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语文模拟试卷

合集下载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2022级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命题人: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等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什么是龙,确乎是一个谜。

龙像马,所以马往往被呼为龙。

《月令》“驾苍龙”,《周礼·庾人》“马八尺以上为龙”,皆其例。

龙有时又像狗。

《后汉书·孔僖传》“画龙不成反类狗”,所以狗也被呼为龙。

此外还有一种有鳞的龙像鱼,一种有翼的又像鸟,一种有角的又像鹿。

至于与龙最容易相混的各种爬虫类的生物,更不必列举了。

然则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我们的答案是:它是一种图腾(Totem),并且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

因部落的兼并而产生的混合的图腾,古埃及是一个最显著的例子。

在我们历史上,五方兽中的北方玄武本是龟蛇二兽,也是一个好例。

不同的是,这些是几个图腾单位并存着,各单位的个别形态依然未变,而龙则是许多单位经过融化作用,形成了一个新的大单位,其各小单位已经是不复个别的存在罢了。

前者可称为混合式的图腾,后者化合式的图腾。

部落既总是强的兼并弱的,大的兼并小的,所以在混合式的图腾中总有一种主要的生物或无生物,作为它的基本的中心单位,同样的在化合式的图腾中,也必然是以一种生物或无生物的形态为其主干,而以其他若干生物或无生物的形态为附加部分。

龙图腾,不拘它局部的像马也好,像狗也好,或像鱼,像鸟,像鹿都好,它的主干部分和基本形态却是蛇。

这表明在当初那众图腾单位林立的时代,内中以蛇图腾为最强大,众图腾的合并与融化,便是这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

四川省绵阳市2020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

四川省绵阳市2020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

四川省绵阳市2020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8高一上·潮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表格,按要求填写适当的文字。

某年大学毕业生要求求职去向调查统计表(1)从上表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求职地区的选择有如下特点:________(要求:对比说明,不得使用数字)(2)这种状况如果持续下去,令人担忧的结果是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2016·海丰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二是家国一体,即由家及国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

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体系。

因为家族宗法血缘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伦关系,这种关系的扩展就形成了社会伦理关系。

家族本位的特点,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在家国一体社会政治结构中,整个社会的组织系统是家族﹣村落﹣国家,文化精神的生长路向是家族﹣宗族﹣﹣民族。

家族的中心地位使得伦理在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生活是严格按照伦理的秩序进行的,服式举止,洒扫应对,人际交往,都限制在“礼”的范围内,否则便是对“伦理”的僭越。

这种伦理秩序的扩充,便上升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基础﹣﹣家长制。

家长制的实质就是用家族伦理的机制来进行政治统治,是一种伦理政治。

与此相适应,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便处于中心地位。

中国哲学是伦理型的,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学说,宇宙的本体是伦理道德的形而上的实体,哲学的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

因此人们才说,西方哲学家具有哲人的风度,中国哲学家则具有贤人的风度。

中国的文学艺术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二下学期零诊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二下学期零诊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

本试卷共8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创,体现了鲁迅指出的一条重要途径:“采用外国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是一条路。

”鲁迅还同时指出:“择取中国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也是一条路。

”他正是这样实践的。

考诸狂人形象,并不始于外国,其渊源却在中国。

早在唐代,大诗人李白就以其狂放的歌喉,唱出了“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千古佳句,这狂人最早嘲笑的也正是礼教之鼻祖孔丘;那上下求索、感而为骚的三闾大夫屈原,也正是一个“楚狂人”;近代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也曾被称为“狂人”;而鲁迅却又是被称为狂人的章太炎的学生,狂人门下自有狂人弟子。

且鲁迅自谓:“因为神经不好,所以容易说愤话。

”言下大有以狂人自我安慰之意。

就这个意义上,与其说狂人形象仿效于果戈理,毋宁说是鲁迅把中华民族历代愤世嫉俗、敢于反抗、勇于改革的“狂人”择取过来加以典型化的产物,进而不妨说是鲁迅本人的写照。

同时我们还可以窥见,作品所透射出的辛辣讽刺的锋芒,是对《儒林外史》笔法的发扬光大;清峻、通脱的韵致,则是对魏晋风骨的升华;那严谨的章法,酣畅的行文,洗练的语言,白描的技巧等等,也无不受益于中国优秀文学传统的滋养。

