻Ω=Ω=0.1,5.021r r ,电阻

Ω=Ω=Ω=Ω=0.19,5.4,0.5,0.104321R R R R ,求电路中三条支路

上的电流强度。

方法二:叠加原理

内容:含源网络中每一个支路中的电流,可以看作网络中每一个电源在支路中独立提供的电流的叠加.

方法:在计算每个电源独立作用提供的电流时,应将其它电源的电动势去掉,仅保留其内阻。方法三:等效电压源(戴维宁定理)

任意一含源的二端网络都可以等效成一电动势为E0,电源内阻为r0的电源。

求E0的方法:网络两端开路时的路端电压

求r0的方法:网络除电源后的等效电阻

方法四:等效电流源(诺尔顿定律)

两端有源网络可等效于一个电流源,电流源的电流I0等于网络两端短路时流经两端点的电流,内阻等于从网络两端看除电源后的等效电阻

【例2】如图,电路构成为四面体的棱,各电阻均为R=2Ω,各电源电

动势均为E=2V,内阻均为r=1Ω,求节点B、C间的电压。

【例3】在如图复15-6所示的网络中,仅知

道部分支路上电流值及其方向、某些元件参

数和支路交点的电势值(有关数值及参数已

标在图上)。请你利用所给的有关数值及参

数求出含有电阻R x的支路上的电流值及其

方向。

【例4】若干个电阻构成如图所示的电路,其中A 和B 两点的接地电阻是固定不变的。输入电压V1,V2,…V n 仅取1V 或0V 两个值,0V 表示接地。 (1)当n=3时,B 点输出电压有几种可能的值? (2)当n →∞时,B 点的最大输出电压是多少?

题型二:等效电阻求解问题

方法一:等势缩点法:利用对称性求电路的等效电阻问题

【例5】如图所示的电阻网络,每一段的电阻为r ,求AB 的等效电阻和MN 之间的等效电阻。

【提高】由单位长度电阻为r 的导线组成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络系列.n=1时,正方形网络边长为L,n= 2时,小正方形网络的边长为L/3;n=3 时,最小正方形网络的边长为L/9.当 n=1、2、3 时,各网络上A 、B 两点间的电阻分别为多少?

【例6】一正方体,每一条边的电阻为R ,求R AC ,R AD ,R AG 。

【相关变换】如图所示的平面电阻丝网络中,每一直线段和每一弧线段电阻丝的电阻均为r .试求A 、B 两点间的等效电阻.

【提高】如图所示,正六边形每条棱的电阻都为r,每个顶点至中心O连

线电阻也为r。

1)求A,H两点的电阻;2)求A,B两点的电阻。

方法二:利用递推法求解等效电阻

【例7】:在图8-11甲所示无限网络中,每个电阻的阻值均为

R ,试求A、B两点间的电阻R AB。

【相关变换1】在图8-13甲所示的三维无限网络中,每两个节点

之间的导体电阻均为R ,试求A、B两点间的等效电阻R AB。

【相关变换2】试求框架上A、B两点间的电阻R AB.此框架是用同

种细金属制作的,单位长度的电阻为ρ.一连串内接等边三角形的

数目可认为趋向无穷,如图所示.取AB边长为a,以下每个三角形

的边长依次减少一半.

【相关变换3】如图所示,由粗细、质地均匀的细金属丝连成的无

限内接网络。已知金属丝单位长度的电阻为ρ,求等效电阻R AB

(ABC为等边三角形,且边长为a,内接三角形的顶点均为三角

形各边的中点)

【提高】六个相同的电阻(阻值均为R )连成一个电阻环,六个接点依次为1、2、3、4、5和6,如图复16-5-1所示。现有五个完全相同的这样的电阻环,分别称为1D 、2D 、┅5D 。

现将2D 的1、3、5三点分别与1D 的2、4、6三点用导线连接,如图复16-5-2所示。然后将3D 的1、3、5三点分别与2D 的2、4、6三点用导线连接,┅依此类推。最后将5D 的1、3、5三点分别连接到4D 的2、4、6三点上。

1.证明全部接好后,在1D 上的1、3两点间的等效电阻为724

627

R 。 2.求全部接好后,在5D 上的1、3两点间的等效电阻。

方法三:利用电流分布法求等效电阻

【例8】电阻分布如图所示,试求A 、B 间的等效电阻。

方法四:利用电流叠加原理求等效电阻

【例9】电阻丝网络如图所示,每一小段的电阻均为R ,求AB 之间的等效电阻R

【例10】一个无限延展的矩形线圈平面网络,求任意相邻两点AB 间的电阻。

变:若把AB 间的电阻r 去掉,则AB 间的电阻为多少? 变:若把AB 间的电阻换成R ,则AB 间的电阻为多少?

变:若把所有电阻换成电容C ,则AB 间的等效电容是多少?

2R

【相关变换】无限大六角形网络, 每边电阻为r, 求: (1)ab 之间电阻。

(2)如果电流从a 流入, 从g 流出, 求de 段的电流.

【提高】一个平面把空间分为两个部分。一半充满了均匀的导电介质, 而物理学家在另一半空间里工作。他们在平面上画出一个边长为a 的正方形的轮廓, 并用精细的电极使一电流I0在正方形的两个相邻角, 一个流入,一个流出。同时, 他们测量另两个角之间的电势差V 。如图所示。问物理学家们如何用这些数据来计算均匀介质的电阻率?

方法五:利用△-Y 转化求解等效电阻

????

?????++=++=++=31231231233

31

231223122

31

231212131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

?????++=

++=++=2133221311

13322123

3

1

3322112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例10】试利用△——Y 转化求R AG

【提高】如图所示电路,图中各电阻均相等为r ,电容C 1=C 2=2C 0 C 3=C 0.电源电动势为ε,内电阻为r/12,试求C 1,C 2,C 3,与O 连接极板所带电荷。

题型三:含容电路的计算

【例11】如图7-21所示的电路中,三个电容器完全相同,电源电动势ε1 = 3.0V ,ε2 = 4.5V ,开关K 1和K 2接通前电容器均未带电,试求K 1和K 2接通后三个电容器的电压U ao 、U bo 和U co 各为多少。

【相关变换1】正六面体网络中,四个电阻都相同,ε1 = 4V ,ε2 = 8V ,ε3 = 12V ,ε4 = 16V ,四个电源均不计内阻,C 1 = C 2 = C 3 = C 4 = 1μF 。试求:①四电容器积聚的总能;②若将a 、b 两点短接,C 2上将具有多少电荷?

【相关变换2】在图示的复杂网络中,所有电源的电动势均为E 0,所有电阻器的电阻值均为R 0,所有电容器的电容均为C 0,则图示电容器A 极板上的电荷量为多少?

【例12】如图7-22所示,由n 个单元组成的电容器网络,每一个单元由三个电容器连接而成,其中有两个的电容为3C ,另一个的电容为3C 。以a 、b 为网络的输入端,a ′、b ′为输出端,今在a 、b 间加一个恒定电压U ,而在a ′b ′间接一个电容为C 的电容器,试求:(1)从第k

单元输入端

算起,后面所有电容器储存的总电能;(2)若把第一单元输出端与后面断开,再除去电源,并把它的输入端短路,则这个单元的三个电容器储存的总电能是多少?

