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二-辽宁省普通高中2017至2018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语文

合集下载

辽宁省辽阳市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8072501114

辽宁省辽阳市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8072501114

辽宁省辽阳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自信需要有底气,要强化文化自信,我们一定要弄清我们自信的底气何在。

中华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底气之根。

中华传统文化在发展的早期,各种思想学派精彩纷呈,多角度地体现中华智慧的全面性和丰富性。

恩格斯说过:“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发现以后的所有观点的胚胎、萌芽。

”这个论断同样适用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历史上思想学派众多,各有持论,各有辉煌,虽有差异,但不是彼此隔绝的。

中华传统文化是由各派思想从各种角度切入的关于宇宙人生、治国理政、立德树人相异相成的大智慧,取之不竭,常用常新。

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是人文文化,它最关注的是現世而非来世,中华传统文化的现实关怀,并非没有超越性和神圣性。

中华传统文化把为国家为民族而勇于牺牲作为最高价值,其自身就包含超越性,即超越个人的利益,心中有“大我”而不是“小我”;具有神圣性,因为它怀有崇高的理想和信仰,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身殉道、以身殉国,而不是临难图苟免,贪生怕死。

中华文化的创造性和时代性特征,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

我们的文化历经5000年发展从未中断,全赖这种创造力。

一种没有创造力的文化,就是没有生命力的躯体。

尤其处在发展迅速、风云变幻、竞争激烈的当代世界,一个国家仅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而不能创造出与时代相符合的当代文化,不会拥有足以自信的文化底气。

文化遗产是历史,它代表先人的创造和智慧。

一个民族的文化不仅要有传统性,还要有现代性。

因为传统文化遗产要发挥它泽被子孙后世的作用,不能只依靠祖先的荫庇,而应该是后世子孙的继承、发展和创造。

历史证明,民族文化遗产无论怎样丰富,后代都不可能坐享其成。

辽宁省六校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初联考试题

辽宁省六校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初联考试题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省六校协作体高二期初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格调胡海“格调”作为诗论术语,是要求诗歌既具有美的形式,又具有大格局、高境界,前者是“调”的审美含义决定的,后者是“格”的人格、道德含义决定的。

这两个字起初是并举而非连用的,连用之后,有时也还分而论之。

皎然《诗式》中说谢灵运的诗“其格高,其调逸”,这里的“格”是就内容整体而言的,是谢灵运特立独行的人格转化成的精神境界;“调”不单指音调,是就形式整体而言的,指其音调和谐而自由,遣词造句纵心任情。

欧阳修的《六一诗话》论“格”而不论“调”,如说郑谷诗“极有意思,亦多佳句,但其格不甚高”。

此“格”指的是诗的境界。

又说晚唐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格,然亦务以精意相高”。

此“格”是诗人胸怀、境界赋予作品的总体风格。

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中说:诗之法有五,体制、格力、气象、兴趣、音节。

前三者大体对应于“格”,后二者则是对应“调”。

严羽系统地探讨诗法,后世诗法及文法的基本问题大多不出此范围。

宽泛意义上的格调论,包括思想要求和艺术要求、内容与形式关系以及整体上效法古典还是重视新变的古今之争问题,而这些问题在《沧浪诗话》中都有所涉及,故而严羽被视为开后世格调论先河之人。

“格”“调”在诗文评中的连用标志着格调论正式出现,但其含意不固定,有时偏于“格”的含义,是就内容而言的思想境界;有时偏于“调”的含义,是就形式而言的审美性。

因为“格”指诗歌体制,是观作品整体,所以就有了格局、境界的意思。

概括明代的格调论,“格”是诗歌体制、整体格局,是知觉层面的诗歌内容,指代作品的境界和思想价值;“调”则是听觉层面的音节声调,与视觉层面的诗体——四言、五言、七言、长短句等相应,关乎情绪和感觉,不一定涉及意义。

二者的结合,是形式美与或高远或深沉境界的一体,只是在具体的诗文评论中可能偏于某一方面的意义。

2017-2018学年辽宁省大连市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二)语文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辽宁省大连市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二)语文试题 解析版

2018年辽宁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二)语文(本试卷分Ⅰ、Ⅱ两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满分9分,每小题3分)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日前,2018年新年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上演,各具民族风格和艺术特色的优美歌声在大厅里交相辉映....,久久不散。

B. 为招揽中国游客,春节期间,全球商家打出种类繁多的“春节牌”,红灯笼、生肖狗等中国元素在国外的大街小巷俯拾..。

..即是C. 苏轼将自己的深情厚谊和仕途坎坷的身世之慨倾注于几首悼亡词中,流露出无限的凄凉伤感之情,感人肺腑,令人不忍卒读....。

D. 法治是安邦固本的基石,法治中国,不仅是庙堂之论,还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每一个人都自觉守法,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能力。