(选自张宗田《从〈狂人日记〉看“拿来主义”》)(选自王运涛《论〈三国演义〉日本传播的文化启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狂人日记》是鲁迅首次践行“拿来主义”理论就获得最大成功的作品。

B.《狂人日记》日记体和截取生活横断面的写法旨在服务于反封建的主题。

四川省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学月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学月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绵阳市三台县高二上期第二学月测试题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共8页;答题卡共6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用2B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考号”栏目内。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需要承认的是,面对新时代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更高要求,当前的现实题材创作与时代发展大潮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现实题材创作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观念滞后和思想僵化的问题。

部分现实题材创作仍然停留在对现实生活照相式、不加剪裁的机械照搬,停留在新闻素材的自然呈现,而非作者主体介入后对于客观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上。

这使得现实题材创作滑向自然主义写作,不能真实反映人民生产生活的生动现状和人民喜怒哀乐的复杂情感。

同时也由于一部分创作者对现实题材创作还存在误解,回避或放弃现实关注,偏向于写作技艺上的单独用力,使创作渐渐偏离现实生活,或者出现对现实生活聚焦不准甚至扭曲的现象。

现实题材创作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理论上的模糊认识和生活窄化倾向。

有人认为现实题材创作就是问题式写作,从而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创作上先入为主,撇开真实的现实状况,而始终以有色眼镜看待生活。

有人只见光明不见曲折,一味拔高,悖逆真正的现实主义精神,使现实题材创作流于浮泛、浅薄,失去打动人心的思想内涵与艺术魅力。

现实题材创作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创新不足和艺术手法老化的现象。

或混淆现实题材与现实主义两个概念,或长期以来对现实主义的理解过于狭隘,无视现实主义的发展性、广阔性和再生性,导致现实题材作品显得面目老旧、风格单一、魅力不足。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芦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芦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三台县芦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黄河从青藏高原出发,途经川、青、甘三省,随后切开重重大山,蓄力北上。

紧接着,从晋陕大峡谷奔涌而出,于河洛一带不断建造冲积平原,这里便是中原。

最后,黄河携带着来自黄土高原的肥沃泥沙倾泻而下,成就了沃野千里的华北大平原。

这就是黄河,她与黄土高原一起“带来”了中华民族最初的家园。

有了大河,并不一定能产生人类及文明。

黄河,在当时就为人类起源做足了准备。

首先,黄河本身就是“养料”。

黄河上游兰州以上的河段被看作黄河的产水区,这一河段主要流经青藏高原。

这里气温低,蒸发弱,因此降水大多转变成河流径流,黄河便在此段汇聚了大量的水。

而黄河中下游的陕西、河南、山东等地都是用水区,虽然河南、山东的部分支流也给黄河带来了一些水量,但都是“杯水车薪”,他们每年的用水量远超产水量。

在缺水的北方,黄河如母亲一般“滋养”了大部分的沿线省份,另一个绝佳的条件便是黄河流域的气候。

黄河流经的大部分地区处在北温带,古代气候又比现在温暖,加之黄河流域降水多集中在夏秋两季,这是全年气温最高、光照最强、作物生长最旺盛的时期,多雨与热季有利于作物生长。

此外,黄河下游冲积平原的土壤肥沃、疏松,在这种土壤里,即使是木、石等原始的工具,也能发挥出媲美青铜甚至铁农具的耕作水平。

当黄河与气候、黄土搭好了舞台,人要作为主角开始登场,接下来他们便会上演序幕:耕种劳作。

这是黄河流域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农业起源,距今七八千年,黄河流域主要孕育以粟、黍为主的旱作农业,而南方则依托长江出现了稻作的萌芽。

稻作对水需求量大,古人控水能力不如现在,因此过去长江流域稻作生产不稳定。

与稻作不同,旱作对水需求不大,适合黄河流域。

此外旱作的流程技术更为简单,不需精耕细作。

期末押题卷2022-2023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模拟测试卷(统编版)原卷版

期末押题卷2022-2023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模拟测试卷(统编版)原卷版

2022—2023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押题卷(四)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题。