【相关变换1】由如图所示的电路,其中 E 为内阻可以忽

略的电源的电动势,R 为电阻的阻值;K 为开关;A 、 B

右边是如图所标的 8 个完全相同的容量均为 C 的理想

电容器组成的电路,问从合上 K 到各电容器充电完毕,

电阻 R 上发热消耗的能量是多少?(在解题时,要求在

图上标出你所设定的各个电容器极板上电荷的正负)

=4C0,C2=2C0,C3=C0,电池的电动势为

【例13】如图所示,C

E,内阻不计,C0和E均已知,先在断开S4的条件下,

接通S1,S2,S3,令电池给三个电容器充电,然后断开S1,S2,S3,

接通S4,使电容器放电,问

(1)放电过程中,电阻R上共产生多少热量?

(2)放电过程中达到放电量一半时,R上电流多大?

【例14】如图所示的一个由正三角型和正六边形组成的平面无限电阻和电容网络。网络内的正三角形每边上有三个串联的电容为C的电容器,除AB边以外,正六边形每边有一个电容为C的电容器,如图所示,网络中正六边形的边长为a,单位长度导线的电阻为r,AB边上有一个电动势为ε,内电阻为零的电池。求:从电建S闭合到系统稳定的过程中,整个网络的电阻所放出的总热量。

题型四:非线性电路的分析(含二极管、三极管)

【例15】如图16-4-1所示,电阻121k R R ==Ω,电动势6V =E ,内阻不计,两个相同的二极管D 串联在电路中,二极管D 的D D I U -特性曲线如图16-6-2所示。试求:

1. 通过二极管D 的电流。

2. 电阻1R 消耗的功率。

【例16】两个相同的非理想二极管,其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它们与电容器连在一起,两个电阻器,一个理想电池如图所示接入电路中。两个电阻分别为R=16欧和r=4欧,电池电动势V 4=ε,电容器电容C=10-4F ,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参数u 0=1V ,I 0=0.05A 。求: (1)电路中电键闭合后电容器充电电压。

(2)电容器充电后电键断开,当电容器放电时,求电阻R 上释放的热量。哪一个二极管释放热量?

【例17】半导体pn 结太阳能电池是根据光生伏打效应工作的。当有光照射pn 结时,pn 结两端会产生电势差,这就是光生伏打效应。当pn 结两端接有负载时,光照使pn 结内部产生由负极指向正极的电流即光电流,照射光的强度恒定时,光电流是恒定的,已知该光电流为I L ;同时,pn 结又是一个二极管,当有电流流过负载时,负载两端的电压V 使二极管正向导通,其电流为)1(0-=Vr

V D

e

I I ,式中Vr 和I 0在一定条件下均为

已知常数。

1、在照射光的强度不变时,通过负载的电流I 与负载两端的电压V 的关

系是I=__________________。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I S =_______________,开路电压V OC =___________________,负载获得的功率P=______________。

2、已知一硅pn 结太阳能电池的I L =95mA ,I 0=4.1×10-

9mA ,Vr=0.026V 。则此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V OC =___________________V

,若太阳能电池输出功率最大时,负载两端的电压可近似表示为

R

C ε

r

)

/(1)

/(1ln

0Vr V I I Vr V OC L mP ++=,则V mP =______________V 。太阳能电池输出的最大功率

P max =_______________mW 。若负载为欧姆电阻,则输出最大功率时,负载电阻R=____________Ω。

【例18】晶体三极管的基极B 、反射极E

势分别用U B 、U E 和U C 表示。理想的硅性能如下:

当U

B 较U E 高0.6V 或更高,即U B -U E 管完全导通,即发射极E 与集电极

C 接接通。

当U B -U E <0.6V C 态。图10-7所示是一个有实际用途的电

路,Ⅰ和Ⅱ都是理想的硅NPN 开关三极

管。 要求1.在图10-8中画出输出电压

U 2随输入电压U 1变化的图线。

2.举出此电路一个可能的应用。

题型五:电势差计

电势差计是一种利用补偿法比较精确测量电压、电动势、电阻的仪器,通常测量电源参数时,总有电流流过电源,因而造成误差(精确测量时,要想办法消除电流的影响,补偿法可以实现这一点) 图中工作电源与粗细均匀的电阻线A 、B 相连。适当调节C 的位置,当电阻丝在A 、C 段的电势降刚好与待测电源的电动势Ex 相等时,灵敏电流计G 内没有电流流过,待测电源中的电流也为0,这时,称待测电路得到了补偿。 测量步骤与原理:

①先将开关K 掷于2方,调节触头B 使电流计示数为0

这时,D 点与B 点等电位,故有

图10-8

1S AB E U IR ==

②再将开关K 掷于1方,因一般X S E E ≠ ,调节触头至另一点B ’,以重新达到平衡(G 表读数为0),

'2X AB E U IR ==

③因为两种情况下,G 都无电流,故

1122s x E R l E R l ==,有21

x s l

E E l = ④在k2打在1处,将k3闭合,将触头移到B ’’,同样调节到平衡,G 都无电流,此时待测电源的路

端电压U X ,有

31x S U l E l =,31x S l U E l =,3(1)x x r

E U R =+,3(1)x x

E r R U =-

利用电势差计还可以借助比较法测电阻,测量方法如图所示。图中R 为规范电阻,Rx 为待测电阻,先用电势差计测出Rx 两端的电压为Ux ,再用同样的方法测出规范电阻R 两端的电压,由于电势差计,没有分流作用,故

:::x x x U U IR IR R R ==,则x

x U R R U

=

【例19】如图用电势差计测电池内阻的电路图,实际的电势差计在规范电阻R AB 上直接刻度的不是阻值,也不是长度,而是各长度对对应的电势差值,R M 为被测电池的负载电阻,阻值为100Ω,实验开始时,K 2打开,K 1接在1处,调节R N 使流过R AB 的电流准确地达到规范值,然后K 1拔在2处,滑动C ,当电流计指针指指零时读得U AC =1.5025V ,再闭合开关K 2,滑动C ,当电流计指针指零时,读得U AC =1.4455V ,试根据这些数据计算电池内阻。