题干要求学生选出“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A项,交相辉映:形容光亮、色彩等相互映照。

不能用来形容歌声;B项,俯拾即是:形容数量多又容易得到。

符合语境;C项,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符合语境;D项,息息相关: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符合语境。

故选A。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美国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表报告说,观测到了已知迄今最遥远的超大黑洞,其质量约是太阳的8亿倍。

B. 未来,人工智能将无处不在,它通过与各产业领域的深度融合,形成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

C. 经受住南极连续多天坏天气的考验,中国“雪龙”号极地考察船20日成功从冰情严重的俄罗斯海区突围,全速前往中山站。

D. 在广东德庆县开幕的首届南方诗歌节围绕以“新诗百年,情系德庆,走进新时代”为主题,推动诗歌回归田野,走进群众。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改病句能力。

题干要求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A 项,语序不当,“已知迄今”语序不当,应改为“迄今已知”;B项,成分残缺,“形成”缺少宾语,在句末加上“的经济形态”;D项,句式杂糅,围绕……“”和“以……为主题”两个句式糅合一起,可删去“围绕”。

辽宁省大连市2017-2018学年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辽宁省大连市2017-2018学年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18年辽宁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一)语文(本试卷分Ⅰ、Ⅱ两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满分9分,每小题3分)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年累计销售78万辆的成绩与动力电池产业的进步密不可分,后者进步之迅速也是可圈可点....。

B. 玉雕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绝技之一,以其巧夺天工....之美,向世人证明了:再小的手艺,也有其不可估量的价值。

C. “火炬手要奔跑,火焰要燃烧”,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苏童的这段获奖感言,必将抛砖引玉....,引发整个文坛的思考和讨论。

D.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职场新人应立足本职,登高自卑....,从点滴学起、做起,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答案】C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记者从环保部信源处获悉,环保部已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下发文件,提出保障群众温暖过冬为第一原则。

B. 文化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通知,提出将广场舞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从社会治理层面上提高广场舞的意义。

C. 据国家气候管理中心统计显示,今年11月以来,华北地区平均降水量为2.1毫米,达到2011年以来的同期最低值。

D.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具体日期。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

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

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

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

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

A项,成分残缺,应是“以……为第一原则”。

B项,搭配不当,“提高……意义”应改为“肯定……意义”。

C项,句式杂糅,应删去“据”或是“显示”。

辽宁省普通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模拟语文试卷

辽宁省普通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模拟语文试卷

资料概述与简介 2016年辽宁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Ⅰ、Ⅱ两卷,满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做答I卷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满分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要培植健康的金融市场,必须建立一套可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以有效打击在金融市场中翻云覆雨的资金贩子。

B.马云这个曾经一文不名的年轻人,于1999年创办阿里巴巴公司,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斗,终于跻身世界富豪之列。

C.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D.英国《金融时报》指出,中国经济增速超过了预定目标,中国经济在主动调控的背景下取得了增长,这样的成绩可圈可点。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凭借微信6亿用户资源的微信支付颠覆一切商业生态的架势推进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

仅用8天时间,《寻龙诀》就突破了10亿元票房,《捉妖记》创下的突破10亿元票房速度纪录 4.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告辞什么呢?) B.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原因大概都出在这里吧。

) C.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既没有伯伯叔叔,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气浅薄,很晚才有了儿子。

) 5.下列对古诗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明明如月,不可断绝越陌度阡,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何枝可依山不厌高,天下归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2018年辽宁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沈阳市模拟试题二(语文)+答案

2018年辽宁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沈阳市模拟试题二(语文)+答案

2018年辽宁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沈阳市模拟试题(二)语文(本试卷分Ⅰ、Ⅱ两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做答第Ⅰ卷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满分9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过去的80年中,中外人士关于长征的书写不绝如缕....,以长征故事为主题的图书大量面世,其中不乏影响深远的经典之作。

B.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写手作为一个职业逐渐发展起来。

一时间网络平台的文坛泥沙俱下....,多数作品难称文学之名。

C.经过周密的调查,公安人员终于掌握了在逃人员的行踪,然后兵分三路,按图索骥....,一举将他们全都缉拿归案。

D.没有强大的创新设计、生产制造能力,国家实力的提升就无从谈起,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面对电商领域投诉激增的现状,政府管理部门和电商平台应及时联手,打击侵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B.在人工智能辅助下编造的“假新闻”将会显得十分真实,哪怕是最专业的新闻机构也很难发现真实新闻和虚假新闻之间的差别。

C.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许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个名额。

D.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更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文学的想象就是在心里唤起意象。

想象有再现的,有创造的。

,。

,,从这个实例看,创造的定义就是:平常的旧材料之不平常的新综合。

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葫芦岛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书法,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支毛笔,负载起了千年的历史重托,记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史。