材料一:明清小说评点家们往往喜欢将小说与《史记》比附,在与《史记》比附的评点过程中,他们开始逐渐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区别。

金圣叹的《第五才子书水浒传》就是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其中著名的理论有“以文运事”说和“因文生事”说。

“以文运事”和“因文生事”中的“事”意思并不完全相同,前者之“事”乃实有之事,系本真之事,后者之“事”乃虚构之事,即逼真之事。

“以文运事”是根据“事”而“算计”成文,“因文生事”则要顺着“笔性”“削高补低”。

金圣叹认为《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游传》是“因文生事”。

金在《第五才子书水浒传》第二十八回回评中云:“夫修史者,国家之事也;下笔者,文人之事也。

国家之事,止于叙事而止,文非其所务也。

若文人之事,固当不止叙事而已。

必且心以为经,手以为纬,踌躇变化,务撰而成绝世奇文焉……司马迁之书,是司马迁之文也,司马迁书中所叙之事,则司马迁之文之料也。

”金圣叹认为“史”可以止于“事”,但司马迁不满足于“史”的叙事,而志在“文”,在记录人物言行和事件发展时,他较多地采用生活化的细节以突出人物的性格,使《史记》文采恣肆。

“所叙之事”乃“文之料”,“以文运事”即作者算计先生成之事,写成的仍然是“史”,但“以文运事”的加入使“史”带上了“文”的色彩,金圣叹将《史记》与“杜诗”《左传》《西厢》《庄子》“韩文”一起列为“才子书”,说明他是以“文”的眼光看待《史记》的。

四川省绵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四川省绵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高中2016级第二学年末教学质量测试语文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l卷(选择题)和笫Ⅱ卷组成,共6页;答题卡共6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用2B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准考证号”栏目内。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18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网络文学因其网络传播、商业生产和大众书写的生成机制,无疑具有通俗文学的性质,所谓“类型文学”“小白文”“爽文”等,就是对这一文学样式的特指性称谓,并由此形成网络文学创作和接受上的内在规约和惯例。

似乎只要是网络文学,就得类型化,就可以小白、爽等。

这样一来,网络文学能否兼容雅俗,或者说,一个以大众化自居的文学形态能否接受高雅文学的影响,就不仅是一个理论命题,更是一个关乎网络文学生存和发展的现实问题。

②网络小说首先是类型文学。

类型是包括网络小说在内的通俗小说的外在形态和内在格式,类型化表达主要体现在各种小说类型都有自己的创作规律(也称写作惯例),如玄幻小说中“奇幻”+“争霸”或“历险”+“成长”主题组合(也称“升级”或“串珠”模式);仙侠小说中的“修真”+“言情”双线并列;历史小说中的“穿越”和“架空”手法的运用;清穿小说中的“穿越”+“言情” +“宫斗”叙事模式的贯穿,等等。

这些类型文学的创作规律其实也是网络小说的创作规律,一般不能随意打破。

③但这并不意味着类型及成规可以一成不变,类型及其成规沿袭的是传统手法,突破成规就是创造,二者应该对立统一于类型文学的创作之中,即“在一定程度上遵守已有的类型,而在一定程度上又扩张它”,但在当今文学网站的生产机制下,网络文学遵守类型规则的居多,突破成规勇于创新的较少,大多数写手在创作上固步自封或亦步亦趋于既有的类型及成规,使得网络文学低水平重复现象非常突出。

四川省绵阳市高二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无答案)

四川省绵阳市高二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无答案)

2013年2月绵阳南山中学高2011级高二下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共24 分)一、(12分,每小题2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粳米(jīng)田塍(chéng)桎梏(gù)钟灵毓秀(yùn)B. 解数(xiè)楹联(yíng)剽窃(piāo)耳濡目染(rú)C. 尘寰(huán)提防(tí)阴霾(mái) 博闻强识(zhì)D. 冰屑(xiè)羸弱(yíng)媲美(pì)果实累累(léi)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融洽筹划名信片咬文嚼字纲举目张B.坐镇沉缅擦边球拾人牙恵嘉言懿行C.宣泄鄙薄绿茵场罄竹难书断壁颓垣D.装祯熟稔缉私队铤而走险唇枪舌剑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凤凰传奇第三次登上春晚的舞台。