【例20】写出用补偿法测量给定干电池的电动势及内阻的测量方案(要求画出测量电路图、写出简明实验步骤、给出主要测量公式),并简要分析误差来源。

[实验器材]:规范电池(已知电动势E 1=1.019V )一只,待测干电池一只(内阻未知),规范电阻箱2只,AC5型检流计1只,开关2只,导线若干。

浙江大学工程热力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未饱和湿空气经历绝热加湿过程,其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和露点温度如何变化 2、定压、定温、绝热和定容四种典型的热力过程,其多变指数的值分别是多少 3、画出燃气轮机装置定压加热理想循环的?p-v?图和?T-s?图,并写出其用循环增压比表示的热效率公式。(假设工质为理想气体,比热取定值) 4、反映往复活塞式内燃机混合加热循环特性的设计参数有哪几个写出其定义式。 5、住宅用空调机当夏天环境温度升高时,其制冷系数和耗功量如何变化 6、为什么在湿蒸汽区域进行的绝热节流过程总是呈现节流冷效应 二、计算题(共?70?分) 1?.(?18?分)?3kmol?温度?t?1?=?100 ℃的氮气流与?1kmol?温度?t?2?=?20 ℃的空气流在管道中绝热混合。已知混合前空气的摩尔分数为:?x?N 2 ?=?0.79?、?x?O2=?0.21?,若混合前后氮气、空气和混合物的压力都相 等,试求: (1)?混合后气体的温度; (2)?混合气体中?N 2?和?O?2?的摩尔分数; (3)?对应于?1kmol?的混合气产物,混合过程的熵增。

设摩尔热容为定值:?C?p,m,N2=?29.08kJ/?(?kmol·K?)、?C?p,m?,O2=29.34kJ/?(?kmol·K?)、?R?=?8.314kJ/?(?kmol·K?) 2?.(?17?分)空气初态为?p?1=?0.4MPa?、?T?1?=?450K?,初速忽略不计。经一喷管绝热可逆膨胀到?p?2=?0.1MPa?。若空气的?Rg?=?0.287 kJ/ (kg·K)?;?c?p=?1.005 kJ/ (kg·K)?;?γ?=?c?p?/?c?v?=?1.4?; ?=0.528?;试求: 临界压力比?ν cr (1)在设计时应选用什么形状的喷管为什么 (2)喷管出口截面上空气的流速?C?f2?、温度?T?2?和马赫数?Ma?2; (3)若通过喷管的空气质量流量为?q?m?=?1kg/s?,求:喷管出口截面积和临界截面积。 3?.(?15?分)活塞式压气机每秒钟从大气环境中吸入?p?1=?0.1MPa?、?t1=?17 ℃的空气?0.1m 3?,绝热压缩到?p?2=?0.4MPa?后送入储气罐。若该压气机的绝热效率?η?c,s?=0.9?,空气的?Rg?=?0.287k J/ (kg·K)?;?c?p?=?1.005 kJ/ (kg·K);?γ?=?c?p?/?c?v?=?1.4?;试求: (1)?压气机出口的空气温度; (2)?拖动压气机所需的功率; (3)?因摩擦引起的每秒钟的熵产。 4.(?20?分)一单级抽汽回热循环如图?1所示,水蒸气进入汽轮机的状态参数为5MPa、450℃,在10kPa下排入冷凝器。水蒸气在0.45MPa压力下抽出,送入混合式给水加热器加热给水。给水离开加热器的温度为抽

高中物理竞赛训练题:奥赛训练《稳恒电流C》(含答案)

稳恒电流 C 13、电解硝酸银溶液时,在阴极上1分钟内析出67.08毫克银,银的原子量为107.9 ,求电路中的电流。已知法拉第恒量F =9.68×104C/mol 。 14、一铜导线横截面积为4毫升2,20秒内有80库仑的电量通过该导线的某一截面。已知铜内自由电子密度为8.5×1022厘米?3,每个电子的电量为1.6×10?19库仑,求电子的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 15、通常气体是不导电的,为了使之能够导电,首先必须使之;产生持续的自激放电的条件是和;通常气体自激放电现象可分为四大类:、、和,如雷电现象属,霓虹灯光属,高压水银灯发光属。 16、一个电动势为ε、内阻为r的电池给不同的灯泡供电。试证:灯泡电阻R =r时亮度最大,且最大功率P m=ε2/4r 。 17、用万用表的欧姆档测量晶体二极管的正向电阻时,会出现用不同档测出的阻值不相同的情况,试解释这种现象。 18、某金属材料,其内自由电子相继两次碰撞的时间间隔平均值为τ,其单位体积内自由电子个数为n ,设电子电量为e,质量为m ,试推出此导体的电阻率表达式。 19、用戴维南定理判断:当惠斯登电桥中电流计与电源互换位置后的电流计读数关系(自己作图)。视电流计内阻趋于无穷小,电源内阻不计。 20、图示为电位差计测电池内阻的电路图。实际的电位差计在标准电阻RAB上直接刻度的不是阻值,也不是长度,而是各长度所对应的电位差值,RM为被测电池的负载电阻,其值为100Ω。实验开始时,K2打开,K1拨在1处,调节R N使流过R AB的电流准确地达到某标定值,然后将K1拨至2处,滑动C,当检流计指针 指零时,读得UAC= 1.5025V;再闭合K 2 ,滑动C,检流计指针再指零时读得U AC′= 1.4455V,试据以上数据计算电池 内阻r 。

高中物理竞赛讲义:动量

专题六 动量 【扩展知识】 1.动量定理的分量表达式 I 合x =mv 2x -mv 1x , I 合y =mv 2y -mv 1y , I 合z =mv 2z -mv 1z . 2.质心与质心运动 2.1质点系的质量中心称为质心。若质点系内有n 个质点,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1,m 2,……m n ,相对于坐标原点的位置矢量分别为r 1,r 2,……r n ,则质点系的质心位置矢量为 r c=n n n m m m r m r m r m ++++++ 211211=M r m n i i i ∑=1 若将其投影到直角坐标系中,可得质心位置坐标为 x c =M x m n i i i ∑=1, y c =M y m n i i i ∑=1, z c =M z m n i i i ∑=1. 2.2质心速度与质心动量 相对于选定的参考系,质点位置矢量对时间的变化率称为质心的速度。 v c=t r c ??=M p 总=M v m n i i i ∑=1, p c =Mv c =∑=n i i i v m 1 . 作用于质点系的合外力的冲量等于质心动量的增量 I 合= ∑=n i i I 1=p c -p c0=mv c -mv c0 . 2.3质心运动定律 作用于质点系的合外力等于质点总质量与质心加速度的乘积。F合=Ma c.。 对于由n 个质点组成的系统,若第i 个质点的加速度为a i ,则质点系的质心加速度可表示为 a c =M a m n i i i ∑=1 .

【典型例题】 1.将不可伸长的细绳的一端固定于天花板上的C点,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以以角速度ω绕竖直轴做匀速圆周运动,细绳与竖直轴之间的夹角为θ,如图所示。已知A、B为某一直径上的两点,问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细绳对小球的拉力T的冲量为多少? 2.一根均匀柔软绳长为l=3m,质量m=3kg,悬挂在天花板的钉子上,且下端刚好接触地板,现将软绳的最下端拾起与上端对齐,使之对折起来,然后让它无初速地自由下落,如图所示。求下落的绳离钉子的距离为x时,钉子对绳另一端的作用力是多少? 3.一长直光滑薄板AB放在平台上,OB伸出台面,在板左侧的D点放一质量为m1的小铁块,铁块以速度v向右运动。假设薄板相对于桌面不发生滑动,经过时间T0后薄板将翻倒。现让薄板恢复原状,并在薄板上O点放另一个质量为m2的小物体,如图所示。同样让m1从D点开始以速度v向右运动,并与m2发生正碰。那么从m1开始经过多少时间后薄板将翻倒?

