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水泥混凝土路面经验借鉴
埃塞俄比亚某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实践

埃塞俄比亚某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实践摘要:本文介绍了埃塞俄比亚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实际施工过程,提出了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关键工序质量控制措施,希望对相关道路工程建设有所借鉴。
关键词:路面基层;透层;面层施工;表处路肩;质量控制引言随着非洲国家经济上的崛起,非洲各国对基础设施的需求与日俱增。
公路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代表,对于非洲的交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所有的交通方式中,公路运输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公路承担了非洲80%以上的城市和国家之间的货物运输。
但是,非洲公路的现状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公路运输需求,对于公路的需求还非常大,公路建设还有相当可观的市场前景。
根据埃塞俄比亚公路设计规范ERA 2002,以及与埃塞公路局签署的设计合同,目前埃塞俄比亚路面结构多采用面层为:热拌热铺沥青混凝土,厚度为50毫米,下承层由200毫米级配碎石(无胶结料)基层和350毫米级配砾石底基层以及表处路肩组成 (如图1)。
如图1 路面结构横断面1.基层施工及质量控制1.1原材料的检测项目基层为200mm的级配碎石柔性基层,由项目碎石场自行生产,采用反击破碎的加工工艺,母岩为玄武岩。
为了保证基层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规范的规定和要求,选用符合粒径、强度和级配的碎石。
其质量要求依据埃塞技术规范2002的规定,项目的基层材料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原材料各项技术指标检测结果1.2基层混合料粒径的选择为了保证级配稳定及易于掺配,项目所用级配碎石基层材料为碎石场生产的三档料,不同粒径混合料备料规格为分别为:0~5mm,5~19mm,19~37.5mm。
三档料筛分结果列于表2,根据筛分结果发现,三档料按照31 :36: 33的比例进行掺配,合成的级配较好。
表2 各档料的筛分通过率及混合料的合成级配图2 基层料合成级配1.3基层施工项目基层材料采用拌合站进行拌合,其优点在于混合料拌合过程中级配易于控制,同时有利于确保混合料拌合含水率接近最佳含水率,从而确保基层压实度。
美国一处混凝土路面的施工

美国一处混凝土路面的施工现将美国一处混凝土路面施工情况介绍如下。
按路面宽度划分,此处路面分为三种:1. 环形道路。
总长度 589m。
道路断面如下:2. 两段进入环形路面的直线路面,长度都是 58m。
直线路面的断面:3. 此外,还有三条马路旁0.75m 宽、长度分别为27m;49m;106m 的路面:下面分别介绍这三种路面的施工:一、环形道路:施工时,先铺好骨料(经压实)垫层:所用的骨料:骨料内有石屑和泥土。
骨料垫层经碾压后,要确定垫层顶面的标高和垫层的边界。
为此,在垫层两边拉线绳:线绳高度是根据事先测量立好的木桩设置的:线绳高度定好后,将定位的螺丝拧紧。
线绳的左右位置也是根据木桩确定的。
在确定线绳高度时,用了一个水准管:这样的水准管,用在短距离水平测量上,是很方便的。
线绳卡在钢筋端头的凹槽内或专门的一个塑料夹具的凹槽内:测量用的皮尺,零点在皮尺的端头,并且在皮尺端头有一个薄钢片做的卡子:皮尺端头可以折叠的卡子:这样的小改进,给皮尺的使用带来很大方便:量距离时,只需将皮尺挂在线绳上即可,不需要人拿着皮尺将零点对准线绳。
为了拉紧线绳,在线绳的始端,设立两个钢筋棍:线绳的末端用一个带棘轮的转轮转动拉紧线绳:线绳直径 3mm,强度高,拉不断。
线绳可以拉得很紧、很直。
垫层两边的线绳拉好后,就以线绳为基准,调整垫层表面的标高;确定垫层的边界。
为此,用一台垫层平整机修整垫层的标高和边界:这台机械有两根触杆,与线绳接触,一根用于控制垫层的边界:另一根用于控制垫层的标高:当垫层高出设计标高时,平整机自动铲除垫层高出的部分,并由皮带运输机将铲除的骨料运到前面的汽车上,由汽车拉走:当垫层高度低于设计标高时,由装载机运来骨料填上,由平地机推平:由压路机压实:再由平整机平整。
垫层经过平整后,再用压路机压实。
这样,骨料垫层的标高和边界都达到了设计要求。
平整垫层后,用混凝土摊铺机摊铺混凝土:这是美国高马科公司生产的混凝土摊铺机。
国内外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研究

国内外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研究期末结课论文论文题目:国内外水泥混凝土路方法对比研究2013年7月摘要: 综述国内外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