在演唱曲目的选择上,以一首《中国味道》,用最接地气的歌曲和更亲民的旋律唱出了老百姓“舌尖”上的年味儿。

B.欧盟外长会18日作出决议,因朝鲜近期进行了第三次核试验及去年底进行“弹道导弹实验”,决定追加对朝鲜的制裁。

C.光盘行动是北京一民间公益组织发起的一项主题为“从我做起,今天不剩饭”的公益活动,倡议市民在饭店就餐后打包剩饭,“光盘”离开,形成人人节约粮食。

D.2013年1月29日,通江县公安局国保大队副大队长李晓兵开警车到绵阳中学实验学校参加学生家长会后,被免去国保大队副大队长职务,原因是他公车私用违反国家相关规定所造成的。

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近年来,新闻学专业越来越热,许多学生也跟着蠢蠢欲动,纷纷选学这一专业,希望将来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

B.近年来,随着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松花江污染问题也日渐严重,因此恢复松花江的生态功能间不容发。

C.工会准备组织职工去九寨沟旅游,大家兴致勃勃,小张更是推波助澜,积极鼓动年轻人提出要搞生态自助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绵阳市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语文模拟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题 (共4题;共8分)1. (2分) (2017高二下·浙江期中)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聚敛祸起箫墙驷不及舌周而不比B . 孝悌犯上作乱死而后己言不及义C . 切磋分崩离析不愤不启举一反三D . 弘毅箪食陋巷无所不致以直报怨2. (2分)(2016·青羊模拟)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 在第二个千年的最后几十年,中国各族人民励精图治,投身于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

B . 1997年,亚洲出现了一次金融危机,至今令人谈虎色变。

C . 以上所述,正是美国在经济发展方面能够长期卖弄风骚的重要原因。

D . 一些领域市场经济秩序还比较混乱,这不能不让人忧心忡忡。

3. (2分) (2019高三上·湖州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我国的快递业发展迅速,既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又让更多的农村务工者融入了城市,与此同时,它在服务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B . 五年来,星罗棋布的特色小镇在浙江大地破土而出,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历史经典小镇,制造小镇,旅游小镇,数字经济小镇……类别不断丰富,布局日趋合理。

C . 《使命》是一幅工笔重彩画,采用丰碑式的构图方式,描绘的是消防队员们的救火情形,画中消防员的头盔、反光条是用银箔烧制的,这样出来的效果更接近于真实。

D .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茶这一饮品便是在那时候开始风靡的,无论是茶的产量和贸易量,还是茶艺和茶道的形成和发展,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4. (2分)重新调整下面语句的顺序,选择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她在微风的吹动下,舒展着柔嫩的腰肢,拂动着细长的手臂,迎风起舞。

②湖的四周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低垂着头的柳树。

③天鹅湖是个圆形的湖,湖水清可见底,碧绿发亮,好像一块无瑕的翡翠。

④远远看去,就像是点缀着彩色图案的绿缎子。

⑤树下是一片嫩绿的草地,草地上零零星星地点缀着红的、黄的、蓝的小野花。

A . ③②⑤④①B . ③②①⑤④C . ②③①⑤④D . ②③⑤④①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5分)5. (6分) (2016高三下·枣阳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鲜花贯穿于宋人生活中的繁忙景象。

但冬夏揖别,秋去冬来,四季的花样年华在时间的秩序里却永无聚首之日,于是宋人把四季的花样叠拼起来,让每一个好景致定格在一个瞬间里。

这便是宋代流行的“一年景”。

“一年景”源于簪花。

宋制:新进士赴闻喜宴时,要由皇帝赏赐鲜花簪戴。

宋太宗在宴会上曾赐千叶牡丹给寇准簪戴,宋真宗也常常赐花给大臣簪戴,以示恩宠。

皇家风尚,必风行民间,虽然品质层色渐次下流,不过,这正是民本主义所带来的从众的社会心理所致。

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风俗记》里写道: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挑担走街串巷者亦然。