浙大专业课历真题

2000年 1.阐述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及其含NOx废弃的治理技术 2.论述重金属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途径和机理 3.请你谈谈土壤中农药的迁移、降解、残留及污染防治措施 4.试论城市垃圾的常见处理方法及其优缺点 5.生态学的一般规律有哪些?试论他对我国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的指导意义 2001 1.试比较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异同之处,并阐述环境保护的目的和内容 2.论述大气光化学烟雾的特征、形成激励和条件 3.请说明目前我国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主要工艺及原理。 4.讨论贡(Hg)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5.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请你谈谈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问题 2002 1.试述当前人类面临的全球环境问题,并论述可持续发展战略对解决问题的指导意义。 2.论述二氧化硫工业废气治理技术,并举例一中方法阐述其净化原理 3.阐述水体富营养化的产生和危害 4.论述化学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5.论述我国目前主要的环境保护经济手段特点及方法 2003 1.简述生态平衡失调的特征、引起失调的因素,以及调节机制 2.简述污染物对动物致毒的途径、机理和危害 3.简述控制城市生活垃圾污染的技术政策和处置模式 4.什么是光化学烟雾,其主要成分有哪些?以氮氧化物为例,说明其来源、迁移转化和 归宿。 5.试述天然水的组成,并以重金属为例说明污染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6.论述我国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污染治理技术 7.论述我国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 8.从可持续生产和消费的角度,论述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重要意义。2004 1、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及水危机产生的原因。(20分) 2、简述固体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控制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技术政策是什么?(20分) 3、还原型大气污染和氧化型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污染物及污染物在大气中的化学反应有什么不同?(25分) 4、谈谈水的高级氧化工艺类型、特点及应用范围。(20分) 5、请谈谈污染土壤修复的技术与原理。(20分) 6、为探讨环境污染与生态效应的关系、目前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20分) 7、什么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按其发生的机制可分为哪两种?请谈谈环境问题产生的本质原因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25分) 浙江大学环境学考研试题-2005 1.环境法基本制度的作用 2.几种除尘器的原理 3.Cu在突然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4.可持续发展方面的

高中物理竞赛讲义全套(免费)

目录 中学生全国物理竞赛章程 (2)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 (5) 专题一力物体的平衡 (10) 专题二直线运动 (12) 专题三牛顿运动定律 (13) 专题四曲线运动 (16) 专题五万有引力定律 (18) 专题六动量 (19) 专题七机械能 (21) 专题八振动和波 (23) 专题九热、功和物态变化 (25) 专题十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 (27) 专题十一电场 (29) 专题十二恒定电流 (31) 专题十三磁场………………………………………………………………………… 33 专题十四电磁感应 (35) 专题十五几何光学 (37) 专题十六物理光学原子物理 (40)

中学生全国物理竞赛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对外可以称中国物理奥林匹克,英文名为Chinese Physic Olympiad,缩写为CPhO)是在中国科协领导下,由中国物理学会主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愿参加的群众性的课外学科竞赛活动,这项活动得到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司的正式批准。竞赛的目的是促使中学生提高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兴趣,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帮助学校开展多样化的物理课外活动,活跃学习空气;发现具有突出才能的青少年,以便更好地对他们进行培养。第二条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要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竞赛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可以比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和教材有所提高和扩展。 第三条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者主要是在物理学习方面比较优秀的学生,竞赛应坚持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竞赛活动主要应在课余时间进行,不要搞层层选拔,不要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第四条学生参加竞赛主要依靠学生平时的课内外学习和个人努力,学校和教师不要为了准备参加竞赛而临时突击,不要组织“集训队”或搞“题海战术”,以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和身体健康。学生在物理竞赛中的成绩只反映学生个人在这次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水平,不应当以此来衡量和评价学校的工作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第二章组织领导 第五条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由中国物理学会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竞赛委员会)统一领导。全国竞赛委员会由主任1人、副主任和委员若干人组成。主任和副主任由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会委任。委员的产生办法如下: 1.参加竞赛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推选委员1人; 2.承办本届和下届决赛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推选委员3人。 3.由中国物理学会根据需要聘请若干人任特邀委员。 在全国竞赛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由主任和副主任组成常务委员会,行使全国竞赛委员会职权。 第六条在全国竞赛委员会领导下,设立命题小组、组织委员会和竞赛办公室等工作机构。命题小组成员由全国竞赛委员会聘请专家和高等院校教师担任。组

镜像法-高中物理竞赛讲义

镜像法 思路 用假想的镜像电荷代替边界上的感应电荷。 保持求解区域中场方程和边界条件不变。 使用范围:界面几何形状较规范,电荷个数有限,且离散分布于有限区域。 使用范围 界面几何形状较规范,电荷个数有限,且离散分布于有限区域。 步骤 确定镜像电荷的大小和位置。 去掉界面,按原电荷和镜像电荷求解所求区域场。 求解边界上的感应电荷。 求解电场力。 平面镜像1 点电荷对平面的镜像 (a) 无限大接地导体平面上方有点电荷q (b)用镜像电荷-q代替导体平面上方的感应电荷 图4.4.1 点电荷的平面镜像 在无限大接地导体平面(YOZ平面)上方有一点电荷q,距离导体平面的高度为h。 用位于导体平面下方h处的镜像电荷-q代替导体平面上的感应电荷,边界条件维持不变,即YOZ平面为零电位面。 去掉导体平面,用原电荷和镜像电荷求解导体上方区域场,注意不能用原电荷和镜像电荷求解导体下方区域场。

电位: (4.4.2.1 ) 电场强度: (4.4.2.2) 其中, 感应电荷:=> (4.4.2.3) 电场力: (4.4.2.4) 图4.4.2 点电荷的平面镜像图4.4.3 单导线的平面镜像 无限长单导线对平面的镜像 与地面平行的极长的单导线,半径为a,离地高度为h。

用位于地面下方h处的镜像单导线代替地面上的感应电荷,边界条件维持不变。 将地面取消而代之以镜像单导线(所带电荷的电荷密度为) 电位: (4.4.2.5) 对地电容 : (4.4.2.6 平面镜像2 无限长均匀双线传输线对平面的镜 像 与地面平行的均匀双线传输线, 半径为a,离地高度为h,导线间距离为d, 导线一带正电荷+,导线二带负电荷-。 用位于地面下方h处的镜像双 导线代替地面上的感应电荷,边界条件维 持不变。 将地面取消而代之以镜像双导线。 图 4.4.4 无限长均匀传输线对地面的镜像 求解电位: (4.4.2.8) (4.4.2.9)