宣纸上留下的一点一横、一撇一捺都变幻无穷,点线的奇妙组合,使得空间形式无限扩展。

它无色而有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

一部中国书法史就像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绵延不绝,博大精深。

从殷商开始,书法历经秦汉的辉煌、魏晋的风流、隋唐的昌盛、宋元的神意、明清的繁荣,直至今天仍百花齐放,盛传不衰。

书法在中国的流行是如此的广泛,它对知识阶层精神生活的影响是如此的深远。

它在世界艺苑独树一帜,放射出灿烂的光芒,并从中华大地走向世界,其魅力世所公认,其影响波及日本、韩国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甚至让远隔重洋、完全生长在另一种文化环境、对书法艺术知之甚少的西方历史学家也不得不发出“神奇而不可思议的东方艺术”的赞叹。

据说,毕加索在观赏了中国的书法之后,惊叹其为“艺术中的艺术”,并说:“如果我出生在中国,我想我将成为一位书法家而不是画家,我希望去写我的画。

”他还说:“艺术都是共通的,如果你用文字写一幅画,你也可以去画一首诗。

”此后,他的寓所中挂起了书法作品,表明他对中国书法的抽象线条艺术心悦诚服。

中国书法在民族艺术家庭中独受亲宠。

长期以来,无论是在世界的认同中,还是在国人的民族情结里,它一直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精神、最能代表中国的艺术。

在几千年的演变发展中,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哲学思辨、美学思想乃至人文情怀,都在书法中得到尽情的抒发和深刻的体现。

甚至可以说,在中国众多的艺术门类之中,没有哪一种艺术形式比书法能够更直接、更深刻地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本质和精髓。

书法这门艺术自古以来就深植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是中国最有群众基础的艺术,而它的境界又远远超逸于人们寻常的生活之外:它美化人们的生活,使生活艺术化;它又把艺术融入生活,使艺术生活化。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三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暨升高三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三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暨升高三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三校(北塔高中部附属校、玉环中学、北塔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联合测试语文学科高二年级(全国卷Ⅱ地区)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70分)甲必考题一.论述文阅读(共3题,9分)要让孩子“浪费时间”周国平如果说教育即生长,那么,教育机构和教育者的使命就是为生长提供最好的环境。

怎样的环境算最好?生长是人的能力的自由发展,可称之为内在的自由,最好的环境就是为之提供外在的自由。

外在自由有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自由,包括言论自由、学术自由等,另一个是时间自由。

这里单说后一方面。

在希腊文中,学校一词的意思就是闲暇。

在希腊人看来,学生必须有充裕的时间体验和沉思,才能自由地发展其心智能力。

卢梭说:“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

”由我们今天的许多耳朵听来,这句话简直是谬论。

但卢梭自有他的道理,他说:“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

”今天许多家长和老师惟恐孩子虚度光阴,驱迫着他们做无穷的作业,不给他们留出一点儿玩耍的时间,自以为这就是尽了做家长和老师的责任。

卢梭却问你:什么叫虚度?快乐不算什么吗?整日跳跑不算什么吗?如果满足天性的要求就算虚度,那就让他们虚度好了。

一个人的童年,最好是在乡村度过。

一切的生命,包括植物、动物、人,归根到底来自土地,生于土地,最后又归于土地。

上帝对亚当说:“你是用尘土造的,你还要归于尘土。

”在乡村,那刚来自土地的生命仍能贴近土地,从土地汲取营养。

童年是生命蓬勃生长的时期,而乡村为它提供了充满同样蓬勃生长的生命环境。

农村孩子的生命不孤单,它有许多同伴,它与树、草、野兔、家畜、昆虫进行着无声的谈话,它本能地感到自己属于大自然的生命共同体。

相比之下,城里孩子的生命就十分孤单,远离了土地和土地上丰富的生命,与大自然的生命共同体断了联系。

在一定意义上,城里孩子是没有童年的。

今天的孩子已经越来越没有童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 年辽宁省普通⾼中学业⾼平考试模拟测试(三)语⾼(本试卷分Ⅰ、Ⅱ两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做答第Ⅰ卷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Ⅰ卷(选择题共 40 分)一、(满分 9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战争与和平》这部卷帙浩繁的巨著以战争问题为中心,以四家贵族的生活为线索,展示了 19 世纪初的俄国历史。

B.秋收时节,我陪父母回到了久别的故乡,瓜田李下传来的缕缕清香,让我们不由自主地向大坝上的老自留地走去。

C.为了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我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计划”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呼之欲出。

D.他们为化解部分旅客不满情绪而设立“投诉中心”的做法,表明他们不仅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业内人士认为,中国要想在新一轮汽车产业的变革中占据领先地位,关键在于研发领域能否有重大突破。