通过与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的对比分析,指出了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中的主要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存在的问题1 前言在欧美国家高速公路网中,水泥混凝土路面总量占50%左右,且绝大多数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现状达到了设计要求,而且一些国家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表现出非常卓越的长期使用性能。
我国高等级公路中水泥混凝土路面所占比例并不高,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约占25%,二级以下公路所占比例约为40%,但很多水泥混凝土路面远未达到设计使用寿命期就出现了大面积的破损现象,严重影响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我国的声誉和使用前景。
归根结底国外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在某些方面比我国的设计方法有着较大的优势。
2国外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简介2.1美国AASHTO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美国州公路与工作者协会在AASHTO实验路的基础上,以现时耐用性指数(PSI)作为衡量路面使用性能的指标,制定了AASHTO路面结构设计方法。
设计标准路面结构从开始使用到需要采取重大修复措施时所经历的时段,称为使用性能期。
水泥混凝土路面刚修好时的初始耐用性能指数PSI约为4.5左右,到达需采取重大修复措施时的终端耐用指数PSI1,可取≥2.5或3.0(主要公路)或2.0(轻交通公路)。
在使用性能期内路面耐用性能指数的总变化量:ΔPSI=PSI0-PSIt即作为路面设计标准。
所设计的路面结构必须能承受使用性能期内行车荷载的累积作用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使路面耐用性指标数的下降量ΔPSI不超过上述预定值。
设计参数(1)交通分析选用80KN的轴载作为标准轴载。
采用使用期内的标准轴载累积作用次数。
(2)可靠度水平依据设计道路类型,参照AASHTO标准选定路面的可靠度水平,并选定与可靠度水平相对应的可靠指标β。
美国混凝土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引言混凝土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道路等领域。
在美国,混凝土施工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本文将详细介绍美国混凝土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以及施工后的质量控制等方面。
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 工程设计在混凝土施工前,首先需要进行工程设计,包括结构设计、施工设计等。
工程设计是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基础,设计人员应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综合考虑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经济性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案。
2. 材料采购混凝土施工所需的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砂、石子、外加剂等。
在材料采购过程中,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材料,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同时,应关注材料的运输、储存和保管,避免材料受潮、变质。
3. 施工现场准备施工现场准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施工场地平整:确保施工场地平整,为混凝土施工提供良好的基础。
(2)施工道路畅通:确保施工道路畅通,方便材料运输和施工人员通行。
(3)施工设备调试:对混凝土搅拌站、运输车辆、施工设备等进行调试,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施工人员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业务水平。