浙江大学遗传学习题答案

朱军遗传学(第三版)习题答案第一章绪论 1.答: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 2.答:遗传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等,是研究它们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学研究的任务是阐明生物遗传变异的现象及表现的规律;深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物质基础,揭示其内在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育种实践,提高医学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3.答:生物的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就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遗传和变异这对矛盾不断地运动,经过自然选择,才形成形形色色的物种。同时经过人工选择,才育成适合人类需要的不同品种。因此,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4.答:因为任何生物都必须从环境中摄取营养,通过新陈代谢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从而表现出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生物与环境的统一,是生物科学中公认的基本原则。所以,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密切联系其所处的环境。 5.答:孟德尔在前人植物杂交试验的基础上,于1856~1864年从事豌豆杂交试验,通过细致的后代记载和统计分析,在1866年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论文。文中首次提出分离和独立分配两个遗传基本规律,认为性状传递是受细胞里的遗传因子控制的,这一重要理论直到1900年狄·弗里斯、柴马克、柯伦斯三人同时发现后才受到重视。因此,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重新发现,被公认为是遗传学建立和开始发展的一年。1906年是贝特生首先提出了遗传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名称。 6.答:遗传学100余年的发展历史,已从孟德尔、摩尔根时代的细胞学水平,深入发展到现代的分子水平。其迅速发展的原因是因为遗传学与许多学科相互结合和渗透,促进了一些边缘科学的形成;另外也由于遗传学广泛应用了近代化学、物理学、数学的新成就、新技术和新仪器设备,因而能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由宏观到微观,逐步深入地研究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因此,遗传学是上一世纪生物科学领域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遗传学不仅逐步从个体向细胞、细胞核、染色体和基因层次发展,而且横向地向生物学各个分支学科渗透,形成了许多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正在为人类的未来展示出无限美好的前景。 7.答:在生物科学、生产实践上,为了提高工作的预见性,有效地控制有机体的遗传和变异,加速育种进程,开展动植物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工作,都需在遗传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例如我国首先育成的水稻矮杆优良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获得了显著的增产。又例如,国外在墨西哥育成矮杆、高产、抗病的小麦品种;在菲律宾育成的抗倒伏、高产,抗病的水稻品种的推广,使一些国家的粮食产量有所增加,引起了农业生产发展显著的变化。医学水平的提高也与遗传学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目前生命科学发展迅猛,人类和水稻等基因图谱相继问世,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出现,遗传学的研究范畴更是大幅度拓宽,研究内容不断地深化。国际上将在生物信息学、功能基因组和功能蛋白质组等研究领域继续展开激烈竞争,遗传学作为生物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1.答:原核细胞:一般较小,约为1~10mm。细胞壁是由蛋白聚糖(原核生物所特有的化学物质)构成,起保护作用。细胞壁内为细胞膜。内为DNA、RNA、蛋白质及其它小分子物质构成的细胞质。细胞器只有核糖体,而且没有分隔,是个有机体的整体;也没有任何内部支持结构,主要靠其坚韧的外壁,来维持其形状。其DNA存在的区域称拟核,但其外面并无外膜包裹。各种细菌、蓝藻等低等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统称为原核生物。 真核细胞:比原核细胞大,其结构和功能也比原核细胞复杂。真核细胞含有核物质和核结构,细胞核是遗传物质集聚的主要场所,对控制细胞发育和性状遗传起主导作用。另外真核细胞还含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等各种膜包被的细胞器。真核细胞都由细胞膜与外界隔离,细胞内有起支持作用的细胞骨架。 染色体:含有许多基因的自主复制核酸分子。细菌的全部基因包容在一个双股环形DNA构成的染色体内。真核生物染色体是与组蛋白结合在一起的线状DNA双价体;整个基因组分散为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每个染色体都有特定的形态结构,染色体的数目是物种的一个特征。

新版高一物理竞赛讲义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力学部分 目录 :力学中的三种力 【知识要点】 (一)重力 重力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一般来说,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静止在地球表面的物体,其万有引力的另一个分力充当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但向心力极小。 (二)弹力 1.弹力产生在直接接触又发生非永久性形变的物体之间(或发生非永久性形变的物体一部分和另一部分之间),两物体间的弹力的方向和接触面的法线方向平行,作用点在两物体的接触面上.2.弹力的方向确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3.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不能计算,只能根据平衡法或动力学方法求得.但弹簧弹力的大小可用.f=kx(k 为弹簧劲度系数,x为弹簧的拉伸或压缩量)来计算. 在高考中,弹簧弹力的计算往往是一根弹簧,而竞赛中经常扩展到弹簧组.例如:当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的若干个弹簧串联使用时.等效弹簧的劲度系数的倒数为:,即弹簧变软;反之.若

以上弹簧并联使用时,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k 1+…k n ,即弹簧变硬.(k=k 1+…k n 适用于所有并联弹簧的原长相等;弹簧原长不相等时,应具体考虑) 长为 的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则剪去一半后,剩余 的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k (三)摩擦力 1.摩擦力 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方向沿接触面的切线且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由公式f=μN 计算。 3.静摩擦力的大小是可变化的,无特定计算式,一般根据物体运动性质和受力情况分析求解。其大小范围在0<f≤f m 之间,式中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其值为f m =μs N ,这里μs 为最大静摩擦因数,一般情况下μs 略大于μ,在没有特别指明的情况下可以认为μs =μ。 4.摩擦角 将摩擦力f 和接触面对物体的正压力N 合成一个力F ,合力F 称为全反力。在滑动摩擦情况下定义tgφ=μ=f/N ,则角φ为滑动摩擦角;在静摩擦力达到临界状态时,定义tgφ0=μs =f m /N ,则称φ0为静摩擦角。由于静摩擦力f 0属于范围0<f≤f m ,故接触面作用于物体的全反力同接触面法线 的夹角≤φ0,这就是判断物体不发生滑动的条件。换句话说,只要全反力的作用线落在(0,φ0)范围时,无穷大的力也不能推动木块,这种现象称为自锁。 本节主要内容是力学中常见三种力的性质。在竞赛中以弹力和摩擦力尤为重要,且易出错。弹力和摩擦力都是被动力,其大小和方向是不确定的,总是随物体运动性质变化而变化。弹力中特别注意轻绳、轻杆及胡克弹力特点;摩擦力方向总是与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关于摩擦角的概念,及由摩擦角表述的物体平衡条件在竞赛中应用很多,充分利用摩擦角及几何知识的关系是处理有摩擦力存在平衡问题的一种典型方法。 【典型例题】 【例题1】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小木块静止在滑动摩擦因数为μ=的水平面上,用一个与水平方 向成θ角度的力F 拉着小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θ角为多大时力F 最小? 【例题2】如图所示,有四块相同的滑块叠放起来置于水平桌面上,通过细绳和定滑轮相互联接起来.如果所有的接触面间的摩擦系数均为μ,每一滑块的质量均为 m ,不计滑轮的摩擦.那么要拉动最上面一块滑块至少需要多大的水平拉力?如果有n 块这样的滑块叠放起 来,那么要拉动最上面的滑块,至少需多大的拉力? 【例题3】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1㎏的小物块P 静止在倾角为θ=30°的斜面 上,用平行于斜面底边的力F=5N 推小物块,使小物块恰好在斜面上匀速运动,试求小物块与斜面间的滑 动摩擦因数(g 取10m/s 2 )。 【练习】 1、如图所示,C 是水平地面,A 、B 是两个长方形物块,F 是作用在物块B 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块A 和B 以相同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 A 、 B 间的滑动 θ F P θ F A B F C N F f m f 0 α φ