《武林旧事》也有这样的记载:“妇人簪戴,多至七插,所直数十券,不过供一饷之娱耳。

”宋代女子还把应季的鲜花夹在书册中间,使之渐渐缩水为干花瓣,留作冬天簪发髻插花之用,宋人称之为“花蜡”。

不过,干花易碎,亦不够鲜美,于是女子们仿制鲜花,称作“像生花”。

“像生花”暗喻了一种努力对自然生命状态的模仿,对生命形式的尊重与审美,对自我与对自然外在的细腻体贴与平视。

“像生花”可以做出一年四季的各色花朵,如果喜欢,就把一年四季的花朵都簪戴起来,“一年景”花冠便被热宠。

然而,“像生花”也有贵贱之分。

皇家花冠上的“像生花”大多用罗娟、金玉、玳瑁制成,《历代帝王图》所描绘的皇后服饰、仕女花冠恐怕是最昂贵的“一年景”了,最普通民女也恐怕只能自选力所能及的花料了。

但宋人的花事,早已脱离了功利的羁绊,从皇家、士大夫到平民百姓,那份美丽已是每天生活里必不可少的精神点缀,是一种全民精神生活方式的呈现。

“一年景”一直风靡至南宋末年。

北宋靖康初年,京师妇女喜爱用四季景致为首饰衣裳纹样,从丝绸绢锦到首饰、鞋袜,“皆备四时”。

京城人把这种从头到脚展示一年四季景物的穿戴,称为“一年景”。

“一年景”在出土文物和宋画里更加风雅多彩。

福建南宋黄升墓和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都出土了纹样精美的“一年景”丝织品。

黄升墓墓主和德安周氏,都戴有高贵的头饰,梳高冠,插金钗银簪,罩金丝彩冠。

依据宋人对“一年景”的热情追捧,彩冠上应该插满了四季的鲜花,不过除了金银财宝,鲜花已随墓主化为尘土了,想必正合墓主心愿,这便是鲜花的可爱处,不留恋,不永恒。

沈括在《梦溪笔谈》卷十七中,引用了张盐远《画评》说:王维画画,多不问四时,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

应该说,王维早已将花中的“一年景”入画了,以此来宣泄他对自然的拥有,对生命的审美期待。

既然人生如四季流转,美好的生命就不能成为被时间拉长的影子,亦不能任由时间分割。

每一天都有一生的丰满,每一瞬间都有四季的奢华。

“一年景”便是宋人以审美之眼对自然的独特把握,是在刻骨铭心处生长出来的生命态度,是一曲人生的欢乐颂。

(摘编自李冬君的《宋人嘉年华》)(1)下列关于“一年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一年景”是指宋人将四季的花样叠拼起来从而使每一个好景致都能够定格在一个瞬间里的“像生花”。

B . “一年景”是指北宋京城人以四季景致为首饰衣裳纹样,从丝绸绢锦到首饰、鞋袜“皆备四时”以展示四季美景的穿戴。

C . “一年景”有贵贱之分。

作为皇家服饰的“一年景”大多用罗娟、金玉、玳瑁制成,非平民百姓所能及。

D . “一年景”是宋人的生活饰物,也是宋人的生活艺术,更是宋人必不可少的精神点缀、真诚的生命态度和人生的欢乐颂歌。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 “像生花”即假花,它是为弥补鲜花和“花蜡”的不足而仿制成的,它暗喻了对生命形式的尊重与审美。

B . 皇家风尚,必风行民间,这是因为百姓具有民本主义所带来的从众的社会心理。

C . 宋人爱花,不论贵贱,不分男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花价便宜,唯“数十券”而已。

D . 黄升墓墓主和德安周氏墓墓主,都罩有金丝彩冠,都饰以“一年景”,也可能都在彩冠上插满了四季的鲜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宋人的花事能够超越高低贵贱的世俗范畴,这是因为它脱离了功利的羁绊,它的美丽呈现的是一种全民的精神生活方式。

B . “一年景”能够成为艺术创作的素材,例如,王维画画,多不问四时,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

C . 宋人爱花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启示我们,生命应该对自我和自然进行外在的细腻体贴和平视;它也告诫我们,玩物丧志,靖康之耻,就是明证。