B.文化自信,对于行进在实现自己伟大梦想征途中的民族、国家意义重大,对于积极进取,追求幸福的个体更是不可或缺。

C.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方式,这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也是对经济规律、社会规律的尊重。

D.中俄在能源方面的战略合作,扩大了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能源问题上的话语权得以增强,改变了国际能源治理体系的现有格局。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他在回复电视台的活动邀请时说:“公益活动是我非常乐意参与的,我一定会安排好工作,拨冗出席。

”B.听完同学们的发言后,校刊编辑说:“感谢大家抛砖引玉,我相信在大家的支持下,本刊会越办越好!”C.张小明在个人单曲发布会上说:“承蒙各位朋友的厚爱,本张唱片得以发行付梓,希望大家继续支持!”D.业余书法爱好者老刘捧着自己的书法作品,郑重地对朋友老李说:“区区草字,不成敬意,聊供补壁。

”二、(满分 15 分,每小题 3 分)4.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告辞什么呢?)B.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原因大概都出在这里吧。

)C.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既没有伯伯叔叔,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气浅薄,很晚才有了儿子。

)D.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北海虽然十分遥远,乘着羊角旋风还是能够达到;早晨虽然已经过去,而珍惜黄昏也为时不晚。

)5.下列对古诗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短歌⾼曹操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A.“明明如月,……不可断绝”此句表面似乎是写天上的月亮无端触发了诗人的愁思,实际上是以明月比贤士,表明求贤不得的忧愁。

B.“越陌度阡,……心念旧恩”此句接续前文诗人对贤士渴慕不得的情思,表达了诗人贤士既得之后,喜不自胜,但不忘旧主之情。

C.“月明星稀,……何枝可依”此句以“乌鹊”喻贤士,大意是说,贤士们都在寻找寄身之所,但哪里才是他们可靠的寄身之所呢?D.“山不厌高,……天下归心”此句诗人借用典故,并以周公自比,表达对贤士的渴慕之情,表明自己统一天下的宏图大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8 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正襟危坐危:端正。

.B.固一世之雄也固:本来。

.C.举匏樽以相属属:嘱托。

.D.知不可乎骤得骤:屡次。

.7.下列句子,不能直接回答“何为其然也”的一项是()....A.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B.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C.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D.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8.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句承上启下,由追述历史人物的事迹转入对自己人生的思考,过渡自然巧妙。

B.“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一句中“哀”与“羡”两个动词构成对比,抒发了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怀。

C.“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表现的是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思想的真实展现。

D.“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苏轼看待事物不绝对化,而是注意到事物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 ~ 11题。

(满分16分)⾼兰花李德霞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

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

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

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

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

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

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

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

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

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

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

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

马兰花只当没听见。

一天,正吃着饭,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

男人说:“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租来的,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

”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你有完没完?不就六百块钱吗?是个命!就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

日子水一样流淌。

转眼,一个月过去。

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

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马兰花呆了,诧异地说:“日头从西边出来啦?”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妈妈,是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说是要犒劳你的。

”马兰花看着男人说:“到底咋回事?”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

”“信里都说了些啥?”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你自己看嘛。

”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

信中写道:“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

母亲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了。

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遗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根据时间推断,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这笔钱。

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

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

不然麻烦可就大了。

汇去一千元,多出来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心意吧。

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儿也卖不了,大姐如果不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

”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有删改)9.下列对文中马兰花形象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5 分)...A.听说麻婶生病之后,马兰花整整一上午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发呆,并及时去医院探视,表现出马兰花的朴实善良。

B.马兰花相信麻婶能挺过来,麻婶母女不会赖她的钱,所以安慰了麻婶的女儿后,没提欠款的事,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

C.男人因为马兰花没有要回欠款,一怒之下踢翻了菜篓子,面对男人的怒火,马兰花没有与他争辩,而是默默流泪。

D.面对男人的耿耿于怀,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表达了自己的气愤与不满,她认为虽然赚钱不易,但不能因钱失去良知。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5 分)...A.小说讲述了发生在马兰花和麻婶两家之间的小故事,读来温馨动人,同时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徳的忧虑与反思。

B.男人为 600 块钱多次数落妻子,又因上海的汇款和来信主动做饭,男人的行为反映了当今社会一部分人金钱至上的错误价值观。

C.日子一天天过去,马兰花和男人都认定还钱无望,就在一家人的生活渐渐回归平静之时,一封上海的来信造成了情节的逆转。

D.麻婶的女儿整理遗物时意外发现了母亲的欠款记录,对马兰花去医院探望母亲却不提欠款的行为心怀感激,并尽力回报。

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6 分)A.小说善于运用补叙,文章开篇部分,在正常叙述中插入马兰花的回忆,寥寥几语,麻婶与人为善,热心待人的形象跃然纸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