浙大855环境学考研经验及公共课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科学考研经验 考研科目:政治英语一数学二专业课(855环境学) 初试经验&复习书推荐 政治:肖秀荣全套 政治的考研辅导书很多,令人眼花缭乱,大家只要跟着一个老师的书,从头开始 一步一步的复习下去就可以了,不用贪多,我选择的是肖秀荣老师的书,出一本买一本,肖秀荣的考研政治书一整套已经足够进行很系统的政治复习了。 《知识点精讲精练》和《命题人1000题》是用来打基础的,必须要过一遍,是对付选择题的利器,先分章节通读《知识点精讲精练》,再合上书,凭记忆做《命题人1000题》的相关章节,实在没记住的再去翻《知识点精讲精练》,这样可以加深对书本上知识的印象,帮助记忆。《命题人讲真题》有时间的可以做做选择题,看一看往 年的论述题答案,这本书我复习的时候没有作为重点,没有多看,所以不作评价。9 月份开始肖秀荣会陆续出一些书,如《形势与政策》、《考点预测》等,有时间的就 都看一看。 等到临近考试的时候,肖秀荣老师出的《8套卷》和《4套卷》必做,大题必背,这两套试卷中的选择题可以拿来查漏补缺,有哪部分知识点没有记牢的赶紧翻书多看看;试卷中的大题则要用心背,一是要通过这些题总结出政治论述题的答题规律技巧,二是记下很多东西用政治的语言去如何表述,三是这些论述题涉及的知识点是考试很 可能会出到的点,所以用心背总没错,要是临近考试没有那么多时间,则以背诵《4 套卷》为主。 英语一:《新东方考研英语词汇》(绿皮),张剑黄皮书系列, 《何凯文考研英语阅读思路解析》 英语的复习,开始的时候要放在英语词汇上,单词关要过,《新东方考研英语词汇》这本书很厚,一共50个list,囊括的考研词汇绝对是够的,对于英语基础还不错 的同学,一天背一个list没有问题,这样50天单词就可以过一轮,英语基础不是很好 的同学也不要着急,可以3天2个list,要是还觉得接受不到那么快,可以再放慢一点,打基础的时候急不得,每天或者每周,抽时间把之前的一些不熟悉的单词再温习一遍,加深记忆。考研英语的词汇有一些并不难,但是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有些常见的单 词有大家不常知道的含义,而考研的英语阅读偏偏就是会设置这样的障碍,所以辨析 词义也尤为重要。关于单词的背诵及辨析词义,我个人的办法是:在背单词或者是做

高中物理竞赛——稳恒电流习题

高中物理竞赛——稳恒电流习题 一、纯电阻电路的简化和等效 1、等势缩点法 将电路中电势相等的点缩为一点,是电路简化的途径之一。至于哪些点的电势相等,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物理情形1】在图8-4甲所示的电路中,R 1 = R 2 = R 3 = R 4 = R 5 = R ,试求A 、B 两端的等效电阻R AB 。 【模型分析】这是一个基本的等势缩点的事例,用到的是物理常识是:导线是等势体,用导线相连的点可以缩为一点。将图8-4甲图中的A 、D 缩为一点A 后,成为图8-4乙图 对于图8-4的乙图,求R AB 就容易了。 【答案】R AB = 8 3R 。 【物理情形2】在图8-5甲所示的电路中,R 1 = 1Ω ,R 2 = 4Ω ,R 3 = 3Ω ,R 4 = 12Ω ,R 5 = 10Ω ,试求A 、B 两端的等效电阻R AB 。 【模型分析】这就是所谓的桥式电路,这里先介绍简单的情形:将A 、B 两端接入电源,并假设R 5不存在,C 、D 两点的电势有什么关系? ☆学员判断…→结论:相等。 因此,将C 、D 缩为一点C 后,电路等效为图8-5乙 对于图8-5的乙图,求R AB 是非常容易的。事实上,只要满足2 1R R =4 3R R 的关系, 我们把桥式电路称为“平衡电桥”。

【答案】R AB = 4 15Ω 。 〖相关介绍〗英国物理学家惠斯登曾将图8-5中的R 5换成灵敏电流计○G ,将R 1 、R 2中的某一个电阻换成待测电阻、将R 3 、R 4换成带触头的电阻丝,通过调节触头P 的位置,观察电流计示数为零来测量带测电阻R x 的值,这种测量电阻的方案几乎没有系统误差,历史上称之为“惠斯登电桥”。 请学员们参照图8-6思考惠斯登电桥测量电阻的原理,并写出R x 的表达式(触头两端的电阻丝长度L AC 和L CB 是可以通过设置好的标尺读出的)。 ☆学员思考、计算… 【答案】R x =AC CB L L R 0 。 【物理情形3】在图8-7甲所示的有限网络中,每一小段导体的电阻均为R ,试求A 、B 两点之间的等效电阻R AB 。 【模型分析】在本模型中,我们介绍“对称等势”的思想。当我们将A 、B 两端接入电源,电流从A 流向B 时,相对A 、B 连线对称的点电流流动的情形必然是完全相同的,即:在图8-7乙图中标号为1的点电势彼此相等,标号为2的点电势彼此相等…。将它们缩点后,1点和B 点之间的等效电路如图8-7丙所示。 不难求出,R 1B = 14 5R ,而R AB = 2R 1B 。 【答案】R AB = 75R 。 2、△→Y 型变换 【物理情形】在图8-5甲所示的电路中,将R 1换成2Ω的电阻,其它条件不变,再求A 、B 两端的等效电阻R AB 。 【模型分析】此时的电桥已经不再“平衡”,故不能采取等势缩点法简化电路。这里可以将电路的左边或右边看成△型电路,然后进行△→Y 型变换,具体操作如图8-8所示。 根据前面介绍的定式,有

中学物理竞赛讲义动能定理

4.2动能定理 一、单个质点的动能定理 例1、设物体的质量为m ,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定外力F (F 未知)的作用下,在光滑水平面上发生一段位移l ,速度由v 1增加到v 2,如图所示。试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力F 对物体做功的表达式(与速度的关系)。 22211122 W mv mv =-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上式右边可以看成是能量的变化(末状态的能量减初状态的能量)。由于和速度有关,将其定义为动能。 1、动能 212 K E mv = 2、动能定理:合外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 22211122 k W E mv mv =?=-合 3、动能定理的优越性: (1)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 (2)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 (3)适用于单一过程,也适用于全过程(复杂运动)。 *(4)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有适用条件的,而动能定理是普遍适用的。 例2、两个质量均为m 的小球.用长为2L 的轻绳连接起来,置于光滑水平面上, 绳恰好处于 伸直状态.如图所示.今用一个恒力F 作用在绳的中点,F 的方向水平且垂直 于绳的初始长度方向.原为静止的两个小球因此运动.求:(1)在两个小球第一次相碰前 的瞬间,小球在垂直于F 作用线方向上的分速度为多大?(2)若干次碰撞后,两球处于接触 状态一起运 动,求因碰撞损失的总能量。 二、质点系统的动能定理 质点系的动能增量等于作用于质点系所有外力和内力做功的代数和。 k E W W ?=+∑∑外内 注意: 系统牛顿第二定律:F =ma ,不需要考虑内力。 但是,系统动能定理,不仅需要考虑外力做功,还要考虑内力做功 例3、速度为v 1的子弹射入静止在光滑桌面上的木块,子弹受到的阻力为f ,子弹未从木块中射出,子弹和木块以共同的速度v 2在桌面上运动。子弹射入木块的深度为d ,求木块和子弹构成的系统动能的减少量。