三、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设计人员应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综合考虑水泥、砂、石子、外加剂等材料的性能,制定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
2. 混凝土搅拌混凝土搅拌是混凝土施工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均匀性和质量。
在搅拌过程中,应确保混凝土搅拌均匀,避免出现离析、沉淀等现象。
3. 混凝土运输混凝土运输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混凝土出现离析、沉淀等现象,确保混凝土在到达施工现场时仍保持良好的均匀性。
4. 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和质量。
在浇筑过程中,应确保混凝土密实、均匀,避免出现蜂窝、麻面等现象。
国外水泥混凝土轮迹道路设计方法简介

被挖 掘开 。 在 带状 路 的末端处 , 后一块 板必 须到 达 图6 最 所 示 的厚 度 , 或设 置一个 锚定 块 , 以阻止 交通 带来 的破
坏。
如果 连 续 浇 注混 凝 土 的长度 大 于 1 . m时就 需 5
要设 置横缝 。而 当路 面是 交错方 式 时 ,就采 用企 口
混凝 土 轮迹 带在 纵 向至少 应该 有 1 %的坡度 , 以 满 足雨水 被排 出路 面 的需 要 。纵 向的边 沟排水应 该
予 以考 虑 , 则雨水会 蓄 积到路 面上 , 否 尤其 在较 陡坡
图 1 轮 迹 道 路
度处会造成路肩的冲刷侵蚀。那样的边沟排水设施
应该 设 置在 至少 离轮 迹 带 l m远处 , 外 应该 有一 定 另 额外 宽度 的附加 道路 。 轮迹带 跟边 沟之 间 , 在 附加 道
图6 轮迹路面路末端处的板
体的蠕变移动 ; 详情如图4 图5 、 所示。
表 2 在 陡 坡 处设 置板 锚 或 锚 定 块 的条 件
5 结 论
在 我 国社 会 经 济还 不 是 高度 发 达 的现 阶段 , 轮
迹道路的应用可以作为通达 、通畅的农村交通运输 体 系 的重 要组 成部分 。轮迹道 路可 以在 不增加农 民 负担 的情况下 , 改善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 提高乡 村道路交通运输的质量 ,促进村镇对外的经济和文 化交流 ,它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中体现出巨大
示 。在弯道处 , 在内侧应该加宽10 m, 0 m 在大弯道外 侧应该加宽10 m 5m 。
必须用振捣棒振捣密实, 使之坚固。在挖掘之前 , 必
韩 红等 : 国外 水泥 混凝 土轮迹 道路 设计 方 法简介
国内外公路路面材料循环利用主要技术 国外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就地再利用技术

国内外公路路面材料循环利用主要技术国外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就地再利用技术2007/09/18---------------------------------------------------------------------------------------------------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技术在日本、丹麦、荷兰、德国、俄罗斯等国家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水泥混凝土再生利用技术分为就地再生和集料厂再生。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就地再生利用技术,是通过专用设备和工艺将旧水泥路面就地破碎、压实,形成稳定的路面基层,实现废旧水泥路面材料的循环利用,有效避免加铺层出现反射裂缝的一种技术。
为了实现水泥路面的就地再生,快速、有效地破碎水泥面板,避免破碎工艺对原路基的影响,人们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破碎工艺、破碎设备、施工方法等开展了大量研究,不断发展更新。
最早是利用装在挖掘机臂架上的液压破碎镐进行破碎,其施工速度和效果难以适应大面积工程的要求。
目前,国外普遍采用的破碎工艺主要包括MHB型多锤头破碎工艺、RMI 共振型破碎工艺、冲击压稳工艺、门板式打裂压稳工艺、冲击镐凿碎压稳工艺,并开发了相应的设备:多锤头破碎机(MHB)、共振破碎机(RMI)、打裂压稳的机械设备、门板式打裂压稳机(CS)和冲击压实机(IC)。
①打裂压稳工艺。
打裂压稳施工工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在国外应用,在美国是一种普通采用的水泥路面破碎技术。
打裂的断片面积要求在0.11~0.17m2之间,在打裂作业时严禁将路面和基层震碎。
为把损坏的面板打裂,人们制造出了各种相应机器设备。
最早是利用装在挖掘机臂架上的液压破碎镐进行打裂,其施工速度和效果难以适应大面积工程的要求。