D . 美好的生命不能够被无限地拉长,也不能够任由时间分割,这是因为人生如四季流转,既有每个阶段的独特性,又有整体的关联性。

6. (9分) (2018高二上·杭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叔本华在《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一书中写道:“讽喻是这样一种艺术,它所意味的是与它所描绘的不同的某种东西”。

这和昆提连所谓“言在于此而意在于彼”的描述大致是吻合的。

但叔本华不赞成在除文学以外的其他艺术,尤其是绘画等造型艺术中使用“讽喻”,因为“讽喻”使人离开“直观的表象而转移到一个完全不同的、抽象的、非直观的、完全外在于艺术的东西上去。

”对于诗歌,讽喻是“很可容许的”。

诗歌使用的媒介是语言。

语言是一种抽象的符号,读者必须借助自己的想象才能使其转化为具体的形象。

在这一转化过程中,讽喻就可以发挥积极的功用。

“在一首诗的结构中,可能有些概念和抽象的思想是不可缺少的,尽管它们自身直接地全无直观看到的可能,这就要用一个隶属于这个概念的例子使它可以直观地看到。

”讽喻就属于这种隶属于某一概念的例子。

王国维在《叔本华之哲学及教育学说》中介绍叔本华的上述观点时,把“比兴”翻译为“讽喻”,他确信二者之间存在一种意义的等值性,如二者都具有某种譬喻的性质,都呈现出某种“文本与意义的双重结构”。

于是,西方的“讽喻”借助中国的“比兴”从客方语言进入主方语言,完成了两种语言之间符号意义的交换。

在叔本华的美学里,“讽喻”惟一合理的功用是赋予某种抽象的观念以具体可感的形象。

在讽喻的喻意和喻旨之间,一端是某一抽象和普遍的观念,另一端则是体现这种观念的个别的具体的形象。

西方讽喻的“双重结构”主要是由这种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构成的,所以弗莱在《批评的剖析》中就依据这种关系来区分象征和讽喻。

他指出:象征的特征是“从实际事物的意义开始并向外部的观念和命题发展”,而讽喻则相反,它“从观念开始,然后努力去找到一个具体的意象来表现它”。

王国维用“讽喻”的方式来理解“比兴”,认为在某一具体的意象背后必定寓含着某一普遍的观念和情感。

在中国古代也有批评家企图把某种物象和它的意义固定下来,构成某种物象类型,但是这类书籍通常为诗人所不屑。

在“比兴”中,物象与意义的关系既存在某种规范又是灵活多变的,如施补华便指出:“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

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

”三首诗都是借蝉托兴,但所托之意却是判然不同的。

而要辨别同一物象背后所包含的复杂的情感,则只能通过对诗人特殊的历史语境和人生际遇的细心探求才能有所体察。

王国维所理解的“比兴”,是一种“讽喻”式的比兴,这种“比兴”是一种强化诗歌形象性的艺术手法,但是这种理解却最终使王国维与中国诗歌中一些重要的传统和价值擦肩而过。

在研究中国文学的时候,“讽喻”并不能取代“比兴”。

(1)下列对“对于诗歌,讽喻是‘很可容许的’”理由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诗歌须借助读者的想象使语言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对此“讽喻”可发挥积极的功用。

B . 诗的结构中某些不可缺少的概念和抽象的思想,可以借“讽喻”使其直观地看到。

C . “讽喻”用个别、具体的形象来表现某一普遍的观念和情感,可强化诗歌的形象性。

D . “讽喻”呈现出一种“双重意义的结构”,有利于诗人寄寓复杂的人生际遇之感。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 . 叔本华不赞成在绘画等造型艺术中使用“讽喻”,因为“讽喻”会影响其直观的真实性。

B . 因为“比兴”和“讽喻”都具有某种譬喻的性质,所以王国维认为此二者之间存在一种意义的等值性。

C . “讽喻”是从观念开始去寻找表现它的具体意象,而“象征”是从具体的形象开始去发展其外部的观念。

D . 用“讽喻”的方式来理解“比兴”,忽略了诗人写作时特殊的历史语境,难以对诗中所表现的复杂情感作出历史性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