浙江大学855环境学考研真题 1999-2009

浙大真题 题目不分先后,字数及个别字词汇有出入 2010年 见附件 2009年 1、论述我国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及它们体现在了哪些法规中。(15分) 2、在生态系统中,为什么亲脂性异源物质往往比亲水性异源物质更具有毒害性,举例说明。(15分) 3、什么是BOD和COD,它们的差值和比值分别代表什么含义,为什么在测定中一般用BOD5代替BOD。(20分) 4、论述环境监测的技术程序。(20分) 5、土壤污染物有哪几种类型,它们分别对农作物安全有什么影响。对于土壤污染应该采取哪些预防措施。(20分) 6、与好氧处理系统相比,厌氧处理系统有什么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25分) 7、什么是酸沉降。为什么说酸沉降能减轻大气污染。从对土壤和水环境污染的角度解释,为什么说酸沉降是把短期的大气污染变成了长期的污染。(25分)8、为了实现2008年绿色奥运,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改善北京的大气环境质量。(10 2008年 1.城市生态系统的自然净化功能 2.太湖的富营养化 3.烟气脱硫,风险评价 4.节能减排 5.固废的处理方法 6.汞在农业生产系统中的转移 7.水脱氮的机理 20007年 1、食物链和营养级的定义和论述污染物富集机制 2、写出5个公害事件以及造成原因和危害 3、化学混凝法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4、卫生填埋的优缺点 5、光化学烟雾的发生机制和防止措施 6、简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内容 7、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2006年 1、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和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2、造成大气平流层臭氧耗损的人为排放物,并阐述造成臭氧耗损的机理 3、阐述砷(As)在水中的迁移转化途径。 4、讲述铜(Cu)的土壤环境化学行为。 5、介绍常用氮氧化物废气的治理技术。

物理竞赛课件-奥赛训练稳恒电流A

稳恒电流 A 编号:971017 1、令每段导体的电阻为R ,求R AB。 2、对不平衡的桥式电路,求等效电阻R AB。 3、给无穷网络的一端加上U AB = 10V的电压,求R2消耗的功率。已知奇数号电阻均为5Ω,偶数号电阻均为10Ω。 4、试求平面无穷网络的等效电阻R AB,已知每一小段导体的电阻均为R 。 5、右图电路中,R1 = 40Ω,R2 = R3 = 60Ω,ε1 = 5V ,ε2 = 2V ,电源内阻忽略不计,试求电源ε2的输出功率。 6、右图电路中,ε1 = 20V ,ε2 = 24V ,ε3 = 10V ,R1 = 10Ω,R2 = 3Ω,R3 = 2Ω,R4 = 28Ω,R5 = 17Ω,C1 = C2 = 20μF ,C3 = 10μF ,试求A、B两点的电势、以及三个电容器的的带电量。

稳恒电流A答案与提示 1、等势缩点法。设图中最高节点为C 、最低节点为D ,则U C = U D… 答案:7R/15 。 2、法一:“Δ→Y”变换; 法二:基尔霍夫定律,基尔霍夫方 程两个…解得I1 = 9I/15 ,I2 = 6I/15 , 进而得U AB = 21IR/15 。 答案:1.4R 。 3、先解R AB = R右= 10Ω 答案:2.5W 。 4、电流注入、抽出…叠加法 求U AB表达式。 答案:左图R/2 ;右图R 。 5、设R3的电流为I(方向向 左),用戴维南定理解得I = 0 。 答案:零。 6、设电路正中间节点为P点,接地点为O点,求A、B电势后令U P大于U A而小于U B,则三电容器靠近P点的极板的电性分别是+、?、+ ,据电荷守恒,应有Q1 + Q2 = Q3… 答案:U A = 7V ,U B = 26V ;Q1 = 124μC(A板负电),Q2 = 256μC(B板正电),Q3 = 132μC (O板负电)。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 第 篇 运动学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 第2篇 运动学 【知识梳理】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运动的合成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合成,遵从矢量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 我们一般把质点对地或对地面上静止物体的运动称为绝对运动,质点对运动参考照系的运动称为相对运动,而运动参照系对地的运动称为牵连运动。以速度为例,这三种速度分别称为绝对速度、相对速度、牵连速度,则 v 绝对 = v 相对 + v 牵连 或 v 甲对乙 = v 甲对丙 + v 丙对乙 位移、加速度之间也存在类似关系。 三、物系相关速度 正确分析物体(质点)的运动,除可以用运动的合成知识外,还可充分利用物系相关速度之间的关系简捷求解。以下三个结论在实际解题中十分有用。 1.刚性杆、绳上各点在同一时刻具有相同的沿杆、绳的分速度(速度投影定理)。 2.接触物系在接触面法线方向的分速度相同,切向分速度在无相对滑动时亦相同。 3.线状交叉物系交叉点的速度,是相交物系双方运动速度沿双方切向分解后,在对方切向运动分速度的矢量和。 四、抛体运动: 1.平抛运动。 2.斜抛运动。 五、圆周运动: 1.匀速圆周运动。 2.变速圆周运动: 线速度的大小在不断改变的圆周运动叫变速圆周运动,它的角速度方向不变,大小在不断改变,它的加速度为a = a n + a τ,其中a n 为法向加速度,大小为2 n v a r =,方向指向圆心;a τ为切向加速度,大小为0lim t v a t τ?→?=?,方向指向切线方向。 六、一般的曲线运动 一般的曲线运动可以分为很多小段,每小段都可以看做圆 周运动的一部分。在分析质点经过曲线上某位置的运动时,可 以采用圆周运动的分析方法来处理。对于一般的曲线运动,向心加速度为2n v a ρ =,ρ为点所在曲线处的曲率半径。 七、刚体的平动和绕定轴的转动 1.刚体 所谓刚体指在外力作用下,大小、形状等都保持不变的物体或组成物体的所有质点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刚体的基本运动包括刚体的平动和刚体绕定轴的转动。刚体的任