在实际施工作业中,一般采用“门板式破碎机”和冲击压实破碎机来打裂旧混凝土路面。
打裂压稳工艺可以延缓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反射裂缝的出现,并充分利用原有路面的强度,且施工速度快,节省资金,保护环境。
国外水泥路面设计方法简介

国外水泥路面设计方法简介摘要:目前世界各国的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都是以弹性地基板的荷载应力、温度应力分析方法为基本理论,以混凝土路面板的弯拉应力作为极限状态和设计控制指标。
本文主要介绍了前苏联舍赫捷尔法、美国PCA设计方法以及日本设计方法,并分别评述了各自的特点。
关键词:水泥路面;舍赫捷尔法;PCA法;日本设计方法0 前言世界各国关于水泥路面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的各主要组成部分,数十年来被不断的改进与完善,设计方法也更加符合工程实际。
在荷载图示方面,最早才用静力作用点荷载,后来提出了静力作用均布面荷载(如圆形、椭圆形、圆头举行荷载等);在地基模型方面,一般均采用温克勒地基模型和弹性半空间均质地基模型,至今仍然是世界各国设计方法的基础;在路面板的形态方面,威斯特卡德最早提出了温克勒地基上矩形板在特定加载位置下,荷载应力的求解方法。
后来提出了半空间弹性地基上无限大圆板的求解方法。
随着计算机应用和有限元分析的推官,提出了有限尺寸板在各种模型地基支承下,任意荷载位置的荷载应力求解方法,以及各种不同边界传力条件下的解算方法。
20世纪80年代工程结构设计提出以概率法替代定值法,引入可靠度概念,对于混凝土路面设计,引入可靠度后的设计方法仍然以路面板的极限疲劳弯拉应力作为极限状态指标。
交媾分析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方法仍然没有本质的变化。
1 前苏联设计方法苏联水泥混凝土路面建筑的发展从本世纪30年代开始。
1937年,在莫斯科至明斯克公路干线的局部路段,第一次铺筑水泥混凝土路面。
1950年以后,水泥混凝土路面建筑的规模逐渐扩大,如罗斯托夫一哈尔科夫一基辅的公路干线以及全长108km的莫斯科环行公路等,都全部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
之后,由于公路运输车辆荷载与飞机荷载的增大,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机场道面在苏联使用极其普遍,最近对于预应力混凝土路面、连续配筋混凝上路面等特种路面的发展也极为重视。
苏联在大规模发展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机场道面建筑的同时,系统地开展了有关混凝土路面设计、施工、材料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
国外水泥混凝土路面建设对我国道路水泥发展的启迪

Ga ew i a gCh a x a d L i.aj gU i r t o eo at s n s oat s N nig 10 6 oP ie, n u n i n i Hu 1 n n nv sy f rn ui dA t nui , aj 0 1 ) Y n (N i e i A ca r c n2
国 夕 水 泥 混 凝 土 路 面 建 设 对 卜 我 国 道 路 水 泥 展 的 启 迪 木
高培伟 杨传喜 , 晖 , 林
(. 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土木工程 系, 江苏 南京 2 0 1;2中国航 空港建设第二工程总队 , 10 6 . 江苏 徐州 2 10 ) 20 5
摘
要 : 分析 了国内外公路路面的建设发展现状 , 比较 了水泥混凝土路 面与沥青路 面各 自特点 , 并重点分析 了水泥混凝土 高速
维普资讯
高培伟 , : 等 国外水泥混凝土路面建设对我 国道路 水泥发展 的启迪
l_ 0 l 0 l l l l 0_≯
。
| | l
|0_ l l
l
_
中图分类号 : Q1 2 T 7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10 — 3 9 20 )1 0 7 — 3 0 7 0 8 (0 8 0 — 0 5 0
பைடு நூலகம்
和汽车的荷载也随之迅速增长, 各地公路遭受破坏 、 限制汽车荷载的报道也逐渐增多 ,公路交通承受力
已成 为 国 民经 济发 展 的瓶 颈 。 了缓 解这 一状 况 , 为 国 家加 大了对公路建设 的投 资力度 ,公路建设将从 20 的 1 2 l6m扩大 到 2 1 的 2 0 l6m, 05年 . xOk 9 0 0年 . xOk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欧洲与加拿大水泥混凝土路面经验借鉴
2.2 路面结构设计与施工