高中物理竞赛讲义——微积分初步

高中物理竞赛讲义——微积分初步 一:引入 【例】问均匀带电的立方体角上一点的电势是中心的几 倍。 分析: ①根据对称性,可知立方体的八个角点电势相等;将原立 方体等分为八个等大的小立方体,原立方体的中心正位于个小立方体角点位置;而根据电势叠加原理,其电势即为八个小立方体角点位置的电势之和,即U 1=8U 2 ; ②立方体角点的电势与什么有关呢?电荷密度ρ;二立方体的边长a ;三立方体的形状; 根据点电荷的电势公式U=K Q r 及量纲知识,可猜想边长为a 的立方体角点电势为 U=CKQ a =Ck ρa 2 ;其中C 为常数,只与形状(立方体)及位置(角点)有关,Q 是总电量,ρ是电荷密度;其中Q=ρa 3 ③ 大立方体的角点电势:U 0= Ck ρa 2 ;小立方体的角点电势:U 2= Ck ρ(a 2 )2=CK ρa 2 4 大立方体的中心点电势:U 1=8U 2=2 Ck ρa 2 ;即U 0=12 U 1 【小结】我们发现,对于一个物理问题,其所求的物理量总是与其他已知物理量相关联,或者用数学语言来说,所求的物理量就是其他物理量(或者说是变量)的函数。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个函数关系写出来,或者将其函数图像画出来,那么定量或定性地理解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帮助我们解决物理问题。 二:导数 ㈠ 物理量的变化率 我们经常对物理量函数关系的图像处理,比如v-t 图像,求其斜率可 以得出加速度a ,求其面积可以得出位移s ,而斜率和面积是几何意义上 的微积分。我们知道,过v-t 图像中某个点作出切线,其斜率即a= △v △t . 下面我们从代数上考察物理量的变化率: 【例】若某质点做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函数关系为上s=3t+2t 2,试求其t 时刻的速度的表达式。(所有物理量都用国际制单位,以下同)

高中物理竞赛讲义:恒定电流.

专题十二 恒定电流 【扩展知识】 1.电流 (1)电流的分类 传导电流:电子(离子)在导体中形成的电流。 运流电流:电子(离子)于宏观带电体在空间的机械运动形成的电流。 (2)欧姆定律的微观解释 (3)液体中的电流 (4)气体中的电流 2.非线性元件 (1)晶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特性 (2)晶体三极管的放大作用 3.一段含源电路的欧姆定律 在一段含源电路中,顺着电流的流向来看电源是顺接的(参与放电),则经过电源后,电路该点电势升高ε;电源若反接的(被充电的),则经过电源后,该点电势将降低ε。不论电源怎样连接,在电源内阻r 和其他电阻R 上都存在电势降低,降低量为I (R+r )如图则有: b a U Ir Ir IR U =-+---2211εε 4.欧姆表 能直接测量电阻阻值的仪表叫欧姆表,其内部结构如图所示,待测电阻的值由:)(0R r R I R g x ++-=ε 决定,可由表盘上直接读出。在正式测电阻前先要使红、黑表笔短接,即:

中R r R R I g g ε ε =++=0。 如果被测电阻阻值恰好等于R 中,易知回路中电流减半,指针指表盘中央。而表盘最左边刻度对应于∞=2x R ,最右边刻度对应于03=x R ,对任一电阻有R x ,有:x g R R n I I +== 中ε, 则中R n R x )1(-=。 由上式可看出,欧姆表的刻度是不均匀的。 【典型例题】 1、两电解池串联着,一电解池在镀银,一电解池在电解水,在某一段时间内,析出的银是0.5394g ,析出的氧气应该是多少克? 2、用多用电表欧姆档测量晶体二极管的正向电阻时,用100?R 档和用k R 1?档,测量结果不同,这是为什么?用哪档测得的电阻值大?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 静力学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 第1篇 静力学 【知识梳理】 一、力和力矩 1.力与力系 (1)力:物体间的的相互作用 (2)力系:作用在物体上的一群力 ①共点力系 ②平行力系 ③力偶 2.重力和重心 (1)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引力(物体各部分所受引力的合力) (2)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在地面附近重心与质心重合) 3.力矩 (1)力的作用线:力的方向所在的直线 (2)力臂: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3)力矩 ①大小:力矩=力×力臂,M =FL ②方向:右手螺旋法则确定。 右手握住转动轴,四指指向转动方向,母指指向就是力矩的方向。 ③矢量表达形式:M r F =? (矢量的叉乘),||||||sin M r F θ=? 。 4.力偶矩 (1)力偶: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共线的力。 (2)力偶臂:两力作用线间的距离。 (3)力偶矩:力和力偶臂的乘积。 二、物体平衡条件 1.共点力系作用下物体平衡条件: 合外力为零。 (1)直角坐标下的分量表示 ΣF ix = 0,ΣF iy = 0,ΣF iz = 0 (2)矢量表示 各个力矢量首尾相接必形成封闭折线。 (3)三力平衡特性 ①三力必共面、共点;②三个力矢量构成封闭三角形。 2.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3.一般物体的平衡条件: (1)合外力为零。 (2)合力矩为零。 4.摩擦角及其应用 (1)摩擦力 ①滑动摩擦力:f k = μk N(μk-动摩擦因数) ②静摩擦力:f s ≤μs N(μs-静摩擦因数) ③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2)摩擦角:正压力与正压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之间夹角。 ①滑动摩擦角:tanθk=μ ②最大静摩擦角:tanθsm=μ ③静摩擦角:θs≤θsm (3)自锁现象 三、平衡的种类 1.稳定平衡: 当物体稍稍偏离平衡位置时,有一个力或力矩使之回到平衡位置,这样的平衡叫稳定平衡。2.不稳定平衡: 当物体稍稍偏离平衡位置时,有一个力或力矩使它的偏离继续增大,这样的平衡叫不稳定平衡。 3.随遇平衡: 当物体稍稍偏离平衡位置时,它所受的力或力矩不发生变化,它能在新的位置上再次平衡,这样的平衡叫随遇平衡。 【例题选讲】 1.如图所示,两相同的光滑球分别用等长绳子悬于同一点,此两球同时又支撑着一个等重、等大的光滑球而处于平衡状态,求图中α(悬线与竖直线的夹角)与β(球心连线与竖直线的夹角)的关系。 面圆柱体不致分开,则圆弧曲面的半径R最大是多少?(所有摩擦均不计) R

最新高中物理竞赛讲义(完整版)

最新高中物理竞赛讲义 (完整版) 目录 最新高中物理竞赛讲义(完整版) (1) 第0 部分绪言 (5) 一、高中物理奥赛概况 (5)

二、知识体系 (6) 第一部分力&物体的平衡 (7) 第一讲力的处理 (7) 第二讲物体的平衡 ............................. 1...0.. 第三讲习题课 ................................. 1..1... 第四讲摩擦角及其它........................... 1...7..第二部分牛顿运动定律 ............................ 2..2.. 第一讲牛顿三定律 ............................. 2...2.. 第二讲牛顿定律的应用 ......................... 2..3.. 第二讲配套例题选讲........................... 3...7..第三部分运动学 ................................. 3...7... 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 3..7.. 第二讲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相对运动 ............. 4..0 第四部分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 4...4. 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4...4.. 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 ......................... 4..7.. 第三讲典型例题解析............................. 5...9..第五部分动量和能量 ............................... 5...9.. 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5...9.. 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 6..3.. 第三讲典型例题解析............................. 8...3..第六部分振动和波 ................................. 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