——主要采用典型结构法,考虑厚度和路面功能,反映材料、气 候和交通特性,采用力学模型和现场观测验证典型设计。采用计 算软件进行设计不多。 ——德国和澳大利亚增大面层厚度趋势,但比美国的厚度小,薄 板的疲劳破坏并未成为性能议题。设计寿命至少要求达到30年, 荷兰要求达到40年,各国机构和民众希望寿命为40年或50年。 ——为紧急停车和今后扩建需要,采用相同厚度和横坡的水泥混 凝土路肩,路肩宽度比美国的路肩宽度大。外侧采用加宽面板车 道,标线位于接缝边缘,减少板应力和变形,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2.欧洲与加拿大水泥混凝土路面经验借鉴
2.1 水泥混凝土路面决策(续) ——普遍采用路面管理系统,但路面结构选择并不采用该系 统进行决策。 ——路面结构选择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全寿命周期成本,其它 因素包括功能类型、交通水平、初期投资和环境议题。 ——澳大利亚和荷兰等规定交通量水平达到某一水平应采用 水泥混凝土路面。
3.美国水泥混凝土路面经验借鉴
3.3基于性能的新建或改建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研究目标: ——使力学设计方法更加可靠、经济、便于施工与维修养
护; ——提高混凝土路面可靠性和耐久性,减少早期损坏及封
闭交通; ——帮助更经济有效进行路面结构设计及维修养护,满足
过程中的问题; ——在混凝土组成设计和施工控制阶段,更有效检测混凝
土长期耐久性问题; ——采用先进的模型技术,改善预测混凝土性能与路面板
力学行为与使用性能关系的能力,如收缩、接缝张开和养生; ——寻找和使用新的、非传统的材料,加快水泥混凝土路
面施工、养护及重建,或者在适当费用下延长路面寿命。
3.美国水泥混凝土路面经验借鉴
2.欧洲与加拿大水泥混凝土路面经验借鉴
2.2 路面结构设计与施工(续一)
——欧洲路面纵向接缝很少采用拉杆,未发现纵缝被拉开或 传荷能力不足降低路面性能的情况。
——欧洲国家厚度200mm~300mm的水泥混凝土路面采 用直径为25mm的传力杆,传荷性能表现良好,没有接缝损 坏。
——连续配筋路面被认为是重载长寿命路面,厚度为90%, 减薄20~30mm,配筋率不尽相同。英国报导裂缝模式与预 期不尽相符,产生斜向弯曲裂缝。
• 许多公路已经建成,重点已经从新建向养护维修转变,需 要各种各样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解决方案。
• 水泥混凝土路面投入萎缩,造成项目面临资金筹集的困难。 • 环境压力影响混合料设计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 • 水泥混凝土路面承担的交通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著增多,
这种趋势还在继续,2015年建设的公路,预计承担的交 通量比1995年增加70%。
2.欧洲与加拿大水泥混凝土路面经验借鉴
2.4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
• 欧洲各国水泥混凝土路面很少或不需要养护,如果有也仅 有零星的接缝重新密封。最主要的养护技术是在磨损的水 泥混凝土路面上罩上一层薄薄的沥青减少路面噪音。英国 要求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减少噪音。加拿大采用金 刚石砂轮研磨,改善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
2.欧洲与加拿大水泥混凝土路面经验借鉴
2.6可借鉴的主要经验(续) • 采用厚的高质量垫层。垫层级配良好,细颗粒含量少,排
水性能良好。再生混凝土常用于垫层。水泥稳定基层在一 些国家也常用,但其上需要设置隔离层或沥青夹层。 • 重视混合料组成设计。欧洲国家很重视路面混凝土组成设 计,上面层混凝土弯拉强度达到7MPa。 • 层间隔离材料使用无纺布,混凝土浇筑时水泥浆可与无纺 纺布粘合,但无纺布与下层承隔离,可替代沥青夹层。 • 低噪音水泥混凝土路面。采用硬质石英集料,制作裸露骨 料表层,可降低路面噪音,提高路面抗滑性能。采用特殊 的纹理技术也可降低路面噪音。
2.欧洲与加拿大水泥混凝土路面经验借鉴
2.6可借鉴的主要经验
• 双层铺装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澳大利亚、比利时、荷兰 和德国采用,良好的表面摩擦、低噪音、降低集料经济成 本以及利用再生材料。
• 路面典型结构设计。典型结构设计已成功应用多年。采用 软设计方法,考虑不同材料对路面结构的响应特性,避免 过度设计。根据长期经验,通过专家团队采用力学原理进 行分析、验证。典型结构设计应包括设计特征参数和可供 选择的特征,以便在设计时做出选择。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水泥混凝土路面行业面临许多新的 挑战,环境、社会和经济因素均影响路面的最终效果。
3.美国水泥混凝土路面经验借鉴
3.1美国水泥混凝土路面21世纪议程(续)
• 混凝土混合料中存在过多的材料、有时使用边缘材料,降 低材料对变化的适应性,有时伴随产生严重的问题。
• 道路使用者变得更加苛刻,希望路面平整、噪音小,不愿 因路面施工或维修封闭交通受到延误。
1.水泥混凝土路面主要发展议题
1.2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社会性议题 黑白之争涉及区域发展、扶贫攻坚、平安交通议题: ——重载、桥面铺装、山区、沿海、场站,发挥材料优势、
承载能力优势、结构组合优势。 ——利用地方材料和劳动力,石漠化地区扶贫攻坚,促进
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超载敏感、抗滑磨损、维修通行,面临安全性、舒适
实用和最优的混凝土组成,能够综合实现水泥混凝土路面结 构设计与施工控制。
实施方案: ——开发混凝土实验室,提供系列组成设计试验,同时满 足结构设计、材料选择与组成设计的要求; ——开发不同特定环境条件下,在铺筑混凝土路面之前能 够预测混凝土组成的工具或装置;
3.美国水泥混凝土路面经验借鉴
3.2路面混凝土材料及混合料(续) 实施方案: ——采用改进的质量管理工具,及早自动检测和纠正施工
2.欧洲与加拿大水泥混凝土路面经验借鉴
2.3路面材料与试验检测(续)
• 循环利用混凝土或拆除材料于路面基层。澳大利亚要求路面再 生作为下面层,沥青路面再生集料最大利用率占集料的30%。 磨光试验评价集料耐久性,上面层集料洛杉矶磨耗不超过20%。
• 加拿大要求使用镀层钢筋。德国和澳大利亚仅要求拉杆中间的 1/3上镀层,传力杆则要求有镀层。
2.欧洲与加拿大水泥混凝土路面经验借鉴
2.2 路面结构设计与施工(续二)
——加拿大采用优质集料的开级配透水基层,欧洲主要采用 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基层和水泥处治基层。
——德国过去采用水泥稳定基层与混凝土面板粘结,现已改 为采用5mm厚的无纺布隔离,或采用热拌沥青混合料处理。 德国根据1986年以来的经验,修建不处治粒料基层水泥混凝 土路面。
——原东德水泥混凝土路面存在碱集料反应,已循环利用于 不稳定粒料基层。
2.欧洲与加拿大水泥混凝土路面经验借鉴
2.2 路面结构设计与施工(续三)
——欧洲和加拿大水泥混凝土路面采用厚的粒料防冻层,防冻层 不采用开级配,但排水和稳定性良好。
——德国采用的水泥稳定基层厚度为260mm,并采用5mm的无 纺布隔离层,其它国家采用热拌沥青混合料使面板与基层隔离。
国外水泥混凝土路面经验借鉴
梁军林 教授级高工
广西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015年9月16日
1.水泥混凝土路面主要发展议题
1.1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技术经济性 ——质量:使用品质、结构性能与耐久性 ——技术:材料多样性、结构多样性、工艺多样性 ——成本:初期投资、使用者成本、养护维修成本 ——效益: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
• 试验由承包人进行,采用改进维皮稠度试验评价混凝土工作性。 加拿大要求测定硬化混凝土含气量。欧洲各国碱集料反应均得 到有效控制,有危险时采用混合水泥,未见破坏情况。
• 欧洲各国未见测试水泥混凝土路面噪声也没有相应测试方法。 抗滑构造测试在工程完工和养护过程中测定。
• 德国发明的扫锚仪被用于传力杆位置控制,欧洲国家普遍采用 4m直尺检测路面不平整度,比利时采用构造仪测量路面表面构 造。欧洲和加拿大水泥混凝土路面平整度均十分良好。
——基于对旧路面的观察,接缝是否密封对路面性能似乎没有明 显影响。比利时认为不密封的路面长期性能是不一样的,特别是 重载路面上。
——德国对纵向施工缝不密封,但水可以从接缝进入路面结构内 部,澳大利亚在外侧车道与路肩之间设边缘排水系统。
2.欧洲与加拿大水泥混凝土路面经验借鉴
2.3路面材料与试验检测
• 采用普通水泥和含矿渣或粉煤灰的混合水泥,允许掺用不超过 5%的石灰石粉掺合料。避免碱集料反应,水泥中当量碱含量不 大于0.9%,或采用混合水泥。
性、及时性等困难。
1.水泥混凝土路面主要发展议题
1.3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环境议题 ——节能:施工阻力、材料运输能耗 ——减排:机械用电、养生用水、固体废弃物排放 ——低碳:节约水泥、降低使用者油耗 ——环保:再生路面、多孔路面、低噪音、彩色路面
2.欧洲与加拿大水泥混凝土路面经验借鉴
2.1 水泥混凝土路面决策 ——希望路面使用寿命为25年或30年以上,期间需要很少 的养护维修。 ——公众主要关心路面噪音、交通拥堵、行车安全和材料循 环利用问题 ——普遍采用公共与私人合作的方式建设公路,从长寿命和 养护维修费用减少方面考虑,大多业主倾向于选用水泥混凝 土路面结构。 ——英国强调为减少水泥混凝土路面噪音,所有公路水泥混 凝土路面必须加铺沥青表层。
• 加拿大采用预制混凝土技术实现快速修补。预制技术可单 块板或多块板更换,虽然由于施工原因产生早期损坏,但 加拿大相信预制拼装技术是水泥混凝土路面建设和维修养 护的实用技术。
2.欧洲与加拿大水泥混凝土路面经验借鉴
2.5研究与培训 • 欧洲各国路面研究主要由学术机构和商业研究院所承担。
德国水泥联合会研究混凝土引气剂、碱-集料反应。欧洲 已经开展纳米水泥材料的技术探索,旨在提高混凝土耐久 性和力学性能,集中在纳米水泥,纳米混凝土逐步开展。 • 许多国家都没有正规的职业资格培训,没有职业资格要求。 通过具体工作,由承包人负责人员培训,称职良好。 • 承包人与公路机构沟通十分良好,产学结合产生很高的价 值,共同开发的典型结构就是很好的例子。 • 欧洲标准在缓慢统一,目前各国还在使用自己的标准。